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家乡美教案

合集下载

《家乡美》教学教案

《家乡美》教学教案

《家乡美》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2. 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美1. 导入: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自然美。

2. 学生分享:让学生带来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或实物,向大家介绍并分享。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乡的自然美景的特点和价值。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自然美的特点,并强调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美1. 导入:展示家乡的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人文美。

2. 学生分享:让学生带来家乡的人文景观图片或实物,向大家介绍并分享。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乡的人文美景的特点和价值。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人文美的特点,并强调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美景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分享、讨论等。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完成的家乡美景调查报告的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家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作业:让学生完成家乡美景调查报告,用于教学评价。

3. 教材或教辅:提供相关教材或教辅,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美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美。

2. 学生分享:学生带来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或实物,向大家介绍并分享。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乡的自然美景的特点和价值。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天蓝水清家乡美》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天蓝水清家乡美》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天蓝水清家乡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蓝水清家乡美》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家乡的美丽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增强对家乡环境的热爱,培养保护家园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富有生动形象的歌曲容易产生兴趣。

但在音乐表现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音准、节奏等方面。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天蓝水清家乡美》,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意境。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准,提高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家乡环境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以及音乐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器材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家乡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3.分句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句子。

4.歌曲讨论:学生讨论歌曲的意境,分享自己对家乡环境的感受。

5.音乐实践: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提高音乐表现力。

6.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曲名称:《天蓝水清家乡美》1.歌曲旋律2.音乐节奏3.歌曲意境4.环保意识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歌曲的熟练程度和音乐表现力。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天蓝水清家乡美》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天蓝水清家乡美》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天蓝水清家乡美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欣赏黄梅戏《打猪草》片断。

2.学唱歌曲《天蓝水清家乡美》。

【教材分析】《天蓝水清家乡美》选自人音版教材第六册第十课《绿色的风》中的一首戏歌,第十课为安徽地方内容,以环保为主题,以感受安徽地方音乐特点与曲调风格为主线。

激发学生对安徽地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天蓝水清家乡美》是一首曲调轻快的儿童歌曲,方君默词、时白林曲。

曲调素材取自黄梅戏《打猪草》旋律,2/4拍,旋律流畅、动听,采用五声音阶级进下行,全曲具有较强的汉族风韵,感受叹词和助词形成的衬词与衬腔,更增强了旋律的活泼感与乡土气息。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针对这一阶段特点,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采取感受黄梅戏曲风和环境保护两条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感受,游戏、学唱体会黄梅戏唱腔,回归环保主题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音乐,渗透环保意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黄梅戏唱腔独特的音韵,培养学生对乡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同时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2.通过感受黄梅戏唱腔和环境保护两条主线,渗透对学生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能有感情的演唱《天蓝水清家乡美》,并能进行简单的黄梅戏动作模仿。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有感情的演唱《天蓝水清家乡美》。

难点:感受黄梅戏唱腔独特的音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仔细看老师要变魔术喽!教授兰花指。

2.师:请同学们起立,带上你的兰花指和老师一起动起来吧。

律动《天蓝水清家乡美》(创设情景,老师穿戏服和同学们一起律动。

利用白板幕布、音乐、图片插入功能,给学生营造戏曲坏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欣赏黄梅戏《打猪草》片断1.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今天要带领你们去听我们家乡的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师:仔细聆听,你听到的是哪种戏曲呢?生:……、师:黄梅戏,你真棒,同学们刚刚听到的就是选自传统黄梅小戏《打猪草》中的一个片断。

清清家乡水活动教案

清清家乡水活动教案

清清家乡水活动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清清家乡水活动教案清清家乡水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知道水是有限的资源。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的现状。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1.教师制作风景对照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感受水的重要性1.观看反映九寨沟风光的录像或照片以及戈壁的大漠风沙的录像或照片。

2.学生畅谈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水是生命之源。

我们的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才有活力。

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多么美丽的自然环境!二、水知识大比拼1.教师:同学们在课前查找了有关水的资料,现在把你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

三、假如没有了水1.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停水后的情景,设想停水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人们的生活会受到的影响。

2.教师小结: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我们是离不开水的。

据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人不喝水,最多一周就会失去宝贵的生命。

四、夸夸家乡水1.教师:在我们可爱的家乡,小河、湖泊、溪流、井,都在无私地为家乡的人们提供着生命之水。

水给我们的生活做出了哪些贡献?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说说水为人们做出的贡献。

(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出示相应的照片,可参照教科书第36页的图片)3.教师小结:清清家乡水,哺育了美丽的生命。

可是今天,她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五、舞水河的故事1.呈现舞水河(此河是湖南省的一条河,教师可查找当地河流的照片)的录像或图片。

可以根据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分别出示三张照片或三段录像,让学生感知舞水河流经不同地区后发生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条河叫舞水河。

它的源头是清清的山泉。

山溪汇成小河,流向远方,它还能保持这份清澈吗?让我们随着镜头看看河流中游和下游的模样。

2.在此过程中将教科书第37页的学生日记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向往与现实形成反差,引发学生对舞水河变化的感慨。

第二课家乡美(教案)

第二课家乡美(教案)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我发现,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应用新知识。尤其是在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时,学生们通过拆解句子结构,不仅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还能模仿这种表达方式,这是非常可贵的。
在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从成果展示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词语运用上显得有些生硬。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词语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帮助他们更自然地运用所学。
1.词语学习:领略、山清水秀、名胜古迹、勤劳智慧等;
2.句子理解:课文中的“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等描绘家乡美景的句子;
3.情感体验: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赞美。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中丰富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举例:让学生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尝试仿写类似的句子。
(3)情感体验与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
-举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喜爱,并鼓励他们用文字或口头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
(1)词语的准确运用:学生往往容易混淆相似词语,如“山清水秀”与“山水如画”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准确运用。
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这种合作学习的氛围让我感到很高兴。但同时,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观点没有被充分听取或者他们自己不够自信。在未来的课堂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平衡每个学生的参与度,鼓励那些内向或者不够自信的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家乡美》教学教案

《家乡美》教学教案

《家乡美》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景观:山脉、河流、湖泊、田野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传统习俗、民居建筑等。

3.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垃圾分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景观的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的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环保案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记录工具。

3. 教学场地准备充足,以便学生观察和讨论。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是哪里吗?这里有什么特点?”二、家乡的自然景观(10分钟)1. 教师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如山脉、河流、湖泊、田野等。

2. 学生观察并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家乡的人文景观(10分钟)1. 教师展示家乡的人文景观图片,如历史文化、传统习俗、民居建筑等。

2. 学生观察并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家乡的环境保护(10分钟)1. 教师展示家乡的环保案例,如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垃圾分类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环保措施和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提出课后任务,如观察家乡的景观变化,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环境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培养了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环保意识。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天蓝水清家乡美》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天蓝水清家乡美》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天蓝水清家乡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蓝水清家乡美》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欣赏。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共鸣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升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天蓝水清家乡美》,感受家乡的美好风光。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环保主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2.情感的投入和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感受家乡的美。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天蓝水清家乡美》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相关家乡风景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4.准备课堂用的乐器(如口琴、打击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天蓝水清家乡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随后,分发乐谱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音准和节奏把握不到位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023年中班社会教案:家乡的水很美(精选3篇)

2023年中班社会教案:家乡的水很美(精选3篇)

2023年中班社会教案:家乡的水很美(精选3篇)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美丽。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家乡水资源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乡水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美丽。

2.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家乡水资源的习惯。

2.通过观察和描写,培养学生对家乡水景的热爱。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水景。

2.活动所需的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介绍家乡的水资源,并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水景。

活动一:观察家乡的水1.带领学生一起走近家乡的河流、湖泊、海洋或其他水源。

2.让学生观察水的颜色、清澈度、流动状态等特征,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生物。

3.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活动二:描述家乡的水1.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信息,逐个地描写家乡的水。

可以从水的颜色、清澈度、流动状态、水域周围的自然景观、水中的生物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等形式完成描述。

活动三:保护家乡的水1.带领学生讨论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引导学生明白保护家乡的水资源的必要性。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措施,例如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保持河道湖泊的清洁等。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总结活动: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强调保护家乡水资源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多关注家乡的水资源,用自己的行动保护和爱护它们。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了解当地的水库、水厂等水资源设施。

2.开展相关的科普知识讲座或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水资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家乡的水景,激发了学生对家乡水资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自主思考和行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家乡的水资源,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蓝水清家乡美
陈婷婷
教材内容:
人音版第六册地方教材
教学内容:
学唱黄梅歌《天蓝水清家乡美》。

教材分析:
《天蓝水清家乡美》是一首曲调轻快的儿童歌曲,方君莫作词、时白林作曲。

曲调素材取自黄梅戏《打猪草》的旋律,四二拍,旋律流畅、动听,采用五声音阶级进下行,音域只有一个八度,适合儿童演唱,两次出现的音程大跳也只有四、五度。

全曲具有较强的汉族风韵,感叹词和助词形成的衬词与衬腔,更增强了旋律的活泼感与乡土气息。

教学目标:
1、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天蓝水清家乡美》,了解黄梅戏的旋律特点,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

2、学唱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3、根据歌名创编歌词。

教学重点:
学唱《天蓝水清家乡美》。

教学难点:
1,把握黄梅歌演唱特点,准确、有韵味地演唱歌曲。

2、创编歌词。

教具准备:
钢琴、自制ppt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1、师:同学好,老师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踏上今天的快乐之旅,上课之前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请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

(唱对花)那么你们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歌?(黄梅戏)
2、介绍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采茶戏。

它最初产生于安徽与湖北交界的黄梅县的采茶歌,用安庆方言念唱。

采茶歌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断改进、创新,发展成今天的黄梅戏。

它曲调优美轻柔、淳朴、流畅、雅俗共赏,有着清新浓郁的名歌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3、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回家听听黄梅戏,你们都听了哪些歌曲呢?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根据黄梅戏《打猪草》旋律改编的黄梅戏歌曲,他的名字叫天蓝水清家乡美。

(视频呈现)
4、师:初听歌曲,同学们刚刚听得都很认真,那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设计理念:欣赏这段黄梅戏是因为本节课的歌曲旋律与《打猪草》相似,提前让学生熟悉旋律,感受黄梅戏的韵味。


5.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听一遍,说说歌曲中都唱到了哪些?
(设计理念:利用触目惊心的真实画面,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体会歌词要表达的情绪。


6.师声情并茂的自弹自唱。

(让学生体会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在学唱歌曲前请同学们先跟老师琴声用“LU”音模唱歌曲旋律。

对节奏的掌握(出现的附点,切分节奏)
2.请同学们试加入歌词,在加入歌词前,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学唱黄梅戏中的衬词。

(看大屏幕中的乐谱)
师教唱:呀子依子呀,呀子依,依子呀嗬舍,几天不见面,呀子依子呀。

(设计理念:这里的衬词和要学的新歌中的衬词一样,先学唱衬词是为了逐步解决本课的难点,也是激发学生们学唱黄梅戏的好奇心。


3.试加入歌词(完整的演唱歌曲)
4.请同学们准确的,有韵味的再来演唱一遍
5、男生女生大PK。

6、同学们唱的都这么好,让老师都忍不住想加入你们了,接下来,你们唱第一段,我来唱第二段,让我们一起来配合着唱一唱
三、创编歌词
1、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天蓝水清家乡美,可是歌词里并没有提到,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试着给歌曲创编歌词吧,师引导、提示:要想天空变蓝,水变清,就应该……(家家种花草,人人爱树木),这样环
境才更美;还可以……(推倒黑烟囱,治理好污水,利用清洁新能源,如沼气、煤气、天然气等。

)这样天空才会更蓝。

2、分组来创编歌词,并请同学们分组表演。

3、师组织好同学们的新歌词,一起来唱一唱。

天蓝鸟歌唱,水清鱼摆尾,咱们齐努力,创造家乡美
(提示学生用高兴、开心的心情演唱)。

四、拓展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歌名是……(天蓝水清家乡美)这是对家乡的赞美呀!那么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1、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家乡霍山的美景照片。

一一介绍(视频播放,小城市真干净,马路宽又亮。

空气清鲜,风景优美,农村展新貌……)3、你为清洁家园、美化家乡做了哪些事?自由说说。

人爱树林,家家种花草。

天空蓝盈盈,河水清凌凌,家乡美如画;推倒黑烟囱,治理好污水,利用清洁新能源,天蓝水清家乡美。


(设计理念:通过欣赏自己家乡的美景照片,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美,从而真心赞美她,爱护她,保护她。

这样更能唱出真情。


四、总结
环境保护是大事,家乡美化靠大家。

今后,我们要用双手扮
亮家乡,用歌声唱响家乡。

最后大家齐唱《天蓝水清家乡美》三段歌词。

(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