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章 天气和气候 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章 天气和气候 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天气和气候第20课一天的天气(一)天气1.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

我们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

描述今天的天气:今天晴天,23度,东南风,风力3级。

(二)气温和百叶箱2.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比较低,中午温度比较高。

3.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旷、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

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

4.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

百叶箱一般安装在离地面有一定高度(1.5米)的架子上,箱底保持水平。

百叶箱利用百叶箱测量气温,测量过程中要做好记录。

(三)风向和风向标5.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如从东面吹来的风就东风,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叫西北风。

我们一般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6.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南方时,是刮南风。

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方时,是刮西北风。

当树叶向北飘时,是刮南风。

学校的国旗向西北方向飘,是刮东南风。

风向标(四)风力7.风的大小叫风力,从0级到12级,共13个级别。

风级歌雨量器(五)降水量和雨量器8.降水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人们用雨量器来观测降水量。

9.使用雨量器应该注意的事项:量雨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先向雨量器中倒入一些水到达“0”刻度;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结束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10.形状相同的雨量器测量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时一样的。

大小、形状不同的量雨器测量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时也是一样的第21课风的形成一、填空题1.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

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三下科学第10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识点

三下科学第10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必备知识点
第10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像石头、石油、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3、被人加工过的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4、棉花、木材、羊毛、沙子等取自大自然,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利用,属于天然材料;
5、人造革、玻璃、水泥等材料是人工制造的,属于人造材料。

6、钢筋混凝土房屋一般比木屋结实。

7、石墨烯(shí mò xī)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材料。

8、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和优点,所以我们要多用人造材料,少用天然材料。

(×)解析:生活中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天然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环保无污染,更符合绿色生活的需要。

9、日常生活中是人造材料的有(A)。

A 水泥 B 铁矿石C棉花D陶土
10、下面属于新型材料的是(C)。

A 铝合金B 蚕丝C 石墨烯D 聚酯纤维
11、拓展了解(不需要背诵)
石墨烯,被誉为“黑金”“新材料之王”。

厚度是头发丝的20万分之一,强度是钢的200倍,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轻最薄、最强的材料。

石墨烯首当其冲的用途,是当电池:石墨烯手机充电时间只需短短数秒,电池就满档,可以连续使用半个月!石墨烯电池只需充电10分钟,环保节能汽车就有可能行驶1000公里!。

2024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整理资料

2024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整理资料

第一单元土壤和岩石1.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答:土壤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食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土壤有点湿,说明土壤里有水分;把土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反思。

4.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5.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3类:含沙多的是沙质土;含沙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适中的是壤土。

这3类土壤的渗水能力不同。

6.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黑土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质层厚度有的径达1米。

7.人们是怎样保护土壤的?答:植树造林、捡拾地膜、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8.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9.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敲开岩石后,用手指甲、小刀在新断面上划,可以测试岩石的硬度,用手指甲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较软;用小刀划后才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用小刀划后也没有留下划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10.大理岩: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较软。

砂岩:常见的多呈黑色、深灰色、褐红色或灰绿色,光泽较暗,很硬。

花岗岩:花斑状,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等,很硬。

11.花岗岩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砂岩含有石英、长石等。

大理岩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等。

12.石英、长石、云母、白云石等都是矿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13.石英一般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的制造,还可以用来制造精密仪器的轴承、研磨材料或陶瓷等。

14.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

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15.安全小常识:不要随意触摸不熟悉的矿石,一旦接触后要及时洗手;不认识的矿石不要捡;远离具有剧毒、放射性等危险标识的物品和场所。

小学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下册2单元知识点学案

小学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下册2单元知识点学案

第一单元土壤与岩石导语: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一望无垠的肥沃土壤,造化出林林总总的奇峰异石。

土壤与岩石为我们奉献了多少宝藏?我们该如何珍惜它们呢?第一课土壤的成分导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土壤里有什么呢?1. 土壤是绿色植物的家园,土壤中除了扎根其中的植物根系,甚至还有如花生植物的果实,土壤中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其它生物吗?答: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土壤中除生命物质外,还有其它物质吗?答: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水是生物必要的生长条件;土壤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3.什么是腐殖质?答: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4. 土壤的组成?答: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精练反馈】一、选择题1.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A.翻耕土地B.种植树木口施用化肥2.土壤中塑料物质()土壤的成分。

A.是B.不是二、判断题1.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只含有水分。

()2.到河边采集土壤,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

()三、填空题1.土壤的成分有、、、盐类、腐殖质等。

2.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

第二课土壤的种类导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不同地方的土壤一样吗?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一样吗?1.土壤有哪些种类?答: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壤土:既含有黏质土又含有沙质土。

保水性适中、透水性适中、通气性适中。

最适宜植物生长。

黏质土:颗粒小,空隙小,粘性强。

保水性最强、透水性最弱、通气性最弱。

沙质土:颗粒大,空隙大。

2.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答: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土、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黑土褐土红土荒漠土冰沼土3.为什么说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答:黑土含有丰富的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混合与分离(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混合与分离(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知识点第4课、怎样加快溶解思维导图:知识点:1.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2.【实验名称】探究使食盐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实验材料】烧杯、细盐、粗盐、热水、冷水、搅拌棒【实验步骤】(1)研碎: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颗粒大小不同的食盐,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2)加热: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人等量的不同温度的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3)搅拌: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同时放人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只在其中一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实验结论】搅拌、加热、将食盐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3.把冰糖研碎,再放入热水中,并不断搅拌,可以使冰糖溶解得更快。

4.生活中常见的加快物质溶解的事例:用热水冲泡咖啡并不断搅拌;往汤里加食盐时,搅一搅;感冒冲剂做成颗粒状是为了加快溶解。

第5课、什么在水中溶解得多思维导图:知识点:1.溶解食盐时,要先将食盐分成若干小份,每次加1份,搅拌,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1份。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3.【实验名称】探究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实验材料】食盐、小苏打、烧杯、水【实验过程】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别以每3克为一份分成若干份。

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水。

③把一份食盐放入一个烧杯中,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放入下一份;再搅拌,再放,这样一直到新放入的食盐不能完全溶解为止;记录放入的份数。

在另一个烧杯中将小苏打进行同样的操作。

④比较两组数据,判断在一定量的水中,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量是否相同。

【方法指导】两杯水的温度、量以及每1小份食盐和小苏打的量都要相同,食盐和小苏打要1份1份地加,待完全溶解后才能加入下1份,直到不能再溶解。

【实验结论】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8克食盐、5克小苏打。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提纲第一章 土壤与岩石第1课 土壤的成分一、 填空题1.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

土壤的形成过程很漫长。

2.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3.把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4.抓一把土壤,我发现土壤有点湿,说明土壤里有水。

5.土壤加水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细粒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子。

6.土壤放在铁盘上烧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或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7.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物质,主要是由土壤里的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土壤中含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8.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是反思。

9.使用酒精要注意安全。

二、实验题1.右图,把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左图,把土壤放在铁盘上烧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3.右图,土壤加水搅拌,静置后,土壤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细粒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子。

第2课 土壤的种类一、填空题1.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是沙质土;含沙量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量适中的土壤是壤土。

2.沙质土渗水快,说明它保水性能差,透气性能好;黏质土渗水慢,说明它保水性能好,透气性能差;壤土渗水快慢居中,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透气性能也居中。

3.最适合种植的土壤是壤土。

最适宜捏泥人、做陶瓷的土是黏质土。

4.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植物生长。

沙质土适宜花生、红薯、西瓜、仙人球等植物生长;黏质土适宜荷花(莲藕)、水稻、芦苇等植物;壤土适宜小麦、玉米、大豆等植物。

青岛版 5.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的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三年级下册科学提纲第一章土壤与岩石第1课土壤的成分一、填空题1.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

土壤的形成过程很漫长。

2.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3.把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4.抓一把土壤,我发现土壤有点湿,说明土壤里有水。

5.土壤加水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细粒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子。

6.土壤放在铁盘上烧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或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7.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物质,主要是由土壤里的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土壤中含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8.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是反思。

9.使用酒精要注意安全。

二、实验题1.右图,把土块放入水中,发觉有气泡冒出,申明土壤中有空气。

2.左图,把土壤放在铁盘上烧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3.右图,土壤加水搅拌,静置后,土壤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细粒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子。

第2课土壤的种类1、填空题1.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是沙质土;青岛版含沙量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量适中的土壤是壤土。

2.沙质土渗水快,说明它保水性能差,透气性能好;黏质土渗水慢,说明它保水性能好,透气性能差;壤土渗水快慢居中,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透气性能也居中。

3.最适合种植的土壤是壤土。

最适宜捏泥人、做陶瓷的土是黏质土。

4.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植物生长。

沙质土适宜花生、红薯、西瓜、仙人球等植物生长;黏质土适宜荷花(莲藕)、水稻、芦苇等植物;壤土适宜小麦、玉米、大豆等植物。

1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5.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的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5课《浮与沉》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浮力。

2.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对于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知识点梳理1..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

像这样的力是浮力.2.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轮船、橡皮艇、浮桥、竹筏、游泳圈、救生衣等。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实验目标: 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实验过程: 钩码、橡皮筋、尺子。

1.用橡皮筋把钩码勾住,数值悬在空中,用直尺测量弹簧的长度。

2.再用钩码竖直悬在水中,再用直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整个过程中,眼睛要平视,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夯实基础,拓展思维一、我会判断1.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轮船受到了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 )2.潜艇是利用水的浮力制造的。

( )3.沉在水中的石块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 )二、我会选出正确答案.。

1下列应用中没有运用到水的浮力的是( )A救生衣B远洋巨轮C温度D浮桥(答案:一、1.√ 2.√ 3 .×二、1.C )第16课《弹簧里的学问》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改变,发生变形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

像这样的力是弹力。

2.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了解弹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识点梳理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像这样的力是弹力。

2.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撑竿跳高、橡皮筋、摩托车减震器、弹簧秤。

3.跳高运动员利用撑杆有弹性,能够跳得更高,橡皮筋有弹性,可以用来扎住头发,摩托车减震器利用弹簧有弹性,可以减轻人坐车时的颠簸感,弹簧秤可以测量物体重量。

4.弹力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相反。

夯实基础,拓展思维一、填空1.撑杆跳运动员跳高时,运动员对________施加了力,使撑杆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撑竿弯曲,为了恢复原来的形状,弯曲的撑竿具有________,从而使运动员跳得很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提纲第一章 土壤与岩石第1课 土壤的成分一、 填空题1.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

土壤的形成过程很漫长。

2.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3.把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4.抓一把土壤,我发现土壤有点湿,说明土壤里有水。

5.土壤加水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细粒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子。

6.土壤放在铁盘上烧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或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7.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物质,主要是由土壤里的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土壤中含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8.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是反思。

9.使用酒精要注意安全。

二、实验题1.右图,把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左图,把土壤放在铁盘上烧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3.右图,土壤加水搅拌,静置后,土壤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细粒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子。

第2课 土壤的种类一、填空题1.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是沙质土;含沙量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量适中的土壤是壤土。

2.沙质土渗水快,说明它保水性能差,透气性能好;黏质土渗水慢,说明它保水性能好,透气性能差;壤土渗水快慢居中,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透气性能也居中。

3.最适合种植的土壤是壤土。

最适宜捏泥人、做陶瓷的土是黏质土。

4.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植物生长。

沙质土适宜花生、红薯、西瓜、仙人球等植物生长;黏质土适宜荷花(莲藕)、水稻、芦苇等植物;壤土适宜小麦、玉米、大豆等植物。

青岛版5.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的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

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层,厚度有的竟达1米。

6.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为了保护土地,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如何保护土壤?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捡拾地膜、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定点倾倒垃圾等。

二、实验题(一)“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实验1.选用的塑料瓶要相同,土壤量要相同,水量也要相同,并且要同时往土壤里倒水。

2.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砂质土颗粒大,颗粒之间空隙 大,空气多,渗水性好,保水性能差;黏质土颗粒小,颗粒之间的空隙小,空气少,渗水性差,保水性能好;壤土颗粒居中,颗粒之间的空隙居中,渗水性居中。

(二)“植被能保护土壤吗”实验1.两块木板铺着同样厚度的土壤,一块没有植被,一块长有青草;且以同样的角度倾斜放置在水槽里。

用喷壶浇水时,浇水量、水流高度和流量都要相同。

2.实验现象是,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

由此说明:植物可以保护土壤不被水冲走,同时可以涵养一部分水分。

第3课 认识岩石1.常见的岩石有大理岩、砂岩、花岗岩。

观察岩石可以从形状、颜色、结构、硬度等方面来进行。

观察岩石的特征,需要在岩石的新断面上观察。

2.使用锤子、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如果盐酸溅到皮肤上,立刻用清水冲洗。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敲开岩石后,用手指甲、小刀在新断面上划可以测试岩石的硬度。

用手指甲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较软;用小刀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用小刀划后也没有留下划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5.岩石的硬度大致可以分为较软、很硬、非常硬三级。

6.大理岩: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有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较软。

青岛版 遇盐酸冒泡(因为里面含有碳酸钙。

石灰岩也是遇盐酸冒泡)。

砂岩:常见的多呈黑色、深灰色、褐红色或灰绿色,光泽较暗,很硬。

花岗岩:花斑状,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等,很硬。

7.自然界中,最硬的石头是金刚石,最软的是滑石。

金刚石经雕琢就是钻石,滑石是爽身粉的主要成份。

8.岩石可以用于建筑、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雕塑等方面。

第4课 矿物和岩石1.石英、长石、云母、白云石等都是矿物。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2.花岗岩是由石英(白色)、长石(肉红色)、云母(黑色)等矿物组成。

砂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

大理岩主要是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

3.石英一般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的制造,还可以用来制造精密仪器的轴承、研磨材料或陶瓷等。

4.石墨,质软,有滑腻感,可导电,常用作润滑材料,可用来制铅笔芯、干电池、坩埚、电极等。

5.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

6.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铁矿石是生产铁的主要原料,飞机、轮船、收割机、钢笔及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的原材料都来源于铁矿石。

化肥、农药、颜料、火柴等生产、生活用品都是利用了磷矿石的提取成分。

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也离不开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也离不开氮、磷、钾等矿产。

7.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矿产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8.为了保护矿产资源,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9.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立法(制定法律法规),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不浪费水电,防止钢铁制品生锈,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替代品等。

10.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第5课 玻璃1.玻璃一般具有透明、易碎的特点。

透过玻璃窗享受阳光,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

2.用小刀划玻璃后也没有留下划痕,说明玻璃的硬度非常大。

3.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同。

厚度相同的玻璃中,平板玻璃的透明程度最高;磨砂玻璃、压花玻璃的透明度不高。

4.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玻璃?平板玻璃、彩色玻璃、中空玻璃、钢化玻璃、磨砂玻璃、防弹玻璃、压花玻璃等。

银行选择防弹玻璃,临街住宅选择中空玻璃,卫生间门窗选择磨砂玻璃,科研机构研青岛版 究室选择单向玻璃。

5.玻璃在生活中的用途:制成餐具、家具、灯泡、灯具、水杯、瓶子、窗户、鱼缸、玻璃栈道、汽车挡风玻璃、实验仪器等。

6.生活中的透明材料除了玻璃还有哪些?透明胶带、透明塑料、水晶、亚克力板第6课 纸一、填空题1.我认识多种多样的纸。

如复印纸、牛皮纸、餐巾纸、电光纸、卡纸、瓦楞纸、卫生纸、宣纸、素描纸、信纸等。

2.不同的纸,性能是不同的。

其光滑程度、软硬(结实)程度、透明程度、吸水性等是不同的。

有的纸光滑,有的纸粗糙;有的纸柔软,有的纸硬;有的纸透光性好,有的透光性差;有的纸适宜写字,有的纸不适宜写字;有的纸结实,不易撕碎,有的纸不结实;有的纸吸水性好,有的纸吸水性差。

3.不同性能的纸用途不同。

牛皮纸柔韧性强,吸水性弱,可用于包装、纸杯、纸盒、纸袋、文件袋、档案袋、信封等;吸水性好、柔软的纸可以作为餐巾纸、卫生纸。

瓦楞纸利用其轻便、牢固可以做成纸箱,用于运输包装,能保护商品。

4.我们要节约用纸。

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能源。

5.有“纸寿千年”美誉之称的纸是宣纸。

二、实验题“测试不同纸的吸水性”实验1.纸条的长度、宽度相同,要同时放入水中,放入水中的部分也要一样长。

要及时做好记录。

2.实验发现,餐巾纸吸水性最强,电光纸吸水性最弱,由此可见,不同的纸吸水性是不同的。

第7课 多变的纸1.玩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

2.弯折铁丝,形状变化了,物质没有变化。

3.蜡烛溶化后,由固态变成液态,其形状与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构成蜡烛的物质没有变化。

4.冰融化成水,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变化。

5.生活中,哪些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纸被撕成小片、摔碎的玻璃杯、木材做成椅子、拉长橡皮筋、铁丝弯曲、易拉罐捏扁、粉碎的稻谷(玉米粒、小麦等)、砸碎的石头、面团做成馒头、水结成冰。

青岛版6.物体变化过程中,有的时候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变化,有的时候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8课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棉花、木材、沙子、竹子、石头等取自大自然,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利用,属于天然材料;人造革、玻璃、水泥、纸、塑料、陶瓷等材料是人工制造的,属于人造材料。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材料。

例如,柱子、木材、钢筋可以建造房屋,金属材料可以做轮船、飞机、汽车、日常生活用品等,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更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

3.石墨烯是一种合成的新型材料。

可以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太阳能电池、超级计算机、光子传感器、医用消毒品和食品包装等。

4.新型材料有哪些应用? 隐形飞机:雷达吸波材料,吸收掉来自雷达的能量。

不粘锅:聚四氟乙烯,防止食物粘锅。

建筑: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等。

冲锋衣:高分子复合膜,防水、透气、防风。

医药、家电、电子工业等方面:纳米材料,如纳米陶瓷、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等。

第三单元 冷与热第9课 温度计的秘密一、填空题1.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会随着温度的高低而上升或下降。

4.水、醋、果汁等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根据水、醋、果汁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就是推理。

6.商店里出售的瓶装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避免饮料受热体积会膨胀溢出来。

7.烧水时,水还没有开,却从壶里往外溢,这是因为水受热体积膨胀。

8.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水缸、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因为水会热缩冷胀。

9.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 ,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 ,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水的温度 > 4℃ 热胀冷缩水的温度 = 4℃ 体积最小水的温度 < 4℃ 热缩冷胀10.如图所示 C 是正确使用温度计。

11.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水银体温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环境干湿温度计、地温计、水温计、气温计二、实验题把该装置(或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入冷水里,液柱会下降。

这说明了一般情况下,液体青岛版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10课 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一、填空题 1.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踩瘪的没有破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能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的缘故。

2.一般情况下,物体(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