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练习题

合集下载

【解析版】泉州市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经典练习题(专题培优)

【解析版】泉州市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经典练习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下面()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A. B. C.2.我走一步的长大约是()。

A. 40厘米B. 4米C. 100厘米3.下面线段中长为2厘米的是()。

A. B. 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猫比1米高B. 房间高4厘米C. 跳绳长2米5.100厘米长的铁丝和1米长的绳子的长度()。

A. 铁丝长B. 绳子长C. 一样长6.公共汽车站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约是500()。

A. 米B. 千米C. 厘米7.下面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A. 文具盒的厚度B. 液晶电视机的厚度C. 食指的宽度8.把2米9厘米改成用米作单位的三位小数是()A. 2.090米B. 2.009米C. 2.09米D. 2.900米9.在尺子上,从刻度2到刻度8,长度是()厘米。

A. 6B. 8C. 1010.有一条90厘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了22厘米,第二次用去了48厘米,现在比原来短了多少厘米?列式正确的是()。

A. 90-22-48B. 90-(22+48)C. 22+4811.明明身高是1米5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的水塘中游泳()A. 一定会有危险B. 一定不会有危险C. 可能会有危险12.王军身高180()。

A. 分米B. 厘米C. 毫米13.小亮3小时()行了300千米。

A. 步行B. 骑自行车C. 坐小汽车14.小美沿着操场跑了一圈,大约跑了()。

A. 400米B. 200千米C. 200厘米15.一节火车车厢长25米,下面()描述比较合适。

A. 20个小朋友肩并肩B. 走20步C. 20个小朋友手拉手二、填空题16.下面所量的线中,最长的线是________,最短的线是________。

A.B.C.D.17.小刀长________厘米;铅笔长________厘米。

18.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教学楼高大约12________ 一支粉笔长大约7________一张书桌高大约70________ 衣柜高大约2________19.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第一章昆虫的基本知识练习题一

第一章昆虫的基本知识练习题一

第一章昆虫的基本知识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瓢虫的前翅为()A:复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膜翅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A:有效积温 B:发育天数 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 D:发育起点4. 蝽象的头式为()。

A 下口式B 前口式C 后口式D 上口式5.下列昆虫中,可以进行多胚生殖的是()。

A 蝗虫 B介壳虫 C 麻蝇 D小蜂6.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为()。

A 表皮层B 真皮层C 底膜D 体壁衍生物7.蝗虫的变态类型为()。

A渐变态 B 半变态 C 过渐变态 D 全变态8.()口器的昆虫在危害植物后,会在危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

A 咀嚼式B 刺吸式C锉吸式D虹吸式9.蛾类的幼虫为()。

A 多足型B 寡足型C 无足型D 原足型10.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

A 一个世代B 昆虫的一生C 生活年史D 昆虫的生育期11.在下列昆虫的特征中,后翅变为平衡棒的是()。

A 直翅目B 膜翅目C 双翅目D 鳞翅目12.蜻蜓是一种()。

A 捕食性天敌昆虫B 寄生性天敌C 致病微生物D 害虫13.植物对昆虫的取食为害所产生的抗性反应,称为()。

A 抗虫性B 不选择性C 抗生性D 耐害性14.不论是成虫还是幼虫,都是捕食性的昆虫的是A 蝗虫B 椿象C 草蛉D 瓢虫15.以下描述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B.头部有口器和触角C.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D.身体最外层是外骨骼16.美洲斑潜蝇属于( )。

A.鳞翅目 B.斑蝇目 C.膜翅目 D.双翅目17.蚜虫的口器为( )。

A.刺吸式 B.虹吸式 C.咀嚼式 D.锉吸式18.金龟甲幼虫的类型属于()A.多足型 B.寡足型C.原足型 D.无足型19.叶蝉的触角类型属于()A.刚毛状 B.鳃叶状 C.棒状 D.羽毛状二双项选择题1、刺吸式口器的口针是由()特化而成的A上唇 B.上颚 C.下唇 D.下颚2、昆虫的体壁具有()功能A听觉功能 B.防止有毒物质的侵入 C.接受外界刺激 D.调节昆虫的行为3、昆虫从卵孵化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第1、2、3、4章练习题

第1、2、3、4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1、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高温度为(A)沸腾温度Tb (B)玻义耳温度TB (C)临界温度Tc2、当压缩因子Z<1时,表示该实际气体(A)易压缩(B)不易压缩(C)无法确定3、下列何种条件下真实气体可以液化()(A)Tr>1,Pr>1 (B)Tr>1,Pr<1 (C)Tr=1,Pr<1 (D)Tr<1,Pr=14、对理想气体,压缩因子Z=1。

能否说当气体的Z=1 时,该气体必定是理想气体。

答案:(不能,因为在实际气体的等温线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交点处,Z=1)5、当温度足够低时,任何实际气体的Z~P 曲线与理想气体的Z~P 曲线均交于两点。

试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这是因为当温度足够低时,气体的玻义耳温度高于体系温度,Z~p 曲线出现极小值。

)6、从范德华方程出发并结合玻义耳温度定义,证明(1)在足够高的温度,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1 。

(2)在低温,低压下,Z<1 。

答案:(当T<=TB,Z>1)(3)当a=0 ,Z 随压力p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答案:(当a=0,Z=1+bp/RT,恒温时,p 增加,Z 增大。

)7、下列说法何者正确?(1)临界压力是气体可被液化的最低压力。

(2)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气体温度小于波义耳温度(3)在临界点,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密度相同。

(4)气体的临界状态与气体的性质无关。

答案:(3)8、气体A、B、C 都服从范德华方程,其范德华常数a和b的大小顺序为a(A)=a(B)>a(C);b(C)>b(B)>b(A)。

问三种气体临界温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T c(A)>T c(B)>T c(C))9、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式中b为常数,n为物质的量。

若该气体经一等温过程,压力自p1变至p2,则下列状态函数的变化,何者为零?(ΔU)第二章练习题1、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

(1)因Qp =ΔH,Qv=ΔU,所以Qp 和Qv 都是状态函数。

管理信息系统第1阶段练习题

管理信息系统第1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管理信息系统》第1章至第5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包括(D)。

A.数据处理 B.提供信息 C.辅助决策 D.过程控制2、根据处理内容及决策层次看,MIS可以看成一个(A)的结构。

A.金字塔式 B.扁平式 C.网络式 D.层次式3、“管理信息系统”一词最早出现在案970年,由瓦尔特•肯尼万给它下了一个定义。

这个定义出自管理,而不是出自(B)的。

A.信息 B.计算机 C.人工 D.数据4、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层面包括高层经理、中层管理和(C)。

A.管理方法 B.管理基础 C.基层业务处理 D.业务标准5、管理信息系统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一个(D)。

A.预测系统 B.计划系统 C.反馈系统 D.社会系统6、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各部件的构成框架,其中最重要的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A)。

A.硬件结构 B.目标结构 C.管理结构 D.组织结构7、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应用领域,而且是一门(D)。

A.业务 B.技术 C.手段 D.学科8、管理信息系统是服务于(D)的。

A.技术 B.管理 C.信息 D.数据9、由于管理组织和信息技术相互影响又相互支持,所以和管理信息系统(A)的关系。

A.有密切 B.有管理 C.有功能 D.有松散10、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要在(D)下才能完成。

A.系统目标 B.精度高 C.系统性队伍 D.坚强的领导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小题2分,共20分)1、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包括(BCD)。

A.面向管理 B.利用系统的观点 C.数学的方法 D.计算机应用2、按照系统的抽象程度系统可分为(ABC)。

A.概念系统 B.逻辑系统 C.物理系统 D.实际系统3、执行级信息大部分来自内部,它的属性是(ACD)。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 A型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A。

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

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E。

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2。

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D。

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4。

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A。

条件反射 B.肌丝滑行 C。

心脏射血D。

防御反应 E。

基础代谢5 。

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A。

细胞和分子水平 B。

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D。

器官和系统水平 E。

整体水平6。

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A。

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 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

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7。

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A。

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8。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液 E。

组织液9。

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A.组织液B.血浆C.淋巴 D。

脑脊液 E。

房水10。

内环境的稳态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E。

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11.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D.旁分泌调节 E。

第1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第1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A.重工主义学派B.重农主义学派C.古典学派D.重商主义学派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B.贸易差额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3.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应追求()A.顺差 B.平衡C.逆差 D.收支相抵4.提出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贸易差额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5.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 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6.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通过批判()A.贸易差额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D.绝对优势理论7.欧洲资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是()A.贸易差额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D.绝对优势理论8.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9.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 C.李斯特 D.大卫·李嘉图10.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要素禀赋差异B.相互需求强度差异C.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D.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11.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 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12.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则()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13.依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某国在某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则该产品( )A.机会成本高B.劳动生产率低C.单位劳动投入少D.边际成本递增14.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约翰·穆勒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李斯特15.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A.贸易差额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16.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 D.商品价格差异17.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所依据的理论是()A.绝对优势理论B.相互需求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D.要素禀赋理论18.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19.法国生产单位酒所需劳动力比英国少40人,生产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B.法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1.如果甲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乙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甲国应生产出口粮食,乙国应生产出口布 B.甲国应进口粮食C.甲国应生产出口布,乙国应生产出口粮食 D.乙国应进口布22.在下表的状态下,根据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可以得出( )A.甲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乙国的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C.甲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两国在两种产品上不存在比较优势的差别23.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A.发达国家之间B.发展中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24.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者是()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阿佛雷德·马歇尔 D.约翰·穆勒25.约翰·穆勒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A.需求偏好差异 B.劳动生产率差异 C.相互需求强度差异 D.要素禀赋差异26.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对对方国家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A.低B.高 C.不确定 D.不变27.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利益分配取决于()A.国际具体交换比例 B.两国经济实力 C.进出口产品性质 D.比较优势大小28.根据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交换比例的变动是由于()A.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动B.贸易条件恶化C.贸易规模扩大D.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29.提出相互需求曲线的是()A.阿佛雷德·马歇尔B.约翰·穆勒 C.李斯特 D.李嘉图30.相互需求理论是( )A.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动态扩展 B.对国际分工结果的补充说明C.对贸易利益的决定与分配进行补充说明 D.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二、判断改错题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同学们坐在黑板的()面.A. 东B. 南C. 西A解析: A【解析】【解答】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同学们坐在黑板的东面。

故答案为:A。

【分析】西的相对方向是东。

2.明明上学时往东北方向走600米,他放学回家时要往()方向走600米。

A. 东北B. 东南C. 西北D. 西南D 解析: D【解析】【解答】解:明明上学时往东北方向走600米,他放学回家时要往西南方向走600米。

故答案为:D。

【分析】东北和西南是相对的方向,上学和放学走的方向是相对的。

3.上体育课时,同学们面向东站好队,体育委员下口令“向右转”,这时同学们面向()站立。

A. 东B. 南C. 西B解析: B【解析】【解答】解:面向东方,右面是南方的方向,所以这时同学们面向南站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方位图作答即可。

4.晴朗有夜晚,我们可以利用( )来辩别方向。

A. 星星B. 月亮C. 北斗星C解析: C【解析】【解答】解:晴朗有夜晚,我们可以利用北斗星来辩别方向。

故答案为:C。

【分析】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对北极星,顺时针方向看,前面是北,右面是东,后面是南,左边是西。

5.教室里,张强的座位在小花的东南方向,那么小花的座位在张强的( )方向。

A. 东北B. 西北C. 西南B解析: B【解析】【解答】解:小花的座位在张强的西北方向。

故答案为:B。

【分析】东南方向与西北方向相对,所以小花的座位在张强的西北方向。

6.江勇放学回家往东走,学校在他家的( )。

A. 东面B. 西面C. 南面D. 北面B 解析:B【解析】【解答】解:江勇放学回家往东走,学校在他家的西面.故答案为:B【分析】以他家为中心,学校在他家的西面,他才会从学校往东走.7.从地图中,可以看出邮局在书店的()面.A. 东北B. 西北C. 南面A解析:A【解析】【解答】从地图中可以看出:邮局在书店的东北面.故答案为:A.【分析】观察此地图可知,图中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规定方向的,据此解答. 8.小红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小丽,那么小红在小丽的( )方向。

计算机基础第1章练习题(答案)

计算机基础第1章练习题(答案)

一.关于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__A____。

A.1946年B.1952年C.1959年D.1962年2.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D____。

A.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B.它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C.它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计算,例如弹道计算D.确定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解析] ENIAC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缩写。

从第二代计算机才开始引入高级程序语言BASIC和ForTran等,所以D是错的。

3.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__D____。

A.电子管B.晶体管C.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解析]略4.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__D____。

A.元材料B.工艺水平C.设计水平D.元器件 -----早期的计算机元器件是电子管,其体积大、耗电多。

[解析]略二.计算机的分类1.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模混合计算机,这种分类是依据__B____。

A.功能和用途B.处理数据的方式(或处理数据的类型)C.性能和规律D.使用范围[解析]目前学习、办公和生活中使用的计算机属于电子数字计算机,但也有一些场合使用模拟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处理的是离散数据(用“1”或“0”表示,即所谓的二进制数),模拟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是连续(例如声音、温度等物理量)。

如果电子计算机按使用的用途或范围来分类,则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我们现在个人电脑都属于通用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按规模和处理能力划分,可以分为__C___。

A.数字电子计算机和模拟电子计算机B.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C.巨型计算机、中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D.科学与过程计算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数据计算机[解析]巨型计算机体积大,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而微型计算机相对而言体积小、处理速度、容量均小,我们工作学习中使用的计算机均属于微型计算机,又称为个人计算机即PC(Personal Computer)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
第一专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B )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 )
A. 小农经济 B. 商品经济C. 市场经济 D. 个体经济
3、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以下哪个条约是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割占了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5、以下哪个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B )
A、赔款 B、把持中国海关 C、制造舆论 D、进行宗教宣传
6、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 )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7、(C )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A、梁启超 B、严复 C、孙中山 D、毛泽东
8、以下哪个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工厂(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马关条约》
9、以下哪个措施是外国资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 B )
A、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在中国设立银行 C、控制交通 D、实行商品倾斜
10、( B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11、( D )翻译了《天演论》一书。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严复
12、( A )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A、冯子才 B、邓延桢 C、林则徐 D、李鸿章
13、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取得驻兵权的条约是( D )
A、马关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14、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
这场斗争的是( A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关天培 D、琦善
15、在中国最早设立租界国家是( B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6、西方列强勒索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7、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在下列哪件事后达到高潮。A
A、甲午战争 B、中法战争 C、鸦片战争 D、天津教案
18、爱国知识分子魏源编著( A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长技就是
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A、《海国图志》 B、《地理大全》 C、《四洲志》 D、《天演论》
19、鸦片战争中,抗英有功的大臣除林则徐外还有 A
A、邓廷桢 B、冯子材 C、康有为 D、 邓世昌
2

20、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允许与外国通商的城市是(D)。
A、上海 B、宁波 C、澳门 D、 广州
21、执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贻职达四十年之久的英国人是(A)。
A、赫德 B、金登干 C、华尔 D、瓦西德
22、制造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的是 C
A、英国侵略者 B、法国侵略者 C、俄国侵略者 D、日本侵略者
23、1898年,强租山东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的是:A
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24、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是:D
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25、侵华八国联军的总司令瓦德西是哪国人:A
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26、《海国图志》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长技”指( A )
A、科学技术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礼仪
27、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是为了( D )
A、惩罚林则徐 B、惩罚清政府 C、占领香港 D、打开中国的国门
28、清道光初年,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主要是因为( D )
A、中国商品出口量大 B、中国的手工业品非常丰富
C、鸦片的大量销售 D、西方用战争打败了中国
29、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B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0、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始于旧历的( C )
A、甲午年 B、戊戌年 C、辛丑年 D、辛亥年
31、中国近代史的时段是指 ( B )
A、1840年-1919年 B、1840年-1949年 C、1840年-1921年 D、1840年-1911年
32、《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C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33、标志着以慈禧太后收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的念头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34.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
35、在近代帝国主义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D )
A. 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B.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D.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
1、在鸦片战争前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有(ABC )
A. 英国 B. 法国C. 美国 D. 日本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的主要手段有( ABCD )
A. 操纵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B. 把持中国的海关
C.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 扶植、收买代理人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有( ABCD )
3

A.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B.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C. 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D. 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4、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迫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除广州外还包括( ABCD )
A. 厦门 B. 福州C. 宁波 D. 上海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国是。(AD )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6、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表现(ABCD )
A、政治经济上 B、阶级关系上 C、思想文化 D、社会矛盾
7、《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ABCD )
A、它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不平等条约B、清朝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形成了
8、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 CD )
A.工业资产阶级 B商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9、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C )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1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CD )
A. 反对帝国主义 B. 反对封建主义
C.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