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大陆性气候共49页文档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有哪些

温带⼤陆性⽓候特点有哪些
温带⼤陆性⽓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陆和北美⼤陆内部地区,⽽且终年受⼤陆⽓团控制,降⽔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温年差也⽐较⼤,⽇较差也很⼤。
由于冬季受⾼压控制,最低温达到-73℃,夏季南部7⽉平均⽓温达到26-27℃,最⾼能够达到33℃,⽽北部接近20℃,最⼤的年较差达到62.3℃。
温带⼤陆性⽓候主要包括温带沙漠⽓候、温带草原⽓候及亚寒带针叶林⽓候,由于温带⼤陆性⽓候远离海洋,或者受到地形的阻挡,湿润的⽓团很难到达,所以⽐较⼲燥少⾬,⽽且⾃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陆性⽓候亚洲地区代表城市有乌鲁⽊齐(中国)、呼和浩特(中国)、雅库茨克(俄罗斯)等;欧洲、欧亚地区代表城市有莫斯科(俄罗斯)、维尔纽斯(⽴陶宛)、布拉格(捷克)、柏林(德国)等,北美地区代表城市有渥太华(加拿⼤)、多伦多(加拿⼤)、埃德蒙顿(加拿⼤)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 11 章
氣候分類依據
氣候 熱帶
http://goo.gl/gjDBZy 關閉連結
分類依據:氣溫、降水量、風或環流等。
影響因素:緯度、地形、海陸分布及洋流等。
氣候分類:大致分為熱帶溼潤氣候、溫帶溼潤氣 候、季風氣候、乾燥氣候、寒帶氣候和高地氣候 等類型。
可結合土壤、地形、植被、動物等條件,對於地 表空間進行自然景觀帶的區劃,以進行合理的開 發與利用。
第 11 章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找找看臺灣屬於何種氣候類型?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熱帶季風、副熱帶季風
第11章 第一節 熱帶溼潤氣候
熱帶氣候
界定指標: 1.分布於南、北回歸線之間。 2.最冷月均溫在【18】℃以上。 3.太陽全年近乎直射,晝夜幾乎等長。
(一)熱帶溼潤氣候 1.全年無乾季:熱帶雨林氣候。 2.乾溼季節分明:熱帶莽原氣候。
好,找到適合自己的樓層安居下來。有時到處串門子,十分
熱鬧。此地從早到晚都很熱,還好每天午後必有一場大雨來
消暑。』請回答以下問題: 1. 此區的降雨類型主要是何種?
對流雨
2. 該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為何者? 熱帶雨林
牛刀小試
右圖為某地多年平均的 月降水量及月均溫點散 布圖。請問:
1. 該地最有可能是位於
分類 氣溫 植物 景觀
分布
極地冰原
極地苔原
最暖月均溫在 最暖月均溫介於 【0】℃以下 【0~10】℃
【寒漠 (冰原)】
【苔原】
1. 南極大陸 2. 格陵蘭 3. 北極海中
的一些島 嶼
蔓遍布,日光難以透射地面,雜
草難生。 產業以熱帶栽培業及游耕為主。
秘魯伊基多 (3°45´S,73°15´W)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
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
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北美大陆的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内陆,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因为是温带,所以一般不会有亚寒带植被;大陆性气候较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一般是季风气候下形成,如我国东部地区的植被。
我国:分布于亚洲内陆区域,如我国西北地区、中亚等。
中国西北、蒙古国、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西北地区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洲不是三面环海吗,为何也有大面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受其地形决定的。
地形:北美洲的基本地形由三部分组成:西部的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
该地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干燥。
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寒冷中心气流可影响到北美洲北部东海岸地区,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经过,减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时,因北美所处大陆面积及大西洋的面积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较小,夏季风的势力较亚洲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因此,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面积分布。
辨析:为什么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取而代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大陆东北部濒临大西洋,大陆和大洋之间也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在北美温带地区和大洋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不足以产生明显的随季节变化转向的季风。
温带大陆性气候

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的交替控制 成因
特例: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而形成
热信风)和湿季(赤道低压带),全年降水 在750---1000mm左右 分布: 南北纬 10°--20°之间: 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巴西高原 、墨西哥高原、西印度群岛. 典型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约翰内斯堡
阴雨天气
东亚位于气旋 东部,刮东南风 南亚位于气旋 南部,刮西南风
暖气团
气流 空气受热 低压区 运动 膨胀上升
气 旋
冷 气 团 移动 变性 暖
锋 锋 天气复杂多变
准静止锋 条件㈡ 大气比较稳定 冷气团 气流 空气遇冷 高压区 运动 收缩下沉 反气旋
东亚位于反气旋 东部,刮西北风 南亚位于反气旋 南部,刮东北风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成因 特例:信风带大陆东岸(信风+暖流+迎风坡) 特征:终年高温多雨,全年降水在2000mm左右
热带 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三大雨林气候区: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马来群岛、 亚马孙平原
分布
特例:信风带大陆东岸---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 亚东北、巴西东南、中美地峡东侧
成因
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
特例:副热带带大陆西岸---沿岸寒流的影响
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
热带 沙漠 气候
分布-
南北纬 20°--30°间大陆内部和西部:北非撒哈拉沙漠和 阿拉伯半岛(可达30°)、澳大利亚内陆、墨西哥北部
典型城市:利雅得、巴格达
成因:旱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雨季受气压带和风带的 季节移动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是什么有哪些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扩展资料温带大陆性气候概述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
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西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
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
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变化大。
年降雨<300mm。
气候成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植被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由于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因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相对集中于夏季。
扩展资料基本概述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森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副极地大陆性气候)分布很广。
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
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
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上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变化大。
总体特点冬夏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炎热),降水少(500mm-6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
主要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
冬季在极地冷气团的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无霜期: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
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西北、蒙古国、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东北部地区。
植被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
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典型区域亚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最为典型。
首先,亚洲的广大内陆地区和高纬地区与其他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冬寒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极大、降水季节集中等气候特点。
其次,亚洲内陆气候要素变化极端,这也是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突出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型氣候區分布範圍
里本斯氣候圖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形成原因
形成此氣候的原因有二:一是副熱帶高壓帶與 西風帶南北移動,二是涼流經過。 夏季高氣壓籠罩,氣流下沉,海上空氣又受涼 流影響,空氣穩定,不易發生對流,雨水少。 冬季西風帶移入本區,加上地中海水溫較周圍 陸地高,使空氣趨於不穩定,海上氣流隨溫帶 氣旋由西向東吹送,成雲致雨。
歐洲年雨量分布圖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徵
夏涼冬暖,年溫差較小。 雨量;年雨量約500~ 2000公釐, 迎風坡(西坡)比背風 坡多。 雨季;全年有雨,秋冬 較多、春夏略少。 土壤;均有澱積土,溫 帶大陸性氣候尚有廣大 的軟黑土。
溫哥華氣候圖
分佈範圍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在歐 洲最廣,在南北美洲和大洋 洲,或因位於西風帶的陸地 面積小,或因山脈阻擋,海 洋性氣候往往僅分布在狹長 地帶或島嶼上。 如由西班牙北部至挪威的北 大西洋沿岸,北美西北部的 太平洋沿岸,南美的智利南 部海岸和紐西蘭等地。
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差異
溫帶溼潤氣候分布範圍廣大, 因此各地的氣溫與降雨特徵, 常隨距海遠近及緯度高低而 有明顯的差異。年平均雨量 分布大致由大陸西岸向內陸 遞減,在西岸大致由高緯區 向低緯區漸少(圖4-6:歐洲 年雨量分布圖);最冷月均 溫分布由低緯區向高緯區漸 低,從海岸向內陸漸冷(圖 4-6)。
熱帶溼潤氣候區全區一 月均溫皆在18℃以上 (圖4-1:熱帶地區一月 等溫線圖)
年溫差由赤道向南北增 加 (圖4-2:熱帶地區 年溫差分布圖)
熱帶地區年平均降雨量分布
全區雨量大致在500公 釐以上(圖4-3:熱帶地 區年平均降雨量分布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