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声拟态词论文:拟声拟态词 共感觉隐喻 各感觉修饰方向 感觉分类 多义性
《2024年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范文

《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篇一一、引言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们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来丰富语言的表达。
这些词汇不仅在描述事物时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而且在表达情感和营造气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
二、拟声拟态词的定义及分类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它们通过模仿自然声音或状态来描述事物。
这些词汇可以分为两大类:拟声词和拟态词。
拟声词主要用来模仿声音,如“かちゃん”(kachan,表示笑声);拟态词则主要用来描述状态或外观,如“ぐるぐる”(guruguru,表示旋转的样子)。
三、隐喻视角下的拟声拟态词特性1. 形象性与生动性:拟声拟态词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使得描述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ぽかぽか”(pokapoka,表示阳光照射下温暖的感觉)这个拟态词,通过模拟阳光照射在皮肤上的感觉,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温暖。
2. 情感表达:拟声拟态词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例如,“あぁ”(a'a'a'a,表示惊讶或感叹)这个拟声词,通过模拟声音来传达强烈的情感。
3. 文化内涵: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们不仅可以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还可以反映日本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例如,“かわいい”(kawaii,表示可爱)这个拟声拟态词,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可爱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4. 隐喻的暗示性:许多拟声拟态词在运用中具有隐喻的暗示性。
它们不仅可以描述事物的表面特征,还可以暗示事物的内在性质或情感状态。
例如,“ゆらゆら”(yurayura,表示悠闲自得的样子)这个拟态词,通过模拟悠闲的状态来暗示人物的内心感受。
四、结论本文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形象性与生动性、情感表达、文化内涵以及隐喻的暗示性。
拟声词与拟态词

拟声词与拟态词拟声词与拟态词是汉语中独具特色的词类,它们通过模拟某种声音或行为的方式,将生动的图像传达给读者。
拟声词一般用于描写声音,而拟态词则更多地用于形容人或物的动作、特征和状态。
它们在表达中起到了丰富语言、增强形象的作用。
拟声词是一种模拟声音的词语。
通过使用拟声词,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听到相关事物发出的声音,从而更好地理解情境和感受。
例如,“咚咚咚”、“叮咚叮咚”、“嘟嘟嘟”等都是拟声词。
这些词语用起来简单明了,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象出相关声音的样子。
拟声词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还能够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拟态词是一种模拟动作或状态的词语。
它们常常用于描述人或物的特征、行为和状态,让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样子。
例如,“蹦蹦跳跳”、“悠闲”、“舒适”等都是拟态词。
这些词语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情境中的人或物的状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拟声词和拟态词的使用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可以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这些词语,可以增添语言的活力,提高表达的感染力。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跑步时,可以使用“砰砰”、“嗖嗖”等拟声词来形容他的奔跑声音;在描绘一个人放松时,可以使用“安逸”、“悠闲”等拟态词来表达他的状态。
这样一来,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写作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总之,拟声词与拟态词在汉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模拟声音和动作的方式,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中还是日常交流中,使用拟声词和拟态词都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力度。
希望在以后的写作中,大家能够更加灵活运用这些词语,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精彩动人。
浅谈日语拟声、拟态词

テーマ:日本語の擬態、擬音語について论文题目:浅谈日语拟声、拟态词レジュメ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るうちに、「ぺこぺこ」「げらげら」「いらいら」のような、日本人の会話、テレビや文学作品によく出てくる音声や様態を描くオノマトペに興味を持つようになった。
このような言葉の中には日本人にしかそのニュアンスが分からないものが多く、よく日本語学習者を悩ませるのである。
日本語は世界の言語の中で2番目に擬音語・擬態語が多い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本稿では、日本のオノマトペを形態と統語の角度から研究し、その特点を明らかにしてみたいと思う。
なお、筆者の勉強不足と日本語のオノマトペの形態的・統語的特徴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が少ないため、本稿はまだ研究不足な点が多々あると思う。
また、本文では、まだ具体的なデータが少ないため、統計に関する信憑性が低いかのように思われるかもしれないが、今後さらに具体的なデータを統計できるよう努力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う。
キーワード: 擬態、擬音語、語形、特徴、種類、規律摘要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发现:在日语会话、电视节目、文学作品中如“ぺこぺこ”“げらげら”“いらいら”等描写声音和状态的拟声拟态词出现频率很高。
很多这样的词语由于表达的感觉很微妙,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难关。
本文将从形态以及语法角度分析日本拟声拟态词的特点。
由于有关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形态语法先行研究较少,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相信本文尚有诸多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争取逐个攻破这些不足点,望为拟声拟态词的日语研究尽微薄之力。
拟声词和拟态词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符号。
学日语的中国人由于对日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了解不多,掌握太少,则很难使表达的日语丰富、生动和形象。
本文用大量实例分析日语中拟声词拟态词的分类,发音与语意,词形特征,特点及用法、作用,并且变述了它在某些领域的运用,以便学习者能够更了解和掌握并加以恰当的运用。
目次(三号)序論(四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日语拟声拟态词内在发音规律-一以《上海》为例

浅谈日语拟声拟态词发音特点和规律———以横光利一《上海》为例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黄婷婷[摘要]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又称“オノマトペ”,一直是日语学习者的一个学习难点。
由于其词汇量大,统计繁琐,以往对于此类词语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意思,结构,词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但是其实日语拟声拟态词不仅在结构、词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规律,并且在其看似纷繁复杂的发音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本论尝试从横光利一的最后一部新感觉主义小说《上海》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的元音和辅音两方面着手,运用数据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小说中的拟声拟态词进行考察,希望能以此以小窥大,初步探讨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内在发音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日语拟声拟态词元音辅音前言拟声拟态词可以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地表述出来,因此在日语中的运用广泛。
比如描述一个人英语讲得很好,只需要说"あの人は英語ぺらぺらだ"就可以了。
拟声拟态词的基本词义都产生于它所模仿的声音和形态,因此同其他词语相比,它们更加生动活泼和感性,可以表达出大自然的声音和人们微妙的情感,以及其他一系列复杂的事物。
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十分丰富。
飞田良文的《现代拟音语拟态语用法词典》中共收录了1064个拟声拟态词。
因为目前条件所限,暂时无法对所有的此类词语进行全面而又综合分析。
汉语中也有拟声拟态词,但是比较常用的只有425个左右。
[1]。
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是学习难点。
学习者经常会因为无法体会其微妙之处,而无法使用好此类词语,最终无法达到增加会话生动性的目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这类词语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1 有关日语拟声拟态词的以往研究及存在的问题1.1 有关日语拟声拟态词的以往研究金田一春彦(1978)介绍了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点、由来、形态、分布情况、语法、以及元音和辅音所体现的感情色彩,认为日语拟声拟态词大多都是从模仿自然的声音而来。
在日语拟声拟态词中,包含元音e的拟声拟态词最少,并且这一类词语大多具有贬义。
汉韩拟声拟态词对比研究

汉韩拟声拟态词对比研究作者:孙淑兰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拟声拟态词是模仿各种声音、状态、模样和感觉的单词。
拟声拟态词与其他单词不同在音和意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
拟声拟态词有着自己独特的音韵、语法、意义的特点。
汉语和韩国语词汇里有很多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今拟声拟态词经过不断地发展越来越丰富了。
汉语和韩国语在音韵体系方面有很大区别,而且汉语是以单音节单词为基础的语言,而韩国语里多音节单词比单音节单词更多。
表音文字的韩国语和表意文字的汉语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字体系,所以拟声拟态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本论文通过汉韩拟声拟态词的对比研究,提高学习者的表达能力、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翻译能力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汉语韩语拟声拟态词一、汉语和韩语之间拟声拟态词的发展就拟声拟态词而言,韩语之中的拟声拟态词要比中文之中的拟声拟态词要多,这是和韩语之中的发音以及文字有一定的关系。
在韩语之中可以模仿各种各样声音,但是在汉语之中大部分都是作为一种文字形式表达,在抽象意义上汉字拟声拟态词可以很好的表达,但是在声音和状态的模仿时,相比起韩语而言,就相对欠缺了很多。
在汉语之中对于声音和状态的模仿非常的固定也很单调,但是在韩语之中对于声音和状态的模仿却非常的细致且细腻,在模仿同一种声音时会有许多的表达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表达出声音之间的差别。
在韩语之中对哭的时候的声音进行表达时,会因为不同的年龄甚至是性别的不同,所以适用的拟声词也将不同。
例如:相关笑声的拟声词“하하、호호、허허、히히”和相关哭声的拟声拟态词“줄줄、뚝뚝、그렁그렁”,“흑흑엉엉、앙앙、훌쩍훌쩍”等等。
这些全是因为在韩语之中有阳性以及阴性元音的区别,可以由阳性以及阴性元音来分辨声音中所具有的强和弱以及高和低等等一些特征。
在阳性元音之中可以体现出“强劲、阳刚、急促、洪亮”等等一些语感,然而在阴性元音之中体现出的是“柔和、迟缓、疏远、浓厚”等等一些语感的变化。
《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范文

《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篇一一、引言日语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其中拟声拟态词的使用尤为独特。
这些词汇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为日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深度。
本文将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功能。
二、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定义与分类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它通过模仿声音、形态或动作等方式,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特征或状态。
这些词汇在日语中占据重要地位,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文学创作、广告宣传等领域。
根据表现形式,日语拟声拟态词可分为拟声词和拟态词两类。
拟声词主要用于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等;而拟态词则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形态或动作,如柔软的质感、流畅的动作等。
三、隐喻视角下的日语拟声拟态词特性1. 形象生动:日语拟声拟态词通过模仿声音、形态或动作,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听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2. 情感传递:拟声拟态词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传递说话人的情感。
通过模仿声音或形态,说话人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听者感受到说话人的情感。
3. 文化内涵:日语拟声拟态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词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文化意义,反映了日本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4. 灵活性: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运用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使用,形成丰富的表达方式。
这种灵活性使得日语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四、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应用场景及示例1.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拟声拟态词来描述事物。
例如,“窸窸窣窣”用于形容轻微的声音,“软绵绵”用于形容柔软的质感。
2. 文学创作: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运用拟声拟态词来描绘场景、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在描写风声时,使用“呼呼”的声音来形容风势强劲。
3. 广告宣传:在广告宣传中,拟声拟态词也被广泛运用。
中国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中国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极富表现力的语群,它在日语中大量存在。
因其言简意丰能准确传达瞬时具体事态,而被日本人大量运用于日常对话、文学作品中。
然而这种在日语母语者之间能默契交流传情达意的语群,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却是学习中一大困难。
对于附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学习者来说,单是记忆数量众多且意义丰富的拟声拟态词已经非常困难,更不用说符合语境恰当运用了。
同样,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拟声拟态词的习得也是一大困难。
虽然中日同处东亚文化圈且两国文字存在相通之处,然而,由于两国语言文字各有特点〔如汉语使用汉字,易表意难拟声〕,且对同一种事物的模拟侧重点不同〔如描写公鸡打鸣的声音,汉语用喔喔,日语那么用コケコッコーkkekkku〕等原因,中日拟声拟态词在意义、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对于这种多以平假名表示、富含日语感性色彩的词汇的学习并不占优势。
再加上人们对日语拟声拟态词存在固有的不客观认识〔如:表达口语化孩子气、理解意思也不会用、能力考试或就业中不实用等〕,近年来轻视拟声拟态词学习的学习者也不在少数。
然而,就像日本国内公布的日语教育手册所指出的一样:拟声拟态词是日语词汇教育的重要局部〔?日本語教育ハンドブック?1990,?新版日本語教育事典?2005〕。
从日语综合能力、文化交流等角度来看,拟声拟态词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如:彭飞〔2007〕提出:运用拟声拟态词的能力是测试日语学习者水平的重要标准。
大须贺〔2021〕也从语言学习的文化、连接、交流的3s角度提出:通过拟声拟态词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理解日本人的感情表现,可以接触到日本人的独特个性。
学习者自身通过拟声拟态词的使用也可以融入日本人的交流中并成为其中一员。
查阅相关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外关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研究众多,但大多围绕其音形特征及身体性、感觉性等特色丰富开展。
其中,国内研究也多集中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征规律介绍、中日互译,文化比拟等方面,关于其习得教育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2024年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范文

《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篇一一、引言日语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其词汇中包含了大量的拟声拟态词。
这些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为日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深度。
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的特性和作用。
二、日语拟声拟态词概述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一类特殊的词汇,它们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来传达信息。
这类词汇在日语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还使得日语在描述事物时更加生动形象。
三、隐喻视角下的拟声拟态词特性1. 声音的模拟与隐喻的双重性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常常通过模仿自然声音或状态来传达信息。
这种模拟不仅是对声音或状态的直接描述,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隐喻意义。
例如,“弾(はじ)ける”一词,除了直接表示爆炸的声音外,还隐喻了某种力量或能量的释放。
2. 情感与氛围的营造拟声拟态词在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这些词汇能够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うれしい”(高兴)这个词汇,通过模拟喜悦的声音和情绪,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高兴的情感。
3. 文化内涵的体现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词汇在表达日本文化中的价值观、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うらやましい”(羡慕)这个词汇,通过模拟嫉妒的声音和情绪,反映了日本文化中对他人成功的认同和尊重。
四、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的应用与作用1. 日常交流中的运用在日常交流中,拟声拟态词被广泛运用。
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交流更加富有情趣。
2. 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在文学创作中,拟声拟态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作家们通过运用这些词汇来描绘场景、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等。
这些词汇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 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作用拟声拟态词作为日语中的一部分,对于传承和传播日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不仅反映了日本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日本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声拟态词论文:从共感觉隐喻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多义性
【中文摘要】拟声拟态词作为词汇中的一个分类,由于其形象性以及具体性,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拟声拟态词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其体现,但是由于地域以及文化的不同,在表现形式上又有着各自的特点。
本论文,将从共感觉隐喻的角度来对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进行分析研究。
在日语字典《广辞苑》(第六版)中,拟声词和拟态词的概念分别为,擬音語:「(onomatopoeia)実際の音をまねて言葉とした語。
広義には擬態語も含む。
オノマトペ」擬態語:視覚?触覚など聴覚以外の感覚印象をことばで表現した語。
拟声词从狭义上来讲,是指根据模拟实际生活中有生命以及无生命物体所发出的声音而产生的词汇;拟态词是指,根据其他感官(除去听觉)的感觉印象,借用语音和感觉印象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词汇。
从概念上我们可以发现,拟声词和拟态词其实有着很明显的分界点——所使用感官的不同。
可是,实际上我们在使用拟声拟态词的时候却并不是循规蹈矩的,即表示听觉就使用拟声词,表示视觉就使用与视觉相关的拟态词。
我们可以举两个汉语中的共感觉隐喻的例子看一下,“我看着那小男孩,他忽然噌地站起来”,“昔日臭哄哄的烂池塘,如今已建成了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划线词都是狭义上...
【英文摘要】
【关键词】拟声拟态词共感觉隐喻各感觉修饰方向感觉分类多义性
【英文关键词】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从共感觉隐喻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多义性中文摘要
4-7論文要旨7-12 1. はじめに12-15 1.1 問
題提起12-13 1.2 研究方法13-15 2. 先行研究と問題
点15-20 2.1 先行研究15-17ウルマン(Ullamn)とWilliams の説15楠見孝の説15-17 2.2 問題点と本
稿の解決方法17-20 2.2.1 研究語彙の選択範囲
17-18 2.2.2 身体感覚の分類18-20 3. 擬音擬態語の
概観20-22 3.1 辞書での概念20-21 3.2 その特徴
21-22 4. 擬音擬態語の共感覚隠喩意味22-32 4.1 共
感覚隠喩意味を持つ擬音擬態語の数量とそれに関する説明
22-24 4.2 数字から見る各身体感覚間の修飾関係
24-30 4.2.1 視覚を表す擬音擬態語24-26 4.2.2 聴
覚を表す擬音擬態語26-27 4.2.3 触覚を表す擬音擬態語の
特徴27-28 4.2.4 嗅覚·味覚を表す擬音擬態語
28 4.2.5 気分を表す擬音擬態語28-29 4.2.6 総合感
覚を表す擬音擬態語29-30 4.3 本章のまとめ30-32 5.
擬音擬態語の多義性の発生32-38 5.1 共感覚隠喩からの擬
音擬態語の多義性32 5.2 具象から抽象に発展する多義性
32-34 5.3 名詞化34-35 5.4 問題点35-38 6.
終わりに38-40参考文献40-43謝辞43-44作者プロフィール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