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位级指数表的编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维普资讯
第 4期
张丽华等 : 内蒙古 大兴安岭林 区森林生 态功能评价
・2 1 7・
树 种 内% 每 公 顷 蓄 积
落
平均树高 3 自然度
群 落 结 构 树 种 结 构 植 破 覆 盖 度
6
^
●
^
●
^
●
^
●
^
●
^
●
1 1 各项 森林 生态 评价 因子类 型划 分 .
首先 根据 表 1~ 4对 每公 顷森林 蓄积 、 森林 自然 度、 森林 群 落 结 构 、 种 结 构 、 树 植被 总 盖 度 、 闭 度 、 郁
平均树高 、 枯枝落叶厚度进行类型划分 , 划分结果见
表 5 。
12 综合评价得分计算 . 根 据表 6将表 5转换 成 表 7 , 从 而完 成综 合 使
森林 是 由多 因子 组 成 , 在维 护 和发 挥 森林 生 态
功 能方 面它们 互相作 用 , 相促 进 , 互 都起 着不 可互 相 代替 的作 用 。在这里 通过对 森林 的 各项 组 成 因子 的
定量 化分 析 , 去定 量 评价 森 林 生 态功 能 的强 弱 。本
内蒙古大 兴安 岭林 区生 态 功 能指 数 为 0 4 1 , .94
1 数据 来源及 处理
大兴 安 岭林 区森 林 生 态 因 子 综 合 评 价 得 分 为
205 再 由表 9知其生 态功 能为 中等 。 .3 , 生 态功 能指数 通过下 式 计算 :
K=1 ∑wi Xi / .3 0 4 1 …… ( ) / × =1 2 0 5= .9 4 3
vo. . . 1 31 No 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主体生态功能区总面积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主体生态功能区总面积最近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考察调研后,我们认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地位和战略地位在我国现有的自然生态林中十分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要改变“常识”。
过去总认为大兴安岭在黑龙江境内,其实不然。
大兴安岭95%以上的林区面积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大约14万平方公里,其中只有1万平方公里散落在黑龙江境内。
在内蒙古东北部的林区,大约11万平方公里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管辖境内, 2万多平方公里分布在内蒙古各盟市地方林管局管辖范围内。
其次,大兴安岭主脉贯穿内蒙古大兴安岭整个林区。
境内河流779条,湿地众多,是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松花江的水源涵养区。
其森林生态是东北粮食主产区与呼伦贝尔草原之间的天然屏障。
再次,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直接影响和调节着我国华北、东北、华东等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我国局部气候带的气候差异和生物多样性的温差。
是中国寒温带亮针叶林最大的浓缩基因库。
第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占国有林区的10.9%,占东北、内蒙等古四大重点国有林区的32%,森林蓄积量占全国国有林区的12%,占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的33.5%。
森林年生长量达1200多万立方米,潜力生长量在1700万立方米左右,居国有林区之首。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地位对履行我国政府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长13亿立方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0%--45%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具有现实和重要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边境境外战略资源十分丰富。
内蒙古大兴安岭与蒙古、俄罗斯毗邻,边境线长440公里,其中阿尔山林业局与蒙古国边境线长80公里。
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毗邻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世界罕见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俄罗斯3/4的资源:潜在能源储量80%;矿物燃料动力资源的75%;石油储量60%;天然气储量80%;动力煤储量90%;炼焦煤储量70%;木材储量76%,这里应是我国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对外经济开发与合作的重要目的地。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立地质量评价及生产潜力研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立地质量评价及生产潜力研究付晓;王雪军;马炜;曹霖;李利伟;黄国胜;陈新云;党永锋【摘要】为探讨如何利用现有资料对全国林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为各级森林经营方案的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撑,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例,依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了区域内5种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计算出各样地内样木树高,再经筛选得到各树种优势木数据并编制其立地形表,然后基于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子与立地形之间的数量关系,拟合立地形估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林区二类调查数据中的地形和土壤因子,估测林区内所有小班的立地形,得到林区林地立地质量等级及其分布情况.最后根据三期固定样地资料和林区现实林分状况,综合确定各立地质量等级的森林生产潜力,由此来实现林区森林现实生产力状况与生产潜力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分等级的树高曲线符合林木生长规律,根据样地等级计算样木树高,筛选优势木,采用理查兹模型的导向曲线和标准胸径编制立地形表的方法可行;由评价结果来看,林区林地质量整体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56.59%和29.05%,合计高达85.64%;林区98.38%的森林未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特别是中幼龄林的年平均生产力(2.63m3?hm-2?a-1)仅为潜在水平的41.10%;林区内中幼龄森林占比较大,且抚育经营潜力巨大,通过森林抚育,森林蓄积量测算能增加1656.10×104m3.因而,基于森林清查资料和二类调查数据库,在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分类体系下的二级区内,结合多个树种(组)对区域内的林地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其生产潜力进行测算的方法可行/实用,值得推广.【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50)002【总页数】10页(P221-230)【关键词】清查资料;树高曲线;立地形;立地质量;生产潜力【作者】付晓;王雪军;马炜;曹霖;李利伟;黄国胜;陈新云;党永锋【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9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 100083;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8.5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条件下,既定的森林或树种的生产潜力[1-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位级指数表的编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位级指数表的编制
马有标;李杰;周来平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年(卷),期】2010(033)003
【摘要】文章分别森林类型建立地位级指数导向曲线,编制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七个地位级指数表,填补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没有数量化评价森林立地质量指标的空白,使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立地条件评价走向了数量化的阶段.
【总页数】8页(P30-37)
【作者】马有标;李杰;周来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牙克石,022150;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电视大学,牙克石,022150;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牙克
石,022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8.5+7
【相关文献】
1.湖北省泡桐人工林胸径地位级表的编制 [J], 李振芳;许业洲;唐万鹏;张新叶;陈慧玲;黄光体
2.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和胸径地位级表的编制 [J], 马炜;孙玉军
3.明溪县天然阔叶林地位级指数表编制研究 [J], 赖建明
4.试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地位级条件下的林分生长率 [J], 王振玉;李富;白连池
5.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位级表对于柞树、黑桦树种适用性的探讨 [J], 武玉栓;焦志刚;韩思远;尉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兴安岭城镇体系基础资料

附件3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基础资料汇编组织编制: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编制: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年4月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人与编制人员院长:王洪和副院长兼总规划师:赵景海顾问总工程师、项目审核人:李之春规划一所所长、主任规划师:陆彤项目负责人:刘东亮、荣玥芳专项负责人:刘东亮荣玥芳戴利人刁爱平编制人员:陆彤马和荣玥芳刘东亮刁爱平戴利人孙异孙英博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建设局负责人与编制人员局长:张唯东副局长:李保林规划管理科科长:杨晓晨规划管理科科员:胡增宇目录第一章地区概况 (1)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一)自然条件 (1)(二)自然资源 (2)(三)自然灾害 (3)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5)(一)社会发展概况 (5)(二)经济发展概况 (6)(三)区域交通发展概况 (6)三、地区林业开发历史沿革 (7)四、地区管理体制 (9)第二章地区主要城镇简介 (11)一、加格达奇 (11)二、呼玛镇 (11)三、塔河镇 (12)四、西林吉镇 (13)五、小扬气镇 (14)六、新林镇 (14)七、呼中镇 (15)八、韩家园林业局 (15)九、图强林业局 (16)十、阿木尔林业局 (16)十一、十八站林业局 (16)第三章区域城镇体系现状 (18)一、区域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现状 (18)二、职能结构 (18)三、等级规模结构 (19)四、空间结构特征 (19)第四章区域基础设施现状 (20)一、区域综合交通现状 (20)(一)公路 (20)(二)铁路 (20)(三)水运 (21)二、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21)(一)地表水 (21)(二)地下水 (22)三、区域电力工程现状 (23)(一)电厂分布及装机容量 (23)(二)输电线路 (23)(三)变电所 (24)四、区域电信及信息网络工程现状 (24)五、区域广播、电视工程现状 (25)六、区域邮政设施工程现状 (25)七、区域综合防灾工程现状 (27)(一)地区防洪工程现状 (27)(二)地区消防现状 (27)(三)区域气象防灾体系现状 (27)第五章区域社会设施现状 (29)一、区域教育设施现状 (29)二、区域科技设施现状 (30)三、区域文化体育设施现状 (30)四、区域医疗设施现状 (31)(一)医疗机构 (31)(二)疾控机构 (31)(三)监督机构 (31)(四)妇幼保健机构 (31)(五)采供血机构 (32)五、社区基础设施现状 (32)第六章区域环境保护工程现状 (33)一、水环境 (33)二、大气环境 (34)(三)噪声环境 (35)(四)固废情况 (35)第七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现状 (36)(一)森林资源 (36)(二)湿地资源 (37)(三)水土流失 (37)(四)水资源 (37)(五)矿产资源 (38)(六)旅游资源 (39)(七)水产资源 (39)(八)野生动植物资源 (39)(九)自然保护区 (40)第八章区域旅游资源现状 (42)(一)自然旅游资源 (42)(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43)(三)重点旅游资源 (43)第九章区域文物古迹保护现状 (44)第十章基础数据 (45)一、黑龙江省资料 (45)二、地区资料 (50)三、主要参考文献 (63)(一)大兴安岭地区 (63)(二)塔河县 (64)(三)呼玛县 (65)(四)漠河县 (65)(五)呼中区 (66)(六)松岭区 (66)(七)新林区 (66)(八)图强林业局 (67)(九)阿木尔林业局 (67)(十)十八站林业局 (67)(十一)韩家园林业局 (67)第一章地区概况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一)自然条件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东接小兴安岭,西邻呼伦贝尔市,南濒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与价值核算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与价值核算作者:李大勇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24期摘要: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寒温带森林类型,其在生态服务功能中也与其他森林类型不同,特别在固碳方面不仅有生物固碳,更有冻土对温室气体的固定作用,同时大兴安岭森林对东部的松辽平原农田,西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具有重要的屏障和防护功能。
所以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值的差异性较大,从单一兴安落叶松林、5种主要树种分布式、森林资源清查到全部森林资源分别为1.25×1011、4.39×1011、2.60×1011和4.43×1011元/a,差值较大。
同时采用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指标评价得出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10.56×1011元/a,这还没有包括森林对农田和草原的防护功能的核算,只把对湿地的防护功能列入,所以正确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准确计算、功能定位及森林资产评估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价值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15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中国最早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是是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的经济价值,并首次揭示了这3项功能13.75万亿元[1],随之中科院的专家采用提供产品、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得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1.41万亿元[2],北京林业大学采用林产品、游憩、涵水、固碳、保养、净气、水保、生物多样性等8项指标评价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价值为3.06万亿元,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采用林木林副产品、森林旅游、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固碳释氧、养分积累、土壤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进行了30a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
中国林科院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核算2009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万亿元。
国家林业局公告2015年第6号——国家林业局批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等90项林业行业标准

国家林业局公告2015年第6号——国家林业局批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等90项林业行业标准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01.27•【文号】国家林业局公告2015年第6号•【施行日期】2015.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林业局公告2015年第6号国家林业局批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等90项林业行业标准国家林业局批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等90项林业行业标准(见附件),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现予以公布。
附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等90项林业行业标准目录国家林业局2015年1月27日附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等90项林业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1LY/T 2407-2015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重大自然灾害林业灾损调查与评估2LY/T 2408-2015技术规程3LY/T 2409-2015 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产业分类4LY/T 2410-2015导则5LY/T 2411-2015 三北防护林工程评估技术规程6LY/T 2412-2015 林业血防工程建设导则7LY/T 1625-2015 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LY/T 1625-2005林业物联网第3部分信息安全通8LY/T 2413.3-2015用技术要求9LY/T 2414-2015 一元立木材积表编制技术规程10LY/T 2415-2015 地位指数表编制技术规程11LY/T 2416-2015 林业数表编制数据采集技术规程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12LY/T 2417-2015规程13LY/T 2418-2015 苗木抽样方法14LY/T 2419-2015 苗木质量核查规则15LY/T 2420-2015 林业植物检疫检验实验室管理指南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数据交16LY/T 2421-2015换规范17LY/T 2422-2015 薇甘菊防治技术规程18LY/T 2423-2015 椰心叶甲检疫技术规程19LY/T 2424-2015 苹果蠹蛾检疫技术规程20LY/T 2425-2015 松突圆蚧检疫技术规程枣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21LY/T 2426-2015法22LY/T 2427-2015 马尾松种子园营建技术规程23LY/T 2428-2015 杉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24LY/T 2429-2015 中山杉扦插繁殖技术规程25LY/T 2430-2015 红花玉兰苗木繁育技术规程26LY/T 2431-2015 乌桕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27LY/T 2432-2015 卡特兰种苗生产技术规程28LY/T 2433-2015 薄壳山核桃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29LY/T 2434-2015 青檀播种育苗技术规程30LY/T 2435-2015 皂荚育苗技术规程31LY/T 2436-2015 贴梗海棠育苗技术规程32LY/T 2437-2015 赤松育苗技术规程33LY/T 2438-2015 观赏银杏苗木繁殖技术规程34LY/T 2439-2015 芳樟醇型樟树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35LY/T 2440-2015 商品竹苗质量检测方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36LY/T 2441-2015 毛赤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37LY/T 2442-2015 天女木兰苗木培育技术规程38LY/T 2443-2015 花曲柳苗木质量分级39LY/T 2444-2015 石蒜类植物种球生产技术规程40LY/T 2445-2015 绿化用表土保护技术规范41LY/T 2446-2015 山茶花盆栽技术规程42LY/T 2447-2015 油茶播种育苗技术规程43LY/T 1328-2015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 1328-2006 44LY/T 2448-2015 霍山石斛栽培技术规程45LY/T 2449-2015 霍山石斛种苗繁育技术规程46LY/T 2450-2015 无花果栽培技术规程47LY/T 2451-2015 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48LY/T 2452-2015 接骨木栽培技术规程49LY/T 2453-2015 千头椿栽培技术规程50LY/T 2454-2015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51LY/T 2455-2015 热带次生林抚育技术规程52LY/T 2456-2015 桉树丰产林经营技术规程53LY/T 2457-2015 西南桦培育技术规程54LY/T 2458-2015 柠条锦鸡儿平茬技术规程55LY/T 2459-2015 枫香培育技术规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56LY/T 2460-2015 樟树培育技术规程57LY/T 2461-2015 火力楠培育技术规程58LY/T 2462-2015 蛇皮果栽培技术规程59LY/T 2463-2015 光皮桦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60LY/T 2464-2015 薇菜生产技术规程61LY/T 2465-2015 榛蘑62LY/T 1561-2015 杜仲栽培技术规程LY/T 1561-1999 63LY/T 2466-2015 江南油杉培育技术规程64LY/T 2467-2015 五倍子角倍生产技术规程65LY/T 2468-2015 慈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66LY/T 2469-2015 毛环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67LY/T 2470-2015 蒙桑培育技术规程68LY/T 2471-2015 蓝靛果忍冬栽培技术规程69LY/T 2472-2015 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规程70LY/T 2473-2015 红松针阔混交林培育技术规程71LY/T 2474-2015 移山参生产技术规范72LY/T 2475-2015 越桔栽培技术规程73LY/T 2476-2015 灵芝短段木栽培技术规程74LY/T 2477-2015 蒙古黄榆栽培技术规程75LY/T 2478-2015 辽东楤木栽培技术规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76LY/T 2479-2015 天山云杉培育技术规程77LY/T 2480-2015 切花芍药栽培技术规程78LY/T 2481-2015亚热带泥质海涂消浪林造林技术规程79LY/T 2482.1-2015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抚育技术要求第1部分:大兴安岭林区80LY/T 2482.2-2015 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抚育技术要求第2部分: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林区81LY/T 2483-2015 竹炭产品术语82LY/T 2484-2015竹材液化发泡工程材料通用技术要求83LY/T 1079-2015 小原条LY/T 1079-200684LY/T 2485-2015 梁材85LY/T 2486-2015 实木菜板86LY/T 2487-2015 木质地板冲击噪声测试方法87LY/T 2488-2015 实木拼接板88LY/T 2489-2015 木材交付通用技术条件89LY/T 2490-2015 改性木材尺寸稳定性测试方法蒸汽热源木材干燥设备节能监测方90LY/T 2491-2015法。
基于GWR的大兴安岭森林立地质量遥感分析

基于GWR的大兴安岭森林立地质量遥感分析李明泽;郭鸿郡;范文义;甄贞【摘要】[目的] 建立遥感信息模型,估算森林地位级指数,对森林立地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研究,为森林经营管理和营林造林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 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的多光谱数据结合地面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以最小二乘为基础的多元线性模型(全局模型)和以地理加权回归(GWR)为基础局域回归模型提取包括遥感因子土壤修正植被指数(MS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林分因子林分平均胸径(ADBH)、林分郁闭度(FCC)在内的4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地位级指数全局估算模型和局域估算模型.对比2种方法,最终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来绘制研究区域地位级指数空间分布图,对研究区域的立地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探索研究区域内森林地位级指数的空间分布状态随地形的变化趋势.采用全局Moran I描述不同空间尺度下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以8 km为间隔计算从8 km到80 km).[结果] 大兴安岭地区地位级指数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具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并且最大值出现在北部区域.遥感因子和林分因子影响森林地位级指数的空间分布.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和精度明显好于全局模型,其中全局模型的R2adj为0.48、AIC为1 816、RMSE为1.74,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R2adj为0.53、AIC为1 784、RMSE为1.29.通过模型模拟结果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发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验证精度和更好的拟合效果.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残差分析可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产生更为理想的模型残差.[结论] 全局模型和局域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够较为有效地估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地位级指数,加入样地位置信息进行回归分析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更符合传统统计模型中关于残差间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使得建模过程更加科学合理.%[Objective]This paper was to establish a model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and the forest site class index was successfully estimated.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site quality wa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nd scientifically,which provides certain data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afforestation.[Method] In this study,Daxing''an Mountai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area,two types of response variables,including the remote sensing factors (modified soil vegetation index,MSVI;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 and the stand factors (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ADBH;forest canopy closure,FCC) were considered in the modeling processes.Both global and GWR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ing techniques were utilized to fit the models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site quality of the study area an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site class index along with the changing topography.By comparing the two method,we finally chose the GWR model to map the site class index space distribution.The global Moran I index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he model residual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8 km to 80 km).[Resul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ite class index in Daxing''an Mountain region tended to be a clustered distribution,and a high site quality index appear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while the southwestern portion with a low site quality index,also the maximum value was observ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Both remote sensing factors and stand factors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site classindex.The GWR model outperformed the global model in both modelfitting and validation performances.The R2adj of the globe model was 0.48,the AIC was 1 816 with a RMSE of 1.74,while the R2adj of the GWR model was 0.53,the AIC was 1 784 and the RMSE was 1.29.[Conclusion] Global model and GWR model can effectively estimate forest site class index,the GWR model can solv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he model residuals,and generate more ideal prediction result,which is feasible to estimate the site class index.【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17(053)006【总页数】11页(P56-66)【关键词】立地质量;多光谱遥感;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作者】李明泽;郭鸿郡;范文义;甄贞【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立地,在生态学上又称“生境”,是指森林或者其他类型植被生存的空间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因子的综合(马建路等,19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用林分平均年龄与林分平均高数据拟合平
均 高生长 曲线 , 并用 相关指 数作 为拟合 优度 , 我们 选
用理查德公式拟合的地位级指数导向曲线为 : H=a ( 一e )… … . … … ①7个 l 1 ; …
森林类 型 的地位 级指 数导 向曲线参 数见表 2 。 3 地位 级指 数表 编 制
第 3 卷第 3期 3 21 00年 6月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I n r Mo g l o e t n e t ain a d D sg n e n oi F rsr I v si t n e in a y g o
v 13 . o. 3 NO. 3
Jn.0 0 u e2 l
参数 地位级指数 : 8 地位级指数 : O l
地位级指数 : 2 l 地位级指数 :l 4 地位级指数 : 6 l 地位级指数 :l 8
A B
-
2(0 , 03 )每—个地位级指数确定采用上限排外法。
参 数 地 位级指数 : 0 2
地位级指数 : 2 2
类型的树高生长特性不同, 地位级指数级划分为 6 8 3 1 针 阔混交林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此 次编表 样本来 源 于 内蒙古 大兴安 岭林 区两轮
二类 森林 经理 调查 中森林 生长 量标准地 和两轮 一类
森林 资 源连续 清查样 地 。 其 中 内蒙 古大兴 安岭林 区两 轮二类森林 经理 调 查 中 18 森林 生 长 量标 准 地按 其树 种 组成 分 配 6 9块
11 编表总体 划分 .
C 0 01 9 . 01 1 0. 0 9 01 1 1 0. 0 9 01 1 1 0. 0 91 01 1 0. 0 91 01 1 0. 01 01 91 8. 5 8 7 2 64 l .( 19 1 0) 2 9 l . 6 41 371 2 l. 16 4 6 53 9 1.6 9 7 9 25 7 O. 4 4 2 5 6 1 0. 4 41 56 2 05 . l 2
摘 要 : 文章分别森林类型建立地位级指数导向曲线, 编制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七个地位级指数表, 填补了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 区没有数量化评价森林立地质量指标的空 白, 内蒙古大兴安 岭林 区立地条件评价走 向了数 使
量 化 的 阶段 。
关键词 : 地位级指数; 年龄; 树高; 森林类型 中图分类号 :7 8 5 s5 . 7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6—69 (0 0 0 0 3 0 10 93 2 1 )2— 0 0— 8
内蒙 古大 兴安 岭 林 区地位 级指 数 表 的编 制
马有标 李杰 周来平。 , ,
(. 1 内蒙古 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 , 牙克石 0 25 ;. 2 102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 电视大学 , 牙克石 0 25 ; 2 10 3 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 司, 克石 . 牙 02 5 ) 2 10
表 1 地 位 级 指 数 模 型 建 立 各 子 总 体样 本 单 元 数 一 览 表
总体 。此次编 表不 考 虑分 区 , 因为 区域 间 的差 异 不
大于 区域 内的差 异 。如 地 位级 , 个 林 业 局 内 的地 一
位级差异 与全林 区 的差 异是 一致 的 , 果 分 区会 出 如 现年龄 、 高 和密度相 同情况 下地位 级不 同 的情 况 。 树 将建 模总 体 共 划 分 为 纯林 和混 交 林 及人 工林 三 大 类 。某 一树 种 ( ) 组 蓄积 占 6% 的林 分为 纯林 , 不 5 达 到纯林 标准 的 , 分 为针 阔 混交 林 、 则 阔叶 混交 林 、 阔 针混交 林等 3种林分 类型 。根据 上 述 原则 共 划分 7
地位 级指数 表 以优势树 种 ( ) 起源 确 定 编制 组 、
到 7个子总体中参加建立地位级指数模型和进行相 关检验, 每个标准地选用平均年龄和林分平均高 ; 一
类森 林 资 源 连 续 清 查 每 一 块 样 地 分 别 20 0 3年 和 20 0 8年参加 地 位 级 指 数 模 型 的建 立 和检 验 。此 次 编表地 位级 指数表 样本 数为 4 1 9 3块 , 表 1 见 。
作者简介 : 马有标 (9 9一) 男 , 15 , 内蒙古呼 和浩特市人 , 林业 高级工程师
第 3期
马有标等 :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位级指数表的编制
・ 1・ 3
注: 一 R 相关 系数 ; h 平均树高方差 ; ^ 协方差。 8一 8一
以2 m为— 个级差确定地位级指数级 , 根据各森林
一
复存在 , 分特 征 发 生重 大 变 化 , 位 级 表 已严 重 林 地 失真, 其精 度可靠 性 已无法 保 证 。重 新建 立 内蒙 古 大兴 安岭林 区森林 立地质 量评 价体 系是科学 经 营森
林、 实现森林 资源 可持续 发展 的迫切要 求 。 1 编 表总体 划分和样 本构成
个编表 总体 :
2 地位级 指数 导 向 曲线 的建立
①落叶松人工林 , 指落叶松人工林 蓄积 占 6% 5 以上 的林 分; 落 叶 松天然林 , 落叶 松蓄 积 占 ② 指 6 %以上的林分 ; 白桦 山杨天然林 , 白桦 、 5 ③ 指 山杨 蓄积占6 %以上的林分; 5 ④硬阔叶林 , 指柞树 、 黑桦 蓄 积 占总蓄积 的 6 % 以 上 的林 分 ; 针 阔 混 交林 , 5 ⑤ 指落 叶松 、 子松 占优势 与 白桦 、 樟 山杨及其 他 阔叶树 混交的林分 ; 阔针混交林 , 以白桦 、 ⑥ 指 山杨 占优势 的与落叶松、 樟子松等混交的林分 ; 阔阔混交林 , ⑦
内蒙古大兴 安岭林 区在 反映立 地质量 指标方 面
指 山杨 、 白桦 与其 他硬 阔叶树混 交 的林 分 , 分两 种情 况: 一是 硬 阔 占优 势 , 全林 区所 占比例很 小 , 是 在 二 软阔 占优势 , 此类 型主要 指这一 部分 。
I2 样本 来源 和构成 .
直沿用 2 O世纪 5 O年代前苏联专家编制的地位级 表, 经过半 个多世 纪 的开发利用 , 始森林 大多 已不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