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78 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及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知识点汇总考试大纲如果你今年高考选了地理,想在短时间熟记知识点,那就打印出来多看几遍,如果你想快速提高成绩,那来看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
两极。
经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赤道。
纬线。
纬度。
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
日界线。
国际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828第四纪地质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本《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通过研究第四纪时期冰川、海洋、沙漠、河流、湖泊、动植物和人类等多方面的记录,分析总结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并以此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
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第四纪地质学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方面(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和新构造运动等),了解重要的客观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1.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2. 第四纪年表3. 第四纪沉积物4. 第四纪地貌5.第四纪冰川6. 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二)第四纪沉积物年代与古气候研究方法1. 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分析方法2. 古气候研究方法(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1.前第四纪气候变化2.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特点3.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4.第四纪全球大气和海洋环流格局5.第四纪海平面变化6.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7.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1.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2.第四纪哺乳动物群3.第四纪植物群4.第四纪微体化石群的气候与环境意义5.古人类与古文化期6.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分区1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30 计算机软件综合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30计算机软件综合考试大纲(包括两部分)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电子信息0854A、《C语言程序设计》一、考试要求:1)掌握C语言语法及其特点;2)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编写程序;3)掌握C语言常用库函数(包括文件操作函数)的使用,以及用户函数的定义,调用参数传递的方法;4)能够运用指针、递归和结构体等实现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5)掌握阅读和分析程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程序开发与调试技术。
二、考试内容:1、概述C程序的特点、算法性能分析与度量。
2、算法算法概述、算法的表示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C语言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整型数据、实型数据、字符型数据、变量赋初值、变量类型转换、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4、顺序结构数据输入、数据输出、顺序程序设计。
5、选择结构关系运算与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与逻辑表达式、if语句、switch语句。
6、循环结构while语句实现循环、do-while语句实现循环、for语句实现循环、循环的嵌套、几种循环形式的关系和比较、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7、数组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应用、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应用、字符数组的定义和应用。
8、函数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嵌套调用、函数的递归调用、数组作为函数参数、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方式和生存期等。
9、指针地址和指针的概念、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函数的指针和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返回指针值的函数、指针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动态内存分配与指向它的指针变量等。
10、结构体及应用定义和使用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及应用、结构体指针及应用、用指针处理链表、共用体类型、枚举类型、使用typedef声明新类型名。
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城市地理学

地理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城市地理学》考试大纲《城市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学专业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加试科目的笔试考试。
重点测试考生对城市地理学基本概念、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城市区域空间分布及内部空间分布理论、以及研究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掌握程度。
要求考生对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城市化原理、历史进程以及传统的城市体系内容有较好的认识,掌握对城市研究的外部和内部空间分析,具备将所学的城市地理学基本理论和规律解决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绪论内容: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2. 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城市地理学各个时期发展的概况4. 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情况概述要求:1. 重点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 熟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3. 了解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最近研究进展4. 熟悉城市地理学早期、近现代和当代发展的特点和各研究的热点及成果5. 熟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和主要研究领域(二)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内容:1.城市的概念及定义的标准2. 城乡界限的划分,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发展。
3.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中国市带县政策的介绍和评价。
要求:1. 重点掌握城市的概念和本质特征,大都市带和大都市区的相关研究。
2. 熟悉中国城乡划分的标准3. 了解中国城乡各种数据的统计口径和中国市带县的情况4. 熟悉不同时期中国的市镇建制标准的变化(三)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内容:1.城市的起源发展2.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 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类型及与城市产生发展的影响4.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要求:1. 掌握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 熟悉城市的形成发展前提条件和区域基础3. 熟悉和理解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和类型4. 了解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关系5. 掌握中心地型、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形成和特点(四)城市化原理内容:1.城市化的定义和内涵2. 城市化的发展机制研究3. 城市化的类型,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4.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及各阶段特点要求:1. 要求掌握城市化的定义及内涵。
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9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2.三反五反
3.三大改造
4.中共八大
5.《论十大关系》
6.大跃进及其纠正
7.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3.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5.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近代中国反对侵略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2.鸦片战争
3.洋务运动
4.中日甲午战争
5.维新运动
6.辛亥革命
7.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8.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6.古田会议
7.遵义会议
8.国民党抗日的正面战场
9.中国共产党抗战中的作用
10.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11.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2.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13《共同纲领》
1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与经验
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学(加试)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八)社会资源开发中的经济问题
内容:
1.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2. 固定成本资源的形成与使用 3.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求:
1. 了解人力资源的特点、供求特征,以及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途 径;
(七)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经济问题
内容:
1.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2. 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求:
1. 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掌握自然资源的性质和价值内涵,熟悉自然资源 稀缺性的内涵
2. 了解可更新资源的作用与特征,理解典型可更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问题、原则和对策,掌握可更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内容
(四)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
内容:
1. 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2. 完全市场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3.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
要求:
1. 了解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特点,理解协调经济体制与资源合理配 置的内涵
2. 了解完全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动力与实现条件,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 资源配置的扭曲及其对策
-2-
3. 了解产业优势与资源优势,理解产业布局的资源条件、产业与资源互补 的基本原则
4. 理解产业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的目标,了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 的方向
(六)技术进步与资源配置
内容:
1. 技术进步的内涵 2. 技术进步的评价 3. 技术进步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要求:
1. 了解技术进步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技术进步与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关系内涵 3. 了解技术进步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
二、主要参考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26《 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教育经济与管理是我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
概念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考生任选两题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
Ⅲ.考查范围
教育管理学
一、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什么是教育管理学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二)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三)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1.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2.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四)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1.教育事业的管理
2.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
3. 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五)教育管理学的教与学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1。
内蒙古师范大学827地理学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827地理学基础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也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了解,掌握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并理解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自然地理学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现象,具备解决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75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简答题 4小题(选作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经济地理学》大纲
此《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科目的笔试考试。
重点测试考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区域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一般规律有系统的认识,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及关键技术,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内容: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要求:
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
2.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4. 了解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研究进展。
(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内容: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
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及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区位、交通、民族、文化、历史发展基础、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条件等
3.技术条件:包括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
4.政策与制度环境:包括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
5.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要求:
1. 理解各影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各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能够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辩证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的变化。
3.能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不同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产业分布规律
内容:
1.产业结构及其演变
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基本理论
2.主要产业部门的基本格局
(1)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理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与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2)工业布局的条件与制约因素;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与空间格局
(3)商业中心布局的条件和制约因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
要求:
1.掌握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熟悉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内涵。
2.掌握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确定区域支柱(主导)产业的基本方法。
3.了解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了解农业的基本类型与原则;熟悉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4.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掌握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理解工业地域结构及类型的形成机制;熟悉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5.了解和掌握产业布局的基础理论,并了解现代服务业的分类与内涵;了解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四)多部门企业区位及其跨国公司的发展
内容:
1.多部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及其空间轨迹
2.多部门企业的演变趋势
3.跨国公司成长和发展的动因
4.跨国公司发展演变趋势
要求:
1.了解多部门企业成长的动因和和方式
2.了解多部门企业成长的空间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跨国公司成长的根本原因,了解跨国公司在选择东道国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4.了解跨国公司的发展轨迹和发展特点,了解跨国公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区域发展及空间结构
内容:
1.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理论内涵
2.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基本模式、演变规律
3.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
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乡相互作用关系
要求:
1.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理解区域增长理论的基本内涵。
2.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掌握区域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内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过程与机理。
3.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内涵;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机制;初步把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4.了解城市化概念、城市职能与分类情况;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内涵;了解城乡关系、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城市体系的特征。
(六)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
内容:
1.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2.区域规划
3.区域发展战略
要求:
1.理解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含义;了解经济区划类型;理解经济区划理论及其主要原则。
2.了解区域规划的由来和发展;理解区域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区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3.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类型和主要特征;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方针和重点。
(七)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区域影响
内容: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求:
1.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
2.理解全球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3.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了解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八)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
内容:
1.区域及部门定量分析方法
2.定性分析及数据获取方法
3.空间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方法
要求:
1. 熟悉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
对形态描述、地理比较、要素分析、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思想方法有较深理解。
2.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传统技术方法。
能较好地运用实地考察、统计图表、经济地图及技术经济论证等方法。
3.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现代技术方法。
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经济地理中的运用有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二、主要参考书
1.李小建等编著. 经济地理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面向21世
纪课程教材)。
2.杨万钟主编. 经济地理学导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