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奇妙的剪纸

综合实践活动奇妙的剪纸
综合实践活动奇妙的剪纸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主题奇妙的剪纸;一、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对折法、连续折剪法、三角折剪法、五角;2、通过探究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感知事物;3、通过了解剪纸历史、起源,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剪刀、刻刀、纸、垫板、橡皮、铅笔、三角;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作品;活动1可爱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1、学生深入浅出、

--------------------------------------------------------------------------------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主题奇妙的剪纸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对折法、连续折剪法、三角折剪法、五角折剪法等基本技法,使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剪出对称图案、连续图案、并尝试设计图案、创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探究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感知事物、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3、通过了解剪纸历史、起源,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创造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以及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刻刀、纸、垫板、橡皮、铅笔、三角尺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作品。

活动1 可爱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完成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剪纸的学习过程。

2、通过剪纸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剪纸艺术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对折法和连续折剪法的剪纸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折剪法中折、剪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纸、铅笔、橡皮等。

老师准备:

多教学课件,剪纸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展示漂亮的蝴蝶剪纸,学生欣赏,教师提问:如果让你又快又好的剪一只蝴蝶,你怎么做呢?

2、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什么是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动手尝试,自主探究

1、剪单独对称图形

大展幕上出现兔子、金鱼等几种动物图案。学生任意选一个来剪,在动手实践中总结剪对称图形的方法:折、画、剪、展,学会对折的剪纸方法。

2、剪二方连续对称图形

大展幕上打出二方连续对称图形:两只漂亮的大蝴蝶。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从而了解此图需要对折几镒,折、画好后应从哪边来剪。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初步学会连续折剪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来剪4只连续的小老鼠,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效果。

(三)、掌握技能,创新设计

1、在学习了对折法和连续折剪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创作,利用手中的剪刀和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花草、树木等图形,每个小组组成一幅大的剪纸作品。

2、教师放轻松舒缓的背景音乐,学生动手创作,并把自己剪好的作品贴到前面的展板上,比一比哪个组创作的作品又多又好。

(四)、展示评比,共同提高。

1、师生共同观看展板,挑选图案设计精美、剪法熟练的作品,组织学生互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针对较好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对有创新意识的作品给予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拓宽视野,提高审美。

评价完学生作品,老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幅精美的单独对称和二方连续对称图形剪纸图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开阔眼界,增强他们对剪纸这

门传统工艺的喜爱之情。

活动2 美丽的窗花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折叠的方法剪窗花。

2、感受剪窗花的喜悦之情。

3、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折叠的方法剪窗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难点:设计并制作自己喜欢的窗花作品。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纸、铅笔、橡皮等。

老师准备:

窗花纹样例。纸窗户4扇。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老师教大家用折叠的方法剪了窗花,今天我们继续来学见剪窗花,而且还要把窗花布置在窗花上。写下课题:《美丽的窗花》

(二)、复习用4折的方法剪窗花。学习练习剪纸。教师评讲。

(三)、新授

老师发现小朋友剪的窗花很漂亮,今天老师再教小朋友用5折的方法剪窗花指导5折的折纸方法练窗花。

1、投影:放两组4、5折的窗花纹样。

要求:可以参考纹样剪,也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变化一下。

(说明: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样,由此提出不同的活动要求,以期望他们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成功。)

(四)、剪贴窗花比赛

1、全班分成四组,每组一扇纸作的窗户,请每组小朋友将自己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比一比那一组的窗户最漂亮。

(说明: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小朋友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2、评评那组的窗花最有特色。(从窗花的形状、色彩的搭配上去分析。)

(五)、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当场示表演。

(六)、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巧手剪了那么多漂亮的窗花,让我们在节日里在自己的家里也贴上自己剪的窗花,你们说好不好?

活动3 创意剪纸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剪纸方法,能用彩纸剪出较简单的图形图案,并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以及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基本的剪纸方法,能用彩纸剪出较简单的图形图案,并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及剪纸实物,剪纸图案若干。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刻垫、铅笔、橡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图片大观园:

1、出示图片,欣赏。

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一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心世界的美感。我们用剪刀代替笔,把我们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

寥寥数剪,日常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就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

它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它继承着各民族历代祖先的智慧、才华和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根,是民族精神和气质的体现。

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制作,总体上分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同时,又分阳刻、阴刻、套色等形式。我们常常运用阳刻和阴刻相结合的方法。

(二)、剪前作准备:

1、出示幻灯片:剪刀、刻刀、白纸、彩纸、胶水或固体胶、刻垫、铅笔、橡皮等。

2、学生检查工具和材料准备情况。

(三)、教师示,讲解制作步骤。

提示学生要注意用剪安全,放好剪刀。同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剪下的碎纸片要堆放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剪纸的制作过程:

1、折---剪纸前,应根据物品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折法进行折叠。

2、画---为了更好地把握住物体的形象特征,在剪纸前,应将所剪形象,在折好的纸上用笔轻轻勾出,然后再用剪刀依据轮廓线剪下。

3、剪---即是将画在纸上的形象,用剪刀准确而流畅地沿轮廓剪下。一般采用阳刻和阴刻结合的技法,还可采用手撕。有些细部可用刻刀刻出。

4、贴---将剪刻好的图形摆在白卡纸上,根据画面的需要作小围的调整。如:在过于空洞的地方添加一些配景,将过于繁琐的地方减去一些。最后根据需要,把剪下的纹样,贴在颜色适当的纸上。并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快乐大本营

1、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把剪出来的作品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学生伴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屏幕投出“温馨提示”)

(五)、收获大展台

展示各小组的作品,互相观摩、评价。

(六)、教师小结:

剪纸艺术发展到今天,已向多容、多风格、多功能方;(七)、实践大舞台;一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课后可灵活运用多种剪纸方法剪出自己所想要的图片,;

--------------------------------------------------------------------------------

剪纸艺术发展到今天,已向多容、多风格、多功能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题材的选择、画面的构成、色彩的追求上渗透现代文化的观念,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剪纸作品。(七)、实践大舞台

一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心世界的美感。

课后可灵活运用多种剪纸方法剪出自己所想要的图片,做一个剪纸集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盐城市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佳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围绕“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足课时,培训师资,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1.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每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3-6年级1节,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3-6年级1节,开设(综合)研究性学习3-6年级每周1节,班队活动课各年级每周1节。结合校本课程开设书法课各年级每周1节;一、二年级每周地方课各2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1节。 2.教师配备。安排优秀的班主任和骨干老师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兼职4人,研究性学习、劳技教师兼职14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兼职3人。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执行能力。 3.加强管理。学校校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班主任以及全体师生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将其作为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想方设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二.文化引领,强化意识。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搭建起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平台,我校把综合实践多个主题融入班级文化的设计中,每个班级的布置都独具匠心、富含深意。我校还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有校内研讨,组织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开展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活动,规范流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经典诵读、科技教育、数学乐园、珠心算、童声放歌、经典读书节为主的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开发和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整体规划各个实践基地的活动时间与活动人员,多头并举,有序实施:“走进图书馆”,孩子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感受着文化的气息;让“基地”成为学生的天地。为了确保实效,我们每个主题活动均按以下基本环节进行:(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

青少年创业创新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方案

青少年创业创新教育综合实践基地 活动方案 为充分调动青少年群体创业创新的激情和潜能,引导和扶持广大青少年在创新中实现发展、在创业中实现超越,打造以九镇一乡10个县级中心实践基地为核心,继续扩大规模,辐射到镇级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推进青少年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激发青少年创业潜能,培养青少年创业信心。 一、基地建设规划与具体分区 (一)县级中心实践基地建设。在九镇一乡各建成1个规模较大、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示范性实践基地合实践基地。县级中心实践基地的总体功能定位为:青少年学习实践的家园、探索创新的家园、创业实践的家园。根据具体功能设置,将在十个县级中心实践基地内部设置以下功能分区: 1、生活区:主要建筑包括食宿综合楼及活动广场。 食宿综合楼内设教师和青少年集体宿舍、食堂、综合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主要为青少年提供在基地的生活管理和部分教学内容。集体宿舍按可容纳300名学生和20名教师的住宿要求布置,食堂可容纳300人同时就餐。活动广场的设置供学生进行开闭营仪式和队列操演等活动。

2、创业创新培训教学区:主要建筑包括创业文化展览馆、科普教室、阅览室等多个大型活动室。 创业文化展览馆内展示世界,中国及泰顺创业史料,全面展示基地教育成果。 大型活动室向青少年展示富有泰顺特色的创业体验,如酿酒等生产工艺的展示机青少年实践作品的完成。 科普教室及阅览室则主要放置一些科普读物,科普影像资料及科普模型等供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二)镇级辐射实践基地建设。镇级辐射实践基地主要功能是依托县级中心实践基地,利用当地和周边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供青少年开展技能创新、素质拓展及创业实践等活动。全县9个镇分别拟建5家以上镇级辐射实践基地,具体功能分区如下: 1、农事技能体验区:通过让青少年亲身体验农业劳动,操作农耕工具及农业机械,了解农具、机械等工作原理,扩大青少年的知识面,为其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 2、自然体验区:通过让青少年观览地质地貌、及本地动植物品种等,了解自然国旅,学习相关的科普知识,为青少年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3、素质拓展区:通过野外求生、团队拓展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勇气、自信心和相互信任、相互协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和精神品质,培养创业所需的团队精神,强化青少年的协作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总共配置 23 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为 2 个和 6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意义,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课程解读】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基本规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简介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简介 一、基地基本概况 阜蒙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隶属于阜蒙县教育局,由阜蒙县教师进修学校承办。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AAA级旅游胜地——海棠山脚下,是一所多功能的实践型学校,始建于2005年5月。目前,实践基地有独立的活动用地3.13万平方米,其中:园田1.8平方米,大田0.67万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0.35万平方米。有独立的校舍4275.6平方米。其中:综合实验楼建筑面积为1675.6平方米,平房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教室、活动室建筑面积为490平方米,师生洗浴用的浴池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教师和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为1618平方米,教师、学生食堂建筑面积为640平方米,日均容纳食品人员约500人。有单独设置的人员编制15个,有从社会招聘工作人员26名。15个人员编制中专任教师13名,共产党员8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名,专科学历的9名,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3名,中学一级职称的教师3名,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6名。是一支师德高尚,既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又具有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精神的队伍。他们每个人都能出色有完成所肩负的对入营学生进行活动指导、教育管理、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工作,可谓一专多能。 二、课程设置原则与实施 (一)课程设置原则

1、活动内容的建立与开发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原则为指导,坚持政策标准,严格审定程序,紧紧把握活动内容的内涵的容量、空间、价值、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2、课程的内容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这生与自我发展三条线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世界观,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剖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内容和过程的设计注意了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3、课程建设体现主题化、和序化和系列化思想,整体规划教育资源。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青少年的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认知世界。活动项目既要富有趣味性,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重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能增强体质和身心健康,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4、以人为本,注重德育。基地将道德教育渗透于整个活动项目当中,给学生提供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场景,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的机会。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学生在自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思想感情容易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罗在升华,成长的动力在增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西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起点,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她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经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学生经过走进社区、走进农田、走进敬老院,亲近、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2.各年级课程内容及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前一时期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现将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了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打算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打算,并按打算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习者的直截了当体验,紧密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觉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差不多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 二、开发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式 通过前一时期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时期,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通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 三、开发研究渠道,营造研究氛围 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正确把握角色,转变学习方式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躯体验,而且,实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体现了其基本理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1.突出学生主体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制定活学习动方案。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2.面向学生生活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不少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 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2020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的总结报告【精品】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教育的要求而适时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社会;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后,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我校从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安排、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实施方案、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与安排。从实验与研究阶段成果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可推广实施的。下面将我校对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及阶段研究内容和成果做扼要汇报,敬请教研室领导及相关活动课程专家、领导审阅。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

学校综合实践基地活动实施计划方案

“走进碧水蓝湾,探索有机种植”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背景】 现在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强烈,而有机蔬菜的种植讲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产方式,是目前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种植的蔬菜的一种普遍提法,而且已被证明比普通蔬菜更具营养价值。 蓝湾有机蔬菜基地地处山区,北依最大的水源地——门楼水库,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为了更深入了解家乡新兴产业,充分挖掘本地教学资源,我们将组织学生走进蓝湾蔬菜基地去了解有关有机蔬菜的知识。积极建立校外结合的实践教育基地,也是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向,有利于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有机结合。通过蓝湾基地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有机蔬菜种植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我们确立了“蓝湾生态蔬菜园”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适用年级】三至五年级 【活动目标】

1.带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多角度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学生人格个性。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资料整理能力、分析与归纳能力等。 2.了解有机蔬菜在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销售方面的相关知识,活动后树立热爱绿色蔬菜,珍惜资源的意识,体验劳动的快乐,认识科技致富的重要性。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鼓励学生探索有机蔬菜种植方法,激发学生大胆实践、体验创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动手、动眼、动脑勤实践。由浅入深学会实验、探究、总结,提高综合能力。 【活动时间、参加人员和活动地点】 (一)时间:2015年5月~2016年5月 (二)参加人员:本校教师、3-5年级学生、蓝湾生态蔬菜园技术指导人员 (三)地点:学校、学校实验田、蓝湾生态蔬菜园 【活动容】 本次活动由以下四项组成: 1、活动准备阶段:(1)网上搜集资料(2)活动前指导课。 2、参观学习阶段:(1)实地考察蓝湾生态蔬菜园(2)聘请技术辅导员现场讲解答疑(3)参观后分组整理,汇报展示。 3、实践体验阶段:(1)选择、平整班级实验田和个人特色实验角(2)选种、消毒(3)给有机蔬菜“安家”(4)病虫、杂草防治(5)互帮互学活动 4、总结交流阶段:(1)有机蔬菜实物和图片展览(2)小小研究成果答辩会 【活动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通过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有机蔬菜种植知识,领悟有机蔬菜种植的重要意义,体验有机种植劳作的乐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设置3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实践活动2课时。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根据有关政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2、分阶段目标 三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 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生活自理。 四年级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思考研究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 家长组织下参加小组活动或个人社会实践。 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生活自理项目,并在周末回家时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科普文章。 能独立组建活动小组,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人身安全。 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的目的。 能根据研究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 二、活动方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并存,具体视活动内容而定。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鼓励优秀生拔尖,并将过程或成果交流、展示,与他人共同分享。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优势互补,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是活动成功必备条件。集体活动,收获的面较广。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体会集体同心协力产生巨大力量的道理。当然这三者不是孤立地进行,可以审时度势,兼而有之,以达到最佳的组合。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三、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使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备课、有评价、有小结。学校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指导教师教研制度、校外活动管理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走向规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