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学案
《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平面镜成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平面镜成像”。
我们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学习,理解平面镜的基本性质和成像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为后续学习光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的基本性质和成像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平面镜基本性质和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基本规律的程度。
3. 作业与检测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检测,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首先,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基本性质和成像原理。
其次,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规律。
最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3. 巩固练习: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教师通过课堂小测验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等。
六、学后反思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首先,学生应该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包括对平面镜基本性质和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等。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第3节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专题练习1.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____,由于进入你眼睛的光线并非真正来自平面镜后的“你”,所以把这个“你”叫做________。
2.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 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____m,当她向镜子走近1 m时,像到她的距离为____m,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如图所示,江边的山峰最高处距江面120 m,江水深10 m,映在平静江水中山峰的倒影是____(填“实”或“虚”)像,该山峰的最高处与倒影的最低处相距_______m。
4.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B.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D.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5. 如图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你作出平面镜的大致位置。
6. 如图所示是人眼看见A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的示意图,请确定物体A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
7.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进行。
(2)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A通过玻璃板所成的是____(填“虚”或“实”)像。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如图所示,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要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
(3)在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____(填“A”或“B”)侧观察;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3平面镜成像(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2024)

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可以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数据记录】
序号 蜡烛到平面镜距离/cm 像到平面镜距离/cm
1
11
10.8
2
6
6
3
15
14.7
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连接蜡烛物点与其对应的像点,可以发现什么呢?
平面镜对光束 作用,相当于 把纸条沿镜面 打个折。
将纸条理直,表示 人眼对光束的感觉。 纸条的顶点S'即光 源的虚像。
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交流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手又不能伸进平面镜,怎样才能找到像的位置?
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普通平面镜: 成像可“观”不可“测”
透明/半透明玻璃板: 成像可“观”可“测”
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活动:观察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请同学们动手照镜子,观察靠近或远离镜子时,像有什么改变? 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你的像在平面镜的什么位置? ②在平面镜中,你的像的大小和你的大小一样吗? ③当改变你与平面镜的距离时,像的大小改变吗?
像到镜面的距离怎么变化?
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牙医利用平面镜看清牙齿情况
生活中的玻璃镜面
舞蹈演员矫正自己的姿势
4 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光的反射
塔式太阳能电站
4 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
显微镜
潜望镜
反光镜
潜望镜工作原理
平面镜B
平面镜A
4 平面镜的应用
4.3平面镜成像(课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这样方便确定像的大小和位置。
② 实验中应该选用薄玻璃板。若选用的玻璃板较厚,实验
中就有可能在玻璃板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的像。
③ 实验中玻璃板应与白纸垂直。若玻璃板与白纸不垂直,
则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
④用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明亮,便于观察。
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平面镜成
不能用光屏承接
像、倒影
感悟新知
例 2 [中考·泰州]如图5 所示,请根据平面镜 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A′B′。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和物体到平 面镜距离相等”的知识作图。 解析:分别作出物体AB 端点A、B 关于平面镜的对 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 在平面镜 中的像。
⑤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加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
感悟新知
知1-讲
(3)准确比较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白纸用于标注玻璃 板、蜡烛以及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及像到玻 璃板的距离。
(4)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防止出现 偶然性。
感悟新知
方法技巧
知1-讲
◆等效替代法:在保证某种效果(特征和关系)相同的前提
拓展延伸
知3-练
◆潜望镜的原理是上面的、远处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
射到潜望镜上面的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
上,最后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上面
的、远处的物体。
◆潜望镜所成的像比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远,远的距离
等于两平面镜中心的距离。
课堂小结
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主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应用。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图片等。
2.学具: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镜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镜子有什么认识?镜子是如何成像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呈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举例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拍、化妆等。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光的反射原理,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本节课主要围绕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展开,为后续学习凸透镜成像打下基础。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自觉性和自律性仍有待提高。
(2)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思考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4.小组竞赛:开展小组间的平面镜成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课后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三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PPT

板”)作为平面镜。目的是 __便__于_确__定__玻__璃__板__后__虚__像__的__位__置___。
(2)将 玻璃板 竖直放在桌面上
(如图),取两段 完全_相同 的蜡
烛。目的是__便__于__比__较__像__和__物_的__大__小__。
A
B
C
D
答案:C
像与物 关于镜 面对称
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
应用:
改变光路
四、课堂练习
1.身高1.6m的体操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3m 处,他在镜中的像离镜______m3.当他后 退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填 “不变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下图中是四幅关于字母“F”经平面镜反 射成像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3)把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方,将蜡烛B放在 玻璃板后方。移动蜡烛B的位置,发现蜡烛B与蜡烛A
的像 完全重合 ,则蜡烛 B 所在的位置就是像
的位置。
(4)将蜡烛A分别移到不同位置,重复步骤(3)。
实验方法:替代法
①用玻璃替代镜子。 ②用物体替代像
原来,这支水浇不灭的”蜡烛”是平面镜成的虚像!
§4.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一、认识平面镜
反射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
平静的水面
光滑的金属表面 平板玻璃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二、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想一想:小孔成像有什么特点?
看一看:你在平面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想想议议
我们应该着重探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在 哪几方面的关系?
虚像是怎么被人眼看到的呢?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4.3平面镜成像学案设计(含解析)(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2.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3.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自主探究1.光的反射: .2. 叫做平面镜.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金属面、光滑的地板等.3.当你照镜子时,镜子里的另一个“你”就是你的.合作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你有什么想法?1.像的脸和你的脸大小相同吗?2.眨眨你的左眼,镜中的像会眨哪只眼呢?【假设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认真阅读、完成探究:器材:坐标纸、、支架、两个一样大的物体、刻度尺.【分析和论证】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和物体的大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像与物的左右.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3.平面镜成的像是立(填“正”或“倒”)的,物理中用线表示这个像.平面镜成像实质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评价与交流】1.实验为什么用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 .2.实验环境一些(填“亮”或“暗”),效果更好.3.两个物体为什么要一样大? ;为什么两个物体底部的贴纸不在同侧? .4.有同学发现实验中会看到两个像,这是因为,应该换用较的玻璃板.5.如果玻璃板不与桌面垂直,会出现什么现象? .课堂检测1.某同学从平面镜前2.5 m处走近平面镜,则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A.远离平面镜B.变大了C.大小不变D.变小了2.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3.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 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 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4.小丽同学正在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她身高为1.6 m.她在镜中像的高度是 m;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4 m,像到她的距离是 m.5.已知一物体AB,请画出它在镜中的像A'B'.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王刚同学利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根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铅笔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2)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移开蜡烛B,用白纸作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光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2.表面平整透明且能够成像的物体3.像合作探究假设猜想:左眼或者右眼(根据生活经验的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玻璃板【分析和论证】1.相等相等垂直相反2.对称3.正虚像虚反射【评价与交流】1.通过玻璃板既可以看到镜中的虚像,又可以看到对比的实物,平面镜只能看到像2.暗3.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像与物的左右相反4.玻璃板的厚度大,两面都可以成像薄5.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那么不管在桌面上如何移动物体,都不能使像与物体重合课堂检测1.C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物是等大的.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这个同学的像,这个同学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也是没有发生变化的.2.B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因此选项A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不符合题意;选项C中像是倒立的,所以也不合题意;选项D中物体与像不是等大的,因此也不合题意;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3.答案:20 虚解析:当小鸟距水面10 m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它的像与湖面的距离是10 m.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20 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4.答案:1.6 0.8解析:因为平面镜成像物等大的虚像,所以小丽身高为1.6 m.则她在镜中的像高也是1.6 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当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4 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0.4 m,即像到她的距离是0.8 m.5.答案:见解析解析: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6.答案:(1)A 等效替代法(2)虚解析:(1)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用蜡烛B代替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2)白纸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制造飞机时,通常选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并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
2、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探究发现】
一、平面镜定义:_____的、_______的、能_________的反射面叫平面镜。
二、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两个_________的物体,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用_________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璃板尽量_____(薄/厚),反射面以玻璃板的_____面(前/后)为准。
2、实验步骤
1)纸上中线处垂直放置玻璃板,描出反射面;
2)放物体A, 眼睛在玻璃板前观察像A';
3)移动物体B, 与像A'重合,此时B的位置是像A’所在位置;
4)描出物、像位置,测量到镜面的距离
5)观察镜子后的光屏(白纸)能否接到像A'
3、实验结论
1)成大小________、左右________的_____像;
2)像距________物距;
3)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且________。
总之, 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________ !
[跟踪练习]
1、身高1.6m的体操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离镜_______m。
当他后退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2、四幅关于字母“F”经平面镜反射后成像正确的是()
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__________________相交而成,_________用光屏承接。
四、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
1.判断题
1)月亮在2m深的水池中成的像距水面不超过2m。
()
2)人离平面镜越远,成像越小。
()
2.右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比较好;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