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尖子生学案: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密度》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密度》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⑵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和比较,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⑷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实验探究,养成讨论、交流和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

课前思考长短和粗细相近的铁棍和木棍,哪个质量大?形状和体积差不多的铝勺子和不锈钢勺子,哪个质量大?有人根据生活经验说“铁比木头重。

”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为什么?合作探究㈠引入新课视频:辨别金手镯生活中常一些以假乱真的伪劣产品,如:假金佛、假元宝、项链等等,使一些消费者上当受骗。

大家想不想知道到底怎样辨别黄金的真假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便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㈡新课内容一、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提出问题:1、四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的水、盐水、酒精和色拉油,你能否把它们鉴别出来?说出你的方法。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根据物质的某种特性如颜色、气味、味道的不同来分辨不同的物质。

2、在取出两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塑料泡沫,你能不能辨别出哪个木块?哪个是塑料泡沫?学生用天平分辨,或者掂一掂,质量大的是木块,质量小的是塑料泡沫。

3.老师再出示质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泡沫,你能不能辨别出哪个木块?哪个是塑料泡沫?学生回答:体积小的是木块,体积大的是塑料泡沫。

4.老师出示体积、质量均不同的木块和塑料泡沫,你能否辨别哪个是木块?哪个是泡沫块?(讨论)师:体积相等时,可以通过比较质量来分辨;质量相等时,可以通过比较体积来分辨;看来通过质量和体积应该能够找到一种分辨物质的方法,这正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第一大组:研究铜块第二大组:研究铝块第三大组:研究水现在,根据学案内容讨论:设计实验1、要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怎样测量?(汇报时说出实验过程)2、要想找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仅收集一组数据可以吗?为什么?进行实验把本组测得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在下图中,以体积为横坐标,质量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将学生搜集的数据展示在黑板和屏幕上。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设计 第6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设计  第6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鉴别皇冠”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国的国王希罗让工匠为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一些黄灿灿的金子,工匠也很快为国王做好了。

金灿灿的皇冠戴在国王头上很合适,并且非常漂亮。

可是希罗国王总怀疑工匠少用了一些黄金,偷偷掺进了一些等重的白银。

于是,他让人称了皇冠的重量,不多不少,与给工匠的黄金质量不差毫厘,这就难了,怎样能既不损坏皇冠,又能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听故事思考故事中的问题:怎样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有测量皇冠的密度的。

【教学过程】量筒的使用[问题引导]要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需要测量盐水的哪些物理量?依据哪个公式进行计算?[板书] 实验原理:Vm=ρ[问题引导]测量盐水的质量要用到天平,要测量盐水的体积用什么工具呢?[自学阅读]课本上“想想做做”提出的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归纳总结]三观察:观察单位标度、量程、分度值。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6章 质量与密度 第3节 测量密度学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6章 质量与密度 第3节 测量密度学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密度学案 (新版)教科版【学习目标】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

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假如有两种液体,我们怎样快速判断出哪种液体的密度更大一些?需要哪些仪器呢?本节课让我们来具体探究一下。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120,完成下列问题:1、原理:ρ=____。

2、所需器材:__天平、量筒、烧杯、细线__。

知识链接:1、器材准备:量筒、烧杯、水、系着细线的小石块、酱油等。

2、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面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保持相平。

3、1mL=1cm3=10-6m31L=1dm3=10-3m3方法指导:1、测小石块的密度时,由于小石块的形状不规则,我们常用“排水法”测它的体积,但浸过水的石块沾水会变重,为了使测量误差更小,应考虑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

2、测酱油的密度时,由于液体要用容器盛装,在倒液体时容器壁有残留,为了使测量误差更小,应考虑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

3、实验步骤(主要步骤):(1)__用天平测出矿石质量记为m__。

(2)__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__。

(3)__用细线拴住矿石放入量筒内水中浸没,记下体积V2__。

(4)实验记录表格:小石块的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小石块浸没后水面所到达的刻度V2/cm3小石块的体积V/cm3小石块的密度ρ/(kg/m3)自主阅读教材P120~121,完成下列问题:1、原理:__ρ=__。

2、所需器材:__天平,量筒,烧杯__。

3、实验步骤(主要步骤):(1)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__。

(2)__将酱油部分倒入量筒内,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2__。

(3)__读出量筒内酱油的体积__。

(4)实验记录表格: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1/g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cm3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2/g量筒中酱油的质量m/g酱油的密度ρ/(kg/m3)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各小节-第6章质量与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各小节-第6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制作关于托盘天平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多媒体课件。

2.托盘天平(带法码)(根据班级人数确定需准备的天平数量)、烧杯等。

一、新课导入如果分析一下铁锤和铁钉这两个物体,你也许会发现,虽然它们都是由铁制成的,但铁的含量却不大相同。

物理学中如何来表示这种区别呢?如果想知道它们到底含有多少铁,该怎样精确地测量呢?二、新课教学1.质量【教师举例】一盆水与一杯水、一个铁钉与一个铁锤。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然后简要概括: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总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

【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吗?教师讲述单位进率关系:1 t=103 kg=106 g=109 mg。

2.质量的测量【教师提问】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总结】实验室里,通常使用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测量质量,生活中常用电子秤、杆秤测量质量。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认识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的主要结构。

(2)使用天秤应注意哪些问题?【总结】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②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提问】天平应水平放置,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讲解】天平应放在水平台面上,学生天平还应调节底座螺钉,使底座水平。

【提问】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如何调节呢?【总结】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知道密度,特别是对其公式的理解与计算2、知道测量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重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习过程:物体密度的测量方法:1、原理:ρ=,即:用测出物体的质量,用和等测量物体体积,然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2、实验器材:一个托盘天平,一盒砝码,一只烧杯、量筒和足量的水、矿石、细线、酱油(足量)、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测量步骤:① ② ③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矿石的质量m /g量筒中水的体积V1/㎝3量筒中水和矿石的总体积V2/㎝3矿石的体积V/㎝3矿石的密度ρ/g㎝-32、测量酱油的密度测量步骤:① ② ③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g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2/g倒出酱油的质量m/g倒出酱油的体积V/㎝3酱油的密度ρ/g㎝-3实验小结:测量体积的方法(1)对规则几何形体的物体,可用测其边长,利用数学体积公式可求出体积(2)对能放入量筒中的固体的体积测量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水的体积为V1,再将物体浸没在量筒水中,读取水面上的刻度值为V2,则物体的体积为(3)对于会吸水的固体,可使其先吸饱后再沉入水中,或在固体表面刷一层油漆或腻子,防止其吸水。

不能沉入水中的固体则可用将其压入水中,或系上沉入水中,对于会溶解在水中的物体可先将部分物体溶解在水中,使水成为该种物质的饱和溶液(4)使用量筒测体积时,要求“放平稳、平视读”,即把量筒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液面凹下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相平,液面凸起时,视线应与相平。

达标检测:1、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的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 密度的影响因素:可以让学生探究密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密度的影响。
- 密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 实验设计与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② 添加趣味元素:在板书中添加一些趣味元素,如幽默的插图、有趣的物理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添加一些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发现的插图或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学的背景和历史。
③ 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插图或设计一些有趣的板书布局,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关于密度的实验插图,或者设计一些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板书布局。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方面,学生可能对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此外,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可能缺乏分析问题和策略选择的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测量方法。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对密度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合理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

3.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液体、固体等。

2.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或图片引入密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解为什么冰块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重点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

5.拓展(10分钟)讲解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船舶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课题学情预设环节学生学习内容和要求学习目标1、认识量筒,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2、知道测量密度的原理。

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解读目标结合教材及资料,先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对子之间进行讨论帮扶学法指导定向自学定向自学定向自学1、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

2、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3、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也就是说,如果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测量出物体的和,再计算出密度。

知识准备知识点一量筒1、量筒是测量的仪器,既可测量的体积,也可测量的体积。

2、常用量筒是用(mL)为单位标度的。

1mL=1cm3=10-6m33、量筒的使用(使用前先观察量筒的和,读数时视线必须与相平)(1)、测液体体积把被测液体直接倒入量筒中读取数值即可(2)、测固体的体积排水法:步骤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V1再将固体用细线拴住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入水中,读出此时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固体体积V= V2- V1针对训练一1、思考上面步骤中的适量指的是什么?答:适量指的是能完全固体,并且在放入固体后,水面不能超过量筒的。

2、思考如果固体漂在水面上怎么办?方法一 (针压法):即用针将物体水中。

方法二(助沉法):将以重物甲和待测物乙用细线拴在一起,先将重物放入水中读出V1,然后将两个物体一起浸入水中读出V2,则待测物体乙的体积V= V2- V13、思考怎样测量易溶解在水的物体的体积?(排沙法)知识点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密度测量的原理是,所需的主要仪器有和。

2、测量液体的密度(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用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3、测量固体的密度(1)、用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3)、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针对训练二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答:(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3、泉州盛产花岗岩,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花岗岩的密度,取一小石块样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例3 [实验题] (2015·佛山中考)为了测量冰块的密度,
把水注满可均匀膨胀、质量和厚度忽略不计的正方体模 具中,塞紧注水孔,利用天平测得水的质量.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 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填“左” 或“右”)调节.天平平衡后,把注水的模具放在左盘,用 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水的质 量为_______g. 110
2.小星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 的水等测 一石块的密度. 67g . (1)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石块的质量m=
(2)小星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按如图乙所示放置 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d.测出溢出的水和小杯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测量石块体积操作的一个错误之处: 大杯中没有装满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V矿石=
.
〔解析〕(1)读图甲可知,矿石的质量:m=50 g+10 g+3 g=63 g;读图乙可知,矿石的体积:V=80 mL-60 mL=20
《尖子生学案》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等效替代法测密度(规律方法)
在缺少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进行探究活动 就可用“等效替代法”,变直接测量为间接 测量.如:在体积或质量无法测量时,往往需 要借助于水,利用测与被测物体等体积的水 的质量或等质量水的体积,利用水的中间过 渡,从而测得密度.
例1 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
.
m 3v
你认为小明这种测密度的方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 由. 答: 不正确,因为6颗枇杷的体积不一定等于3V .
g.
例3 [实验题] (2015·佛山中考)为了测量冰块的密度,
把水注满可均匀膨胀、质量和厚度忽略不计的正方体模 具中,塞紧注水孔,利用天平测得水的质量.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 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 或“右”)调节.天平平衡后,把注水的模具放在左盘,用 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水的质 量为_______g.
例1
[开放题]现有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 足量的水、小刀、刻度尺、细线、番薯.请从上述器 材中分别选取适当的器材,设计出两种测量番薯密度 的方法.完成下表内容(所选器材必须是采用的方法中 要用到的). 器材 方法一 方法二 需要直接测 番薯密度的 出的物理量 表达式
〔解析〕方法1:依据公式
[提示:水的质量m水=m2-m1=132.0g-52.0g=80g,
因为
m ρ= v
,所以水的体积
V水 =
m水 ρ水
=
80g 3 =80cm 1.0g/cm3
;
食盐水的质量m食盐水=m3-m1=141.6g-52g=89.6g,
图中所示V水=V食盐水,所以食盐水的密度:
ρ食盐水 = m食盐水 v食盐水 = 89.6g 3 =1.12g/cm 80cm3
〔解析〕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时,石块体积V 石=V2-V1,实验步骤C和D分别测出V1,V2,是必需 的步骤,A也是必需的步骤,而步骤B在此实验中 无用,是多余的.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归纳】正确理解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 原理和实验过程是我们做此实验题的前提条 件.平时做实验时应该非常清楚每一个实验步 骤的设计意图以及可能出现的实验故障,多动 手多思考.
[提示:(1)三个砝码的总质量是65g,游码的
示数是2g,则左盘中石块的质量就是67g.(2)
用溢水杯测石块体积的关键就在于,要让溢出
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而图中明显大杯中 的水是没满的,这样石块刚刚浸入时水就不会 马上溢出来,最终溢出水的体积就会小于石块 的体积,所以错误之处是大杯中没有装满水.]
]
1. (2015·台州中考)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 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柯测 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 子、清水(ρ 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 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 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 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 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图所示.结 合实验图解,ρ 食盐水= 1.12 克/厘米3.
ρ= v v
ρ=
m v
,用天平测出番薯
质量为m,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读出体积 V1,将番薯放 m
2 1 入量筒的水中使之浸没 ,测出水与番薯总体积为V2.
番薯密度为:
.方法2:可以把番薯用小刀
ρ= m L3
削成正方体,用刻度尺测其边长为L,用天平测出番 薯质量为m,番薯密度为:
.
〔答案〕
器材 需要直接测出的 番薯密度的 物理量 表达式
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 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装满水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1 .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 量为m2. m m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 m m .(已知水的密度为ρ 水) 〔解析〕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
通过以上测量可知,矿石样品的质量为
体积为 cm3,密度为 kg/m3.
g,
(2)小红想:如果不用量筒,能否测出矿石样品的体 积?她找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图丙),测出了矿石样 品的体积.请将小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写出矿石样 品体积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解析〕小希的方法:(1)物体的质量等于砝 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2)读取液 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底部相平,液体 的体积通过量筒中两次液面的体积差进行计 算;(3)由密度公式求得枇杷的密度.小明的 方法:从枇杷的体积分析小明这种测密度的 方法是否正确. 〔答案〕 (1)0.023 (2)20 (3)1.15×103 不正确,因为6颗枇杷的体积 不一定等于3V
不能正确理解“排水法”测固体体积的 实验原理(易错点)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 的密度,采取了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 骤是 ( )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 积V 1 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记 下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例2
(2)把模具放入冰柜中冷冻,待水全部 (填一 种物态变化)成冰,将模具取出,用 测出模具的 边长为5.00 cm.冰块的密度为 g/cm3. (3)如果在操作时模具没有注满水,可能导致冰块密度 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解析〕(1)由图甲知,指针偏右,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调节,使天平平衡;由图乙知,水的质量为m=100 g+10 g=110 g.(2)水变为冰,由液态变为固态,为凝 固过程;用刻度尺测出其边长a=5 cm,则冰块的密度 m 110g ρ冰 = =0.88g/cm3 .(3)如果在操作时模具 v 5cm? 5cm? m 没有注满水,则其体积测量值可能会偏大,由 ρ= v 可知,冰块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2.小星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 的水等测 一石块的密度. (1)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石块的质量m= .
(2)小星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按如图乙所示放置 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d.测出溢出的水和小杯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测量石块体积操作的一个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0 水 1 0
的总质量为m1,则水的质量m水=m1-m0,由 ρ= 得水的体积 V
ρ= m酱油 v
m1 m0
m v
可求
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酱油的体积,酱油的密度表达式
m2 m0 m2 m0 m1 m0 m1 m0 水

;④酱油的质量m酱油=m2-m0,烧

.
1. (2015·台州中考)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 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柯测 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 子、清水(ρ 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 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 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 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 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图所示.结 合实验图解,ρ 食盐水= 克/厘米3.
(2)如图(2)乙所示,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 此时水的体积;将这个枇杷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 20 cm3. 枇杷的体积为 (3)枇杷的密度为 1.15×103 kg/m3. 小明认为小希的方法不当,应当取更多的枇杷测 量. 小明的方法: (1)在筐里随机挑选6颗枇杷,用天平测得它们的 总质量为m. (2)任意选出其中2颗用量筒测得体积为V. (3)枇杷的密度 ρ=
小希的方法: (1)用天平测一个枇杷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 和游码如图(2)甲所示,则枇杷的质量为 kg.
(2)如图(2)乙所示,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 此时水的体积;将这个枇杷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 枇杷的体积为 cm3. (3)枇杷的密度为 kg/m3. 小明认为小希的方法不当,应当取更多的枇杷测 量. 小明的方法: (1)在筐里随机挑选6颗枇杷,用天平测得它们的 总质量为m. (2)任意选出其中2颗用量筒测得体积为V. (3) 枇杷的密度 . 你认为小明这种测密度的方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 由. 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