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护理

合集下载

t管的护理要点

t管的护理要点

t管的护理要点
1. 排氧通畅:t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气道积液,保证呼吸通畅。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吸痰,注意痰的颜色和量。

2. 患者舒适:t管会造成不适和疼痛,需要给患者适当的镇痛和舒适措施,如按摩、换体位、减少压力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

3. 外部清洁:保持t管周围的皮肤和伤口清洁干燥可以预防感染和皮肤损伤,需要定期更换固定带和清洁打开口,避免污染。

4. 气囊监护:有些t管有充气囊,需要定期检查气囊压力是否正常,以确保t 管的稳定性和贴合度。

5. 饮食营养:t管的患者往往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胃管或肠管进行营养支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充分营养和健康。

6. 监测指标:t管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稳定。

T管护理_精品文档

T管护理_精品文档

T形引流管得护理(一) T管T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戳口穿出后用缝线固定于腹壁,末端接引流袋。

(二) T管引流得适应证⒈ 施行胆道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引起胆道水肿,缝合口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因此术毕常规放置T管引流。

⒉ 肿瘤或外伤造成得胆道狭窄需支持,或需置管溶石排石,术中证实胆囊管有结石,胆囊内有泥沙样结石,胆总管扩张、狭窄或有炎症也均需置T管引流。

(三) T管引流得并发症1、内出血胆道出血时,T管内有鲜红色液体流出,病人主诉右上腹绞痛、黑便等。

2、胆汁渗漏病人在术后突然出现腹痛、发热,查体腹膜刺激征明显,考虑为胆汁渗瘘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3、胆系感染术后可能并发胆管感染扩散。

(四) T管引流病人常见得护理诊断⒈ 有感染得危险:与留置T管有关。

⒉ 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T管有关得知识。

⒊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得危险:与留置T管有关。

⒋ 部分自理缺陷:自理缺陷:与留置T管有关。

(五) T管得护理⒈ 妥善固定T管应固定牢固,不宜太短,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床边或衣服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或因牵拉引起疼痛。

⒉ 保证有效引流⑴ 随时检查T管就是否通畅,避免受压、打折、扭曲,应经常挤捏。

⑵ 术后5~7日内禁止加压冲洗引流管,因此时引流管与周围组织及腹壁间尚未形成粘连,有可能导致脓液或胆汁随冲洗液进入腹腔,引发腹腔或膈下感染。

⑶ 活动时注意引流袋得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高度,平卧时不要高于腋中线,以免引流液返流逆行感染。

⑷ 定期更换外接得无菌引流袋。

⑸ 引流袋放置不宜太低,以免胆汁流失过度;长期引流易造成胆汁流失,影响脂肪消化与吸收,可口服胆盐。

⒊ 观察并记录胆汁及病人反应⑴ 观察胆汁得颜色、量及性状,有无鲜血或浑浊、碎石、蛔虫及沉淀物,必要时送检查与细菌培养。

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500ml,清亮,呈黄或棕黄色,以后逐渐减少。

若量多,示有胆道梗阻或损伤可能。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后,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管引流,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图)。

目的:1、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2、引流残余结石:将胆囊管及胆囊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术后亦可经T管溶石、造影等;3、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官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护理:1、妥善固定:术后除用缝线将T管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

避免因翻身、活动、搬动时牵拉而脱出。

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避免将T管拔出;2、保持有效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挤捏,保持引流通畅。

若术后一周内发现阻塞,可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一周后,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低压冲洗。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正常成人每日的胆汁分泌量为800-1200ml,呈黄色或黄绿色,清凉无沉渣。

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

术后1-2天胆汁呈浑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呈黄色。

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可能受压、扭曲。

折叠、阻塞或脱出。

应立即检查,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若引流量多,提示胆道下端梗阻可能。

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长期带T管者,应定期冲洗,每周更换引流袋。

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行T管造影后,应立即接引流袋引流,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4、感染。

5、拔管:一般在术后2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清亮,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时,可考虑拔管。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是一种常用的引流管,其护理要点包括:
1. 防止感染: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和干燥,每天更换引流管周围的敷料,并注意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2. 引流管的固定:确保引流管固定在正确的位置,防止移动或脱落。

使用透明胶带或特殊的引流管固定器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身体的合适部位。

3. 引流液的记录:每天记录引流液的总量和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以监测患者的排液情况。

4. 引流液的清理: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堵塞。

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冲洗引流管或更换引流袋。

5. 引流管的状况观察:定期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情况,确保引流管没有弯曲、扭结或牵拉的情况。

6. 饮食和活动限制: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限制某些食物的摄入和某些活动的参与,以防止引流管被拉扯或发生意外。

7. 定期更换引流管: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引流管,以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指导,具体的护理要点可能会因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而有所不同。

在实施护理时,请始终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护理原则。

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T管引流护理是指对于患者进行腹腔脏器切除术后使用的引流管进行护理的过程。

T管是一种用于引流腹腔脏器的引流管,通常置于胆囊切除手术后的胆总管或肝胆管术后的引流管。

T管引流护理的目的是避免感染、保持引流通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和康复。

一、术后密切观察T管引流情况:在T管引流置管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排出的引流液量和性状。

正常情况下,引流液应该是淡黄色或无色透明的,且量逐渐减少。

如果引流液呈现浑浊、有异味、颜色深、量明显增多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二、保持T管引流通畅:定期按医生嘱咐对T管引流进行冲洗,以保持引流通畅。

冲洗时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疼痛或出血。

同时要注意观察冲洗后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

三、定期更换T管引流袋:T管引流液需要定期倒出并更换引流袋,避免引流袋内的引流液满溢。

更换引流袋时要做好无菌操作,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四、避免T管引流带移位或拉扯:患者在床位转移或活动时,要避免T管引流带移位或拉扯,以免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

特别是需要患者进行转位或床边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T管引流带。

五、定期检查T管引流部位:定期检查T管引流部位皮肤情况,观察是否有渗液、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六、监测患者体温和症状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症状变化,观察是否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感染症状。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七、及时处理T管引流异常情况:如果出现T管引流过多、过少、堵塞、脱落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避免延误引发并发症。

总之,T管引流护理是重要的术后护理环节,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细心操作,确保患者引流通畅、皮肤完整、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希望上述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t管护理措施

t管护理措施

t管护理措施
t管护理措施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措施,它是在医护人员的无私奉
献和精心护理下,让t管出现某些并发症的几率大为降低,让病人能
够更好地度过手术恢复期。

那么具体的t管护理措施有哪些呢?
1、定期更换t管。

对于留置较长时间的t管,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一般建议每周至少更换一次t管。

检查时要注意t管的通畅性、
管口血肿和感染症状等。

2、合理定位。

t管放置时,要合理定位,尽可能避免管道曲折、过长或过短导致引流不畅。

一般来说,管道垂直或接近垂直,可有效
避免引流不畅的情况。

3、勤查勤护。

t管容易被压迫,如:患者体位移动、压迫、插管压力等因素,可导致管道难以通过液体或气体以及大量分泌物的体液。

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经常检查t管的通畅性,及时护理管道口
和周围的皮肤。

4、注意消毒。

t管在使用前和更换时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可以杀死管道中的细菌和病毒,防止感染的发生。

消毒要使用医院指定
的清洗剂和消毒剂,以保证消毒效果的有效性。

5、避免牵拉。

t管位置的变动是造成并发症的可能原因之一。

因此,患者应避免牵拉t管,如需拍照或脱衣换衣时,要先通知护士辅
助操作,不要自己乱动。

总之,t管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恢复和术后的感染预防非常重要。

医生和护士们应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和操作指导,使患者和家属正确
理解和操作,以达到更好的预防和护理效果。

同时,患者和家属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医护人员了解更多的t管护理知识,提高自
我护理能力,更好地参与到术后恢复过程中。

简述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

简述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

简述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
T管引流是一种外科技术,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细枝及多发性充血性疾病,其也被用于
机能产瘤和疝气的引流。

T管引流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减少尿液流出量和头水压力,改
善病人质量生活;同时,由于疗程长,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以确保病人有良好的恢
复和安全护理。

1.确保密封性:护士在放置T管时应在引流器的粘连表面覆以涂病浆,并在一定压力
下确认T管完全固定。

2.定期处理:护士应定期检查T管的附件,包括针头、联接夹和引流器的附件;同时,定期检查T管的准确安装位置,确保没有异物堵塞和脱落。

3.注意水位:护士应定期给病人做水位点测量,每次检查时应记录水位测量结果,同
时及时隔离污染物,尤其是阶段性尿液偏颜色时。

4.清洁处理:定期清洗引流器及其附件,保证引流器无异物污染;同时应每周在病人
体表查看引流器所处的区域,确保没有发炎、出血等异常情况。

5.安全护理:在T管引流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要点及安
全措施,正确处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6.营养支持:T管引流需要一段较长的疗程,病人易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情况,所以护士要对病人进行营养支持,以确保病人的恢复及护理质量。

7.病情危险状况:护士要及时观察病人的生理状况,如低血压、出血、抽搐、呼吸困
难等情况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及做好有关抢救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观察引流情况: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以及T管的位
置和固定情况。

一旦发现引流液量明显减少或引流液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2.定期更换引流瓶:T管引流的患者一般会配备引流瓶,应定期更
换,通常为每4-8小时更换一次。

更换引流瓶时要注意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状态。

3.注意皮肤护理:由于T管需要通过切口插入体内,因此周围皮肤
需要定期清洁、消毒。

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酒精棉球擦拭T管周围的皮肤,并注意保持T管周围干燥清洁。

4.防止导管脱落:要将导管妥善固定,观察导管的位置,以防导管
脱落导致引流失败,或引起创面感染。

5.保持管周卫生:保持置管周围皮肤清洁卫生,不可长期处于潮湿
环境下,以防继发感染。

6.保持休息:对于T管引流的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
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引流通畅。

7.饮食注意:带管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8.保持引流管通畅:平时注意引流袋位置勿高于引流口,平卧时不
高于腋中线,勿打折,勿堵塞,防止逆流及感染。

9.淋浴时的保护:沐浴时应采用淋浴方式,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
伤口处,敷料被渗湿时,应及时更换,以防感染。

禁止盆浴。

10.标记和观察:可在T管上标明记号,以便观察T管是否脱出。


发现胆汁引流不通畅,则要看管道内部是否发生堵塞,可以尝试挤压T管,同时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11.注意保暖:注意腹部保暖勿受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形引流管的护理
(一) T管
T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戳口穿出后用缝线固定于腹壁,末端接引流袋。

(二) T管引流的适应证
⒈ 施行胆道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引起胆道水肿,缝合口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因此术毕常规放置T管引流。

⒉ 肿瘤或外伤造成的胆道狭窄需支持,或需置管溶石排石,术中证实胆囊管有结石,胆囊内有泥沙样结石,胆总管扩张、狭窄或有炎症也均需置T管引流。

(三) T管引流的并发症
1. 内出血
胆道出血时,T管内有鲜红色液体流出,病人主诉右上腹绞痛、黑便等。

2. 胆汁渗漏
病人在术后突然出现腹痛、发热,查体腹膜刺激征明显,考虑为胆汁渗瘘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3. 胆系感染
术后可能并发胆管感染扩散。

(四) T管引流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⒈ 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T管有关。

⒉ 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T管有关的知识。

⒊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留置T管有关。

⒋ 部分自理缺陷:自理缺陷:与留置T管有关。

(五) T管的护理
⒈ 妥善固定
T管应固定牢固,不宜太短,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床边或衣服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或因牵拉引起疼痛。

⒉ 保证有效引流
⑴ 随时检查T管是否通畅,避免受压、打折、扭曲,应经常挤捏。

⑵ 术后5~7日内禁止加压冲洗引流管,因此时引流管与周围组织及腹壁间尚未形成粘连,有可能导致脓液或胆汁随冲洗液进入腹腔,引发腹腔或膈下感染。

⑶ 活动时注意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高度,平卧时不要高于腋中线,以免引流液返流逆行感染。

⑷ 定期更换外接的无菌引流袋。

⑸ 引流袋放置不宜太低,以免胆汁流失过度;长期引流易造成胆汁流失,影响脂肪消化和吸收,可口服胆盐。

⒊ 观察并记录胆汁及病人反应
⑴ 观察胆汁的颜色、量及性状,有无鲜血或浑浊、碎石、蛔虫及沉淀物,必要时送检查和细菌培养。

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500ml,清亮,呈黄或棕黄色,以后逐渐减少。

若量多,示有胆道梗阻或损伤可能。

⑵ 观察黄疸消退情况,若加重,应疑胆汁引流不畅,回流至肝或入血至胆红素上升。

⑶ 观察大小便颜色,送检测胆色素含量,了解胆汁是否引流入十二指肠内。

⑷ 如有发热和严重腹痛,可能是胆汁渗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⒋ 拔管
一般术后12~14日,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管,其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

拔管前先夹管1~2日,如无腹胀、发热及黄疸等症状,然后在X线下经T管行胆道造影,通常用12.5%碘化钠做造影剂,观察胆总管是否通畅,造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袋继续引流1~2日,以引流造影剂,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日即可拔管,拔管后局部伤口可用纱布覆盖或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

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观察有无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以便及时处理。

⒌ 健康教育
⑴ 低脂肪饮食,避免进食肥肉、油炸食物等含脂肪多的食物。

⑵ 告诉病人胆管结石复发率高,出现腹痛、高热、黄疸时应及早来院诊治。

⑶ 进行T管引流留置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①需二期手术者,应向病人解释T管的重要性。

②应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T管脱出,拉扯伤口。

③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

④避免盆浴,淋浴时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置管处,胆汁刺激性大,易侵蚀皮肤。

一旦敷料湿透时应马上更换,纱布剪成开口,以吸收引流液。

⑤局部用凡士林或氧化锌软膏涂擦,保护置管周围皮肤。

⑥指导病人及家属倾倒引流液的方法,观察及记录引流液颜色和量。

⑦若有T管脱出,或突然无液体流出时,应及时就医。

⑧教育家属不可因病人反复住院甚至多次抢救而萌生厌烦之意,只要注意饮食、劳逸结合、情绪稳定,病人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