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实验

昆虫实验
昆虫实验

实验二直翅目分类

一、目的:

1、掌握直翅目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认识重要的科;

3、了解蝗科的特征;

二、材料:

飞蝗、刺胸蝗、笨蝗、尖头蝗、蚱蜢、菱蝗、蟋蟀、螽蜞、蝼蛄标本。

用具:扩大镜、双目解剖镜

三、观察项目:

1、取飞蝗观察:a、触角比体短b、将前后翅揭起,在第一腹节两侧有一个陷入的鼓膜听器c、雌性产卵器凿状d、后足跳跃式。这代表蝗亚目的特征。继续观察其前胸背板,盖住中胸,但不盖住腹部,三对足附节均为3节,这代表蝗亚目中的蝗科的特征。再观察其前胸腹板平垣光滑,没有突起;头顶钝园,颜面与颅顶的夹角为钝角;将前翅拉起,找到中脉区(一个长形的翅室),区内有一条游离的纵脉,脉上有许多细小粒状突起,位置靠近C U脉,称为“中闰脉”这代表蝗亚目locuatodea蝗科Locustidae飞蝗亚科的特征。

2、取小翅曲背蝗观察,在紧靠复眼的头顶两侧有长方形的小凹陷,称“头侧窝”。前胸背板背面有纵的中隆线,两侧有中部向内曲折的侧隆线,并有前中后三条横沟。

3、取刺胸蝗观察:a、头顶的前面与额组成圆弧形(侧面观)b、前胸腹板生有一圆锥形的突起c、后足腿节的外侧有二条纵隆线,中间有“人”字形脊起(羽状隆线)这代表刺胸蝗亚科的特征。

4、取笨蝗观察:a、沿前胸腹板的前缘有一片状突起,b、腹部第二节背板两侧有发音板,c、后足腿节外侧羽状隆线,为不规则颗粒状突起,这代表笨蝗亚科的特征。

5、取尖头蝗观察:a、颜面倾斜,额与头顶组成锐角(侧面观),背面有一细沟,b、前胸腹板的突起在腹板的中间呈叶状。这代表尖头蝗亚科的特征。

6、取蚱蜢观察:a、颜面极倾斜,顶和颜组成一锐角,b、前胸腹板平坦光滑,没有突起,c、前胸背板的侧隆线明显,这代表蚱蜢亚科的特征。

7、取菱蝗观察:a、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在腹部背面,b、跗节前、中足2节,后足3节,这代表菱蝗科Tetrigidae的特征。

8、取蟋蟀观察:a、触角比体长b、雌性产卵器矛状c、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鼓膜外露,称“开式”鼓膜,d、足跗节3节,代表螽蟖亚目tettigoniodea 和蟋蟀科Gryllidae的特征。

9、取蝼蛄观察:a、触角比体短,b、雌性产卵器不外露,c、前足开掘式,这代表蝼蛄亚目Gryllotalpodea和蝼蛄科Gryllotalpoidae的特征。

10、取螽嘶观察:a、雌性产卵器刀状b、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但鼓膜被遮盖,仅留细缝,称“闭式”鼓膜,c、足跗节4节。这代表螽斯科Tettigoniidae 的特征。

作业:

1、绘制蝗科,菱蝗科,蝼蛄科,螽斯科,蟋蟀科检索表。

2、列表区别缨翅目两个亚目三个重要科的特征。

实验三半翅目和缨翅目分类

一、目的:

1、掌握半翅目分类方法;

2、认识半翅目主要科;

3、了解缨翅目分类方法;

4、认识缨翅目亚目和重要科的特征。

二、材料:

1、蝽、长蝽、红蝽、盲蝽、猎蝽、姬猎蝽、花蝽、田鳖的针插标本和翅脉玻片标本

2、蓟马、纹蓟马、皮蓟马的玻片或浸渍标本。

用具:实体显微镜、扩大镜、拨针、镊子。

三、观察内容:

(一)半翅目昆虫观察:

1、取蝽观察:a、口器为刺吸式,由头的前端伸出,折向头胸之腹面,b、翅两对,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这是半翅目的主要特征。

拉开前翅观察:基部有加厚的“革片”,革片之后为三角的“爪片”,端部膜质称为“膜片”,膜片上的翅脉亦是分科的重要特征。拉开后翅完全膜质,翅脉变化较大,是分类上的可靠数据。

由背面观察:胸部有显著的两个骨片,一是前胸背板,通常为六角形,两个前角两个侧角(或称肩角)和两个后角,各角之间的边缘分别称为前缘、侧缘、后侧缘和后缘。一是小盾片,多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称为小盾片的基部,顶角称为末端,两侧称为侧缘,前胸背板和小盾片的大小,形状变化是分类的重要特征。

由背面观察头部,复眼于头的两侧,两复眼之间的稍后方有两个单眼,头的前端被纵沟分为三片,中间的为中片,是“唇基端”,两侧为侧片,每侧片的外侧下方,各伸出一条触角。这些是头部背面所能看到的各部分。

观察胸部腹面,后胸侧板的前缘靠近中足基节处有一个“臭腺孔”,由此泌臭液。

再由背面观察头部:触角比头长,显露在外面,明显可见,为显角亚目Gymnocerata 特征。

2、取盲蝽标本,观察盲蝽科Miridae特征:a、前翅分为革区、楔区、爪区、膜区四个部分,膜区脉纹半园形,被一纵脉分为二个翅室,b、头部背面无单眼。

3、取长蝽标本观察长蝽科Lygaeidae特征:a、体长形,b、前翅膜区上有4—5条简单的翅脉。

4、观察蝽科标本Pentatomidae主要特征:a、触角5节,b、前翅分为革区、爪区、膜区三部分,c、膜区上有多数纵脉,多从一基横脉上分出,d、中胸小盾片很大,至少超过前翅爪区的长度。

5、观察缘蝽科Coreidae特征:a、体较狭,两侧缘略平行,b、前翅膜区有多数分叉纵脉,由一基横脉上分出,c、中胸小盾片小,不超过前翅爪区的长度d、跗节4节。

6、观察网蝽科Tingidae标本主要特征:a、体扁,b、无单眼,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有网状花纹,c、前翅不分为革片与膜片,都有网状花纹。

7、观察红蝽科Pyrrhocoridae主要特征:a、无单眼、b、前翅膜区有7—8条脉纹,在基部结成翅室。

8、观察猎蝽科Reduviidae主要特征:a、喙短,3节,基部弯曲,不能平贴在身体的腹部,端部尖锐,b、前翅膜区基部有2个翅室,由其上伸出二条纵脉。

9、观察姬蝽科Nabidae标本的主要特征:a、喙长,超过前胸腹板,4节b、前翅膜区上有4条纵脉,形成2--3个长形闭室,再分出一些短的分支。

10、观察花蝽科Anthocoridae主要特征;a、前翅有明显的缘片和楔片,膜区上有简单的纵脉1--3条,b、跗节2--3节。

11、取田鳖标本,由背面观察头部,看不见隐藏于头部腹面的触角,这是隐角亚目Cryptocerata主要特征。继续观察:a、体扁平,宽阔,b、前胸背板梯形,中胸以后腹面有中脊起,c、前翅革区脉纹明显,膜区脉纹呈网状,d、前足攫捕式,中后足游泳式,跗节2节,爪2个。这些是田鳖科Belostomatidae的主要特征。

(二)缨翅目昆虫观察:

取蓟马浸渍标本观察,为微小昆虫,体细长,略扁。取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口器下口式,但略带后口式(头向后倾斜),呈圆锥形突出,上唇、上颚与下颚左右不对称,左上颚刺状,右上颚退化,下颚一部分刺状,足的跗节末端呈泡状,无爪,前后翅狭长有许多缨毛围绕着,翅脉减退。这些为缨翅目的特征。

观察翅的表面有微细的毛,前翅有一缘脉,至少有一纵脉直达翅端,腹部末节雄性通常端部圆形,雌性为圆锥形,有锯状产卵器,这代表锯尾亚目Terebrantia 特征。

继续观察,其产卵器尖端向下弯曲,翅狭而端部尖锐,触角6—8节,这代表蓟马科Thripidae的特征。

12、取纹蓟马玻片标本,和蓟马比较:触角9节,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的横脉,锯状产卵器尖端向上弯曲。这些代表锯尾亚目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的特征。

13、取皮蓟马观察,翅的表面光滑无毛,前翅没有翅脉,腹部末节雌雄都是管状,腹面不裂开,无产卵器,这些代表管尾亚目Tubulifere的特征。继续观察:触角8节(少数种类7节),有锥状感觉器,下颚须与下唇须均2节,腹部第9节阔过于长,比末节短,末节管状,生有较长的刺毛。这些代表皮蓟马科Phloeothripidae的特征。

作业

蝽、长蝽、红蝽、盲蝽、猎蝽、姬猎蝽、花蝽、田鳖各科检索表的编制

实验四同翅目和脉翅目分类

一、目的:

1、掌握半翅目分类方法;

2、认识半翅目主要科;

3、掌握同翅目分类特征

4、认识同翅目各亚目和重要科,并掌握其特征。

二、材料:

1、蜡蝉、蝉、叶蝉、飞虱、广翅蜡蝉、蛾蜡蝉、象蜡蝉、耳蝉、角蝉、沫蝉、木虱、蚜虫、绵蚜、瘤蚜、粉虱、绵蚧、粉蚧、蚧、盾蚧

2、草蛉、粉蛉、蝶角蛉

用具:实体显微镜、扩大镜、拨针、镊子。

三、观察内容:

(一)同翅目昆虫观察:

1、以蝉为代表观察同翅目Homoptera特征。从头部腹面观,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生出;前翅质地均一,左右翅呈屋脊状复于体背,不重叠,这是和半翅目的区别之处,是同翅目的主要特征。继续观察,触角短鬃状或锥状;跗节3节;翅脉发达,前翅至少有4条脉从基部发出;雌性有3对产卵瓣形成的产卵器。

2、观察蝉科Cicadidae标本:触角鬃状,单眼3个,前足腿节粗,下方多刺,前翅脉纹粗,雄虫腹部第一节有发音器。

3、取大青叶蝉标本,观察叶蝉科Cicadellidae特征:触角刚毛状,前翅皮革质,后足基节横向着生,后足胫节下方有2列刺状毛。

4、再取斑衣蜡蝉标本,观察蜡蝉科Fulgoridae特征:前翅端区翅脉多分叉,并多横脉,构成网状,后翅臀区翅脉也呈网状。

5、观察飞虱科Delphacidae特征:体小型,触角短锥状,翅透明,后足胫节末端有一显著的能够活动的扁平的距。

6、观察示范标本~广翅蜡蝉,认识掌握广翅蜡蝉科Ricaniidae特征:外形象蛾,头部比胸部阔,中胸背板很大,翅脉细,放射状,前翅前缘区有很多横脉,多不分叉,后足跗节第一节短。

7、观察示范标本~蛾蜡蝉,认识蛾蜡蝉科Flatidae特征:和广翅蜡蝉相似,但头不比前胸阔,前翅前缘横脉多分叉,前翅臀区(爪片)脉纹上多颗粒状突起。

8、观察示范标本~耳蝉,认识耳蝉科Ledridae特征:前胸背板向两侧扩展成叶状或向上呈耳状突起,后足胫节较扁,外侧多扩展成叶状或有一列大刺。

11、观察角蝉科Membracidae特征:触角鬃状,前胸极发达,有各种畸形的延伸或突起,通常盖住中胸或腹部。

12、观察沫蝉科Cercopidae主要特征:体卵形,相当隆起,前胸背板大,但盖不住中胸小盾片,前翅皮革质,长过腹部,后翅径脉近端部分叉形成一端室,后足胫节有2侧刺,第一、二跗节也有端刺。

13、取梨木虱标本,观察木虱亚目Psyllomorpha特征:触角长,10节,第十节端部有毛状分叉;单眼3个;前翅基部生出一条脉纹,中途三分叉,每支再二分叉;后足基节有疣状突起,胫节端部有刺;雌性产卵器包在背腹两生殖板内,只包括木虱科Psyllidae。

14、取棉蚜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蚜亚目Aphidomorpha特征:小形多态昆虫,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体无单眼,有翅个体的前翅比后翅大;前翅有明显的翅痣,亚前缘脉,径脉,中脉及第一肘脉基部愈合;跗节2节,第一节很

短;雌性无产卵器,雄性第九节有一圆柱形的生殖器,平时缩在里面,两侧有短小的抱握器。

15、继续以棉蚜观察蚜科Aphididae特征:a、触角6节,末节中部起突然变细,明显分为基部和鞭状部2部分,在末节基部的顶端和末前节的顶端各有一圆形的原生感觉孔。第三至六节基部可能还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次生感觉孔。它们的数目和分布,可作为鉴别种的特征。b、翅若有,前翅大而后翅小,前翅只有1条粗的纵脉,其基部为亚前缘脉,第一径脉,径分脉,中脉及肘脉合并而成,端部由亚前缘脉与第一径脉造成粗大的翅痣,其余各脉先后分出;中脉2或3分支。后翅由1条纵脉分出径分脉,中脉和第一肘脉c、头部背面在复眼前有疣状突起——眼疣,d、腹部在第六节背面有一对腹管,腹末有尾片(腹部末端的突起)。

16、观察绵蚜科Eriosomatidae标本特征:a、前翅中脉减少或不分叉,b、腹管退化成盘状或完全没有,c、触角的次生感觉孔呈横带状或不规则的圆环形。观察示范的自然状态标本,可看到由于其有发达的蜡腺,体被白色绵状的蜡质。

17、取葡萄根瘤蚜玻片标本,观察瘤蚜科Phylloxeridae特征:a、有翅蚜触角3节,b、前翅没有径分脉,中脉单一,肘脉2支在基部相结合。

18、观察粉虱亚目Aleyromorpha特征:a、体小,两性都有翅,体和翅上常被有白色的蜡粉,b、复眼的小眼分为上下两群,c、触角7节,d、前翅有两条脉,前一条弯曲,后一条直,后翅只有一条脉纹,e、跗节2节,有2爪及一中垫;f、腹部第九节背面有凹入,称为皿状孔,中间有小形的第十节背板,称为盖片及一管状的肛下片,叫舌状突。只包括粉虱科Aleyrodidae。

19、认识绵蚧科Margarodidae特征:a、雌雄异型,b、雌性通常椭圆形,体壁有弹性,常被蜡粉,分节明显,触角6—11节,足发达,腹部有2—8对气门,c、雄成虫具有单眼和复眼,触角7—13节;每节常轮生不同长度的细毛;前翅脉纹仅2分支,后翅变成平衡棍。

20、观察粉蚧科Pseudococcidae标本特征:a、雌虫体长园形,被有白粉,腹部末端两侧有臀瓣,其上各有一根刺毛,称为臀瓣刺毛。肛门周围有骨化的环,上生6根刺毛,叫肛环和肛环刺毛,没有腹部气门;b、雄虫没有复眼。

21、观察蚧科Coccidae特征:a、雌虫体圆形,长卵形或球形;背面的体壁硬化,腹面体壁薄而柔软;头、胸、腹常合并为一体,所以体节几乎完全消失;触角6—8节,其第一节较粗大,以后各节愈往端部愈细。足的节数正常,但很小。没有腹部气门;腹部末端有深的裂缝,叫臀裂(肛裂),肛门上盖有2块三角形的骨片,叫肛板(三角板)。b、雄虫触角10节,具单眼,其数目为4—12个。有翅一对,足长而发达,有正常节数,交配器短。在腹部倒数第2节上具有2个腺孔,分泌出2根长的白色蜡丝。

22、观察盾蚧科Diaspididae特征:a、雌性介壳近园形,略隆起,由黄色的两层蜕皮和灰色的丝质分泌物重叠而成,蜕皮位于近中央,雌虫体近园形,黄色。取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头和前胸愈合,中后胸和腹部前节分节明显;后数节合为一整块骨板,称臀板。臀板背面和腹面分别开口有肛门和生殖孔以不同大小和长度的圆柱形腺管的孔。一臀板边缘有成对的附器分布:叶状而厚的为臀,薄而分枝的臀为栉,刺状的为腺刺,其内通有分泌腺;臀板上还有皮棍,触角退化成疣状,气门2对,完全无足。b、雄虫若虫介壳较雌虫介壳为小,椭圆形,两侧边近平行。蜕皮壳突出于前端,颜色和质地同雌的一样,雄成虫触角丝状,10节,单眼4—6个,交配器狭长。

(二)脉翅目昆虫观察:

脉翅目的主要特征,草蛉、粉蛉、蝶角蛉各科特征

作业:

绘制蜡蝉、蝉、叶蝉、飞虱、广翅蜡蝉、象蜡蝉、耳蝉、角蝉、沫蝉、木虱、蚜虫、粉虱、绵蚧、粉蚧、蚧、盾蚧检索表

实验五鞘翅目分类

一、目的:

1、掌握鞘翅目分类方法,认识分类特征。

2、认识重要科的特征。

二、材料:

1、下列昆虫的针插或浸渍标本。

金龟甲、丽金龟、花金龟、瓢甲、毛瓢甲、叶甲、拟步甲、跳甲、小蠹、象甲、步甲、拟步甲、虎甲、芫菁、叩头甲、豆象、吉丁甲、隐翅甲、埋葬甲、郭公甲、莹火虫、天牛、谷蠹、粉蠹、龙虱、水龟虫、

2、下列玻片标本或示范标本:

步行甲后翅(肉食甲式);金龟甲后翅(隐翅甲式);萤后翅(萤式)

瓢虫跗节(拟三节);叶甲跗节(拟四节)。

3、用具:

扩大镜、双筒解剖镜、拨针、镊子、蜡盘、蒸馏水。

三、观察项目:

1、鞘翅目特征观察:观察金龟子等,都具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坚硬,复盖在身体的背面,中央有一会合的纵缝(中缝);前胸背板发达,掀起前翅可看到膜质的后翅和柔软的腹节背板,而身体的其他部分都很坚硬。鞘翅在身体背面复盖的程度因种类而异,金龟子的腹部仅末端背板外露,但有的可将腹部复盖,有的腹部大部分露出,常作为分科重要依据。

2、后翅类型:掀开金龟子的鞘翅,可以看到褶叠着的膜质后翅用镊子展开后可看到(或取玻片标本观察), 没有二条中肘横脉及纵室,为“隐翅甲式”对比观察步行甲后翅,有许多横脉,通常有2条中肘横肘(M—C u)造成一小的纵室为“肉食甲式”。鞘翅目后翅的另一种翅脉形式叫“萤式”,中脉与肘脉的端部愈合呈环,只一条脉纹到达翅缘。

3、基节窝类型:用镊子将金龟甲、步行甲的后足连同基节一同拨下,露出的孔为“基节窝”,对比二者基节窝所占据的位置及与第一腹板的关系,金龟子的第一腹板保持完整,而步行甲的第一腹板被基节窝分割成二部分,这是植食亚目和肉食亚目区分的特征之一。

另外取下金龟子的一只前足,其基节窝为前胸的骨片所包围,这种形式的基节窝称为“闭式”。取芜菁前足,前足基节窝后面没有前胸的骨片,称为“开式”基节窝。

4、跗节的类型:观察金龟子的跗节,有明显的5个小节,对比观察瓢甲和叶甲的跗节,瓢甲的跗节为四个节,第三节特别小,包在第二节中间,这两类型的跗节称为“拟三节”(隐4节);叶甲的跗节5个小节,第四节特别小,包在第3节的中间, 特称为“拟四节”(隐五节)。

5、重要科成虫特征观察:

(1)、虎甲科Cicindelidae、步甲科Carabidae与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取虎

甲、步甲观察,均属肉食亚目,区别在于虎甲科头一般比胸部宽,两触角间的距离较近,小于上唇宽度,步甲科头一般比胸部窄,触角位于复眼与上颚基部间,上唇小,两侧不超过触角间距离,步甲科和拟步甲科有的很相似,观察步甲,三对足跗节均5节(跗式5—5—5), 再对比观察拟步甲,前中足跗节5节, 后足4节(付式5—5—4)。

(2)、叩头甲科Elateridae和吉丁甲科Buprestidae取叩头甲和吉丁甲观察, 都具有坚硬而细长的身体, 前胸腹板均有一个向后延伸的腹板突起。但叩头甲科的突起细长尖锐,嵌在中胸腹板的凹陷内;体色一般黑暗;前胸与鞘翅间凹下,能活动,前胸背板两侧后缘还有尖锐的后角突起。吉丁甲科前胸腹板突扁平,嵌在中胸上,体色多鲜艳,有金属光泽,前胸与鞘翅间不凹下,不活动。

(3)、芫菁科Meloidae取豆芫菁进行观察, 身体和鞘翅比较柔软;头部略比胸宽, 头的后缘收缩成圆形, 付节和拟步甲科相似为5—5—4式, 但前足的基节窝为开式。

(4)、金龟甲科Melonthidae、丽金龟甲科Rutelidae 观察金龟甲, 丽金龟共同特征是前足开掘式, 付节5节, 触角鳃叶状, 通常10节, 末端3—5节向一侧扩张呈瓣状,合起来成锤形。后足着生接近身体末端而远于中足;腹部气门完全被鞘翅所盖住; 触角的锤状部有毛, 其他代表金龟甲总科Melolonthoidea, 后足着生在身体的中间, 位置接近中足而远于腹部末端, 气门至少露出一对在鞘翅外。丽金龟甲科与金龟科,区别在于后者足2爪长度不等,在后足上特别显著,每个爪都能活动

(5)叶甲科Chrysomelidae: 取叶虫观察, 一部分体形像瓢甲, 但显著不同处在于足跗节为拟4节, 复眼园形, 体多有金属光泽。

(6)、象甲科Curculionidae: 取甜菜象甲观察象甲科的特征, 其头部延伸呈象鼻状(有的种类呈管状,咀嚼式口器着生在喙的前端,触角膝状, 10—12节, 末端3节呈锤状; 头部腹面中央有一条外咽缝。

(7)、豆象科Bruchidae: 取豆象进行观察, 体坚硬, 灰褐色, 复被鳞片组成的各种花纹; 头部缩在前胸的下面, 有较大的复眼, 从侧面观察复眼的形状, 其前下缘有“V”字形缺刻;触角由复眼的前方伸出;鞘翅末端截形,腹末背板露出鞘翅之外。

(8)、瓢甲科Coccinellidae:取瓢虫和毛瓢虫进行观察, 共同特征是身体半球形, 像一个复转过来的园瓢, 腹面扁平; 触角短, 棍棒状; 足跗节为拟3节, 瓢甲亚科Coccinellinae, 背面光滑无毛,上颚有基齿, 端部对裂或不分裂; 毛瓢甲亚科Epilachnilnae, 背面有毛, 少光泽; 上颚无基齿, 端部分为许多小齿。

(9)、天牛科Cerambycidae: 取天牛进行观察, 触角比体长, 复眼肾脏形, 触角由复眼的凹陷处伸出; 足跗节为隐5节。

(10)、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与埋葬甲科silphidae:取隐翅甲观察隐翅甲科的特征, 触角10或11节, 线状(有的种类棒状), 鞘翅极短, 没有盖住腹部一半, 再取埋葬甲观察埋葬甲科的特征,和前科不同处在触角棒状。鞘翅短,末端截形,盖住腹部一半以上,腹部露出3节。

(11)、小蠹科Scolytidae和齿小蠹科lpidae。取小蠹和齿小蠹观察,共同特征是体小;喙短而阔,很不发达;触角短而有锤状部。均属小蠹总科Scolytoidea。但要注意小蠹前足胫节外侧顶端有一强大端距,代表小蠹科特征;齿小蠹前足胫节外侧顶端缺一明显端距, 这是齿小蠹科与小蠹科的主要区别。

(12)、谷盗科Ostomatidae, 取谷盗观察谷盗科的特征。头前口式,触角11

节, 棒状, 锤状3节, 不对称, 向一侧突出。眼小,下唇须4节, 末节长, 圆柱形, 前足基节圆柱形, 横生, 中足基节圆球形。后足基节互相接触。跗节5节, 第一节极小,第五节长。

(13)、长蠹科Bostrychidae, 取谷蠹观察长蠹科特征。体长圆筒形。头下口式,从背面看不见,触角短,11节, 3节成锤状, 着生在复眼前。上颚三角形,端尖,内侧有1齿, 下颚须2节。前胸背板大,帽状,光滑或有颗粒状突起。足短,前足基节大,左右相接触。胫节有刺。跗节5节, 第一节很小, 第二至五节长。鞘翅光滑或有点刻,后缘倾斜,常有齿。腹部可见腹板5节。

(14)、龙虱科Dytiscidae, 鼓甲科Gyrinidae 观察龙虱、水龟虫均属肉食亚目,龙虱科后足基节极发达,占据后胸大部分,并且后足长而扁阔,有长毛,为游泳足;雄虫前足基部三跗节扩大甚至成圆形的吸盘;水龟虫复眼分上下两部分,前足细长,中后足极短而呈扁浆状。

作业

1、根据实际观察制作下列各科成虫检索表(二项式)步甲科、虎甲科、芫菁科、叩头甲科、吉丁甲科、瓢甲科、叶甲科、豆象科、天牛科、象甲科、金龟甲科。

2、用简图表示“闭式”基节窝和“开式”基节窝。

实验六鳞翅目分类

一、目的

1、认识鳞翅目成虫形态分类特征;

2、认识与农业有关的重要科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

小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成虫浸渍标本,针插标本;小地老虎翅脉玻片标本。

下列昆虫的成虫针插标本、翅脉玻片标本

弄蝶、凤蝶、粉蝶、蛱蝶、眼蝶、灰蝶、斑蝶、枯叶蛾、夜蛾、尺蛾、毒蛾、灯蛾、舟蛾、钩翅蛾、天蛾、蚕蛾、天蚕蛾、螟蛾、卷叶蛾、小卷叶蛾、刺蛾、衰蛾、斑蛾、菜蛾、巢蛾、麦蛾、细蛾、潜蛾、谷蛾、木蠹蛾、豹蠹蛾、举肢蛾、透翅蛾

用具:酒精、小培养皿、镊子、拨针、扩大镜、双筒解剖镜、毛笔

三、观察项目

(一)成虫形态与分类特征的观察

1、取小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成虫浸渍标本,观察复眼,虹吸式口器;然后将虫体放入漂白粉液中,用毛笔刷去头、胸和腹部鳞片,观察头部的单眼,前胸的领片(翼片),中胸的肩板,第一腹节两侧的听器。

2、取小地老虎成虫针插标本,观察前后翅,了解基、内、中、外横线,亚缘线,缘线以及环状纹、肾状纹、楔形纹,新月纹的位置和特点。

3、继续观察小地老虎成虫,前后翅怎样用翅缰联接;同时对比观察菜白蝶成虫标本,它的前后翅的联接有什么特点。

4、观察小地老虎翅脉玻片标本,根据康倪Comstock—Neadham和汉泼逊Hamposon等命名法注明脉纹名称,注意中室和副室由什么脉构成。

(二)重要科特征观察

1、观察凤蝶科Papilionidae的特征。后翅外缘波状,臀角常有一尾状突起。

2、识别弄蝶科Hesperiidae的特征。注意复眼的睫毛,触角末端的小钩。

3、识别粉蝶科Pieridae特征,注意体色及前后翅臀脉,前翅臀脉一条,后翅臀脉二条。

4、观察蛱蝶科Nymphalidae的特征,注意其前足很退化,短小;触角锤状部特别膨大;中室在前翅闭式。

5、识别眼蝶科Satyridae特征,前后翅有眼状斑纹或圆斑纹,前足退化,前翅有几条翅脉基部膨大。

6、识别灰蝶科Lycaenidae特征,触角有白色的环,复眼周围白色,前翅M1着生于中室的前角,有的种类后翅外缘常有尾状突起,前后翅的中室都是开式。

7、识别斑蝶科Danaidae特征:前足退化,缩在胸部下。雄性的前足末端呈皱缩的球。翅的外缘波状;中室闭式;前翅径脉5条;第二臀脉存在,后翅肩脉发达,雄后翅臀角常有发香鳞区。

8、识别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的特征,体粗状,多毛,触角栉齿状、单眼和喙管都退化,后翅无翅缰,前缘有小翅室(亚前缘室)和短脉(肩脉)。前翅R5与m1连有短柄。M3从中室下角分出。

9、认识夜蛾科Noctuidae特征。注意体色,毛的蓬松程度,后翅Sc+R1脉在近基部处与中室有一点接触又复分离,造成一个小形基室。

10、取各种夜蛾成虫标本,对照表1,识别夜蛾科主要亚科

11、观察夜蛾科、毒蛾科、灯蛾科、舟蛾科成虫标本,掌握其区别特征(表2)。

加粗,末端弯曲成钩状,前翅大而狭,顶角尖而外缘倾斜,后翅较小,被有厚鳞。后翅第一条脉(S c+R1 )与中室平行,有一横脉与中室中部相连。

13、观察尺蛾科Geometridae特征:注意体形和翅形,后翅S c+R1脉基部弯曲,R s基部也弯曲,二脉有点接触;臀脉一条。

14、观察钩翅蛾科Drepanidae特征:体细翅宽大,顶角常呈钩状突出,后翅S c+R1脉基部弧形,中室外与R s相靠近或接触。

15、观察蚕蛾科Bombycidae特征:注意体形和触角与天蛾科不同,后翅S c+R1脉与中室有横脉相连,但有3条臀脉,身体不呈纺缍形。

16、观察天蚕蛾科Saturniidae特征:体特别大,色泽绚丽,翅上有透明斑,前翅只3—4条径脉;后翅第一、二条脉间无横脉,只一条臀脉。

17、观察螟蛾科Pyralidae特征,注意体形、颜色、翅脉,后翅臀区发达、有三条臀脉,S c+R1在中室外和Rs相接近或接触,前翅三角形,R脉各支多合并,中室闭式。

18、根据表3识别螟蛾科各亚科特征

编制弄蝶、凤蝶、粉蝶、蛱蝶、眼蝶、灰蝶、枯叶蛾、夜蛾、尺蛾、毒蛾、灯蛾、舟蛾、天蛾、蚕蛾、天蚕蛾、螟蛾、卷叶蛾、小卷叶蛾、刺蛾、斑蛾、菜蛾、巢蛾检索表。

实验七膜翅目分类

一、目的:

1、掌握膜翅目分类方法。

2、区分总科、认识重要科的特征。

二、材料:

下列昆虫成虫的针插标本,或玻片标本。

叶蜂、茎蜂、姬蜂、茧蜂、蚜茧蜂、小蜂、金小蜂、赤眼蜂、黑卵蜂、螯蜂、青蜂、土蜂、黑蚁、蛛蜂、泥蜂、蜜蜂、瘿蜂、切叶蜂、熊蜂、用具: 双筒解剖镜、显微镜、扩大镜、镊子、拨针。

三、观察内容:

1、以姬蜂为代表观察膜翅目的特征:体分明显的头、胸、腹三段,两对翅膜质,在实体镜下观察后翅前缘中部,有一列小钩,是与前翅连接的构造“翅钩”。胸部各节接合紧密,前胸不发达,黄色弯曲形的前胸背板位于胸部前缘。中胸背板颇大隆起,占据了胸节的大部分,可分为盾片,小盾片、后小盾片三部分,在后小盾片之后,为不分片的后胸背板,其后方还有一个较大的环节,从侧面观察,可知其与后足不相关,它是并入胸部的腹部第一环节,特称为“并胸腹节”,(有气门一对)。

2、亚目特征的观察,观察胡蜂的胸部与腹部连接处收缩成柄,三对足都具有一个转节;而叶蜂的胸腹间不成柄状收缩,其三对足均有二个转节,胡蜂的腹部末端尖细,具有螯刺状的产卵器,叶蜂雌虫产卵器由腹末之后伸出,刀锯状;再取姬蜂观察,和胡蜂一样,具有收缩的腹柄,但其足有2个转节, 雌虫产卵器从腹末前方腹面伸出, 有一对产卵管鞘。这些是区分广腰亚目、细腰亚目、针尾亚目的重要特征。

3、观察胡蜂胸部,其前胸背板向两侧延伸,并与前翅基部黄色的肩板相接,对比观察细腰泥蜂,则不相接。

4、取叶蜂的前翅玻片标本,参照图,认识其翅脉和翅室特征:

Sc脉单独存在或合并;

R、M、Cu脉基部愈合同柄;

前翅前缘基部,R+M脉与C脉之间形成的翅室为前缘室,前缘室的存在与不存在是分类特征。

前缘中前端有R脉加厚的区域,特称“翅痣”,在翅痣下面由Rs向前围成的翅室称为缘室(Mc), 缘室1或2个, 为第一列翅室。

缘室下面的翅室为亚缘室(Smc), 通常4个, 为第二列翅室。

在亚缘室之下由M3+4、M4、M3三条脉纹形成的翅室为盘室, 通常3个。

在R+M脉之后,Cu脉之前的翅室为中室。

以上各翅脉的增减、形状、翅室的数目,形状均为分类根据。

5、观察下列各总科及科的特征:

(1)叶蜂总科Tenthredinoidea , 腹部不收缩成柄,后翅至少有3个基室, 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 前足胫节有2端距; 雌虫产卵器由两对扁平的瓣组成锯状。

叶蜂科Tenthredinidae; 体小到大形, 粗壮, 触角线状7—10节。

取叶蜂幼虫仔细观察,外形像鳞翅目幼虫蜀式,显著不同处在于⑴头部额正常, 不成狭窄的“人”形;⑵头部每侧只一个单眼;⑶腹足通常6—8对, 生

在第2—8和第10节上, 或第2—6与第10节上; ⑷腹足无趾钩。称“伪蜀式”。

(2)茎蜂总科Cephoidea (麦茎蜂为代表):前胸背板后缘平直,前足胫节只1端距,产卵器短。

茎蜂科Cephidae:体细长, 不超过18毫米,通常黑色, 有时有黄色斑纹,触角线状, 多节, 腹部略侧扁。

取幼虫观察,白色,弯曲,皮肤有皱纹,有单眼,无足或有退化的胸足,体末有尾状突起。

(3)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 :触角16节以上,不呈膝状;前胸背板与翅基片相接触;前翅翅脉发达, 有翅痣;腹部腹面腹质常柔软, 有一中褶;产卵器自腹末前方腹面伸出, 有产卵管鞘。

姬蜂科Ichneumonidae体小到大型, 从兀毫米到40毫米以上(产卵管除外);仔细参照图观察翅脉和翅室, 了解各脉和翅室名称和命名特点, 一般均有第2迥脉, R与Cu脉间有2根肘间横脉, 形成第二肘室, 叫“盘肘室”。腹部每个环节均可活动。

茧蜂科Braconidae:多为小型,体长很少超过12毫米, 和姬蜂主要区别在于只有迥脉一条, 无第2回脉;一般第一盘室与第1肘室分开, 通常第2及第3腹节联在一起, 背面不能自由活动。

蚜茧蜂科Aphidiidae:有的归在茧蜂科中, 取麦蚜茧蜂对照图观察, 了解翅脉和翅室名称和命名特点。前翅仅一迥脉(称中间脉Im), 有径室1—3个;后翅仅1基室;腹部具柄, 第3节以后背板可自由活动, 着生在并胸腹节下方。后足基节之间,唇基端缘凸出,不与上颚形成园形口胫,均为蚜虫体内寄生蜂。

(4) 小蜂总科Chalcidoidea:触角膝状; 前胸背板与翅基片不接触;足转节2节;翅脉简单、前翅无翅痣和翅室,翅脉分亚前缘脉,缘前脉(合称亚缘脉), 缘脉, 后缘脉和肘脉(或称痣脉)几个部分, 后翅翅脉分为亚缘脉和缘脉;腹部腹板硬化无褶, 产卵器自腹末前一定距离腹面伸出。

小蜂科Chalcididae 体长0.25毫米;后足腿节膨大;胫节弯曲,末端斜,生有2距。

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体长2—3毫米,有金属光泽;触角常为13节;后足胫节只1端距;前胸背板短, 横形。

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体小, 体长1毫米以下;付节3节;触角短, 索节最多2节;前翅后缘脉退化;翅上刚毛呈放射状排列。

(5) 瘿蜂总科Cynipoidea (观察瘿蜂示范标本):触角不呈膝状;前胸背板伸达翅基片;足转节1节;前翅无翅痣, 具少数翅室及退化的翅脉;腹板硬化无褶, 产卵器自腹末前方腹面伸出。

瘿蜂科Cynipidae 体小, 长约1—3毫米, 腹侧扁, 腹部背板通常伸到腹部两侧甚至下方, 但不在腹面会合, 第3腹节背板最大, 至少为腹部的一半, 多为作虫瘿种类。

(6) 细蜂总科Proctotrupoidea=Serphoidea 产卵器自腹末伸出, 其外鞘联合形成一个多少像柱形的管;前胸背板与翅基片接触;足转节2节;后翅无翅脉, 无臀叶。

缘腹细蜂科(黑卵蜂科) Scelionidae 小或微小型, 体长0.45—5毫米, 多数黑色, 触角膝状, 11或12节, 若为7—8节, 则棒节不分节, 前翅通常有缘脉和痣脉; 腹部尖锐,或沿两侧有锋锐的边缘。

(7)肿腿蜂总科Betnyloidea 后翅有臀叶;前足腿节显著膨大且末端呈棍棒

状。

螯蜂科Dryinidae 头部横宽, 横大于长, 球形或略呈四边形;雌雄触角均10节;雌蜂前足跗节与爪通常形成钳状(螯),往往无翅。

(8) 胡蜂总科Vespoidea 触角13节以下, 第一盘室很长, 一般比亚中室长得多; 休息时前翅通常纵褶。

胡蜂科Vespidae 中足胫节有2端距,爪简单。

蜾蠃科Eumenidae 中足胫节只有一端距,爪有齿或分瓣,上颚长,刀状,常分叉。

(9)蚁总科Formicoidea (以黑蚁为代表) 无翅或有翅腹部第1节或第1—.2节形成结。

蚁科Formicidae

(10) 土蜂总科Scolioidea 足较短, 后足腿节常不达腹端; 第1.2腹节间常有收缩; 体多毛; 翅脉常不到达边缘。

土蜂科Scoliidae; 中胸腹板与后胸腹板合并成一扁平板, 此板被一横行而多少有些弯曲的缝所分开, 并覆盖于中后足基节的基部; 雄虫腹部末节腹板的端部有3个刺; 雌虫一定有翅, 翅膜质, 闭室之外有精细的纵行皱纹。

(11) 蛛蜂总科Pompiloidea 中胸侧板以斜缝分隔为上下两部分; 后足腿节很长。蛛蜂科Pompilidae

(12) 青蜂总科Chrysidoidea 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体坚硬, 绿色或兰色, 金光闪闪; 腹部可见背板2—4节,腹部能弯曲与胸部接触。

青蜂科Chrysididae

(13) 泥蜂总科Sphecoidea 腹部背板6—8个,腹部第1节常呈显著的柄。

泥蜂科Sphecidae 中足胫节有2距; 腹部明显有长园筒形的柄。

(14) 蜜蜂总科Apoidea 中胸背板的毛分支成羽状; 后足第1付节通常大形, 常增厚或扁平, 常有毛; 腹部无柄。

蜜蜂科Apidae: 后足胫节没有距, 扁平有长毛, 末端和毛形成花粉篮, 付节第1节扁而阔, 内侧有短刚毛几列, 形成花粉刷, 是本科主要特点。

木蜂科Xylocopidae 体粗壮多毛,多黑色,具白、黄色毛。足粗状多毛,前、中、后胫节有1距,后足2距,后足后跗节膨大多毛,但无花粉篮,无腹柄。

作业:

区别下列各对特征。

茎蜂和叶峰蜜蜂和熊蜂泥蜂和土蜂姬蜂和茧蜂

实验八双翅目及蜱螨目分类

一、目的:

1、掌握双翅目分类方法,认识分类特征。

2、识别双翅目重要科的特征。

3、认识蜱螨目重要特征

二、材料:

下列昆虫成虫的针插标本或玻片标本。

大蚊、吸浆虫、牛虻、盗虻、蜂虻、水虻、食蚜蝇、杆蝇、潜叶蝇、水蝇实蝇、种蝇、果蝇、家蝇、丽蝇、寄蝇、麻蝇。叶螨

用具和材料:

双筒解剖镜、显微镜、扩大镜、镊子、拨针。

三、观察内:

1、以家蝇或种蝇为代表观察本目特征:仅一对前翅发达,膜质,拉起前翅可以看到隐蔽于胸后下方的平衡棍(后翅)。为双翅目的主要特征。

2、对比观察牛虻,家蝇和吸浆虫的触角:牛虻触角三节(第三节又分为许多亚节); 家蝇触角3节, 第3节特别大, 上有触角芒; 吸浆虫触角线状多节, 分别代表短角亚目Brachycera, 芒角亚目Aristocera, 和长角亚目Nematocera。

3、观察家蝇,丽蝇或寄蝇的头部,如为雄虫则左右二复眼靠近雌虫二复眼间距较大,认识下列特征:额囊缝,新月片,单眼三角区,单眼鬃,内顶鬃,外顶鬃,后顶鬃,额眼间鬃,口鬃(髭)。

4、观察寄蝇胸部:从背面可看到发达的中胸背板,分为盾片和小盾片,从侧后方可看到位于小盾片下的背片,后小盾片,认识盾片上的中鬃、背中鬃、翅内鬃、翅上鬃,翅前鬃。

从侧面观察胸部,在中胸侧面有一条缝,缝之前为中胸侧片,缝之后为翅侧片,它们的下方前面的为腹侧片,后面的为下侧片。在这四个骨片上着生的鬃分别称为中胸侧鬃,翅侧片鬃,腹侧片鬃,下侧片鬃。

以上头部,胸部各种鬃的有无,发达程度,数目多寡,排列方式是蝇类鉴别属种的重要依据。

5、观察牛虻的翅脉玻片标本,认识翅脉翅室的特征:Sc独立,有时可与R合并,Rs三分支(有的种类在三支以下); M三分支;Cu二分支; R1之后有缘室一个,Rs分支之间为亚缘室二个(或少于2个),Rs与Cu2间为后室(5个或少于5个),M分支形成的一个闭室为盘室,在翅基R与cu脉之间造成封闭的室称为基室(2个或少于2个)。Cu与a脉间形成的翅室为臀室,另外在翅基部可以看到(由外向内)轭瓣Jugum,翅瓣Alula, 腋瓣Calypter。翅瓣和腋瓣为双翅目某些类群所特有。

6、观察下列重要科的特征:

(1) 大蚊科Tipulidae 取大蚊由背面观察, 胸部有明显的“V”形横沟,足细长,为中,大形种类。

(2) 瘿蚊科Cecidomyiidae:取麦红吸浆虫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小形, 前足细长, 两复眼相愈合成合眼。触角近似连珠状,雄虫触角每节为双节的葫芦状,每个小节上生有环状毛,翅脉35条, 很少横脉, 基部只有一个闭室。

取幼虫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体呈纺锤形,头退化中胸腹板上有一个“剑骨片”为弹跳器官。

(3) 盗虻科Asilidae:观察盗虻, 长形或细长,多细毛或束毛,头顶凹陷, 复眼突出;触角端部有端刺,爪间突刚毛状。

(4) 虻科Tabanidae:取牛虻进行观察, 体粗壮状,头部大多呈半球形,基部比胸部宽;翅基部有发达的翅瓣及腋瓣,Rs止于翅顶角之下,爪间突垫状。

(5) 蜂虻科Bombyliidae: 观察蜂虻,头顶不凹陷,喙特别长。

(6) 水虻科Stratiomyiidae 取水虻进行观察,体光少毛, 翅瓣小或无;Rs止于翅顶角之上。翅的中央室小而略近前缘,大致呈五角形,为识别筒易特征。(7) 食蚜蝇科Syrphidae 观察食蚜蝇, 体形似蜂, 头部无额囊缝: M1+2与M3+Cu脉端部向前弯曲, 形成两个封闭的翅室,R与M脉之间形成一条“伪脉”。

(8) 杆蝇科Chloropidae: 观察杆蝇, 为黄色带有斑纹的小蝇, 中胸盾片中部无横缝, 无腋瓣, 触角第二节无纵沟, 这是无翅瓣类(杆蝇、潜蝇、果蝇、实蝇、水蝇等科)的主要特征。将标本插在塑料片上,头部正面向上,在解剖镜下观察,

单眼三角区很大,无口鬃;前翅缘脉只有一个折断处,Sc退化,R三分支,直达翅缘;M2分支, 中间只夹一个翅室, 基室与中室合并, 后面无臀室。

(9) 潜蝇科Agromyzidae:观察潜叶蝇, 为黑色小蝇子, 口鬃和额眼间鬃明显; 触角芒光滑。前缘脉只有一个断裂处,Sc退化或与R1合并; M脉间有二闭室(基室和中室), 后面有臀室。

(10) 实蝇科Trypetidae:观察实蝇, 小或中型的蝇子, 翅上常有暗色斑纹, 翅前缘脉有2个折断处, Sc完全, 端部弯曲向上, 中脉间有2个闭室(基室和中室), 后面有一个带尖角的臀室。

(11)水蝇科Ephydridae: 观察水蝇, 为黑色小蝇, 翅前缘脉2个折断处, M脉间是一个闭室,无臀室。

(12)果蝇科Drosophilidae: 取果蝇进行观察, 为黄色小蝇,翅前缘脉2个折断处, Sc退化, M脉间只一个闭室,臀室小, 口鬃明显。

(13)花(种)蝇科Anthomyiidae:取种蝇观察, 拉开前翅, 可以看到大的翅瓣, 胸部背面具有横缝,下侧片无鬃, 前翅M1+2脉直, 不向前弯曲。

(14) 蝇科Muscidae, 取家蝇进行观察, 小到大型, 下侧片无成行的鬃, M

脉端部弯曲向前, 触角芒全长羽状。

1+2

(15) 寄蝇科Larvaevoidae:观察寄蝇, 下侧片有成行的鬃; 后小盾片发达, 侧面观有隆起; 触角芒刚毛状, 中胸盾片沟后翅内鬃3个, 如为2, 则二鬃之间距离很近, 根据位置可以确定为前面一根退化, 颜不具颜脊; 翅M1+2伸向翅后缘, 在后缘前方折向翅前缘, 形成心角, 末端一段止于翅尖的前方, 与前缘脉会合。

(16) 丽蝇科Calliphoridae: 观察丽蝇, 中到大型, 体多呈青, 绿等色,带金属光泽, 后小盾片不明显, 下侧片有成行的鬃, 触角芒全部羽状。

(17) 麻蝇科Sarcophagidae: 取麻蝇进行观察, 中到大型, 体多灰黑, 具明显的灰白粉被, 后小盾片不明显, 下侧片有成行的鬃,触角芒大部分或基部羽状。

叶螨的特征

作业:

根据实际观察制作瘿蚊科、食虫虻科、虻科、食蚜蝇科、杆蝇科、潜蝇科、实蝇科、水蝇科、花蝇科、寄蝇科、麻蝇科检索表。

昆虫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小麦、油菜蚜虫调查和鉴定 姓名:班级:学号: 一实验内容 1 小麦蚜虫调查与种类鉴定 在田间观察并用毛笔扫取小麦植株上的蚜虫于盛有酒精的容器中,带回实验室调查并在体视显微镜下统计小麦植株上的蚜虫数量以及种类,记录所调查小麦植株数量。通过对小麦蚜虫的调查与鉴定,了解小麦蚜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并掌握小麦蚜虫的调查与鉴定方法,旨在预测小麦蚜虫危害蔓延情况,为及时防治小麦蚜虫制定有效的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2 油菜蚜虫种类鉴定 通过实验室给定的油菜蚜虫样本,随机捕获数头蚜虫,然后在体视显微镜下鉴定油菜蚜虫种类。通过对油菜蚜虫种类的鉴定,熟练掌握油菜蚜虫的形态特征,并准确对其进行鉴定与分类,以明确当地油菜蚜虫的主要类型,旨在为油菜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实验方法 1 小麦蚜虫调查方法 采用单对角线随机五点取样,每点固定50株(茎);当百株(茎)蚜虫量超过500头且株(茎)间差异不大时,每点可减少至20株(茎);当蚜虫量特大时,每点可减少至10株(茎)。调查有蚜株数、蚜虫种类、有翅蚜及无翅蚜数量,并统计计算百株蚜虫量,记录结果并汇入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表1)。 表1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 注:调查地点为成都校区图书馆前小麦田,地块类型为旱水田。 2 小麦和油菜蚜虫鉴定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下根据教材,小麦和油菜蚜虫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

三结果与分析 1 小麦蚜虫种类和发生情况 根据表1可知,所取小麦植株上的蚜虫均为禾谷缢管蚜,由此可初步推测出成都市温江区小麦蚜虫的主要优势种是禾谷缢管蚜。在随机选取的6株小麦种,只有4株小麦有蚜虫,有蚜率达66.7%;通过调查的小麦上一共有92头禾谷缢管蚜,换算成百株蚜量为1534头。按照常规防治标准(百株蚜量超过500头),现阶段已达到防治标准。而禾谷缢管蚜都是无翅型,且与生活阶段有关。此阶段为小麦灌浆期,蚜虫只需要在小麦植株的叶片或茎秆上小范围活动,就可以从小麦吸食足够的汁液作为营养物质。在南方,禾谷缢管蚜营同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全年在同一科寄主植物上营孤雌生殖,不产生雌雄性蚜,以无翅成虫和若蚜在小麦根部、近地面的叶鞘或土缝内过冬。而北方小麦即将成熟时,禾谷缢管蚜多为有翅型,此时有翅蚜可以飞离麦田,寻找新的寄主。以上禾谷缢管蚜翅型符合一般理论,调查结果较为合理。 2 油蚜虫种类 根据油菜蚜虫的鉴定结果可知,所取油菜样本上有桃蚜和萝卜蚜两种蚜虫。同时也可以根据油菜蚜虫种类特征可以鉴定出不同类别的蚜虫。桃蚜,一般呈绿色、黄绿色或淡红色,腹管较细长,绿色末端有明显缢缩,背上无蜡粉,突出特征是额瘤发达,且向内倾斜。经体视显微镜观察,可以十分容易的看到有些蚜虫的触角基部内侧有十分明显的额瘤,且其他特征也符合桃蚜的形态特征,所以鉴定为桃蚜。萝卜蚜,背覆稀少蜡粉,额瘤不明显,腹管短粗,近末端缢缩不明显。观察到有的蚜虫额瘤不明显,排除是桃蚜的可能,且只有背部有较少蜡粉,排除为甘蓝蚜的情况,其他特征均符合萝卜蚜的特征,因此鉴定为萝卜芽。 四结论与讨论 (1)根据小麦蚜虫调查与鉴定结果可知,成都市温江区小麦蚜虫的主要优势种是禾谷缢管蚜,百株蚜量为1534头,调查田块的发病情况已经达到常规防治标准(百株蚜量500头),而且出现麦蚜聚集的中心株,有两株小麦植株上各有近33头禾谷缢管蚜。田间发病情况需要及时控制。而且近日气温变化适宜麦蚜繁殖,气温继续回升,麦蚜历期缩短,繁殖加速,病情会持续加重。此时可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每亩可选用10 %吡虫啉或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 ~ 15 g,或25 g?L-1的溴氰菊酯乳油15 ~ 20 mL,或40 %乐果乳油30 mL兑水30 ~ 40 kg喷雾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一)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

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

昆虫实验

实验二直翅目分类 一、目的: 1、掌握直翅目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认识重要的科; 3、了解蝗科的特征; 二、材料: 飞蝗、刺胸蝗、笨蝗、尖头蝗、蚱蜢、菱蝗、蟋蟀、螽蜞、蝼蛄标本。 用具:扩大镜、双目解剖镜 三、观察项目: 1、取飞蝗观察:a、触角比体短b、将前后翅揭起,在第一腹节两侧有一个陷入的鼓膜听器c、雌性产卵器凿状d、后足跳跃式。这代表蝗亚目的特征。继续观察其前胸背板,盖住中胸,但不盖住腹部,三对足附节均为3节,这代表蝗亚目中的蝗科的特征。再观察其前胸腹板平垣光滑,没有突起;头顶钝园,颜面与颅顶的夹角为钝角;将前翅拉起,找到中脉区(一个长形的翅室),区内有一条游离的纵脉,脉上有许多细小粒状突起,位置靠近C U脉,称为“中闰脉”这代表蝗亚目locuatodea蝗科Locustidae飞蝗亚科的特征。 2、取小翅曲背蝗观察,在紧靠复眼的头顶两侧有长方形的小凹陷,称“头侧窝”。前胸背板背面有纵的中隆线,两侧有中部向内曲折的侧隆线,并有前中后三条横沟。 3、取刺胸蝗观察:a、头顶的前面与额组成圆弧形(侧面观)b、前胸腹板生有一圆锥形的突起c、后足腿节的外侧有二条纵隆线,中间有“人”字形脊起(羽状隆线)这代表刺胸蝗亚科的特征。 4、取笨蝗观察:a、沿前胸腹板的前缘有一片状突起,b、腹部第二节背板两侧有发音板,c、后足腿节外侧羽状隆线,为不规则颗粒状突起,这代表笨蝗亚科的特征。 5、取尖头蝗观察:a、颜面倾斜,额与头顶组成锐角(侧面观),背面有一细沟,b、前胸腹板的突起在腹板的中间呈叶状。这代表尖头蝗亚科的特征。 6、取蚱蜢观察:a、颜面极倾斜,顶和颜组成一锐角,b、前胸腹板平坦光滑,没有突起,c、前胸背板的侧隆线明显,这代表蚱蜢亚科的特征。 7、取菱蝗观察:a、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在腹部背面,b、跗节前、中足2节,后足3节,这代表菱蝗科Tetrigidae的特征。 8、取蟋蟀观察:a、触角比体长b、雌性产卵器矛状c、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鼓膜外露,称“开式”鼓膜,d、足跗节3节,代表螽蟖亚目tettigoniodea 和蟋蟀科Gryllidae的特征。 9、取蝼蛄观察:a、触角比体短,b、雌性产卵器不外露,c、前足开掘式,这代表蝼蛄亚目Gryllotalpodea和蝼蛄科Gryllotalpoidae的特征。 10、取螽嘶观察:a、雌性产卵器刀状b、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但鼓膜被遮盖,仅留细缝,称“闭式”鼓膜,c、足跗节4节。这代表螽斯科Tettigoniidae 的特征。 作业:

昆虫学实验复习资料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1、体视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记录: ①接通电源; ②抬高镜体(紧固手轮); ③打开(上)光源,调节亮度; ④载入观察对象; ⑤调焦(精确调节目镜校正视力差); ⑥观察标本,做好记录; ⑦原样收镜; ⑧使用登记; 2、昆虫纲的特征观察: ①三体段:头、胸、腹; ②三中心: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触角、单眼、复眼、口器 胸部为运动和支撑中心三对足两对翅 腹部为生殖和代谢中心外生殖器、尾须等 3、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结果 各体段的分节、分区、附器的位置和基本结构与主要类型等。(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胸部的基本构造 (3)腹部的基本构造

二分类 (一)昆虫纲次要目及直翅目形态观察 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①昆虫形态学:外部形态特征 ②昆虫生物学:生活史及行为习性 ③昆虫生理学:内部结构及生理 2、昆虫的主要分类形态特征观察; (1)常见目主要形态特征;

蜉蝣目体小型至中型;体纤细柔弱;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退化; 膜翅;有一对细长多节尾须和1条中尾丝。 蜻蜓目体中型至巨型;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中胸与后胸紧密结 合并向前倾斜;膜翅;有翅痣和翅节。 等翅目体小型至中型,柔软;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体多型,长翅型翅膜质, 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有翅成虫婚飞后,翅脱落,余下部 分为翅鳞。 蜚蠊目体中到大型,扁平;触角线状,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宽大,常盖住头部; 有翅或无翅,前翅复翅;尾须短,多节。 螳螂目体小型至巨型,头三角形,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向两侧突出,口器咀嚼 式;前胸明显延长,中胸和后胸短,前翅覆翅,后翅膜翅, 前足捕捉足,中足和后足行走足。 目体中型至巨型,拟态,杆状或叶状;触角丝状或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不 发达;运动器官退化;腹部第一节与后胸愈合。 革翅目体小型至中型;体壁坚硬;触角丝状,有复眼,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 翅短覆翅或短鞘翅,无翅脉,后翅膜质;尾须发达呈钳状。 啮虫目体微型至小型;头大,触角丝状,复眼小凸出且左右远离,口器咀嚼式, 后唇基发达,呈球状突出;前胸窄小如颈;翅膜质,发达。 虱目体微型至小型;背腹平扁;触角线状不发达,口器刺吸式;无翅;足为攀 握足。 缨翅目体微型至小型,细长;触角丝状,口器锉吸式;前胸背板矩形或梯形,中 胸与后胸愈合;翅为缨翅,跗节端部无爪。 脉翅目形似蜻蜓,体微型至大型,柔软;触角丝状或念珠状,部分棒状、锯齿状 或栉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翅膜质,无翅结,部分 有翅痣。 蚤目体微型至小型,体侧扁;触角短棒状,口器刺吸式;无翅;足为跳跃足。 直翅目体小型至中大型;头部下口式;触角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前胸 发达,中后胸愈合;足有跳跃足、开掘足等变化;前翅复翅, 后翅膜翅;常有发音器和听器;产卵器发达。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 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瞧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 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瞧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就是一根直的,而就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就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就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与肉眼大不相同, 借助放大镜, 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与大颗粒的形状应该就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 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 搅拌, 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与溶液, 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就是不同的 结论: 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就是不同的, 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就是相同的

最新农业昆虫学实验课实验须知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实 验须知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实验须知 实验、实习的目的,在于验证、充实和加深理论教学,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工作能力,为将来指导生产打下基础。为此,同学们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观察和操作,并以实战精神出发对待每次实验与实习。此点必须首先明确。为达此目的,提出如下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实习课中的几点要求: 1.课前准备:实验课前按指定项目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及有关课堂讲授内容,自备绘图纸、绘图铅笔(3H为宜)为笔记本等。 2.形态观察和描述,应根据实验指导书,对标本做详细认真的观察,不要仅观察作业的部分,忽略其他内容,描述时应用术语,并注意用词和标点符号的准确性。 3.绘图: ①仔细观察、求事求是:要认真观察标本的主要特征,严禁不仔细观察就绘图,甚至临摹别人或照书本绘图的作风。 ②绘图整齐,用具恰当:选用软硬适合的铅笔(3H为宜),统一的实验报告纸,绘图的布局在纸上要均匀美观。 ③绘图正确:绘图的各部分大小要合乎原标本比例,不能在整体中放大或缩小,为了突出局部特征,可另绘局部特征图。 ④绘图清晰:要求轮廓、纸条清晰、衬阴浓淡用点多少示之,切勿涂抹或艺术加工,也不要在点点上花很多时间。 ⑤注示:把图之特征用虚线引出,用文字说明,注释时力求文字明确简练,字体端正。

⑥检索表的制订,应根据害虫形态、生活习性及为害状中最突出而稳定的特征制订。 ⑦列表区别对比:表中所列的对比特征应突出、明显、文字简练、避免繁琐。 ⑧害虫生态观察:田间观察时应仔细认真按自己观察到的习性、特点,加以记载,但要抓重点,不要受实习指导书内容框框所限,才能有所发现。 ⑨调查、统计与分析:田间调查应选择代表性强的地块、用适合的取样方法、调查结果随时详细记载,所有数据要认真加以分析,再根据种种事实加以真实的总结说明。 二、实验、实习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镜子使用:应按排号及操作规程(双目镜用法另附)使用,用前先检查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并填写使用卡片;用后应将镜子整理好,放入镜箱中(放时应轻放,以免损坏)。 2.仪器使用:所用镊子、实验盘、放大镜、钢卷尺等仪器,应加爱护,仔细使用,避免损伤,如有损伤应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失单。 3.标本使用:实验中非经许可,不得任意解剖标本,观察针插标本时,用手或镊子拿住虫针,不能直接触动虫体,观察浸渍标本时,应先将标本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再放到镜子底座园盘上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应按显微镜操作规程进行,切勿压碎玻片,观察盒装标本时,不要打开标本盒,示范标本看后应立即送回原处,以免影响他人观察。 4.实验实习中的纪律:室内实验时,不要大声喧哗和行走,实验结束后,应将标本用具按原样放好,桌面清理整洁,按要求交实验作业,田间实验时,应注意爱惜农作物,不要乱折、乱拨、乱踏。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篇一: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动物剥制标本是一种利用动物皮张制成的标本,适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在动物学教学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剥制标本分为真剥制和假剥制两类。真剥制就是将动物皮张还原为生活姿态加以展示。所谓假剥制就是不再将皮张还原为原来动物的姿态,而是简单的展示皮张上体现的特征。本实验为动物剥制实验中的真剥制。 二、实验用品 1. 工具:解剖刀,镊子,棉花,铁丝,剪刀,针线,解剖盘等。 2. 材料:家兔 3. 药品:樟脑粉 三、实验方法 1. 杀死家兔:利用折颈法 2. 清洁标本:如有血污沾染,用棉花醮少许冷水,细心将血污擦拭干净。 3. 剥皮:将家兔头朝左侧腹面向上放在实验台上,自胸部中线处将毛分开,向后到肛门处纵向切开皮肤,切时不

能过深,以见到肌肉为止,不要割开肌肉或腹腔,以防内脏和血污染毛皮。再继续将腹部两侧,背部及后腿部的肌肉与皮肤分离,并从股骨近端处剪断,再将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清除尾基部的结缔组织,用手轻轻捻搓尾部,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一手握住尾根,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尾根,然后用力拉出尾椎骨。剥头部时,需特别注意,将毛皮继续上剥,用解剖刀边划割边上拉毛皮。眼耳处要翻剥,千万不能割破皮肤,耳朵的软骨小心剪断,否则兔子的耳朵竖不起来。沿着眼睑边缘细心地剖割,切勿割破眼睑和眼球。眼球剥离后,继续剥到上下嘴唇的前端为止,保留少许上、下唇皮跟头骨相连。随后用骨剪截断颈椎,使躯干和头骨分离。前后肢要小心翻剥,后肢翻剥到脚踝处,留腓骨,剥净趾骨基部的肌肉(留下趾骨,便于生态整形),将皮上附着的脂肪和肌肉除净。头骨放入水中煮熟,仔细的将脑髓,肉等都清理干净。剥皮要特别小心,总体上是先剥身体再剥四肢,头部要特别小心。 4. 涂防腐剂:涂时要均匀,特别是颅腔内要多涂些,涂时要注意尽量勿碰脏毛皮,要都涂遍不能有漏除的地方。 5. 做支架:取三根合适长度的铁丝,头部脊柱、四肢共用三根铁丝(左前肢与右前肢,左 后肢与右后肢,头部脊柱连通尾各一根),要设计好各部分的长短比例,三者拧在一起。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 (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 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2.取下性腺称重,计算成熟系数。 成熟系数=(性腺重/去内脏体重)×100 在卵巢前后部位各取主0—20粒卵,放在培养皿里,即置于有目微尺的解剖镜下测量称取1克IV期卵巢,前后部平均取,放入4%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全部计数,将所得乘以性腺总重,就得到绝对怀卵量。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24 面向专业:植物保护课程代码:B4500008 先开课程:普通昆虫学(上)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王思芳郑桂玲孙丽娟审定人:(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 一、说明 1、本门课程实验的性质任务、目的与要求 普通昆虫学实验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普通昆虫学(上)》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和验证讲授内容,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动手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本门课程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二、各实验项目教学要求 实验一昆虫的饲养 一、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昆虫的饲养,初步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等生命现象,学习饲养昆虫的方法。 二、材料和设备 常见昆虫(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的活体成虫、蛹、幼虫或卵、光照培养箱、罐头瓶、试管、镊子、养虫笼、解剖针、双目实体显微镜、放大镜、相应饲料等。 三、内容与步骤 1.组织成立学习小组,每组4—5人; 2.户外采集常见昆虫的活体标本,每组采集2-3种昆虫,每种昆虫采集10-20头置于罐头瓶或养虫笼内,放置在25℃的培养箱内饲养; 3.查阅采集到昆虫饲养的饲料及方法等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采集的各虫态昆虫(卵、幼虫、蛹)进行饲养观察,保持好温湿度,定期更换饲料,及时清理养虫盒,每天记录昆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4.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等生命现象。 四、实验数据记录 在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昆虫的变化,如体长、体色的变化;蜕皮次数;相邻两次蜕皮经历的天数;虫态的变化;各虫态经历的天数;成虫的交配情况;雌虫的产卵量、产卵期等。 五、问题讨论 1.说明饲养昆虫经历哪些虫态;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教案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教案 主讲教师:于洪春副教授开课学院: 农学院专业:植物保护 2006年9月1日 1、实验课程编号:01101s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教学计划表n (农药市场营销与管理专业方向) 理论课程总学时:42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30 学分:0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9_个;综合实验1__个;综合设计实验_0_个) 应开实验学期:5 2、实验课程简介 农业昆虫学实验是学习农业昆虫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研究农业昆虫的基础,它为学生正确辩识害虫提供手段和方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识别一些北方主要农业害虫的形态特征、主要

为害状,为虫情调查、害虫预测预报、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害虫形态的观察,掌握北方主要农作物上发生害虫的主要种类,并能掌握其形态鉴定特征,做到准确识别害虫,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实验内容以教师讲解重要鉴定特征,主要让学生根据实验指导自行观察和鉴定为主,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并结合幻灯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农业昆虫学实验实习指导》于洪春主编 《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课件》于洪春编 《农业昆虫鉴定》李照会主编2002中国农业出版社 5、考核办法 I根据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2分 (1 )实验动手能力强,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没有违反操作规程使用,对实验仪器有一定了解。2分 (2)实验动手能力较强,能够较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1.5分 (3 )实验动手能力差,出现违反实验操作规程使用。0.5分 n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6分 (1)实验结果正确、可靠。书写规整、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6分 (2)实验结果较正确、可信度较高。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5分 (3)实验结果较正确、书写不规整、但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4分 (4)实验结果较差,但书写规整、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3分 (5)实验结果较差,不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2分 (6)出现抄袭他人实验结果的现象。1分 (7)无实验报告。0分 川根据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情况2分 (1)上 课准时,没有迟到和早退现象,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认真。 2 分 (2)有 轻微迟到和早退现象,或上课较不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较不认真。 1 分 (3)有严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2、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手持放大镜,显微镜,盖玻片、载波片。 三、实验内容 1、外部形态观察 体被坚硬的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 复眼 单眼 口器 触角 头顶 额 颊 唇基 口器各部分:

2)胸部 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 ?外骨骼: 每一胸节都由背 板、腹板和两个 侧板组成 前胸背板 前胸腹板 中、后胸 腹板 中胸侧板后胸侧板 ?附肢-足: 3对 后足为跳跃足?翅:2对 前翅覆翅 3)腹部 由11个体节组成?外骨骼:背板、腹板、侧膜 尾须

外生殖器: 雌性一产卵器雄性一交配器4)听器5)气门10对 2、内部解剖 ★解剖方法: 用小剪刀从足与翅基部剪掉,再从尾部肛上板处开始,以 小剪刀沿虫体背中线偏左剪至颈部;再从尾端腹面开始,沿腹 面中线偏左剪至颈部;再将产卵器分成两半,从这里开始,将 左侧体壁除去。剪时注意剪刀要斜些,紧帖着背板或腹板来剪; 在去除体壁时先从背面分开所剪开的体壁,将连附着体壁的组 织气管分离,特别在胸部,注意肌肉的联系,要留唾液腺(乳 白色葡萄状的腺体,贴附在胸部腹面)。 以小剪刀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至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 外骨骼去掉,小心将头部幕骨剪除。注意剪刀不可深入,因为 容易损坏围食道神经。 小心将气管及一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 全部。 ★内部构造:6大系统 1)消化系统 前肠:口、食道、嗉囊、砂囊(前胃)中肠:胃。6个胃盲囊 后肠:回肠、结肠、直肠 1对唾液腺2)排泄系统 马氏管—细丝状,包围中后肠

【实验报告】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一)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

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而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蜇伏不动,不易采到。 采集地点也要依据采集目的而定,根据不同种所处生态环境而选择合适地点。一般来说,森林、果园、苗圃、菜园、经济作物林、灌木丛都能采到大量

农业植物昆虫学实验实习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73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植物昆虫学实验实习报告通用范 本

农业植物昆虫学实验实习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实习目的: 让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最后解决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各类常见作物的重要和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的识别及种类,危害症状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以后从事农业害虫的调查和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要求: 1·掌握各种作物的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 2·掌握主要农业害虫的识别特征。 3·掌握农业各害虫危害的特点。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作者: 项蔺川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 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 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 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 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

2016年资源昆虫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昆虫的采集 一、目的要求: 要求同学能学会采集昆虫标本的一般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80%敌敌畏乳油、毒瓶、采集袋、捕虫网,大小指形管、标签、小刀、小铲、镊子、扩大镜。 三、方法 初学采集昆虫时,往往无从下手,跑了一天也采集不到多少种昆虫,或只能采到易采的,不易采的会漏掉,要学会运用一般的采集方法。 (一)观察法:采集昆虫时,首先要找到昆虫的生活场所,因此,要随时用耳听、目看。如蝉、蝈蝈凭发出的声音找到它。有的有踪迹,凡经常有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的植物叶片上常有被啃食过食迹,地上留有吃过食物后排泄的粪便。蛀干害虫,可见有排粪孔,排出粪便及食物碎屑。 (二)搜索法:依据观察法,已经看到昆虫存在的迹象,但有时采不到,或是因虫体较小不易找到,这时,便可用搜索的方法。在发现虫子存在迹象附近的植物上、砖石下、泥土中、腐烂植物下、树皮上、树洞中、动物的尸体下、粪便下,以及昆虫可能栖息的地方,可以搜索到很多类的昆虫,如泥土中可采到蛴螬,树干内有天牛幼虫。 (三)击落法:震击是很好的采集方法,是根据许多昆虫有假死性的特点,猛然震击寄主植物,使其自行落下采到它们。有些昆虫虽无假死性,但趁早上或晚上温度较低,昆虫不甚活动,或当昆虫专心取食时,趁其不备,猛然震动寄主植物,也会被击落下来,有的经震击会暴露目标。 (四)引诱法:如灯光诱虫、马粪诱是常用方法之一。 (五)网捕法:是采集时最普通而常用的方法。捕捉飞翔中或停止的昆虫,下网的迅速程度,要视所捕昆虫的动态而定,然后用网迎头一兜,急将网口转折过来,使网底叠到网口上方,入网昆虫便不会跑掉。昆虫既经采入网中,便可用一只手握住网底上方。另一只手揭开毒瓶盖,将毒瓶送入网底,使所采到的昆虫进入瓶中,随即将毒瓶口紧贴网袋取出,盖上瓶盖,毒死后装入三角包中,写好标签。 (六)采集时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一般白天活动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有些喜夜间活动的昆虫,就必须在太阳下山后或太阳初升前才能采到,因此有些昆虫只有在它活动的时间才容易被发现。在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大,在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蛰伏不动,便不易采到它们。 (七)采集昆虫的注意事项:首先采集时不要只采成虫,如果遇到昆虫的卵、幼虫、蛹,必须全部采集。一般采集时常把个体较小、形态丑陋、不易采到的单个标本,或在野外粗放观察似乎是同一类的,或目前并不严重危害的昆虫忽略掉,这是采集昆虫时应特别小心的,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 特征

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 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材料】解剖镜 【用具】 【内容和方法】 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 (一)机械部分 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 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 (二)光学部分 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7.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8.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至。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9.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10.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11.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12.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昆虫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昆虫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昆虫学实习,还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学会了各种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标本的制作和对昆虫的分类检索。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昆虫学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昆虫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1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上了《普通昆虫学》。昆虫学是一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学科,当然与我们专业密切相关。学校提供了一次与昆虫们的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它们。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并很认真的去做。体会颇多: 1.专业知识的增长。原来只学理论知识真的不够的,只有在实际中的认识才深刻,才更容易掌握。正所谓理论结合实际。没有实际上的应用,一切的理论都只是空话。所以很感激老师给了我们这一次这么好的实习。让我的专业知识得

到了提高,是意识中的提高,不再是死记硬背。开拓了我的视野,对昆虫有了更深的认识,跟以往有了不同的注解。对昆虫形态、栖息地、生活习惯都了解了不少。不再是文字上的描述,而是视觉上的印象。 2.思想上的收获。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昆虫学有了更高的兴趣,看书不在那么乏味。还有改变了我谈”虫”色变的习惯。知道虫子们的厉害,以后种植物也会对付了。这所谓学以致用嘛。也对自身的专业多了些信心。感觉自己已经是大三了,那就是说大学的时光已不多了,剩下的时光要好好把握,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以便以后找工作。 还有通过与同学一起捉虫,明白了同心协力的力量。与同学一起出去的机会也不多了,那是快乐的时光,是以后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次实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还是回味无穷。 昆虫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2经过两天半的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真是感受很多,收获颇大。 算是天公作美,这几天的天气都不错,但是由于季节关系,昆虫出现得并不频繁。所以我们小组决定利用午休的时间去收集昆虫,因为老师讲过午休时气温较高,昆虫活动会较为大些。从这我知道了昆虫的活动受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的影响很大。在采集昆虫的时候,还要求我们对昆虫的习性有一定的了解,方便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植物上的不同部位会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课题实验名称 实验 实验组数班级 实验类别 实验 实验教师时间 实验 准备 规范 操作 要点 观察 到的 现象 结论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 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 ,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 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 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