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指标
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附件1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考核标准一、生态园林城市(城区)标准
(一)生态园林城市(城区)标准指标体系
注:
1.表格“备注”栏中标注有“*”的指标,其解释、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等参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
2.表格“备注”栏中标注有“▼”的指标,表示为否决项。
3.表格“备注”栏中未对考核范围作特殊说明的,考核范围为建成区。
(二)生态园林城市否决项
1.尚未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未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3.建成区绿地率未达标;
4.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未达标;
5.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未达标;
6.城市污水处理率未达标;
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未达标;
8.林荫路推广率未达标。
国家创建园林城市标准

伦敦奥运开幕式展英伦文化舞美显“英式自信”从极具英格兰特色的田园风光,到工业革命的宏大场景;从英国医疗保障系统的自豪展示,到儿童文化和电影工业的突出表现;从LED智能显示装置的大规模运用,让场馆表演融为一体,到建筑投影技术的运用引爆现场气氛,伦敦奥运用独特的舞美设计,展示英伦独有的文化符号,显示“英式自信”。
据腾讯体育7月28日消息,万众瞩目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揭幕。
就像英国《卫报》所受的一样:“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与4年前在北京的强有力的、震撼性的演出相比,伦敦奥运的开幕式有着另一种基调。
但它用独有的风格展示了英国文化”。
所谓独有的风格,集中的体现在三点:自信、创意、幽默。
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三个板块,分别是一,农耕社会:绿色和愉悦。
二,工业革命:黑暗魔鬼的磨坊。
三、迈向未来-多元化文化的发展。
英国人动用四年时间精心准备、英伦顶级的创意大师所精心设计的这幕精悍的表演,其精神内蕴的核心骨架,就是英国文化——充满自信、幽默和创意的文化。
在2012奥运会开幕式上,这种自信随处可见。
最大的体现点就是: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文艺表演里,人们并未看到太多有关奥运的内容,而是在不断的看到英伦三岛的变迁、革命和文化生活。
一句话:敢在全球数百家电视台、数十亿观众面前,把奥运开幕式变为是英国的历史秀,这得是怎样的自信才可以做到?宏大的布景、多变的灯光,“伦敦碗”内,山丘延绵、溪流潺潺、草地碧绿,英格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气息弥漫开来。
总导演博伊尔把英格兰田园风光“搬”进了体育场,是博伊尔对莎士比亚的致敬,对英国文学最直接的展现。
当一座座烟囱拔地而起,机器轰鸣图景呈现眼前,英国从农耕社会来到工业社会,舞美的转变直接而自然。
当历史车轮来到现代,主体育场再次“变身”。
闪耀的灯光与演员的表演,展现了英国引以为豪的医疗保障系统、儿童文化和英国繁荣的电影工业。
此时,现场灯光与观众席LED联动,让场内与观众席表演融为一体,让观众成为演员之一。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是指为了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而制定的一套标准,旨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资源,建设宜居城市。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城市绿地面积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城市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5%以上,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15%以上。
此外,城市绿地应按照不同功能进行规划和建设,如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教育等。
二、城市绿化率标准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城市温度、减轻城市噪音的重要手段。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城市绿化率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行道树绿化率应达到城市道路总长度的80%以上。
三、城市水系标准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城市水系应占城市总面积的5%以上,其中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系应保持原有水体的自然状态,人工水系应按照生态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四、城市空气质量标准城市空气质量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城市空气质量应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空气中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五、城市噪音标准城市噪音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问题,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城市噪音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区域的噪音标准应有所不同。
以上就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主要内容,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是指为了打造具有特色、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提出一系列关于园林建设的要求和指南。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和提升城市绿地的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建立科学的绿地规划系统。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明确城市规划中的绿地比例和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特点,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的分布和类型。
比如,城市中心区域应该有足够的公园和广场,满足市民休闲和社交的需求;而城市交通枢纽周边应该有更多的绿化带,以减缓交通所带来的噪音和污染。
此外,绿地规划还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连接和保护,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其次,要加强绿地建设质量的监管。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不仅要求建设足够的绿地,还要求建设高质量的绿地。
通过制定规范和标准,明确绿地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确保绿地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
例如,对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提倡本地树种的使用,减少外来物种的影响;对于景观设计,要从人文、生态和艺术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绿地空间。
再次,要加强绿地管理和保护。
标准需要明确城市管理部门对绿地的责任和职能,建立健全的绿地管理机制。
这包括绿地养护、环境保洁、公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要加强对绿地的保护和监管,防止滥用绿地资源、破坏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
鼓励市民参与到绿地保护和管理中来,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最后,要加强绿地的利用和价值提升。
除了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外,绿地还应该具有更多的功能和价值。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可以引导城市管理部门和开发商在绿地建设上注重创新,打造集景观、生态、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绿地空间。
例如,可以在公园内设置儿童乐园和运动场,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可以在绿地中设置水景和花坛,增加景观的吸引力;可以在绿地内设置文化雕塑和纪念碑,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是国家对于城市生态建设的要求和指导,旨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鼓励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标准要求城市保留现有的湿地、森林、山川和其他自然景观,同时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城市绿化建设:标准要求城市建设公园、绿地和植被覆盖面积,以提供休闲和绿色空间,增强城市生态功能。
同时,标准还要求城市栽植本地植物,减少外来物种的引入,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3. 环境质量管理:标准要求城市建立健全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并且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城市环境质量的良好。
城市应该控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等环境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生态交通和节能减排:标准要求城市实施生态交通规划,鼓励非机动交通,推动低碳出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标准还要求城市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5. 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标准要求城市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城市应该建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推广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污染和过度提取水资源的问题。
6. 废弃物管理和循环利用:标准要求城市建立废弃物管理和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城市应该制定废弃物分类和回收政策,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提升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的效率。
7. 灾害风险管理:标准要求城市制定灾害风险管理规划,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城市应该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城市抗灾能力,确保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8. 居民参与和社区建设:标准要求城市促进居民参与生态治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
城市应该建立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鼓励社区自治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培养,形成社区共治的良好局面。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内容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内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一、组织领导/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的要求;(二)城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实施有力;(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四)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五)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长;(六)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管理制度/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成,并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二)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五)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常用的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西北、东北地区80种)。
三、景观保护/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编辑(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四)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买,措施有力;(五)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一)指标管理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要求(见附页);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是指对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的一系列要求和指标,用于评定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该评选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制定,根据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评定城市园林建设及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求城市建设面积绿化率达到一定比例,以保证城市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的质量。
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评定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要求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要充足,以满足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等需要。
3. 绿化建设成效:评价城市园林建设成效的指标包括:绿化质量、树种数量、树龄、植树存活率等。
要求城市园林建设的成效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4.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评选园林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应该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
破坏,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5. 管理水平: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投入和建设质量,还和城市园林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城市园林管理应该做到规范、高效、质量可控,使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更加有序、科学和可持续。
综上所述,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是衡量园林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创建指标

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否决项1。
尚未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未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2。
建成区绿地率不达标;3。
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达标;4。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达标;5.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不达标;6。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7.林荫路推广率不达标。
二、部分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1。
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计算方法: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总分=大于或等于8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建成区面积(K㎡)×100%3。
建成区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建成区绿地率为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之和(K㎡)/建成区面积(K ㎡)×100%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总面积之和。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人均占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总面积(㎡)/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统计和计算时注意事项(1)道路绿地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单侧绿地面积按栽植行道树总长乘1。
5米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绿带宽度小于1.5米的按1。
5米计算,大于1。
5米的按实际面积计算。
道路绿化覆盖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与绿地面积相加,减去行道树垂直投影中与绿地重叠部分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否决项1.尚未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未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2.建成区绿地率不达标;3.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达标;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达标;5.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不达标;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7.林荫路推广率不达标。
二、部分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1.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计算方法: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总分=大于或等于8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建成区面积(K㎡)×100%3.建成区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建成区绿地率为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之和(K㎡)/建成区面积(K ㎡)×100%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总面积之和。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人均占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总面积(㎡)/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统计和计算时注意事项(1)道路绿地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单侧绿地面积按栽植行道树总长乘1.5米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绿带宽度小于1.5米的按1.5米计算,大于1.5米的按实际面积计算。
道路绿化覆盖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与绿地面积相加,减去行道树垂直投影中与绿地重叠部分的面积。
(2)孤植树面积计算:孤植树是指孤立种植的树木,既不是行道树,也未栽在绿地内,其绿地面积按每株2.25平方米计算,绿化覆盖面积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垂直绿化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垂直绿化面积不计入绿地面积。
屋顶绿化面积计入绿地面积。
(4)水面面积计算①公园内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园内用地比例要求(绿化用地比例≥65)的水面,水面全部计入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②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绿化带宽度<30米,水面不计入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③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种植植物形成宽度≥30米的滨水公园绿地,水面面积≤滨水绿地面积的50%,水面全部计入公园绿地面积,不计入绿化覆盖面积;水面面积>滨水绿地面积的50%,水面按滨水绿地面积的50%计入公园绿地面积,不计入绿化覆盖面积。
④城市内湖泊,沿岸种植植物形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滨水公园绿地,水面面积≤滨水绿地面积的50%,水面全部计入公园绿地面积,不计入绿化覆盖面积;水面面积>滨水绿地面积的50%,水面按滨水绿地面积的50%计入公园绿地面积,不计入绿化覆盖面积。
5.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建成区乔、灌木垂直投影面积(h㎡)/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h㎡)×100%6.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计算方法:城市各城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城区各类城市绿地面积(k㎡)/城市各城区的建成区面积(k㎡)×100%7.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计算方法: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城市各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各城区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100%8.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是对面积在5000平方米,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计算覆盖居住用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h㎡)/居住用地总面积(h㎡)×100%9.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计算方法: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综合公园总数(个)/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万人)×100%10.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计算方法: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道路两旁(单排或者不连续的按两旁栽植折算)种植有行道树的城市道路长度(km)/城市道路总长度(km)×100%11.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新建、改建居住区应为2002年(含2002年)以后建成或改造的居住区(小区)计算方法: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绿地达标的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面积(h㎡)/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总面积(h㎡)×100%12.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公共设施用地是指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计算方法: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绿地达标的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面积(h㎡)/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h㎡)×100%13.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防护绿地规划面积应包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的现状建成区内的防护绿地面积,已建成防护绿地面积应以现状建成区内的防护绿地面积为准。
计算方法: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已建成的城市防护绿地面积(h㎡)/城市防护绿地规划总面积(h㎡)×100%14.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计算方法: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生产绿地面积(h㎡)/建成区面积(h㎡)×100%15.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绿地达标的城市道路应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3.1.2中对道路绿地率的要求,设区市道路红线宽度小于12米的城市道路(支路)可不计入统计范围。
计算方法: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绿地达标的城市道路长度(km)/城市道路总长度(km)×100%16.林荫停车场推广率计算方法:林荫停车场推广率(%)=林荫停车场面积(㎡)/停车场总面积(㎡)×100% 17.河道绿化普及率计算方法:河道绿化普及率(%)=单侧绿地宽度大于或等于12m的河道滨河绿带长度(km)/河道岸线总长度(km)×100%18.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受损弃置地指因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自然地形和植被受到破坏,并且废弃或不能使用的宕口、露天开采用地、窑坑、塌陷地等。
计算方法: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回复率(%)=经过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受损弃置地面积(h ㎡)/受损弃置地总面积(h㎡)×100%19.城市园林绿化综合评价值E综=E综1×0.3+E综2×0.3+E综3×0.2+E综4×0.2E综—城市园林绿化综合评价值;E综1—城市绿地格局的环境价值评价分值;E综2—对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长度评价分值;E综3—对于城市风貌形成的作用评价分值;E综4—在城市功能定位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分值;20.城市公园绿地功能性评价值E功=E功1×0.2+E功2×0.2+E功3×0.15+E功4×0.15+E功5×0.15+E功6×0.15E功—城市公园绿地功能性评价分值;E功1—使用性评价分值;E功2—服务型评价分值;E功3—使用性评价分值E功4—可达性评价分值E功5—开放性评价分值;E功6—安全性评价分值;21.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性评价值E景=E景1×0.25+E景2×0.25+E景3×0.25+E景4×0.25E景—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性评价值;E景1—景观特色评价分值;E景2—施工工艺评价分值;E景3—养护管理评价分值:E景4—植物材料应用评价分值;22.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性评价值E文=E文1×0.5+E文2×0.5E文—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性评价值;E文1—文化的保护评价分值;E文2—文化的继承评价分值;23.城市道路绿化评价值E道=E道1×0.4+E道2×0.4+E道3×0.2E道—城市道路绿化评价值;E道1—植物出料应用评价分值E道2—养护管理评价分值;E道3—景观特色评价分值;24.公园规范化率计算方法:公园规范化率(%)=规范管理的公园数量(个)/公园总数量(个)×100% 25.古树名木保护率计算方法:古树名木保护率(%)=建档并存活的古树名木数量(株)/古树名木总数量(株)×100%26.节约型绿地建设率计算方法:节约型绿地建设率(%)=应用节约型园林技术的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之和(h㎡)/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总面积(h㎡)×100%27.生物防治推广率计算方法:生物防治推广率(%)=采用了生物防治技术的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之和(h ㎡)/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总面积(h㎡)×100%28.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计算方法: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已建成应急避险场所的公园绿地数量(个)/规划要求设置应急避险场所的公园绿地数量(个)×100%29.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计算方法:水体岸线自然化率(%)=符合自然岸线要求的水体岸线长度(km)/水体岸线总长度(km)×100%30.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计算方法: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地表水体中达到和优于Ⅳ类标准的监测断面数量/地表水体监测断面总数×100%31.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LAeq=ΣLAeqi/nLAeq—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LAeqi—第i网络监测点测得的等效声级32.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建成区气温的平局值(℃)-建成区周边区域气温的平均值(℃)33.本地木本植物指数计算方法:本地木本植物指数=本地木本植物物种数(种)/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种)34.供热计量收费比例供热计量收费比例指建成区内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住宅建筑面积占集中供热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计算方法:供热计量收费比例(%)=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集中供热住宅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00%35.节能建筑比例节能建筑比例指建成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面积占建成区内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计算方法:节能建筑比例(%)=建成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面积(平方米)/建成区内建筑总面积(平方米)×100%36.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指可再生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