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等资料-第1单元达标测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方案)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方案)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方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解读【课标解读】分数乘法是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课程标准(XX版)》提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堂教学理念。
一、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运算技能1.教材强调通过对算理的充分理解得出算法。
利用“分蛋糕”“桶装水容积计算”“土地中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计算”等生活中的情景,借助“几何直观”,沟通分数乘法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的联系,实现由整数乘法意义向分数乘法意义的正迁移,促进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意义的有效理解,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尝试计算、探索验证、比较优化、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构建新知的完整过程。
在教学内容方面,体现为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讨论与交流,理解计算算理,归纳计算法则,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培养优化意识,提高运算能力1.注重在练习中对学生进行算法优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全册 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 小主人: 小组: 学校审核: 课题 一1分数乘整数 课型 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 课时 1 时间 目标我明确: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数学美。
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是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学习流程: 自学探究课: 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尝试练习-达标检测 巩固展示课: 明确目标-自主合作-展示提升-达标检测 复习提升课: 明确目标-知识梳理-拓展提升-达标检测师生随笔【温故知新我热身】一.1、 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 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 13 + 13 + 13 +13 =( )×( )表示( )个( )相加。
我发现:(1)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2)整数乘法的意义是:( ) 4、算一算:①61+62+63= ②110 +110 +110 =5、想一想: 第②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自主学习我能行】二.(一)、利用第②题学习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_________ ;表示_____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______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110 +110 +110 =103,那么110 +110 +110 =110 ×3,所以110 ×3=__________=1032、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就是 简便运算。
(二)、阅读书本第1页例题1,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
1、说一说“小明平均每分钟行全程的110”是什么意思?2、自己动手,画出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问题标在线段图上?3、结合自己所画的线段图,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并思考分数乘整数应该如何计算?4、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______________作分子,分母________。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教案导学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铺垫导入1.出示复习题。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3)计算: =++636261 =++103103103 计算103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9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2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92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92+92+92=9222++=96=3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32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392⨯。
再启发学生说出392⨯表示求3个92相加的和。
(3)比较392⨯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2⨯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案

1-1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3××3=×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教师板书: + + =×3=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三、交流、质疑(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方法1: + + = = =(块)方法2:×3= + + = = = =(块)(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教师板书: + + =×3(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 = = =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四、归纳、概括:(一)结合 =×3=和 + + =×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五、巩固、发展(一)巩固意义1.改写算式+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 5个是多少?(二)巩固法则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4 ×6 ×21 ×4×8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2.应用题(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三)对比练习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六、课后作业(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七、板书设计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用加法算: + + = = =(块)用乘法算:×3= + + = = = =(块)答:3人一共吃了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点评1、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从教材的整体编排来看,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分法乘法又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利用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构建新知。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尝试计算、探索验证、比较优化、合作交流等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开展探索、讨论与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计算算理、归纳计算法则、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小数乘整数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 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生 1:每个人吃 个,3 个人就是 3 个 相加,即 + + 。
生 2:用乘法表示为 ×3。
师: ×3 表示什么意思?生: ×3 表示 3 个 是多少。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 ×3 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1)8+8+8=()×( ) (2)5×4=()+()+()+()(3)5×12 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计算。
1+2+3= 3 + 3 + 3 = 6 6 610 10 10计算 3 + 3 + 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10 10 10得出 3 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 3 个 3 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1-1<<位置>>学习目标1、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点。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是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准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学习过程学发言,请你们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呢?二、探索新知(一)、阅读第2页例题1主题图和问题1、想一想教师是如何确定张亮位置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如何确定第几列、第几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照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注意你的书写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尝试归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和它的书写格式。
5、交流讨论,完成P3“做一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二)、观察P3例2出示的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1、思考方格纸上的竖线与横线分别对应着例1的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表示大门所在的位置吗?__________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含义?__________2、用数对分别表示熊猫馆、猴山、大象馆、海洋馆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3、观察比较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X,4)表示大象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在方格纸上至少要几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独立完成书本P5第3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5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至3单元导学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关系,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学习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问题。
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
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家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2 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物体的位置。
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措施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 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3 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课时安排课时划分:2课时熊营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第一课时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共三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
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六年级数学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2、难点是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学习过程】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友情小提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二、探索新知1、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请你用生活中的物体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
并把它剪下,试着找出它的中心点。
2、自学课本p56---57(1)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3)认识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4)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在同一个圆中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情小提示: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3、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
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4、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59“做一做”1、2、3、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60练习十四第1---4题。
2、拓展提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