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讲义教案之第二讲对联的基本规则(第二课时)【带答案】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写作技巧,能创作出有创意的对联。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特点3. 对联的写作技巧4. 名联欣赏和解析5. 学生对联创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示例法:展示名联,让学生欣赏和解析。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联创作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对联的起源、发展、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等内容。
2. 名联示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名联供学生欣赏和解析。
3. 练习纸:供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4. 评分标准:制定对联创作的评分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示例解析名联。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对联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每组选出一副最佳对联进行展示,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讨论。
5. 总结:对学生的对联创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创作一副对联。
教案示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写作技巧,能创作出有创意的对联。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特点3. 对联的写作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示例法:展示名联,让学生欣赏和解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对联的起源、发展、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等内容。
2. 名联示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名联供学生欣赏和解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联知识第二讲

第二讲初识对联格律●第二讲学习内容:(1)初步树立上下联一体观,理解正对、反对、串对概念并尝试应用到创作中(2)初步掌握“词性相当”要素的有关内容和规则,包括重复用字规则,词性、词组、句式结构分类,汉字的多种词性(3)初步掌握“135不论、246分明”的声律规则第一节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内容不相关的毛病在“你出我对”的网络即兴对联中普遍存在。
网上即兴对联不排除随心所欲的休闲娱乐功能,但如真心希望提高联艺,内容关联问题就不能不加以重视。
病例:山路踏青风满袖阳关辞故泪两颊上联描写身心愉悦的“踏青”,下联却是伤感的“辞别”。
焰火升腾空灿烂恩师仙逝徒伤心无须多说,问题显而易见。
西疆腾热浪北国化冰封(上联应是颂扬西部开发,而下联“化冰封”很难有更深层的含义)出句:味醇香郁铁观音对句:手忙脚乱土郎中字正腔圆洋教授肢碎身残泥菩萨活血化瘀金罗汉这个例子中,第一、二个对句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第三个“泥菩萨”对“铁观音”在内容上是对应了,但是“肢碎身残泥菩萨”和出句的“味醇香郁铁观音”所表达的意义仍是相隔太远;“活血化瘀金罗汉”是四个对句中较能匹配出句的句子,但“活血化淤”说功用,“味醇香郁”说味道,内容关联度仍不够,如将出句改为“生津止渴铁观音”则关联度更强。
要想对出好句,而不是只为了一时的娱乐,就不能只看到其中的部分词句,仓促应对,应该对整个出句加以足够的分析,揣摩出句要表达的主题,然后认真遣词造句,努力使对句和出句能构成一个整体。
对联从内容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应方式达到整体统一。
1、上下联内容的正向关联——正对上下联的具体内容相同或者相似,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这叫“正对”。
例: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
高山须厚土大厦要良材2、上下联内容的反向关联——反对通过一正一反(常使用反义词)的描写或说理,表达同一个主题。
例: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莫学杨柳半年绿应效松柏四季青3、上下联内容的连续性关联——串对串对也叫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第一章:对联的基本概念1.1 对联的定义:对联,又称对子或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由上下两句话组成,对仗工整,韵律协调。
1.2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繁荣,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1.3 对联的作用: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还具有装饰、喜庆、祭祀等多种功能。
第二章:对联的基本结构2.1 对联的上下两句:对联通常由上下两句组成,上联和下联,要求对仗工整,意义相对应。
2.2 对联的平仄和韵脚:对联要求平仄相间,韵脚相同,以达到韵律协调的效果。
第三章:对联的创作方法3.1 拟题: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对联的主题和内容。
3.2 思考对仗:在上联的基础上,思考下联的内容,要求对仗工整,意义相对应。
3.3 选择词语:选择恰当的词语,注意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韵脚。
3.4 拟写对联:根据对仗和词语的选择,拟写上下联,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第四章:对联的鉴赏和评价4.1 对联的鉴赏:通过欣赏优秀的对联作品,理解对联的意义、形式和艺术价值。
4.2 对联的评价:从对仗、韵律、意义、语言等方面对对联作品进行评价,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对联的应用和传承5.1 对联的应用:对联在日常生活、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中广泛应用,增添了喜庆和文化的氛围。
5.2 对联的传承: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教育、比赛等方式,传承和弘扬对联文化。
5.3 对联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第六章:对联的修辞手法6.1 对联中的对仗:对仗是对联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修辞手法,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对应,词性相对应,结构相对应。
6.2 比喻和象征:在对联中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可以使对联更富有表现力和深度。
6.3 拟人和托物言志:通过对联中的拟人和托物言志手法,可以使对联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第七章:对联的写作技巧7.1 炼字:在对联写作中,精心挑选字词,使对联语言更加精确、生动。
对联知识第二讲

对联知识第二讲第二讲初识对联格律●第二讲学习内容:(1)初步树立上下联一体观,理解正对、反对、串对概念并尝试应用到创作中(2)初步掌握“词性相当”要素的有关内容和规则,包括重复用字规则,词性、词组、句式结构分类,汉字的多种词性(3)初步掌握“135不论、246分明”的声律规则第一节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内容不相关的毛病在“你出我对”的网络即兴对联中普遍存在。
网上即兴对联不排除随心所欲的休闲娱乐功能,但如真心希望提高联艺,内容关联问题就不能不加以重视。
病例:山路踏青风满袖阳关辞故泪两颊上联描写身心愉悦的“踏青”,下联却是伤感的“辞别”。
焰火升腾空灿烂恩师仙逝徒伤心无须多说,问题显而易见。
西疆腾热浪北国化冰封(上联应是颂扬西部开发,而下联“化冰封”很难有更深层的含义)出句:味醇香郁铁观音对句:手忙脚乱土郎中字正腔圆洋教授肢碎身残泥菩萨活血化瘀金罗汉这个例子中,第一、二个对句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第三个“泥菩萨”对“铁观音”在内容上是对应了,但是“肢碎身残泥菩萨”和出句的“味醇香郁铁观音”所表达的意义仍是相隔太远;“活血化瘀金罗汉”是四个对句中较能匹配出句的句子,但“活血化淤”说功用,“味醇香郁”说味道,内容关联度仍不够,如将出句改为“生津止渴铁观音”则关联度更强。
要想对出好句,而不是只为了一时的娱乐,就不能只看到其中的部分词句,仓促应对,应该对整个出句加以足够的分析,揣摩出句要表达的主题,然后认真遣词造句,努力使对句和出句能构成一个整体。
对联从内容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应方式达到整体统一。
1、上下联内容的正向关联——正对上下联的具体内容相同或者相似,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这叫“正对”。
例: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
高山须厚土大厦要良材2、上下联内容的反向关联——反对通过一正一反(常使用反义词)的描写或说理,表达同一个主题。
例: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莫学杨柳半年绿应效松柏四季青3、上下联内容的连续性关联——串对串对也叫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
对联基本规则——六要素教案

第二讲对联的基本规则第一课时字句对等与词性对品学习目标:了解《联律通则》及对联六要素,重点讲解字句对等与词性对品【学生自己看一下楹联相关内容】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的特点。
为了促进中国楹联文化的发展,2007年6月1日,中国楹联协会颁布了《联律通则(试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会在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联律通则》又作了认真的修改。
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决定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联律通则》(修订稿)。
《联律通则》(修订稿),是对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凝聚着我国楹联人的聪明才智。
它的制定和实施,是近年来楹联学术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楹联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楹联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生机。
《联律通则》的第一章就是基本规则,这是对联创作的基础与核心,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对联的基本规则有哪些呢?一、基本规则对联是一个对立统一、和谐完美、构成特定而完整意义的有机整体,对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六项基本要素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解一下对联的“六要素”。
二、字句对等首先看“字句对等”,字句对等是指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这一规则包括了字数和句数两个层面的含义,整体而言,一副对联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在多分句的情况下,上下联各自包含的分句数要相等,每个相对应分句的字数也要相等。
一言:墨泉二言:花好月圆三言:书锦绣绘宏图四言:风梳碧柳雪印红梅。
五言:山因禅寺静;风为草斋凉。
六言: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边。
(绍兴东湖联)七言: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孙星衍)八言: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杜甫草堂联)九言:花雨能仁,祝嵩龄亿载;昙枝普茂,巩海甸三乘。
第二讲对联的基本规则(第二课时)微课

• 并列短语如:探寻、早晚、开合、风花、雪月、意气、咏叹、胸 怀、来去等。
• 介宾短语如:自……、从……、于……、将……、把……、向……等。
• 创作对联时应该做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 构,或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 词语结构指词语之间的关系,对联中常用的词语结构关 系包括: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 并列短语、介宾短语等。
• 主谓短语如:花开、叶落、蝶舞、鹰飞、日照、风吹、君来、墨 洒、酒浓等。
• 偏正短语如:红花、绿草、疾走、狂书、闲情、逸致、烈酒、征 帆、长河等。
• 动宾短语如:凭栏、举樽、观山、濯足、开卷、问情、抒怀、倾 杯、寻幽等。
第二讲对联的基本规则
第二课时结构对应与节律对拍
一、结构对应
• “结构对应”是指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 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及虚词的使用、修 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 衡。
• 从现代汉语语法学的角度讲,也就是说, 相应的句式结构或词语结构要尽可能一致, 那么,词语结构包括哪些种类呢?
词语结构
节律对拍练习
• 凤冠珠闪烁; • 螭带玉玲珑。 • 声律节奏: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 语意节奏:凤冠/珠/闪烁;螭带/是对联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常见句式 结构关系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 折关系、承接关系和相互解释等。
并列关系:柳绿桃红、莺歌燕舞、舞伴歌随、烹 茶煮酒、戴月披星等。 因果关系:花开惊宿鸟、水落石出、户枢不蠹、 流水不腐、成由勤俭破由奢等。 递进关系:得陇望蜀、斩草除根、得寸进尺、雨 润花更艳等。 转折关系:夜静意难平、 承接关系:凭栏遥望、举樽邀月、踏径寻芳、春 来燕子飞等。
对联基本规则

对联基本规则
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源自中国古代,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简洁的文字,独特的韵律,深远的意蕴,深受人们喜爱。
一副好的对联,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还要求意义深刻,语言优美。
对联的构造规则主要如下:首先,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对联的词性要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再次,上下联的声调要相呼应,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最后,上下联的语义要相关,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或意境。
在对联的创作中,我们需要注意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上下联的平衡,避免出现头重脚轻或者脚重头轻的情况。
此外,对联的尾字应当押韵,以增强其音乐美感。
总的来说,对联是一种高度精炼、结构严谨、意蕴深远的文学形式。
它不仅要求我们有丰富的词汇和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通过学习和创作对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魅力。
对联讲义教案之第二讲对联的基本规则(第二课时)

• 主谓短语如:花开、叶落、蝶舞、鹰飞、日照、风吹、君来、墨 洒、酒浓等。
• 偏正短语如:红花、绿草、疾走、狂书、闲情、逸致、烈酒、征 帆、长河等。
• 动宾短语如:凭栏、举樽、观山、濯足、开卷、问情、抒怀、倾 杯、寻幽等。 Nhomakorabea、节律对拍
• 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的语句节奏保持一致, 通俗的说就是上下联断句规律要一样。节律, 也称节奏、音步,即有规律的重复。语句节奏 的确定分为两种:
• 声律节奏: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 现单字占一个节奏,如五七言律句均为奇数句, 故每句的尾字为单字而占一个节奏。说白了就 是机械的二字一节来断句。
• 语意节奏:即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 定节奏点。说白了就是一个词不管有几个字, 都在词的后边断开。
声律节奏与语意节奏的异同
• 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并不 一致。例如,“风云三尺剑”,按声律节 奏为“风云/三尺/剑”,按语意节奏为“风 云/三尺/剑”,二者是一致的。再如,“于 无声处听惊雷”,按声律节奏为“于无/声 处/听惊/雷”,而按语意节奏为“于/无声 处/听/惊雷”,二者是不一致的。按语意节 奏确定节奏点时,遇到不宜拆分的三字、 四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 字,中间不再细分节奏点。
结构对应练习
• 桃羞雨后添佳韵 • 喜上梅梢唱颂歌 • 桃羞/喜上为 主谓结构 ;梅梢/雨后为 偏正结构 ;添佳韵/唱颂歌为 动宾结构 , 其中佳韵/颂歌为 偏正结构 。
结构对应练习
• 青天抒远志 • 绿径探幽情 • 青天/绿径为 偏正结构 ;抒远志/探幽情 为 动宾结构 ,其中远志/幽情为偏正结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对联的基本规则
第二课时结构对应与节律对拍
教学目标:
掌握结构对应与节律对拍两个基本原则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对联中字句对等和词性对品两个原则,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结构对应和节律对拍,首先看结构对应:
一、结构对应
“结构对应”是指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及虚词的使用、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从现代汉语语法学的角度讲,也就是说,相应的句式结构或词语结构要尽可能一致,那么,词语结构包括哪些种类呢?
词语结构指词语之间的关系,对联中常用的词语结构关系包括: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等。
主谓短语如:花开、叶落、蝶舞、鹰飞、日照、风吹、君来、墨洒、酒浓等。
偏正短语如:红花、绿草、疾走、狂书、闲情、逸致、烈酒、征帆、长河等。
动宾短语如:凭栏、举樽、观山、濯足、开卷、问情、抒怀、倾杯、寻幽等。
动补短语如:寻遍、写尽、推开、看罢、携来、带去、留下、理清、醉倒等。
并列短语如:探寻、早晚、开合、风花、雪月、意气、咏叹、胸怀、来去等。
介宾短语如:自……、从……、于……、在……、将……、把……、向……等。
创作对联时应该做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或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句式结构指的是对联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常见句式结构关系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和相互解释等。
并列关系如:柳绿桃红、莺歌燕舞、舞伴歌随、烹茶煮酒、戴月披星等。
因果关系如:花开惊宿鸟、水落石出、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成由勤俭破由奢等。
递进关系如:得陇望蜀、斩草除根、得寸进尺、雨润花更艳等。
转折关系如:夜静意难平、
承接关系如:凭栏遥望、举樽邀月、踏径寻芳、春来燕子飞等。
我们来看几个对联实例:
桃羞雨后添佳韵
喜上梅梢唱颂歌
桃羞/喜上为主谓结构;梅梢/雨后为偏正结构;添佳韵/唱颂歌为动宾结构,其中佳韵/颂歌为偏正结构。
青天抒远志
绿径探幽情
青天/绿径为偏正结构;抒远志/探幽情为动宾结构,其中远志/幽情为偏正结构。
灯映寒窗方博览
心怀远志可长行
灯映/心怀为主谓结构;寒窗/远志为偏正结构;方/可做状语;长行/博览为偏正结构。
在结构对应方面,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一下,那就是词语结构与句式结构的对应问题。
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谈到“对仗上的语法问题”时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
正格。
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
例如,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分国”是“盖”的直接宾语,而“八阵图”却不是“成”的直接宾语,正确理解应该是在“成”字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可见对仗是不能过于拘泥于句式结构的相同。
鉴于此,对“结构对应”的把握,主要应侧重于上下联词语结构的对应,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关注词义配合、词序排列和修辞运用等方面的知识,惟此才有助于对于“对仗”的理性把握。
至于把握的尺度,则是“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并非强求一致,但越工越好。
二、节律对拍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节律对拍”。
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的语句节奏保持一致,通俗的说就是上下联断句规律要一样。
节律,也称节奏、音步,即有规律的重复。
语句节奏的确定,既可以按“声律节奏”以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个节奏,如五七言律句均为奇数句,故每句的尾字为单字而占一个节奏;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
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
例如,“风云三尺剑”,按声律节奏为“风云/三尺/剑”,按语意节奏为“风云/三尺/剑”,二者是一致的。
再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按声律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而按语意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二者是不一致的。
按语意节奏确定节奏点时,遇到不宜拆分的三字、四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中间不再细分节奏点。
我们来看几个对联实例:
例如:
凤冠珠闪烁;
螭带玉玲珑。
声律节奏: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语意节奏: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
一品当朝禄万钟。
声律节奏: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语意节奏: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
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声律节奏: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语意节奏: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三、牛刀小试
(一)排序练习
1、金菡萏==(玉芙蓉)(芙、玉、蓉)
2、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饔、继、食、晚、朝)
3、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宝、延、会、津、龙、剑、成)
4、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曝、帘、南、省、日、烘、冬)
5、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望、宗、孙、遥、儿、岱、列、峰、丈、罗、人)
(二)填空练习
1、绿绮==(青)锋
2、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
3、金盘同宝烛==(玉盏)对银釭
4、内苑佳人==边关(过客)
5、满地风光愁不尽==(连天)烟草憾(无穷)(三)对句练习
1、花残==月落
2、鸡啼晓月==马啸山风
3、柳林穿紫燕==杏苑满红霞
4、雨过春城花烂漫==风吹野陌柳妖娆
5、淡酒微醺诗意醉==春风遥送我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