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册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课程:物理化学实验专业:环境科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日期:5月24日实验一、溶解焓的测定一、实验名称:溶解焓的测定。

二、目的要求:(1)学会用量热法测定盐类的积分溶解焓。

(2)掌握作图外推法求真实温差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盐类的溶解通常包含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是晶格的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即离子的水合作用,为放热过程。

溶解焓则是这两个过程热效应的总和,因此,盐类的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应大小所决定的。

影响溶解焓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以及用量等。

热平衡式:△sol H m=-[(m1C1+m2C2)+C]△TM/m2式中, sol H m 为盐在溶液温度及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焓, J·mol , m1 , m2 分别为水和溶质的质量,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 -1 ;C1 ,C 2 分别为溶剂水, kg; 溶质的比热容,J·kg -1;T 为溶解过程中的真实温差,K;C 为量热计的热容, J·K- 1 ,也称热量计常数.本实验通过测定已知积分溶解焓的标准物质 KCl 的 T ,标定出量热计热容 C 的值.四、实验主要仪器名称:NDRH-2S型溶解焓测定实验装置1套(包括数字式温度温差测量仪1台、300mL简单量热计1只、电磁搅拌器1台);250mL容量瓶1个;秒表1快;电子;蒸馏水天平1台;KCl;KNO3五、实验步骤:(1)量热计热容 C 的测定 ( 1 ) 将仪器打开 , 预热 . 准确称量 5.147g 研磨好的 KCl , 待用 .n KCl : n水 = 1: 200(2)在干净并干燥的量热计中准确放入 250mL 温室下的蒸馏水,然后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量热计的液体中.打开搅拌器开关,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待温差变化基本稳定后,读取水的温度 T1 ,作为基温.(3)同时, 每隔30s就记录一次温差值,连续记录8 次后, 将称量好的 5.174g KCl 经漏斗全部迅速倒入量热计中,盖好.10s记录一次温度值,至温度基本稳定不变,再每隔 30s记录一次温度的数值,记录 8 次即可停止.(4)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记作 T2 .计算 T1 , T2 平均值,作为体系的温度.倒出溶液,取出搅拌子,用蒸馏水洗净量热计.KNO3 熔解热的测定:标准称量 3.513g KNO3 ,代替 KCl 重复上述操作.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KCl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Cl质量:5.1774g 平均温度18.295℃未加KCl之前:t=19.24℃由图可知: T=1.89℃:△sol Hm(KCl)=18933J/mol;C1=4200J/kg·℃C2=699000J/kg·℃;M(KCl)=0.0745kg/mol;m1=0.25kg;m2=0.0051774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C=-4673.7898J/KKNO 3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NO 3质量:3.510g 平均温度:18.735℃ 未加KNO 3之前:t=19.11℃加KNO 3后:由图可知: T=0.75℃;C=-1049.9943J/K;C1=4202J/kg ·℃C2=894900J/kg ·℃;M (KNO 3)=0.103kg/mol ;m1=0.25kg ;m2=0.0035112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sol Hm(KNO3)=23.45123kJ/mol七、实验问题讨论1.样品颗粒的大小和浓度,对溶解焓测定有什么影响?答:粒度太大不好溶解要受影响,溶解过程过长温差变化过小,就会产生误差;浓度太大也是影响到溶解速度的,时间太长温差数值变化过大,溶解焓的测定就不准了。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的实验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

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邻菲罗啉形成淡黄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510nm)具有最大吸收值。

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铁离子与邻菲罗啉的摩尔反应比,计算出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仪器与试剂:分光光度计、铁标准溶液、邻菲罗啉试剂、苯乙醇、氢氧化钠、硫酸、乙醇。

实验步骤:1. 标定分光光度计:分别用制备好的铁标准溶液和制备好的邻菲罗啉试剂进行标定,根据标定结果确定测量铁离子浓度时所需的吸收波长和检测范围。

2. 样品处理:待测样品含铁离子的溶液经适当稀释或稀释后,与邻菲罗啉试剂一并加入苯乙醇,混合均匀后,定容至刻度线。

3. 测定吸光度: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倒入比色皿中,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值。

根据标定时所选波长进行测量。

4. 计算结果:根据吸光度值,结合标定结果和反应计算规律,计算出待测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5.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样品的铁离子浓度,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与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待测样品A中铁离子浓度为0.023mol/L,样品B中铁离子浓度为0.028mol/L。

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5%以内,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成功测定了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通过标定和样品处理等步骤,得出的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分光光度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仔细,避免试剂的飞溅和吸入。

2.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要规范,保证数据准确性。

3. 实验后及时清洗实验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4. 结果分析要仔细,排除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一:物理化学------各个实验实验报告参考1燃烧热的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萘和蔗糖的燃烧热的测定,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了解氧弹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3.学会应用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为恒容燃烧热(QV),恒压条件下测得燃烧热为恒压燃烧热(Qp)。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生成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Qp?QV??nRT。

若测得Qp或QV中的任一个,就可根据此式乘出另一个。

化学反应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常用恒压热效应(Qp)表示。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样体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使水和仪器升温,若仪器中水量为W(g),仪器热容W?,燃烧前后温度为t0和tn,则m(g)物质燃烧热QV?(Cw?w’)t(n?t0。

若水的比热容)C =1。

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

其摩尔燃烧热为QMV??m(W?W?)(tn?t0),热容W?可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苯甲酸,QV=26.434J?g?1)来标定。

将其放入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速度,求W?。

一般因每次水量相同,可作为一个定量来处理。

QMV?m(tn?t0) 三.实验步骤1热容W?的测定1)检查压片用的钢模,用电子天平称约0.8g苯甲酸,倒入模具,讲样品压片,除去样品表面碎屑,取一段棉线,在精密天平上分别称量样品和棉线的质量,并记录。

2)拧开氧弹盖,擦净内壁及电极接线柱,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是了解燃烧热的定义,水当量的含义。

压片要压实,注意不要混用压片机。

否通路,将称好的棉线绕加热丝两圈后放入坩埚底部,并将样品片压,在棉线上旋紧弹盖,并再次检查电极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在充氧架上,拉动扳手充氧。

充毕,再次检查电极。

3)将氧弹放入热量计内桶,称取适量水,倒入量热计内桶,水量以没氧弹盖为宜,接好电极,盖上盖子,打开搅拌开关,开始微机操作。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学号:*********班级: **********实验日期:2012/3/17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一、实验目的的积分溶解热。

(1)用量热计测定KNO3(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如下图:v1.0 可编辑可修改△H△H 1=0绝热由图可知,恒压下焓变△H 为△H 1和△H 2之和,即:△H=△H 1+△H 2 绝热系统,Q p =△H 1所以,在t 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 为:△H=△H 2=K (t 1-t 2)=-K(t 2-t 1) 式中K 是量热计与KNO 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 2-t 1)为KNO 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t 溶解。

设将质量为m 的KNO 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 3的摩尔质量为M ,则在此浓度下KNO 3的积分溶解热为:△sol H m =△HM/m=-KM/m ·△t 溶解 K 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K ·△t加热=Q 。

若加热电压为U ,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 ,通电时间为τ则:K ·△t 加热=IU τ 所以K =IU τ/△t 加热真实的△t 加热应为H 与G 两点所对应的温度t H 与t G 之差。

三、 试剂与仪器试剂:干燥过的分析纯KNO 3。

仪器:量热计,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温度计,信号处理器,电脑,天平。

四、 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100mL 去离子水,倒入量热计中并测量水温。

2称取~(精确到量热器+水+ KNO 3量热器+ KNO 3水溶液量热器+ KNO 3水溶液±)。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院系XX学院班级XX系XX班学号XXXXXXXX姓名XXX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日期2012/X/X 同组者姓名XX XXX成绩一、实验目的(1)用量热计测定KNO3的积分溶解热。

(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常用的积分溶解热是指等温等压下,将1摩尔溶质溶解于一定量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溶液的热效应。

溶解热的测定可以在具有良好绝热层的量热计中进行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为求溶解过程的热效应,进而求得积分溶解热(即焓变△H),可以根据盖斯定律将实际溶解过程设计成两步进行,如图2-1.由图2-1可知,恒压下焓变△H为两个过程焓变△H1和△H2之和,即:△H=△H1+△H2(2-1)因为,量热计为绝热系统,Q p=△H1所以,在t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为:△H=△H2=K(t1-t2)=-K(t2-t1) (2-2)式中K是量热计与KNO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2-t1)为KNO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t溶解。

设将质量为m的KNO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3的摩尔质量为M,则在此浓度下KNO3的积分溶解热为:△sol H m=△HM/m=-KM/m·△t溶解(2-3) K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即在同一实验中用电加热提供一定的热量Q,测得温升为△t加热,则K·△t加热=Q。

若加热电压为U,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通电时间为τ则:K·△t加热=IUτ(2-4)所以K =IUτ/△t加热(2-5)由于实验中搅拌操作提供了一定热量,而且系统也并不是严格绝热的,因此在盐溶解的过程或电加热过程中都会引入微小的额外温差。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课程:物理化学实验专业:环境科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邓丁指导教师:谭蕾实验日期:5月24日实验一、溶解焓的测定一、实验名称:溶解焓的测定。

二、目的要求:(1)学会用量热法测定盐类的积分溶解焓。

(2)掌握作图外推法求真实温差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盐类的溶解通常包含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是晶格的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即离子的水合作用,为放热过程。

溶解焓则是这两个过程热效应的总和,因此,盐类的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应大小所决定的。

影响溶解焓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以及用量等。

热平衡式:△sol H m=-[(m1C1+m2C2)+C]△TM/m2式中, sol H m 为盐在溶液温度及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焓, J·mol , m1 , m2 分别为水和溶质的质量,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 -1 ;C1 ,C 2 分别为溶剂水, kg; 溶质的比热容,J·kg -1;T 为溶解过程中的真实温差,K;C 为量热计的热容, J·K- 1 ,也称热量计常数.本实验通过测定已知积分溶解焓的标准物质 KCl 的 T ,标定出量热计热容 C 的值.四、实验主要仪器名称:NDRH-2S型溶解焓测定实验装置1套(包括数字式温度温差测量仪1台、300mL简单量热计1只、电磁搅拌器1台);250mL容量瓶1个;秒表1快;电子;蒸馏水天平1台;KCl;KNO3五、实验步骤:(1)量热计热容 C 的测定 ( 1 ) 将仪器打开 , 预热 . 准确称量 5.147g 研磨好的 KCl , 待用 .n KCl : n水 = 1: 200(2)在干净并干燥的量热计中准确放入 250mL 温室下的蒸馏水,然后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量热计的液体中.打开搅拌器开关,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待温差变化基本稳定后,读取水的温度 T1 ,作为基温.(3)同时, 每隔30s就记录一次温差值,连续记录8 次后, 将称量好的 5.174g KCl 经漏斗全部迅速倒入量热计中,盖好.10s记录一次温度值,至温度基本稳定不变,再每隔 30s记录一次温度的数值,记录 8 次即可停止.(4)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记作 T2 .计算 T1 , T2 平均值,作为体系的温度.倒出溶液,取出搅拌子,用蒸馏水洗净量热计.KNO3 熔解热的测定:标准称量 3.513g KNO3 ,代替 KCl 重复上述操作.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KCl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Cl质量:5.1774g 平均温度18.295℃未加KCl之前:t=19.24℃由图可知: T=1.89℃:△sol Hm(KCl)=18933J/mol;C1=4200J/kg·℃C2=699000J/kg·℃;M(KCl)=0.0745kg/mol;m1=0.25kg;m2=0.0051774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C=-4673.7898J/KKNO 3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NO 3质量:3.510g 平均温度:18.735℃ 未加KNO 3之前:t=19.11℃加KNO 3后:由图可知: T=0.75℃;C=-1049.9943J/K;C1=4202J/kg ·℃C2=894900J/kg ·℃;M (KNO 3)=0.103kg/mol ;m1=0.25kg ;m2=0.0035112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sol Hm(KNO3)=23.45123kJ/mol七、实验问题讨论1.样品颗粒的大小和浓度,对溶解焓测定有什么影响?答:粒度太大不好溶解要受影响,溶解过程过长温差变化过小,就会产生误差;浓度太大也是影响到溶解速度的,时间太长温差数值变化过大,溶解焓的测定就不准了。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5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5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燃烧含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焓。

2、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反应为理想气体则:Qp =Qv +△nRT△rHm = △rUm + R T∑Vb(g)△U可表示为:△U = △cUb + △cU引燃丝+ △U量热计MbQv.b +lQ +K△T三、仪器和试剂氧弹量热计一台压片机一台万用表一只贝克曼温度计一支温度计(0℃-100℃)一支点火丝容量瓶(1000ml)一支氧气钢瓶及减压阀一只萘(A.R.)苯甲酸(A.R.)四、实验步骤1、热容量K的测定(1)截取15cm引燃丝,将其中部绕成环状。

(2)称取苯甲酸约0.8-10g,压成片状,并放桌上敲击2次,去除没压紧的部分,再次称量。

(3)拧开氧弹盖放在专用支架上,引燃丝两端固定在两电极柱上,药片放于坩埚中,使引燃丝与药片表面接触,盖上氧弹盖。

(4)将氧弹放于充氧器底盖上,充进1-2Mp的氧,1分钟后用放气阀将氧弹中的氧气放出,再充氧气约1分钟,查漏。

(5)量取3000ml的水倒入内桶,氧弹放于内桶底座上,点火插头插在氧弹电极上,将贝克曼温度计的传感器竖直插入量热计盖上的孔中。

打开电源,按“搅拌”。

(6)约5-10分钟后,开始初期的读数,隔半分钟读数一次,读第10次的同时按“点火”,仍半分钟读一次,直至两温差小于0.002℃时,再读数10次。

(7)停止搅拌,取出传感器,拔掉引火导线,取出氧弹并擦干外壳,用放气阀放掉氧气,打开氧弹盖,检查燃烧是否完全。

取出引燃丝,量其剩余长度。

(8)洗净并擦干氧弹内外壁,将水倒入储水桶,擦干全部设备。

等待设备和室温平衡做下一步实验。

2、萘的燃烧焓测定称取萘0.6g左右,实验步骤同上。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室温:19.1℃大气压强:102.57KPa5-1、苯甲酸燃烧的记录苯甲酸的质量:0.8267 g 引燃丝初始长度:15.0cm 引燃丝剩余长度:0 cm5-2、萘燃烧的记录萘的质量:0.6028 g 引燃丝初始长度:15.0cm计算k的值:△cHm(苯甲酸)= -3226.7kj/mol Ql = -6.699j/cm△cUm(苯甲酸)=△cHm(苯甲酸)- △nRT=-3225.46KJ/mol△T=15.54-14.18= 1.36KK=-( mBQv,b+lQl)/ △ T=-(0.8267/122* (-3226.7)+(15*(-6.699)/1000)/1.36 =16.150k j/k(2)计算萘的燃烧焓:△T=16.66-15.09=1.57 KQv,B=-(lQl+K△T)/mB=-(15*(-6.699)/1000+16.150*1.57)/(0.6028/128)=-5362.71kj/molQp=Qv+△nRT=-5362.71-2*8.314*(19.1+273.15)/1000=-5367.56kj/mol六、注意事项1、压片时应不松不紧,以保证完全燃烧,且不会散开。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分析天平、热力学仪器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溶解度、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来探究物质的基本特性。

实验步骤:1. 密度测量,首先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然后使用容量瓶测量样品的体积,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出样品的密度。

2. 溶解度测量,将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中,通过分析天平测量样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探究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3. 热容量测量,利用热力学仪器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容量,了解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学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密度、溶解度和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1. 样品的密度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有关,不同样品的密度差异较大。

2. 样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3. 样品的热容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样品的热容量差异较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测量密度、溶解度和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理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深入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为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原态氧化态
ø=ø0+ (1)
a为活度,ø和ø0分别为给定电极的电位和标准电极电位,R、T、F和n分别为气体常数、绝对温度、法拉弟常数和单位电极反应所需电子的物质的量。当溶液很稀时,活度a可用浓度c表示。
∈=Ø+-Ø-(2)
2.电极性质和制备
(1)醌氢醌电极
Ø醌氢醌=Ø0醌氢醌- (3)ø0醌氢醌=0.6884-0.00074(t-25)(4)
②充氧气
③安装热量计
④数据测定
⑤测定萘的燃烧热,重复1-4的步骤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①苯甲酸:
燃烧丝的长度:5.308cm残丝的长度:2.140cm苯甲酸重:1.0385g外筒水温:0.0241g室温:23.5℃
序号
前期温度读数(1mim/次)
中期温度读数(0.5mim/次)
后期温度读数(1mim/次)
80
5.785
270
5.551
80
5.768
270
5.547
85
5.768
275
5.547
85
5.753
275
5.532
90
5.753
280
5.532
90
5.742
280
5.53
95
5.742
285
5.53
95
5.735
285
5.527
100
5.735
290
5.527
100
5.723
290
5.516
3.595
11
3.377
3.606
12
3.393
13
3.407
14
3.419
15
3.43
由以上两图可知在此次试验中,在10min中之前处于平缓阶段,随后温度始终呈上升的趋势,并没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本次实验结果存在误差。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质的理解
2.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定技术
175
5.525
365
5.305
180
5.525
370
5.305
180
5.517
370
5.298
185
5.517
375
5.298
185
5.508
375
5.291
190
5.508
380
5.291
190
5.499
380
5.254
温度平衡点:6.575T(℃)
温度平衡点:5.556T(℃)
环己烷质量:
m环己烷=ρV=(0.7971-0.8879*10-3)*23.5=19.41g
对理想气体:
Qp=Qv+△nRT(3)
或△H=△U+△nRT(4)
Qv=(VρC+K)△T-ql-qm(5)
△H为过程的焓变化,△U为过程的内能变化;P、v、T分别为反应体系的压力,体积和温度;△n为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气体物质的量之差,R为气体常数;
M为待测物质分子量;W为样品重;V为介质水体积;ρ为介质水密度;c为介质水比热;K为量热计的水当量;即量热计本身的热容量;q为点火丝的燃烧热值(镍铬丝为-3242J•g-1,铁丝为-6694 J•g-1),即单位质量的点火线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m为燃烧掉的点火丝的质量,Q为棉线的燃烧热值(-16.7kJ·g-1);M为棉线的质量。△T为由贝克曼温度计测出并经雷诺图校正过的温度变化值
3.858
11
3.552
3.88
12
3.572
13
3.59
14
3.606
15
3.621
②萘:
燃烧丝的长度:10.00cm残丝的长度:5.214cm苯甲酸重:0.6029g外筒水温:0.0173g室温:23.5℃
序号
前期温度读数(1mim/次)
中期温度读数(0.5mim/次)
后期温度读数(1mim/次)
1
3.168
3.194
3.444
2
3.183
3.197
3.459
3
3.187
3.218
3.481
4
3.187
3.237
3.498
5
3.188
3.244
3.516
6
3.186
3.27
3.527
7
3.189
3.286
3.539
8
3.19
3.295
3.565
9
3.189
3.33
3.579
10
3.186
3.355
4.测量下列原电池的电动势:
(1)Hg(l) ,Hg2C12(s) | KCl(饱和)| H+(待测)Q, H2Q | Pt
求待测盐酸溶液的pH值。
(2)Hg(l),Hg2C12(s) | KCl(饱和)|| AgNO3(0.02mol·kg-1)|Ag(s)
求Ag电极电极电位。
(3)Ag(s),AgCl(s)| KCI(0.02 mol·kg-1)|| AgNO3(0.02mol·kg-1)| Ag(s)
340
5.38
155
5.595
345
5.38
155
5.562
345
5.365
160
5.562
350
5.365
160
5.554
350
5.349
165
5.554
355
5.349
165
5.537
355
5.332
170
5.537
360
5.332
170
5.529
360
5.318
175
5.529
365
5.318









班级:环境工程10-1
姓名:李南科
学号:20104416
指导老师:王显祥
目录
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三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实验四摩尔电导的测定
实验五乙醇—乙酸乙酯双液系相图
实验六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七 溶液吸附法测定比表面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2)Ag电极
øAg=ø0Ag- (5)ø0Ag=0.7999-0.00097(t-25)(6)
(3)Ag-AgCl电极
øAgcl=ø0Agcl- (7)ø0Agcl=0.0024-0.000645(t-25)(8)
(4)甘汞电极
Ø甘汞 =ø0甘汞- (9)KclØ甘汞= 0.2412-7.6*10-4(t-25)(10)
3.SDC型电极电位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一.开电源开关(ON),预热15分钟。
二.以内标为基准进行测量
1、校验:2、测量:3、关机:
三、仪器试剂
SDC型电极电位仪一台;天平一台;50ml、100ml烧杯各二个;银电极一支;银—氯化银电极一支;甘汞电吸一支;铂电极一支;电炉(1000W)一台;AgNO3溶液0.02mol·kg-1;KCl溶液0.02mol·kg-1;HCl溶液待测;KCl饱和溶液;NaAc固体;琼脂固体
物质
质量
(g)
凝固点
测量值
凝固点
降低值
环己烷(溶剂)
19.41
6.574
1.018

(溶液)
0.18
5.556
M萘=Kf =20×10³× =167.01g
实验三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类电极的构造、制备和使用;
2.掌握盐桥的制备方法和它在电动势测定中的作用;
3.掌握SDC型电极电位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05
5.723
295
5.516
105
5.71
295
5.51
110
5.71
300
5.51
110
5.699
300
5.507
115
5.699
305
5.507
115
5.69
305
5.48
120
5.69
310
5.48
120
5.685
310
5.456
125
5.685
315
5.456
125
5.681
315
5.438
130
5.681
320
5.438
130
5.666
320
5.447
135
5.666
325
5.447
135
5.655
325
5.429
140
5.655
3305.4Βιβλιοθήκη 91405.632
330
5.41
145
5.632
335
5.41
145
5.612
335
5.394
150
5.612
340
5.394
150
5.595
4.溶液凝固点测定
取出凝固点管,使管中环己烷溶化,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重约0.18g萘,样品加入到凝固点管中,待全部溶解后,测定溶液的凝固点。测定方法与纯溶剂相同,先测近似的凝固点,再精确测定。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环己烷(溶剂)
萘(溶液)
时间(t)
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