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假药案迭出令人惊
打假风暴在这里掀起——山东梁山县打击制售假药专项行动扫描

打假风暴在这里掀起——山东梁山县打击制售假药专项行动
扫描
张宗利;李占强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年(卷),期】2004(0)2
【摘要】"梁山好汉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2003年,梁山县药监局掀起了一场打击制售假药行为的风暴。
此次行动历时近一年,共查处制售、邮寄假药案件12起,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48名,查获并没收造假设备12台套、空心胶囊200多万粒、假药20万瓶。
梁山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隶属济宁市,是两省(河南、山东)四市(濮阳、菏泽、泰安、济宁)的结合部。
2002年以来。
【总页数】2页(P51-52)
【关键词】梁山县;假药;专项行动;药监局;药品监督管理局;邮政支局;公安干警;空心胶囊;济宁市;邮政渠道
【作者】张宗利;李占强
【作者单位】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3
【相关文献】
1.2012年公安部食药打假专项行动组织打击“瘦肉精”“地沟油”犯罪、打击销售“病死猪”犯罪和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三大战役” [J],
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陕西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J],
3.该出手时就出手--山东省梁山县打击制售假药专项行动扫描 [J], 张宗利;李占强
4.关于印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宣传方案》的通知 [J],
5.山东省打击制售假药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总结会在济南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六组齐二药事件

案例分析
• 此案件违反了《药品管理管理法》的 哪些规定?
• 1、齐哈尔第二制药厂购入和使用假冒的丙二 醇作为涉案药品的辅料;
•
•
2.齐二药贿买GMP认证,不具有生产药品的 资格;
3、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检验人员只有初一文 化,未经培训不太懂化学的检验室主任在明知 产品质量有问题,竟在领导示意下出具假合格 证书。 4.亮菌甲素注射液为新药,应如实报送有关资 料,进行临床试验,而质量不合格的药品为何 有新药证书,这不仅与药品生产企业的违法行 为有关,还与监督方面的漏洞有很大的关联。
• 3、厂长:该厂隐瞒事实真相,依然把假药出售向 市场,违反了《药品管理法》中第十二条:药品 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不 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不按照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饮片炮 制规范炮制的,不得出厂。
事后处罚
• 2007年将中山三院告上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后法院又依中 山三院申请追加齐二药公司、广东省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
广州金蘅源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为系列案被告。11名原告索
赔金额由26万余元至290万余元不等。 • 2008年12月10日,广州中院做出终审宣判。齐二药公司 作为生产假药的责任人,承担最终赔偿责任,中山三院等 其余三方被告承担连带责任,共需赔偿原告350余万元。
对中国最大的恐怖案 ——齐二药假药案的深思
(1) 要提高药品生产与经营的透明度;及时补漏,加强对生产经营资质的 审核工作,加强对改制企业的监督。 (2) 要采用有力的措施,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药品
强化监管,促进法活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
惩;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3) 应减少生产到使用的中间环节价格。
食药总局对疫苗案连夜发两通告 五省市回应

食药总局对疫苗案连夜发两通告五省市回应原标题:食药总局对超温疫苗案连夜发两通告五省市回应调查结果3月11日,济南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副大队长翟金亮向外界透漏一起疫苗非法经营案,自2010年以来,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陕西、重庆、吉林等10余个省市的业务员或疫苗贩子手中,低价购入流感、乙肝、狂犬病等25种人用疫苗(部分临期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亿元。
此事曝出后,迅速引起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重视。
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18日表示,食药监总局已责成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公安和卫生计生部门,立即查清疫苗等相关产品的来源和流向,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19日,国家食药监总局连夜再发两文:要求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要立即展开自查;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密切关注山东省公布的本地区涉案嫌疑人员名单和协查线索;会同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尽快核实涉案嫌疑人身份,及时查明疫苗非法购销情况。
通知要求,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涉案嫌疑人员,应在2016年3月23日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主动报告违法经营疫苗情况,包括疫苗的品种、来源、去向等。
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要立即开展自查,凡与涉案嫌疑人员有过疫苗交易或存在从非法渠道购入疫苗、向个人销售疫苗情形的,应在2016年3月25日前主动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报告。
向个人销售疫苗的,应报告销售的品种、数量、标示生产企业名称、批号、销售去向、销售时间等;从非法渠道购入疫苗的,应报告来源以及购入疫苗的品种、数量、标示生产企业名称、批号、购入时间等;已经使用或继续销售的,还应报告使用或销售的详细情况。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密切关注山东省公布的本地区涉案嫌疑人员名单和协查线索,会同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尽快核实涉案嫌疑人身份,及时查明疫苗非法购销情况。
对向庞某销售疫苗的线索,要查明销售单位和人员,及销售的品种、数量等;对从庞某购进疫苗的线索,要查明购进单位和人员,及购进的品种、数量等。
山东非法疫苗案例分析

山东非法疫苗案例分析作者:赵尉梅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6期摘要:山东非法疫苗案2015年曝光,次年3月引发热议,在网络舆情一再升温的情况下,政府不断回应并引导舆情,同时完成内部整合。
但同时也存在着回应迟缓、信息公开不足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如何改进值得探讨。
关键词:舆情;应急;沟通一、事件回顾山东非法疫苗案2010年发生,2015年曝光,2016年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响。
根据目前社会事件所引起的舆论反映的一般过程,即:事件曝光—自媒体广泛传播—舆论反响—官方媒体跟进—舆论继续讨论—事情解决,下面就这一事件的发生经过进行简单梳理:(一)事件发生2014年底,济南警方开始就这一事件进行侦查。
2015年4月28日,山东济南警方突击检查了庞某租用的仓库,当场抓获庞某的女儿孙某,查获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腮腺炎等的二类疫苗、生物制品共25种,价值近70万元。
其违法经营的疫苗流向全国24省市,4月29日,公安部将该案列为督办案件[1]。
(二)事件曝光2016年2月2日,央广网发布报道:《济南查获大宗失效人用二类疫苗案,涉国内24省市有疾控人员参与》。
3月18日,山东疫苗事件“震动”微信朋友圈以及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澎湃新闻当日的报道“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响人命,山东广发协查函”引发广泛关注。
(三)政府回应3月15日,济南市食药监局稽查支队队长郝永刚向澎湃新闻表示,已向全国20个地级市发出协查函,核实疫苗流向和使用单位。
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食药监总局已责成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公安和卫生计生部门,立即查清疫苗等相关产品的来源和流向。
22日,最高检挂牌督办。
23日,李克强对案件作出批示;28日,国务院批准组织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部门联合调查组,开展案件调查、处理工作。
截至4月25日,已查实45家涉案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编造药品销售记录、向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疫苗等生物制品、出租出借证照、挂靠走票等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地方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对这些企业依法予以查处[2]。
晋江特大假药案始末

晋江特大假药案始末作者:李怡秋来源:《检察风云》2018年第19期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假药问题屡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随着电影《我不是药神》在全国的热映,再次引发了全民对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激烈讨论。
实际上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曾经出现过一桩轰动全国的假药案。
就在1985年的6月16日,《人民日报》以显著的篇幅发表了一篇通讯,在这篇标题叫做《触目惊心的福建晋江假药案》的报道中提到,晋江的一些民营企业大量制造贩卖假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消息一出,震动了整个福建省乃至全国。
为谋利益,绞尽脑汁寻觅监管漏洞说起整个事件的起末,就不得不說到位于福建省晋江县的陈埭镇。
在改革开放初期,晋江县的乡镇企业共有57家,其中有45家都坐落在陈埭镇。
也正因如此,陈埭镇也被称之为福建省乡镇企业的发源地。
然而在当地乡镇经济发展的伊始,陈埭镇主要以制鞋业及饮料生产的乡镇民营企业为主。
可由于制鞋行业当时普遍存在着生产工序复杂,技术要求较严、制作销售周期过长等特点,前期还需承担较高的原料、人工的成本压力。
相较之下,饮料行业的入行门槛较低,且来钱更快。
于是在民间资本、民间市场还不算繁荣的当时,为扩大市场规模加大生产力度,谋求更大利润,一些生产饮料的企业便将目光投向了当时的公费医疗消费领域,针对当时社会对于食品药品法定区分模糊,普遍存在界定难、鉴定难、处罚难的“三难问题”的特点,企图通过夸大其产品功效、钻法律漏洞、打擦边球等方法,达到挤占公费医疗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谋取“暴利”的目的。
于是在陈埭镇涵口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柿的带领下,当地以投资合股的方式开办了“涵口食品一厂”,将其旗下一款原本名为“玫瑰茄”的“快餐银耳”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在产品外包装上贴上了药品的标签,再套上伪造卫生行政部门的药品审批文号。
摇身一变成为了商家口中所谓的“清肺冲剂”“感冒药剂”。
然而也就是前后几道加工工序的变化,使得原本每箱成本仅为五、六十元的“速溶饮料”最终转变为了售价二百五十余元的“治病良药”,并发往全国各地的医疗市场广泛销售贩卖。
夺命假药何以出笼

标有 问题 , 审批这个 环节 , 是 对药 品
的监控还要加强。” 而药监部 门又回 答说 : 法律没有规定药监部门必须 “ 对药品进行强 制检验 , 我们不存在监 管不到位的问题 。” 医院 、 卫生部 门、 药监部 门的说 法 明显难 以令 人信服 , 夺命假药能堂 而皇之地生产 ,能畅行无阻地流通 , 显然 ,问题 已不仅仅 出在齐 二药 身
规范 , 利益驱动的经济 ” 就会变成 “
“ 见利忘义” 的经济, 最终危害社会。
路畅通 , 相关部 门否认 目前药 品监管 中存在漏洞。据悉 , 齐二药20 年获 02
得G 认证 , MP 其在20年改制之前就 05
把药品价格降下来 , 解决老百姓看病 贵的难题。 可从上面这则报道 中不难
食 却成 了夺命杀手。 假药和 其他诸 多的 “ ” 假 泛滥于世 , 暴 所
露的是一种精神 的缺失 。我们建设 国家工业
化、 经济市场化 , 缺少 了严谨认真 的工作 精神
和诚 实信用精神。 市场经济固然是利益驱动的
人大建设 20 年 期( 第21 06 第9 总 0 期) 豳
质量检测。但是 , 相关部门在检测 环
节上形同虚设 , 最后是让病人 的身体
厂应该负主要责任” 。广东省卫生厅 书记黄晓玲 明确表示 : 假药 与招标 “
无关 , 品质量不在招标考察范围之 药
成了 “ 质检仪器” 。
针对假药事件发生后 , 各级药监 部门行动迅速 、 查禁措施得力的相关
假药大案 、 阳劣质奶粉害死 婴儿事 件、 阜 辽宁
“ 正规"假菊 , 防不胜 防
以往说 到假药 , 我们想到的总是 “ 地下厂 家” 黑窝点” 、“ 等偷偷 生产的 , 而这 次被称为 “ 二 药假 药事 件 ” 的主 角却 是通过 国家 齐 G 认证并经 国家批准 生产 药品的厂 家 , MP 其
糖尿病药被包装成网红减肥针绍兴侦破全国首例“司美格鲁肽”假药案

糖尿病药被包装成网红减肥针绍兴侦破全国首例“司美格鲁肽”假药案漫画/高岳“不节食、不运动,躺着就能瘦”“什么人都可以用‘司美格鲁肽’,减肥效果立竿见影”“用户可以自己网购,打几针就能瘦下来”……去年以来,不断有人在网上故意夸大“司美格鲁肽”的减肥功效,说只要每周注射一次,就可以快速减重,甚至每月可以减重10公斤,而且安全无副作用,给消费者造成错误引导。
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这个“商机”,没有资质的小厂开始大肆生产含有“司美格鲁肽”的减肥注射剂,制假售假等医美市场乱象层出不穷。
今年3月,浙江省绍兴诸暨市公安局食药环知森大队侦破全国首例非法研发、生产、销售治疗2型糖尿病核心成分“司美格鲁肽”案件。
初步查明,此类“三无”假药产品通过各级代理流入到全国20多个省份,销售金额逾亿元。
非法产品在医美领域泛滥自今年1月起,诸暨市公安局联合诸暨市市场监管局、诸暨市卫生健康局,在先后侦办了3起销售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的“AB轻盈组合”假药案件后,发现该类非法产品在医美领域严重泛滥,社会影响恶劣。
“我们一直在关注网红爆款产品,打击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产品的嚣张气焰。
”诸暨市公安局食药环知森大队大队长赵桢说,警方立即展开研判侦查,顺着购买线索,在江苏抓获网店的主要经营者徐春、徐等5人,查获涉案“轻盈素”产品700余份。
经审讯,以汤桥等人为首的团伙位于外省地,以化妆品公司之名生产和销售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的“轻盈素”减肥针。
掌握线索后,大队会同枫桥所等3个派出所30余名警力赶赴外省制假售假窝点展开收网行动,抓获董事长汤桥、技术老总汤军、厂长汤斌、股东汤4人,查获“轻盈素”产品1.6万余瓶,机器设备20余台,总价值近百万元。
“汤桥的公司有六七十名员工,有正规资质主要生产面膜,但后来他们发觉减肥行业获利更高,就开始从事该项违法生产作业。
”负责该案的民警冯昱说。
该公司主要是将粉末状的“司美格鲁肽”加入甘露醇溶解,然后再冻干,以化妆品的名义卖给美容院和代理商。
假药劣药的案例

假药劣药的案例
假药和劣药是指那些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药品,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假药和劣药的案例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假药和劣药的案例,以警示大家警惕这些不法行为。
首先,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假药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查扣假药200余种,案值高达数亿元。
这些假药冒充名贵药品销售,严重侵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
其次,劣药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
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一家医院因为使用劣质药品,导致多名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患者因此丧命。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医疗安全的深刻反思。
此外,假药和劣药的案例还包括一些非法销售行为。
比如,一些小诊所、药店非法销售假药和劣药,他们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冒险使用假药和劣药来欺骗患者。
这些行为不仅违法,更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
针对这些案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严惩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同时,广大消费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非法销售渠道,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以免上当受骗。
综上所述,假药和劣药的案例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我们应当警惕这些不法行为,加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共同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彻底杜绝假药和劣药的流入市场,让人民群众远离假药和劣药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假药案迭出令人惊-法律济南假药案迭出令人惊文/姚涧苴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与诊断人们的疾病,能够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除了外观,患者一般都无法辨认药品的内在质量,所以许多药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不能由患者自行选择决定。
同时药品的使用方法、数量、时间等多种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使用效果,误用药品不仅不能治病,还有可能“致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有关专家还指出,与使用者的生命息息相关的药品,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有着种类复杂性、医用专属性和质量严格性等多重特性,它不像其他商品那样有优等品、合格品等质量等级之分,仅有符合规定与不符合规定之分,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均不得销售。
药物发展的两大目标也分别是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因为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必须达到一定疗效,而不能只是安慰剂,且所有药品对患者的健康都既有帮助又有损害,药品研发与生产部门理当将其损害性降至最小范围,确保药品的安全、稳定与对症,达到防治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凡是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以及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都属于假药。
患者使用假药,轻者会贻误治疗而致病情恶化,重者会产生耳聋、失明、大脑迟钝、神志不清、偏瘫等多种药源性疾病并致残,甚至可致人于死地,儿童、孕妇和老年人更容易因使用假药而危及生命安全。
然而在今年3月刚曝出案值达5.7亿元的惊人“非法疫苗案”的山东省会济南市,药品造假案件近段时间里仍在不断涌现,疯狂的药品造假现象正屡屡触痛公众的视听神经。
当救命的药品也成了造假团伙牟取暴利的工具时,“唯财是图”的商业风气已到了该认真反思的时候!济南制售假药案件高发济南电视台于近日报道称,在没有任何资质的情况下,济南市的一名男子周某在该市高档小区内私开整形美容诊所,专门给“爱美”之人注射假冒伪劣药剂,日前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已对犯罪嫌疑人周某作出判决,以销售假药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案中透出,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打着“低价位”或者“韩国进口针剂”的旗号,在国内城市的一些高档小区或写字楼开起了美容“黑窝点”,其销售并为顾客注射的肉毒素、玻尿酸等药物,几乎都是假冒伪劣或非法经营的美容药剂,即大都是假药。
如在周某私自开设于历下区中润世纪城小区的那家非法美容诊所中,公安民警于2014年5月初在突击检查时当场查获的注射用肉毒素、玻尿酸等16种美容药剂,经鉴定便全部都是假药,但周某在宣传的时候仍打着“纯进口,价格低、效果好、无毒副作用”这样的噱头,并招聘人员利用微信、QQ广告等招揽顾客,还临时聘请整容医生为顾客注射这些网购而来的假药以牟取暴利。
山东广播电视台也于不久前报道称,山东临沂警方近期也破获了一起特大跨省生产销售假药案,涉案金额上百万元,其中有不少假药都被卖到了市民们身边的一些小药店里,其中据称能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筋骨宁胶囊”,以及据称能治疗哮喘类疾病的“喘康舒胶囊”等假药中,均被检测出含有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成分,且药品标签上的批准文号以及生产厂家、厂址等均属于伪造。
其实早在2014年,临沂警方便经调查发现,这些假药都是犯罪嫌疑人姚某在济南市的一处出租房中制造的,姚某甚至将这批假药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不过在民警赶到该假药生产窝点之前,姚某已经闻讯逃走了,警方仅在其窝点中查获了大量的涉案物品,包括散落在院子中的大量半成品及成品假药,以及很多假冒的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等。
公安机关随后便将姚某列为网上追逃对象,但直到今年2月,走投无路的姚某方才向警方投案自首。
今年2月初,济南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侦查支队也公布消息称,济南警方于2015年11月查获了一起制售假药案,家住历下区燕山新居小区的住户臧某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任何药品生产销售许可资质的情况下,从2010年起购进了生产胶囊、丸药的设备与原材料,并私自印制药品标签,在其自住房屋内生产灌装多种“黑心药”向省内外销售,累计涉案金额达到了500多万元。
济南警方在调查中发现,犯罪嫌疑人臧某某私自灌装制造并销售的假药,是据称可治疗更年期失眠、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类疾病的“安神胶囊”、“安神丸”、“益脑丸”等。
臧某某到案后向警方交代称,“安神胶囊”实际上是以阿普唑仑片、苯妥英钠片、舒必利片等精神类疾病处方西药为原材料,通过简单的研磨、灌装制成的,每袋售价仅为60元,但相关资料显示其中的部分药品可能致人成瘾:“安神丸”与“益脑丸”则系以多味中药材为原料按相应配方制成的,每袋售价分别达到了90元和150元。
今年3月23日,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还分别对六起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的案件进行了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并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被告人何某海、李某顺、何某明等15人两年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还分别处以3万元至3000元不等的罚金。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何某海、李某顺、何某明等人经预谋后,入住济南市某宾馆,并购买高度白酒、中草药、老抽酱油、乌鸡白凤丸或者跌打丸等,在宾馆内制造“追风药酒”、“中草药酒”、“断根药”、“八宝丸”、“祖传秘制药丸”等假药。
2015年5月,这六起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的15名被告人分别窜至济南市历下区老东门小商品市场、天桥区八里桥早市、市中区七里山、历城区花园路等处,身穿苗族服装,通过发放宣传单、街头贩卖等方式,并采取诱骗、恐吓等手段先后向路人高价销售“断根药”、“八宝丸”、“祖传秘制药丸”等假药,其中所谓可祛病根、永不复发的“断根药”每粒售价便从50元至1000元不等,所得赃款共计6万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六起生产销售假药案的15名被告人全都来自贵州省的安顺市、毕节市、长顺县等地,大多都只有着小学文化,且他们中年龄最大者有4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20岁。
其实浏览近期的新闻报道就会发现,类似的生产销售假药案件在山东省会济南市可谓层出不穷,其中还不乏一些影响甚巨的大要案。
如济南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于今年3月披露了一起特大非法经营人用疫苗案,便因涉及国内24省市、300多人涉案(包括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涉案金额达5.7亿元而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案中透出的惊人内幕为:自2010年以来,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临近过期的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而销往全国各地,达专家分析称,接种未经2℃一80c存储冷链运输的疫苗或过期疫苗,首要风险便是无效免疫,会导致疫苗接种者无法据此防治流感、乙肝、脊髓灰质炎、破伤风、狂犬病等病毒的侵害。
去年8月,济南警方也破获了一起特大销售人用和兽用假药案,案值达1.5亿元,抓获犯罪团伙成员12人。
此案中涉嫌制售假药的企业名叫“济南华然经贸有限公司”,该公司违规用人用的青霉素、禁毒灵、利巴韦林和头孢类等药物来制作兽药,而且还是仿冒知名品牌兽药,一共生产120多个品种的假药,销往兽用药品的二级批发企业、基层兽医站、大型养殖企业或个体户等。
有专家认为,这类人用消炎、抗菌和退烧处方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被大量使用后,势必会通过肉禽蛋奶等食品而进入人体,相当于使人长期服用抗生素药物。
爱心医院制售假药牟利在济南市高发的药品造假售假案件中,公然以身试法的造假售假者也不全是缺乏医疗卫生常识的底层贩夫走卒,而或利欲熏心的企业商贾,甚至连一些医院和医疗工作者也未能“免俗”。
济南日报今年4月27日便载文曝光了一起发生在济南市的制售假药案,涉案的居然是一家有政府背景的爱心医院,而且主要涉案者还是该医院的院长和办公室主任,她们为了牟取暴利而长期变换着花样生产销售“三无”假药,不惜将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置于险境。
报道显示,早在2014年4月2日,山东省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对济南爱心医院进行查处时,将该案移交给了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
市中区分局随即会同济南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位于七里山西路的济南爱心医院进行了突击检查,当场查获了“真人益智宝”、“糖尿病协定方”、“琥珀1号”、“琥珀2号”等部分在售假药,并抓获涉嫌销售假药的犯罪嫌疑人8名。
后来经过盘点,这家医院已经售出和被监管部门依法扣押的假药数量分别为:“真人益智宝”共售出338盒、扣押22盒,“安神胶囊”共售出42196粒、扣押1450粒,“琥珀一号”售出1790粒、扣押650粒,“琥珀二号”售出4460粒、扣押1000粒,“糖尿病协定方”(又名“扶胰胶囊”)售出58瓶、扣押30瓶……由此不难看出,济南市公安和食药监部门从这家医院查获并扣押的假药仅占了极小部分,更多的假药其实都已被院方销售给了四面八方的患者,甚至可能早已经被患者服用一空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济南爱心医院是济南市人民政府残疾人联合会建立,并经政府批准的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疗”定点单位,也是“七里山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市中区食品药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查体”定点医院,更是一个在为弱势群体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堪称典范的“助老扶残爱心连锁单位”,担负着周围社区10万人的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号称是一所“老百姓真正的专业、平价医院”。
但随着该医院的院长及股东李某美、办公室主任李某彬等人相继被警方抓获,这家有着政府背景的公办民营医院自导自演的一起令人震惊的生产销售假药案件也迅速浮出了水面。
在后来的一连串司法程序中,这起爱心医院制售假药案还相继曝出了更为惊人的案情。
原来,李某美、李某彬两人为了牟取暴利,从2007年起就私自采购中药原料,雇用他人生产了“糖尿病协定方”、“安神胶囊”、“琥珀1号胶囊”和“琥珀2号胶囊”等三无假药,拿到以李某美为法定代表人的济南爱心医院销售;从2011年起,李某美又从网上采购了未经许可销售的假药“真人益智宝”,在济南爱心医院销售。
当济南爱心医院于2012年被公安机关查处后,李某美、李某彬两人仍采用委托他人加工等方式继续生产和销售这些假药,即采取作坊式加工或委托他人加工的方式制作成各类胶囊药品后,指使该院糖尿病科、失眠科等临床科室的相关负责人,为就诊病人开具处方销售这些来路不正的药品,直至2014年4月初案发被查。
为了逃避打击和掩人耳目,李某美和李某彬一直将这些私自制造的“三无”假药存放在该医院正常药房以外的二楼医保办公室,并交代各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在开具这些假药时只能书写特定药方,并由医院专门指定的医助持药方到二楼医保办公室单独找李某彬领取药品。
凭借这样的运作方式,李某美、李某彬制售这些假药长达8年时间,院方聘用的医护药技等人员竟然始终没人对此提出过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