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练习题
2022年最新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专题练习试题(无超纲)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专题练习(2021-2022学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一、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对于①3(13)x xy x y -=-,②2(3)(1)23x x x x -+=--,从左到右的变形,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因式分解B.都是乘法运算C.①是因式分解,②是乘法运算D.①是乘法运算,②是因式分解2、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22()()x y x y x y -+=-B.241254(3)5x x x x +-=+-C.22()()x y x x y x y x -+=+-+D.2224484()x y xy x y +-=- 3、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2p +2q +1=2(p +q )+1B.m 2﹣4m +4=(m ﹣2)2C.3p 2﹣3q 2=(3p +3q )(p ﹣q )D.m 4﹣1=(m ²+1)(m ²﹣1) 4、对于①()()2212+-=+-x x x x ,②()233x xy x x y -=-,从左到右的变形,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因式分解B.都是乘法运算C.①是因式分解,②是乘法运算D.①是乘法运算,②是因式分解5、下列式子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m x y mx my +=+B.()22 21441x x x -=-+C.()()2 1343x x x x ++=++D.()3 11x x x x x -=+-()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2323824a b a b =⋅B.()()311x x x x x -=+-C.2211x x x x ⎛⎫+=+ ⎪⎝⎭ D.()a x y ax ay -=-7、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ax +bx +c =(a +b )x +cB.(a +b )(a ﹣b )=a 2﹣b 2C.(a +b )2=a 2+2ab +b 2D.a 2﹣5a ﹣6=(a ﹣6)(a +1) 8、若()()223x x x a x b --=-+,则-a b 的值为( )A.3B.3-C.2D.2-9、多项式3254812x y x y -的公因式是( )A.x 2y 3B.x 4y 5C.4x 4y 5D.4x 2y 310、如果一个正整数可以表示为两个连续奇数的立方差,则称这个正整数为“和谐数”.如:2=13﹣(﹣1)3,26=33﹣13,2和26均为和谐数.那么,不超过2019的正整数中,所有的“和谐数”之和为( )A.6858B.6860C.9260D.9262 11、把多项式x 3﹣9x 分解因式,正确的结果是( )A.x (x 2﹣9)B.x (x ﹣3)(x +3)C.x (x ﹣3)2D.x (3﹣x )(3+x ) 12、对于任何整数a ,多项式()2255a +-都能( )A.被3整除B.被4整除C.被5整除D.被a 整除13、下列分解因式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A.xy (x ﹣y )﹣x (y ﹣x )=﹣x (y ﹣x )(y +1)B.6(a +b )2﹣2(a +b )=(2a +b )(3a +b ﹣1)C.3(n ﹣m )2+2(m ﹣n )=(n ﹣m )(3n ﹣3m +2)D.3a (a +b )2﹣(a +b )=(a +b )2(2a +b )14、下列各组式子中,没有公因式的是( )A.﹣a 2+ab 与ab 2﹣a 2bB.mx +y 与x +yC.(a +b )2与﹣a ﹣bD.5m (x ﹣y )与y ﹣x15、下列各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且分解正确的是 ( )A.(a +1)(a -1)=a 2-1B.ab +ac +1=a (b +c )+1C. a 2-2a -3=(a -1)(a -3)D.a 2-8a +16=(a -4)2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如果9x y +=,3x y -=,那么222x 2y -的值为______.2、分解因式:22654x y xy -=________;3、因式分解:()()11x m y m -+-=____________.4、若多项式x 2+ax +b 可分解为(x +1)(x +4),则a =________,b =________.5、由多项式乘法:(x +a )(x +b )=x 2+(a +b )x +ab ,将该式子从右到左使用,即可得到“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公式:x 2+(a +b )x +ab =(x +a )(x +b ),请用上述方法将多项式x 2﹣5x +6因式分解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6、因式分解:22416a b _______.7、分解因式:()()m n a b b a -+-=_________.8、已知x 2﹣y 2=21,x ﹣y =3,则x +y =___.9、因式分解:2242xy xy x ++=______.10、因式分解:4811x -=__.三、解答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1、因式分解:22496m n mn ---.2、教科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把多项式a 2+2ab +b 2及a 2-2ab +b 2叫做完全平方式”,如果一个多项式不是完全平方式,我们常做如下变形:先添加一个适当的项,使式子中出现完全平方,再减去这个项,使整个式子的值不变,这种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不仅可以将一个看似不能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还能解决一些与非负数有关的问题或求最值问题.例如:分解因式x 2+2x -3=(x 2+2x +1)-4=(x +1)2-4=(x +1+2)(x +1-2)=(x +3)(x -1);例如求代数式2x 2+4x -6=2(x +1)2-8,当x = -1时,2x 2+4x -6有最小值,最小值是-8,根据阅读材料用配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分解因式:m 2-4m -5=(2)当a ,b 为何值时,多项式2a 2+3b 2-4a +12b +18有最小值,求出这个最小值.(3)当a ,b 为何值时,多项式a 2 - 4ab +5b 2 - 4a +4b +27有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小值.3、计算:(1)(2a )3﹣3a 5÷a 2;(2)(12x 2y ﹣2xy +y 2)•(﹣4xy ).因式分解:(3)x 3﹣6x 2+9x ;(4)a 2(x ﹣y )﹣9(x ﹣y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根据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有关概念,对式子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①3(13)x xy x y -=-,从左向右的变形,将和的形式转化为乘积的形式,为因式分解;②2(3)(1)23x x x x -+=--,从左向右的变形,由乘积的形式转化为和的形式,为乘法运算; 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概念,熟练掌握有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D【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可得答案.【详解】解:A 、是整式的乘法,故不符合;B 、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不符合;C 、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不符合;D 、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符合;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定义;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和因式分解的等式的基本形式是解题的关键.3、B【分析】利用提取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法分别因式分解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A 、2p +2q +1不能进行因式分解,不符合题意;B 、m 2-4m +4=(m -2)2,符合题意;C 、3p 2-3q 2=3(p 2-q 2)=3(p +q )(p -q ),不符合题意;D 、m 4-1=(m 2+1)(m 2-1)=m 4-1=(m 2+1)(m +1)(m -1),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4、D【分析】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①()()2212+-=+-x x x x ,属于整式乘法,不属于因式分解; ②()233x xy x x y -=-,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定义,注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5、D【分析】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由此结合选项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B、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C、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D、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正确;故正确的选项为:D【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属于基础题.6、B【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可得答案.【详解】解:A、是把一个单项式转化成两个单项式乘积的形式,故A错误;B、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三个整式乘积的形式,故B正确;C、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一个整式和一个分式乘积的形式,故C错误;D、是整式的乘法,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注意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的区别.7、D【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 、ax +bx +c =(a +b )x +c ,等式的右边不是几个整式的积,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a +b )(a ﹣b )=a 2﹣b 2,等式的右边不是几个整式的积,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a +b )2=a 2+2ab +b 2,等式的右边不是几个整式的积,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a 2﹣5a ﹣6=(a ﹣6)(a +1),等式的右边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故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分解因式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解因式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8、C【分析】根据十字相乘法可直接进行求解a 、b 的值,然后问题可求解.【详解】解:()()22331x x x x --=-+,∴3,1a b ==,∴2a b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D【分析】根据公因式的意义,将原式写成含有公因式乘积的形式即可.【详解】解:因为32542322328124243x y x y x y y x y x -=⋅-⋅,所以3254812x y x y -的公因式为234x y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公因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公因式的意义是得出正确答案的前提,将各个项写成含有公因式积的形式.10、B【分析】根据“和谐数”的概念找出公式:(2k +1)3﹣(2k ﹣1)3=2(12k 2+1)(其中k 为非负整数),然后再分析计算即可.【详解】解:(2k +1)3﹣(2k ﹣1)3=[(2k +1)﹣(2k ﹣1)][(2k +1)2+(2k +1)(2k ﹣1)+(2k ﹣1)2]=2(12 k 2+1)(其中 k 为非负整数),由2(12k 2+1)≤2019得,k ≤9,∴k =0,1,2,…,8,9,即得所有不超过2019的“和谐数”,它们的和为[13﹣(﹣1)3]+(33﹣13)+(53﹣33)+…+(173﹣153)+(193﹣173)=193+1=686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以及立方差公式,有一定难度,重点是理解题意,找出其中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所在.11、B【分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详解】解:x 3﹣9x=x (x 2﹣9)=x (x +3)(x ﹣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和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2、B【分析】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做出判断.【详解】解:原式()22420255455a a a a =++-=++ 则对于任何整数a ,多项式()2255a +-都能被4整除.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3、A【分析】按照提取公因式的方式分解因式,同时注意分解因式后的结果,一般而言每个因式中第一项的系数为正.【详解】解:A 、xy (x -y )-x (y -x )=-x (y -x )(y +1),故本选项正确;B 、6(a +b )2-2(a +b )=2(a +b )(3a +3b -1),故本选项错误;C 、3(n -m )2+2(m -n )=(n -m )(3n -3m -2),故本选项错误;D 、3a (a +b )2-(a +b )=(a +b )(3a 2+3ab -1),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准确确定公因式是求解的关键.14、B【分析】公因式的定义:多项式ma mb mc ++中,各项都含有一个公共的因式m ,因式m 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详解】解:A 、因为2()a ab a b a -+=-,22()ab a b ab b a -=-,所以2a ab -+与22ab a b -是公因式是()a b a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mx y +与x y +没有公因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 、因为()a b a b --=-+,所以2()a b +与a b --的公因式是()a b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因为5()5()m x y m y x -=--,所以5()m x y -与y x -的公因式是()y x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公因式的确定,解题的关键是先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然后再确定公共因式.15、D【分析】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因此,要确定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否为分解因式,只需根据定义来确定.【详解】解:A 、是多项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右边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a 2-2a -3=(a +1)(a -3)分解时出现符号错误,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是因式分解,原变形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然后进行正确的因式分解.二、填空题1、54【分析】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222x 2y -=()222x y - =()()2x y x y +-=2×9×3=54,故答案是:5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掌握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2、()69xy x y -【分析】直接提取公因式6xy 即可得解.【详解】解:22654x y xy -=6?6?9xy x xy y - =6(9)xy x y -.故答案为:6(9)xy x y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熟练运用提公因式,找出公因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1x y m --【分析】将y (1-m )变形为-y (m -1),再提取公因式即可.【详解】∵x (m -1)+ y (1-m )= x (m -1)-y (m -1),=(x -y )(m -1),故答案为:(x -y )(m -1).【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熟练进行代数式的变形构造公因式是解题的关键.4、5 4【分析】把(x +1)(x +4)展开,合并同类项,可确定a 、b 的值.【详解】解:∵(x +1)(x +4),=244x x x +++,=254x x ++,∴54a b ==,;故答案为:5,4.【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和多项式乘多项式,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取得字母的值.5、(2)(3)x x --【分析】根据“十字相乘法”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即可.【详解】2256(23)(2)(3)(2)(3)x x x x x x +=+--+-⨯-=---故答案为:(2)(3)x x --.【点睛】本题考查了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理解题目中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422a b a b【分析】先提公因式4,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详解】解:22416a b -=2244a b=422a b a b故答案为:422a b a b .【点睛】本题考查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掌握提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7、()()a b m n --【分析】根据提公因式因式分解求解即可.【详解】解:()()()()()()m n m n a b b a a b a b m n b a -----+==--,故答案为:()()a b m n --.【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正确找出公因式是解本题的关键.8、7根据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解答即可.【详解】解:∵x 2﹣y 2=(x ﹣y )(x +y )=21,x ﹣y =3,∴3(x +y )=21,∴x +y =7.故答案为:7.【点睛】此题考查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关键是根据平方差公式展开解答.9、22(1)x y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2x ,然后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即可.【详解】解:2242xy xy x ++ 22(21)x y y =-+22(1)x y =-,故答案为:22(1)x 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提公因式因式分解以及公式法因式分解,熟知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是解题关键. 10、2(91)(31)(31)x x x ++-先把原式化为22291,x 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把其中一个因式按照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原式22(91)(91)x x =+-2(91)(31)(31)x x x =++-, 故答案为:2(91)(31)(31)x x x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注意分解因式一定要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三、解答题1、(23)(23)m n m n ++--【分析】首先对后面三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详解】解:原式224(96)m n mn =-++222(3)m n =-+(23)(23)m n m n =++--.【点睛】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法,十字相乘法等.2、(1)(1)(5)m m +-;(2)当1a =,2b =-时,最小值为4;(3)当6a =,2b =时,最小值为19.【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先将245m m --变形为2449m m +--,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写成2(2)9m --,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2)利用配方法将多项式转化为完全平方式,然后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进行解答;(3)利用配方法将多项式转化为完全平方式,然后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进行解答.【详解】解:(1)22245449(2)9(23)(23)(1)(5)m m m m m m m m m --=-+-=--=-+--=+-.故答案为(1)(5)m m +-;(2)222223412182(2)3(4)18a b a b a a b b +-++=-+++222(21)3(44)4a a b b =-+++++222(1)3(2)4a b =-+++,∴当1a =,2b =-时,222341218a b a b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4;(3)22454427a ab b a b -+-++2224(1)4(1)(2)19a a b b b =-++++-+22(22)(2)19a b b =--+-+,∴当6a =,2b =时,多项式22222427a ab b a b -+--+有最小值19.【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以及非负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3、(1)5a 3;(2)﹣2x 3y 2+8x 2y 2﹣4xy 3;(3)x (x ﹣3)2;(4)(x ﹣y )(a +3)(a ﹣3)【分析】(1)利用积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进行运算;(2)利用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进行运算;(3)先提取公因式,再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4)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详解】解:(1)原式=8a3﹣3a3=5a3;(2)原式=﹣2x3y2+8x2y2﹣4xy3;(3)x3﹣6x2+9x=x(x2﹣6x+9)=x(x﹣3)2;(4)a2(x﹣y)﹣9(x﹣y)=(x﹣y)(a2﹣9)=(x﹣y)(a+3)(a﹣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乘多项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典型题练习 专题四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有答案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典型题练习专题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一、口语交际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你按要求写标语。
1、保护水资源:2、保护动物:二、口语交际围绕下面的话题和同学交流。
1.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点拨:这次口语交际以环保话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环境保护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首先让学生去发现身边存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然后在自设情境中自我检点、规劝别人,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讨论时注意不要偏离主题,围绕话题来开展内容。
最后做出总结,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1.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让你身边的每一滴水都变得有价值。
3.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4.减少私家车使用,尽量乘公交车或步行。
5.要使用无氟(环保)冰箱。
6.使用节能灯,节约用电。
7.不乱丢垃圾,懂得将垃圾进行分类。
8.将废电池放到指定的回收地点。
9.节约纸张,回收废纸。
10.不要随地吐掉口香糖。
三、综合展示厅(3分)请选择下面宣传语最适合写的地方。
A.小区门口B.学校C.公园(1)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2)捡起一张纸,创造一个美的环境。
()(3)门前院后种棵树,室内阳台养盆花,健康幸福到你家。
()四、口语交际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①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单元我们学习过的景点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吗?②你在放学的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你去旅游的时候看到哪些神奇的景象?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的景象……这些你都观察过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做一回景点代言人,向大家介绍吧!五、口语交流台。
(7分)随着最后一粒豌豆的生长,小女孩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健康,如果见到她,你会对她说什么?请写一写。
六、实践交际活动1.案例分析我们村的村民总是把废旧电池直接扔到村边的水塘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专题训练(九) 线段计算中的数学思想及动点问题 作业练习题

2.如图,AB=6 cm,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 D 在 CB 上,且 CD =12 DB,求 AD 的长.
解:因为 AB=6 cm,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 所以 AC=CB=12 AB=3(cm), 因为点 D 在 CB 上且 CD=12 DB, 所以 CD=13 CB=1(cm), 所以 AD=AC+CD=3+1=4(cm)
5.如图,点C,D,E将线段AB分成2∶3∶4∶5四部分,M,P,Q,N 分别是线段AC,CD,DE,EB的中点,且MN=21,求线段PQ的长度.
解:设AC=2x,则CD=3x,DE=4x,EB=5x,于是有MC=x,EN= 2.5x,由题意得,MN=MC+CD+DE+EN,又因为MN=21,可得x+ 3x+4x+2.5x=21,解得x=2.所以PQ =PD+DQ=0.5(CD+DE)=3.5x= 7.
3.如图,已知线段AB=13 cm,BC=9 cm,点M是线段AC的中点.
(1)求线段AC的长度; (2)在线段CB上取一点N,使得NB=2CN,求线段MN的长.
解:(1)因为 AB=13 cm,BC=9 cm,所以 AC=AB-BC=13-9=4 (cm) (2)因为 M 是线段 AC 的中点,所以 MC=12 AC=12 ×4=2 (cm).因为 NB= 2CN,所以 CN=13 BC=3(cm).所以 MN=MC+CN=2+3=5 (cm)
类型五 角的计算中的动点问题 8.如图①,直线DE上有一点O,过点O在直线DE上方作射线OC,将 一直角三角板AOB(∠OAB=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条直角边OA 在射线OD上,另一边OB在直线DE上方.将直角三角板绕着点O按每秒 10°的速度逆时针旋转一周,设旋转时间为t秒. (1)当直角三角板旋转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时,OA恰好平分∠COD,此 时,∠BOC与∠BOE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考点解析-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专题练习练习题(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专题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2、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3、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4、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物理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专题练习试卷(附答案详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专题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荷花的倒影B.屏幕上的手影C.小孔成像D.放大镜3、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
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4cm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④把蜡烛移至45cm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该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的成像原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马原专题四、五练习题(对应教材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专题四、专题五(对应教材的第二章)一、填空题1.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对的能动反映。
(见教材P63-66)2.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另一条是。
(见教材P66)3.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见教材P68)4.真理是人们对于及其的正确反映。
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见教材P71-73)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见教材P77)二、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足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反映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能动的观点11.由实践到认识是()A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B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C仅指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D仅指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1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A从实践到认识B从认识到实践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从具体到抽象1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A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B是真理发展中的两个阶段C是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D是可以独立存在的真理14.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D真理和事物是同一的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的一元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A.只能有一种认识 B.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得 D.用同一种方法获得的认识17.“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题 知识点总结 专题训练

Unit 4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1.allow的用法allow作动词,意为“允许;准许”,常用结构:allow sb.to do sth.允许某人做某事;allow doing sth.允许做某事。
如: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我的父母不允许我和我的朋友们出去闲逛。
We don't allow eating in the classroom.我们不允许在教室吃东西。
2.Why don't you go to sleep earlier this evening?为什么今晚不早点儿睡呢?Why don't you do sth.?常用来向对方提出建议,相当于“Why not do sth.?”,意为“为什么不做某事呢?”。
常用肯定答语有“Good idea./Good./All right./Sure.”等;否定答语有“I don't think so./Sorry,I can't.”等。
如:—Why don't you/Why not go shopping with us?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去购物呢?—Good idea.好主意。
【拓展】“Why not?”在口语中单独使用时,可以表示同意或赞成,意为“好的;为什么不呢”。
如:—What fine weather it is! Shall we go hiking in the hills?多好的天气啊!我们去山里徒步旅行怎么样?—Why not?为什么不呢?3.Hope things work out.希望事情会好起来。
work out意为“成功地发展;解决”,后常接fine,well,badly等词,表明结果如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练习第四章线段的相关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线段的相关计算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且AC︰BC=5︰2,点D是线段BC的中点,点E是线段AD 的中点,AB=14,求线段CE的长.2.如图,线段AB=24cm,O为线段AB上一点,且AO:BO=1:2,C、E顺次为射线AB 上的动点,点C从A点出发向点B方向运动,E点随之运动,且始终保持CE=8cm(C 点到达B点时停止运动),F为OE中点.(1)当C点运动到AO中点时,求BF长度;(2)在C点运动的过程中,猜想线段CF 和BE是否存在特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① 当E点运动到B点之后,是否存在常数n,使得OE-n·CF的值不随时间改变而变化.若存在,请求出n和这个不变化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 若点C的运动速度为2cm/秒,求点C在线段FB上的时间为秒(直接写出答案);3.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AC∶CD∶DB=1∶2∶3,M、N分别为AC、AB,求线段MN的长.DB的中点,且184.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DE cm,求线段AB的长.(1)若线段9CE cm,求线段DB的长.(2)若线段55.如图,AB=2,AC=5,延长BC到D,使BD=3BC,求AD的长.6.如图,已知线段AB,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和计算:(1)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2AB,取AC中点D;(2)在(1)的条件下,如果AB=4,求线段BD的长度.7.如图,在数轴上有两点A、B,点A表示的数是8,点B在点A的左侧,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为.(2)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速度是点P速度的一半,动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后与点Q的距离为2个单位?(3)若点M为线段AP的中点,点N为线段BP的中点,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MN的长.8.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1)若AM=1,BC=4,求MN的长度.(2)若 AB=6,求 MN 的长度.9.如图,AD=12,AC=BD=8,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EF的长.10.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运动的时间为t.(1)当t=1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2)当t=2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3)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求出AP的长;(4)在(3)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的长.11.画图并计算:已知线段AB=2 cm,延长线段AB至点C,使得2BC=AB,再反向延长AC至点D,使得AD=AC.(1)准确地画出图形,并标出相应的字母;(2)线段DC的中点是哪个?线段AB的长是线段DC长的几分之几?(3)求出线段BD的长度.12.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6厘米,BC=4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13.已知线段AB,延长线段AB到点C,使32BC AB,且BC比AB大1,D是线段AB的中点,如图所示.(1)求线段CD的长;(2)线段AC的长是线段DB的几倍?(3)线段AD的长是线段BC的几分之几?14.已知线段AB=10 cm,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若M、N分别是线段AC、BC 的中点,求出线段MN的长.15.已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6 cm,BC=4 cm,若M.N分别是线段AC、BC 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16.如图,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24cm ,BC=38AB ,E 是AC 的中点,D 是AB 的中点,求DE 的长.17.如图,P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AB =12 cm ,C 、D 两点分别从P 、B 同时向A 点运动,且C 点的运动速度为 2 cm/s ,D 点的运动速度为 3 cm/s ,运动的时间为t s.(1)若AP =8 cm.①运动 1 s 后,求CD 的长;②当D 在线段PB 运动上时,试说明AC =2CD ;(2)如果t =2 s 时,CD =1 cm ,试探索AP 的值.18.如图,线段AB 上有两点P ,Q ,点P 将AB 分成两部分,AP =23PB ,点Q 将AB 也分成两部分,AQ =4QB ,PQ =3 cm ,求AP ,QB 的长.19.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4∶8三部分,点E 是AD 的中点,CD =16,求EC 的长.20.(8分)如图,已知9.6AC cm ,15AB BC ,2CD AB ,求CD 的长.21.如图,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D 在线段CB 上.(1)图中共有条线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
2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C
A、秋收起义
B、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C、南昌起义
D、
武昌起义
22、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A
A.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B.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战争兴起的转折
C.从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兴起的转折
D.从大革命失败到北伐战争兴起的转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
第四专题
(第五章)
1、在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战争转变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B)
A. 西湖特别会议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瓦窑堡会
议
2、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
斗争方针的( A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洛川会议
D.八
七会议
25、为《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的是B
A.茅盾
B.田汉 C.邹滔奋 D.赵丹
26、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A
A.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B. 军事问题和政治问题C. 政权问题和
组织问题 D. 军事问题和宣传问题
27、下列选项中,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的会议A
3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D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
D.走适合中国国情的
革命道路
32、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
目标,这种情况表明C
A.我党在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 B.敌人在某些大城市
A、毛泽东
B、博古C、王明
D、周恩来
13、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 A)会师,至此,
三大主力军的长征顺利结束。
A、甘肃 会宁 静宁
B、江西瑞金C、井冈山
D、吴起镇
14、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 C) ( )等率领中央根据地留下的
部分红军在南方坚持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
A、毛泽东 周恩来
A.南昌起义 B.百色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4、1927年8月1日,参与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领导人有:ABCD
A.贺龙
B.叶挺
C.朱德 D.周恩来
5、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发生转变,它代表以下哪
些阶级的利益:AC
A. 地主阶级 B. 工人、农民 C. 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别是ABCD
A. 大革命的失败
B. 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
建
C.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 红军长征的胜利
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5、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选出了以(C )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
局。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瞿秋白
D、陈独秀
6、1928年12月毛泽东在(D )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是第一个土
地法。
A、南昌
B、三湾C、宁冈县
D、井冈山
7、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与(D )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
23、曾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过领导职务,又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的危机时刻依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A
A.贺龙、彭德怀 B.刘伯承、邓小平 C. 朱德叶、剑英秋
D.林彪、聂荣臻
24、毛泽东提出要“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D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3、中共八七会议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确定的方针是( C )
A 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D 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4、毛泽东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 )
A.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 兵民是胜利之本
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A、林彪
B、彭德怀 C、王明
D、邓子恢
8、下列哪次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
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B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三湾改编
D、洛川会
议
9、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
行,(A )当选为主席。
C.已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确立了党
对军队的领导地位
12、下列有关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BD
A.在革命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被迫转移的 B.经历了一个先实践后
理论的认识过程
C.使党的民主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 D.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
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13、共产党开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主要包括的事项有:ABCD
A、毛泽东
B、周恩来C、陈毅
D、朱德
10、导致中共长征的直接原因是B
A、实行战略转移
B、反围剿失利 C、宁都会议
D、独
立领导武装斗争
11、遵义会议于(A )召开,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A、1935年1月
B、1934年8月C、1933年10月
D、1927年
8月
12、遵义会议增选(A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
19、1931年11月在江西省瑞金县成立的红色政权是A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中华民主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
C、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D、工农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
20、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在当时具
有决定意义的A
A、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B、政治问题和路线问题
C、战略问题和战术问题
D、国民大会召开
17、( B)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革命失败
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
A、第三次代表大会
B、八七会议 C、洛川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18、毛泽东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B
A、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B、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兵民是胜利之本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
根本保证是A
A.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B.调动了一切反封建
的因素
C.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D.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35、从1930年到1931年,红一方面军在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基础
上开辟了D
A.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D. 中央革命根据地
二、多项选择题
1、遵义会议组成的负责军事指挥的新的三人团是ABC
A.遵议会议
B.宁都会议 C.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28、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赣南革命根据 C.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D.东固革命根据地
29、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总方针是C
A. 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 开辟农村革命
根据地
C.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A.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B.减租减息.发展生
产
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D.整风运动
14、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时刻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队伍的有ABCD
A. 徐特立 B. 郭沫若 C. 贺龙 D. 彭德怀
15、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经历的失败和崛起分
D. 建立工农民主
统一战线
30、较之南昌起义,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特征是A
A.不再用国民革命军的名义,而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不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而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目标
C.不仅是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而且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
的序幕
D.不再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而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
D. 民族资产阶级
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ABCD
A.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
B.革命乐观主义的胜利
C.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胜利 D.毛泽东正确思想的胜利
7、“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相同点是BC
A.会议从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全力纠正了错误
B.毛泽东都参加了会议并提出正确主张
C.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张闻天
2、遵义会议的意义表现在:ABCD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
导地位
B.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
3、标志着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的三大起义是ACD
力量不足
C.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实际
D.我党尚未充分认识
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33、国共十年对峙前期,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
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B
A.中外反动势力力量较弱
B.国民大革命时期有良好
的群众基础
C.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D.地理环境适宜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
34、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取得胜利的
道路理论的主要文章是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
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
义》
10、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
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其实质含义是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