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陶瓷产业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当代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瓷

当代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瓷

鉴赏15 Sept. 2015醴陵,位于湖南东部,与江西接壤,其东、南、北三面为罗霄山脉所盘纡,独西境为平野。

渌水横贯东西,奔泻入湘。

此地瓷土资源丰富,加之林木繁茂,燃料充足,是制瓷的理想场所。

醴陵窑因创烧釉下五彩瓷器而声誉颇著,是湖南继长沙窑后的又一名窑,也是中国彩瓷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后起之秀醴陵制瓷起步较晚。

雍正七年,广东人廖仲威向沩山寺僧智慧赁山设厂,并邀来同乡技工陶、曾、马、樊等20余人制瓷,成为醴陵瓷业之篙矢。

嘉庆年间,形成以沩山为中心的方圆数十里的产瓷区,赤竹岭、老鸦山、王仙观口、大小林桥、瓦子山、塘口山等地都有窑址分布。

光绪十八年至光绪末年,是醴陵早期制瓷的鼎盛时期。

早期醴陵瓷质量与景德镇相去甚远,皆为粗瓷。

拉坯、绘图系一人为之,作坊内尚无明确的分工。

长沙等地瓷商称醴陵等窑的碗为“土瓷”,而称景德镇碗为“镇瓷”,售价也大不相同。

醴陵制瓷的真正崛起,并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当归功于产品革新。

在此过程中,光绪末年的熊希龄及文俊铎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熊希龄,字秉三,湘西凤凰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

幼入私塾,14岁中秀才,17岁入湘水校经堂深造,同年中举,年20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年随湖南巡抚端方东赴日本考察宪政,见京西、大阪、濑户等地产瓷精美,羡慕不已,回湘后决心振兴湖南瓷当代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瓷吕 埴编辑|薛续友鉴赏15 Sept. 2015业。

民国二年辞去湖南瓷业公司总经理职,时有“第一流人才内阁”之称。

熊希龄一生致力于实业和教育事业。

文俊铎,字代耕,醴陵东堡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以一等知县候补湖北,后相继主管发审局、硝磺局和来凤厘局。

中日甲午之战,随吴大澂出关抗击日军,因计谋不被采用,辞归乡里。

光绪二十一年,赴京应试,各省举人相约公车上书,力主变法,湖南由文俊铎首署。

谭嗣同在湘成立南学会,由文领衔。

戊戌变法失败后,避隐家乡,致力于公益事业。

光绪三十年冬,与熊希龄同赴日本考察教育与实业。

走访醴陵社会实践报告

走访醴陵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陶瓷文化,感受醴陵陶瓷的独特魅力,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XX 月XX日来到了湖南省醴陵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陶瓷艺术家交流、参观陶瓷博物馆等方式,深入了解醴陵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产业发展现状。

二、实践背景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之乡,被誉为“中国瓷都”。

醴陵陶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原始陶瓷。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醴陵陶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工艺,被誉为“中国红瓷”的代表。

近年来,醴陵陶瓷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产业。

三、实践内容(一)实地考察1. 陶瓷生产基地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醴陵市某大型陶瓷生产企业,了解了陶瓷从原料选取、制作、烧制到成品的整个生产流程。

在生产车间,我们看到了现代化的陶瓷生产线,感受到了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推动作用。

2. 陶瓷艺术园区考察:随后,我们来到了醴陵市陶瓷艺术园区,参观了众多陶瓷艺术家的工作室。

艺术家们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并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让我们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与当地陶瓷艺术家交流我们邀请了几位当地著名的陶瓷艺术家进行座谈,了解了他们的创作理念、艺术追求以及面临的挑战。

艺术家们表示,他们致力于传承和发扬醴陵陶瓷文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醴陵陶瓷。

(三)参观陶瓷博物馆在醴陵陶瓷博物馆,我们参观了大量的陶瓷文物和现代陶瓷作品。

博物馆里的藏品丰富多样,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再到现代的陶瓷艺术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醴陵陶瓷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实践成果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醴陵陶瓷文化:通过实地考察、与艺术家交流、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我们对醴陵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提高审美能力:在参观陶瓷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我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醴陵陶瓷历史、现状与未来

醴陵陶瓷历史、现状与未来

11起始 阶段 ,1 0 年 之前 。醴 陵瓷器 到底 始于 哪个朝 代 、哪 . 94
个年份存有争论 。醴 陵瓷器历史到现在 为止 有三个版本 :第一个
由于熊 、文二人决策得当 、措施有力 ,在研发 、设计 、生产各方
面都 取得了 很大的 成绩 。1 0 年 ,湖南 瓷业学堂组 织部份 产品 8 9 参加 “ 武汉劝 业促进 会 ”获 一等金 牌奖 ;1 1 年 出赛南洋 劝业 98 会获一等 奖 ;1 年参加意大 利都朗博览会 获最优奖 ;1 5 91 1 91 年 2 月至 1 月 ,醴陵 瓷器 在美 国 旧全 山 “ 2 巴拿马 太 平洋 万国博 览 会 ”上获金牌 奖 。从此 ,醴 陵瓷器走出国门 ,扬名天 下 。这一阶 段的主要标志 ,我们认 为有下 列几点 :
后 ,怀着振兴 中华 陶瓷 、抵制洋瓷 的志向 ,对醴陵沩 山一带进行


醴 陵的陶瓷历史
实地考察 ,分析 了发 展醴陵瓷业的有利 条件和不足之处 ,因此提 出一办学堂 、二设公 司的主张 。在 当时湖广总督支持下 ,在醴陵 姜湾创 办湖 南官 立瓷业 学堂 ,开设 模型 、机械 、绘 画三 个速成 班 ,培 养技术人 才 。1 0 年在 姜湾组建 湖南 瓷业公司 ,并设厂 6 9 生 产细瓷 。为了加快培 养人才 ,采取两项 举措 :一 、从 日本 引进 技术人 才 、引进技术 ;二 、从社会上招收有一技 之长人员入伙 。
花面光滑 、底足光滑 ”的严格要 求 ,致 使醴 陵陶瓷企业管理和产
14恢复 阶段 ,时间1 5 9 9 。在恢 复生 产阶段的前五年 , . 9O 5年 陶瓷生产粉 碎靠人力 ,成形靠手工 ,干燥靠太阳 ,烧窑靠柴火 ,
品质量水平处于全 国陶瓷行业领 先水平 。国光 瓷厂成为全国陶瓷

中国三大瓷都

中国三大瓷都

中国三大瓷都中国三大瓷都: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湖南醴陵。

一、景德镇陶瓷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

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

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

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

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

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二、福建德化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

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

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驰名中外的德化传统瓷雕,继承明代何朝宗的风格重放异彩。

动用捏、雕、镂、刻相结合的技法,把优质原料和精湛技艺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现在德化生产的在历史传统题材的产品达390多种,各类姿式和规格的瓷观音有100多种,大型瓷雕《滴水观音》高达1.90米,气势端庄高雅;最小的《披坐观音》,高仅5厘米,清逸隽秀。

这些神态各异的造象,继承和发展了“传神写意”的传统技法,使瓷雕人物形神兼备,色彩明净,蕴含着美好、健康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

艺人们善于利用不同质料的泥釉,使瓷雕色泽极富变化。

现代题材和各种动物、花鸟、盆景、花篮的瓷雕取材广泛,品种多种。

这些瓷雕艺术品多次被选出国展出,深受国际友人的赞赏。

明代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的象牙白瓷,建国后得到恢复发展,易名为“建白瓷”。

复产成功的建白瓷。

三、醴陵陶瓷醴陵的陶瓷是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的所在地,陶瓷产业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

陶瓷产品涵盖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日用陶瓷、电瓷、釉下五彩艺术瓷生产为核心,集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陶瓷物流等配套产业于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畅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振美的国瓷

振美的国瓷

振美的国瓷地处湘东孔道、吴楚咽喉的湖南醴陵,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

1907年诞生在此地的釉下五彩瓷,以其五彩纷呈、晶莹润泽、高贵典雅的品质而被世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1909年—1915年,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曾多次夺得国际金奖。

从此,醴陵瓷蜚声中外,誉满全球。

新中国成立后,醴陵又以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生产专用瓷而举世闻名,因而享有“红色官窑”的美称。

此外,醴陵瓷还曾多次作为共和国的礼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的元首。

有朋友告诉我,在醴陵现有的数百家陶瓷企业中,振美艺术瓷厂是近几年来冉冉升起在我国陶瓷艺术星空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于是,好奇的我开始不断地点击该厂的网站。

而每点击一次,我就有一次收获。

我发现这是一家集釉下五彩瓷的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专门从事高档日用瓷和高档礼品瓷的研发与生产。

建厂以来,该厂全体员工以醴陵传统釉下五彩瓷技术为依托,融入现代科技元素,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所生产的瓷器以非凡的质量和高超的艺术而蜚声海内外。

现在,该厂已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瓷和外交部礼品瓷定点生产厂家。

据我所知,在全国范围内,能够一举包揽这两项殊荣的瓷厂,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家了。

了不起啊!它意味着振美已成为定点生产国瓷的厂家了!什么样的瓷器才被称为国瓷呢?我记得中央电视台曾在“国宝档案”节目中这样解释:国瓷是指国宴上使用的瓷器,国家领导人使用的瓷器,或是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的瓷器。

可想而知,生产国瓷是多少陶瓷企业梦寐以求的事啊!醴陵的振美竟然能够成为国瓷的定点生产单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因为我听说振美的场地并不大,人员也并不多。

那么,他们生产的瓷器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被戴上国瓷的桂冠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前不久来到了位于醴陵姜湾新街的振美艺术瓷厂参观。

在这里,我幸运地见到了该厂的总经理张建美先生和设计总监江林先生。

在得知我的来意后,他们热情地为我当起了讲解员。

千年瓷都醴陵简介

千年瓷都醴陵简介

千年瓷都醴陵简介篇一:千年瓷都醴陵简介醴陵市,位于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中部,是中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千年瓷都”。

醴陵市地处湘江中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县级市。

醴陵的陶瓷产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宋代时,醴陵的陶瓷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当时江南地区陶瓷业的中心之一。

明代时,醴陵的陶瓷业达到了巅峰时期,被誉为“中国瓷都”。

清代以后,醴陵的陶瓷业逐渐走向衰落,但在近年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醴陵的陶瓷制作技艺独特精湛,尤以青瓷和白瓷为著名。

其中,青瓷是醴陵的代表作品之一。

青瓷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高温烧制,最终呈现出独特的青绿色调。

而白瓷则以其洁白细腻、通透光亮的特点而受到广泛赞誉。

醴陵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陶瓷产业,醴陵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醴陵市境内有湘江、滨江、桃花江等多条河流,水域资源丰富。

境内还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如瑶寨风情园、黑石山风景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作为中国的陶瓷之都,醴陵市在近年来不断加强对陶瓷产业的保护和发展,积极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举办陶瓷艺术展览、举办陶瓷文化节等活动,为醴陵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醴陵市作为中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以其千年的陶瓷制作历史和独特的陶瓷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同时,其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篇二:千年瓷都醴陵简介醴陵位于中国湖南省的长株潭城市群中,被誉为千年瓷都。

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醴陵自古以来就以瓷器制作而闻名于世。

醴陵的陶瓷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

在醴陵,人们利用当地丰富的陶土资源,经过多个工序,以手工制作出精美细腻的陶瓷器皿,这些器皿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醴陵,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艺代代相传,世代瓷工对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创新。

千年瓷都醴陵简介

千年瓷都醴陵简介

千年瓷都醴陵简介篇一:醴陵是中国湖南省株洲市的一个著名陶瓷产地,被誉为“千年瓷都”。

醴陵瓷器的生产始于1849年,其产品以精美、高档、音色优美而闻名于世界。

醴陵瓷器以景德镇瓷器为蓝本,采用本地优质原料和独特的制作工艺,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醴陵瓷器的制作工艺独特,包括手工拉胚、手工雕刻、手工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除了精美的陶瓷制品,醴陵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醴陵瓷业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展示了醴陵瓷器的历史、工艺和文化背景。

此外,醴陵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传统手工艺人,如景德镇陶瓷工艺大师、雕塑瓷大师等,这些文化遗产也是醴陵瓷器的魅力所在。

醴陵瓷器以其精美、高档、音色优美而闻名于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

如果你来到醴陵,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陶瓷产地。

篇二:醴陵是中国湖南省株洲市的一个著名品牌城市,被誉为“千年瓷都”。

作为中国瓷器的重要产地之一,醴陵瓷器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醴陵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以精美、细腻、音色清亮、色彩艳丽等特点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瓷器之冠”。

醴陵瓷器的制作过程非常严谨,需要经过选料、制坯、雕刻、绘画、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制作和把控。

除了瓷器,醴陵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

醴陵市的美食以辣为主,如醴陵菜、辣子鸡、口味虾等,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醴陵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瓷博物馆、李济深故居、岳王庙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

醴陵是一个集文化、美食、旅游于一体的品牌城市,拥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无论是醴陵瓷器还是醴陵市的美食和旅游景点,都是值得一游的景点。

醴陵陶瓷产业发展历史

醴陵陶瓷产业发展历史

醴陵陶瓷产业发展历史醴陵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文化名城,东汉时期县城近郊新阳楠竹山就有较大规模的陶器作坊。

醴陵窑是在隋唐五代时期长沙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首创的醴陵釉下彩陶瓷釉色莹润淡雅,别具特色而首闻名于世,开创了陶瓷装饰新的纪元。

这是醴陵陶瓷历史的开端。

1905-1917年,熊希龄、文俊铎两位对陶瓷有着深厚感情的著名人士怀着振兴中华陶瓷、抵制洋瓷的志向于1905年在醴陵姜湾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1906年组建了湖南瓷业制造总公司,这一时期醴陵陶瓷注重专业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如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生产工艺和设备设厂生产细瓷,引进日本技师和景德镇师傅, 从而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的一页。

也因此,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组织部份产品参加“武汉劝业促进会”获一等金牌奖;1918年出赛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奖;1911年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最优奖;1915 年2月至12月在太平洋西岸的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8。

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又一举夺得金奖;1918年出赛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奖。

从此,醴陵陶瓷走出国门,扬名海内外。

自此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段时间是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的停滞期。

这一时期由正值北洋军阀混乱、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国内政治形势复杂使陶瓷产业奄奄一息,技术人员流散,生产跌落。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至1959年,醴陵陶瓷生产得以逐渐恢复。

1955年9月成立湖南醴陵瓷业公司陶瓷研究所,担当陶瓷开发与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改造的主要任务,56年6月湖南省工业厅瓷业工业公司(即湖南醴陵瓷业总公司的前身)成立,国家开始在行政上对醴陵瓷业实行统一计划管理。

以湖南陶瓷研究所和群力瓷厂为主导继承和发扬湖南釉下五彩创造了很好的成绩。

在此期间,醴陵瓷业很快实现了由手工到机械、由柴窑到煤窑的历史性转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釉下五彩瓷重放异彩,以至获得“国瓷”美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醴陵陶瓷产业发展历史
醴陵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文化名城,东汉时期县城近郊新阳楠竹山就有较大规模的陶器作坊。

醴陵窑是在隋唐五代时期长沙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首创的醴陵釉下彩陶瓷釉色莹润淡雅,别具特色而首闻名于世,开创了陶瓷装饰新的纪元。

这是醴陵陶瓷历史的开端。

1905-1917年,熊希龄、文俊铎两位对陶瓷有着深厚感情的著名人士怀着振兴中华陶瓷、抵制洋瓷的志向于1905年在醴陵姜湾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1906年组建了湖南瓷业制造总公司,这一时期醴陵陶瓷注重专业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如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生产工艺和设备设厂生产细瓷,引进日本技师和景德镇师傅, 从而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的一页。

也因此,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组织部份产品参加“武汉劝业促进会”获一等金牌奖;1918年出赛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奖;1911年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最优奖;1915 年2月至12月在太平洋西岸的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8。

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又一举夺得金奖;1918年出赛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奖。

从此,醴陵陶瓷走出国门,扬名海内外。

自此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段时间是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的停滞期。

这一时期由正值北洋军阀混乱、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国内政治形势复杂使陶瓷产业奄奄一息,技术人员流散,生产跌落。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至1959年,醴陵陶瓷生产得以逐渐恢复。

1955年9月成立湖南醴陵瓷业公司陶瓷研究所,担当陶瓷开发与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改造的主要任务,56年6月湖南省工业厅瓷业工业公司(即湖南醴陵瓷业总公司的前身)成立,国家开始在行政上对醴陵瓷业实行统一计划管理。

以湖南陶瓷研究所和群力瓷厂为主导继承和发扬湖南釉下五彩创造了很好的成绩。

在此期间,醴陵瓷业很快实现了由手工到机械、由柴窑到煤窑的历史性转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釉下五彩瓷重放异彩,以至获得“国瓷”美誉。

从1958 年起开始醴陵生产的胜利杯等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陶瓷先后作为专用磁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使用,或被作为国家礼品瓷赠送给国外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醴陵“红色官窑”地位从此奠定。

改革开放前后,湖南陶瓷工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缩小了与国外陶瓷行业的技术差距。

醴陵陶瓷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一度处于全国陶瓷行业领先水平。

如包括醴陵国光瓷及永胜、建湘、铜官、衡阳、洪江、新化等12个具有现代规
模的陶瓷企业,成为我国陶瓷出口到美、欧、日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争创外汇的“主力军”,在全国陶瓷行业掀起了一股“学湖南赶国光”的热潮。

这一时期醴陵的电磁电器及建筑卫生陶瓷也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

陶瓷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非公有制的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并掌握了技术优势,原有的单一的日用陶瓷为主的生产结构也被集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陈设艺术瓷等于一体的陶瓷产业所替代,湖南华联瓷业取代昔日国光的宝座,成为国内和湖南陶瓷行业的排头兵。

2003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来醴视察,并题写“瓷魂”,“红官窑”。

2003-2004年,湖南省政府批准醴陵成立陶瓷科技工业园,并将其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作为湖南省标志性产业来打造。

2005年,“品牌醴陵”工程在北京成功运作,釉下五彩瓷在北京第七届国际科博会首都亮相,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和品味也进一步提升,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市场得以扩大,醴陵陶瓷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