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精品教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精品教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精品教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精品教案】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说明:

因为领导工作忙,忘记通知我们参加新教材培训。因为领导工作忙,学生的书没有到齐,我手里只有一本教材。好在现在能上网找些资料,否则真不知道还敢不敢进教室。原本1课时的内容,我用了3课时,尽量讲慢点,讲细点,避免重点的东西没有讲。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上新课,请大家把书翻到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义释义》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没有别的东西可代替,只能板书了,胳膊都举疼了,不由得写的快了点,引来学生一片抗议。看着学生抄黑板上的字,检查了一下学生的情况,每班竟然有六、七个同学还没有领到书,和我一样穷。领导们真太忙了。)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也有说部分看不懂,有位同学竟然来了句:“不知所云”。高材生。)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导言,这部分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里面我们要记住那些内容呢,大家跟着我看书。找到: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大家用笔把这些内容标出来。同学们都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是那些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板书)

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我们来学习

第1课中国远古从类(板书)

一、人类的起源(板书)

师: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那里来的吗,

生:从猿变来的。

师:很好。谁知道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类从那里来的,

生:女娲娘娘造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语文书上有。

师:大家可以看到:学科之间相通的。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谁能为我们讲一下其他的人类起源的。

(七年级《语文》中选了袁珂先生《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关“女娲”的一篇。)

1.神话传说(板书)

(学生绝大多数知道上帝造人。但不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师:下面我为大家讲一讲有关人类起源的几个神话传说。我们就从文明古国讲起。

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比较

”就已存在,广的有: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传说在世界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她创造了天地的一切,她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她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她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繁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是太阳流出来的眼泪。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七表诗》中,描述在创世之前有一对神灵,阿斯普是男神,为淡水海洋,梯阿马特是女神,为咸水海洋。二神生下了众多神灵,后来

神之间发生大决战,一方以梯阿马特为首,一方马尔都克为首,马尔都克是以梯阿马特的曾孙。马尔都克战胜梯阿马特,将她的身体一分为二造出天地,又用梯阿马特的主要支持者金古的血液造出人,并强迫人膜拜神。

古印度神话也认为太初只有水,但是水中并无神,而是出现一个金蛋,孵出梵天大神,梵天以两半蛋壳创造天地,然后从其身体的各个部位诞生万物。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世界历史中学到。

还有其他文明中人类起源的传说,比如:

大家都熟悉的上帝造人。这是源传于犹太人中的故事,《圣经》里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她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于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这有点和中国女娲抟土造人类似。

还有希腊神话,今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大家看了吗,古希腊的神话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将来学习世界历史时,再给大家讲,现在我们听听古希腊人是怎么说人类起源的:众神之中的普罗米修斯和弟弟厄庇墨透斯合力塑造人和赋予人和其它所有动物以生本领。普罗米修斯用土和水揉成了泥,照着神的模样捏出了人,他使人呈站立的姿势,厄庇墨透斯将勇敢、力气、快速、伶俐等天赋分别赐予各种动物。厄庇墨透斯慷慨地把各种天资赠予各种动物,到最后竟没有剩下甚么象样的天赋能给最崇高的被造物人类。于是普罗米修斯升到天上,在太阳神马车里点燃了一只火把,将火送到地上来。奥运会传递火炬据说就是从这来的。

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它说有一天,天神欧丁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还有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某个印第安人部落认为神用一只在原始海洋上游泳的鸭子的蹼足上粘着的泥土造出大地和生物;而西非某个部落则认为世界是在蚂蚁的排泄物中产生的。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太多了,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到学校图书馆、上网查查。为什么古人有这么多神奇的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生:没知识,没科学,没文化。

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它也说明当时的人类缺少交流,没有交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还说明人类是渴望了解自己是从哪来的,还说明人类是充满幻想的,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的起源想到了各种的可能性,在不断的错误中最终找到科学的答案。我们对未来也有许多幻想,有的也许只能是“梦”,但在众多的“梦”中,说不定那个“美梦”就会“成真”。

同学们,我们怎样评价这些神话和传说呢,现在,请把课本翻到第15页,将这段文字标出来:

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尽管有后人夸张和添加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也还需要考古证实,但必定保留着许多反映先民生活和社会组织发展情境的历史记忆。因此传说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以上用1课时)

2.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师: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人类的起源,主要讲的是神话传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历史课上为什么要说这些神话传说吗,

(失败,没有学生知道,一脸的茫然。)

上一课,我们在教材上标出了一段文字,大家还记得吗,

(终于想起来了,有学生翻到第15页,知道我要问的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人类起源的另一种说法,请大家把教材翻到第3页找到:2.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板书)。大家都熟悉这种说法,但你知道――为什么说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吗,

生:1.我们发现了远古人类遗址。2.我们发现了人类化石。3.我们找到了元谋人、北京人。

师:大家看教材是怎么叙述这段文字的,

生:科学研究。

师: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精神。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下面这段文字请大家记不来。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不以主观好恶任意歪曲事实,改变事实,取舍事实,普及剪裁事实,属于所谓“求真”的范畴。――《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板书)

大家要认真领会这段话的含义。科学精神渗透在我们整个历史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各种专业知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现在同学们看教材中的插图《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知道人类距今至少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了。人类的体质在不断的变化中。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4页:

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板书)

师:“原始”是什么意思,“原”指原来,“始”指开始。“原始”是指开始的,古老的,未经开发的。“原始人类”就是说最早的人类。现在请把书翻到第7页,看插图《我国境内重要的原始人类化石和遗址分布图》。

图中有北京人、山顶洞人、丁村人、元谋人等,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某个地方的人一样不一样呢,比如:“北京人”,可不可以指现在的北京人,显然不能,这里的“北京人”是指生活在北京的一些原始人类。

通过这个图我们能得到有关中国原始人类的哪些信息呢,分布广,许多地方都有原始先民们生活的遗迹。

在这幅图里大家至少要注意三种人:

1.元谋人(板书)

2.北京人(板书)

3.和县人(板书)

大家在图中找到他们的位置。我们为什么要注意他们呢,这是有原因的,元谋人,生请

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原始人类。北京人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我说的这两句话请大家在教材第4页找到并标出来。

这里要注意:我们以后要掌握的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最多、最早、最大、最什么什么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记住一些有代表性,有标志性的事件、人物。并以他们为例,了解人类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特点。

为什么要了解“和县人”呢,它有什么代表性呢,请大家记在书上:我省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板书)1980,1981年发现于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汪家山北坡石灰岩洞穴中。和县人化石包括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和其他化石。头盖骨属一男性青年个体。除颅底缺失较多外,脑颅的绝大部分都保存下来。它在形态上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特征,和县人头骨在总的形态上和北京人的较为相似,但又有一些较进步的特征。

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讲某种人,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原始人类的遗迹,即原始人类的化石和其他的生活痕迹。这里我要指出:在上一次的作业中,有的同学说历史就是书上记载的事。这句话是错的。历史是过去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书上没有记载,也是历史。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历史,书,或者说文字是主要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我们还可能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影视资料等方式了解历史。

我们是怎样知道元谋人的呢,看教材第4页的图和小字。元谋人的牙齿化石,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一个成年男子的牙齿,他生活的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小字部分有这样一段话:“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使用火。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回答的有:元谋哪个地方有人;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170

万年;元谋人使用石器;)

师:很好,用火。火,可能是天然(板书)的,也可能是人工(板书)取得的。天然火是怎么来的,

生:雷电、火山、陨石、物体自燃。

师:我们刚才讲了科学精神,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我们在考察历史时,证据要充分。“炭屑和烧骨”,可能是某种天然火的杰作,也可能是人类利用天然火的痕迹,甚至有可能是人工取火,那种可能是真的,我们要用证据来说话,当证据不足时,我们只能说:元谋人可能使用火(板书)。

(第3课时)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已经讲了人类的起源及中国原始人类,讲了元谋人,和县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三、北京人的生活

1.时间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郊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

3.体质能够直立行走,双臂运用自如,头部保留着不少猿人的特征

4.生活采集和狩猎,旧石器时代,使用火。

(右边各项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指导学生了解贾兰坡、裴文中两位考古学家。对照第5页的图《依据化石残骸复原的北京人胸像》,讲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解释“旧石器时代”:

使用火的好处:火是人类第一次掌握的自然力。

(向学生提出了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几个同学说到了“人定胜天”,“天人和一”等词。不知如何说明这个问题,没有想到好的办法。)

各班回答情况比较正常,但也有几个例外。

1.时间五班,我刚写完时间,有个同学就说出170万年。全班同学大笑,我想是没有看清题目,提出认真阅读教材,看清题目的要求。

2.地点五班,回答地点时,把“龙骨山洞穴”读成“龙骨,山洞,穴”。

3.体质这个问题回答的不太好,几个班的同学把整段的内容都读了出来。也有的同学只是读了头部保留的猿人的特征: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很像猿猴。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思考与讨论”及“想象”。布置作业“北京人的一天”。

后记:

1.用三课时上完一节,这是第一次,感觉是特别的累,有点儿力不从心,无从着力,完全没有以前上课的从容。

2.由于是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课堂有点儿乱,六班整体尚可,二班、五班部分同学乘机起哄。我虽训了几个同学,但语言的力度显然不够。二班的一位男同学,竟然把上衣扣子全部解开,把那并不健美的胸肌展示出来。还是二班,少了一个人,一问,竟然是大名鼎鼎。(去年的初一学生,半个多学期没有到校上课,理由是期中考试没考好,班主任竟敢点名批评他。在提出要教训班主任,吓得班主任只好辞职后,教室里也难见到他了。却时常能看到他的母亲到学校吵闹。

没想到竟留在初一了,恰巧又带他的课。苦啊~)真不愧他的“英名”,开学才

一周多,又不见了。可怜我,对他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却难识庐山真面目。

3.教师用书终于发了下来,也许后面的课能轻松一点。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学设计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世界上几种重要的古代文明的特点。本课第一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不便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第二部分相对较简单,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同时在一部分应注意思考为什么文明之间具有差异。 二、学情分析 具体学情具体分析。 三、教学目标 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是“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通过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利用唯物史观讲解文明起源,理解文明起源问题,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素养。 阅读材料,观看地图,提升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教师讲述和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文明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世界上几种古代文明的特点。 难点:理解文明起源和文明之间的差异。 五、教学方法与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大家现在快速阅读教材并结合标题,之后告诉老师本课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什

么? 生: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类文明的产生”,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树立学生对于本课的整体框架。 (二)新课讲授 1.人类文明的产生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部分“人类文明的产生”,在这一部分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人类文明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师: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前,也就是原始社会的时候,人类都是依靠采集狩猎获取食物。通过这样方式获取的食物是不稳定的,当时的人类可以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之后,人类在采集果实和狩猎的时候,逐渐掌握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其他动物的习性,最终人类开始有意识的播种和驯养动物,于是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诞生。人类掌握了农耕和畜牧,人了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由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标志着人类的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就是人类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也是劳动产出的能力。放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人类获取食物的能力。 师: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人类的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与原始社会不同,这时候的人类没有办法一口气消耗掉所有的事物和产品,因此就出现了剩余产品。面对这些剩余产品,人类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单项选择题。 1、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生活年代距今约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了的历史向前推进约() A 10万年 B 20万年 C 100万年 D 110万年 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右侧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原始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 C.陕西境内 D.浙江境内 3、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 群居生活 B 采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 C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D 会保存火种 4、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 北京 B 陕西 C 云南 D 河南 5、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他们使用磨制石器,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B 使用火烧烤食物 C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D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6、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生活时期大约所在的位置() A (1) B (2) C (3) D(4) 7、下列远古居民中,生活年代距今最久远的是 A 元谋人 B 蓝田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8、我国早期人类中已能够人工取火的是 A 北京人 B 半坡人 C 山顶洞人 D 元谋人 9、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发现于 A 周口店 B 元谋县 C 大汶口 D 河姆渡 10、“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因此其生活方式是( ) A 过着定居生活 B 过着群居生活 C 过着游牧生活 D 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11、 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 元谋人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D 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 1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想要获得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学者推断 D 考古发掘 13、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下列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 B 人与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 C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二、材料题。 1、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精品教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精品教案】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说明: 因为领导工作忙,忘记通知我们参加新教材培训。因为领导工作忙,学生的书没有到齐,我手里只有一本教材。好在现在能上网找些资料,否则真不知道还敢不敢进教室。原本1课时的内容,我用了3课时,尽量讲慢点,讲细点,避免重点的东西没有讲。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上新课,请大家把书翻到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义释义》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没有别的东西可代替,只能板书了,胳膊都举疼了,不由得写的快了点,引来学生一片抗议。看着学生抄黑板上的字,检查了一下学生的情况,每班竟然有六、七个同学还没有领到书,和我一样穷。领导们真太忙了。)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也有说部分看不懂,有位同学竟然来了句:“不知所云”。高材生。)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导言,这部分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里面我们要记住那些内容呢,大家跟着我看书。找到: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大家用笔把这些内容标出来。同学们都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是那些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板书) 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我们来学习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带答案(1)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 题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海内外华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都是黄色皮肤 B.炎帝、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我国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2.关于下图文物(猪纹陶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 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 3.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A.考古发现 B.神话传说 C.史料文献 D.学者推断 4.“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5.2014年5月18日,集藏品展览、科研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①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②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③种植水稻 ④烧制彩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他们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饮食上开始有吃熟食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这群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应该去() A.云南元谋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北京周口店 7.在北京人遗址中,能为“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这一结论提供直接证据支持的是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展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采集、狩猎的图片、壁画;通过分析《农耕及畜牧业传播地图》及分析讲解两段史料,让学生了解早期文明产生的前提,文明产生的标志。 2.时空观。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每个文明产生的地域,每个文明产生的时间,每个文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了解掌握每个文明产生的具体地域、时间及成就。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地图、相关史料,并分析讲解这些史料,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孕育了不同而多元的文明,如有埃及文明式的帝国文明,也有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有源于大河农耕文明下的专制,也有源于海洋文明的民主政治。 4.历史解释。通过史料的思考探究,让学生了解“文明”的涵义以及文明的构成要素。也通过史料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文明的“多元”化,并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5.家国情怀。通过探寻古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认识各个文明的伟大成就,各文明的多元性。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明传承的不易,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源远流长而自豪,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文明多元特点及形成的条件 难点:古代文明多元特点 三、教学方法、教具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课堂探究、问题探究、史料研读、教师讲解。 教具:幻灯片、多媒体教学。 四、学情分析 本课是早期文明的产生,课时内容比较多。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一是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涉及四个文明古国,他们产生的地理条件,文明成就及特征。学生学习本课会觉得知识陌生,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分成四个小组,收集四个古文明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就接触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学习就会有熟悉感,更容易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新课导入用的是流行歌曲,容易激发学习兴趣。鉴于古文明遥远而带有神秘感,一些学生学习会觉得吃力,因此准备大量图片资料,直观感受古文明。再通过分析相关的史料,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配上歌词: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

中国远古人类测试题练习题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一课一练 基础识记 一、选择题 1.人类的起源距今的历史至少有( ) A.160万多年 B.170万多年 C.200万多年 C.300万多年 2.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 河姆渡人 3.古代历史上所谓的北京人是指( ) A.生活在北京的人 B.居住在北京周口店的人 C.居住在北京龙骨山顶的人 D.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随近龙骨山洞穴里的远古人类 4.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 A.“新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二、材料解析题 5. 那时,周口店一带气候温和湿润。龙骨山上有巨大的洞穴和岩石缝。山上树林茂密,林间鸟儿飞来飞去,猴子攀援跳跃。剑齿虎、食肉虎、狼、熊、大象出没山间。龙骨山东面有一条河,河水终年流淌。河东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杂草丛生,野马、野羊、梅花鹿纵横奔驰。 请回答: (1) 材料中描绘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环境的什么人的?他们生活在大约什么时候? (2)请你根据材料想象一下他们一天的生活状况。 活动探究 跟你的同学讨论一下:北京人前额、眉骨和吻骨部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 开阔视野 女娲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这就是曾以“造人”、“补天”而被尊崇为女神的女娲。

据史籍记载,女娲是被古人尊奉为人类始祖的伏羲的妹妹,在传说中,女娲和伏羲具一种人首蛇身的异相,女娲也被尊奉为人类之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是女娲抟土造人之说。又有当女娲造人之际,诸神咸来相助的记载。《淮南子.说林篇》云:“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此为女娲与诸神共同造人之说。显然前一说是受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影响,后一说有原始社会父权制时期遗留的痕迹。与女娲宇宙天人有密切关系的,就是女娲发明创造了笙簧(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 元谋人的发现 1965年5月,由地质工作者在去南省元谋县上蚌村发现同一青年男性个体的门齿化石两枚。1967年至1975年又经多次考察、发掘,得到几件石器、大量炭屑和20多种动物化石。一般认为,元谋人生活在亚热带草原-----森林环境中,距今约170±10万年。但也有人认为距今约70多万年。炭屑到底是自然火还是人类使用火留下的遗迹,目前尚无定论,故教材也没有提到。 昨天上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中科院刘东生院士(左)和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右)在参观“北京人” 枕骨(本报记者薛珺/摄)展览期间博物馆门票价格不变,成人30元、学生15元 本报讯(记者王殿学) 昨天上午,备受关注的北京人头盖骨正式展出,展览期间,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门票价格不变,成人30元、学生15元,并有免费讲解员全程服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4日。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义释义》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导言,这部分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里面我们要记住那些内容呢?大家跟着我看书。找到: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大家用笔把这些内容标出来。同学们都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是那些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板书) 第1课中国远古从类(板书) 一、人类的起源(板书) 师: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那里来的吗? 生:从猿变来的。 师:很好。谁知道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类从那里来的? 生:女娲娘娘造的。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的起源;简要了解元谋人的地位和基本情况;重点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形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难点:理解和掌握从元谋人到山顶洞人早期人类的历史知识;初步认识“氏族”这一社会组织形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 世界各国都有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中国神话说发娲娘娘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果真如此吗?如果不是,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页,看《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 师问:1、在我国境内有哪些主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2、其中已知最早的是哪一人类遗址? (一)元谋人(板书) 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颁布图”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历史地图。 教师:古人类遗址的颁布有什么特点? 教师占点拨:古人类遗址大都集中在大河流流域附近(因为大江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

《人类的形成》教案完美版

《人类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本课的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人类的出现: (1)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关于人类进化史,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已掌握的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和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2、教师简要介绍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参加会议代表的广泛性,便于学生理解会议的重要作用,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打下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资料片段或录音片段,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3.“氏族社会”是本课的重点。 (1)提问:“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 (2)讲述氏族社会的产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即从血族群婚到族外群婚制的转变)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七年级历史上册1.1《中国远古人类》教案(1)华东师大版

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掌握人类起源的大致时间,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通过对考古动态的介绍,培养学生从互联网及报刊、杂志等媒体上搜集最新考古资料的习惯,提高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明确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水平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很可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他们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 (2)使学生明确是“劳动创造了人”,培养他们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3)让学生明白原始先民在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过程中,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教学要点 1、重点:北京人的生活 2、难点:讲清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比较法、观察法、引导法等 四、安排:1 五、课文学习 导入: 这是我们的第二节历史课,我对大家还不是很熟悉,我想利用这会首先认识一下大家。 (请一同学,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从哪来的啊?” (再请一同学,问)“你有叫什么名字啊?”……“你又是从哪来的呢?”……“那你知道你父亲是从哪来的吗?”……“那你爷爷呢?”……“你爷爷的爷爷呢?”……“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呢”…… 如果我们将刚才这个问题深究下去的话,那它就将变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回答,人类是从哪来的。)那人类究竟是从哪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请大家将书翻到第3页——《中国远古人类》。 正文学习: 关于人类是从哪来的这个问题,人类自古以来都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想象,于是,也就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那大家知道的都有那些这类的神话传说呢?有谁愿意讲出来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分别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他们可能会讲《亚当和夏娃》、《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讲的不完整的,教师加以补充。)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年级科目__主备人__审核人 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文化遗址。 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1.重点 北京人的生活。 2.难点 讲清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的观点。 三、学生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四、自学提纲 (一)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一、人类的起源 1、神话传说: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我国就有流传久远的“”的神话故事。 2、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多年的历史。科学研究终于揭开了人类起源的奥秘:人类是从一种进化而来的。(看课本p3页《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注意观察其身体的变化) 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1、元谋人:是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人,它发现于。距今约年。 2、北京人: ①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它发现于。距今约年。 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双臂运用自如。但头部仍保留着不少特征,如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很像猿猴。北京人的上肢比头部进化的快,因为手直接从事,说明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北京人的生活 1、生活状况:北京人居住在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北京人在这里过着 和的生活。 2、使用工具: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3、北京人还懂得了使用火,火的使用使他们摆脱了“”的生活,最终和动物界分离。 4、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2.旧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什么区别?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第一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岳麓版巩固辅导第五十八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远古人类的足迹 岳麓版巩固辅导第五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一些兽牙和磨光石珠,还发现一枚骨针,这说明( ) ①山顶洞人以捕鱼为生 ②他们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他们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④他们懂得爱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鱼纹彩陶盆 B、骨耜 C、铁铲 D、筒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经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已经发现的早期古人类中在周口店居住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根据考古发掘,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丁村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曾在周口店居住的早期人类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下列我国古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这种进步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知道早期文明的产生过程,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理解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初步掌握从历史史料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研读课本,分析相关史料,收集小组讨论的观点,初步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选取优秀的史料、图片或影视片断,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文明的产生,认识到文明古国的共性与个性,增强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早期文明的产生。 难点: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区域图片,引出问题:为什么世界文明最早产生在这些地区?这些地区的文明又怎样的特点。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探源——人类文明是什么 教师活动:出示《全球通史》关于文明的描述,使同学明确文明的概念。多媒体出示以下材料: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

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明的特征是可以大体概括为阶级国家文字和城市。 (二)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原因及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类社会的演进,引出古代文明产生的情况。教师给 学生5分钟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构建思维导图。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进行点评,给学生一个及时的反馈。整个过程用时8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之后小组讨论,分析社会分工和国家产生的联系, 构建思维导图。 ●教师总结: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 件。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 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阶级产生。阶级矛盾的对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文字出现,人类文明产生。 (三)多元文明的特点 ●教师给学生10分钟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阅读课本能够对四大文明古 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各个文明的自然环境、产生过程、代表性文明成果进行有效定位。 ●接下来教师通过多媒体放映相关材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讨论的形 式,请同学们思考相关问题,加深理解。 1、教师活动:通过古代的主要文明区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图示文明区有哪些共同特征?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总结:文明区的共同特征:(1)都处在大河流域附近(2)土地肥沃,以农业经济为主。(3)都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2、教师活动:利用材料分析探究问题,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分析。教师出示古代埃及种姓制度的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埃及文明产生的自然因素,结合课本归纳古埃及文明的表现。 埃及文明:早期埃及人在尼罗河季节性泛滥而产生的肥沃淤泥上播种、收成。慢慢的更多人到尼罗河流域定居,形成群落,再成为城市,最后发展成为国家。 表现: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

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 类与文明得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得代表——北京人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境内得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得发现、北京人得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得发现得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在哪里 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得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得能力。(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得?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和分析历史问题得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得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得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得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得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得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得特征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得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得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得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得上帝造人,还是中国得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得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得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得?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得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得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得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得最早得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得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得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得某些特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学案 新人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山顶洞人。 2.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二、自主预习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__ 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__ 、__ 和__ 。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 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__ 的古人类。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__ 年。 4. __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________ 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____ 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合作探究 1.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呢? 四、随堂演练 1. 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 4.“我来自周口,你来自元谋,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北京市B.陕西省C.浙江省 D.云南省中学历 5.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中 6.“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7.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8. 材料题 恩格斯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你知道火的使用有哪些意义吗?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最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2.170万最早 3.70万—20万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5.早期猿人人类起源 三、合作探究 1. 提示:可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方面考虑(生产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学案1岳麓版

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出现的时间,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点。通过对北京人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学习,要认识到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点及生产生活。 难点: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为什么劳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我们的远古祖先人类的起源: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万年以前,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 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省,县 距今年代:距今约万年 生产生活:使用粗糙(工具)和天然火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的的人类 北京人 (重点) 发现地点:北京 距今年代:距今约年间 体貌特征:能直立,上肢与相似,头部 保留着的一些特征 生产生活:会制造,已经使用,还有了简 单的 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北京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距今年代:距今约年 体貌特征:模样与差不多 生产生活:仍使用石器,已经开始掌握磨制 和的技术,已经会使用兽皮缝制, 掌握了 我 国 境 内 的 远 古 人 类 ( 穴 居 生 活 )

二、合作探究 1、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想一想,为什么北京人的上肢与现代人相似? 2、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先后发现六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称这一人类为什么?他们生活在什么年代? (2)当时人们为什么要几十人聚合在一起(原始人群)生活? (3)后来在这个古人类遗址上的山顶上又发现了什么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多少年? 3、比较一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哪些不同?(至少说出两点) 三、巩固训练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1、动画片《人猿泰山》讲述了人类和猩猩的亲情,这些温情故事表达了我们对自身的迷茫与追溯。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①女娲造人②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祖先 ③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④人类最早出现在100万年以前。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年级上册01-01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导学案 初备人:贾蕾、王珍荣审核人:文综组课型:新授课时间: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事实,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养。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比较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异同点,掌握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3、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难点】 重点:从古猿到人的演进、氏族社会的产生和特点 难点:从古猿到人的演进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中采用导读法,采用例证法和对比法。 【知识链接】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于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首先,我们看看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是怎么揣测人类起源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当然了,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 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则认为人是原本存在的。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的祖先是:() A、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人 B、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教案1 岳麓版

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 学科历史授课年级初一授课时间2016年授课人课题: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 教 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知道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其中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初步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历史学习必备的证据意识。 2. 知道“北京人”这个历史概念的基本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北京人头骨复原化石和《北京人生活想象图》,知道北京人的身体虽然还保留猿的特点,但已经具备脑部发育、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早期语言的人类体质特征,并且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打制工具、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已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理解北京人之所以被称为“人”的原因。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合理想象北京人的严酷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体会远古人类生存的艰辛和生存智慧的不断积累,以及历史是人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北京人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学习、探究学习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单元先秦历史的演进 也就是秦朝之前中国的历史,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一页,解释时间及经历。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六课,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课,也就是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的历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授新课: 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看本节课的内容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们的祖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从大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看2页的分布图:指出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一是看图名、图标、图例;二是看图中明显出现的信息点;三是对信息点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提问:①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主要有哪些? ②他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③这些地区在地理环境方面有何共同特 点? (江河流域是远古人类的主要发源地) 二、元谋人和北京人 1、元谋人: ①170万年前②最早的人类 学生划书及看图。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北京人:(本课重点内容) ①时间地点:70万年前到20万年前;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裴文中(1929年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看书 看图,学方法 思考回答 划书上重点及看图 初步了解本节课 内容 学会识读历史地 图 解决本课的重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