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京剧趣谈(部编版语文2018新教材)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无中生有,品艺术之趣—《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戏剧的种类,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

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

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艺术。

4.板书课题,了解带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及学习方法。

5.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4《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4《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可以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单元的艺术之旅中,高山流水的琴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我们领略了琴曲的高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斗牛图》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天籁之音《月光曲》犹如行云流水,让我们产生无限向往。

这节课,让我们来认识我国的国粹——京剧。

二.学习《马鞭》部分(一)读《马鞭》这一部分,边读边展开想象想画面,画出你认为有趣的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自学:默读,批注。

互学:小组内交流;组长主持,有序交流;再自由表达,补充质疑;组长总结,形成小组成果。

句式:我划出的词(句)是……,读到这些句子,我想到的画面是……,从中我读到了……展学;小组展示。

其它同学补充、评价或质疑。

在展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按自己的想法交流,没有按照句式。

老师应灵活掌握,给学生说之所以用这个句式,是想让大家在交流时有点“抓手”,如果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交流。

预设:1.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鞍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2.这根虚拟的马鞍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大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我们抓住“高扬”“低垂”等动词展开想象,就能让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读起来也充满快乐。

3.纳鞋底时,鞋底是实的,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4.“酒宴摆下——”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学生从这些句子里,展开想象,演员在台子上的表演,甚至可以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

这一说一演把文字后面道具的虚实结合趣味就体会出来了。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台上演员演的真实有趣,台下观众看得兴趣盎然,看京剧看得就是这个“趣”,让我们读出这个“趣”,读好这个“趣”。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第【1】篇〗京剧趣谈一、说教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二、说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想象京剧的艺术特色。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四、说教法: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说学法: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

“趣谈”是什么意思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

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六年级语文上册-24《京剧趣谈》说课稿(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24《京剧趣谈》说课稿(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24《京剧趣谈》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与京剧相关的两个小短文组成。

第一个短文《马鞭》,向学生介绍了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原因和马鞭使用的妙处,并举例介绍了实在的道具和虚拟的道具,进一步说明了京剧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道具辅助演员表达的特点第二个短文《亮相》,介绍了静态亮相对打和动态亮相刀枪下场,并引出亮相表演貌似不合理的地方,而恰好突出了京剧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妙之处。

文章生动的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本篇略读课文,重在落实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从戏曲的角度,让学生体会艺术的魅力,凸显单元主题。

二、说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常识和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四、说学情学生接触京剧比较少,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京剧的资料,课前对京剧有大致的了解。

课堂上可开展对于京剧文化的交流,讨论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京剧中的“马鞭”和“亮相”。

五、说教法学法教学时,师生可以先围绕各自对京剧的了解进行一次简单的交流,再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提示自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了解京剧的一些特点,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师也要适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了解京剧,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

)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课文研读
骑马
举杯饮酒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绱鞋底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片段欣赏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知识链接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 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 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2)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 用的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件 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教材《京剧
京剧趣谈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生字认知
驰骋 尴尬 虚拟 高扬 低垂 装饰 约定俗成 绱鞋底 酒宴 唯恐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越发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 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 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 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 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部编版教材《京剧趣谈》精品课件1
知识链接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 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 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 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 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京剧趣谈》一文描述了京剧中的马鞭、演员亮相,展示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部编六上语文23《京剧趣谈》朗读+知识点

部编六上语文23《京剧趣谈》朗读+知识点

课文原文朗读马鞭1、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2、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3、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1、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 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2、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4、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
你了解到了哪些?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二、作者简介
1、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2、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三、学习字词
1、控制唯恐彻底凸显鲜明虚拟
仆人无穷无尽风雨不透
2、理解词义
彻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独害怕;只怕。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四、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前半部分《马鞭》,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
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

六、研读课文
1、课文第一自然段:
1)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2)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作用: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魅力: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2、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意思?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词。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十、京剧趣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4、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谁来说说课文
前半部分《马鞭》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后半部分《亮相》,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介绍“亮相”这一表现形式的高妙之处。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三、研读课文
1、课文第一自然段:
思考:“亮相”这一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味。

2、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种“亮相”表现形式有什么妙处呢?
3、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
特点: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

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妙处:融合杂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写作特色:
四、写作特色探索
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

(2)舞台场景描写生动传神。

(3)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五、主旨探究
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六、课堂小结,感悟京剧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知识,我们课前又补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请同学们谈谈对京剧的新认识?
是啊,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艺术魅力;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有文学艺术的支持,是高度综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光芒。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唱一段京剧戏曲名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