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及其气候特点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12种气候类型及特征

初一地理12种气候类型及特征

初一地理12种气候类型及特征一、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是地球上最潮湿的气候类型之一。

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如亚马逊雨林和刚果雨林。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年降水量非常丰富,常年高温,湿度高,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丰富多样,有大量的热带雨林和热带雨林植物。

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内陆地区,如非洲的大草原和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

它的特点是降水量较少,干旱季节较长,温度较高,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

热带草原气候适宜草原植物的生长,这也是大草原上丰富的草原动物的栖息地。

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沿海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沙特阿拉伯的沙漠地带。

它的特点是降水量非常稀少,几乎没有植被覆盖,气温极高,日夜温差大。

热带沙漠气候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气候类型之一。

四、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如欧洲的英国和日本的东京。

它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凉爽宜人,降水均匀分布。

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是发达的农业地区。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内陆地区,如蒙古和加拿大的内陆地带。

它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量较少,温差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草原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生长。

六、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沿海地区,如中国的上海和韩国的首尔。

它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多。

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稻米和茶叶等农作物的生长。

七、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意大利的罗马。

它的特点是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降水集中在冬季。

地中海气候适宜葡萄和橄榄等水果的生长,是葡萄酒产区。

八、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内陆地区,如中国的武汉和印度的孟买。

它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干燥,年降水量较多。

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稻米和水果的生长。

十种气候类型及特点

十种气候类型及特点

十种气候类型及特点1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2、热带草原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3、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4、热带沙漠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

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序。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两种形成原因:海陆热力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

-35。

之间的大陆东岸。

6、地中海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

7、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

8、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

-55。

之间的大陆东岸。

9、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

-60。

之间的大陆内部。

10、副极地大陆性气侯形成原因: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大陆性最强。

气候特点: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

C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

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7个月的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

分布规律:分布在50o N或55o N到65o N的地区。

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特点

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特点

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特点1、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常年受副高影响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热带季风,成因加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西南的季风,加上地形的影响)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分苔原带和冰原带。

苔原带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带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2、世界12种气候类型的特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基本特征主要成因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在1000毫米左右)信风带和赤道的气压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季(降水在2000毫米左右)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热带沙漠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终年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差异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陆热力差异极地气候南北两极地区终年严寒,降水稀少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3、求世界所有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地理总结:地球上的12种气候类型及特点

地理总结:地球上的12种气候类型及特点

地理总结:地球上的12种气候类型及特点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12种。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特点:全年高温多雨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5.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9.温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成因:纬度高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11.极地气候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成因:纬度高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12.高原山地气候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成因:海拔高特点:气温要低于通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了解地球上的不同气候和气象现象

了解地球上的不同气候和气象现象

了解地球上的不同气候和气象现象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家园,拥有丰富多样的气候和气象现象。

了解地球上的不同气候和气象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上不同气候类型和常见的气象现象。

一、气候类型1. 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30°-40°和南纬30°-40°之间的地区。

这种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例如,中国华南地区就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常常有强降雨和臭氧生成。

2. 寒冷气候寒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以及高海拔地区。

这种气候条件下,温度极低且降水较少。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所具有的极地气候,正是典型的寒冷气候。

3.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

这里的天气炎热潮湿,常年降雨丰富。

亚马逊雨林和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的代表。

4.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温带地区,如英国、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地。

这种气候特点是夏季温暖,冬季凉爽,降水均匀分布。

5. 干旱气候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

这里的降水非常稀少,气温波动较大。

撒哈拉沙漠和蒙古高原是典型的干旱气候区。

二、气象现象1. 雨雨是最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

它是由于水蒸气凝结成云,并因云中的水滴增大导致的。

雨的种类有多种,如毛毛雨、细雨、中雨和大雨等。

雨水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雪雪是冷天气下的降水形式,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从气态转变为固态。

雪花的形状各异,有六角形、星形等。

雪的出现往往能给人们带来美丽和快乐的体验。

3. 雾当地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雾。

雾能够降低能见度,给交通和视线带来困扰。

4. 雷暴雷暴是一种具有电活动的大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闪电、雷鸣和狂风等自然现象。

雷声是由于闪电放电时迅速加热气体引起的空气震动。

雷暴多出现在潮湿或大气层不稳定的气候条件下。

10_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10_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二)水分标志
• 1、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多于 同纬度大陆性气候。 • 2、海洋性气候一年中降水的 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 较多。气旋雨的频率为最大, 降水的变率小。
• 3、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 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 大。 • 4、海洋性气候的绝对湿度和 相对湿度一般都比大陆性气 候大。 • 5、相对湿度的年较差海洋性 气候小于大陆性气候。
• (2)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 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 和四川盆地都大,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 更大。 • (3)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
• 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温具有大陆 性气候的特征。
(二)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 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也是相当复杂的。首 先由于坡地方位不同,日照和辐射条件各异, 导致土温和气温都有明显的差异。 • 1、。在我国,多数山地是南坡的温度高于 北坡,
• 3、冬季:高原上形成冷高压,与西北 利亚高压环流方向一致,加强了下沉气 流,高原冷高压引导西北气流进一步南 下,加强了冬季风。扩大了冬季风的范 围。 • 4、夏季:高原上形成热低压,与印度 低压环流方向一致,加强了上升气流, 高原热低压引导西南季风进一步北上, 加强了夏季风。扩大了西南季风的范围。
• 白天因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 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 • 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 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 入谷地,成为山风,
白天:吹谷风
晚上:吹山风
• • • • • • • • • •
[复习题] 1.海陆的热力差异表现在几方面? 2.为什么海上以气旋雨为主? 3.简述海风的形成? 4.简述陆风的形成? 5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的形成有何影响 6.行星风系的季节性移动对季风有什么作用? 7.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形成有何影响? 8.列表比较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9.海雾与大陆雾的区别?

地理季风气候的种类及特征(精简)

地理季风气候的种类及特征(精简)

1.热带雨林气候:气候分布:赤道附近;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分布: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附近;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气候成因:干季受信风带,湿季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分布:东南亚、中南半岛;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气候成因:冬(旱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雨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4.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分布:回归线~30度附近;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气候成因: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信风是从大陆吹来的干风,且是由高纬吹向低纬,是一个升温的过程,不易形成降水)。

5.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分布: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气候特点:冬低温少雨,夏湿热;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地中海气候:气候分布:30~40度,大陆西岸;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气候成因:副高(干)和盛行西风(湿)交替控制。

7.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分布:40度~60度,大陆西岸;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冬天高于0度,夏天低于20度);气候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风是从海上吹来的暖湿风)。

8.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分布:35~50度,大陆东岸;气候特点: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分布:温带大陆内部;气候特点:干,冬冷夏热温差大;气候成因:身居大陆内部。

10.极地气候:气候分布:极圈内;气候特点:终年寒冷干旱;气候成因:纬度高,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11.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1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我国主要有三类五种气候类型:一、温带大陆性气候——大兴安岭—阴山—横断山一线以西、以北。

二、高原山地气候——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南、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

三、季风气候:1、热带季风气候——大体上北回归线以南2、亚热带季风气候——大体上北回归线以北、横断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南。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上一种最基本的气候型。

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

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

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

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

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也很很大的日变化,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

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春至或冬至后不久。

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迅速,气温急剧上升,对流上升运动增强,云量增多,常有积雨云,并伴随阵风和大风,使整个夏季雨水相对较多,湿度增大。

冬季干燥,晴朗,地面辐射极强,地面冷却很快,多日照,少云量和降水。

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降水量集中在夏季,主要是锋面雨。

降水量年与年之间有很大变化,常有洪涝或干旱发生。

科学研究表明,气温对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很大影响。

白天气温高,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碳水化合物。

夜间温度低,则可以减弱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就会减少,也就可以减少植物的养分损失。

所以,在大陆气候条件下,气温日较差大,对于植物的物质生长特别有利。

新疆的瓜果特别硕大而且甘甜,就是这个道理。

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型。

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

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

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

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候终年潮湿,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陆性气候多;而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降水量比较稳定,年与年之间变化不大。

四季湿度都很大,多云雾,天气阴沉,难得晴天,少见阳光。

温和、多云、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给人们以舒适的感觉;其实这种气候对植物生长并不有利。

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在欧洲,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产长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小,至多只有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及其气候特点
发表时间:2009-07-17T15:36:07.827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孟祥刚
[导读] 我们根据气候成因和特点,又可把气候分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等不同类别,现就其中的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作一分析。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及其气候特点
孟祥刚陕西省柞水县凤镇中学
一、气候概述
“气候”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定地区里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它与气流、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有关。

《实用地理词典》解释为: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包括其平均状况,反复变化的常态及极端变化。

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以及人类活动。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对气候作如下描述:气候是指大气平均的物理状态长时间的综合表现,与天气形成明显对比。

无论哪一种解释,我们都能从中总结出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平均状况是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

不同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状况不同,气候特点也就不同,而对此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

我们根据气候成因和特点,又可把气候分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等不同类别,现就其中的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作一分析。

二、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类型,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

在海洋性气候影响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

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

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北半球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

海洋气候有以下特点:
1.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

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一个月,如北半球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

在高纬度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如旧金山)。

秋季暖与春季。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

云雾频数多,湿度高。

3.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

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4.多云雾天气,湿度大。

多数邻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侯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由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全球比较典型,现作如下分析:
西欧全年降水均匀,气候湿润,降水量比较稳定,因此带来以下几方面地影响:①它有利于西欧多汁牧草生长,促进了西欧的畜牧业发展,西欧许多国家出口的畜产品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如丹麦、法国和德国等;②畜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纺织业和畜产品加工工业。

由于草场广布,加上西欧本身地形地势平坦,有利于足球场地建设,促进了西欧足球文化的发展;③西欧地形地势平坦,降水量均匀,使该地河流水量丰富,推进了西欧发达的内河交通运输网络。

三、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指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显著。

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

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上一种最基本的气候类型。

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

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

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

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

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日变化也很大,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

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夏至或冬至后不久。

北半球最热月为7 月,最冷月为1月。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的年变化中,最暖月与最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南半球分别在1月和7月)。

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

在日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一天中的13~14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拂晓前后。

大陆性气候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均。

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如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

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根据纬度越高和距海岸越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

俄罗斯的维尔霍杨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地处高纬,冬季受热很少,又位于亚洲的东北部,很难受到西风暖流的影响。

从环流因素上讲,冬季这里是处在强大的反气旋控制下,剧烈的冷却作用而引起低温;而这里向北倾斜的盆地和洼地地形,更有利于冷空气的集中和反气旋的发展。

因此,使这里成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

我国的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影响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冬夏季风更替明显,冬季气流来源于高纬度地区,风向偏北,寒冷干燥,容易出现灾害性天气,即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生产不利。

夏季气流主要来源于低纬度海洋上,风向偏南,温暖湿润。

2.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冬夏极端气温较差更大。

3.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台湾山脉东坡和喜马拉雅山南坡达到2000毫米以上。

西北部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其中,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而冬季降水量在10%以下,降水量的年季变化大,多雨的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变率也有10%~15%,少雨的北部和西北内陆地区,全年降水变率达30%以上。

4.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

在人类聚居比较集中的主要气候类型之间相比而言,大陆性气候的自然舒适度比较低。

由于我国的大陆性特征在全球中表现最为明显,导致我国相当大的区域,包括三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区的采暖日数或空调度日数都很高。

在我国气候区中除面积极小的温和地区(云南、广西)外,建筑一般都有采暖或空调的要求,这就导致我国的建筑热工能耗(包括采暖和制冷能耗)占建筑总
能耗的绝大部分,且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我们可以发现: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和缓,春天姗姗来迟,夏天消退也较慢,春季气温一般低于秋季气温。

相反,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春来早,夏去也早,春温高于秋温。

受海洋气团和暖湿气流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多,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且以冬季降水较多;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且以夏季降水为最多。

其主要原因是:海洋与陆地表面性质不同,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在同样的太阳辐射下,它们增温和散热的情况大不相同。

海水吸收热量的本领要比陆地强得多,辐射到海洋上的太阳热量很少被反射回去,大部分被海水吸收,并通过海水的波动,把热量储存在海洋内部。

这样,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海洋里的温度也不会骤然升高。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里温度的变化要小许多。

到了冬季,虽然太阳辐射减少了,但海洋里所储存的大量热量开始稳定的释放出来,于是,海洋及其附近地域的温度比同纬度的其他陆地地区要高。

因此,海洋犹如一个巨大的温度自动调节器,使附近地区的气温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特点。

四、季风气候
还有一种气候是介于大陆性与海洋性之间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它是一种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一种气候,既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又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在冬季时,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而迅速冷却降温,形成高气压,海洋上相对较为温暖,形成低气压,就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一样,空气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就是冬季风。

夏天,则因陆地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增温形成低压,海洋上增温较慢成为高压,风从海上吹向陆地,这就是夏季风。

这种季风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最为明显。

季风气候地区农业生产较发达,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面积的水稻种植,林业资源也相对丰富,而同纬度的西亚和北非则是干旱的沙漠,成为回归线上的“沙漠和绿洲”景观。

综上分析,详细了解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