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乐音的三个特征 -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不同,发出声音 的音色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 发声的重要特征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音调高 B、“细声细语”中的“细”指的是音调低”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音调高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
2、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作业:
• 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有关。楼道里的挂牌 上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源振动的_____。汽车从 远处开来,声音越来越大,是因为______。
• 2、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如蝴蝶每秒2~4次,蜜蜂每秒 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后飞过时,凭听觉( )
A、能感到蝴蝶飞过
B、能感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飞过
将一把直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 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拨动直 尺的力度,重复上述实验。仔 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 实验 二:
①桌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 击桌面。听声音并观察小纸屑的振动 情况。
②然后用力敲桌面,再听声音观察 小纸屑的振动幅度。
结 1、振幅决定响度。 振幅越大,响度 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 的 响度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 的 音色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 的 音调 高.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 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 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 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3.2乐音的三个特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本节主要讲述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特征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乐音特征分析音乐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难点:音调和频率、响度和振幅、音色和材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乐谱、音叉、钢尺。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如《青春修炼手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提问:“大家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的哪些特点呢?比如声音的高低、大小、清晰度等。
”引导学生关注乐音的三个特征。
2. 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教师拿起一个音叉,轻轻敲击,让学生听其声音的高低。
解释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教师将音叉靠近音响设备,增大音响设备的音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
解释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教师拿起一个钢尺,轻轻拨动,让学生听其声音的清晰度。
解释音色是由发声体材料决定的,不同材料的发声体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一首钢琴曲,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现象。
4. 随堂练习:乐谱:低音高音 ..现象1:敲击鼓面,声音越来越大。
现象2:吹奏长笛,声音越来越高。
5. 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频率) | 响度(振幅) | 音色(材料)六、作业设计:1. 根据乐谱,判断音符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现象1:敲击鼓面,声音越来越大。
现象2:吹奏长笛,声音越来越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世界》的第三节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本节主要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特征的含义和表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理解它们的概念和表现。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乐音特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概念和表现。
难点:乐音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鼓等)。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乐音的美妙,引导学生思考乐音有哪些特点。
2. 理论讲解: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解释每个特征的概念和表现。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展示乐音特征的实验现象,如音叉的振动、尺子的伸缩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现象,分析乐音特征的表现。
5.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乐音特征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歌唱家如何运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来表现歌曲情感。
6. 知识拓展:介绍乐音特征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声音识别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乐音的三个特征及其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乐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2. 响度:乐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3. 音色:乐音的特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科书P48的练习题:(1)乐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什么?(2)请举例说明每个特征的表现。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阐述歌手如何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来表现歌曲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乐音特征的创作活动,如自制乐器、创作音乐作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乐音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大放送: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二物理总结知识点之乐音及其特征。
乐音及其特征
1.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提醒大家:音色是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主要包括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音乐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乐谱、乐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感受乐音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乐音有哪些特征。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讲解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乐谱和乐器,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在实际音乐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乐音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乐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2. 响度:乐音的强弱,由振动幅度和距离决定。
3. 音色:乐器的特有声音,由乐器结构和材料决定。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答案:音调:_______;响度:_______;音色:_______。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1)音调和响度的区分:_______;_______。
(2)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乐音的特征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但在课堂中,对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两个问题,学生还存在一定的疑惑,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乐音的三个特征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B
3、弹吉他的同学不停地用左手按住不同品格上的琴弦,这样做的目
的是( )
A、使吉他发出不同的音调
A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
想一想
想一想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 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 唱,那么他们谁的音调 高,谁的响度大?
你收获了什么?
一、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听起来声音尖细; 音调低,听起来声音低沉。
科学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一、提出问题:吉他发出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 关?
二、猜想与假设: 1、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2、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 3、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三、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1、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为什么会时而清脆 ,时而低沉?
2、这些音乐时而声如洪钟,时而轻声细语, 又是怎么做到的?
3、在聆听的过程中你能判断出有哪些乐器在 发声吗?如果能你又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在音乐课上,音乐老师经常提到 音调,究竟什么是音调?同种乐器又 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调呢?
你能用唱的方式唱出你认为的音 调吗?
1、课前我们听到的音乐,为什么会时而清脆 ,时而低沉?
2、这些音乐时而声如洪钟,时而轻声细语, 又是怎么做到的?
3、在聆听的过程中你能判断出有哪些乐器在 发声吗?如果能你又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1、在使用MP3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C
2、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道判听题:“先听音乐,然后判断该音 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 音的(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讲义

乐音的三个特征【要点梳理】要点一、音调1.乐音: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2.音调:物理学中用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与发声体__________有关。
______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______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要点二、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2.振幅: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影响响度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要点三、音色1.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它反映了每个物体特有的_________。
如: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乐曲时,它们的______不同。
2.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和_______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3.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个特征。
要点诠释:1.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辨别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就是利用了不同的声源音色不同。
2.同一个人的音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变化。
【典型例题】类型一、乐音的三个特征1.一般来说老虎和小鸟的叫声都不同,其中的叫声音调高,说明了它的声带振动的比较大;而的叫声响度大,说明了它的声带振动的比较大;另外,老虎和小鸟的叫声的也不同。
举一反三:【变式1】手机在现代社会被普遍使用。
当我们接听电话时,能分辨出不同人的声音是依靠声音的,我们还可以通过音量开关改变声音的(前两空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变式2】当火车进站时, 工人师傅总是用铁锤敲打火车轮上的部件, 听了发出的声音, 便分辨出部件间是否有松动, 他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频率2. (2015•从化市一模)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表示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音色B.响度C.音调D.周期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一个人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类型二、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3.(2016•长沙中考)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

练一练
在鼓面上撒一些细沙,敲鼓时会发现越使劲敲鼓, 听到的声音与细沙的情况是( B ) A.声音越响,振动得越快 B.声音越响,振动得越高 C.声音越响,振动得越慢 D.声音越响,振动得越低
练一练
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 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响度相同的是 甲、丙。
随堂训练
1.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 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 是依据声音的__音__色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 “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__响__度_______大。 我们听到声音靠的是___介__质______传播。
随堂训练
2.二胡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拉二胡时,由于 琴弦的振动 而发出声音,人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 传来的。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东风破》,人 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 它们的 音色不同。
甲
乙
丙
音色
【定义】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思考】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 就不同,因此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本门声之后, 不开门的原因是( C )
A.说话响度不同 B.说话音调不同 C.说话音色不同 D.敲门声音不同
频率/Hz 20-20000 64-1300 1000-3000
2000 27.5
声音 钢琴的中央C 钢琴的最高音
大长琴 长笛
狗的叫声
频率/Hz 261.6 4096 70-800
250-2500 450-1080
一些声音的频率
用波形比较频率
0 图中 甲 的频率大,音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目标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3.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难点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
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
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
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
然后进行讨论:
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
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②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
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
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
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
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4)观察声波的图形
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介绍:
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
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
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使学生知道
不同响度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区别。
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波波形的区别。
波形图包含了乐音的三特征。
3.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