电源电动势和电源电压有什么区别
电源电动势与电压的关系

电源电动势与电压的关系一、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
电动势使电源两端产生电压。
在电路中,电动势常用E 表示。
单位是伏(V)。
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把正电荷从负极板移到正极板时要对电荷做功,这个做功的物理过程是产生电源电动势的本质。
非静电力所做的功,反映了其他形式的能量有多少变成了电能。
因此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
电动势的大小等于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内部移到电源正极所作的功。
如设W为电源中非静电力(电源力)把正电荷量q从负极经过电源内部移送到电源正极所作的功跟被移送的电荷量的比值,则电动势大小为:。
如:电动势为6伏说明电源把1库正电荷从负极经内电路移动到正极时非静电力做功6焦。
有6焦的其他其形式能转换为电能。
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内部指向电源的正极,即与电源两端电压的方向相反。
二、电压(voltage),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简称伏),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
此概念与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压”相似。
需要指出的是,“电压”一词一般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差”和“电位差”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
电压是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势差(电压差)的定义:电荷q 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与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AB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也称为电位差),用U AB表示,则有公式:其中,W AB为电场力所做的功,q为电荷量。
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势这样定义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
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
关于电源电动势和电压的关系

电源电动势和电压的关系
电动势是电源内部产生的推动电流的力量,所以在电源未接入电路时电动势等于电压。
电压是两点间的电位差,我们实际使用的是电压,实际测量的电压,是两点间的电位差,没有包括内电压,所以不用考虑电源内阻。
接入电路后,当电动势等于外电路和电源的电压之和,就要考虑电源内阻,即电动势等于内电压+外电压。
电压表不能直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而实际测量开路电压时,电压表的内阻不可能无穷大(未真正开路),所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实际应用中当外电路电流变化的时候,内电阻也在变化,像蓄电池、发电机、变压器等提供的电源,内电阻很小,对电压的损失变化影响也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电位与电压与电动势的异同点

电位与电压与电动势的异同点有哪些?
电位与电压、电动势单位都是伏。
(1)电位只有在理论探讨电能的强度因素时,“电位”这一概念才有用。
定义:空间中某一点的电位是把单位正电荷从无限远处(假设此处电位为零)带到该点时所消耗的电能。
当单位正电苛通过一个物质相A的相界面时,因在A的相界面上存在着表面电势,是不定值,故一个物质相中某一位置的“绝对”电位无法确定,也不能测量。
(2)电路中因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所引起的电位差,叫做电动势。
用字母E表示,单位是伏特。
在电路中,电动势常用符号δ表示。
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所做的功。
公式:E=W/q(E为电势能)
(3)电压是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
电压用符号"U"表示。
电压的高低,一般是用单位伏特表示,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
电压用来表示电位的高低,也用来表示电动势的高低差别。
(4)电动势与电势差(电压)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前面已讲过,电动势是表示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所做的功;而电势差则表示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的某一点移到另一点所做的功。
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电压是用来表示电势强弱的单位。
物理高二电动势知识点

物理高二电动势知识点电动势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高二物理学习中,学生将会接触到电动势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电动势的定义、计算公式、产生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电动势的定义电动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路中运动时所受到的电场力的势能变化,通常用字母ε表示,单位为伏特(V)。
简单来说,电动势可以理解为电源对电荷的推动能力。
2. 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在直流电路中,电动势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ε = V - Ir其中,ε表示电动势,V表示电源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路中的内阻。
该公式表明电动势等于电源电压减去电流通过内阻产生的压降。
3. 电动势的产生原理电动势的产生主要依靠电化学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和负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两极电荷分离,形成电势差,从而产生电动势。
常见的电池类型包括干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4. 电动势的应用电动势作为电源的一项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家用电池、手机电池等都是利用电动势提供电能的。
在工业生产中,各种设备和电动工具也都需要电动势来进行正常运行。
此外,电动势还用于电动车、太阳能发电等领域。
5. 电动势的影响因素电动势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电源电压、电流、内阻等。
增大电源电压和降低电路中的内阻均能提高电动势的大小,而增大电流则会降低电动势的大小。
6. 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电动势和电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相混用,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电动势是指电源内部驱动电荷移动的能力,而电压是指电荷在电路中运动时受到的电场力的势能变化。
简单来说,电动势是电源产生的,而电压是电动势作用下导线两点之间的电势差。
综上所述,电动势是和电路相关的一个重要物理概念,它在电路运行和能量转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电动势的定义、计算、产生原理和应用等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路运行的原理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高二物理学生学习电动势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最新电动势知识点

电动势一、电动势1、定义:非静电力把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跟被移送的电荷量的比值。
公式:E=W/q (E为电动势)E=U+Ir=IR+Ir(U为外电路电压,r电源内阻,R为外电路电阻集总参数)方向: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内部指向电源的正极,即与电源两端电压的方向相反。
是标量2、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大小,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 的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它是能够克服导体电阻对电流的阻力,使电荷在闭合的导体回路中流动的一种作用。
3、单位:伏特V 1V=1J/C4、特点: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形状无关,与是否联入电路及外电路的情况无关。
5、电动势是标量6、内阻: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有电阻r,叫做电源的内阻,它是电源的另一重要参数7、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①电动势:W表示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所消耗的化学能(或其它形式能),E表示移动单位正电荷消耗化学能(或其它形式能)反映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
②电压:W表示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所消耗的电势能,电压表示移动单位正电荷消耗的电势能。
反映把电势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本领。
电动势是表示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电势差是表示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的某一点移到另一点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
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电动势表征电源的性质,电势差表征电场的性质。
8、电动势的测量及大小:电源的电动势可以用电压表测量。
测量的时候,电源不要接到电路中去,用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所得的电压值就可以看作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干电池用旧了,用电压表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有时候依然比较高,但是接入电路后却不能使负载(收音机、录音机等)正常工作。
这种情况是因为电池的内电阻变大了,甚至比负载的电阻还大,但是依然比电压表的内电阻小。
电动势及电源电动势计算公式与方向确定

电动势及电源电动势计算公式与方向确定在基本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基础知识,而本文要讲的电动势和电压是一个很类似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电动势?电源电动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它的方向如何确定及与电压有什么区别呢?什么是电动势?我们都知道,往用电设备中接入电源就可以使用设备工作,比如电灯里面放入干电池后灯泡(负载)会发光。
呃……怎么这么神奇?接入一个所为的电源就能有电了,这个电源(比如干电池、光电池、发电机)怎么可以产生如此神奇的功能呢?原来电源中有一个叫做电源电动势的东西在帮忙,电动势能使电源两端产生电压。
定义:在电源内部推动电荷移动的力成为电源力,电源力使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动到正极所做的功成为电动势。
电源内电源力克服电场力吧正电荷从低电位的负极推到高电位的正极,这个升电位的过程是电源力做功的过程,也是其他形式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图片演示参见本文:电动势的方向确定中图①理解:我们都知道电压的产生就好比水压,一头水位(类比电位)高,一头水位低就会有水压。
但是水压不会平白无故的产生吧,此时电源力就好比一种能抽水的东西,这个东西会使劲的把“负极”中的水往一个叫做“正极”的水库中抽,这样“正极”中水位很高(类比电位高),而“负极”水库缺水,这样有水压,电源也就有了电压。
而当从“正极”水库中开沟条渠(类比电源外接的导线)后水就会留到“负极”水库中,而此时电源中的专门“抽水”的电源力又看到负极中有好多水,它又开始不停的往正极中抽,就这样电路就一直工作着。
电源是个特殊的设备,它的作用就是利用电源中的化学能、光能、机械能转换成“电源力”这台超级“抽水机”可以使用的动力,而电源力获得动力后就努力做功将“正电荷”使劲往“正极”抽,而这个功就是电动势(也称为电源电动势)。
现在大家理解那句话的含义了吧!电动势与电压使用同样的单位,即伏特。
但不同的是电动势是电源的“电压”,它是描述电源内部的一些里反应的物理量。
而电路中我们一般所说的电压都是相对电路中某两个参考点之间的电位差。
电压和电动势的区别

电压和电动势的区别作者:李嘉翔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电压与电动势都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常见于高中物理考试中,但是由于这两部分知识在理解时都较为抽象,所以学生难以正确的进行分辨,不利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本文简要就电压与电动势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高中学生深入掌握并应用电压、电动势知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压;电动势;区别电压与电动势虽然是高中物理电学中的不同概念,但是两者的单位都为福特,且都存在于欧姆定律当中,我们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可能会由于理解不深入导致对两者的混淆,不仅造成考试中的许多失误,同时也对之后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造成较大的限制,所以正确区分两部分知识是高中学生应当重点研究的物理学习内容。
一、电压与电动势做功的力存在区别电压主要是指身处于电场中的两个点之间存在的电势大小之差,实际数值主要是指当在电场中移动正电荷,移动过程中电场对正电荷所作的功的大小。
所以,在电压概念中做功的力其实是电场力[1]。
而反观电动势,其主要是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实际做功的反应,实际数字主要是指非静电力作用于电源,正电荷在电源中进行移动时所作的功的大小。
化学电源当中,非静电力是离子之间发生的溶解、沉积时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力。
而在发电机当中,非静电力主要是指磁场对于处于其中的运动电荷所产生的洛伦兹力的大小,所以,电动势做功的力其实是指不同情况下不同种类的非静电力所作的功的大小。
二、电压与电动势能量转化过程存在区别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电压其实是对电势变化情况的一种直接表示,在这过程中实现了电场能向着电荷机械能进行转换。
在电场中始终具有电压,正电荷身处电场之中就能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较较高电势的位置逐渐向着较低电势的位置进行移动,电势能逐渐降低,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电压却越来越大,电势能更多的被转化成了机械能。
电动势主要是表达的是电场中的非静电力在抵抗电场力作用时所作的功的大小,在这过程中需要把多种其他能转化成电能。
什么是电流-什么是电压和电动势-

什么是电流?什么是电压和电动势?
1.电流的定义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导体内部电荷作有序的流淌,这种有序流淌的电荷就称为电流。
2.产生电流的条件
物体必需是内部具有能自由移动电荷的导体,另外导体两端存在有电场力(电压),若是闭合回路时,则必需有电源。
3.电流的方向
物理学规定导体内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流淌方向。
4.电流的单位
电流的基本计量单位是安培,用符号A表示。
并把每秒钟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荷数量为1库仑时定为1安培(A)。
5.电压的定义
在导体中,由静电力引起电荷移动所产生的电位差称为电压。
电压的计量单位是伏,用符号V表示。
6.电动势的定义
在导体中,由非静电力(磁力、化学力)引起电荷移动所产生的电位差称为电动势。
电动势的单位与表示符号同电压的相同。
7.电压与电动势的区分
从能量角度分析,电压是由静电力或电场力自身所做的功,而电动势是通过外力克服了静电力或电场力之后所做的功。
导体切割磁力线后,其两端产生的电压差叫感应电动势,通电导体两端产生的电位差叫电压。
两者计算公式完全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源电动势能是用来表示电源中的其它能量做功本领的物理量。
或者说是非静电力做功本领的物理量。
同一种电源,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是相同的。
电源的电动势是不变的。
例如干电池的电动势是1.5V.一号的、、、、、和七号干电池的电动势是相同的。
电动势用E表示。
电源电压是指电源对外输出的电压。
用U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E=U+Ir
I是电路中的电流,r是电源的内阻。
在一般电路是电源电压(路端电压)U小于电源电动势。
在电路断开时,即电流为零时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