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与非法食品添加物

合集下载

如何区分食品中的合法与非法添加物

如何区分食品中的合法与非法添加物

如何区分食品中的合法与非法添加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食品。

然而,食品中的添加物却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和担忧,不知道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

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饮食安全,也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区分食品中的合法与非法添加物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食品添加物。

食品添加物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内,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和审批程序,被认为是安全可靠的。

而非法添加物则是指那些未经国家批准,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要区分合法与非法添加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查看食品标签和说明书。

正规生产的食品都会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上面会标明所使用的添加物名称、用量和使用范围。

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这些信息,了解食品中添加了哪些物质。

如果标签上没有明确标注添加物的相关信息,或者标注的内容模糊不清,那么这样的食品就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第二,了解常见的合法食品添加物。

常见的合法食品添加物包括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着色剂(如胭脂红、柠檬黄)、甜味剂(如蔗糖、木糖醇)、增稠剂(如明胶、卡拉胶)等。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常见的添加物,来判断食品中添加的物质是否属于合法范畴。

第三,关注国家相关部门的公告和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定期发布关于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公告和通知,告知公众哪些物质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这些信息,及时了解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情况。

第四,从食品的外观、气味和口感来判断。

一般来说,合法添加物使用得当,不会对食品的外观、气味和口感产生异常的影响。

如果食品的颜色过于鲜艳、气味过于浓烈、口感过于独特,超出了正常的范围,那么就有可能存在非法添加物的问题。

第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

正规的超市、商场和农贸市场等销售的食品,通常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监管,其安全性相对更有保障。

学校食堂卫生监管严禁食品添加非法添加剂

学校食堂卫生监管严禁食品添加非法添加剂

学校食堂卫生监管严禁食品添加非法添加剂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学校食堂这样与大量学生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地方。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学校食堂卫生监管必须严禁食品添加非法添加剂。

本文将从添加剂的定义、危害、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添加剂的概念和作用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质量、保持食品特性,以及便于储存和运输等目的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根据国家标准,添加剂分为色素类、防腐剂、甜味剂、香精等多个种类。

添加剂的作用是提高食品的外观色泽、延长保鲜期、改善口感和增加食品的风味等。

二、非法添加剂的危害尽管添加剂在一定限度内是合法且必要的,但是非法添加剂的使用危害极大。

1.健康危害:非法添加剂往往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导致身体不适以及潜在的慢性疾病。

2.营养价值降低:某些非法添加剂能够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3.食品安全隐患:非法添加剂可能导致食品中的细菌滋生,增加食品腐败的风险,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三、学校食堂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措施为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学校食堂在食品监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制定管理规范:学校食堂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建立了管理规范和相应的标准,规定了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的上限。

2.食品供应商管理:学校与食品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抽检和监管,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食品符合卫生标准和法规要求。

3.食品检测与监控:学校食堂配备专业的食品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对食品进行日常的抽检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问题的食品。

4.加强宣传教育:学校食堂通过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向学生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监管的建议尽管目前学校食堂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相对严格,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保护学生的健康。

1.加大力度打击非法添加剂:通过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查处和惩罚使用非法添加剂的食品加工企业,提高非法添加剂的成本和风险,形成有力的震慑效果。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发表日期:2009年1月13日【编辑录入:yjj3】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判定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非法添加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可以参考以下原则:一、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二、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三、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四、未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及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公告)、营养强化剂品种名单(《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 4880-1994)及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公告)的;五、其他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物质。

附表:1.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2.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健康关注:滥用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执法力度显著加强,但食品安全的形势却不容乐观,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由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问,拥有较好的利润,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经营者不能摆正心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按有关规定标准操作,由此引发出企业的食品安全危机。

如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保质期长、食品色泽好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加入超标的防腐剂、着色剂或违规使用其它添加剂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并且造成了市场混乱。

虽然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充许使用的品种和使用量,但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是有的厂家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根本不顾食品添加剂的用量问题;有的则是设备简单陈旧,缺乏精确的计量设备,缺乏生产技术和人员,从而出现违规违禁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成为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

如甲醛虽然可使海产品、水发制品色泽鲜艳,但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着色剂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不仅对肉类食品有着良好的着色作用,还具有增强肉制品风味和抑菌作用,但这两种盐均有毒,违规使用后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第一批非法食品添加剂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公布

第一批非法食品添加剂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公布

防腐 剂 , 超量使用酸度调节剂 ( 乙二酸等 ) 菜 中 严查处 ; ; 腌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解 读 / 湾 鲁
加剂里面。联合 国稂糊
织和世界 被广泛应用l过氧化苯甲酰分解生
对广大读者来说 , 食品添加剂 卫 生组 织给 食 品添加 剂 下 的 定 义 成的苯 甲酸进入人体后 , 与身体里

食品加工过程 中易滥用 的食 品添加剂品种和 硝酸盐 ) i ;x s 麦粉违规使用二氧化钛 、 超量使用过氧 行为包括 : 在渍菜( 泡菜等 ) 中超量使用着色剂胭脂 化苯甲酰 、 硫酸钒钾等 。 红、 柠檬黄等 , 或超范围使用诱惑红 、 l r落黄等 ; : 水
通知强调对于明知故犯 、 知情不报 、 继续从事违 果冻 、蛋 白冻类食品中超量或超范围使用着色剂 、 法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 一经发现 , 将依法从
冀 | 恭 加 利 如 磊糖 笆 、 氧 鹾 钟 稠 合 法的食品添加剂对 人到底有没 誊; 谷 增
对 于 个人 来说 怎 么把 握 这 个 誊 剂、 苯甲酸钠 、 山梨酸钾、 呈味核苷 有危害?这个问题想说透还真是挺 量, 怎样预测食品添加剂可能的危
i j 二钠和食用香精等十几种。现代社 困难。就拿我们 日常吃的馒头来说 害, 真是个难题 。 养生家认为只能在
口 口

闻 解 读
第 一批非法食 品添加剂 和易滥用 的食 品添加剂名单公布
防腐剂 、 味剂( 甜 糖精 据新华社电 为配合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 超量或 超范围使用着色剂 、 钠、 甜蜜素等 )面点月饼馅 中超量使用乳化剂 ( ; 蔗 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_ , 丁作 专项整治领 , 或超范围使用( 乙酰化单甘脂肪酸 导小 组下发通知 , 公布第一批 “ 品中可能违法添 糖脂肪酸酯等 ) 食 ; 饺子皮的面粉超量使用 面粉处理剂 ; 加 的非食用 物质 和易滥 用 的食 品 添加剂 品种 名 酯等 )面条 、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

蛋白精、 4 三聚氰 胺 5 6 7 硼酸与 硼砂 硫氰酸 钠 玫瑰红B 罗丹明B
乳及乳制品 腐竹、肉丸、凉粉、 凉皮、面条、饺子皮 乳及乳制品 调味品
虚高蛋白含量
增筋 保鲜 着色
8
9 10
美术绿
碱性嫩 黄 酸性橙
铅铬绿
茶叶
豆制品 卤制熟食
8
着色
着色 着色
序号
名称
主要成分
可能添加食品类别
主要作用
检测方法
11
工业用甲醛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 品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 品
改善外观和质地
SC/T 3025-2006 水产品中甲醛的测 定
12
工业用火碱
改善外观和质地
13
14 15
一氧化碳
硫化钠 工业硫磺
水产品
味精 白砂糖、辣椒、蜜饯、 银耳 小米、玉米粉、熟肉 制品等
改善色泽
漂白、防腐
16
工业染料
着色
17
罂粟壳
火锅
1
渍菜(泡菜等)
2 3
4 5
水果冻、蛋白着色剂、防腐剂的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酸度调节剂(己二酸等) 冻类 的超量使用。 着色剂 、防腐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超量或超范 腌菜 围使用。 馅中乳化剂的超量使用(蔗糖脂肪酸酯等),或超范围使用 面点、月饼 (乙酰化单甘脂肪酸酯等);防腐剂,违规使用着色剂超量或 超范围使用甜味剂 面条、饺子皮 面粉处理剂超量 使用膨松剂过量(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造成铝的残留量 超标准;超量使用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类(磷酸钙、焦磷酸二氢 二钠等);超量使用增稠剂(黄原胶、黄蜀葵胶等);超量使 用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 GB/T 5009.182-2003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保持食品的质量、稳定性等特征而添加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但是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1. 添加剂种类不符合规定:食品添加剂按照安全性可分为允许使用、限量使用和禁止使用三类。

非法添加剂指的是未经许可或者未按照规定使用的添加剂。

在婴幼儿食品中添加红曲素、防腐剂等被禁止使用的物质。

2. 添加剂使用超标: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标准进行,超过规定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如超标使用防腐剂会导致消费者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防腐剂中,对身体造成慢性毒性。

3. 不添加或少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如少添加增稠剂、酸调剂等会导致食品质量下降,不符合市场需求。

而不添加防腐剂等则可能导致食品容易腐败,不利于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

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或急性危害,如致癌物质的非法添加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过量添加某些添加剂会导致中毒等。

2. 对食品质量的影响: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导致食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降低食品的质量和口感,不符合消费者的正常需求。

3. 对市场秩序的破坏: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会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违背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基本原则,对食品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应加大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及时修订和发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和管理制度,明确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

2. 增加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大对不合格食品的打击力度,对违法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

3. 提高食品生产企业自律意识: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合法合规。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作者:王旭峰来源:《科技视界》2011年第28期近日,一种连食品工业专家也不熟悉的物质——塑化剂,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焦点。

我国台湾地区有关部门发现,它已经被不良商贩作为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而且一加就是30年。

食品安全这个攸关民生的问题,再次摆在了人们面前。

有人说,中国人的化学知识是通过食品安全事件来普及的。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瘦肉精”、“皮革奶”事件,以及以往发生的“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事件,都无不让人胆寒。

也让老百姓产生了一个普遍性的认识——食品添加剂害死人,食品添加剂几乎成了千夫所指的祸害。

其实“瘦肉精”、“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物质都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它们的名字是非法添加物。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由非法添加物引起的,本质上讲属于道德问题,因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非常少,但最终食品添加剂却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

食品工业离不开添加剂,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添加剂。

毫不夸张地说,食品添加剂的出现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比如让食物更安全、保质期更长、外形更加诱人、味道更加可口……拿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来说,如果不添加这些防腐剂,许多食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就可能滋生有害微生物,这样的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将远甚于防腐剂。

如果不添加这些防腐剂,食品的保质期将大大缩短,这就意味着食品可能会大幅减少,将有更多的人面临饥饿和营养不良。

再比如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在贮存过程中易被空气氧化,引起酸败、变质、变色,家里炒菜用的油脂或高油食物放久了容易出现异味就是这个原因,而食品添加剂中的氧化剂则能够有效地阻止或延缓食品的氧化进程,防止食物在保存过程中变色、变质、变味。

对于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来说,食品添加剂甚至是“救星”。

许多人在饮食中需要控制糖的摄入量,而糖醇类甜味剂既能提供甜味,又不会引起血糖值升高,所以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食用。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食品添加剂是一种用于改善或保护食品品质的物质,它们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增加食品的口感和色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等。

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针对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监管。

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是指未经允许或超出规定使用范围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这些非法添加剂可能包括致癌物质、重金属、有毒物质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常见的非法添加剂包括硼砂、硼酸、苯甲酸、黄曲霉毒素等。

这些非法添加剂可能通过食品中毒、慢性中毒等方式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可能引发癌症、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针对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问题,各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监管。

在中国,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其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和监督都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并在产品标签、说明书中明确标注添加剂的名称和用量。

禁止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禁止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对于违法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除了一般的法律法规外,针对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问题,还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专门的法律文件。

比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了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标准,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监督。

还有一些相关行政部门颁布的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办法、监督标准等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监管。

在面对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问题时,不仅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和监管,也需要从源头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国民对健康的生活品质加快了追逐的脚步。

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社会所关注。

为改善食品质量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需要的食品添加剂在工业生产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而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一杯卫生部列入食品非法添加物的行列。

是对人体有危害且不允许被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国民利益不受不法企业所侵害。

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故应加强管理监督工作。

平民生活也应学习些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鉴别某些非法添加物是否存在,来维护自身利益。

关键字:食品添加剂,食品非法添加物,苏丹红,三聚氰胺。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比起曾经的解决温饱,现在大多数家庭早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甚至是正向着更高的生活质量追求。

高蛋白,更健康等字眼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

为了迎合国人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近几年一些大打养生旗号的保健食品层出不穷。

然而,又有多少是真正安全的食品?有些所谓的保健养生食品不仅没有能够使身体健康的功效,反倒是为了达到海市蜃楼似的虚幻实时效果,给消费者造成“急速有效”的错觉,在产品中加入对人体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的非法添加物欺骗消费者。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对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警惕性!以免在身体受到侵害后才知真相,到头来只有追悔莫及。

为了保证我们能够正确辨别食品安全与否,分辨清楚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与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区别是首要任务。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即为改善食品质量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①在工业生产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然而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

卫生部规定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才可定义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e)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另外,只有在能够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营养价值;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或是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等实际情况下添加剂的使用方能被认可。

其它一切未被卫生部列入合法食品添加剂范畴内的食品添加物均应视为非法食品添加物。

类似豆制品中的吊白块,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红鸭蛋总中的苏丹红等,这些物品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生产中添加的,共5批47种。

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危害被卫生部列入合法食品添加剂的有氨基乙酸、铵磷脂、白油、丙二醇等。

其中氨基乙酸是大多数肉质熟食及果蔬汁的增味剂,铵磷脂作为乳化剂在众多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中均有添加,而丙二醇更是作为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和增稠剂在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和糕点中被广泛使用。

近些年,非法食品添加物给我国国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喝了毒奶粉而患肾结石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为了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受害者,一个受伤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一个受伤的家庭,可见食品添加物的非法使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造成怎样的可怕后果。

添加了苏丹红的肯德基、加入罂粟壳的火锅底料等等,他们都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热门食物。

然而却隐藏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犹如安插在我们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爆发他不可估量的能量。

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非法添加物的成分和危害呢?苏丹红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了,早在06年的苏丹红红心鸭蛋就一度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苏丹红俗称油溶黄;为黄色粉末。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油脂、矿物油、丙酮和苯。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尤其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而那害了无数家庭和可爱孩子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

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剂。

三聚氰胺本身未显剧毒,但该品在高温下能分解产生高毒的氰化物气体。

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现状与建议虽然GB 2076-2011新增了食品分类系统,但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比如它仍以一个食品类别对象规定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对食品涵盖范围的限定亦不够清晰,并没有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给标准的是实质性带来一定的困难。

并且我国添加剂编码体系采用五位数表示,虽具有更大的容量,但是与国际认可的INS编码不同,支队食品添加剂的某一种功能赋码,没有反应食品添加剂的多种功能,而且在国际上不通用,不便于国际交流和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GB2760-2011没有专门针对某些他书膳食食品(如婴幼儿配方食品)或者不宜添加添加剂的主食品的特殊限制,这非常有可能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使一些不法商贩钻法律的空子,给消费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望我国政府及卫生部能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加强监督管理。

建议我国借鉴欧盟的做法,调整标准框架结构,进一步完善食品分类与编码系统、适用范围以及相应的使用说明,同时明确规定某些特殊食品(如婴幼儿配方食品)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目录或者列出不宜添加添加剂的食品目录。

同时,采取有效促使促进标准的实施,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相对严格,有较完善的审批程序和监督机制。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了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需扩大适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新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审批;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的审批和管理等。

②我国多数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县、区机构。

并且由我国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有相当一部分并未明确统一检测标准,很多物质的检测方法均为“无”。

这客观上给视频添加剂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和执行带来了一定困难。

其中三聚氰胺在食品检测中可以蒙混过关的原因就在于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本身存在漏洞,才使得三聚氰胺带来高蛋白的假象,鱼目混珠进入市场残害儿童。

为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建议国际及各地政府部门加大技术、人力、财力等的投入,优先对可能引起健康危害的添加剂品种进行研究。

望能做到未雨绸缪,而非亡羊补牢,造成惨痛后果后才知追悔莫及。

我国允许使用的相当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属于天然的动植物提取物,虽然有相当长时间的使用历史,但是质量规格资料较为贫乏,纯度不高或者质量不够稳定,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不够系统规范,危险性评估欠缺很难被国际认可。

其次,由于不断地增补,企业在获得和使用新标准是很不方便;另外,品种质量标准滞后,我国已经批准的添加剂中只有一小半的有国家质量标准。

若能借鉴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则为好。

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是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因此,在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积极借鉴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同时结合我国的食品消费结构,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食品添加剂标准。

生活中的辨别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专业仪器供我们按照国家要求检测市场上的食物,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懂易掌握的小知识、小技巧来初步判别食品的安全性。

如在超市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请不要忘记,光线越强,影子也就越深;“知道”了以后再吃,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不要直奔便宜货——便宜是有原因的,在价格战的背后,有食品加工业者在暗中活动;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这种明太鱼子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汉堡包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另外还有一些针对某一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家庭自测法,就那曾经摧残了无数家庭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举例,在买回奶粉后按比平常浓的分量用热水冲开,充分搅匀后静置于冰箱内降温;将冷却的牛奶倒在一块作为过滤器盖在一空杯口上的黑布上,若有白色固体滤出,再冲洗固体几次后,仍有白色晶体,则将白色晶体放于清水中,若晶体沉入水底,那则极有可能是三聚氰胺。

这种奶粉就用拿去给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排除不是三聚氰胺后才方可饮用。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

食品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正所谓“病从口入”。

正是说明了食品安全在人民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食品质量的不安全,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曾经、现在、以后并将一直在食品安全的道路上探索着,进步着。

参考文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注:暴露量:某物质通过空气、食物及水等暴露途径进入体内的总量叫做某某的暴露量。

毒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