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合集下载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一)田。

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耕作层厚度增加,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

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1250px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500px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8%以下,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90%,形成一批1万亩、3万亩和5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土。

通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促进良种良法的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g/kg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应达到当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中”或“高”值水平,土壤 pH值保持在5.5~7.5,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

(三)水。

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提升农业生产的水利化程度。

灌溉保证率达到50%以上,排涝标准达到5年~10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达到10年~20年一遇,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明显提高。

(四)路。

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解决农田“路差、路网布局不合理”问题,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促进农业机械化。

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林。

通过农田林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打造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生态屏障。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是指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要求,通过对农田进行平整、整治和改造等综合措施,使土地达到一定的平整度和适宜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田生产力,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土地平整度要求:土地平整度是指土地表面坡度、高差和凹凸度等因素对农作物栽培、农机作业和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程度。

平整度要求视地形、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方式等因素而定,通常包括水平度、平坦度和坡度等指标。

如农田水平度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2. 土地整治措施: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需要进行土地整治,包括石头、杂草、杂志、树桩等障碍物的清除;土地石灰化、改良、复垦等治理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3. 农田排水系统建设:排水是农田平整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地形和土壤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措施构建排水系统,确保农田排水通畅,避免积水和涝灾。

常见的排水方式包括简易沟渠、排灌沟、地下排水管道等。

4. 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灌溉是农田平整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建设灌溉系统,提供水源,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给。

灌溉方式可以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分浪费。

5. 农田道路和排灌设施:高标准农田平整建设还需考虑农田道路和排灌设施的建设。

道路建设方便农作物管理和农机作业,排灌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农田排水和灌溉的正常运行。

6. 生态环保要求:高标准农田平整建设需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规律和原则,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环境污染;在排水和灌溉过程中,应注意节水和减少水土流失。

以上是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合理规划和实施这些标准和要求,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田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生产面临着不少挑战。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四川省大力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品质和利用率。

那么,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建设对象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象是农村耕地,主要包括旱地、水田,以及种植优质农产品的果园、茶园等特色农田。

二、建设标准1.土壤质量标准:耕土深度≥35cm;地力等级≥三级;有机质含量≥22g/kg;pH值为6.5-8.5。

2.田块标准:小型平原水田面积一般控制在0.67公顷以内,旱地和山地水稻田面积一般控制在0.1公顷以内。

3.过渡带标准:根据不同田块周围环境,可以适度设立过渡带,宽度一般不小于2米。

过渡带中的植被以禾草、薯类、豆类为主,不开展耕作。

4.施肥标准: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要求,每公顷施用有机肥≥1500kg,化肥≥300kg。

5.水利设施标准:建设配套灌溉设施,确保全程水分平衡,保障作物正常生长。

同时,建设排灌系统,有效控制灌排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

6.种植标准:严格按照“三品一标”要求种植农业特色产业,例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等。

三、建设效益1.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后,可以有效改善土地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利用率,从而大幅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农业增效路径。

农民可以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从而实现产品升值、工薪增加等多种增收途径。

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土地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非常明确,需要全面提升土地质量、建设配套灌溉设施、种植农业特色产业等多种环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解读一、概念和内容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及其他等五项工程。

二、目标与工程标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四方面: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例;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四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各项工程的具体建设标准:1.土地平整工程。

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实现耕作田块集中,田面平整。

耕作层厚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60厘米以上,土壤理化指标应满足作物高产稳产要求。

田块规格和平整度应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田块面积北方平原区宜不低于200亩,南方平原区宜不低于100亩;丘陵区水平梯田化率应不小于90%。

2.灌溉与排水工程。

通过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灌排体系,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完善灌排体系,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6;灌溉保证率北方地区水浇地应不低于50%,水田应不低于70%;南方地区水浇地应不低于70%,水田应不低于75%。

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农田面积比例应不低于90%。

排涝标准应不低于十年一遇。

3.田间道路工程。

通过实施田间道路工程,构建便捷高效的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和田块与居民点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方便的生活需要。

道路通达度平原区应不低于95%,丘陵区应不低于80%。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通过实施农国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预防和减少农田的自然灾害,保持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安全。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达到一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保障功能的耕地,其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土壤肥力:具备较高的土壤肥力,能够保证稳定高产。

2.水源保障:有可靠的水源,能够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同时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3.机械化程度:地势平整,适应农业机械作业。

4.土地质量:有较好的土地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酸碱度适中。

一、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有什么区别?
高标准农田的标准相比普通农田更高,主要体现在生产条件和生产保障功能上。

如具备较高的土壤肥力,有良好的水源保障,地形平整适应农业机械作业,土壤质量优良等。

这样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增强农田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二、如何提升农田的标准?
提升农田标准主要从改善土壤质量、改良土壤肥力、加强水源保障、改善地形地势等方面入手。

例如,进行科学的施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建设灌溉设施,保证农田的水源供应;进行地形改造,使得农田更适合机械化作业。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提高农田的产出,同时也有利于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

总的来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源保障、机械化程度和土地质量等方面,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相比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一、概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以下项目标准。

二、土地平整1. 土地平整应符合以下要求:a) 土地平整应有利于水土保持和农业机械化作业;b) 土地平整应有利于田间灌溉和排水;c) 土地平整应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育。

2. 土地平整应遵循以下原则:a)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b) 保护耕作层,不得破坏耕作层土壤;c) 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三、灌溉与排水1. 灌溉与排水应符合以下要求:a) 灌溉水源应保证农田灌溉需求;b) 灌溉设施应满足灌溉需求,并具备节水功能;c) 排水设施应满足农田排水需求,防止农田积水。

2. 灌溉与排水应遵循以下原则:a)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b) 充分利用当地水源,节约用水;c)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四、田间道路1. 田间道路应符合以下要求:a) 田间道路应满足农业机械化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b) 田间道路应布局合理,路面平整,方便通行;c) 田间道路应与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协调一致。

2. 田间道路应遵循以下原则:a)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b) 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c) 保证工程质量,耐用可靠。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1.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应符合以下要求:a) 农田防护设施应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风蚀;b) 农田生态环境保持设施应能保护和维护农田生态环境;c) 农田防护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持设施应与农田生产和生态功能相协调。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披标准(TD/T 1033—2012)刖百11 x IB 12观X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则35建设目标35.1总体目标35.2具体目标36建设条件36.1基础条件36.2建设区域47矍设内容与技术标准57.1-般规定57.2±地平整工程57.3灌洌与排水工程67.4田间道路工程675农田肪护与生态坏境保持工程67.6其他工程78翟设程序78.1 t 设it 划78.2基fit调查78.3实施方案78.4顶目实施88.5基本农田剤定98.6后期管护99公众参与910 土地权同管理911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1011.1信息化建设1011.2档案管理1012绳效评价10 附录A11附录B13附录C16附录D17刖百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岀的规则起草。

为规X推进农村士地整治工作,加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严恪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乡貌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规x由中华人民XX国国士资源部提出并IH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士地整治中心、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XX大学。

本标fill起草人:本标准参与编制人员:本标准由中华人民XX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1XH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技术指标、建设程序、公众参与、士地权橢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

本标准适用干全国X围内开展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除应禮循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现定。

2规X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干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eisffi有的修改单)适用干本文件。

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fit量标准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XGB/T 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XTD/T 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5—2003农用地定级观程TD/T10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XTD/T101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32—2011基本农田则定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诸和定义适用干本文件。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一、概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农业科技服务、道路通达、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农田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农田生产的现代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本技术标准旨在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项技术措施,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抗灾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田间道路、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

土地平整应达到田面平整、土壤细碎、无杂草、无杂物、无石块等要求,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种植管理。

土地平整应避免造成土壤压实和表土层破坏,保护土壤结构和水土保持设施。

三、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应根据土壤类型、肥力和作物生长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逆性。

土壤改良应包括物理改良、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等方面,如增施有机肥、客土改良等。

土壤改良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避免对土壤造成损害。

四、灌溉与排水灌溉系统设计应符合水资源利用规划,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确保农田灌溉充分、均匀、适时。

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确保农田排水顺畅、防洪排涝安全。

灌溉与排水系统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防护应包括风害、水害、虫害等方面的防护措施,确保农田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生态环境保持应采取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等措施,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六、农田输配电输配电线路应合理布局,满足农田灌溉、照明和其他用电需求。

输配电线路应采用安全、可靠、环保的电气设备,确保用电安全和环境友好。

输配电线路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七、农业科技服务应配备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应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应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
(一)田。

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耕作层厚度增加,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

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1250px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500px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8%以下,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90%,形成一批1万亩、3万亩和5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土。

通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促进良种良法的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g/kg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应达到当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中”或“高”值水平,土壤 pH值保持在5.5~7.5,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

(三)水。

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提升农业生产的水利化程度。

灌溉保证率达到50%以上,排涝标准达到5年~10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达到10年~
20年一遇,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明显提高。

(四)路。

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解决农田“路差、路网布局不合理”问题,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促进农业机械化。

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林。

通过农田林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打造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生态屏障。

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应不低于90%。

(六)电。

结合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完善农田电网、配备必要的输配电设施,满足现有机井、河道提水、农田排涝、喷微灌等设施应用的电力需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夯实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

(七)技。

通过加快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完善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肥料利用率、农林有害生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农田监测网络,田间定位监测点覆盖率达到85%,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
率达到5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

(八)管。

通过明确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健全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使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