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科学知识点总结上复习过程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物与境一、动物的四肢1、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等作用。
2、猴子的前肢细长,而且灵活,有助于攀爬。
3、海龟的四肢如浆,鳍状,利于海中游泳。
4、袋鼠前肢短小,而后肢发达,善于跳跃。
5、马的四肢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马的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于在草原上奔跑。
二、动物的皮肤1、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利于鱼在水中生存。
2、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在气球外面涂上洗洁精,模拟鱼体表面的粘液。
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3、通过观察,我发现动物皮肤表面是不一样的,有的覆盖着鳞,有的覆盖着毛,有的覆盖着甲,4、侧线属于皮肤的一部分,多长在鱼身体的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降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5、北极熊的毛为什么能抵御寒冷?北极熊的毛中空、无色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白色,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
三、动物的翅膀1、在羽毛上滴水,发现羽毛不容易变湿,说明羽毛具有防水性。
2、纸飞机的翅膀折得越大,飞行的时间就越长。
3、剖开羽毛,中间的部分是空的,而且是坚硬的4、企鹅→强有力的“划桨”灰雁→强壮有力,飞行能力强蜻蜓→可作静止、旋转、前进后退等飞行动作蝴蝶→丰富多彩的图案,用来隐藏、伪装、吸引配偶5、说一说鸟是怎样利用翅飞行的?1.鸟的翅膀上长有特殊排列的正羽,当翅膀展开时,每根羽毛都略有旋转能力。
所以两翅不断上下扇动,就会产生巨大的下压抵抗力,使鸟体快速向前飞行。
四、冬眠与迁徒1、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
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中“睡觉”以此来躲避严寒。
2、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3、大麻哈鱼出生于河流中,孵化后进入海洋,在海洋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大麻哈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
4、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换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徒。
5、第二单元物的生活五、植物的“身体”1、风仙花的身体可以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2、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有的植物的则具各其中的几部分。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以下是本学期科学知识点的总结: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和植物的开花结果。
了解到植物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才能茁壮成长。
2. 动物的生命周期: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了解了动物从出生到成熟再到繁殖的全过程。
这包括了昆虫的变态发育、鸟类的孵化和哺乳动物的成长。
3. 物质的性质:我们探讨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学习了它们之间的转换过程,如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
4. 力与运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包括重力、摩擦力和弹力。
同时,我们了解了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如推动、拉动和阻力。
5. 地球与宇宙:我们探索了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太阳系的构成和宇宙的广阔。
6. 能源与环境:本单元我们讨论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以及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学习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7. 科学探究方法: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8. 科学与社会:我们探讨了科学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医学、交通、通讯和农业等领域。
我们认识到科学进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这些总结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回顾和巩固本学期所学内容。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病毒1、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是由细菌引起的。
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了“滤过性病毒”。
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是结构最简单的生物3、病毒的大小:病毒个体极其微小,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病毒形态:球形(新冠病毒)杆形(烟草花叶病毒)蝌蚪形(大肠杆菌噬菌体)5、病毒的生活:细胞内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其它生物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活的细胞内。
对寄主产生危害。
6、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坏处:给植物,动物,人造成危害。
好处:○1疫苗-利用病毒制造○2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3矮小病毒--培育盆景9、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二、细菌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无处不在。
2、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无细胞核)特殊结构:荚膜:保护细菌鞭毛: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5、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6、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7、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新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新青岛版)第⼀单元动物与环境 1.动物的四肢1.猫⾜的特点:⽖⼦锋利,⾁垫很厚很敏感,富有弹性。
2.海龟、马、猩猩四肢的特点:海龟----四肢变成鳍状。
马----前肢长⽽粗壮。
猩猩----四肢匀称且强健。
3.动物借助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
2.动物的⽪肤1.鱼⾝体表⾯有什么特点?对其⽣存分别有什么作⽤?有鳞⽚-----保护⾝体有粘液----减⼩阻⼒背部是⿊⾊,腹部是⽩⾊----起保护⾃⼰的作⽤。
2.鱼的侧线有什么作⽤?答:鱼的侧线能够帮助鱼在⽔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流的变化。
3.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长⽑,这些长⽑是中空的,⽆⾊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呈⽩⾊,能够减少⾝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
4.有的动物⽪肤表⾯覆盖着(鳞)(⽑)或(甲)等。
3.动物的翅膀1.鸟的翅膀有什么特点?鸟是怎样利⽤翅膀适应环境的?答:鸟的⽻⽑中空、很轻,光滑防⽔,鸟的这些特征利于鸟在空中飞⾏。
2.鸟翅膀⼤⼩对飞⾏有什么影响?答:鸟翅膀⼤飞⾏时间长,翅膀⼩飞⾏时间短。
3.企鹅、鸵鸟、灰雁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利⽤翅膀适应环境的?企鹅:翅膀是鳍状的,像船桨,利于游泳。
鸵鸟:翅膀⼜长⼜⼤像风帆,顺风奔跑时可以提⾼速度;打⽃时,可以吓退敌⼈;夏天可以为雏鸟遮阳。
灰雁:翅膀很⼤,振动频率⾼,飞得⼜⾼⼜远。
4.冬眠与迁徙1.冬眠: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蜷缩着⾝⼦,不吃不动。
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2.迁徙: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或繁殖原因,进⾏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
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第⼆单元植物的⽣活 5.植物的“⾝体”1.有的植物的⾝体由()()()()()()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部分。
2.蕨类、苔藓植物有()()(),没有()()()。
6.植物的根1.名词解释:直根系-----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复习内容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校园里的动物,蝴蝶、蝗虫、蜜蜂、蜻蜓属于昆虫,蜘蛛、蜈蚣、螃蟹不属于昆虫。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2.鱼4.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5.鱼类用鳃呼吸,而鲸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推理。
6.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7.鱼的鳃盖一张一合让水流动起来,使鱼不断获得水中的氧气。
鱼是利用鳃进行呼吸的。
8.章鱼、甲鱼、鲸不属于鱼类,海马、鲨鱼属于鱼类。
3.鸟9.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10.鹅、企鹅、鸵鸟都属于鸟类,蝙蝠不属于鸟类。
4.哺乳动物11.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12.马、海豚、猩猩、袋鼠、虎、熊是哺乳动物。
13.鸭嘴兽是哺乳动物,是卵生,哺乳。
5.我国的珍稀动物14.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15.我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华南虎、白头叶猴、扬子鳄。
16.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
17.珍稀动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呢?(1)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2)繁殖能力下降,适应环境能力减退。
(3)人类经济活动和现代化生产对自然环境的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使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越来越少。
18.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有哪些?(1)建立自然保护区(2)人工繁育(3)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单元冷与热6.哪杯水热19.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0.常用的温度计有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1. 爱因斯坦说过什么?有什么意义?答: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意义是:对观察过的问题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牛顿说过什么?有什么意义?答: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意义是: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 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答:有了科学研究,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善。
例如:汽车的发明是交通非常方便。
5. 为什么汽车轮子上有花纹呢?答:为了增大汽车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6. 写出六种科技产品。
答: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克隆羊,磁悬浮列车,天文望远镜。
7. 写出你观察过的植物和动物的名称,并各写出它们的三个特点。
8. 答:柳树:树皮开裂,枝条柔软,叶子细长。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跳真可爱。
9. 蚂蚁是怎样认路的?答:蚂蚁是利用触角通过辨别信息追踪素来认路的。
10.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它喜欢的生活环境是是(沙发上),它喜欢吃的食物是(小鱼)我提出的问题是(小猫的胡子实干什么用的?)11. 猫的胡子有什么用?答:猫用胡子测量一下洞口是不是能过去,防止碰到头。
12. 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答:因为壁虎脚上有褶皱,能像吸盘一样吸附在墙壁上。
13. 举例说明,怎样保护我们周围的动物?答:(1)不掏鸟蛋、不毁鸟巢(2)看到有人任意捕杀动物要加以制止,自觉宣传保护动物的法律常识(3)看到受伤的小动物,要给它治伤,治好后放归大自然。
14. 怎样用感官辨别不同的液体?答:一看,二闻,三尝。
15. 我们的感官有哪些?答:我们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等。
16. 每个感官各有什么作用?答:眼能辨颜色,耳能辨声音,鼻能辨气味,舌能辨味道。
手感知冷热、粗糙程度。
学习资料整理17. 下面的仪器是哪个器官的延伸?答:显微镜、望远镜、近视镜、放大镜是眼的延伸。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生物学部分
- 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的萌发到开花结果,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 生态系统的概念:描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
2. 物理学部分
- 力和运动:介绍了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等,以及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 简单机械:探讨了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光和声:解释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3. 化学部分
- 物质的组成:介绍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化学反应: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 物质的性质:探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
4. 地球科学部分
- 地球的结构:介绍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地球的运动:解释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和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 自然灾害:讨论了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预
防措施。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自然科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也能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是指青岛市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总结。
在五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章:物体的反射1. 光的传播和消失:- 光的传播方式:光是由光源发出的,经过直线传播到达物体或者视线方向上。
- 光的消失和阻隔: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被阻隔而无法继续传播。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现象: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线从物体表面弹回。
- 法则: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与法线的夹角。
3. 镜子反射:- 光镜的反射特点:光线在镜子上反射后会形成像,像的位置与物体和镜子的位置有关。
- 平面镜的反射规律:平面镜的反射特点是成像与物体形状相似、左右颠倒。
第二章:物体的折光1.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会改变方向。
- 折射规律:光线通过两种介质边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2. 凸透镜:- 凸透镜的性质:凸透镜有放大和减小物体的作用,能够使物体形成不同位置和性质的像。
-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凸透镜,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会汇聚到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
-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和物种的相互关系组成。
2. 环境保护:- 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浪费和破坏。
- 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应当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我们珍贵的地球家园。
第四章:电流与磁力1.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过程。
-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和负载是一个完整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
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6300千米,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科学家就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地壳最薄,地核部分厚。
地核温度约4700摄氏度
3.地球内部结构就好像是一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温度最高的圈层是地核,最厚的圈层是地核,煤存在的圈层是地壳
二、
1.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像烧融了的玻璃一样通过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地壳薄弱时,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2.火山爆发后能够形成肥沃的土壤,产生珍贵的矿产‘
3.长白山天池也是由于火山作用形成的
三、
1.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的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震动,这就是地震。
2.地震发生前会发生不同寻常的异常现象:如地下水位突然变动,动物惊慌不安等
3.用木棍和毛巾模拟地震的形成原因时,用力弯折木棍、挤压毛巾相当于地层受到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
木棍折断时,手感到震动,以及毛巾的褶皱,都代表地壳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
4.地震来了,我们该: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伤口。
来不及出逃时,应该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没有坚固家具可以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5.地震形成的原因: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就形成了地震
6.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
7.2008年5月12时,我国发生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的阿坝州汶川县
四
1.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成为风化,岩石的这种变化作用成为风化作用
2.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裂下来,在河水的流动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的摩擦,形成了卵石
3.植物的根伸进岩缝,不断生长,会对岩石产生分离作用,使岩缝扩大
4.石块在被流水搬运过程中,受流水冲击,彼此相互摩擦,这叫磨圆作用
五
1.岩石是由于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2.煤、石油、天燃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3.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有限,又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利用。
4.消毒剂,杀虫剂,燃料,染料,合成材料等原材料都来源于煤
5.像石油这样的液体性质的矿产采取管道开采
六
1.化石是保存与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地区在很久以前是海洋
4.京杭运河是中国古代一向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州区北关,全长1794千米。
5.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开挖河道,开秀山路,乱砍森林,填海造田,修建水库,过度放牧等也对地表变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七
1.任何声音的产生条件是物体的震动
2.操作中把音叉敲响后放入水中,会看到水花溅起
3.任何物体只要震动,一定能发出声音,如果想让声音停止,我们应该停止震动
4.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要做的三个实验是:固体震动发声实验,气体震动发声实验,液体
震动发声实验(这三个实验也是探究声音的主要过程)
八
1.通过动手操作我们知道液体、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上课时老师背着你也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3.简易土电话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最快
4.物体震动发声时,形成声音波浪,一圈一圈向周围扩散,这一圈一圈的声音波浪叫做声波
5.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见火车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听收音机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听收音机然后用塑料袋蜜蜂放入水中仍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通过液体传播
6.声音传播的方式是波浪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九
1.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郭、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骨膜、听小骨组成,内耳由耳蜗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2.思考: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又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耳朵呢?
十
1.用相同的力去吹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管子,长管子发出的声音高
2.当我们用不同的力去敲打鼓面时,因为力大小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3.人耳能够听到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赫兹,当物体震动超过20000赫兹时,我们叫做超声波,当低于20赫兹时我们叫做次声波
十一
1.听起来悦耳,心情舒畅的声音叫做乐音,听起来杂乱无章,心情烦躁的声音叫做噪音
2.四大公害:污水,废气,垃圾,噪音
3.噪音对身体有哪些危害?:会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危害
人们为了消除噪音,采取了那些措施?:1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噪音、2将不可避免的噪音
远离生活区、3使用消音或吸音系统降低噪音强度、4使用隔音材料等小型预制构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人员
人员准备的核心,一是做好技术培训,明确质量标准,把生产过程和工艺规范化、制度化,使每个工人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二是稳定施工队伍,保证一线生产作业人员稳定。
2、设备
混凝土拌合采用60型强制式搅拌机,配备自动电子计量装置,保证混凝土拌合均匀。
根据构件类型采用选择振捣设备,框格条、六棱砖、隧道排水沟盖板采用平面振动台,U 型渠、拱形骨架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3、材料
水泥对于砼强度和砼色泽有较大影响,设计上C20砼使用32.5水泥,实际施工中使用42.5水泥,可以有效提高早期强度,防止拆模时缺边掉角,减少脱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砂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河砂或人工机制砂,细度模数不小于2.3,含泥量小于3%,严禁使用山砂、土砂。
碎石要求石质坚硬,抗滑、耐磨及清洁,符合连续级配要求。
4、模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