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作业(第二章)

合集下载

2 电视节目制作考试

2 电视节目制作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0个)20分1.电视节目制作中,负责制作经费预算、申报、安排、使用与结算等工作是哪种工作人员的职责( B )A.电视编导 B.制片管理 C.设备管理 D.设备维护2.组织摄制组成员讨论分镜头稿本是电视导演在电视编制中哪一个阶段的工作( A )A.录制准备工作阶段 B.录制现场指挥阶段C.稿本阶段 D.录制后期工作阶段3.为编制电视节目而进行录制内景的设计、搭置与绘景等工作主要由谁来实施(C)A.编稿 B.剧务 C.美工 D.导演4.试判断图中 3 个摄像机机位拍摄的镜头,哪些镜头能组接在一起?(B)A. 1. 2. 3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 B. 1. 2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C. 1. 3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 D. 3. 2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5.下列一组镜头采用的组接方式是:( D )( 1)全景:足球场上,一群学生在踢足球( 2)中景:一学生起脚射门,球向球门飞去( 3)近景:对方守门员飞身扑球A.动接动 B.静接静 C.静接动 D.动接静6.根据景别过渡原则,如一组介绍抛物面天线结构的镜头:(B)( 1)全景:抛物面天线( 2)特写:抛物面上的馈源( 3)远景:旋转的抛物面天线( 4)中景:抛物面正确的组接顺序是:(B)A.( 1).( 2).( 3).(4) B.( 3).( 1).( 4).( 2)C.( 3).( 2).( 4).(1) D.( 2).( 1).( 4).( 3)7.教具、模型、仪器、实物常用什么方位进行拍摄?( B)A。

正拍 B. 斜侧拍 C。

侧拍 D。

反拍8.通常情况下,拍摄高楼或伟人时采用( C )A. 平拍 B。

反拍 C。

仰拍 D。

俯拍9.斜射日光或阴雨天拍摄景物时,用什么色温片: (B)A.3200K 色温片B.5600K 色温片C.2800K 色温片D. 5600K+1/4ND 色温片10.最能体现被摄物立体感和纵深感的拍摄方位是(C)A.正面拍摄 B.侧面拍摄 C.斜侧面拍摄D.反面拍摄11.在午间日光强烈照射时可用(B)滤色片。

电视台节目制作流程与规范

电视台节目制作流程与规范

电视台节目制作流程与规范第一章:节目策划与筹备 (2)1.1 节目定位与选题 (2)1.1.1 节目定位 (2)1.1.2 选题 (3)1.2 市场调研与目标受众分析 (3)1.2.1 市场调研 (3)1.2.2 目标受众分析 (3)1.3 策划书撰写 (3)第二章:节目内容创作 (4)2.1 剧本创作 (4)2.2 角色与情节设定 (4)2.3 对话与旁白设计 (4)第三章:拍摄准备 (5)3.1 场地选择与布置 (5)3.2 设备准备与调试 (5)3.3 演员与工作人员选定 (6)第四章:拍摄制作 (6)4.1 导演执导 (6)4.2 摄影与灯光 (6)4.3 录音与音效 (7)第五章:剪辑制作 (7)5.1 素材整理与剪辑 (7)5.2 特效与字幕制作 (8)5.3 配乐与音效调整 (8)第六章:节目审查与修改 (9)6.1 内容审查 (9)6.1.1 主题审查 (9)6.1.2 言论审查 (9)6.1.3 艺术审查 (9)6.2 技术审查 (9)6.2.1 画面审查 (9)6.2.2 声音审查 (9)6.2.3 特效审查 (10)6.3 修改与完善 (10)6.3.1 内容修改 (10)6.3.2 技术调整 (10)6.3.3 多次审查 (10)第七章:节目包装与宣传 (10)7.1 片头与片尾设计 (10)7.1.1 片头设计 (10)7.1.2 片尾设计 (11)7.2 宣传海报与预告片制作 (11)7.2.1 宣传海报制作 (11)7.2.2 预告片制作 (11)7.3 媒体宣传与推广 (11)7.3.1 线上宣传 (12)7.3.2 线下宣传 (12)第八章:节目播出与监控 (12)8.1 播出时间与频道安排 (12)8.2 播出质量监控 (13)8.3 观众反馈收集与分析 (13)第九章:节目评价与总结 (13)9.1 观众满意度调查 (13)9.2 节目效果评估 (14)9.3 经验总结与改进 (14)第十章:版权管理与法律事务 (14)10.1 版权登记与保护 (14)10.1.1 版权登记 (14)10.1.2 版权保护 (15)10.2 法律风险防范 (15)10.2.1 完善合同管理 (15)10.2.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5)10.3 知识产权侵权处理 (16)10.3.1 警告侵权方 (16)10.3.2 协商解决 (16)10.3.3 诉讼维权 (16)10.3.4 行政执法 (16)第十一章:节目团队建设与管理 (16)11.1 人员招聘与培训 (16)11.2 团队协作与沟通 (16)11.3 绩效考核与激励 (17)第十二章:节目创新与发展 (17)12.1 市场趋势分析 (17)12.2 创新策略与实践 (18)12.3 节目发展规划与战略 (18)第一章:节目策划与筹备节目策划与筹备是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节目的方向、风格和受众。

电视节目制作(压缩版)

电视节目制作(压缩版)

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
(二)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
1. 全面的数字化 2. 网络化 3. 信息化
二、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与方式
(一)电视节目制作手段
1. 实况直播
实况直播是在摄取图像、声音的同时进行广播的方式。 实况直播是在摄取图像、声音的同时进行广播的方式。 它的特点是制作和广播这两个过程同步进行, 它的特点是制作和广播这两个过程同步进行,因此现场 即兴性和观众的参与性都十分强烈。 性、即兴性和观众的参与性都十分强烈。 实况直播使用单台或多台摄像机和转播车 通过切换 单台或多台摄像机和转播车, 实况直播使用单台或多台摄像机和转播车,通过切换 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即兴处理,用微波传送给电视台, 台,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即兴处理,用微波传送给电视台, 然后再广播发送出去。 然后再广播发送出去。
标准、广角、 标准、广角、长焦三种镜头对比
特性 视角 放大率 景深 透视性 广角 大于30° 大于 ° 大 大 1、前景物比背景 、 物大;2、空间距 物大; 、 离比实际大;3、 离比实际大; 、 运动速度比实际 快。 桶形失真 标准 24°左右 ° 中 中等 窄角 小于20° 小于 ° 小 小
① 一般的聚焦方法之外: • 跟焦:不断根据被摄主体的移动随时调焦。 跟焦:不断根据被摄主体的移动随时调焦。 • 移焦:在拍摄过程中分别对不同物体聚焦。 移焦:在拍摄过程中分别对不同物体聚焦。
② 变焦功能
A 焦距的概念
摄像机的光学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当平行光 摄像机的光学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 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焦点。 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一般使用毫 焦距,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mm)作为镜头焦距的单位。 米(mm)作为镜头焦距的单位。

(完整版)电视节目制作

(完整版)电视节目制作

第 2 章- 摄像机及其使用一、填空1、摄像机的组成部分包括:镜头系统、主机、寻像器、电源、传声器、通讯系统、摄像机电缆、摄像机支撑系统。

2、在物距、光圈不变时,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

3、摄像机按照质量档级分类可分为:广播级摄像机、业务级__摄像机、_家用级摄像机。

4、摄像机的性能指标有:信噪比、最低照度、灵敏度、分解力、几何失真、重合误差。

5、用摄像机拍摄,图像电平达到规定值时,所需的光圈指数F值_越大_,灵敏度越高。

6、摄像机的操作要领有:稳、准、匀、平。

7、色温片的作用是把不同光源的色温转变为3200K,满足摄像机白平衡调整的要求。

8、拍摄有一定景深的画面时,要采用小光圈,短焦距或远距离拍摄。

9、摄像机的镜头根据视场角的大小可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窄角镜头。

10、光圈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进光量的多少,调节图像的亮度。

11、摄像机的主机包括五部分:摄像头、视频信号处理单元、同步信号发生器、编码器、供电系统。

12、调整黑、白平衡的目的是为了在拍摄黑、白物体时,使三路基色电平相同,电视荧光屏上重现出正确的白色,从而保证彩色还原准确。

13、摄像机的光圈调整有两种方式自动、手动,一般情况下,使用自动光圈。

二、名词解释1、灵敏度是以3200K色温,2000LUX照度的光线照在具有89-90%的反射系数的灰度卡上,用摄像机拍摄,图像电平达到规定值时,所需的光圈指数F,F 值越大,灵敏度越高。

2、最小照度(最低照度)是摄像机开到最大光圈使用最大增益时,让图像电平达到规定值所需的照度。

3、分解力:从某种意义说,分解力相当于清晰度,它可以用调制度或用在画面上可分辨的电视线数来表示。

分解力分为:水平分解力,指沿水平方向所能分解的像素数目的能力;垂直分解力,指在垂直方向所能分解的像素数目的能力。

通常机器上给出的指标都是指在画面中心的水平分解力的数值。

三、简答1、摄像机在使用时要做哪些调整工作?答:(1)聚焦的调整:(前聚焦和后聚焦调整);(2)选择滤色片;(3)调整黑、白平衡;(4)调整光圈;(5)中心重合调整;(6)增益调整;(7)总黑台阶电平调整;(8)同步锁相调整。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作业考核模拟题2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作业考核模拟题2

-传媒《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作业考核
从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称为镜头的()。

A:焦点
B:焦距
C:拐点
D:景深
参考选项:B
冻结效果属于?
A:模拟特技
B:数字特技
C:摄像特技
D:混合特技
参考选项:B
视频分量信号的亮度标准值是()。

A:0.6VP-P
B:0.7VP-P
C:1.0VP-P
D:1.1VP-P
参考选项:B
制作人在开始构思节目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

A:宣传任务
B:自己提出的选题
C:对观众的分析
D:经济效益
参考选项:C
要使拍摄出的镜头画面中的灯光或光斑产生光芒效果,可以在镜头前面加上()。

A:多像镜
B:柔光镜
C:晕光镜
D:星光镜
参考选项:D
虚拟演播室系统中,摄像机跟踪技术主要有两大类:网格识别方式和()。

A:蓝背景抠像方式
B:运动捕捉方式
C:基于传感器方式
D:色键方式
1。

电视节目制作第一章(修复)

电视节目制作第一章(修复)

2、摄制方案的产生
征求意见、确立摄制形式、经费开支预算和摄制报告
23
1.3.2前期摄制阶段 1、摄制程序计划 制定摄制计划表,标明摄制事件的时间表,具体场景,日 期
2、摄制会议
讨论布景方案、节目、演员、灯光、音响等 3、布置和排演 具体摄制场景由有关摄制人员完成,导演排练演员,音响 师测试音响,舞美布景 4、节目摄制 直播节目摄制同期进行,预先导演好的节目根据计划进行, 执行中作必要的修改。 24
27
国内电视台以DV为栏目的品牌至少10个以上,上海 纪实频道《 DV 365》,湖南台《 DV 大排档》,江西台 《多彩DV 》,河南台《DV观察》,吉林台《DV说事》, 各台民生新闻节目中开辟的DV版块数不胜数。 2、DV影像特点
28
(1)平民化 由家庭摄像的初衷转入记录人们生活的形态,周
围事件和社会底层的记录。各台民生新闻50%由DV爱
31
(4)互动性 现今的观众不再满足新闻信息的被动告知,更希望新 闻能够体现社会对受众个体主体意识的重视。DV爱好 者为媒体和受众拓展了传播空间,把单向传播改变为 双向参与。真人秀栏目的粉丝影像互动环节。
DV是记录大众底层人物和社会生活的最佳媒体,改变了历史记录方式。
32
1.5.2虚拟演播室技术
9
2、电视影片制作
35MM胶片的清晰度是4K(1K清晰度表示1,024个像素);而 高清摄像机一般理论上可以达到2K,但基于带宽的原因, HDCAM大概是1.25K,DVCPRO HD大概是1K。
录像带出现之前,电视节目大量使用电影胶片摄制,
现场灵活性和可保存优于直播。 影片的清晰度优于录像,图像细腻、柔和,层次丰富。
狭义上讲专指后期制作。
电视制作包括节目生产的艺术创作过程和技术处理两部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流程手册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流程手册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流程手册第一章:项目立项与筹备 (3)1.1 项目策划 (3)1.1.1 确定节目定位 (3)1.1.2 创意构思 (3)1.1.3 编写节目大纲 (3)1.2 前期调研 (3)1.2.1 市场调研 (3)1.2.2 竞争对手分析 (3)1.2.3 目标受众调研 (3)1.3 预算编制 (3)1.3.1 人力成本预算 (3)1.3.2 物料成本预算 (4)1.3.3 制作成本预算 (4)1.3.4 营销推广成本预算 (4)1.3.5 风险预算 (4)第二章:剧本创作与审核 (4)2.1 剧本构思 (4)2.1.1 主题选择 (4)2.1.2 风格定位 (4)2.1.3 内容规划 (4)2.1.4 创新元素 (4)2.2 剧本撰写 (5)2.2.1 撰写格式 (5)2.2.2 情节发展 (5)2.2.3 角色塑造 (5)2.2.4 语言表达 (5)2.3 剧本审核 (5)2.3.1 审核标准 (5)2.3.2 审核流程 (5)2.3.3 审核人员 (5)2.3.4 审核反馈 (5)2.3.5 复审与终审 (6)第三章:演员选拔与培训 (6)3.1 演员招募 (6)3.1.1 制定招募计划 (6)3.1.2 发布招募信息 (6)3.1.3 收集报名资料 (6)3.1.4 筛选报名者 (6)3.2 演员选拔 (6)3.2.1 面试选拔 (6)3.2.2 实景测试 (6)3.2.3 专业评审 (6)3.2.4 确定演员名单 (7)3.3 演员培训 (7)3.3.1 基本表演培训 (7)3.3.2 角色塑造 (7)3.3.3 团队协作培训 (7)3.3.4 艺术修养提升 (7)3.3.5 实景模拟训练 (7)第四章:拍摄制作 (7)4.1 场景搭建 (7)4.2 拍摄计划 (8)4.3 拍摄执行 (8)第五章:后期制作 (9)5.1 剪辑 (9)5.2 音效制作 (9)5.3 特效制作 (9)第六章:节目审核与修改 (10)6.1 初审 (10)6.2 修改 (10)6.3 复审 (11)第七章:节目播出准备 (11)7.1 播出计划 (11)7.2 宣传推广 (12)7.3 技术检测 (12)第八章:节目播出 (13)8.1 播出执行 (13)8.1.1 播前准备 (13)8.1.2 播出操作 (13)8.1.3 播出结束 (13)8.2 紧急应对 (13)8.2.1 突发事件处理 (13)8.2.2 应急预案 (13)8.3 播后反馈 (14)8.3.1 观众反馈收集 (14)8.3.2 反馈分析 (14)第九章:节目评价与分析 (14)9.1 收视率分析 (14)9.2 观众反馈 (15)9.3 改进措施 (15)第十章:节目总结与展望 (15)10.1 经验总结 (15)10.2 不足反思 (16)10.3 未来规划 (16)第一章:项目立项与筹备1.1 项目策划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首先需经过周密的策划。

第二章 模拟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输1

第二章 模拟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输1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构成及传输
三、电视频道的划分及多种传输方式
3.卫星电视广播 用于远距离传输高频电视信号。 图为卫星广播电视系统任务表示图。
• 黑色电视基础—第三章
第五节 黑色电视信号
一、黑色图像的分解和三基色点信号的发生 二、兼容性和逆兼容性 三、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第五节 黑色电视信号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四、数字信号
用〝0〞和〝1〞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数字串来传送信息,那么称为〝数 字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方式异样可以用来传输图像中各点像素的亮度信息 和空间位置。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明晰度
一、电子扫描的扫描方式 二、电视图像幅型比与扫描格式 三、图像分辨力与电视图像明晰度
导入
电视信号的构成和传达
2.电视信号的传达 低频视频信号,调制 到射频载波上变成射频电 视信号,经有线电视网络、 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或卫星 电视系统等不同方式传输 到用户家中。其主要物理 进程是调制和发射(相似 于装载和运输),关键设 备是调制器。
导入
电视信号的构成和传达
3.电视信号的终端显示 射频信号经解调(检波)
第三节 视频信号
全电视信号
视频信 号又称全电 视信号,黑 色全电视信 号包括图像 信号、复合 消隐信号、 复合同步信 号。全电视 信号波形如 图 所示。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一、图像信号
1.图像信号的位置 图像信号出现内行 正程时期。含有行同步、 行消隐信号的视频信号 波形及相互关系如下图。 图中为行正程时间。
黑色电视图像中低频局部(表现为大面积),既有亮度信号也有色度信号; 高频局部(图像细节),只要亮度信号没有色度信号,即没有黑色,称这种处 置为大面积着色原理。它浪费了带宽又不影响重现图像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1.自然光线—日光
人工光线—人造光源
.混合光线—自然光和人工光
2.、柔光、混合光
3.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效果光、场景光
4.早晨与黄昏时刻
正常时刻
顶光时刻
天光时刻
二、
1.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时的辐射光能量
2.照度:照度是景物被光源照明的程度。

其大小用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来表示。

3.亮度:用来说明物体表面发光的物理量。

光学中是指光源某一方向上单位面积上的发光
强度。

4.为了描述各种光源的颜色,将光源与绝对黑体的颜色进行比较,如果光源的颜色与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颜色相同,我们就称黑体温度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三、
1.如何进行照明的角度选择?
1、能正确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形态;
2、表现出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
3、画面的影调要适当;
4、使用多光源时,注意画面中应只有一个影子;
5、光源以及在光滑面、镜面上的反射光,不要直接进入摄像机。

2.阴天拍摄注意什么问题?
(1)把观众的视线引导到镜头的主要形象上来。

a:尽量拍摄人物的近景或特写,获得色彩丰富质感细腻的效果。

b:拍摄人物的全景时,选择较暗的景物作背景,让人脸的色调在画面上占亮调,人显得有精神。

(2)精心选择人物或景物的色调,通过明暗对比、色调对比,表现被摄物的立体感、质感、空间感。

c:利用阴天上下午时间的侧光和斜侧光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d:利用景物远近明暗和大小对比,选择有形线条或多层次景物,加强画面的空间感。

3.聚光型灯具与散光型灯具有什么特点?如何选用这些灯具布光?
聚光型灯具
特点:聚光型灯具投射光斑集中,亮度高,边缘轮廓清晰,大小可以调节,光线方向性强,易于控制,使被摄物产生明显阴影。

常用作主光、轮廓光。

散光型灯具
特点:散光型灯具是一种漫反散式灯具,投射光斑发散,亮度低,边缘模糊,散射面积大,光线没有特定方向,柔和均匀,不产生明显的阴影。

常用作辅助光,基础光,背景光。

灯具的照射角度不一样,具体的布光要看使用场所的要求和灯具的具体特点。

4.如何布置主体光?
1)确定主体的初步造型。

检查其角度、照度是否合适。

即确定主光的强度、光性、光位。

2)辅光。

配以辅光弥补主光不足之处,改进未被主光照明的部分造型。

3)轮廓光。

为了区别主体与背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运用轮廓光照明。

4)背景光。

调整背景光照明,获得一定亮度,拱托被摄体,消除背景上的阴影。

5)装饰光。

利用装饰光加强局部细节造型,使整体协调美观。

6)检查拍摄。

检查画面内是否有缺陷,并调整基本满意后就可拍摄。

5.三维物体布光要注意什么?
主光强,辅光要弱,否则会喧宾夺主。

主光高,辅助就要低,这样才有效消除在垂直方向上的阴影。

主光侧,辅光就要正,这样才有效地消除主光在水平方向的阴影。

轮廓光可由主、辅光的位置决定其高低。

6.如何控制照射范围?
1.改变灯具的垂直角。

垂直角越大光线分布越小;
2.改变遮光扉的角度。

将光线限度在某一区域;
3.改变灯具到被摄物间的距离。

距离远照射范围大;
4.在灯具前面安装遮光板,挡住某一方向的光线;
5.调整聚光灯具的会聚与发散,使光束变小与变大;
6.调整光阑型灯具的光阑的大小,从而改变光束大小。

7.如何控制亮度?
1.选用不同的灯泡瓦数。

功率越大,亮度越大;
2.改变灯具到被摄物的距离。

距离越远,亮度越小,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在灯具前加网罩或柔光纸等,使光线照度减小;
4.调整聚光型灯具的会聚与发散,使亮度增减;
5.调整调光设备改变灯光亮度;(注意色温)
6.把光源直接照射,改变间接照射,可使照度降低
8.光影有什么规律?如何控制灯光的影子?
规律
1)灯光的方位与影子的方向相反;
2)灯光越强,影子越深;
3)灯光光位越侧,阴影愈多,投影越斜;
4)灯光的高度越高,阴影愈长,投影愈短;
5)被摄物与背景的距离不变时,灯光距离被摄物愈远,灯光在背景上的投影愈实、愈小;
6)当被摄物与灯光的距离不变时,背景距离被摄物愈远,灯光在背景上的投影愈虚,愈大。

如何控制
1)调整灯的方位、高度,变长影为短影,将多余影子移到暗处或画面外,合多影为一影;
2)调整被摄体到背景的距离,距离远时,投影不明显;
3)调节背景照明,加强背景照明,冲淡投影;
4)把硬光改为软光;(加柔光纸)
5)降低照度。

9.多人布光有哪些方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方法
1、分别布光
2、一灯多用布光
3、分组布光
4、整体布光
注意
a.防止各光线的相互干扰;
b.光位清楚,用光简单;
c.防止出现杂乱的灯光投影;
d.力求球境和背景用光简单。

10.请简要说明三点布光法。

三点布光法,分别是主光辅助光(副光)还有背光灯光的设置过程简称为“布光”。

一般主光是在摄像机后30或45度位置直照物体,使物体有个照射效果还有阴影,主光的灯一定要勾上阴影效果,选阴影贴图或其他。

光强度要稍微高。

强度越高阴影越明显。

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

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

主体光的任务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

如主光灯在1 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成为侧逆光。

主体光常用聚光灯来完成
辅助光,又称为补光。

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

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 0%-80%也是同样的在相机后面30或45度,不过是在主光另一边,照到主光照不到那片物体。

作用是照主光照不到的暗面,同时辅助主光。

使主光的阴影面不要死死的。

注意不要打开阴影选项。

同时强度要弱。

一般不超0.5,
背光,在物体的后面,光线的逆方向打一个泛光灯,作用是柔和主光和辅助光。

使光线变柔和。

强度也要稍微小点。

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

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布光的顺序是: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

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