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冼夫人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影响
打造品牌文化先行--读陈雄编著的《冼夫人在海南》

一
、
更 好地 了解 冼 夫人 对 开 发 海 南 的历 史 贡
献 。对于 共同打造冼夫人 文化晶牌有着 积极的促进
作用
冼 夫 人 被 周 恩 来 总 理 誉 为 “ 国 巾 帼 英 雄 第 一 中 人” ,冼 夫人 维护国 家统一 、促进 民族团 结 ,对岭 南的 安定和 发展 , 出了 历史性 的贡献 。在 以往 ,我读 到的 作 相 关冼 夫人研 究资料 ,都着重 从正 史上有关冼 夫人 的事 迹 、以及 与茂 名 、阳 江两地相 关的 资料展开研 究 ,但对 于 冼 夫 人与 海 南 ,冼 夫 人 对海 南 的开 发 作 出 的历 史贡 献 ,往往 注意不 多 。读 了 《 夫人在 海南 》 书 ,可 谓 冼 一 大开 眼 界。虽然 正史 中有关冼 夫人与 海南的记 载不 是很
南 方论刊 ・ 0 2 2 1 年第2 期
文 化 长 廓
打造 品牌
— —
文化 先行
读 陈雄 编著的 《 冼夫人在 海南 》
何火权
( 茂名市社科联 广东茂名 5 5 0 20 0)
【 擅要 】 要打造一种品牌,文化必须先行,以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专家陈雄所著的 《 冼夫人在海南》为例,很好地说明
和借 鉴 意 义 。
【 关■词 】 文化;冼夫人品牌;海南
《 夫 人 在 海南 》 出版 发行 到 现在 2 年 了 ,可 以 冼 0 说 ,这是 我收集 到的 比较早 出版的冼 夫人研 究专著 。这
多 ,或者说仅有廖廖数语 ,如 “ 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
峒”、 “ 高祖 嘉之 , 夫人临振 县汤 沐 邑一 千五百 户 , 赐 赠 仆崖 州总管 、平原郡 公 。”但 经过编著 者对 正 史 、地 方 史志 、民 间传 说 、地 方历 史遗 迹 、各地冼庙 的相关 资 料进行 收集 、整 理 、 分析 、归纳 ,写 出了这 部很有 分量 的专著 来 ,从各 个方面 介绍 了冼 夫人 在海南 的历 史功 勋 及对后 世的影 响 。让读 者更 清楚地了 解冼夫 人对开 发海 南的 巨大作用 ,冼夫人 的影 响及 贡献 ,是与 明代 清官 海 瑞 齐 名的 “ 南四大历 史名人 之一 ” ,而且 ,冼夫人 的 海
乡村振兴视域下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视域下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目标,各地纷纷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
海南省海口市作为中国南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在这个背景下,海口市举办了乡村文化节,其中海口冼夫人文化节作为当地的一个重要文化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视域下海口冼夫人文化节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发展现状海口冼夫人文化节是海口市的一项乡村文化活动,以纪念冼夫人为主题,展示海口传统文化、美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参与。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海口冼夫人文化节也逐渐走向了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海口冼夫人文化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近几年,海口冼夫人文化节的规模逐年增大,从最初的小规模民间活动,发展成为了涵盖文化表演、手工艺品展示、美食文化体验等方面的大型文化盛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与。
海口冼夫人文化节的专业化程度得到提升。
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拓展,海口冼夫人文化节的组织者开始注意到活动的专业化问题,加大对文化从业者、专业演出团队、文化机构等的合作力度,不断提升文化节的艺术水准和专业化程度。
海口冼夫人文化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将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美食文化等融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目光,成为了海口市乃至海南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活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
二、对策建议1.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海口冼夫人文化节的品牌形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对外市场的营销力度。
可以通过与旅行社、景区合作,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将冼夫人文化节的特色和魅力传递给更多的游客和游客,提升文化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大文化创意力度文化节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文化内涵和创意设计的质量。
乡村振兴视域下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视域下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口市作为海南岛重要的中心城市,也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海口冼夫人文化节作为海口本土民俗文化的代表性活动之一,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海口冼夫人文化节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
一、海口冼夫人文化节的现状1. 历史渊源:海口冼夫人是海口市三大民俗文化之一,可以追溯到古代海南文化之源。
冼夫人是古代农民社会的一位农妇代表,她的风范、品行备受礼仪之邦的尊重,被尊为海南岛南渡祖师的配偶。
2. 活动内容:海口冼夫人文化节主要包括冼夫人祭祀、庙会表演、赛龙舟、民俗游戏和美食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除了传统民俗表演,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展会,如海口美食展、电影展等。
3. 历届影响:历届海口冼夫人文化节都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吸引了大量当地群众和游客前来参观、观赏。
通过这一活动,海口市的文化活动和旅游业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推动了当地的乡村振兴。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 缺乏核心竞争力:海口冼夫人文化节虽然具有一定规模和历史渊源,但缺乏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2. 策划质量不高:近几年来,由于文化节策划质量参差不齐,文化节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意,导致参与度不高,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带动力度也不够强。
3. 融入度不高:虽然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但是与其他文化节、景点等的融合度不高,无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对策建议1. 找准核心竞争力:海口市要积极发掘当地特色文化,挖掘冼夫人文化节的独特传统文化,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项目,提升文化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2. 提高策划质量:文化节策划应该提高审美水准和活动创意,尝试打造不同于其他文化节的特色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当地文化产业的融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3. 加强融入度:海口市的农村地区可以适当加强与当地农村旅游景点、文化村落的沟通,利用旅游互动的形式,增强文化节的实际效益,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与振兴。
冼夫人文化

冼夫人文化我的家乡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为祖国最南端的城市之一,位于海南岛的北部,北部濒临琼州海峡。
地处热带,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
是一个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善良淳朴的人民的地方,海口有着丰富的区域文化。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关于冼夫人的文化以及相关的习俗。
冼夫人文化节又名军坡节,是海南东北部市县民间最大规模的祭祀节日,每年军坡节,在海南省许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动。
是海南民间自发兴起的纪念冼夫人或者汉朝的两位伏波将军的传统节日,又称闹军坡、发军坡、吃军坡等。
一般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举行,流行于海南全省各地,尤以海口琼山区为盛。
一般以乡或村为单位,各乡各村军坡节的时间、供奉神主会有所不同。
但是影响最大的是冼太夫人,其庙宇在海南数量是最多的,在有的地方就算她不是主神,也会陪祀供奉。
首先先介绍一下冼夫人: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由于许多帝王都放弃对海南的统治,所以当地比较混乱,所以海南又常被称为南蛮之地。
但冼夫人奏请梁武帝在海南设立崖州,恢复对海南岛的实际统治。
并接受皇帝任命,亲自主持海南岛归属中央政权的重建工作。
从冼夫人建议设立崖州到她的子孙总管海南的这段时间里,海南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冼夫人在治理海南岛期间,惩治贪官,平定叛乱,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开创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世世代代深受海南人民爱戴景仰。
由于冼夫人为海南及整个岭南的发展,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总理曾经称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在200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高州视察冼太庙时曾说:“当年冼夫人力排阻力,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让岭南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其功不可没,至今她仍为我辈及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指示要发扬冼夫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海南省曾经是冼夫人生活、奋斗过的地方,她曾为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她的丰功伟绩在世间流芳了上千年,她的英雄事迹在海南民间广为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不止。
论冼太夫人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论冼太夫人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尽管提起冼太夫人的时候,不少人对她的了解都相当的深入,但这里还是希望可以给她来个简短的介绍。
冼太夫人(又称冼夫人、岭南圣母),名英,公元522年出生于今广东高州一带。
一个世代为南越首领的家庭,公元602年于海南巡视途中辞世。
冼太夫人“幼贤明,多筹略”,且“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还经常规劝亲族为善,以解仇息兵,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百姓拥护爱戴,以至海南一千多洞黎族人都来归附她。
北燕王裔罗州刺史“闻其志行”聘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妇,冼夫人婚后,为了帮助因为是“他乡羁旅”而在本地“号令不行”的夫家推行政令,便“诫约本宗”以服从政令,又常协助丈夫断决案件,秉公无私,从此使到“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冼太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约80年,其军事、政法活动横跨南越10余州。
她生逢全国时局最混乱之时,作为南越首领,拥有自己庞大的武装力量,并且深得民心,完全具备割据称雄的条件,但她却能完全地顺应人民的要求与愿望,始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她一生不遗余力地协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据势力。
惩治贪官污吏,革除社会陋习,以促进民族融合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
她事国以忠,亲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义,因此恩播百越,威震南天,而深受人民爱戴,屡得皇朝褒扬。
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民族团结尽心尽力,成为南朝梁、陈及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岭南地区社会相对百年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
岭南是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多年来,岭南之所以能不断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创造如此光辉的历史,是因为千百年来岭南历史中沉积了具有开创性的文化——岭南文化,它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反对保守,反对僵化,展示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敢于超越自我的品质。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许许多多的老前辈不断地用他们的一生的所作所为去为我们的岭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视域下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视域下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海口冼夫人文化节是海南省海口市的一个传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作为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一种文化资源,冼夫人文化节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海口冼夫人文化节的发展现状入手,提出几条对策建议。
目前,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已经成为海口市乡村振兴的品牌活动之一。
每年的冼夫人文化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与者,对于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和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冼夫人文化节的宣传推广不足。
冼夫人文化节缺乏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活动,使得很多游客和参与者对文化节的了解不深,导致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文化节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
冼夫人文化节以舞狮、杂技等传统表演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化的文化活动,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兴趣。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管理和组织上的问题。
文化节的场地布置和管理不够规范,安全措施不完善,一些参与者与游客的秩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建议:第一,加强冼夫人文化节的宣传推广工作。
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推广,加大对冼夫人文化节的介绍和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丰富文化节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的文化活动,如民俗游戏、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参与者。
加强文化节的管理和组织工作。
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和操作细则,完善场地布置和安全措施,加强对参与者和游客的秩序管理,确保文化节的顺利进行。
第四,注重文化节与乡村振兴的结合。
可以将冼夫人文化节与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相结合,通过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升文化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五,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
可以与文化部门、旅游部门等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冼夫人文化节的发展,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仍有发展潜力。
加强宣传推广、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做好管理和组织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加强合作,将能够进一步提升冼夫人文化节的影响力和发展水平。
冼夫人在海南的传说事迹

冼夫人在海南的传说事迹海南的女性特别自豪,她们总是说,海南的天自古以来就是四个女性撑起来的:一个是冼夫人,一个是黄道婆,一个是宋庆龄,还有一个是宋美龄。
冼夫人是海南的开岛元勋。
在冼夫人之前,海南岛长期孤悬南海,中原皇权只是象征性的遥控统治,被称为“象郡之外徼”。
直至“梁大同初”,冼夫人以南越部族首领的身份“请命于朝,置崖州”,从而结束了多年“久乱不统,不能一日相聚以存”的历史。
据史书和有关研究文献记载,冼夫人至少到过海南五次。
第一次渡海过琼大约在公元534年,将海南收归自己统辖,“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第二次上岛大约在公元540-541年,请命“置崖州”获准后,冼夫人和冯宝受命来海南巡察。
第三次过琼是冯宝逝世后,岭南大乱,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叛,其党羽企图割据海南。
冼夫人和儿子冯仆率军渡海南下,在苏寻峒、苍兴峒(今海口市三江镇、红旗镇、旧州镇一带)经过一场激烈大战,终于打败了叛军。
这就是隋书《谯国夫人传》载的“陈朝初,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冼夫人第四次来海南是在隋文帝封她为“谯国夫人”后,岭南归顺朝廷,年近八十岁的冼太夫人“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亲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海南各地首领都来拜谒和受爵,从此使岭南和海南地区完全得到了安定。
冼夫人最后的一次登上海南岛是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广州总管赵讷私结叛党被处死后,冼夫人以朝廷使者的身份往各地巡查抚慰,“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所到皆降。
高祖嘉之,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
公元602年,冼夫人在海南岛刚过完春节,乘车出崖州郡城到各峒视察,终因年事已高,于正月十八日在卜口坡(今海口市旧州镇卜球村边)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在海南期间,冼夫人不仅设置了崖州,恢复了与中原的联系,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还多次平定匪贼叛兵,使百姓安居乐业。
她从内地组织移民开发海南,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推行牛耕、兴修水利、选种施肥等,还无偿地向农民提供种苗、农具,又设法向人民传授纺织、制衣技术。
学习冼夫人事迹有感

学习冼夫人事迹有感冼夫人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她以崇高的品德和坚强的毅力,顺历史潮流而动,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永远为人民所崇敬、所歌颂,她的伟大历史功勋。
(1)政治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史书上记载,“越人之俗,好相攻击”。
冼夫人在婚前,已“在父母家,抚循部众”,“劝亲族为善”,主张各部族和睦相处,不要动辄兵戎相见,“互相攻击”,多构仇怨。
特别是规劝其兄南梁州刺史冼挺,不要“恃其富强,侵掠旁郡”。
这对岭南的影响是很大的。
“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冼夫人本是俚人首领,她带头与汉官冯宝结婚,这是俚汉两族和睦及融合的动力。
过去,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匈奴单于结婚,后来,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吐蕃与藏族首领松赞干布成亲,历史上传为佳话。
冼夫人与冯宝结婚,本身就是一种促进民族团结的行为,更何况她结婚后,“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每与夫宝参与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属,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祖国南疆民族团结的局面更为牢固。
许多俚人都将冯宝视为自己的首领,显示了俚汉民族的团结融合,对当时社会俚人的汉化和岭南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推动作用。
到了隋代,她化解民族矛盾,严惩贪官,招慰亡叛,安定百姓,既铲除了腐败,又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立了新功。
(2)军事上,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
冼夫人的一生,以其卓越远见,智勇双全的胆识,非凡的谋略,果毅的决策,竭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地方割据,打击一切分裂活动,为国家的统一和岭南的安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冼夫人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正史记载主要有四次军事行动。
第一是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智挫高州刺史李迁仕,配合陈霸先平定了侯景的叛乱,解救了梁朝的危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第二是陈太建元年(569年),与陈朝的章昭达配合,内外夹攻,击败了广州刺史欧阳纥声势浩大的反叛,粉碎了分裂国家的阴谋。
第三是隋开皇九年(589年),打破徐登的封锁抗拒,迎隋将韦光入广州,为隋的统一全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冼夫人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5年三月二十八日的海口,那些早早起来呼吸第一口新鲜空气的人迎来了一个具有特意义的日子。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簇拥而来的舞龙舞狮队伍走向蓝色瓦叶点缀的祠堂时,首届海南冯氏宗亲祭祖大典暨冼夫人文化节的正式开幕让每个海南人的心头溢满自信与骄傲。
同时,这份记忆了千百年历史荣光的祭祖典礼,让回归故里的每个人,都记起在这片土地上,巾帼女英雄冼夫人,这位岭南人民的英雄,给予他们的另一个精神故里。
冼夫人对于岭南地区的文化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其中以海南最为突出。
首先是培养了对于海南地区最初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作为一代巾帼英雄,忠君报国也成为冼夫人身上的一个标签。
而这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支持陈霸先北伐侯景。
公元548年(梁太清二年),侯景诈降叛乱,于公元549年攻陷建康(南京),梁武帝在禁闭中死去。
侯景又暗中勾结广州刺史元仲景进行叛乱。
西江督护兼高要太守陈霸先先发制人,攻破广州,并从番禺北上大庾岭,准备讨伐侯景。
冼夫人配合施计击败谋叛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并在赣石(江西南康)与陈霸先会师,支持陈霸先北伐。
三月,联军光复建康,侯景出逃,于长江口被执,使江南一度动荡的政
局安定下来。
同年,陈霸先受禅于梁,改元永定,是陈朝武帝。
②支持隋朝统一中国。
陈亡。
隋军压境,人心浮动,岭南数州拥护冼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公元589年,隋军行军总管韦洸驻师大庾岭。
冼夫人与时俱进,顾全大局,派孙儿冯魂北上迎候,于是隋军顺利南下。
同年,王仲宣反,围广州,韦洸战死。
冼夫人派孙儿冯盎出兵解围,又协助隋朝大使安抚各州俚人,岭南局势遂告稳定。
③教育后代,赤心报国。
晚年,冼夫人把隋皇后所赐的首饰及宴服,盛于金箧,并将梁、陈赐物各盛于一库,每年开会陈列于庭,告诫子孙:“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此忠孝之报也。
念汝皆思念之。
第二点是对海南地区的独特文化习俗的培养。
特别是对于在海南地区南越人文化传播的推动。
各种文化交相辉映,为海南的文化保留奠定基础。
铜鼓文化。
铜鼓是越族首领用来鸣号通知开会议事的,又是作战时作为动员的号令。
冼夫人在世时,把铜鼓文化保留下来,直到唐代还很流行,但只是作为社祭活动的一部分。
②继发纹身文化。
纹身是俚人的旧习俗。
唐代诗人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时曾写过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汀漳连封四州》,其内容是:“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拈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可见唐代俚人纹身还是很普遍的。
冼夫人在世时,也把纹身文化保留下来。
直到现在,雷州半岛和海南一带,还有少数人有纹身的习惯。
其中海南黎族的纹身习惯延留至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至于断发,则一直保留到现在。
喜食蛇、蚌、蛤贝文化。
古代俚人喜食蛇和水产品。
在冼夫人时代一直继承下来。
第三点是冼夫人文化的深入人心。
冼夫人文化节不单单是纪念冼夫人对于海南文化军事方向的突出贡献,而且成为了海南人日常心理活动,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化媒介。
海南自古就有“闹军坡”的传统风俗。
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是冼夫人的故事广为流传的地方,千百年来形成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闹军坡"活动。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新坡镇就热闹起来了。
海内外感念信仰冼夫人的民众不辞跋涉之苦,从四面八方赶往新坡"闹军坡",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1990年,当地政府参与引导改造"闹军坡"活动,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当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
此后,每年农历
二月初六至十二的"闹军坡"活动,便成为岛内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影响遍及海内外。
军坡分“公期”和“婆期”,主要是祭祀祖先和历史人物的民俗活动。
乡村的“公期”和“婆期”时间不一致,各自供奉神主也不同,一般以一乡或一村为单位,每到公期或婆期的军坡节,村民必大搞祭祀,扛供奉的公祖婆祖巡村,请亲朋好友来家中作客,不论是认识与否,只要过了门的就是客了,招呼十分热情,甚至胜过春节年饭。
村中组织来的舞狮舞灯队到各家中去拜祭,敲锣打鼓,热闹非常。
入夜,各家各户凑份子请戏班剧团来上演琼剧,连续几晚,大过戏瘾。
这时期,婆祖巡游、道士跳神舞、装神穿腮等举行一些独具海南的地方特色,富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让人大开眼界。
一般认为,“闹军坡”是为了纪念冼夫人。
第四点是冼夫人文化对于如今的有着很多积极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教育意义,不仅仅是忠君爱国的思想的封建残留观念,很多其他方面也值得学习思考。
例如冼夫人提出告诫子孙:“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此忠孝之报也。
念汝皆思念之。
“冼夫人的母教影响渗入人心,她为母亲教育子女提供了积极的榜样。
其次是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海南的少数民族较多,黎族回族长时间聚居。
然而冼夫人为政期间大力推进民族之间的交流。
保留黎族传统,同时推广在汉族之间。
让民族的缝隙缩小,加快了民族大团结局面的产生。
同时也为如今的国家民族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
讨论冼夫人文化不仅仅是对文化人本身的一种纪念,也是为他们对于文化局部性影响产生的重要作用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而记住历史,理解文化,建设新海南文化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