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故事_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负荆请罪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负荆请罪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负荆请罪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负荆请罪【注音】fù jīng qǐng zuì【典故】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近义词】引咎自责【相反词】兴师问罪【歇后语】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英文】offerahumbleapology【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第四十六回《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它使用】◎ 我这种罪行辜负了中央的希望,辜负了家乡人民的嘱托,我应该再一次向党中央作出深刻的反省检查,向人民负荆请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蔺相如与廉颇,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

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成语故事】;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

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

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

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

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

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成语负荆请罪的故事

成语负荆请罪的故事

成语负荆请罪的故事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

秦国常常欺侮赵国。

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

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

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

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

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

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

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

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

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

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

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惭愧极了。

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

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

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成语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形容主动向人承认错误,诚恳认罪。

【成语溯源】战国时,赵国有两位出名的将士,一个是文将蔺相如,另一个是武将廉颇,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不服气地对别人说:“我为国家屡立战功,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官位竟在我之上,我见了他,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这话传到蔺相如耳中,他常常向赵王请了病假不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一天,蔺相如的马车在街上遇到了骑马的廉颇,他让马夫赶紧给廉颇让路。

他手下的人不服气地说:“大人,您真的怕廉颇?”“你说秦王和廉将军,哪个更厉害?”手下人说:“当然是秦王了。

”蔺相如反问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我是怕敌国知道我国的文武大将不和,借机攻打我们啊!”廉颇得知一切后,十分懊悔,他脱下战袍,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

蔺相如热情相迎,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共同保卫自己的国家。

负荆请罪今天我讲的成语故事,叫《负荆请罪》。

故事讲的是赵国的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

官位在赵国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福气,经常跟蔺相如斗气。

蔺相如却处处忍让。

因为只有将帅和睦,赵国才不怕别的国家的侵略。

最后,蔺相如的大度感动了廉颇,廉颇身背荆条,亲自上门跟蔺相如请罪。

后来两人联合起来保卫了赵国。

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先的人,廉颇将军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我们班级也是一个集体,我们每个同学应该以班级荣誉为先。

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为班级荣誉努力。

通过这则故事,我明白了二个道理:一是要团结一心,才能更强大。

就像筷子,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可是如果是一把筷子,要想把它折断就很难。

二是要知错就改。

古人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的一生会犯很多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人。

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负荆请罪的故事(版本8篇)负荆请罪的故事(一):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称将相和。

故事梗概: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所以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必须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明白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

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可是,此刻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很多!"两个人最终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这个故事也称之为"将相和"。

后人利用这个故事,对主动向认错、道歉,自情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负荆情罪"。

负荆请罪的故事(二):蔺相如是赵国的文臣,多次与秦国交涉,为赵国解决了很多重大问题,赵王封他为上卿。

武将廉颇得知了此事,就怒气冲冲地说:”我为赵国打仗,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却不如蔺相如光凭一张嘴能让赵王看重,再碰到蔺相如,我必须给他点儿难堪!”蔺相如明白了此事,以后坐车出门,只要与廉颇在路上遇见,就叫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车夫就问蔺相如说:”您为什么要让着廉将军呢?”蔺相如说:"秦国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

我们两人要是打起架来,不就正好给秦国创造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吗?”廉颇听说了这件事,感到十分惭愧,忙脱掉一只衣服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去蔺相如家请求他的原谅。

负荆请罪的故事(三):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负荆请罪的成语词典及典故

负荆请罪的成语词典及典故

解释:
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故事:
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

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

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

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

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

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

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

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

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

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

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负荆请罪的成语词典及典故。

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负荆请罪"是一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秦国的国君秦穆公为了争夺霸权,与楚国发生了多次战争。

在一次战斗中,秦穆公的军队被楚国打败,他本人也被俘虏。

俘虏之后,秦穆公被楚国国君楚庄王带到楚国,并且受到了礼遇。

楚庄王知道秦穆公身为秦国君主,认为他是个有能力的人,而他的失败只是因为战略上的失误。

于是,楚庄王并没有加害于他,反而将他释放回秦国。

回到秦国后,秦穆公深感愧疚和自责,他觉得自己作为国君,竟然连战败都经历了,对不起国家和百姓。

于是,他在朝会上跪下来,用荆棘抽打自己的身体,向大臣们道歉,表示自己应该为战败负责。

这个故事传颂开来,成为一个经典的典故,形成了成语"负荆请罪"。

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犯错或者责任重大而感到极度愧疚和自责,主动承担责任并向他人道歉。

这个成语体现了一种勇于面对错误、敢于承认过错的品质,也强调了领导者应该肩负起责任,以身作则。

成语《负荆请罪》

成语《负荆请罪》

成语含义请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Nhomakorabea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王很器重蔺相如,将他提 拔为上卿,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战功卓著的将军廉颇见蔺相如官位比 自己还高,很不服气,他到处扬言说: “我为赵国出生入死,有攻城夺地的大功。 而这个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凭着三寸 不烂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这实在是让 我难堪!以后我再见到蔺相如,一定要当 着众人的面羞辱他。”
负荆请罪的成语故事
蔺相如听说后,就总是处处躲开 廉颇。蔺相如的随从们见主人对廉颇 一让再让,好像十分惧怕廉颇似的, 他们都觉得很丢面子,便议论纷纷, 还商量着要离开蔺相如而去。 蔺相如知道后,把他们找来,问 他们道:“你们看,是秦王厉害还是 廉颇厉害?” 随从们齐声说:“廉颇哪能跟秦 王相比!”
负荆请罪的成语故事
蔺相如说:“这就是了。人们都知道 秦王厉害,可是我连威震天下的秦王都不怕, 怎么会怕廉将军呢?我之所以不跟廉将军发 生冲突,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啊!你们想,秦 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不就是因为赵国有 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吗?如果我们两个人互相 争斗,那就好比两虎相斗,结果必有一伤, 赵国的力量被削弱,赵国就危险了。所以我 不计较廉将军,是为了赵国啊!”
负荆请罪的成语故事
后来这些话传到廉颇那里,廉颇大 受感动。他想到自己对蔺相如不恭的言 语和行为,深感自己错了,真是又羞又 愧。于是脱光了上身,背着荆条,亲自 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赶紧挽起老 将军。 从此后,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将相 团结,一心为国,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 情。当时一些诸侯国听说了以后,都不 敢侵犯赵国。

负荆请罪成语故事

负荆请罪成语故事

负荆请罪成语故事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负荆请罪”的成语,它的故事流传甚广,至今仍然
被人们传颂。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那时候齐国的国君是齐景公。

有一天,齐景公听信了奸臣的谗言,误以为大臣颜回谋反,于是大怒之下将颜
回贬斥为民。

颜回深知自己清白无辜,但他并没有愤而离去,而是决定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于是,他背负着荆棘,前往朝廷请求见齐景公,希望能够洗清自己的冤屈。

颜回走到齐景公面前,跪地负荆请罪,向齐景公陈述了自己的清白。

齐景公见
到颜回如此大胆的举动,心中也产生了怀疑,于是决定重新审理此案。

经过调查,最终证明颜回的清白,齐景公也因此而深感愧疚,于是将颜回恢复原职,并对他百般优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负荆请罪并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坚定和勇敢。

颜回用
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也让齐景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受到冤屈,但是我们不应该愤而离去,而是应该像颜回一样,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清白,用智慧去化解误会。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勇敢和正直是能够感动人心的。

颜回的
勇敢和正直最终打动了齐景公,也让他得到了公正的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勇敢和正直,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去改变世界。

总之,“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勇敢正直,用行动
去证明自己的清白,用智慧去化解误会。

这样的品质和行为,不仅能够感动人心,也能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让我们从这个古老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努力,做一个勇敢、正直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荆请罪的故事_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负荆请罪的故事_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成语】:负荆请罪【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解释】: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成语故事】: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

秦国常常欺侮赵国。

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

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

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

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

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

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

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
他们争吵。

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

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

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

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惭愧极了。

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

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

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

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
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