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面型防火涂料检验数据
防火涂料检验报告

防火涂料检验报告
一、检验目的。
本次检验旨在对防火涂料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保障建筑
物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性能。
二、检验对象。
本次检验的防火涂料样品为XX公司生产的防火涂料产品,共计10份样品。
三、检验方法。
1. 燃烧性能测试,采用国家标准GB/T 8624-2012《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进行测试,观察防火涂料在燃烧状态下的燃烧性能。
2. 耐火极限测试,按照国家标准GB/T 9978-2008《建筑材料和制品耐火极限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检测防火涂料的耐火极限。
3. 粘结强度测试,采用国家标准GB/T 5210-2006《建筑涂料粘结强度测定方法》进行测试,评估防火涂料的粘结性能。
四、检验结果。
1. 燃烧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防火涂料样品在燃烧状态下燃烧性能达到国家标准
A级,符合要求。
2. 耐火极限测试结果表明,防火涂料样品的耐火极限为3小时,符合国家标准
要求。
3. 粘结强度测试结果显示,防火涂料样品的粘结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达到
2.5MPa以上。
五、结论。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本次检验的防火涂料样品在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和粘结强度方面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达到了预期的防火效果,可以在建筑物中安全使用。
六、检验建议。
建议生产厂家继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防火涂料产品,并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七、附录。
1. 检验样品信息表。
2. 检验记录表。
3. 检验人员签名。
以上为本次防火涂料检验报告,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检验结果,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饰面型防火涂料标准

6 检验规则 6.1 抽样
抽取样品时,参照 GB 3186 规定,即 n=
(N—总桶数,n—样本桶
数),n≥2,确定样本桶数,随机抽取样本。取样前应将涂料搅拌均匀,再从样本 桶中取出等量(通过计算获得)的样品。待混合均匀后,装入盛样容器中,盛样容 器应有 5%~10%的空隙。被抽样品批量不少于 1 t,抽取的样本数量不少于 10 kg。 6.2 出厂检验项目
GB/T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1724 涂料细度测定法 GB/T 1727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T 1728—1998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 1731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1740 漆膜耐湿热性测定法 GB/T 3181 漆膜颜色标准 GB 3186 涂料产品的取样 GB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饰面型防火涂料 finishing fire retardant paint 涂覆于可燃基材(如木材、纤维板、纸板及其制品)表面,能形成具有防 火阻燃保护及一定装饰作用涂膜的防火涂料。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不宜用有害人体健康的原料和溶剂。 4.1.2 饰面型防火涂料的颜色可根据 GB/T 3181 的规定,也可由制造者与用户 协商确定。 4.1.3 饰面型防火涂料可用刷涂、喷涂、辊涂和刮涂中任何一种或多种方法方便 地施工,能在通常自然环境条件下干燥、固化。成膜后表面无明显凹凸或条痕,没 有脱粉、气泡、龟裂、斑点等现象,能形成平整的饰面。 4.2 技术要求 饰面型防火涂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要求。
饰面型防火涂料标准

饰面型防火涂料标准
目前,国内常用的饰面型防火涂料标准是GB 14907-2018《建筑物饰面型防火涂料》。
该标准规定了饰面型防火涂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根据该标准,饰面型防火涂料可以分为水性和有机溶剂型两类。
该标准对饰面型防火涂料的要求主要包括:
1. 防火性能要求:要求饰面型防火涂料在火焰燃烧条件下的燃烧表现符合规定的等级要求。
2. 饰面性能要求:要求饰面型防火涂料的外观、耐候性、附着力等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3. 物理性能要求:要求饰面型防火涂料的干膜厚度、干燥时间、耐冷期、硬度等物理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4. 包装、标志要求:要求饰面型防火涂料的包装、标志符合规定的要求。
除了GB 14907-2018标准外,国内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标准,如GB/T 23908-2009《钢结构防火涂料》和GB/T 9978-2008《木材防火涂料》等,在特定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饰面型防火涂料

饰面型防火涂料
饰面型防火涂料系水性木结构防火涂料,经《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理化性能达标,防火性能一级。
产品各技术性能指标均符GB12441-2005标准。
饰面型防火涂料
通过采用先进的原材料及特殊的生产工艺,耐火时间≥20分钟,达到国家级一级标准,当火焰烧到漆面时,形成海绵状炭化层对基材具有隔热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可降低被涂物表面火焰的传播速度,有效防止火灾的迅速蔓延,达到阻止木材燃烧的目的。
该涂料涂层,遇火发泡膨胀,形成海绵状防火隔热层与火源隔离,可在一定时间内有效的保护易燃基层,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术结构件、易燃板材和烟道、风道等的防火保护。
技术指标
施工方法
1、施工前必须对基层(被涂材料)进行清理,除去灰、油污浮漆待杂物。
木材基层应达到自然干燥状态,含水率<
10% 。
2、搅拌均匀后方可涂刷,以保证施工质量和产品性能。
3、应在5℃以上,施工后24小时内避免雨淋。
4、本涂料一般涂二层,必要时可涂三层,或盖光一遍,涂完第一遍后,自然干燥后便可进行下一层施工。
每遍涂刷面不得有漏涂。
每平米用量≥500g,达到一级防火标准。
5、涂刷工艺采用刷涂、喷涂或滚涂,涂刷均匀即可。
刷涂方向要一致,切勿交叉或反复涂刷。
注意事项冬季施工应在5℃以上,夏季应在35℃以下,避免受冻或过热。
涂料自生产日期起,贮存期为半年,贮存及运输中防止晒、重压和倒置。
酚醛改性丙烯酸树脂饰面型防火涂料

2 0年 2月 01
涂 料 工 业
PAI NT & COAT1 NGS I NDUS TRY
Vo. 0 No 2 14 .
Fe 2 O b. 0l
酚 醛 改 性 丙 烯 酸 树 脂 饰 面 型 防 火 涂 料
刘 玲, 赵
摘
敏 , 兴艺 ( 赵 中国人 民武装警察部 队 学院 消防工程 系, 河北廊 坊 0 5 0 ) 600
i m o me ,a d f ea d n y e gsi a e ta d a u n u sl ae,Ba e n ot o o a x rme t h fl fr r n ier tr a ts n r it g n n l mi i m i c t r c i s d o rh g n le pe i n ,t e efc so o a e fau ii m iiae,fr e a d n y e gsi g n n h n lc r sn o r e it n fe t fd s g so l m n u slc t i e r tr a ts n r it a e ta d p e oi e i n f e r ssa t c i
mi a sl ae 1 n ii t 4% ;t e d t ft e c ai gSp y i0 h mia r p r e c e re c e e h e uie n s c h aa o h o tn ’ h sc c e c lp o e t r a h d o x e d d t e rq r me t y
要: 以酚醛改性丙烯 酸树脂为成膜物质 , 加入阻燃 协效剂和硅酸 铝 , 备了饰面型防 火涂料。采用正交试 验 制
法 , 察 了硅 酸 铝 、 燃 协 效 剂 及 酚醛 树 脂 用 量 等 因 素 对 防 火涂 料 耐燃 时 间 的 影 响 , 据 G 24 — 2 0 试 了 涂 料 考 阻 依 B 14 1 o 5测 的理 化 性 能 和 防 火性 能 。实 验 结 果表 明 , 因 素 对耐 燃 时 间 影 响 程 度 由大 到 小 依 次 为 : 料 、 各 填 阻燃 协 效 剂 、 醛 树 脂 ; 酚 涂料 各 组 分 最 佳 用 量 为 : 酚 醛树 脂 3 % 、 烯 酸 树 脂 4 % 、 燃 协 效 剂 1% 、 酸 铝 1% 。涂 料 的各 项 理 化 性 能 指 硼 4 丙 2 阻 0 硅 4
饰面型防火涂料检测工艺

饰面型防火涂料检测工艺理化性能要求:项目指标在容器中的状态无结块,搅拌后呈均匀状态细度/μm≤90表干≤5实干≤24附着力/级≥3柔韧性/mm ≤3冲击强度/N·cm ≥196耐水性(24h)不起泡、不掉粉、允许轻微失光和变色耐湿热性(48h)不起泡、不掉粉、允许轻微失光和变色1. 用于制造防火涂料的原料应预先检验,不宜采用苯类溶剂;2. 防火涂料在规定的存放期内,应是均匀的液态或稠状、浆状流体,没有硬化、结皮或者明星的颜(填)料沉淀;3. 允许轻微分层,但经搅拌即可变成均匀、悬浮的体系;4. 防火涂料可用刷涂、喷涂、辊涂或刮涂中任何一种或多种方法方便地施工,能在通常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干燥、固化;5. 成膜后表面并无明显凹凸或条痕,没有脱粉、针孔、气泡、龟裂、斑点或颜色分离现象,能形成平整的饰面;6. 防火涂料在涂料实干后应没有刺激性的气味。
防火性能要求:项目指标一级二级耐燃时间/min ≥20 10火焰传播比值≤25 75质量损失/g ≤ 5.0 15炭化体积≤25 75检测方法:1. 实验条件环境理化性能实验的温度、湿度条件应符合GB/T 9278-1988中3.1的规定2. 试板的制备理化性能试验所需要的试板,依照具体产品的技术性能,按GB/T 1727规定的方法制备。
防火性能试验所需要的试板,分别按GB/T 15442.1—GB/T 15442.4中规定的方法制备。
3. 理化性能的检测1) 在容器中的状态打开贮存涂料的容器,用搅拌器搅拌容器内的试样,观察涂料又无结块,是否均匀。
2) 细度按GB/T 1724进行。
3) 干燥时间按GB/T 1728进行。
4) 附着力按GB/T1720进行。
5) 柔韧性按GB/T1731进行。
6) 耐冲击性按GB/T1732进行。
7) 耐水性按GB/T1733进行。
8) 耐湿热性按GB/T1740进行。
4. 防火性能1) 耐燃时间按GB/T15442.2进行。
饰面型防火涂料检验记录表 - 模板

饰面型防火涂料检测记录表(一)
委托(记录)编号:
检验项目:□容器中状态 □细度 □干燥时间□附着力□耐冲击性□耐水性 □柔韧性
检测依据:□GB 12441-2018《饰面型防火涂料》 共 页 第 页
委托编号
样品编号
试验日期
试验室温度
℃
样品名称
型号规格
配料比
试验室湿度
%
主 要 仪 器 设 备
3、状态调节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校核: 检测:
1
2
3
3mm轴棒下的涂层情况(是否产生网纹、裂纹及剥落等现象)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耐水性
涂刷结束时间
状态调节时间
浸水时间
水温/℃
试件编号
1
2
3
涂层情况(是否有起皱、剥落等现象)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备 注
1、仪器设备编号前打“√”的为本次检验用仪器;
2、试板状态前打“√”的为本次检验结果;
膜面不留有棉丝时间
滤纸能自由落下时间
表干时间/h
实干时间/h
附着力
涂刷结束时间
状态调节时间
试验编号
1
2
3
等级评定
平均等级
耐冲击性
涂刷结束时间
状态调节时间
试验开始时间
重锤高度(cm)
试验编号
1
2
3
试件状态(漆膜有无裂纹、皱纹及剥落等现象)
□有 □无
□有 □无
试件编号
编 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编 号
饰面型防火涂料详细介绍

一、铭牌标志
二、产品名称:饰面型防火涂料
型号规格:SMT-S/L10
执行标准:GB12441-2018
包装桶上明显处贴消防认证标识
配料
球磨10h-搅拌30min-过筛≤90um-例行检查-装桶-出厂检验-入库
应用范围:本产品可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胡吊顶、隔墙、门窗及其他内装修等木质材料的防火保护
施工方法:
1.施工方法类同于一般水性建筑涂料,可采用喷涂、刷涂、辊涂等方法
2.被涂物面应清楚灰尘、油污
3.使用前应将涂料搅拌均匀,若有过稠可加入适量自来水调至适当粘度
4.刷涂、喷涂均可,根据防火性能要求,标准用量500g/m³,常温下一般每道复涂间隔4小时
5.施工环境温度:5℃-40℃
6.未用完的涂料应密封保存,贮存有效期6个月
三、产品贮存及保质期
1.产品为水性,普通货物运输、无任何危险。
2.贮于0℃以上,通风、无雨淋及暴晒环境下,保质期六个月,若有过期可咨询公司后使用,但不宜超过一年。
以上是联防科技防火涂料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更多问题,可寻求联防科技的专业客服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饰面型防火涂料检验数据
饰面型防火涂料检验规则这一章,为使判定原则较原标准更加合理,建议增加产品质量合格综合判定原则:A=0、B≤1、B+C≤2(A:重缺陷、B:一般缺陷、C:轻缺陷)。
产品经检验符合该综合判定原则,方能判定该产品质量合格。
饰面型防火涂料耐燃时间测定—大板法的部分修订 GB/T 15442.2—1995《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性能分级及试验方法大板燃烧法》自1995年发布以来,实施已近十年。
十年来该标准对我国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性能质量监督,提高该类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GB/T 15442.2—1995规定的方法是测定饰面型防火涂料对可燃基材保护的时间即耐燃时间。
对试件背火面温度测定位置在试件背火面的中心,以这一点的温度作为耐燃时间的判据。
但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饰面型防火涂料受火膨胀发泡后,个别产品试验后期出现发泡层开裂现象,从而造成泡层开裂处背火面温度大大高于试件背火面中心位置的温度。
因此仅仅在背火面中心位置一个点测定温度很难客观地反映涂料对可燃基材的保护效果。
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可靠,经过大量的验证试验,武立涂料建议试件背火面再增加四个测温点,分布于试件背火面距对角线交叉点100 mm的对角线上。
饰面型防火涂料是一种集装饰和防火为一体的涂料产品。
当它涂覆于可燃基材表面时,平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一旦火灾发生,则能阻止火焰蔓延,达到保护可燃基材、防止火灾发生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