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 11.补虚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补虚药ppt课件

中药学——补虚药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5
虚症
❖ 气虚症泛指全身无力,极易疲乏,呼吸气短,说话 声音低,甚至懒言少语,平日出汗多。本症在临床 上,可随疾病出现的脏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见:
❖ 肺气虚者:症状为咳嗽声音低、咳痰无力,易得感 冒。
❖ 心气虚者:症状为面色苍白、健忘、心烧等。 ❖ 肾气虚者:遗精、夜尿多。 ❖ 脾气虚者:饭后胃部胀满不舒,大便稀、不成形,
❖ 脾阳虚症:食欲减退,胃部喜欢温热,按压后胃部 舒适,口淡无味,喜欢热饮,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 的食物,伴有水肿,面色虚白,女性白带清稀而量 多,甚至胃痛,得温痛减,遇冷加重。
❖ 肾阳虚症:腰部、膝部酸困、发冷,肢体怕冷,小 便清长或遗尿,浮肿(以腰下多见),阳痿遗精, 女性表现为不孕或黎明前脐周围作痛,肠鸣腹泻, 泻后痛减消失。
完整版课件
14
❖ 误补益疾:补虚药原为虚证而设,凡身 体健康,并无虚弱表现者,不宜滥用, 以免导致阴阳平衡失调,加重病情。
❖ 闭门留寇: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应 分清主次,以祛邪为要,使用补虚药, 易致邪气留而不去。
完整版课件
15
【药 物】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补阳药 ❖第三节 补血药 ❖第四节 补阴药
❖ 心血虚:心慌,心烦,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 唇舌色淡,多发生在体质虚弱者。
❖ 肝血虚:看东西时两眼昏花、干涩,指甲无光泽、 色淡、脆而薄,甚至变形,夜盲,看东西模糊,耳 鸣,手脚肢体麻木,体形消瘦,女性月经量少,色 淡,甚至闭经,失眠多梦,易惊醒。
完整版课件
9
❖ 三.分类及性能特点 ❖ 1.补气药:性味多甘温或甘平, ❖ 能补益脏腑之气,尤善补脾肺之气。
药材生晒山参19
❖ 药材生晒参
完整版课件

中药学课件 11.补虚药

中药学课件 11.补虚药

太子参 —功近西洋参,力弱。
2021/5/27
19
黄芪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豆科植物内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采制:生用或蜜炙用。 处方名:黄芪、生黄芪、炙黄芪、绵芪、口芪
2021/5/27
20
黄芪
2021/5/27
21
黄芪
2021/5/27
22
黄芪
2021/5/27
23
黄芪
2021/5/27
服,每次6~10g,止泻炒用。
40
甘草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胀
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 茎。
采制:生用、蜜炙用。
处方名:甘草、炙甘草
2021/5/27
41
甘草
2021/5/27
42
甘草
2021/5/27
43
甘草
心气虚,心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作主药
卫气充沛
易感人群,单用,预防感冒
肌表固密
盗汗,配生地、黄柏等,当归六黄汤
2021/5/27
26
黄芪
临床应用
脓成不溃,配人参、当归、白芷等,托里透脓
4.痈疽久败疮 散
补气托毒生肌
溃久不敛,配人参、当归等,十全大补丸
中风麻木不遂
5.气虚,血行不畅-补气行血,治
风寒湿痹
2021/5/27
27
黄芪
用量用法:煎服9~30g。补气升阳宜蜜炙。
2021/5/27
56
淫羊藿
2021/5/27
57
淫羊藿
2021/5/27
58
淫羊藿
2021/5/27
59
淫羊藿

中药-补虚药课件

中药-补虚药课件

利水消肿
白术
功效应用
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补气健脾
脾虚水肿,痰饮
燥湿利水
表虚自汗
专入脾胃,既 补脾气,又祛 湿,为治疗脾 虚诸证要药!
止汗 安胎
脾气虚弱的胎动不安
山药
功效应用
脾气虚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食少便溏或泄泻
益气养阴
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补脾肺肾 固精止汗
补肺、脾、肾三 脏气阴、性平力 缓,不寒不热、 不燥不腻,号称 “平补三焦良
肾虚精亏的不孕、阳萎、遗精、腰酸
温肾补精
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消瘦 乏力、产后少乳
肺肾两虚的气喘咳嗽
养血益气
癫痫久发气血亏虚
海马
功效应用 补肾助阳
肾阳虚亏阳萎精 少,尿频遗尿
活血散结
消肿止痛
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第三节 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何首乌 阿胶 龙眼肉
当归
功效应用
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补血 圣药
补精益髓
何首乌
乌须发要药
功效应用
补益精血 解毒
截疟 润肠通便
经血不足的头晕眼花、须发 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 漏、带下 疮肿,痹疬 体虚久疟 肠燥便秘
龙眼肉
功效应用
易助热 内火
心脾两虚之心悸 怔忡、失眠健忘
补心脾
益气血
安心神
气血不足证
第四节 补阴药
南沙参 北沙参 麦冬 石斛 黄精 枸杞子 龟甲 鳖甲 玉竹 百合 桑葚 蛤蟆油
麦冬
功效应用 润肺养阴
清胃肺心热 养胃肺心阴
肺热燥咳痰黏,阴虚劳嗽咳血
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心阴虚、心火旺的心烦失眠

中药学课件 补虚药

中药学课件 补虚药
5、心气不足,惊悸失眠。如归脾汤、天王 补心丹。
用法用量:煎服,3~9克;挽救虚脱可用 15~30克。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 植物,有毒性,善杀虫毒)、五灵脂同用。
别称:红参、别直参、白糖参,为蒸制加 工品。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主产于美 国、加拿大。我国也栽培。
药性: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阴不足的食少倦怠。 2、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 3、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夹黄芪的干燥根。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 肌。
应用: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 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如补中益气汤、 归脾丸。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应用: 1、脾虚食少,久泻不止,白带过多。如参苓
白术散、完带汤。 2、肺虚喘咳。 3、肾虚遗精,带下,尿频。 4、虚热消渴。
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药性: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应用: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
药性: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 疮。
应用:
1、脾气虚弱,脘腹挛急疼痛。 2、肺燥干咳。 3、肠燥便秘。用温凉开水冲服。 4、解乌头类药毒。 5、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补阳药味咸入肾,性多温热,以补肾阳为 主。
配伍:温里药;补益脾肺药;滋阴药。
应用:
1、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有与人 参类似的补益脾肺之气作用而药力较弱。 常用党参代替古方中的人参。

中药学——补虚药

中药学——补虚药

2
对于中药材,一般采用煎服或泡茶饮用的方式 ,每日2-3次,每次100-200ml。
3
对于中成药,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疗 程服用。
注意个体差异与不良反应
01
中药补虚药也存在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如使用不当会对身体 造成一定损害。
02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中药补
虚药,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阴虚体质
选用如枸杞子、麦冬、鳖甲等滋阴中药, 可改善口干、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
血虚体质
选用如当归、熟地黄、白芍等养血中药, 可改善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
阳虚体质
选用如肉桂、淫羊藿、鹿茸等温阳中药, 可改善畏寒、四肢不温、腹泻等症状。
合理安排剂量与疗程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安排剂量和疗程, 不宜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
中药补虚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
抗衰老作用
中药补虚药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能够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
中药补虚药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能够清 除体内的自由基,抵抗衰老过程,具有一定 的保健作用。
治疗慢性疾病
美容养颜
中药补虚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 血压、慢性胃炎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 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类
根据补虚药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 药、补阴药四类。
主要功效与作用
1 2
改善体质
补虚药可补充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改善体质 ,增强机体免疫力。
调理脏腑功能
补虚药具有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可改善消化 、代谢、内分泌等系统功能。
3
抗病能力
补虚药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减轻或消除疾病 引起的体虚症状。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补虚药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补虚药
失常,降血脂,降血压,升血压
等。
2020/6/12
12
七、适应范围
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冠心病、病态窦房综合征、充血性
心力衰竭、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生殖功能障碍、糖
尿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属虚证者,可
2020/6/12
57
山药
Shanyao RHIZOMA DIOSCOREAE
《神农本草经》
山药 为薯蓣 科多年 蔓生草 本薯蓣 的干燥 根茎。 切厚片
毛山药
光山药
山药
性味:甘,平。
功用:
1.益气养阴(为平补脾胃气阴,营养
调补之佳品),尤宜于治脾胃气阴两虚,
伴见营养不良诸证。可作食品长期服用,
如归脾丸 (4)益气生津:治气津不足证 如生脉散 3.补益肺气:治肺气虚证 如补肺汤
人参蛤蚧散
2020/6/12
25
4.安神益智:治气血两虚之心神不安、失 眠、多梦、惊悸、健忘等 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
5.益气壮阳:治肾虚阳痿 配鹿茸 6.扶正祛邪,治:
(1)气虚外感, 如人参败毒散、参苏饮
(2)里实气虚 如黄龙汤
《神农本草经》
黄芪 为豆科 多年生 草本蒙 古黄芪 或膜荚 黄芪的 干燥根 生用或 蜜炙用
膜 荚 黄 芪
蒙古黄芪
炮台芪
冲正芪
膜荚黄芪
黄芪
性味:甘、微温 功用:
1.补气升阳,治: (1)中气下陷证 如补中益气汤 (2)脾胃气虚证 如芪术膏 (3)肺气虚证 如参芪膏
2.益卫固表止汗,治: (1)气虚自汗 如玉屏风散 (2)阴虚盗汗 如当归六黄汤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

调理月经不调,缓解经痛, 补血活血。
补血药
1 熟地黄
2 川芎
3 枸杞子
滋补肝肾,补血养颜,改善 贫血症状。
活血化瘀,舒缓经期痛经, 促进血液循环。
滋补肝肾,补血明目,增强 免疫力。
补阳药
1 肉苁蓉
2 仙茅
3 淫羊藿
补肾壮阳,改善肾虚阳痿, 提高性功能。
温阳助火,缓解气虚寒冷, 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4 黄莲
清热解毒,保护肝脏,降低肝病风险。
补脾药
1 党参
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改善工作效率。
3 茯苓
补益脾胃,利水消肿,改善消化不良。
2 黄芪
补充体内气血不足,增强免疫力,抗疲劳。
4 山药
补益脾胃,健脾养胃,增强食欲。
补胃药
1 生姜
温中散寒,缓解胃寒症状,促进消化。
3 陈皮
燥湿健脾,消食化积,缓解腹胀不适。
补益肾精,增强性功能,调 理男性不育。
补阴药
1 女贞子
2 沙参
3 麦冬
滋阴润燥,调理肝肾不足, 改善肌肤干燥。
滋阴润燥,潜阳安神,缓解 失眠症状。
滋阴养肺,润肺止咳,缓解 喉咙干燥。
补肾药
1 伏苓
补肾益气,利尿消肿,改善肾功能。
3 淫羊藿
补益肾精,增强性功能,调理男性不育。
2 补骨脂
补肾壮阳,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4 何首乌
滋阴补肝肾,黑发养颜,抗衰老。
补心药
1 麦冬
滋阴养肺,润肺Biblioteka 咳,缓解喉咙干燥。2 丹参
活血化瘀,调理心脏功能,降低心脏病风险。
3 五味子
补心安神,缓解焦虑不安,促进睡眠。
补肝药

(医学课件)中药学——补虚药

(医学课件)中药学——补虚药

xx年xx月xx日
《医学课件》中药学——补虚药
CATALOGUE
目录
补虚药概述中药学——补虚药的药理作用中药学——补虚药的种类及用法中药学——补虚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中药学——补虚药的临床应用及案例分析中药学——补虚药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01
补虚药概述
补虚药是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主要用于改善阳虚症状,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包括鹿茸、淫羊藿、肉苁蓉等。
适用人群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弱症状的人群。
禁忌
需注意补虚药的适用人群及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适用人群与禁忌
02
中药学——补虚药的药理作用
抗疲劳作用是指能够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的作用。
总结词
目前对于补虚药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
缺乏系统深入的机制研究
不同批次、不同厂家的补虚药在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不一
补虚药在临床应用上缺乏规范性,存在滥用、误用现象,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临床应用规范待完善
总结词
制定严格的补虚药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临床应用的可信度和认可度。
加强补虚药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避免滥用和误用现象,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探索补虚药与其他药物或疗法的联合应用,开发新型复方补虚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适应性,满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
对补虚药进行系统的药理与毒理学研究,评估其潜在的毒副作用、相互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耐药性问题,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
临床应用
2.肺气虚,气短、咳喘,配杏仁、紫菀、款冬花等 3.表虚不固
自汗,配麻黄根、浮小麦、煅牡蛎等,牡蛎散 自汗,外感风邪,配白术、防风,玉屏风散 易感人群,单用,预防感冒
卫气充沛 肌表固密
盗汗,配生地、黄柏等,当归六黄汤
黄芪
临床应用
4.痈疽久败疮
脓成不溃,配人参、当归、白芷等,托里透脓 散 补气托毒生肌 溃久不敛,配人参、当归等,十全大补丸 中风麻木不遂
肾肝
祛风除湿
淫羊藿
临床应用
单用浸酒,淫羊藿酒;(速效)
1.肾阳虚,阳痿
配熟地、枸杞子、山茱萸、巴戟天等,
赞育丹
2.风寒湿痹,四肢麻木,配威灵仙川芎、肉桂等,
仙灵脾散
淫羊藿
用量用法:煎服,3~15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不宜服 淫羊藿 巴戟天 仙茅
内温肾阳 外散风湿 巴戟天-微温,力缓,甘润不燥 淫羊藿-温,兴阳祛风湿均佳,常用 仙 茅-燥热有毒,祛寒湿,易伤阴精
甘缓,缓急止痛
多种原因所致脘腹、四肢拘挛作痛,如芍药 甘草汤
甘草
缓和毒烈药性
二陈汤,缓半夏燥烈 四逆汤,缓附姜燥热 白虎汤,缓石知阴寒 大承气汤,缓硝黄峻下
甘和,调和药性
调和药性
寒热并用,麻杏石甘汤 补泻并用,温脾汤
甘草
解热毒,治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单用、配伍桔梗
甘解毒、生性寒
解药食中毒,单用煎汤或配绿豆等
5.气虚,血行不畅-补气行血,治
风寒湿痹
黄芪
用量用法:煎服9~30g。补气升阳宜蜜炙。 使用注意:肝阳上亢、疮疡初起、或疮疡余毒
未尽者慎用。
黄芪
黄芪与人参
人参 补脾肺气生津、生血 黄芪 补气升阳、固表、托毒生肌、利水 大补元气、安神增智
白术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采制:生用、土炒、麸炒 处方名:白术、生白术、
补气药
共性特征:甘,入脾肺。补气,治疗气虚证
脾气虚-纳差、便溏、体倦、脏器下垂,出血 气虚证 肺气虚-气短、声低、气喘、自汗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加剧 元气虚极欲脱-气息短促、脉微欲绝、神志模糊 血虚证、津伤口渴、出血证、虚汗
使用注意: 重点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
人参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
黄芪
临床应用
既补脾气又利水 治气虚水肿之要 药
脾虚,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单用熬膏服,或配党参、白术等
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下垂,配人参、升麻、柴胡等,如补中益气汤
1.脾气虚
脾虚水肿,常与白术、茯苓等,或配白术、防己等,防己黄芪汤 脾不统血的出血证,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 血虚证,本品补气生血,常与当归配伍,如当归补血汤 善补中气、升 消渴,单用熬膏或配天花粉、葛根等,如玉液汤 清阳,为治疗 脾虚中气下陷 的要药
续断
续断
续断
续断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性温 苦辛 肝肾 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疗伤续折 活血祛瘀 止血 安胎
续断
临床应用
1. 阳痿,遗精遗尿,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鹿茸续断散 2.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配杜仲、牛膝、五加皮等
肝肾不足兼风寒痹痛,配防风、川乌等,续断丸
3. 出血 胎漏,配伍桑寄生、阿胶、艾叶等 崩漏,配侧柏炭、当归、艾叶等
山药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采制:毛山药、光山药。生用或
麸炒用
处方名:山药、生山药、炒山药。
山药
山药
补肺、脾、肾三脏气 阴、性平力缓,不寒 不热、不燥不腻,号 称“平补三焦良 药”!
山药
补脾养胃,脾气虚或气阴两虚、食少、便 溏、带下等
甘平,补气阴
生津益肺,肺气虚肾、脾肺气阴两虚咳喘 补肾涩精,肾气虚精尿遗滑、带下清稀量多 气阴两虚消渴,补脾肺肾之气阴
根。
采制:阴干。 处方名:按产地
按生长环境 按加工炮制
人参
人参
人参
人参
人参
人参
人参
红参-蒸熟晒或烘干者(佳)
园参
中国参
白糖参——焯烫浸糖后干燥者(较次),又称“糖参”、 “白 参” 生晒参——鲜参洗净直接干燥 条参—边条(支参),力较薄弱 者(佳) 参须—加工中较细碎段(更次
山参—野山参、野参、老山参、大山参、年代久远者(佳), 生晒山参 朝鲜参—高丽参、力参、别直参。甘、温,力峻,最宜于脾肾阳虚者。 易生热,助火 移山参
阳虚证
使用注意:对证、配伍 重点药: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
补阳药与温里药
杜仲与续断
鹿茸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鹿科梅花鹿、马鹿等未骨化的幼角。 采制:切片或研粉 处方名:鹿茸、
鹿茸片、鹿茸粉

鹿茸
鹿茸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 甘温补阳 甘咸滋肾
强筋骨
补肾阳 益精血
补气生津
补血,治气血两虚,
太子参 —功近西洋参,力弱。
黄芪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豆科植物内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采制:生用或蜜炙用。 处方名:黄芪、生黄芪、炙黄芪、绵芪、口芪
黄芪
黄芪
黄芪
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脾-补脾气、升清阳 益卫固表 甘,补气 脾-补肺气 利水 托毒生肌
人参
临床应用
脾气虚
脾肺气虚 要药!
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配白术、茯苓等,四君子汤 脾不统血、失血,配黄芪、白术等,归脾汤
肺气虚,咳喘、痰多者,配五味子、苏子等,补肺汤
2.气虚诸证 肺肾两虚气喘,配蛤蚧、胡桃等,人参胡桃汤
肾阳虚阳痿,配鹿茸等 心气虚,心悸、失眠健忘,配酸枣仁、柏子仁等,天
王补心丹 (增智)
用量用法:煎服,10~30g,大量60~250g,研末
服,每次6~10g,止泻炒用。
甘草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胀
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 茎。
采制:生用、蜜炙用。 处方名:甘草、炙甘草
甘草
甘草
甘草
甘补,补脾益气
心气虚,心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作主药 脾气虚,四君子汤,作辅助。(和中)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
峻补元气——大补元气
甘,入脾肺补气
缓补诸脏——补脾益肺(心、肾) 生津 补气生血、生津 安神益智
人参
临床应用
救治气虚 脱证要药!
气虚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单用,
如独参汤
1.气虚欲脱证 气虚欲脱兼四肢逆冷,配伍附子,参附汤
气虚欲脱兼津伤,配麦冬、五味子,生脉散
杜仲
功效应用
2.补肝肾安胎,治肝肾足,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单用,
或配桑寄生、阿胶、续断、菟丝子
本品有可靠的降血压效果,单用有效,缓解症状尤佳。
用量用法:煎服,10~15g。 使用注意:炒用效果好,阴虚火旺慎用。
续断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根。 采制:生用。 处方名:续断、川续断
配五加皮、熟地、山萸肉等, 如加味地黄丸;
治骨折后期,愈合不良,配骨 补、川续断等;
补阳益精健骨
鹿茸
临床应用
3.冲任虚寒
温肾益精固冲任
崩漏,配乌贼骨、龙骨、川断等,如鹿茸散 白带过多,配狗脊、白蔹,如白蔹丸
4.疮疡久溃不敛、内陷不起,配当归、肉桂等,阳和汤
温补内托
鹿茸
用量用法:1~2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
调冲任 托疮毒
鹿茸
临床应用
1.肾阳虚衰 精血不足
补阳益阴 尤善壮阳
神疲畏冷、阳痿、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 单用研末,水、温酒或淫羊藿煎汤送服;
配山药浸酒服,如鹿茸酒;
配人参、当归、黄芪等,参茸固本丸。 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聋目昏等, 与当归、乌梅膏为丸
鹿茸
临床应用
2.肾虚骨弱
腰膝酸软无力 小儿五迟之证 骨折预后不良
补肾止 血安 胎
续断
功效应用
4.跌打损伤,筋伤骨折,治本品活血、补肝肾,用于各期
用量用法:煎服,9~15g。崩漏下血炒用。 使用注意:热痹忌用。 补肝肾 强筋骨 安 胎
杜仲:补益力大,肾虚腰痛、胎动不安要药 续断:补益力弱,行血,补而不滞,伤科、及妇 科出血常用。
肉苁蓉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带
使用注意:剂量宜小,逐渐加量,不可骤用大量,
发热当忌。
附药:鹿

鹿角胶 鹿角霜
淫羊藿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剑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的
全草。
采制:生用或羊油炙用。 处方名:淫羊藿、仙灵脾
淫羊藿
淫羊藿
淫羊藿
淫羊藿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肾、肝经。 功效: 甘温补阳 辛温散寒 补肾壮阳
祛痰止咳,单用有效,多入复方为佐使,治疗多种类型咳
喘,如三拗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
甘草
用量用法:煎服,1.5~9g,生用解毒,蜜炙补益 使用注意:反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易助湿
补阳药
共性特征:甘,温(热),肾。补肾壮阳,治疗 肾阳虚证
肾阳虚-腰膝无力,畏寒,阳痿、宫冷不孕、滑 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 脾肾阳虚-腹痛泄泻(黎明晨泻) 、 阳虚水肿 肾不纳气虚喘 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筋 骨痿软、小儿发育不良
鳞叶的肉质茎。
采制:生用或酒炙用。 处方名:肉苁蓉、淡大芸
肉苁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
补肾助阳,益精血,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诸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