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习作:奇妙的想象》研讨课教案_2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独立编排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习作单元,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即为习作策略单元。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奇妙的想象》,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
本单元安排了《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两篇例文,例文语言浅显,情节有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旨在给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
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并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象故事。
本单元的习作任务是写一个想象故事,提供了7个题目,旨在以富有想象力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习作思路,也提出了习作的具体要求:一是对习作范围作了说明;二是强调了想象要大胆;三是建议开辟专栏展示习作,扩大交流范围,使学生获得习作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习作热情。
【学情分析】已知的:1、三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乐于口头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因此要求三年级学生根据特定的说出自己的一部分想象并不困难。
2、在学习了课文《小真的长头发》和《我变成了一棵树》后,对发散性思维方式有了初步的接触。
未知的:1、学生对作文该如何进行整体构思还不清楚,因此,本课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课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体构思。
2、学生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写出一段充满想象的话,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加以引导,将学生的所思所想转化为书面语言表达,利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丰富学生的想象。
【教学思路】新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习作要求中这样写到:“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学生的想象是天马行空的,脑海中新奇有趣的想法取之不尽,要将学生的奇妙想象转变为笔尖下的引导,需要教师有效的习作指导,所以,整节课我创设了挑战想象国王难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写作恐惧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汇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想象”选编了《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文章以及一个“习作例文”和一个“习作”,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想象世界。
《小真的长头发》讲述的是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在有着漂亮长头发的两位好朋友面前一点儿也不服输。
她津津有味地描述着当自己的头发长得“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时的情景,那些奇特的用途让两个好朋友听得入了神,原本有着长头发的她们也开始羡慕起小真的“长头发”来。
《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习作例文”展示的两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可以激发学生对想象世界的憧憬与兴趣,为“习作”写出自己的想象故事做铺垫。
本单元的“习作”以“奇妙的想象”为话题。
学生可以选择教材上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6个生字,会写25生个字,读准“系”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能将自己的想象用文字描绘出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理解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6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读准“系”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学会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理解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2.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3.能将自己的想象用文字描绘出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措施1.低年级的教学首先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故事恰好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展开的。
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二、过程与方法2.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口,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人公的情感。
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友情和亲情。
单元课时17、《可贵的沉默》 3课时《语文园地五》 2课时18、《她是我的朋友》 2课时安排19、《七颗钻石》 3课时20、《妈妈的账单》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五》 3课时课题17、《可贵的沉默》主备人杨霞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
2.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集:古诗词教学

三年级的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是关于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在这一单元里,学生们将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并且学习如何去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这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也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常情况下,三年级的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在接触古诗词这种语文艺术作品时,学生们往往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古诗词的内容和意义。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一些具有较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鲜活教学”的方式,通过课堂上鲜活生动、实践性强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古诗词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对于那些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感性教学”的方式,通过一些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作品的内涵。
我们应该加大对古诗词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个传统文化艺术领域。
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可以联合相关机构,组织一些古诗词比赛,或是举办一些讲座和展览,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感受和了解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古诗词作品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大对古诗词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个传统文化艺术领域。
这样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祖国的文化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背景及目标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另有一个“语文园地”,同步阅读安排了《走进大自然》等诗文10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等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策略这一单元的学习要在对诗文中自然景物丰富感受的基础上,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欣赏作者富有个性的文字的同时,感受其对美是如何“智性表达”的,追索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获得美的熏陶,从而对自然之景怀有审美情致,并能够将这种美的体验通过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三、教学建议1、生字:弄清读音与字形2、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3、句段:品味含义与特点4、积累:丰富词汇与句段5、训练:提升语文素养四、文本简析及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可综合“单篇深入课、拓展实践课、单元综合课”等课型进行。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荷花》主要按“闻到清香、看荷花、我的联想”的顺序来叙述,教学重点之一是要在感受荷花美丽姿态的同时,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对大自然美的领悟。
《荷花》这两首诗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燕子》 2课时《古诗两首》3课时《荷花》 2课时《珍珠泉》1课时语文园地一5课时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作文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淄博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2.表达交流,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重点 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难点 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哪些奇妙的事。
一、 复习导入 1.课件展示图片:英英的身上冒出了许多小树枝,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读. 二、细读课文,品味神奇 1.学习第 1~3 自然段。 (1)自由读第 1~3 自然段,说一说英英此时的想法. (2)指名读,读出妈妈的语气. (3)师:这样的情景你遇到过吗? (4)学生交流。 (5)师:是呀,谁都不希望自己玩的时候有人来叫你吃饭。因为树不需要吃饭,所以英 英就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 2.英英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呢?默读课文第 4~20 自然段,画出自己 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内容。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 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鸟窝的形状多,鸟窝还会跳舞,非常神奇。)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 可以住进来。 (英英富有爱心.)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英英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 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教师和学生一起啧吧啧吧嘴巴,体会小动物吃东西时的“津津有味”。) ◇“咕噜噜……"“咕噜噜……” (英英其实肚子饿了,因为想玩,所以不想回家。) ◇“咦……可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
三、 小结 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 自主选择,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评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让我们一起再回到“秋天的颜色"这首小诗,现在你能按这个格式自己写一首吗? 2、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你最想做的又是会 么? 六、自选作业: a.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b.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c.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全单元每课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完整实用打印版教案

最新精品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16小真的长头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栅”和多音字“卷”。
学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棒”,学会写左右结构的字。
3.抓“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教学难点: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竞猜谜语,激趣导入1.听说咱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想像丰富。
今天我们就比比看,谁最有想象力?【设计意图:用比一比的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形式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契合本单元“想象”主题。
】2.(课件出示谜语)生猜。
没错,就是头发。
(板书:头发)3.今天我们要读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名字叫《小真的长头发》。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两种读法)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0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预设:(1)“卷”为多音字,出示[juǎn]1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
2裹侠带动。
3弯转裹成圆筒形的东西。
[juàn]1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2书籍的册本或篇章3考试用的纸在文中应读哪个音?什么意思?(2)学生识记困难的字有栅、碍。
栅与册对比,了解象形文字的有关知识。
碍与得进行对比,学习用偏旁区分字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字义偏旁和汉字演变来识记汉字,拓宽学生知识面。
贞丰县XX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一支铅笔的梦想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卷面书写。
(3分)要求:做到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二、积累与运用.(43分)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填在括号里.(3分)错误!错误!错误!3.辨一辨,再组词。
(4分)仙(仙女)山(高山)错误!错误!错误! 4.读一读,连一连。
(4分)温暖的冬天亮晶晶的歌吟凉爽的春天明朗的水洼炎热的秋天香甜的天空寒冷的夏天丰收的气味5.读句子,选择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3分)(1)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了憧憬...(B)A.感动B.期待(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A)A.杂乱 B。
慌乱(3)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B) A。
清澈 B。
凉爽6.在符合图意的四字词语后面的括号里画“√”。
(4分)冰天雪地() 春意盎然(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鲜花盛开()一叶知秋(√)稻谷金黄(√)酷暑难耐()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7分)(秋)高气爽金桂飘(香 ) 层(林)尽染五谷(丰 )登(果)实累累春华秋( 实)(1)我知道这些都是描写__秋天__(填季节)景色的词语。
(2)我能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 春华秋实 )②山上一层层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 层林尽染 )③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秋高气爽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1)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摆动。
(改为拟人句)__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__(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仿写比喻句)__洁白的雪花__像__一个个快乐的精灵,飞啊飞啊,把大地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__(3)门前的水泥道很美.(改为感叹句)__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9.诗句积累.(4分)(1)图中的孩子们正在干什么?请你用两句古诗来描述图中的情景。
__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__(2)秋天的傍晚,我看到满山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不禁吟诵出杜牧的诗句:“__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品读沉默(10—13自然段)
1.在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时,同学们骄傲、兴奋,教室里也热闹非凡。可是,看——(课文第二幅插图)有什么变化?
1.同桌合作,改编成一段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并表演。
2.复朗读并感悟。
三、讨论
交流
小组讨论:“她是我的朋友”,阮恒这样说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体会小男孩为朋友愿意无私奉献的精神。。
1.学生讨论交流
2.口头回答并补充。
四、总结,
扩展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然而阮恒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相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情绪、索性、蕴藏、依然、寂然无声、沉默不语”等词语。
2.为什么孩子们在同一节课上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自由读,文中是哪些地方写孩子们沉默了,教室里很静的?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来。反馈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理解“寂然无声”: 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我们都沉默着,这就是——寂然无声,指导朗读(读出静)你还体会到什么?(惭愧、不安)——再读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2.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二、过程与方法
2.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1.学生讨论交流
2.请学生自己择读一句家长的话。
3.带上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四、课堂
小结
同学们感受了爸爸妈妈的爱是多么的高兴,多么的快乐啊!因为沉默,同学们知道惭愧了:因为沉默,同学们不只会感受爱,还学会了回报爱!
学生自己谈谈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课题
18、她是我的朋友
主备人
杨霞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1.联系上下文更好理解词语。
2.学生讨论交流
3.读中感悟。
三、拓展
练笔
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沉默了足足一分钟,他们在想:
1.指名交流。
2.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在班上发言。
四、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课题
17、《可贵的沉默》
主备人
杨霞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五、布置
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课题
18、她是我的朋友
主备人
杨霞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1.学生朗读课文。
2.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3.交流汇报。
4.观察图片,体会交流。
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
1.医生到底跟阮恒说了什么,使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医生说的话,然后同桌合作,将它改编成一段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并表演出来,看谁说得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出表达的感情。
1.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
3.学生自学。
4.小组合作学习。
三、初读
感悟
1.读准生字、新的字音。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四、拓展
升华
我们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朗读,纠正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质疑。
1.开火车的形式读
2. 学生学习生字的写法。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分析交流
四、小结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第五单 元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口,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友情和亲情。
单元
课时
安排
17、《可贵的沉默》3课时《语文园地五》 2课时
18、《她是我的朋友》2课时
19、《七颗钻石》3课时
20、《妈妈的账单》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五》3课时
课题
17、《可贵的沉默》
主备人
杨霞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学生自由谈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带着问题读书。题目中的“她”是谁?“我”又是谁?为什么说“她是我的朋友?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疏通字词。
学生们谈感受:
2.带着问题读书。
3.交流江报。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讨论交流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指导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在战争时期,一个孤儿院里的孤儿,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好朋友,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板书课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教学重难点
概括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运用方法,理解内容
1.课文的预习部分给我们提示了学习本课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按照预习要求开始自学。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还可以把你不懂的内容画出来,准备和大家一起讨论。
2.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阮恒内心的痛苦。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