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生态建设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
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
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
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
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鲁河、双洎河、颖河、东风渠、西流湖、丁店、唐岗等河湖水体,建设龙湖水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六纵河渠:索须河、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及其支流十八里河和支流十七里河;六横河渠:枯河、贾鲁河、贾鲁之河、东风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运河。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工作:(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二)参与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三)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四)负责城市道路绿化植物及设施的养护管理;(五)负责公园、动物园、游园、绿化广场等公共绿地的监督管理和其他绿地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六)按有关规定负责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管理;(七)监督、指导风景名胜区的园林绿化工作;(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区(不含上街区)人民政府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在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按照《条例》及本细则规定的权限,负责查处违反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定的行为。
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国土资源、房产、财政、水利、林业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五条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并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原批准程序报经批准。
第六条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建设,应当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突出科学性和艺术性,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花、草合理搭配,注重植物多样性,发展乔木和乡土树种,引进适合本地区生长的园林植物,加大科研推广力度,建设园林精品。
城市道路行道树应当优先选用遮荫效果良好的树种。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3.22•【字号】郑政办〔2024〕17号•【施行日期】2024.03.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通知郑政办〔2024〕17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落实《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及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0部门《关于落实〈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有关事项的通知》(豫建科〔2022〕164号),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我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范绿色建筑活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乡生态宜居水平,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范围全市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继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
其中下列建筑应当执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1.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应当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等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2.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等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等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3.鼓励超高层建筑、超限高层建筑、纪念性建筑按照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二、重点任务(一)加强绿色建筑规划管理1.编制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牵头,发展改革、资源规划、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配合,共同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按程序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与相关规划做好衔接。
2.规范相关审批内容。
一是在项目立项、投资审核过程中,发展改革部门重点审查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或申请报告中是否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对于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部门将绿色建筑费用计入项目投资。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加快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加 快推 进 生态园林城 市建 设
郑州市 园林 局副局 长 许 学 清
市委 十届三 次全会把 以新 型城镇
决 定 和 影 响 着 各 级 政 府 部 门的 重 视
越 能 集聚 人 才、 集聚 产业 、 集 聚财 富 ,
拉动就业 , 拉动增长 , 推 动 当地 经 济
文 化 内涵 , 促 进 装饰 文 化建 设逐 步 深 化 。第 三 , 注 重做 到 行 业 文化 与专 业
文化 的有机 结合 , 在 建 设行 业 文化 的
同 时 ,积 极 培 育 和 发 展 装 饰 设 计 文 化、 装 饰工 程 文化 、 绿 色材 料 文 化 、 单
施工、 绿色材料 , 引 导 各 类技 术创 新
城 市 品质 的核 心 要 素 ,彰 显着 一 座
维 系 生 物 多 样 性 上 直 接 影 响 和 制 约
一
城 市 的信 念和 追 求 。有特 色 的 园林 ,
有 特 色 的绿 化 ,为城 市 增添 自然 之 美、 人 文之美 、 艺术之美 , 是 城 市 精 神 的象 征 和 魅 力 的展 现 , 是城 市 “ 无 声 的诗、 立体 的 画 、 活着 的音符 , 健 康 的肌体 ” 。 人 们 置 身 这 样 的 城 市
专 业化 、 市场 化 。要 加快 推进 数 字 园 林建设 , 建立可追索查寻、 可 定 位 分 析、 可 快速补 救 的长 效 机制 。 要切 实 加大执法力度 , 加 快 办 案 速度 , 善 于
土树种 , 维持和保障生态安全。
在精 细精 品 上求 提升 求突破 。 园林 绿 化 是 构 成 城 市 空 间 最 基 本 、 最重要 、 最 美丽 , 也 是最 有 生命 力 的 元素 ,是 一 座 城 市 的名 片和 建设 品 位 的体 现 。从 某 一 方面 说 , 绿化 特 色 决 定 城 市特 色 ,绿 化 品位 决 定城 市 品位 , 绿 化档 次 决定 城 市档 次。加 快 生态 园林 城 市 建 设 ,必须 牢 牢 树 立 精 品 意识 , 倾 力打 造精 品 工 程 , 在 精 细精 品 上 求 提 升 求 突 破 。 要 靠 精 心 提档 次 。 每 一 个 公 园 、 每一条道路 、 每 ~ 片 绿地 、 每一个节点 , 都 要 全 面 落 实 绿 化 建 设 项 目法 人 制 、招 投 标 制 、 监理 制 和 质 量 监 督 制 ,精 心 设 计, 精心施工 , 建 成 让 后 人 传 承 的宝 贵财富。否则 , 就 会 留下 包 袱 , 留 下
郑东新区规划方案

郑东新区规划方案郑东新区规划方案是近年来郑州市重点推进的一项城市发展规划,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区。
该规划方案是基于尊重历史、顺应时代潮流、科学合理的原则而制定的。
下面就来逐步解读郑东新区规划方案。
首先,郑东新区规划方案强调了均衡发展的理念。
新区的规划将重点关注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均衡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要注重社会和谐稳定的持续推进。
规划方案提出了建设多样化的住宅区、商务区、产业园区等,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同时,新区的规划还将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包括教育、医疗、交通、运动等方面的设施,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郑东新区规划方案注重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新区的规划将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将绿色空间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提倡生态建设,以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规划方案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并鼓励居民参与到绿化、环境保护等活动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文化氛围。
第三,郑东新区规划方案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规划方案提出了建设卓越的科研机构、高端的科技产业园区、创新型企业等一系列举措,以提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同时,规划方案还强调了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性,鼓励新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产业,推动新区经济向高端、智能化发展。
最后,郑东新区规划方案还重视城市文化的培育和传承。
规划方案提出了建设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同时,规划还提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以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这样的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还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综上所述,郑东新区规划方案是一个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案。
通过均衡发展、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措施,旨在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区。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3.14•【字号】郑政办〔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郑政办〔2024〕12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3月14日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为贯彻落实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和《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农计财发〔2023〕6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农计财发〔2023〕10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设施农业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3〕541号)等有关部署,加快郑州市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菜篮子”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稳产保供和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优化设施农业布局、适度扩大规模、升级改造老旧设施为重点,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三大工程,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为拓展食物来源、保障“菜篮子”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内容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内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一、组织领导/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的要求;(二)城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实施有力;(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四)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五)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长;(六)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管理制度/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成,并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二)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五)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常用的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西北、东北地区80种)。
三、景观保护/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编辑(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四)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买,措施有力;(五)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一)指标管理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要求(见附页);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规划局
袁聚平
市内各区(管委会)、市园林局
8
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保护
完成树龄超过50年(含)以上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建档、挂牌并确定保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
资料不全、不规范
完成各辖区内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所有相关工作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市林业局
崔正明
市园林局、市内各区(管委会)
9
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薛永卿
市规划局、市内各区(管委会)
否决项
5
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或年提升率(%)
达标率≥60%或
年提升率≥10%
需要补充、完善资料
资料
市园林局
薛永卿
市住房保障局、市内各区(管委会)
6
解决人均公园面积不足和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足问题而进行的公园建设任务
新建5000m2以上公园7个、5000m2以下93个
需补充、完善资料
补充缺项,规划和建设,力争达标
继续开展相关工作,收集整理数据资料
市规划局
袁聚平
市水务局、市内各区(管委会)
12
城市生态空间保护
①城市原有山水格局及自然生态系统较好保护,显山露水,确保其原貌性、完整性和功能完好性;
②完成城市生态评估,制定并公布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建立生态修复项目库;
③有成功的生态修复案例及分析。
按期进行绿线的划定和公示工作。现状绿地完善公示牌
按期进行绿线的划定和公示工作。现状绿地完善公示牌,确保齐全
市规划局
袁聚平
市园林局
否决项
2
城市数字化管理
①已建立城市园林绿化专项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转,可供市民查询;
②城市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建成区公共区域的监管范围覆盖率100%。
需补充、完善相关资料
二七区
苏建设
服务半径不达标
新建5000m2以上公园7个、5000m2以下93个
836公顷
5000m2以上5个、5000m2以下50个
5000m2以上2个、5000m2以下43个
中原区
乔耸
人均公园面积不达标、服务半径不达标
新建5000m2以上公园5个、5000m2以下95个
655.3公顷
5000m2以上4个、5000m2以下50个
统一规划,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
功能齐备,有效运行
市城管局
李雪生
市园林局
3
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90%
89.49%
加强进行建设和综合治理
做好宣传和问卷调查工作
市园林局
薛永卿
4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90%
80.5%
加紧做好公园绿地补充和建设工作
继续做好建设工作,确保此项达标
市园林局
708.6公顷
5000m2以上5个、5000m2以下50个;
5000m2以上2个、5000m2以下43个
金水区
魏东
人均公园面积不达标、服务半径不达标
新建5000m2以上公园7个、5000m2以下93个
1094.9公顷
5000m2以上5个、5000m2以下50个
5000m2以上2个、5000m2以下43个
制定立体绿化推广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立体绿化面积逐年递增且效果良好。
缺项
抓紧制定立体绿化推广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
统计和整理相关资料
市园林局
薛永卿
市规划局、
市国土资源局
10
风景名胜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
①规划区内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严格进行保护管理;
附 件
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主要任务一览表
序号
项目
指标
现状
任务和时限
牵头单位
责任人
责任
单位
备注
2018年
2019年6月
1
城市绿线管理
根据修订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媒体上向社会公布;现状绿地都已设立绿线公示牌或绿线界碑,向社会公布四至边界。
1.绿线没有完全划定;
2.缺乏绿线公示牌或绿线界碑
577.3公顷
5000m2以上5个、5000m2以下50个
5000m2以上3个、5000m2以下42个
郑州高新区
李金勇
服务半径不达标
新建5000m2以上公园5个、5000m2以下95个
519.6公顷
5000m2以上4个、5000m2以下50个
5000m2以上1个、5000m2以下45个
郑州经济开发区
需补充、完善资料
采取切实措施,编制相关规划,补足缺项,力争达标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市林业局
崔正明
市规划局、市园林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管局、市农委、各区(管委会)
考核范围为城市规划区
15
废弃地生态修复
①科学分析,恢复植被群落,重建生态系统;
②具有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规划,严格履行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审批等手续。
需补充、完善资料
补充缺项,完善资料
继续开展相关工作,收集整理数据资料
市园林局
薛永卿
各风景名胜管理单位
11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①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编制海绵城市规划,并依法依规批复实施;
②建成区内有一定片区(独立汇水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①需补充、完善资料
②缺项
抓紧开展相关工作,弥补缺项和不足,注意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市规划局
袁聚平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园林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管局、各区(管委会)
考核范围为城市规划区
13
生物多样性保护
①完成不小于市域范围的生物物种资源普查;
②已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
5000m2以上1个、5000m2以下45个
惠济区
马军
服务半径不达标
新建5000m2以上公园6个、5000m2以下94个
715公顷
5000m2以上4个、5000m2以下50个
5000m2以上2个、5000m2以下44个
管城回族区
虎强
人均公园面积不达标
新建5000m2以上公园8个、5000m2以下92个;
③有五年以上的监测记录、评价数据,综合物种指数≥0.6,本地木本植物指数≥0.80。
需补充、完善资料
采取切实措施,补足缺项,力争达标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市林业局
崔正明
市规划局、市园林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管局、市农委、各区(管委会)
14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
完成城市规划区内的湿地资源普查;已编制《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并按有关法规标准严格实施。
王义民
服务半径不达标
新建5000m2以上公园5个、5000m2以下95个
2005公顷
5000m2以上4个、5000m2以下50个
5000m2以上1个、5000m2以下45个
郑东新区
牛瑞华
现状合格。参考区域增大
7
城市绿道规划建设
①编制城市绿道建设规划;
②增加配套便民设施
便民服务设施较少
增加配套便民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