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说课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位于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课题为《汽化和液化》,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又有学生实验,所以按两课时来完成,同时内容又比较连续所以我的处理是将两节课一起上用“大课”一次完成。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部分,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难易规律,我将教学过程调整为:先学习“蒸发”后探究“沸腾”。
本章内容既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章节又是重点部分,说它是重点原因有二:首先它经常作为考试的内容,另一方面本章的物理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这么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认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和自然现象;(3)、知道液体沸腾的规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4)、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能解释自然现象和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学生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进一步巩固物理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运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做并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从中总结出液体沸腾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条件;(3)、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蒸发和沸腾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过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汽化热、分析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等。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2.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等,用于进行汽化和液化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汽化的定义、类型(蒸发和沸腾)及特点;
2.液化的定义、类型(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及特点;
3.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
4.汽化和液化的实际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能够描述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一些基本的热学知识,如热量、温度等。然而,他们在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类型及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难以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
3.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液化与汽化》说课稿

《汽化与液化》说课稿一 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知道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
这节课接着继续学习“汽化”和“液化”两种物态变化,进一步加深对一些生活现象的了解,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既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从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特别是在本学期第一章已经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本课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蒸发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一步加深与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并学会观察、解释生活中有关汽化、液化现象,进一步完善观察能力。
2.区别并说出沸腾、蒸发的现象与特点,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水的探究实验的过程,以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与方法。
2.经历小组讨论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合作、讨论、总结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能大大提高,学生乐于探索自然,乐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水的沸腾;2.深刻理解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难点: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解释。
二 说教法直观教学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看不见为看见,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探究教学法: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的科学的方法。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说课课件

教法
启示式教学法
讨论法
实验探究法
学法
对照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二)合理猜想 合作探究 (三)解释疑难 学以致用 (四)互动交流 总结评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问题:试管内减少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气球为什么变小了?
设计 意图
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启示学习,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汽化与液化的定义
二、学情分析 1、蒸发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对其中的物理原理不熟悉,容易用生活中的直观感受来错误解释物理现象
3、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融会,便于归纳普遍现象
蒸3、发知定道义影:响蒸液发体是蒸在发任1快何、慢温的蒸度因下发素,且是只生在液活体表中面常产生见的一的种现缓慢象的汽,化但现象学生对其中的物理原理 (蒸二发) 定合义理:猜蒸想发是合在作任不探何究熟温度悉下,,且容只在易液体用表生面产活生的中一的种缓直慢的观汽感化现受象 来错误解释物理现象
七、板书设计
1.汽化定义: 液化定义:
蒸发 沸腾
2.汽化的两种方式 3.蒸发的特点及定义 4.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5.小结
学生清楚整节课的知识内容
八、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度体验与理解,达成了学生自主建 构知识,实现深度教学,也落实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而多媒体技术让课堂生动有趣,学习 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
设计 意图 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理解层次,应作为重点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二)合理猜想 合作探究
3.实验探究 找出规律
设计 意图
_汽化和液化_说课课件

8、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 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 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 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 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 止沸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四个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 、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所以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 1、提高液体的温度 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3、加快液体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5、提问:一杯水敞开口,过一段时间水面将 有什么变化?同样一杯水用酒精灯烧开,一段 时间后水面有没有变化?它们降低的快慢一样 吗? 过渡到“沸腾”的探究 沸腾现象的探究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 了降低难度,有利于学生的分析,我在导学案 上设计了合作探究的内容,防止学生在实验过 程中不知道该观察什么,抓不住观察的重点
物理与生活:
1、游泳后,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甚至会冷得打颤,这 是为什么? 2、天热时,狗常常会伸长舌头,为什么? 3、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有什么作用? 4、小勇喝开水时,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 这是为什么 ? 5、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 身上檫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 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6、用纸盒烧水,水烧开了,纸盒为什么仍然完好无损? 7、云南的过桥米线不冒一丝热气不容易冷却主要原因 是什么?
为了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教学,学生进行分 组探究时,我请六个学生到讲台前分别用烧瓶 和试管进行探究,并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二)学生合作探究
1、进行猜想:引导学生对水沸腾的现象 和特征进行探究猜想(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 生的学习愿望及参与动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 力)设计实验。 2、分小组进行探究: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将教学 活动变为学生的自主创造活动 (1)强调实验步骤及在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2)请学生代表到讲台演示仪器的组装 (3)导学案上设计了合作探究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活动化的理念,渗透科学 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设 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要充 分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同时要充分利 用多媒体媒介来展现生活中的实例,突出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能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 不仅增长知识,还能培养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讨论: 秋天同学们下水洗澡时,上岸时觉得冷,而在水中反而不冷,说
明什么?该过程发生在液体表面还是内部? 夏天狗,牛等动物的嘴巴张开并伸出舌头,有何用?人运动时,出
大量的汗有何用?(生活走向物理)
(2)让同学们猜煮饭时,是上面的先熟还是下面的先熟?学生很少有 这种生活经验,老师帮助解释。再结合我校用蒸气煮饭烧开水,天 要下雨时特别闷热等例子来帮助学生来知道液化放热。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 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 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 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五、说教学策略
本节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 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形式,通过观察、 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突出教师的引 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及生活中物理学道 理的思想情感。
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 装在钢瓶里的呢? 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 法。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 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 等。)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三、汽化和液化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
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四、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五、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六、教学流程:1、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①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字的变化。
②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
接着教师提出:你知道液体两个字到哪里去了吗?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吗?这样就会调动起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举这样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
学生就会积极的说:蒸发了,是酒精的气体使塑料袋鼓起来的。
2、新授: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字会有什 察塑料袋有
么变化?
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2、讲授新课:
汽化的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接着刚才第三个实验,再把鼓起 来的塑料袋放在冷水中继续观察其 变化
液化的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汽化
沸
汽化 的两
蒸
腾
种方 式
发
教学过程
(探究性实验)
1、提出问题
2、提出猜想
6、得出结论 5、归纳分析
汽化和液化说课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三、汽化与液化
物理教育1001班 靳慧
——说 课 环 节——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 教版八年级上 册第四章《物 态变化》中的 第三节《汽化 与液化》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热学 中很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我们 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 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 科学探究实验中起到承上启下 的作用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 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 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 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 中的物理道理。
教法学法
学生情况
学生的思维 处于从形象 思维向抽象 思维过度的 阶段。
采用的教法: 1、讲解法
2、探究性 实验法
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关汽化液化的 现象,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三、汽化与液化
蒸发 影响因素
液态 汽化
蒸发制冷
汽 化
液 化
方式
沸腾的现象 沸腾 液体沸腾的条件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
关系
气态 液化:液化放热
感谢您的聆 听
共同学习相互提高
由生活 中的蒸 发现象
总结得出
影响蒸 发快慢 的因素
1、温度 2、表面积 3、空气流动
教学过程
蒸发制冷
夏天洗澡时为什么人 上岸后会打冷战?
天热时,狗为什 么常把舌头伸出 来解暑?
教学过程
二、液化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为什么100摄氏度的 水蒸气要比着100摄 氏度的水烫伤更严
重呢?
教学过程
3、课堂小结
验现象呢?
2、移去 酒精灯之 后继续观 察还发现 了什么?
3、为什 么沸腾时 的温度不 是100度
呢?
沸
沸点与
点
气压的 关系
教学过程
温度/℃
105
100
95
90
0
5
由小组代表总 结各阶段的实 验现象,并描 绘出水的沸腾 温度和时间曲 线图,与全班 同学进行交流。
15
时间/min
教学过程
交 流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2、
重点 难点
知道蒸发与沸 腾的相关知识 和影响蒸发快
慢的因素
理解液体蒸发 吸热,有制冷 的作用和解释 生活中的相关
现象
教学目标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教学目标
知
过
情 感
识
程
态
与
与
度 与
技
方
价
能
法
值 观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 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 事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知道影 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法学法
学生情况
这一阶段的 学生活泼好 动,好奇心 强。
采用的学法:
1、探究法 2、合作法 3、讨论法
教学过程
1、 创设 情境
2、
讲授 新课
课堂 小结
3、
巩固 练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2
3
用酒精棉在 向透明塑料
黑板上写下 袋中滴入几
两个大字, 滴酒精,放
观察这两个 入热水中观
3、设计实验 4、进行试验
教学过程
水沸腾时 有什么特
征呢?
教学过程
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积极 性就会很高,让他们将自己观察到 的说出来,这样他们探究的兴趣就 会很高。
教学过程
加盖烧杯
水的沸腾
温度计
铁架台
石棉网 酒精灯
观察水沸腾的装置
教学过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温度/℃ 90 92 95 96 96 96 96 96 …
温度/℃
105
100
95
90
0
5
15
时间/min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并分小组展 开讨论: 1、沸腾前液面是怎样的?沸腾时又如何呢? 2、沸腾时气泡变化如何呢?沸腾又是在哪些 部位发生的呢?
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 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教学过程
1、除了
我又 这些,你 提问:们 了还 什发 么现 实
课堂小结我会通过师生 互动的方式进行,根据我 的板书以及同学们学到的 知识进行交流总结。
教学过程
4、巩固练习
首先我会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后练习题,然后让同学回答 ,集体进行纠正,必要时我会 进行补充。
教学过程
其次我会布置课外作业
为什么装在保鲜袋中放进冰 箱的蔬菜就能保鲜?
我国西部地区严重缺水,当地人 民利用处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输 水,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