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指数表编制步骤
两种编制地位指数表方法的比较

2 . J i a n s h i C h a n g l i n g g a n g F o r e s t F a m, r J i a n s h i 4 4 5 3 0 0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t i c t r e e s o f d o mi n a n t Ma s s o n p i n e t r e e s, t he g u i d e c u r v e wa s o b t a i n e d. Th e s t a n d a r d d e v i a t i o n me t h o d we r e u s e d t o p r e p a r e t he s i t e i n d e x t a b l e s . Th e i n t u i t i v e c o mp a r i s o n, t he c h i —
第3 1 卷第 2期
2 0 1 3年 6月
湖北 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l a i t i e s ( N a t u r l a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1 资料来源 及导向 曲线 的确 定
根据福 建省 青 山纸业 股份 有 限公 司在福建 省 的三 明与 南 平地 区 的各 县 收集 9 8株 马 尾松 优 势 木 的解 析
地位 指数 表是林 木立 地质 量评 价 的重要 参考 依据 . 森林 立地 分类 及立 地 质量评 价 是 达到 科 学造 林 、 育林 的十分 重要 的基 础工 作 …. 目前 常用 的地位 指数 表编 制方 法 主要 有 : 标准 差调 整法 、 变 动系 数调 整 法 、 比例 法 ( 又称 相对优 势 高法 ) 、 差 分 方程法 . 目前 应 用最 广 泛 的编 制 方 法 主要 是 标 准差 调 整 法 以及 比例法 . 由于不 同 的编制 方法 所获得 的地位指 数 表精度 不 同 、 准确 率 不 同 , 因此 选择 有效 的地 位指 数表 编制方 法对 于森林立 地 质 量评 价 、 收获量 预测 就 十分重 要. 本 文选 择标 准差 调整 法 和 比例 法这 两种 方法进 行 对 比研 究 .
【课程大纲】《测树学》

《测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英文):Forest Mensuration课程编号:14241017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四、测树学发展简史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日本落叶松纸浆林多型地位指数表的研制

表 1 各 指 数 级 各 龄 阶 实 际 优 势 高 平 均 值
3 地 位 指 数 表 的 编 制 3 I 地 位 指 数 表 基 准 年 龄 的 确 立
确定基 准 年 龄 应 以 能 准 确反 映 立 地 质 量 为 标 准, 一般 依据 : 树高 连年生 长 量 或平 均生 长 量最 大 ①
确 立 了在 基 准年龄 2 a时不 同地位指 数级 均通过 该 地住指数 的地位 指数表 :检 验 结 果 的复相 关 系 0
数 均达 到 09 9以 上 , 全 满 足 了 日本 落 叶 松 纸 浆 林 栽 培 的 应 用 完
关键词: 日本 落 叶 松 ; 浆 林 ; 位 指 数 纸 地
作 为 日本 落 叶 橙 工 业 用 材 林 的 基 准 年 龄 来 确 定 多 型 3 3 2 本 研 究 所 应 用 的 地 位 指 数 模 型 .
地位 指数表 。
3 2 地 位 指 数 级 距 的 确 立 .
中 图 分 类 号 :7 1 23 0 ;78 6 ¥ 9 .2 .6 ¥ 5 2
1 前 言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1 1 (0 2 0 —0 1 A 10 74 20 】2 04~0 3 2 资 料 的 收 集 和 整 理 在 辽 宁 省 日本 落 叶 松 主 要 栽 培 区 内 , 择 具 有 选
收 稿 日期 : 0 —0 —1 ; 回 日期 :01 1 9 2 1 7 9修 0 20 —1 —2 l 一 4Fra bibliotek维普资讯
第 2 期
赵文华等 : 本落叶松纸浆林多型地位指数表的研 制 1 3
恩施州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的开题报告

恩施州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森林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存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开发,全球森林资源存在着明显的数量和质量双重压力。
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森林资源,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森林资源拥有国之一,具有丰富的人工林资源。
其中,马尾松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其人工林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马尾松人工林是我国重要的造林资源之一,但其现有规模、经济性能以及生态环境贡献等方面的评价仍存在不足。
因此,开展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编制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评估马尾松人工林的经济性能和生态环境贡献。
2.量化马尾松人工林的质量和价值,为其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3.为马尾松人工林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马尾松人工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森林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马尾松人工林经济性能的评价。
(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环境贡献的评价。
(3)马尾松人工林的质量和价值量化分析。
2.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马尾松人工林的现状、规模、物种组成等方面进行文献调研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统计分析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马尾松人工林进行样方调查,测定其生长速度、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
(3)指标体系法和多层次回归分析法:构建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的多维度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指标的权重和贡献度进行评估,并获取马尾松人工林的地位指数评价结果。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马尾松人工林经济性能评价报告。
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环境贡献评价报告。
指数编制方法与步骤

指数编制方法与步骤指数编制是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结合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对其中一特定领域或市场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指数编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标和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将介绍指数编制的经典方法及步骤。
一、指数编制的经典方法:1.加权平均指数法:该方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指数编制方法,是利用各指数数据在总指数中所占比重不同的特点,给予其相应的权重,综合计算得到的指数。
加权平均指数法根据不同的权重方式,又可以分为:-等权指数法:将各指数数据赋予相同的权重,简单地进行算术平均。
该方法适用于各指数数据的重要性相对较平均,没有特别突出的情况。
-加权指数法:根据各指数数据的重要性确定不同的权重,根据不同权重对指数进行加权求和。
该方法适用于各指数数据的重要性有差异,需要考虑不同因素对指数的影响程度。
2.特定权重指数法:该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或调查对象的特定情况来确定各指数数据的权重。
比如对其中一产业或市场进行指数编制时,可以根据各公司的市值、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来确定各指数数据的权重。
3. 标准化指数法:该方法是将各指数数据标准化后再进行指数编制,以消除数据之间的量纲差异。
常用的标准化方法有最小-最大标准化和Z-score标准化。
二、指数编制的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明确需要编制指数的研究目标和应用领域,对于不同的目标和领域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指数编制方法。
2.数据搜集:收集与研究目标相关的数据,包括各指数数据和各指数数据对应的权重数据(如果需要)。
3.数据处理: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标准化和异常值的处理等。
标准化可以消除数据之间的量纲差异,使得不同指数数据可以进行比较,异常值的处理可以排除可能对指数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异常值。
4.权重确定(如果需要):根据研究目标,确定各指数数据对应的权重。
权重可以根据市场份额、重要性评估或专家判断等方式确定。
5.指数计算:根据选择的指数编制方法,对经过处理的数据进行指数计算。
常用林业数表数据加工整合技术规范

常用林业数表数据加工整合技术规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林业各种数表数据的分类、编码、数据库表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林业各种数表数据的规范化和数据库建设工作。
2 术语和定义2.1地位指数表 the site index table是以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与年龄的相关关系,用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的绝对值定量地描述林地生产力等级的数表称为地位指数表。
2.2总生长量 total increment树木自种植(或天然苗出现)开始至调查时止,整个期间的累计生长量称为该树的总生长量。
2.3定期生长量 periodic increment树木在一定间隔期间内的生长量。
2.4连年生长量 current annual increment树木在单位时间内某年龄时的生长速度,即树木在一年间的生长值。
2.5总平均生长量mean annual increment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称为总平均生长量2.6定期平均生长量 periodic annual increment指树木在一定间隔期的平均生长速度,即定期生长量被定期的年数除之商。
2.7收获表 yield table按树种、立地质量、林龄和密度表达同龄纯林的单位产量及其林分特征因子的数表。
2.8正常收获表(标准收获表)normal yield table反映正常林分各主要调查因子生长过程的数表,也称为林分生长过程表。
2.9经验收获表empirical yield table以现实林分为对象,以现实林分中具有平均密度状态的林分为基础所编制的收获表,亦称为现实收获表。
2.10标准林分 standard forest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所占空间的林分,这样林分的疏密度等于“1.0”。
2.11标准表 standard table载有标准林分每公顷总断面积和蓄积依林分平均高而变化的数表称为“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标准表”简称标准表。
第2章--林分调查

幻灯片1第二章林分调查●内容提要●林分调查因子的基本概念及测算方法●标准地调查内容、方法及工作步骤幻灯片2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为了揭示森林生成演替规律及科学经营、管理、利用森林,有必要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小块森林称作林分(stand)。
因此,林分是区划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
通过对林分特征的研究,掌握森林的特征,才能正确认识和经营管理好森林。
●林分调查是测树学的任务之一。
就是将广大而复杂多样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森林经营的需要把森林区划成林分,并研究林分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查方法。
●林分调查因子(stand attributes) —客观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的一些特征标志。
●只有通过林分调查,才能掌握其调查因子的质量和数量特征幻灯片3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划分林分的目的:●不同林分所采取的经营措施不同。
如:林分树种、年龄不同,所采取的经营措施不同;立地条件不同,虽然树种相同,培育出的木材材种也不同,经济价格也各异。
●提高林分调查精度,提高森林经营强度。
幻灯片4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林分调查和森林经营中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以下10种:●林分起源●林相(林层)●树种组成●林分年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立地质量●蓄积量●材种出材量幻灯片51、林分起源(stand origin)●天然林(natural stand)-由自然媒介的作用,树木种子落在林地上发芽生根长成树木,而由这些树木所形成的森林.●人工林(plantation)-由人工直播造林、植苗或插条等造林方式生成树木,这些树木所形成的森林.●无论天然林或人工林,凡是由种子起源的林分称为实生林;当原有林木被采伐或自然灾害(火烧、病虫害、风害等)破坏后,有些树种可以由根株上萌发或根蘖形成的林分,称作萌生林或萌芽林。
萌生林大多数为阔叶树种,如山杨、白桦、栎类等;但少数针叶树种,如杉木,也能形成萌生林。
测树学资料

名词解释1. 实验形数:)3(3.1+=∂h g V f ,式中:V —树干材积,g1.3—断面积,H —树高。
2. 形高: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3.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form factor )。
4. 正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十分之一树高处直径(d0.1)之比称作正形率。
1.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2.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3.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4. 地位级:地位级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D 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等级。
5. 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简称标准地。
6. 林分平均高:从树高曲线上按照林分平均直径确定的树高。
1. 林分直径结构: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林分直径分布。
2. 林分树高结构:在林分中不同树高的林木按树高组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亦称林分树高分布。
3. 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树冠层次称作林层。
4. 单层林:只有一个树冠层组成的林分称作单层林。
5. 复层林:林分中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次林分,称复层林。
6.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纯林。
7. 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8.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称作优势树种。
9. 主要树种:在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林分中最适合经营目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
10. 同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别在一个龄级以内,这样的林分可称作同龄林。
11.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1. 立地:立地在生态学上又称作“生境”,指的是“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所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及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cel地位指数计算
• 根据模型计算各龄阶树高、树高标准差、 变动系数的理论值。 • 以20年为基准年龄,将理论树高14.5m调整 到14m,调整系数Ki=(14-14.5)/2.89(基准年 龄对应的树高标准差) • 各龄阶的调整值=Ki*Si(各龄阶的标准差) • 14指数级各龄阶树高=Hi+Ki*Si
Excel地位指数计算
地位指数表编制步骤
2013年9月26日
Excel数据统计分析
• • • • 龄阶整化(2年一个龄阶) Excel2007,插入-数据透视表 Excel2003,数据-数据透视表 选择全部数据-新建工作表
• 鼠标单击字段名按要求设置字段
• 龄阶计数项,年龄平均值,树高平均值,树高标 准差,并进行统计
• 指数级间的调整系数Kj=2/2.89(指数级距/基 准年龄时的树高标准差) • 每差一级的树高调整值=14级各龄阶的树高 +Kj*Si • 依次计算各指数级的树高值 • 各龄阶不同指数级的树高范围=H±每差一级的 树高调整值/2 • 选择地位指数的树高值表以龄阶为横坐标,地 位指数为纵坐标,以散点图-平滑曲线做地位 指数曲线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