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的作用及护理
简述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要点

简述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要点
简述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要点
T管引流是一种外科手术,其目的是通过将一根管子引入腔室或特定组织,从而实现对这些腔室或组织内液体进行收集、监测和引流的目的。
T管引流的最常见的应用是在手术的恢复阶段引流出积液或降温,以及在患者伤口治疗期间,从手术部位收集样本以进行检测和清理。
护理要点:
1)在插入T管时要谨慎操作,确保不会造成感染,保护病人不受外界的刺激和损害。
2)要定期检查T管,确保它处于良好状态。
3)要及时对病人进行护理,确保T管的清洁有效,避免病菌进入病人体内,使病人获得快速的康复。
4)要定期检查引流液,在有必要时及时更换T管,以防止感染和出现并发症。
5)要及时调整T管位置,以确保病人的引流液正常,以及病人的痛苦得到缓解。
6)要及时观察和监测病人的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 1 -。
t管的护理要点

t管的护理要点
1. 排氧通畅:t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气道积液,保证呼吸通畅。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吸痰,注意痰的颜色和量。
2. 患者舒适:t管会造成不适和疼痛,需要给患者适当的镇痛和舒适措施,如按摩、换体位、减少压力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
3. 外部清洁:保持t管周围的皮肤和伤口清洁干燥可以预防感染和皮肤损伤,需要定期更换固定带和清洁打开口,避免污染。
4. 气囊监护:有些t管有充气囊,需要定期检查气囊压力是否正常,以确保t 管的稳定性和贴合度。
5. 饮食营养:t管的患者往往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胃管或肠管进行营养支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充分营养和健康。
6. 监测指标:t管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稳定。
T管的护理

胆道T管引流及护理一、T管简介:T管用于引流胆汁,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
二、目的:1、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
2、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升高、胆汁外漏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3、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官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4、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三、适应症:1、原发或继发性胆管结石、胆道蛔虫、肿瘤等行胆总管探查术后。
2、肝外胆管扩张、胆管直径在1。
2-1。
5cm以上。
3、胆总管内脓肿性胆汁或泥沙样结石.4、胆总管坏死、穿孔。
5、肝外梗阻性黄疸。
四、护理:1、T管妥善固定:将T管用缝线固定于腹部皮肤,避免将导管固定在床上,防止病人翻身或活动时拉出或误拔,躁动病人应专人看护,加以适当约束,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另一端接引流袋。
2、保持T管引流通畅及有效引流:(1)平卧时引流管高度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避免引流袋抬高高于管口,以免引起胆道逆行感染.(2)避免T管受压,扭曲及折叠,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感染,定期从T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管通畅。
(3)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引流管斜面紧贴组织造成引流不畅.(4)血块及小结石堵塞管腔时,应反复挤压引流管或用等渗盐缓慢低压冲洗。
3、观察并记录引流出胆汁的性状、颜色及量:正常情况下,每天分泌的胆汁量在800—1000ml,色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粘性;术后24h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一到两天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落,应及时查找出原因和处理;若胆汁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1)每天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2)观察引流口有无胆汁渗出,如有大量渗出,应立即更换敷料,必要时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简述t管引流护理

简述t管引流护理T管引流护理是指在患者体内植入T管以收集囊腔内液体以达到护理的护理过程,主要应用在患者术后及疾病进行护理。
T管引流护理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T管很冷漠,太粗大,无法满足护理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T管的材料和尺寸有了很大的改进,在100本以护理领域广泛应用。
T管引流护理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
有效排出体内不需要的体液和毒素,减少炎症,并能提前触及组织、细胞以及免疫作用,抑制分泌系统、调节代谢作用,从而促进病情和功能的恢复。
T管引流护理的重要性1.舒适性及安全性:T管引流护理是尤其适合于那些病重的病人,一般都是不能躺下的病人,用T管可以在病人身上不动的情况下完成护理。
此外,T管厂家提供了其他型号用于不同种类的体内囊腔,使得护理更个性化,从而使护士更加舒适和安全。
2.及时性:T管引流护理主要是专业的护士完成的,可以有效预防和清除体内的液体和细菌,尤其是人工阴道中的细菌,从而抑制导致感染的机会。
3.无效性:一些护士将T管作为血液泵,将血液抽出体内,以减少患者的炎症反应,从而获得好的护理效果。
1.诊断:护士应通过多重经验检查诊断,来确定适合患者使用T管引流护理的情况,包括什么样的护理措施及注射T管的位置,等等。
2.准备:如果确定使用T管引流护理,护士会使用一些手术工具准备护理,包括了消毒,夹子,棉签等,并准备好滴注器及管和液体。
3.执行:护士根据患者要求,经过局部麻醉和清洁后,将T管植入患者体内,然后执行护理。
4.注意:护士应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关怀,观察T管引流护理,防止感染,及时预防和解决有关问题。
5.尽可能快速拆除:当护士确定T管引流护理到达要求后,尽可能把它拆除,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T管引流护理是一种护理技术,可以有效清除异常液体,从而改善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以考虑实施T管引流护理,以提高护理水平。
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要点

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要点t管引流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t管引流通常用于手术后、创伤后、胸腔积液等情况下,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伤口愈合。
在进行t管引流时,需要注意一些护理要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t管引流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等。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过敏史等情况。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t管引流方案,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进行t管引流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卫生性。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包括消毒、穿戴手套、使用无菌器械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t管引流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t管引流的情况,包括引流量、引流液的性质等。
同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病情恶化。
需要注意t管引流的拔管时间和方法。
拔管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引流情况来确定,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拔管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告知,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
在拔管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卫生性,以避免感染和出血等情况的发生。
t管引流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它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在进行t管引流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卫生性,以及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只有做好这些护理要点,才能确保t管引流的安全和有效性。
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T管引流护理是指对于患者进行腹腔脏器切除术后使用的引流管进行护理的过程。
T管是一种用于引流腹腔脏器的引流管,通常置于胆囊切除手术后的胆总管或肝胆管术后的引流管。
T管引流护理的目的是避免感染、保持引流通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和康复。
一、术后密切观察T管引流情况:在T管引流置管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排出的引流液量和性状。
正常情况下,引流液应该是淡黄色或无色透明的,且量逐渐减少。
如果引流液呈现浑浊、有异味、颜色深、量明显增多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二、保持T管引流通畅:定期按医生嘱咐对T管引流进行冲洗,以保持引流通畅。
冲洗时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疼痛或出血。
同时要注意观察冲洗后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
三、定期更换T管引流袋:T管引流液需要定期倒出并更换引流袋,避免引流袋内的引流液满溢。
更换引流袋时要做好无菌操作,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四、避免T管引流带移位或拉扯:患者在床位转移或活动时,要避免T管引流带移位或拉扯,以免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
特别是需要患者进行转位或床边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T管引流带。
五、定期检查T管引流部位:定期检查T管引流部位皮肤情况,观察是否有渗液、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六、监测患者体温和症状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症状变化,观察是否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感染症状。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七、及时处理T管引流异常情况:如果出现T管引流过多、过少、堵塞、脱落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避免延误引发并发症。
总之,T管引流护理是重要的术后护理环节,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细心操作,确保患者引流通畅、皮肤完整、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希望上述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简述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

简述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
T管引流是一种外科技术,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细枝及多发性充血性疾病,其也被用于
机能产瘤和疝气的引流。
T管引流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减少尿液流出量和头水压力,改
善病人质量生活;同时,由于疗程长,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以确保病人有良好的恢
复和安全护理。
1.确保密封性:护士在放置T管时应在引流器的粘连表面覆以涂病浆,并在一定压力
下确认T管完全固定。
2.定期处理:护士应定期检查T管的附件,包括针头、联接夹和引流器的附件;同时,定期检查T管的准确安装位置,确保没有异物堵塞和脱落。
3.注意水位:护士应定期给病人做水位点测量,每次检查时应记录水位测量结果,同
时及时隔离污染物,尤其是阶段性尿液偏颜色时。
4.清洁处理:定期清洗引流器及其附件,保证引流器无异物污染;同时应每周在病人
体表查看引流器所处的区域,确保没有发炎、出血等异常情况。
5.安全护理:在T管引流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要点及安
全措施,正确处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6.营养支持:T管引流需要一段较长的疗程,病人易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情况,所以护士要对病人进行营养支持,以确保病人的恢复及护理质量。
7.病情危险状况:护士要及时观察病人的生理状况,如低血压、出血、抽搐、呼吸困
难等情况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及做好有关抢救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简述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要点

简述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要点T管引流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它的作用是通过管道引导体内的液体或其他物质外流,以达到治疗或减轻疾病症状的目的。
T管通常被用于胆道手术或胆道疾病的治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T管引流的目的和护理要点。
一、T管引流的目的T管引流主要是为了减轻胆道手术后的胆汁淤积和炎症,防止胆汁外溢导致感染和伤口裂开等并发症。
同时,T管还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胆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T管引流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手术部位,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病痛。
二、T管引流的护理要点1.定期观察引流情况T管引流后,我们需要定期观察引流情况,包括引流液的颜色、量和质地等。
如果引流液呈现深黄色、棕色或呈现鲜红色,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胆汁淤积、出血等问题,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
此外,如果T管引流不畅或堵塞,也应及时处理。
2.防止感染T管引流的患者容易感染,因此我们需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手部接触引流管。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以免引起感染和腹泻。
3.保持引流管的通畅T管引流需要保持管道的通畅,避免堵塞,这需要我们经常进行引流管的冲洗和清理。
在进行清理时,我们需要注意操作的卫生,保证不会造成二次感染。
4.定期更换引流管T管引流需要定期更换引流管,通常是每周一次。
更换时,我们需要注意卫生,保证换管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和感染。
5.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T管引流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留置管道,容易造成患者身心压力,因此我们需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关心患者的生活。
同时,我们还需要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和引流管的护理方法,以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管道的护理和康复。
T管引流是一项重要的手术治疗方法,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注意手术安全和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证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管为乳胶制品,全长约40cm,有双臂伸出,形似T字。
一、作用
凡施行总胆管切开取石或探查时,均需放一根T管引流,把胆管内的残余泥沙样结石及含毒素的胆汁排出体外,其目的是支撑胆道,引流胆汁,以减轻胆道因手术创伤而造成的水肿、炎症,并防止胆汁外流。
T管因有双臂插入引流管道或腔内不易滑出,偶亦做其他手术引流用。
二、护理
在胆道手术中放T管引流的病人,术后T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人恢复的快慢,生命的安危,有赖于T管护理的正确与否,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是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都应共同注意的。
护理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1、T管固定要牢固,谨防脱出最重要。
万一脱出非要再次手术不可,更因胆汁渗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
因此,要在T管引出腹臂处与皮肤缝扎固定以防脱出:在病人没有完全清醒前,谨防病人把T管拉出来,也要防止病人翻身时把管脱出来。
对术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陪护或将其双手固定在床边;在T管上另接一根稍长的橡皮管,再连接床边的消毒袋上。
2、注意无菌。
衔接的皮管和引流袋均需消毒,每3天更换引流袋一次,连接的引流管长短、粗细应适中,不能太硬或太软。
置引流管的伤口应每天更换敷料并注意胆汁有否外流。
3、每天观察并记录胆汁的颜色、混浊度、气味,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在一般恢复顺利的病人胆汁量由少到多,再逐渐减少,胆汁的颜色由术后1-2天时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由混浊渐变澄清透明,呈金黄色。
4、若T管引出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阻塞的可能,如同时有胆汁混浊或有胆泥时,可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冲洗T管,长期带T管的病人也应定期冲洗(一般每周1-2次),冲洗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快,以免引起胀痛及发热。
5、术后3-4天病人可坐起或逐渐下床活动,但不可把引流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胆
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6、从术后7-8天起,可把引流管逐日抬高一些,以减少胆汁出量。
几天后,如果无不适,可在饭前夹管2-3小时,并逐日延长夹管时间,直到术后第10-12天完全夹管为止。
7、术后10-12天,总胆管下端渐恢复通畅,可做拔管准备。
总胆管通畅的依据是:(1)胆汁量逐渐减少。
(2)夹管后病人无腹胀、黄疸和发热现象。
(3)总胆管x线造影显示通畅。
8、拔管时指导病人与医生配合,平卧,腹部放松,不要憋住气,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拔管上,以免腹肌紧张。
9、拔管后可能会从T管窦道内流出一些胆汁,可用腹带加压包扎1-2天,也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引流口,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由于胆道远端通畅,胆汁不会再从伤口向外流,数天就可闭合。
日期:2001-10-10
来源:护理
作者:李焕联
相关新闻
【打印文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