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醴陵陶瓷业兴盛的原因及其发展方向
醴陵非遗项目

醴陵非遗项目摘要:一、醴陵非遗项目的背景介绍二、醴陵非遗项目的主要内容三、醴陵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四、醴陵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正文:醴陵非遗项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醴陵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醴陵非遗项目主要包括陶瓷技艺、花炮制作、民间艺术等。
一、醴陵非遗项目的背景介绍醴陵地处湖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自古以来,醴陵人就以制作陶瓷和花炮闻名于世。
这些传统技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醴陵非遗项目。
二、醴陵非遗项目的主要内容1.陶瓷技艺:醴陵陶瓷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被誉为“南方瓷都”。
醴陵陶瓷以釉下彩绘技艺著称,其产品色彩艳丽、画面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2.花炮制作:醴陵是我国花炮产业的发源地之一,花炮制作技艺独具特色。
醴陵花炮品种繁多,造型各异,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安全性。
3.民间艺术:醴陵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剪纸、纸扎、民间绘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醴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醴陵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为了传承和保护醴陵非遗项目,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醴陵非遗项目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挖掘,搜集相关资料,为传承和保护提供依据。
其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
此外,还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非遗展览等活动,提高醴陵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醴陵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醴陵非遗项目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如今,醴陵非遗项目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醴陵非遗项目将继续发扬光大,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当代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瓷

鉴赏15 Sept. 2015醴陵,位于湖南东部,与江西接壤,其东、南、北三面为罗霄山脉所盘纡,独西境为平野。
渌水横贯东西,奔泻入湘。
此地瓷土资源丰富,加之林木繁茂,燃料充足,是制瓷的理想场所。
醴陵窑因创烧釉下五彩瓷器而声誉颇著,是湖南继长沙窑后的又一名窑,也是中国彩瓷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后起之秀醴陵制瓷起步较晚。
雍正七年,广东人廖仲威向沩山寺僧智慧赁山设厂,并邀来同乡技工陶、曾、马、樊等20余人制瓷,成为醴陵瓷业之篙矢。
嘉庆年间,形成以沩山为中心的方圆数十里的产瓷区,赤竹岭、老鸦山、王仙观口、大小林桥、瓦子山、塘口山等地都有窑址分布。
光绪十八年至光绪末年,是醴陵早期制瓷的鼎盛时期。
早期醴陵瓷质量与景德镇相去甚远,皆为粗瓷。
拉坯、绘图系一人为之,作坊内尚无明确的分工。
长沙等地瓷商称醴陵等窑的碗为“土瓷”,而称景德镇碗为“镇瓷”,售价也大不相同。
醴陵制瓷的真正崛起,并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当归功于产品革新。
在此过程中,光绪末年的熊希龄及文俊铎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熊希龄,字秉三,湘西凤凰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
幼入私塾,14岁中秀才,17岁入湘水校经堂深造,同年中举,年20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年随湖南巡抚端方东赴日本考察宪政,见京西、大阪、濑户等地产瓷精美,羡慕不已,回湘后决心振兴湖南瓷当代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瓷吕 埴编辑|薛续友鉴赏15 Sept. 2015业。
民国二年辞去湖南瓷业公司总经理职,时有“第一流人才内阁”之称。
熊希龄一生致力于实业和教育事业。
文俊铎,字代耕,醴陵东堡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以一等知县候补湖北,后相继主管发审局、硝磺局和来凤厘局。
中日甲午之战,随吴大澂出关抗击日军,因计谋不被采用,辞归乡里。
光绪二十一年,赴京应试,各省举人相约公车上书,力主变法,湖南由文俊铎首署。
谭嗣同在湘成立南学会,由文领衔。
戊戌变法失败后,避隐家乡,致力于公益事业。
光绪三十年冬,与熊希龄同赴日本考察教育与实业。
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湖南醴陵作为中国传统的陶瓷产区,拥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和丰富的陶瓷资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湖南醴陵陶瓷产业也迅速崛起,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陶瓷产业集群。
然而,目前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2. 现状问题分析2.1 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湖南醴陵陶瓷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陶瓷产品的种类和风格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这使得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产品价格无法有效提升,陶瓷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受到影响。
2.2 制造工艺水平有待提高与其他陶瓷产业集群相比,湖南醴陵陶瓷的制造工艺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的加工精度、表面处理等方面有待提升。
随着陶瓷市场的竞争加剧,制造工艺水平的不足会限制企业的发展空间。
2.3 品牌建设力度不够湖南醴陵陶瓷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OEM生产阶段,品牌认知度低,缺乏品牌溢价能力。
品牌建设不只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也需要行业协会、政府和商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
2.4 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不足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缺乏高素质的陶瓷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也较弱,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有限,影响了产业的长期发展。
3. 对策研究3.1 拓展产品多样性和创新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需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设计,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同时,加强与设计师、艺术家的合作,注重产品文化内涵的打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
3.2 提升制造工艺水平醴陵陶瓷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处理,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艺能力。
3.3 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醴陵陶瓷企业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积极参加各类陶瓷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醴陵的文化知识

醴陵的文化知识介绍醴陵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座县级市,位于湘潭湾的东南,是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醴陵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历史名城。
本文将深入探讨醴陵的文化知识,包括醴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艺术等方面。
醴陵的历史古代起源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醴陵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
在这个时期,醴陵的人们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过着简单而神秘的生活。
后来,随着农业的发展,醴陵开始出现了聚居村落,农耕文明逐渐兴起。
历史文化名城自秦朝开始,醴陵成为了道教的圣地。
在东晋时期,醴陵是名将谢安的故乡。
随着历史的进程,醴陵逐渐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城和交通枢纽,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和写作。
唐代诗人杜牧曾在醴陵担任官职,并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醴陵的革命历史醴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时期,醴陵的革命志士积极参与反清起义,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醴陵还是湖南省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共产党员在这里组织和开展革命斗争。
醴陵的文化遗产醴陵瓷器醴陵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产地之一。
自唐代以来,醴陵的瓷器就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醴陵的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黑瓷等多个品种,其中以青瓷最为著名。
青瓷色泽独特,釉面晶莹剔透,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瓷器的瑰宝。
醴陵剪纸醴陵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醴陵的剪纸作品以精细、独特的图案和创意而著称。
剪纸艺术是醴陵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醴陵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醴陵木雕醴陵的木雕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醴陵的木雕作品精致细腻,造型独特。
木雕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特色和技艺精湛,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醴陵民间音乐醴陵的民间音乐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乐器和歌曲,醴陵的人们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热爱。
醴陵的民间音乐有着独特的地方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醴陵的传统节日醴陵梨花节每年的春季,醴陵举办盛大的梨花节。
醴陵的文化知识

醴陵的文化知识醴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从醴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醴陵的发展变迁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贡献。
一、历史沿革醴陵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春秋时期,醴陵处于楚国的辖区,成为楚国鄂渚县和万年县的一部分。
醴陵作为一个古代郡县,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宝藏。
隋唐时期,醴陵成为了石门、宜章、临湘三县的交界处,因其地势平稳、水系发达、灌溉便利而逐渐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唐代状元祠、岳飞祠等重要文化遗址在此时期相继建立。
明清时期,醴陵作为湖南省的重要行政单位之一,政治、经济、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兴建了程家寨码头、湖南第一纵坑、杨修故居等重要的文化建筑,被誉为湖南东门明珠。
二、传统文化醴陵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是瓷文化。
醴陵瓷是千年古陶瓷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中国陶瓷的一朵奇葩”。
醴陵瓷起源于汉代东汉末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与景德镇、宜兴并列为中国三大名瓷之一。
此外,醴陵还有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以醴陵花炮、醴陵井灯、醴陵腰鼓、醴陵武术等为代表。
醴陵花炮是中国第一大花炮,是醴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其威力和造型都十分奇特;醴陵井灯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在井中放放烟火,祈求平安、丰收,在长夜里勾起人们的无限美好神韵;醴陵腰鼓是我国民间乐舞中的重要节目,有着千年历史,经久不衰;醴陵武术则是源于古代军事体育的民间传统文化之一,它在漫长历史的沉淀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点,有着非常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三、文化旅游醴陵是一个旅游胜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风光。
在醴陵,可以参观程家寨码头、杨修故居、状元祠、岳飞祠等国家级文保单位,了解其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醴陵还有着著名的诗经湖、千灯洞、石象湖等自然风光,成为旅游胜地。
醴陵的格局和风格与其他文化古城略有不同,是一种“活化石”式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陶瓷行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陶瓷行业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行业趋势、市场需求和前景等方面对陶瓷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内容如下:一、行业趋势:1. 智能化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
陶瓷行业同样面临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陶瓷产品具有更高的智能集成度和智能互联性,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2. 环保节能趋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环保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
陶瓷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荷。
因此,研发环保节能的陶瓷制造技术和产品成为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3. 个性化定制趋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趋个性化,需求从大众化向个性化、差异化转变。
陶瓷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个性化定制尤其重要。
该趋势推动陶瓷行业朝着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的方向发展。
4. 创新设计趋势:陶瓷产品的设计创新是提升陶瓷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设计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外观设计,还包括陶瓷材料、工艺和生产工艺的创新。
随着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创新设计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
二、市场需求:1. 建筑陶瓷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对陶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陶瓷砖、卫生洁具等建筑陶瓷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 生活陶瓷需求:生活陶瓷产品是指餐具、茶具、装饰摆件等。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活陶瓷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3. 工业陶瓷需求:工业陶瓷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医疗等行业。
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对高性能、高强度、高耐磨、高绝缘等特殊要求的陶瓷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三、前景展望:1. 创新技术将推动陶瓷行业发展:陶瓷制造技术的创新将推动产品设计、材料性能和工艺等方面的提升,进一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2. 智能化转型将提升陶瓷产品附加值:智能陶瓷产品的出现将提升陶瓷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关于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瓷之所以在瓷器界享有盛誉,主要在于:其一,醴陵瓷特别选用了已经绝迹的雪峰山球白泥为原料,采用1400摄氏度高温,三进窑烧制而成,因而使得胎质坚细,透明洁白,釉面莹润光洁,正品率极低,因而极为珍贵。
其二,产品从原料的筛选、研磨、打浆岛勾兑,到坯子的预烧、修整、一烧、二烧甚至三四烧要经过好多到工序,图画还要经过蒙样勾线,分水填色等极细致的工序。
故一窑坯子,成品率并不高,精品就更少,所以大师级的产品往往天价难求。
其三,要想烧出这种精美绝伦的名瓷,不仅费时、费力、费成本,而且技术要求相当高,烧成难度非常大,故有“生在泥上,死在窑上”之说,而“火中取宝”的技艺尤为关键。
为适应特级高细瓷的烧造,醴陵的制瓷艺人独创了阶梯煤窑即“醴陵窑”。
此外,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在于醴陵瓷器有其举世难匹的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瓷的特点物理特性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
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
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
这种颜料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需要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
也不需要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固着在制品上。
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瓷器釉层的下面,是因为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着,同时也是釉层覆盖的作用。
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它毒性物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层的保护作用,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同时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损。
只要瓷器听釉层不受到强力破坏,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
故釉下彩瓷是一种理想的日用瓷器。
装饰效果第二、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亮晶晶、水灵灵,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
这种富于韵味的装饰效果,除彩饰技巧外,也是釉层的作用。
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
由于这个薄层具有莹润、光洁、透明的特点,色彩缤纷的画面就能通过它而显现出来。
醴陵陶瓷历史、现状与未来

11起始 阶段 ,1 0 年 之前 。醴 陵瓷器 到底 始于 哪个朝 代 、哪 . 94
个年份存有争论 。醴 陵瓷器历史到现在 为止 有三个版本 :第一个
由于熊 、文二人决策得当 、措施有力 ,在研发 、设计 、生产各方
面都 取得了 很大的 成绩 。1 0 年 ,湖南 瓷业学堂组 织部份 产品 8 9 参加 “ 武汉劝 业促进 会 ”获 一等金 牌奖 ;1 1 年 出赛南洋 劝业 98 会获一等 奖 ;1 年参加意大 利都朗博览会 获最优奖 ;1 5 91 1 91 年 2 月至 1 月 ,醴陵 瓷器 在美 国 旧全 山 “ 2 巴拿马 太 平洋 万国博 览 会 ”上获金牌 奖 。从此 ,醴 陵瓷器走出国门 ,扬名天 下 。这一阶 段的主要标志 ,我们认 为有下 列几点 :
后 ,怀着振兴 中华 陶瓷 、抵制洋瓷 的志向 ,对醴陵沩 山一带进行
~
、
醴 陵的陶瓷历史
实地考察 ,分析 了发 展醴陵瓷业的有利 条件和不足之处 ,因此提 出一办学堂 、二设公 司的主张 。在 当时湖广总督支持下 ,在醴陵 姜湾创 办湖 南官 立瓷业 学堂 ,开设 模型 、机械 、绘 画三 个速成 班 ,培 养技术人 才 。1 0 年在 姜湾组建 湖南 瓷业公司 ,并设厂 6 9 生 产细瓷 。为了加快培 养人才 ,采取两项 举措 :一 、从 日本 引进 技术人 才 、引进技术 ;二 、从社会上招收有一技 之长人员入伙 。
花面光滑 、底足光滑 ”的严格要 求 ,致 使醴 陵陶瓷企业管理和产
14恢复 阶段 ,时间1 5 9 9 。在恢 复生 产阶段的前五年 , . 9O 5年 陶瓷生产粉 碎靠人力 ,成形靠手工 ,干燥靠太阳 ,烧窑靠柴火 ,
品质量水平处于全 国陶瓷行业领 先水平 。国光 瓷厂成为全国陶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醴陵陶瓷业兴盛的原因及其发展方向摘要:素有“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之称的醴陵,其陶瓷生产已经将近两千年的历史。
由于历史名人及醴陵陶瓷辉煌的历史扩大了醴陵陶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
而醴陵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优厚的物资所吸纳的丰富的劳动力为醴陵陶瓷的兴衰打下了基础。
频繁的对方交往以及科技和教育的引导更进一步推动了醴陵陶瓷业的兴盛。
面对当世陶瓷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醴陵陶瓷业即要借鉴和利用醴陵陶瓷业兴盛过程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注意走一条具有醴陵特色的陶瓷发展之路,即走品牌、节能清洁、人才以及龙头企业领导之路。
本文从醴陵陶瓷业兴盛的原因入手,以此对今后醴陵陶瓷业的发展之路做了规划,以期为醴陵陶瓷业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醴陵陶瓷兴盛原因发展方向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
醴陵以首创釉下五彩瓷而闻名世界。
学术界对于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研究颇多。
如:张家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设计振兴研究》中通过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现状,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醴陵釉下五彩瓷振兴的思路和对策,认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振兴应拓宽销售市场,树立具有醴陵特色的品牌。
同时在《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特征探析》中通过对湖南醴陵和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论述,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表现手法及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历史传承等方面的论述,找出醴陵釉下五彩瓷在装饰题材、装饰构图、装饰色彩三个方面独特的装饰表现手法。
周益军、宁丹华在《论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的绘画性和工艺》与周益军《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的特点》从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和绘画上进行论述。
罗湛英《浅谈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起源》论述醴陵釉下五彩瓷兴起的条件以及醴陵釉下五彩瓷几经兴衰的历程。
同时学术界还不乏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历史、特点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
而对于醴陵陶瓷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学术界也有所研究。
如:黎赔肆、邹树梁、刘春等在《醴陵市陶瓷产业集聚分析》中分析了醴陵市陶瓷产业集聚的意义,并论证了陶瓷产业集聚政府推动的必要性。
找出产业集聚的必然结果是促使陶瓷产业组织创新,扩大企业规模从而获得企业的内部经济性,黎赔肆、李利霞《醴陵市陶瓷产业过度竞争分析》探讨了醴陵市陶瓷产业过度竞争的识别的产业过度竞争的成因,并对缓解过度竞争提出了若干对策。
潘俊明、徐建章、陈海波《醴陵陶瓷生产现状的问题及对策》论述了醴陵陶瓷生产现状,分析出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举措来进行解决。
夏华丽、彭原《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从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论述,指出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八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对策及方案。
虽然学术界对醴陵陶瓷有了大量的研究,注意致力于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美学艺术方面、发展历史、特点等方面研究以及醴陵陶瓷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方面的研究,对于醴陵陶瓷业兴盛的原因研究领域欠缺,而对于醴陵陶瓷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研究也较少。
本文通过对醴陵陶瓷业兴盛原因,醴陵陶瓷业今后发展方向的论述,希望为醴陵陶瓷的研究和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有着“天下名瓷出醴陵”之称的醴陵与代表中国陶瓷较高水平的景德镇,产白瓷的德化并称中国三大瓷都。
和整个中国陶瓷史一样,醴陵的陶瓷同样经历了从陶到瓷,从粗瓷到细瓷的历史。
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瓷制作。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
到清嘉庆朝以后,以沩山为中心,渐次推广至东乡、北乡广大地区。
至清晚期光绪二十年前后,醴陵土瓷生产达到鼎盛。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醴陵釉下五彩瓷最早打破我国长期釉下单彩瓷的局面,釉下五彩瓷问世后,以其瓷质细腻、画工精美、五彩缤纷、清雅明快、无铅毒、永不褪色等特点,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瓷获国际金奖。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醴陵陶瓷闻名海内外,堪称醴陵一绝。
华联瓷业自行研制出的一种新的日用陶瓷—炻瓷,以其瓷胎浑厚,花色独特,适应机械洗涤,在欧美颇受欢迎。
炻瓷的卓越表现为醴陵赢得了“炻瓷之乡”的美誉,为醴陵陶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又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那么,醴陵陶瓷业为什么兴盛,又为何拥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呢?接下来我们将对醴陵陶瓷业兴盛的原因进行逐步的论述。
一、醴陵陶瓷业兴盛的原因(一)历史名人对醴陵陶瓷业兴盛的促进作用。
醴陵陶瓷业得以闻名于世界,在于醴陵创造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釉下五彩瓷器。
熊希龄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就是这样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
吴寿祺则担任起了解放后恢复釉下五彩瓷的重任,使得醴陵陶瓷再放光彩。
醴陵为毛泽东主席制专用瓷则带来了醴陵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辉煌。
1、熊希龄引导下釉下五彩瓷的创造促进了醴陵陶瓷业的兴盛。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开创与近代名人熊希龄密不可分。
1904年,清朝官员熊希龄胸怀实业救国之志,为改变粗瓷生产的落后状况,抵制洋瓷倾销,决心振兴湖南瓷业。
[2]于是与曾经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人文俊铎赴日本考察,1905年回国后,熊希龄便与文俊铎前往醴陵粗瓷产业进行调查,并找出了醴陵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及其落后的原因。
熊希龄将醴陵陶瓷业生产与景德镇、日本比较之后,醴陵瓷器做了全面分析、论证,并提出了振兴醴陵瓷的系统方案:兴办学堂、培养人才、成立股份公司、选择厂址、引进外国设备。
[3]熊希龄写了一篇万言的呈文请清政府改良醴陵瓷业。
1906年,清政府批准了他的呈文,拨库银一万八千两,给熊希龄和文俊铎创亦湖南学堂。
紧接着熊希龄又招商股金五万两,在醴陵姜岭坳下创造了湖南瓷业公司,并担任第一任总理。
[4]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瓷颜料,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的釉下色彩,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技法,生产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
[5]熊希龄在醴陵发展陶瓷业使得醴陵实现了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转变,而他创办的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则最早打破了我国长期釉下单彩瓷的局面,开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釉下五彩陶瓷,这无疑促进了醴陵陶瓷业的兴盛。
2、吴寿祺恢复釉下五彩瓷进一步促进了醴陵陶瓷业的兴盛。
醴陵在1949年迎来和平解放之时,醴陵陶瓷业也如枯木逢春般获得了恢复和发展的生机。
为了恢复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制,当时醴陵瓷业公司和刚成立的湖南陶瓷研究所做了大量工作。
经过林家湖的多次寻访,在醴陵一个偏僻的乡村找到了原湖南瓷业学堂陶画班首届毕业生,釉下彩艺人吴寿祺,他亲身经历了釉下五彩瓷在清末民初年间的辉煌。
吴寿祺立即被聘请到研究所任彩绘技师,并传授技艺。
[6]出山后的吴寿祺积极参与抢救恢复釉下五彩瓷工艺。
他一方面培养釉下彩绘人员,一方面改革传统工艺,将三烧制改为两烧次烧成。
通过艰苦的工作,釉下五彩瓷工艺很快的到基本恢复。
[7]1956年,釉下五彩瓷器终于在北京陶瓷展中呈现风格,清新雅致的风格引起中央办公厅等机构的关注。
吴寿祺对釉下五彩瓷的恢复使得醴陵的瓷器再次站在历史的舞台上重放光彩。
釉下五彩瓷的恢复为醴陵陶瓷业的发展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并为醴陵陶瓷业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醴陵陶瓷业独具特色的釉下五彩之路继续传承下去。
3、毛主席制瓷赢得“红色官窖”美誉推动了醴陵陶瓷业的兴盛。
“毛瓷”的设计,使得醴陵陶瓷国瓷地位在新中国得以确立。
从1958年起至1976年去世为止,毛主席一直使用醴陵瓷器,醴陵的釉下五彩瓷颇受毛主席喜欢。
1958年,醴陵陶瓷研究所奉命为毛主席制作茶杯,经过陶瓷研发高级工程师梁六奎的反复设计修改终于烧制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瓷杯,杯底印有“湖南醴陵”楷体字样,上面加了一个和平鸽标志的釉上赤红底印,这个杯被取名为“胜利杯”,象征着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
1974年为庆祝毛主席82岁生日寿宴,醴陵群力瓷厂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进行研制,烧制出釉下手绘双面花五彩瓷,特制了红月季、红芙蓉、红秋菊、红腊月四件纹饰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
这批毛瓷单杯系列之釉下月季茶杯堪称陶瓷经典之作,是当代醴陵窖中的极品,二十世纪最荣誉的中国名瓷。
因此,也获得“中国第一瓷”的美誉。
1978年,毛主席逝世两年后,群力瓷厂再次接到为毛主席纪念堂制作大花缸的任务。
联想到毛主席所写“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诗句,决定以芙蓉花为题材创作图案装饰,以胜利杯造型为基础,蓝色芙蓉花为图案的大花缸,摆在毛主席纪念堂显得庄严雅致,象征着毛主席思想的伟大旗帜下,芙蓉国里尽朝晖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9]醴陵毛瓷的生产使得醴陵瓷器再次引人注目。
“毛瓷”的制造也引发了民间毛瓷收藏流,再一次推动了醴陵陶瓷业的兴盛。
(二)、辉煌的历史扩大了醴陵陶瓷业的影响力。
醴陵陶瓷业得以兴盛,除了历史名人对醴陵陶瓷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其创烧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相继在国外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这无疑促进了醴陵陶瓷业的兴盛。
1、连获金奖的醴陵瓷器,扩大了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
1909年,我国第一次劝业会在武汉举办。
湖南瓷业公司参加了这次武汉劝业会的比赛,其作品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后经湖广总督部堂审定,荣获了第一等金奖牌。
这次初赛获得金奖,使湖南瓷业公司上下受鼓舞,也为后来几次参加大型赛会打下了基础。
1910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在南洋劝业会上出尽了风头,以其新颖的工艺,精致的绘画,深受人们喜爱,并获得“南洋劝业会”的一等奏奖,使得醴陵陶瓷响誉华夏。
1911年,湖南瓷业公司参加意大利在古代都城都朗朗举办的一次世界性的大型博览会,即“万国制造工艺赛会”,醴陵釉下五彩瓷在第一次参加这类国际性大赛上就获得了最优奖,这是醴陵瓷器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此后,醴陵瓷器闻名世界。
1915年,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的竣工,美国政府决定在旧金山举办名为“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醴陵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与国酒茅台一起获得了国际金牌奖。
[10]从此,醴陵瓷器载誉四海,名声极盛。
正所谓“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来醴陵贩运瓷器者络绎不绝”。
醴陵瓷器所获得的荣誉远非只有这些,醴陵瓷器在清末民初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所获得的这些殊荣,使得醴陵瓷器得以名扬华夏,走向世界。
使得更多的人认识了醴陵瓷器的魅力,醴陵瓷器的窖场得以全面的开拓,使得醴陵陶瓷业得以兴盛。
2、作为国家机关专用瓷和礼品瓷,增强了醴陵瓷器的吸引力。
上世纪60年代后,醴陵先后为国家机关制作专用瓷和礼品瓷。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醴陵先后为首都军事博物馆、中央民族文化宫和首都工人体育馆生产大量的陈设艺术瓷即“三馆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