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
危化品事故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分析

危化品事故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分析危化品事故是指由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运输、储存、处理等环节出现的意外事件,其后果严重且难以修复。
这些事故对人身安全、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避免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过往的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并进行案例分析。
1. 案例一:Bhopal化工厂泄漏事故(1984年)1984年,印度Bhopal城市的化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
该化工厂生产磷酸甲酯,当时由于厂区内部操作不当导致甲酯泄漏,形成了毒性气体云,并迅速蔓延至城市。
这场事故造成了超过3800人死亡,近5万人受伤,许多人遭受了严重的长期健康问题。
经验教训:a. 事故责任:该事故暴露了化工企业过度追求利润而忽视安全的问题。
企业应当承担起事故发生后的相应责任,并进行全面的赔偿。
b. 泄漏应急措施:该化工厂在泄漏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控制,导致事故后果更加严重。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演练。
c. 泄漏预防措施:化工企业应加强装置设备和操作工艺的改进,确保化学品的泄漏几率降到最低,同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2. 案例二: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2015年)2015年,中国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造成了至少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这起事故引发了巨大的材料损失和环境污染,并引起了社会对于危险品仓储和运输管理的关注。
经验教训:a. 违规储存:该事故揭示出危险品仓库的违规储存问题,货物的储存符合规范和安全要求非常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危险品仓库的检查和监管,并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b. 培训与安全意识:事故中涉及的企业人员缺乏安全培训和危险品知识,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不足。
企业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c. 相关法规修订:该事故促使政府加强危险品运输和仓储管理的法规修订,加强对企业的审核和核准程序,确保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 案例三: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化工厂泄露事故(2014年)2014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化工厂发生乙烯基氰胺泄露事故,导致数万人民众的自来水受到严重污染。
2023版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2023版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序尊敬的读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借鉴过去的事故经验,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特编撰了《2023版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该汇编旨在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为相关行业和部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确保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案例一:某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在某化工企业生产车间内,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有机溶剂泄漏,引发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后,有机溶剂蒸气弥散到了整个车间,火源一触即燃,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案例二: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某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行驶途中因超速、疲劳驾驶等原因失控侧翻,导致危险品泄漏,污染了周围环境,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三、案例三:储罐泄漏事故某化工园区内的储罐因腐蚀严重,发生泄漏。
由于施工作业不当,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流入了周围的水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
四、案例四:化学品火灾事故某化工厂的仓库发生了化学品火灾,由于应急措施不力,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大面积的火灾灾害,严重威胁到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案例五:化学品中毒事故某化工企业的员工因接触到有毒化学品,导致中毒,严重危害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后续调查发现,是由于化工企业没有做好有毒化学品的防护措施和培训教育工作。
六、案例六:化学品溢漏污染事故某化工企业的成品仓库发生了化学品溢漏事故,导致周围环境受到了污染,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七、案例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不当某企业发生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急处理不当,导致了事故的扩大化和严重后果。
相关部门因为缺乏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经验,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八、案例八:危险化学品事故隐瞒失实某企业发生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后,企业隐瞒了真相,导致了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化学品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中,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的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意外事件。
这些事故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案例,以警示大家对化学品安全重视起来。
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
2015年8月12日晚间,天津港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化学品爆炸事故。
当时,位于天津港的一家仓库内存放着大量危险化学品,包括硝化甘油、钾氰化物等。
由于违规存储和管理,加之当晚的强烈雷雨天气,导致化学品发生爆炸,瞬间造成数十人死亡,上千人受伤,大片房屋被摧毁,现场一片狼藉。
此次事故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019年江苏化工厂爆炸事故。
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云龙区一家化工厂发生了爆炸事故。
据初步调查,当时该化工厂生产的有机硅产品储存不当,与其他化学品发生了剧烈反应,导致爆炸。
事故造成了78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周边房屋和工厂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此次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也再次提醒人们对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如何预防化学品事故。
针对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教训,加强化学品安全管理,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首先,相关企业和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的监管和管理。
其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化学品安全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最后,加强对化学品事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对化学品事故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效率。
总结。
危险化学品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化学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监管,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大全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大全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爆炸、火灾、泄露等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了严重伤害,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起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
1.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件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在2024年8月发生了一起严重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这起事故的起因是仓库管理不规范,存储大量违规进口的危险化学品,并未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和储存措施。
同时,港口当地政府监管不力,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了这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2. 美国Bhopal化工厂泄漏事件1984年12月,印度Bhopal市的一家化工厂发生了致命的气体泄漏事故,导致数千人死亡和成千上万人受伤。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严重的化学品事故之一、事故的起因是化工厂不当操作和缺乏安全设备,导致甲醛和异氰酸甲酯等危险物质泄漏。
此外,厂方对泄漏事故上报和紧急响应不及时,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3.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1995年3月,日本东京地铁系统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成员来自Aum Shinrikyo新興宗教组织。
他们在地铁中同时释放了沙林毒气,导致12人死亡和上千人受伤。
沙林是一种神经毒剂,对人体具有极高的毒性。
这次事件揭示了国内恐怖主义和化学武器的威胁,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些事故案例揭示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起因和影响。
首先,不合规操作和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许多事故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合格设备或仓库管理不善而导致的。
其次,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制度使得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此外,恐怖主义和化学武器的威胁也需要引起全球的高度警惕。
为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的监管和安全管理。
厂家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确保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遵循规范操作和使用合格设备。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

第十讲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刘利民中国化工安全卫生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国外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1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1.1事故情况1984年12月3月,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联碳公司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泄漏,致使4000名居民中毒死亡,20万人深受其害。
有资料报导,已死亡1万多人。
这起事故是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这起事故的发生,引起世界的震动,也带来反思。
由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加强了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立法工作。
1.2事故原因1.2.1美国方面说,可能是误开水管引起的。
美国联碳公司发表了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MIC)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
调查表明,该事故是由于120~240加仑水进入甲基异氰酸甲脂(MIC)贮罐引起放热反应,致使压力升高,防爆膜破裂而造成的。
另外还查明,由于贮罐内含有大量氯仿(氯仿是MIC制造初期作为反应抑制剂加入的),氯仿分解产生氯离子,使贮罐(材质为304不锈钢)发生腐蚀,而产生游离铁离子,在铁离子催化作用下又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由于放热反应持续进行,贮罐内温度急剧升高,致使压力很快达40磅/平方英寸以上,防爆膜破裂,安全阀打开,漏出大量甲基异氰酸甲脂(MIC)。
漏出的MIC喷向氢氧化钠洗涤器,因该洗涤器能力太小,不可能将MIC全部中和。
最后的安全防线是燃烧塔,但结果燃烧塔也未发挥作用。
该甲基异氰酸甲脂(MIC)贮罐有一套冷却系统,以便贮罐内MIC始终保持在0.5℃左右,但该冷却系统从1984年6月起就已停止运转,没有有效的冷却系统,不可能控制急剧产生的大量MIC气体。
关于水进入贮罐问题还未彻底查清,可能是由于操作人员为了用氮气使贮罐压力保持正常,而在开启氮气时误开了水管而造成的。
1.2.2印度方面说,联碳公司缺乏预防措施。
印度对博帕尔事故进行了调查,调查,认为联碳公司在预防有害气体泄漏的措施上存在严重问题:(1)1984年12月2日,为进行维修,关闭了设在排气管出口处的火炬装置。
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1. 天津港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发生在天津港的爆炸
事故,造成173人死亡,多人失踪和伤残。
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存放在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的钠氰化物、硝化甘油等物质发生爆炸。
2. 江苏南京化学品厂爆炸事故:2019年3月21日,位于江苏
南京的一家化学品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造成大
面积建筑倒塌和周边环境污染。
事故起因是厂区内贮存的硝化甘油和钠氰化物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3. 山东烟台化工厂爆炸事故:2019年11月28日,山东烟台
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
发生时,厂区内储存的硝基乙酸乙酯等化学品发生爆炸。
4. 福建漳州PX项目水泥罐泄漏事故:2013年4月6日,漳州
一家PX项目的水泥罐发生泄漏,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导致
多人中毒和死亡。
事故起因是设备泄漏和工艺装置失效。
5. 河南焦作市食品厂氰化物中毒事故:2018年11月26日,
河南焦作市一家食品厂发生氰化物中毒事故,造成15人死亡
和多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工人不慎将氰化钠加入使用的锅炉中,导致氰化物泄漏。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一、天津港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晚,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口的一家仓库发生爆炸。
起初只是一场火灾,但随后多次爆炸,爆炸能量相当于2.9吨TNT炸药,造成173人死亡、797人受伤,161人失踪。
这次爆炸波及范围广、影响深远,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初步调查,该起事故是由于存储过多的危险化学品引起的。
天津港爆炸震惊了全国,引起了人们对于工厂生产和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二、茅草坪瓦斯爆炸事故2003年11月20日,河南省安阳市茅草坪田家庄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8人死亡、114人受伤。
当时,当地一家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瓦斯燃烧后引发了更大的二次爆炸,导致事故规模扩大。
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煤矿的安全措施不足,工人违规操作,同时煤矿生产的压力和产量的要求过高,导致了安全隐患积累。
该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对于煤矿和矿山安全问题的重视。
三、九江船坞起重机事故2019年3月31日,江西省九江市一家船坞内的起重机突然坍塌,造成10人死亡、3人受伤。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起重机超载导致结构失稳。
此次事故让人们看到了工业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并完善安全制度。
四、三亚苏州湾花园酒店腐蚀性气体泄漏2010年7月17日晚,海南省三亚市苏州湾花园酒店发生腐蚀性气体泄漏事故,导致一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多人受伤,给周围居民带来不小的影响。
事故责任方在该事件中被判定缺乏严格的标准操作和安全管理程序,导致了安全隐患。
该事故也反映了企业对于化学品储存、管理、作业、运输等环节的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管控和管理,并严格履行相关安全制度,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2013某化工厂爆炸2013年4月6日,江苏省盐城市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化工厂储存不当,出现泄漏,最终引起爆炸。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二
2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10.24”油罐火灾事故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10.24”油罐火灾事故
一、事故情况 2010年10月24日16时10 分左右,位于大连保税区新港 街道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 限公司T103号油罐在拆除过程 中发生火灾,事故没有造成人 员伤亡。
事故现场图片
(三)施工单位要切实保证对作业现场的管理和监护,在施工 作业期间,管理人员、监护人员要坚守作业现场,绝对不允许 离开工作岗位。要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巡视检查,发现隐患和问 题及时处理,发现现场人员有“三违”行为及时制止并坚决处 罚。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10.24”油罐火灾事故
(四)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隐患和问题后,施工单位及有关 各方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采取切实有效 的措施消除隐患、解决问题。在隐患未消除、问题未解决之前, 不得继续施工作业。 (五)监理方、总承包方、业主等有关方面要认真履行各自职 责,切实发挥监督作用,严格遵照有关规定或约定对施工作业 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及时向施工单位指出, 并提出整改要求;对于存在重大隐患和问题的,要坚决责令停 工整改,施工单位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不合格的,坚决不允 许恢复施工。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10.24”油罐火灾事故
(六)施工单位要按要求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和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安全培训要到位。 (七)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风险辨识,完善并在遇到问题时 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八)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对作业现场进行专人看护、专人 旁站监督,及时制止违章行为。 (九)施工单位应全面、有效落实监理工作要求。
齐鲁石化承包商“9.15”物体打击事故
2、间接原因分析 ①人员技术素质差。 承包商施工人员缺乏质量安全意识,技术素质不能满 足施工质量安全要求。 ②技术交底不到位。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对冷却器活套法兰、卡环结构 及安装出现偏差所产生的风险认识不足,技术交底深度 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2014年杜邦公司美国休斯敦化工厂泄漏事故致4死1伤2014年11月16日消息:世界第二大化工公司、美国杜邦公司位于休斯敦东南拉波特地区的工厂,15日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5名工人直接暴露于有害气体甲硫醇中,造成4人死亡、1人被送往医院救治。
杜邦公司发言人伍兹(Aaron Woods)证实,15日凌晨4时左右,位于斯特朗路厂区一个储存甲硫醇的存储罐阀门失效,造成甲硫醇大量泄漏。
工人和紧急救援人员6时左右控制住了泄漏,但已有5名工人暴露在有害气体中。
其中4人在厂区内死亡,1人被送往附近的星海假日医院,伤情不会危及生命。
在化学品溢出时,4名死亡员工之一曾下落不明。
杜邦拉波特厂区约有320名雇员,“这是该厂区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泄漏事故。
”伍兹表示,“我们现在的重点是这些员工”。
拉波特应急管理协调员萨格斯(Jeff Suggs)指出,泄露的甲硫醇为无色有害易燃气体,有一股臭鸡蛋或臭鱼的难闻气味,通常用于天然气添加剂、保护农产品蛋白质的合成剂或杀虫剂。
今次泄漏出的甲硫醇不会对附近社区构成危害。
休斯敦西南地区的密苏里市、糖城和罗森伯格市均有居民报告闻到刺鼻气味,警方认为这也是约60公里外的杜邦公司工厂当天化学品泄漏导致。
美国有毒物质与疾病登记署(ATSDR)记录显示,人体直接暴露于甲硫醇中会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皮肤或眼睛炎症;吸入后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及不同程度的麻醉;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
2014年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大爆炸事故2014年8月2日,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的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正是这个特别重大的爆炸事故为这个全国县级“首富”城市蒙上一层重重的阴影。
4日,国务院“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根据暴露的问题和初步掌握的情况,对事故作出判定: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中荣公司,主要责任人是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吴基滔等相关负责人。
目前公安机关已控制了相关责任人员。
哪些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调查组总结了5点原因:——企业厂房没有按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违规双层设计建设生产车间,且建筑间距不够。
——生产工艺路线过紧过密,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布置了29条生产线,300多个工位。
——除尘设备没有按规定为每个岗位设计独立的吸尘装置,除尘能力不足。
——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防爆要求配置。
——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实,没有按规定每班按时清理管道积尘,造成粉尘聚集超标;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没有按规定配备阻燃、防静电劳保用品;违反劳动法规,超时组织作业。
昆山市消防大队经济开发区中队中队长吴神飞说,约两个月前曾接到该企业火警,当时是放在室外的泡沫夹芯板发生燃烧。
而一位熟悉企业情况的人士也表示,这家企业污染大、技术含量不高,一直存在安全隐患。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干。
调查组指出,当地政府的有关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力,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面对近3000家企业,在昆山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仅设了4个人的安全科,基层执法力量十分薄弱。
显然,在此前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监管总局部署开展的安全大检查中,当地没有完全落实“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
“是谁在走形式、走过场?工作不落实?”调查组组长、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在调查组全体会议上发问,“安监、劳动、卫生、商务等相关部门,为什么没有发现问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世明则表示,粉尘爆炸事故已发生多起,已下发了相关文件,但存在制度不落实的情况。
事故后果和对伤员救治的形势依然严峻,问题和影响都没有见底。
粉尘是引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隐患。
对此,国家早就制定了《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2012年,国务院安委会曾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但是,这个企业成了一个监管死角。
“漏网之鱼”并非仅此一家。
2010年以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企业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2010年河北秦皇岛一家面粉加工厂发生爆炸事故,19人死亡、49人受伤。
而今年以来全国也发生了多起粉尘爆炸事故,如江苏如皋市的一起硬脂酸粉尘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9人受伤。
“调整经济结构不能是一句空话,招商引资不能来者不拒,不要带血的GDP,发展不能以牺牲人为代价。
”杨栋梁强调,所有企业不分内外资,不分所有制,不分中央地方,不分大中小,都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据苏州市市长周乃翔介绍,目前苏州已全面排出涉及粉尘作业的企业名单,对涉及机加工产生金属粉尘的企业,从现在起一律停产停业整顿,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不得复工生产,同时要对粮食、饲料、纺织、木器加工等可能存在粉尘爆炸风险的企业和作业场所,进行严格检查,逐一排除事故隐患。
杨栋梁要求,尽快查清管理责任、认定责任人,让违法企业付出更大代价,让心存侥幸企业受到震动,汲取血的教训。
事故调查组要依法依规加快事故调查,严厉追究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及时公布调查报告,接受社会和媒体舆论监督。
国务院安委会已确定,紧紧抓住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多发生的煤矿、面粉、糖类、纺织、硫磺、饲料、塑料、金属加工及粮库等厂矿企业,立即在全国开展一次全面的粉尘治理专项检查。
同时,从8月份开始集中5个月,针对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油气管道、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在全国开展以“六打六治”为重点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重大隐患。
2014年晋济高速岩后隧道特大事故致31人死亡9人失踪2014年3月1日14时45分许,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内,一辆山西铰接列车追尾一辆河南铰接列车,造成前车装载的甲醇泄漏,后车发生电气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进而引燃泄漏的甲醇,并导致其他车辆被引燃引爆,共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197万元。
经初步分析,事故暴露出肇事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有关地方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
调查组全体会议强调,要认真排查确认遇难人员,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及事故善后工作,深入细致开展事故调查,严格责任追究,给社会和遇难者家属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查找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尤其是各类易燃易爆品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各类隧道交通和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工作,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3月1日,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境内的晋济高速岩后隧道内发生两辆甲醇车追尾相撞,导致前车甲醇泄漏,司机在处置过程中甲醇起火燃烧,隧道内42台车辆及煤炭等货物被引燃引爆。
经国务院批准,由安全监管总局牵头,监察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全国总工会、山西省政府负责人及有关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并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事故调查。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司机违规处置车祸事后弃车逃3月1日14时50分,山西省晋城市福安达物流公司驾驶人李建云,驾驶载有29吨甲醇重型罐式货车驶入岩后隧道,追尾碰撞前方河南省孟州市汽车运输公司汤天才驾驶的载有29.6吨甲醇的重型罐式货车。
当时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车辆碰撞后,李建云、汤天才下车查看情况,发现有甲醇泄漏。
私下协商后,前方车辆驾驶人汤天才上车驾驶车辆向前移动,两车分开后,再次下车查看情况时发现泄漏的甲醇起火燃烧。
两车上的司机和押运员共4人弃车逃离现场。
目前,这4人已被警方控制。
由于岩后隧道入口低、出口高,汤天才驾驶的货车所载甲醇在隧道入口处泄漏燃烧后,火势迅速沿隧道由入口向出口蔓延,先后引燃前方排队等候通行的运煤车,并引发隧道内一辆拉有液态天然气的车辆发生爆炸。
2、运输公司疏管理考试交钱即可国家对危化品运输管理有严格规定,驾驶员与押运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据山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调查,发生碰撞事故的两辆车上的驾驶员与押运员都持有从业资格证,但对所拉运货物的特性、安全运输的规定、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等基本知识一概不知,只知道所拉货物为易燃物。
据汤天才交代,其所驾驶的车为个人所有,挂靠在河南省孟州市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运输公司只收钱不管理,平时的安全教育、管理都流于形式,教育考试交钱签名即可。
李建云说,他刚上岗一个月,公司没有专门的安全检查员,平时出行车辆的安全检查全靠自己。
据警方介绍,交通拥堵时,危化品车辆的安全押运员应该下车放置警示架,以防发生追尾事故。
汤天才车上的押运员却躺在车上睡觉,没有下车设置警示标志。
3、逃生通道关闭消防龙头不出水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全长800米的岩后隧道内没有排风设施,事故发生后,隧道内浓烟滚滚,救援人员戴着防毒面具、氧气罐都呆不了20分钟。
事发时烟雾报警器没有起到报警作用,一些车辆里的人员没有及时逃离;隧道中间的应急逃生通道关闭,逃生指示不明显,火灾事故发生后,现场一片混乱,人员只能从隧道的南北出口逃离,中间的人没来得及逃离。
因为消防水龙头不出水,消防车辆只能从高速路下边拉水灭火、降温,延误了灭火时间。
而事故发生1小时40分后,一辆拉有液态天然气的大型车辆又发生了爆炸,汽车的一半在隧道内被炸飞了50米。
记者调查发现,岩后隧道北口往南5公里处设有煤焦管理站,运煤车辆集中驶入使管理站通行缓慢,导致事故发生路段车辆拥堵,隧道内排队等候有33辆运煤车,最后引燃了车上的煤炭,加重了事故后果。
因此,针对危险化学品,无论是运输还是储存过程都必须熟知危险品的危险特性,并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与泄露处置。
只有科学地对化学品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才能有效避免一系列的化工事故,避免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2010年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及事故简要经过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