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生态公园设计案例—乐从南区社区中心公园(一)

合集下载

生态修复实践案例

生态修复实践案例

生态修复实践案例2018-02—12 17:20 公园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本文和大家分享几则国外生态修复实践案例。

1、新加坡榜鹅水道公园(Punggol Park)榜鹅水道公园位于新加坡榜鹅镇,全长为4。

2km。

它原来是一条跨越榜鹅镇的小型沟渠,现已成为新加坡最长的人工水渠。

榜鹅镇原本是新加坡东北边的一个偏僻小镇,而榜鹅水道的建设极大的推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带动全镇迈向一座生态宜居之城。

榜鹅水道由此被誉为“榜鹅威尼斯”.榜鹅水道一共分为四个功能区:绿色画廊区、休闲娱乐区、遗产保护区和自然湾区。

在绿色画廊区内,游客可以悠闲地漫步,欣赏公园内的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在休闲娱乐区内,朋友或家庭可以在此聚会并享受沙滩时光,健身爱好者可以沿着水道两旁的绿道一边进行慢跑或骑行运动,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同时设计者还设置了一个以水为主题的乐园,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嬉水的场所。

进入遗产保护区,人们可以看到榜鹅路旁的遗迹以及周边古老的大树,尤其为年老的居民带来怀旧的回忆。

而在自然湾区,游客可以聚集在一起欣赏美丽的滨水风光,同时也可以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整个榜鹅水道的设计和施工都凸显了生态和环保的理念,原本的榜鹅水道由于水流动性不足,水质一直不能达到较高的标准.设计师希望利用生态浮床和栽植红树林的方法净化水体,同时在水道两侧增加生态排水沟,使地表径流水在排入水道前进行净化。

另外为了解决水体含氧量偏低的问题,设计者还通过设置增氧泵和人工喷泉的方式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从而使原本的死水转化为清洁水源,从而丰富了榜鹅水道的生物多样性。

养康公园优秀案例

养康公园优秀案例

养康公园优秀案例
养康公园的优秀案例有很多,比如:
1. 北京国家奥体中心:将传统健身步道提升为智能步道,智能化提升是本次项目的亮点。

2. 合肥天水体育公园:生态与运动的交融,提升城市幸福感。

天水体育公园地处合肥市新站区铜陵路和天水路交叉口,占地约万平方米。

3. 大悟澴河体育公园:娱乐休闲,户外运动新地标。

大悟澴河体育公园场地设计包括门球场、笼式篮球场、笼式足球场、气排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地、青少年拓展场地、景观驿站、健身步道等运动健身场地。

4. 湖北孝感槐荫公园:共参与+森呼吸+心享受。

占地约260万平方米的槐荫体育公园,作为城市核心区域的“森活氧吧”,此次改造升级面积达万平方米,以“1+4+N”的布局进行整体打造。

“1”为智能步道,“4”为四大功能区,包括球类与儿童综合区、极限轮滑区、智能健身区、综合活动区,“N”为局部区域的健身功能提升。

5. 绿城乌镇雅园:项目位于浙江乌镇,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为高质量的老年群体建设有养生度假酒店、医疗公园、国际养老护理中心、颐乐学院、养老居住等功能板块,打造的集健康医疗、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养老小镇。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公园设计案例分析-PPT

公园设计案例分析-PPT

云门 Cloud Gate
• 一种说法是其设计灵感来自 M&M巧克力豆。五颜六色的豆 子是里根总统生前最喜欢吃的, 相传每年他过生日,南希都会送 上一罐。
• 也有人认为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于流动的汞液。它那巧夺天工 的无缝合的不锈钢表面光滑闪 烁,材质却是铜的。
皇冠喷泉 Crown Fountain
Case Analysis
案例分析
1芝加哥千禧公园 设计理念
千禧公园是一座大型地下停车场,为城市提供了停车功能。 如果了解千禧公园的历史,我们就不得不为千禧公园的规划 创意折服。千禧公园最初的规划方案,就是建一座“带点绿 意的停车场”,但随着工程的不断实施,戴利市长与一群伟 大的设计师团队智慧的激烈碰撞,将一个带点绿意的停车场 建成了世界瞩目的千禧公园。简而言之,千禧公园的最初规 划目的就是一处城市停车场,而建成后的公园就是一座位于 停车场之上的大型屋顶公园。 公园在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一般功能的同时,又为城市提供了 9000个车位,极大地满足了城市中心的停车需求。
公园形态: 公园利用芦苇丛和人工湖,模拟出大
西洋的形态。其他的植物则用于描 绘该公园的景观形态,并使不同的 功能空间具有连续性。
公园结构: 该公园的设计基于三个结构: 1. 公园的城市结构:该园位于两条道路之间,一条是预先存在的S-20高速公路,另
一条是专门创建的平行于加拉卡斯的卡斯特罗。因此被严格限定了范围。 公园的正门与体育场前的环岛相连接,车辆可以由此进入公园的停车场,一路通往一
• 这些多样性植物种类的栽植在满足公园绿化、美 化、生态功能的同时,也赋予植物园的科普功能。
蛇形天桥 BP Bridge
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是千禧公园规划 的资源共享和因地制宜的规划创意 理念。千禧公园与建有儿童游乐场、资 源 共 享 , 从 而 多处运动场的格兰特公园仅一道之 弥 补 自 身 因 场 地 隔,千禧公园巧妙的利用BP桥与 所 限 而 无 法 实 现 之连接,既为公园增添了一处艺术 更 多 的 运 动 功 能 景观桥,同时又与格兰特公园实现 的遗憾。

生态公园优秀案例

生态公园优秀案例

生态公园优秀案例设计师因地制宜,融入了多种生境体验方式,塑造出流畅动感的园路系统及景观节点,突出场地地貌和次生植被的特征,构建游人休闲游览与停留体验的空间格局。

游客穿过贯穿场地的木栈道,观景平台等设施,结合展示牌,探知次生林的独特生境,体验着人与自然互动的富有野趣和独特次生湿地风貌,这也是生态公园最本质的最初,要实现的目标。

由于场地地质条件特殊,我们结合国外透水砂土路制作工艺,经过反复巡查试验后,以本地廉价材料三体亚分化硅砂为面层主,毛竹片筏抛石作垫层,适度改良黏合剂,因地制宜营建土工滤水城。

在淤泥上,成功建造具有感观自然、低价、高透水性、耐压等特性的砂石路,并能有效避免高含水率软弱基础引发的地面沉降、积水、面层开裂等工程通病,对营建生态经济型由不到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木栈道是精设计者精心构造的多视点透视景观的主要载体。

它伸入密林,在竖向上也具有波动性,或高或低,或明或暗地曲折于园区内,起伏的木栈道增加了景观的空间层次,产生了视觉感光影和空间格局的丰富变化,增添了游览的趣味性。

采用可循环利用的钢构,结合现代与传统的元素,设计师站在未来的高度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认知,在取其美感的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在公园配建生态容量与景观允许的主题博物馆、游人中心、管理用房、公共厕所及景观亭,并在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在空间开阔处和地势较高处设置景观钢木结构、亭、台、廊、馆等,以线面构造组合围合出简洁明确的休憩空间,并会同钢构专家运用“建模放样”、“套板焊接”等新工艺解决西部交接难题。

我们在主要构筑营建植草屋面,构建筑色彩以仍以传统灰、白为主,局部采用浅绿点缀,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

公园建设主旨是在保护自然生态景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满足生态公园的休闲教育,普及与展示生态知识等功能要求。

故公园的定位是一座露天的生态博物馆,游客服务文化陈设以宣传生态理念为宗旨,突出使用科普展示系统,以科普排感应电子书实景传播系统,温馨提示和生态纪念品进行系统布局。

景龙社区街心公园规划方案

景龙社区街心公园规划方案

景龙社区街心公园规划方案1. 引言景龙社区是一个繁荣而又紧凑的城市社区,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增加社区的绿色空间,我们制定了一个全面的街心公园规划方案。

这个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宜人、美丽且多功能的公园空间,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2. 设计原则我们的设计原则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与环境和谐互动:公园应该与周围建筑和自然环境相和谐,融入整个社区,为居民提供宜人的休闲空间。

- 多功能性:公园应该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的居民的需求,包括步行道、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绿化区等。

- 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绿色植被区和污水处理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3. 空间规划由于社区土地有限,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来满足多功能的需求。

我们划分了公园为以下几个区域:3.1 步行道和座椅区沿着公园的中央设置一条步行道,与周围的座椅区相连接。

步行道两侧种植花草树木,提供清新的环境和充足的阴影。

座椅区设置几组遮阳伞,供居民休息和交流使用。

3.2 儿童游乐区公园的一角专门设计了儿童游乐区,包括滑滑梯、秋千、蹦床等设施,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娱乐和锻炼。

3.3 健身器材区公园的另一侧设置了健身器材区,提供供居民锻炼身体的机会。

设备包括有氧健身器材、力量训练器材和伸展区。

3.4 绿化区在公园的一侧,我们规划了一个绿化区域,种植鲜花、灌木和树木,美化环境,提供更多的氧气和清新空气。

4. 设施与服务除了空间规划外,我们还为公园配置了一些设施和服务,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4.1 公共厕所在公园的一角设置了公共厕所,提供方便的卫生设施给居民使用。

4.2 休息亭在公园的适当位置设置休息亭,供居民避雨和遮阳。

4.3 自行车停车架为了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出行,我们在公园周边设置了自行车停车架,方便居民停放自行车。

4.4 污水处理系统为了保持公园的清洁和卫生,我们建立了一个污水处理系统来处理公园内部的污水,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园林涉及案例说明(小区篇)

园林涉及案例说明(小区篇)

一些优秀设计案例说明北京“顶秀青溪”“顶秀青溪”位于北京昌平区东小口镇中滩村,立水桥西南侧,是北京城上风上水之地,占地面积76500平方米。

项目南边为2008年规划中的奥运区域,与8670平方米的国家森林公园咫尺相连。

绿色海洋提升了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社区的巨型氧吧。

“顶秀青溪”营造的景观意境从都市、水、丛林三者描绘清晰、雅致的自然水墨画卷。

就如溪流与树林调配都市清雅的绿茶,品出恬美、舒适度生活格调,体验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顶秀青溪”的环境设计希望将都市、水、丛林完美结合,寻找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体现运行中的动态风采,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共生的良好生态系统。

空间处理上,将都市、水、丛林所代表的文脉、蓝脉、绿脉组织穿插,提取传统园林中视影现代生活方式的空间形态处理手法,并且与现代的功能需求相结合,使现代化生活方式在传统的空间结构中得到体现和发扬,真正实现朴质、自然、舒适、实用的景观风格。

“顶秀青溪”景观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传承传统园林空间的处理手法,从舒适、高雅、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用一切自然的园林要素——石、树木、花草、水体来表达空间;不刻意做过多的硬质铺装、雕塑等,硬质铺装适当沿用嵌草形式,强调硬质与软质景观的渗透与融合,力图表现自然与人的纯美关系;同时现代的功能规划追求又与之结合,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的、实用的、有个性特色的社区景观。

2010-9-18北京平谷“迎宾花园”北京进入平谷城区的西大门位置,随着平谷区城市规划改造的发展,该地块突出了其地理优势,北向、东向都有成熟的道路(北向道路为横穿平谷区的主干道),隔北路与平谷区的政府大楼和府前广场(规划设计中)相望,对面向西隔洳河的文体中心也正在设计中,该地东侧、南侧、西侧为新旧不一的住宅区。

该项目占地8.5万平方米。

总体规划视觉通廊对景:本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到小区东北角有一交通环岛,所以在地段东北角两标志性建筑之间开设一个较大的视线入口的同时,在小区内部沿视线45度角规划出一景观步行休闲道,以形成视觉通廊,并且与交通环岛形成对景。

海绵城市公园优秀案例

海绵城市公园优秀案例

海绵城市公园优秀案例今天我就给你唠唠海绵城市公园的优秀案例。

就说南宁那的那考河湿地公园吧。

以前那地方啊,就是条臭水沟,又脏又乱的。

但是呢,经过这么一打造,摇身一变成了超棒的海绵城市公园。

它在设计上就特别聪明。

公园里到处都有那种绿色的植被缓冲带,就像给土地穿上了一层能吸水的绿衣服。

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就顺着这些缓冲带慢慢渗到地底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到处乱流,搞得脏兮兮的。

而且啊,它还有好多那种湿地池塘。

这些池塘可不简单,就像一个个大水盆子。

雨水先流到这里面,池塘里的植物和泥土就开始发挥作用啦,把脏东西过滤掉,还能调节水量。

就好比是大自然的净水器和小水库。

再说说新加坡的碧山宏茂桥公园。

这个公园厉害在哪呢?它把河道都重新规划了。

原来那种硬邦邦的混凝土河道,改成了那种更自然的、弯弯绕绕的河道。

两边还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这样一来,当洪水来的时候,河道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洪水,那些植物呢,又能减缓水流的速度,不让洪水那么凶猛。

还有就是德国的一些海绵城市公园,人家那在材料的使用上特别有想法。

比如说地面的铺设材料,都是那种透水性能特别好的。

走在上面,你要是不小心洒了点水,“嗖”的一下就渗下去了,根本不会积水。

而且公园里有很多雨水收集装置,这些装置收集起来的雨水,还能用来浇灌花草树木呢。

这就好比是把老天爷给的水一滴都不浪费,都存起来自己用。

这些海绵城市公园的案例啊,都是把自然的力量和人工的智慧完美结合起来。

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的生态宝藏,不仅让城市在应对雨水的时候更加从容,还让咱们老百姓有了特别舒服、漂亮的休闲好去处。

你看,这就是海绵城市公园的魅力所在呀。

采用水滴元素国内国外公园案例

采用水滴元素国内国外公园案例

水滴元素是一个专注于打造生态友好、以水为核心的主题公园的公司,其设计理念包括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并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在国内外,水滴元素已经成功设计并建造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公园。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水滴元素在公园设计方面的成就。

一、国内案例1. 佛山南海水滴元素公园佛山南海水滴元素公园是水滴元素公司在国内的一个典型案例。

该公园以水为主题,通过艺术装置、景观设计等手段,将水元素与自然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园。

公园内设有水上游乐设施、水景观观赏区、水生态养护等多个功能区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2. 成都水滴元素生态公园成都水滴元素生态公园是水滴元素公司在成都地区的一项重要项目。

该公园将水生态系统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内设有湿地生态区、水生植物区、水边休闲区等多个景点,给市民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了解生态、放松身心的场所。

二、国外案例1. 澳大利亚悉尼水滴元素公园澳大利亚悉尼水滴元素公园是水滴元素公司在国际上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该公园依托悉尼著名的自然风光和水资源,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充满现代气息和生态意识的公园。

公园内设有水上运动设施、水上表演区、水上观光区等多个引人注目的景点,成为当地市民和游客的热门去处。

2. 美国纽约水滴元素公园美国纽约水滴元素公园是水滴元素公司在美国的一个成功案例。

该公园借鉴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城市风貌,在保护生态的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园内设有水上运动场、生态保护区、水上音乐喷泉等多个设施,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水滴元素公司在国内国外的公园设计上所取得的成就。

其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调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以及结合了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法的创新设计理念,为公园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与城市共生
——乐从南区社区中心公园
[设计群网] 提供
面对世界的融合,外来文化的入侵,我们的城市个性 和人们的身份认同感在逐渐缺失,中国的城市几乎千城 一面。作为一个本土设计师,面对如此窘境,深深希望 能作出基于本土地域性的景观和建筑作品。这是根植于 我对这块土地的热爱。
——乐从社区中心公园设计师唐泽雯
项目背景分析
区域环境:
乐从南区公园位于乐从镇区重点发展的未来商住中心南片区内,本公园 正位于该片区的中心位置。东侧是顺联家具城、北邻乐从大道,原来是一片 被遗弃的烂鱼塘,被90年代后掘起的乐从家居工业城商家们用来堆放垃圾, 项目现场到处杂草垃圾,蚊虫滋生。
自然与城市共生的景观公园
设计构思

► ► ►

公园由 “一湖”、“二环”、“三桥”“五区”构成的。景观框架由一条绿道展开, 连接着公园各个不同的功能体。你可以漫步或骑着自行车游览公园,公园各种面貌和 意景如画卷一样一一展于眼前。 “一湖”为沟通南北人工河与沙良河、沙窖河的连通,是沟通乐两条东西向河涌的 桥梁。自然曲线的湖面有着丰富多变的岸线。 “二环”分别是提供人们骑自行车、跑步的四米慢行道和供人们散步的次级园路。 “三桥”是沟通公园东西两岸的桥梁,分别是西轴线上架高的听风桥、贴近水面的 折桥和连接两边的拱桥。 “五区”分别是北边的安全游乐区、水生植物净化观赏区、东南边的休闲活动区、 西边的自然树林区、西南角的体育运动区。
小时候清澈见底的河涌、枝叶繁盛的大树、开满野花 的乡间小路一去不复返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 远。。。。。,我的心在隐隐发痛,我们没有别的能力, 但是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至少能以自己的一己之力, 为我们的生活添一点绿。
有学者说过,人类走过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在 是信息时代,往后是哲学时代,社会的终极目标是美学 时代。虽然那个美学时代还很遥远,但是我相信它终究 会到的。哪怕一点点的作用,我们也继续愿意为那一点 点而付出和努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环
提供人们骑自行车、跑步的四米 慢行道和供人们散步的次级园路
沟通南北人工河与沙良河、 沙窖河的连通
生态
社区
西轴线上架高的听风桥、贴近水 面的折桥和连接两边的拱桥。 水生植物净化观赏区、东南边的 休闲活动区、西边的自然树林区


五 区
设计特点
1.设计定位:
立足于本土、地域文化,欣赏美、发现美,赋予人们广为熟知的本地植物、河沟叉湾新的 美学价值 。
设计理念
► 根据公园的所在位置和功能需求,唐泽雯设计师在
初始方案构思上就决然摒弃了传统公园的模式,她 结合乐从的家具商贸和历史文化传统,提出倡导现 代与传统、自然生态和现代城市的和谐共生,同时 也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设计创意。

南区公园重现顺德往昔河网水岸的自然风貌,在 原河网、鱼塘的基底上建造湖面和水系,营造山丘、 树林、浅滩、湿地等不同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与 日益膨胀的城市共生,形成了自我完善、调节、持 续发展的环境。

唐泽雯和他们的伙伴们,正在为塑造我们生活中的那一点点 美,在辛苦耕耘。朋友们,当你和家人漫步在他们用心血打 造、充满着生态美、细节美的社区公园里,是否能体会到唐 泽雯和他们的伙伴们的良苦用心呢?
乐从南区中心公园是顺德规划设计院唐人景 观设计公司的新作。该项目于2007年开始设 计,2009年中施工,2010年尾竣工投入使用, 如今已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整治河涌与破败鱼塘,建 造生态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生态基础设施, 形成新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创造一个为社 区生活提供休闲活动,让人们向往的自然、 安全、健康的空间场所。

3.人文民俗特色:
新的时代有新的精神,古老的文物在与新时代精神并存的对比中才能让人们体验到时 间对历史的塑造,文化和传统的融合。公园所在的葛岸村有四座文物保护单位——更楼, 为延续这种传统历史地标;
唐泽雯设计师特意在公园内设置了第五座“更楼”——以抽象、异化的手法整 合乐从作为中国家具制造、集散地的标志、标识,用雕塑的形式演译了现代商贸产 业——家具和钢铁新的时代精神,与古更楼遥相对望,形成时间和空间的延续。
2.植物配置:
整个公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有起有伏,有山丘、密林、疏林草地、小岛、水生植物床、 卵石滩、石草阶、竹林、树阵、雕塑各种景观要素,丰富多彩。 特别具有生态意义的是北入口的水生植物床,根据水位的不同,通过不同的标高,配置 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每个季节有不同的水位变化,形成变化的景观,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植物观 赏和生态教育意义。整个公园的河岸采取自然放坡,有水生植物修饰的片石驳岸、缓坡卵石滩、 草阶、水松驳岸、草坡驳岸、石笼驳岸,不同形式的驳岸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生境,助于生物的多 样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