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苏教版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目标:1、知道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2、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3、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4、了解科学界对用人工方法使生物产生变异存在着争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难点: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材料、课件,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内容,谁能来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遗传现象?什么是变异现象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遗传变异)2、现在来看一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辣椒)3、再出示彩椒,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又是什么吗?叫什么名字呢?这是彩椒,又叫太空椒,这是科学家们近几年培育出来的新品种,4、现在谁来说一说,它们两个有亲缘关系吗?它们两个谁是父代,谁是子代呢?(学生回答)那么彩椒从辣椒遗传来了哪些特征,彩椒的哪些特征是变异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和平时吃辣椒时观察到的特征跟同组同学说一说。

5、学生观察并汇报交流:(……是彩椒从辣椒遗传来的特征,彩椒的……是变异的特征)6、提出问题:你能猜一猜,辣椒是通过什么把这些特征遗传给了彩椒,彩椒又是什么产生了变异呢?把学生的猜测写在副板书,如果猜不出的话在辣椒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DNA基因)7、学生猜测。

8、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和科学家们一起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板书课题)二、讲授1、谈话:关于这个秘密你用什么方法来揭开呢?我们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无法观察、实验,那们我们就来查阅资料,你们现在有这方面的资料吗,那我们就利用书上的资料来研究这个问题。

2、我们先来认识一位科学家。

(出示图)你知道他是谁?这就是孟德尔,他对豌豆进行了研究。

孟德尔是怎么研究的?研究的结果怎样?我们来读一读书上资料,边读边想。

苏教小学科学六下《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word教案2

苏教小学科学六下《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word教案2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利用遗传知识,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2.知道生活中很多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4.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

感受科学的神奇与美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人类利用遗传知识,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2.知道生活中很多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图片、照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什么是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通过阅读认识孟德尔及其对遗传和变异科学的不懈努力。

介绍孟德尔探究遗传科学的秘密。

同学们交流孟德尔是怎样研究的?。

为什么人们称他为“遗传之父”。

3.了解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不迷信权威,细心观察,专心研究“杂交水稻”。

了解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社会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4.认识人工培育对变异的影响。

向学生介绍人工方法培育的一些植物的变异,使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

5.学生收集资料,编制小报。

让学生在编制小报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增进交流意识。

6.巩固在遗传和变异方面的研究有哪些科学家有突出的贡献?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苏教版完美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苏教版完美版
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它们揭示了生物
遗传奥秘的基假本规,律再。 次遭遇不公。 这位孤独的天才,就是自称为“实验物
理学教师”的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孟德尔
孟德尔,1822年7月 20日出生于奥地利. 是 遗传学的奠基人,被 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他通过豌豆实验,发 现了遗传学的两个基 本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 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 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 可以相互区分的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粒或皱粒、灰色种 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 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 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 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 女!”
知识拓展
饶毅博士认为,生物学有两座智力高峰: 第一次是1854年至1866年孟德尔独自一人; 第二次是1951年至1965年克里克及其合作 者们。两个高峰碰巧相隔一百年。
克里克(1916年 --- 2004年 ), 是英国的一位分子生物学家, 生物物理学家和神经系统科学家。 最令他出名的是,1953年他和 詹姆斯·沃尔顿 2人共同发现 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并于 1962年,获得诺贝尔医药奖。
人授 工粉
同色授粉 紫白授粉
子一代 子二代
子代颜色不变
全是紫色 有紫有白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试着对 他是不为利益做研究的纯粹科学家,身后却被怀疑造假,再次遭遇不公。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这一章节,主要围绕着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原因以及实例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以及深入机制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实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原因及其实例。

2.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深入机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亲子鉴定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自主学习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3.探讨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遗传和变异原因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4.实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教材中的实例,总结遗传和变异的特点和规律。

5.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机制。

6.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拓展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原因及其实例。

可以使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第3课。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并能够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探究活动:“遗传的秘密”和“变异的秘密”。

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它们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的特征等知识,对生物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遗传和变异的实例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和变异的实例。

2.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放大镜、显微镜、生物模型等。

2.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如遗传和变异的实例、生物的遗传图解等。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优质教案

3.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人类利用遗传和变异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2.通过假设和猜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变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亲历活动,激发兴趣1.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谈话:大家喜欢吃无籽西瓜吗?它的味道很甜美,不过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吗?2. 学生猜测。

[设计意图:夏季的西瓜给学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无籽西瓜作为西瓜中的精品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无籽西瓜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探索,寻找原因1. 谈话:想要知道答案,我们一起来先看一些材料,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

2. 课件出示:(全家福照片),让学生逐一介绍自己家人的特征。

(1)请每位同学拿出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让大家看看自己长得像谁?又有哪些差异?(2)提问:为什么后代长得像父母?为什么后代与父母又稍有不同呢?(3)讲解:子女有些特征像父母,有些又不像父母,这是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那么是什么携带着父母的形态特征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科学家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板书课题)3. 谈话引导:人们很早就已经开始对遗传现象进行探究,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之父”,你想了解他的研究吗?4. 教师请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孟德尔的资料,整理并进行汇报。

你对孟德尔的实验怎么解释?5. 介绍孟德尔和他的研究成果。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小组讨高论茎豌结豆合阅读材料, 围 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
F2 论。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❶ 在亲本实验中,杂交后的第 一代植株的性状表现是什么?
只能表现出双亲中的一个亲本 的性状(显性),如高茎、红花等。
❷ 看到第一代植株的性状表现, 孟德尔的疑问是什么?他又是怎么 做的?他从数据分析中发现了什么?
由于在F1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 那么隐性性状能否表现出来呢?是 不是消失了。
亲(本P1)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
(纯种)
×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小资料
自花传粉指雄蕊上的花粉 只授给同一朵花上的雌蕊的现 象。与之相对的是异花传粉。
亲本——杂交亲本的简称, 一般指动植物杂交时所选用的 雌雄个体,常用符号P表示。 参与杂交的雄性个体叫父本, 雌性个体叫母本。
(1)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
亲本P (纯种)
×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小组讨论 结合阅读材料, 围 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❶ 在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中, 亲本杂交后的第一代植株的性 状表现是什么?
❷ 看到第一代植株的性状 表现,孟德尔的疑问是什么? 他又是怎么做的?他从数据分 析中发现了什么?
❸ 孟德尔根据实验的结果, 提出了哪些假说?
F1
自花传粉
(1)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
生变异。 3. 人们可以利用遗传和变异的规律造福人类。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 ,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上 ,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荒 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讨论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染色体是人类遗传的物质基础;2.生物遗传的秘密在基因里,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单位;3.1对基因决定人体的一个性状。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难点: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准备:1.人体染色体配对挂图、眼睑基因遗传图解、男女性别决定图。

2.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刊、光盘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2、讲解:为什么子女有些特征像父母,有些又不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遗传变异的秘密。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染色体是人类遗传的物质基础。

(1)结合课本人体细胞图讲解:科学家们经过研究知道,人类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染色体在人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父母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两两分开,各将自己一半的染色体传递给孩子。

因此,孩子从父母那儿各得到一份染色体,他们的染色体是父母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个体。

(2)提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孩子总有一些特征像父母,又不完全长得像父母了吗?(3)学生讨论、汇报。

(4)小结:由于孩子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是父母染色体的重新组合,因此,他们总有一些特征像父母,又不可能与父母完全相同,甚至差异还很大。

(5)讲解:人体细胞共有染色体23对,其中第23对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

当人的第23对染色体是由1条X和1条Y染色体组成时,是男性;由两条X染色体组成时,是女性。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这对染色体也要分开。

(6)提问:为什么你会是男孩?为什么你会是女孩?(7)学生讨论、汇报。

(出示男、女性别决定图)(8)小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第23对染色体也要分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在F1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 那么隐性性状能否表现出来呢?是 不是消失了。
❸ 孟德尔根据实验的结果,提 出了哪些假说?
(1)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
小组讨论 结合阅读材料, 围 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 论。
苏教版科学
❸ 孟德尔根据实验的结果,提 出了哪些假说?
生物的遗传是由一些独 立的因子控制。
因子成对存在,其中一 个来自父本,另一个来自母本。
亲(本P1)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
(纯种)
×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苏教版科学
小资料
自花传粉指雄蕊上的花粉 只授给同一朵花上的雌蕊的现 象。与之相对的是异花传粉。
亲本——杂交亲本的简称, 一般指动植物杂交时所选用的 雌雄个体,常用符号P表示。 参与杂交的雄性个体叫父本, 雌性个体叫母本。
(1)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
一对因子中,一个因子 的作用能掩盖另一个因子的作 用,如F1代中,控制高茎的因 子就掩盖了矮茎因子的作用。
孟德 尔实验
≈ 性状

3:1
豌豆
亲性本状(P)
显性 性状
子一代(F1)
苏教版科学
高茎
矮茎
× (异花传粉)
隐性 性状
性状 比
(自花传粉)
子二代(F2)
苏教版科学
(2)后续者的研究与发现
对生物体 有害
生物体自身
于震寰 1977年9月30日
苏教版科学
(3)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产 和生活中的应用。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300千克
1970年
1537千克 2016年
(3)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产 和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科学
苏教版科学
2011年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损毁,引发核泄 漏,造成全球性核污染。
(3)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产 和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科学
(4)总结: 1. 性状的遗传是由生物体内独立的因子(基因)控
制的。 2. 除了父母结合会产生变异外,生物体自身也会产
生变异。 3. 人们可以利用遗传和变异的规律造福人类。
亲本P (纯种)
×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苏教版科学
小组讨论 结合阅读材料, 围 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❶ 在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中, 亲本杂交后的第一代植株的性 状表现是什么?
❷ 看到第一代植株的性状 表现,孟德尔的疑问是什么? 他又是怎么做的?他从数据分 析中发现了什么?
❸ 孟德尔根据实验的结果, 提出了哪些假说?
F1
自花传粉
(1)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
小组讨高论茎豌结豆合阅读材料, 围 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
F2 论。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苏教版科学
❶ 在亲本实验中,杂交后的第 一代植株的性状表现是什么?
只能表现出双亲中的一个亲本 的性状(显性),如高茎、红花等。
❷ 看到第一代植株的性状表现, 孟德尔的疑问是什么?他又是怎么 做的?他从数据分析中发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