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太平天国的兴与衰

论太平天国的兴与衰

论太平天国的兴与衰摘要: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是我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运动自始自终以拜上帝会为旗帜宣传,组织和发动群众。

在革争酝酿时期和革命发展过程中拜上帝会起到动员千百万群众参与太平军的积极作用。

全陵小天堂时期拜上帝会却对革命起到消极作用。

尤其是天京事变的发生使广大群众对拜上帝会所宣扬的教义幻灭,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

用通观历史全局的眼光审视,太平天国运动最致命的败因之一就是反文化。

关键词:拜上帝会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兴旺衰败小的时候听说太平天国的故事觉得都很神奇,天王洪秀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按劳分配的理想觉得很先进,在那个封建的时代,资产集中的现状能提出这个思想理论,觉得就是一个神话,大多数百姓都没有土地,即使有土地有太多的徭役赋税,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他这一制度的颁布,把百姓从水深火热生活中解脱了出来,百姓有了地,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这样的领导怎能不让人支持。

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制度化,从而发展到了最高峰。

平均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有着它的演变过程、不同的历史作用和利弊。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它是落后的、倒退的和反动的。

但是,在反对封建地主所有制,打破封建大地产对农民的桎梏中,它不仅是一面鲜明的旗帜,而且是进步的和革命的,因为它起着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是我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它承袭了历代农民起义以宗教为口号的传统,但又有其本身的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恰是基督新教在我国开始传入时期,“其传人的教义及西方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所造成的冲击,却对长期处千与愚昧状态的人民起了惊醒的作用……拜上帝会就是中国人由麻醉而惊醒的一种表现。

”太平天国远动始终以拜上帝会为旗帜来宣传、组织和发劲群众,及其失败也与拜上帮会本身有密切关系。

关于太平天国书籍

关于太平天国书籍

关于太平天国书籍【最新版】目录1.太平天国简介2.太平天国相关书籍3.太平天国书籍的价值和影响正文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由洪秀全创立于1851 年。

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基础是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主张平均地主、废除儒家经典、实行共产共享等理念。

太平天国历经 14 载,势力先后扩展到 18 个省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太平天国的相关书籍众多,其中较为知名的有:1.《太平天国史》:作者罗尔纲,该书详细记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始末,对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太平天国起义史》:作者李文海,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3.《太平天国文献汇编》:作者刘元骧,该书收集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献资料,包括太平天国的宣言、法令、奏议、书信等,为研究太平天国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4.《太平天国与天京事变》:作者陈寅恪,该书从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军事战略等方面分析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以及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相关书籍的价值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史料价值:这些书籍为后世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有助于揭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借鉴意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反面教材,使得清朝及其后的政府在处理农民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更加谨慎。

3.思想启迪: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如平均地主、废除儒家经典等,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4.文化影响:太平天国书籍的流传促进了民间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使得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影响了文学、艺术等文化领域的创作。

总之,关于太平天国的书籍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3.1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18-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3.1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1.准确理解重要历史概念,如工农武装割据、新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

2.注重专题知识梳理,如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国共关系的演变等。

3.抓住主要线索,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近代中国人民掀起了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历史意义。

(重点)2.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农民斗争的局限性。

(重难点)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背景(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各地群众特别是两广地区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2.准备: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宣传、组织起义。

3.过程(1)起义:1851年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建制:永安建制分封,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全盛:1853年,北伐、西征、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分析理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鸦片战争的军费和赔款以及随后的经济侵略,使中国阶级矛盾激化,是起义的重要原因。

另外西方基督教的传播被农民阶级利用改造成为组织发动起义的新的思想工具。

[思维点拨]太平天国运动是清王朝统治下长期积聚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汇聚而成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农民阶级与封建主义两大矛盾的集中体现。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①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②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③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2)目的: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3)评价①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论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原因

论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原因

论太平天国运动及失败原因摘要:宗教基础、平等思想、独立军队、建国立制,以上这些无疑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成功的农民起义。

这鲜明的阶级性同时也使得这年轻的负有西化色彩的政权先天不足: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贪图安逸以及眼光短浅等,无法克服这些弱点也就无法彻底反清反封建。

神权皇权的互不容、领导权的分散及夺权内耗,加之领导集团对宗教、洋人的不正确认知,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思想蜕化策略失败阶级局限性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增加赋税,横征暴敛,阶级矛盾激化。

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

广西是各种矛盾十分尖锐而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之一,起义武装遍及全省。

1850年11月4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

从此揭开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

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

次年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立“天王”,分封诸将。

9月,太平军突围北上攻占永安,一面抗击清军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

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全州,冯云山中炮身亡。

折入湖南道州,在此整顿队伍,增修战具;制备军火,并作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

弃道州东进。

攻长沙,萧朝贵阵亡。

占岳州(今岳阳),建立水营。

翌年3月占领江南重镇江宁,定为都城,称天京。

旋派军两支攻占镇江、扬州,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

太平军攻占江宁后不久,清军即赶来堵截。

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但由于战略上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终致全军覆没。

索性西征顺利成功,解天京之困。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

大学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细

大学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细

适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学概论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

-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等。

-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历史文献的能力。

-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评价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兴趣。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吗?请简要介绍一下。

2. 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金田起义。

2. 太平军攻占永安,初步建立政权。

3. 太平军攻克南京,定都天京。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1. 阐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 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斗争1.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全盛时期。

第二课时一、天京事变1. 介绍天京事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 分析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讨论1.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2. 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总结1. 回顾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 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等历史文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然而,就在其发展如日中天之际,一场内部的动乱——天京事变,却使得太平天国的局势急转直下,由盛而衰。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清朝末年,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外国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沉重的赋税压迫,使得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拜上帝教”的教义,主张平等、均田等理念,吸引了众多贫苦农民的参与。

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并在 1853 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在定都天京初期,太平天国的领导层还能够保持团结和进取的精神。

他们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令,试图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和利益的分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洪秀全在进入天京后,逐渐深居简出,沉迷于宗教和宫廷生活。

而东王杨秀清则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际大权。

杨秀清居功自傲,不仅对其他将领颐指气使,甚至还多次假借“天父下凡”的名义,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这一举动无疑严重威胁到了洪秀全的地位和权威。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洪秀全秘密召回了在外地作战的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

韦昌辉对杨秀清早就心怀不满,接到洪秀全的命令后,率领三千精兵赶回天京。

1856 年9 月,韦昌辉在天京发动政变,杀死了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两万多人。

这场血腥的屠杀使得天京城内人心惶惶,太平天国的内部秩序陷入了混乱。

翼王石达开在得知韦昌辉的滥杀行为后,赶回天京指责韦昌辉。

韦昌辉不仅不听劝告,反而企图加害石达开。

石达开闻讯出逃,但他的家属和部下却被韦昌辉杀害。

韦昌辉的残暴行为引起了天京军民的强烈不满,洪秀全为了平息众怒,又下令处死了韦昌辉。

经过这场内乱,太平天国的元气大伤。

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和政治家,他的死亡使得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导核心。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 由盛转衰彻底无法威胁清廷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 由盛转衰彻底无法威胁清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彻底无法威胁清廷
导语:1856年9月初,天京城外秦淮河的出口处,原本碧绿的江水忽然被染成了血红,一些被捆绑的黄衣黄褂者尸体顺河漂流,数量之多,令人震惊。

正在
1856年9月初,天京城外秦淮河的出口处,原本碧绿的江水忽然被染成了血红,一些被捆绑的黄衣黄褂者尸体顺河漂流,数量之多,令人震惊。

正在围攻天京的清军断定,太平天国一定发生了内讧。

这次他们还真猜对了。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城东南建立江南大营,扬州城北郊又建起江北大营,这两个大营就像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天京的安全。

而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太平天国的北伐军虽已全军覆没,但西征军进展顺利,皖北等地区均落入了太平军之手。

1856年初,在东王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先击破镇江城外及扬州之敌,并击溃江北大营;随后,太平军在石达开部队的回援下一举打破江南大营。

此战后,天京围解,天王洪秀全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胜利的背后隐藏着重大的危机,其中以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为最。

按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天王洪秀全系上帝次子,是上帝派来解救人间的最高代表;而东王杨秀清在举义前会众思想动摇的危急时候,和西王萧朝贵联手搞了个“天父天兄”下凡的把戏,并在事后得到了洪秀全的追认。

洪秀全不能不承认,因揭穿杨秀清的话,大家就都露馅:如果杨秀清、萧朝贵不是什么“天父天兄”,那洪秀全又算什么上帝次子呢!?
但由此导致了一个问题。

东王杨秀清本应在天王之下,但他时不时以“天父”下凡的名义,直接越过洪秀全给太平军部众发号施令。

客观的说,杨秀清主持了太平天国早期的全面工作,功绩有目共睹,与之相
生活常识分享。

第二节 太平天国后期斗争

第二节  太平天国后期斗争

第三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第二节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一、天京事变(1856年秋)1、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其封建化趋势不可避免。

投奔太平天国的地主必将带入地主阶级的思想,而太平天国不能改造他们的思想,反而受他们的思想的影响愈重,农民阶级提不出科学的思想。

生活享受,产生权利排他性,太平天国领导人各个争权夺利,内部矛盾重重。

2、危害:①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元气大伤,领导核心解体,出现朝中无将,城中无兵的被动局面。

②失掉在军事上乘胜消灭清军的有力时机,使清军得以喘息,重振旗鼓,乘机向太平军反扑。

③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将士对上帝的信仰发生根本动摇,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革命精神的锐减。

④总而言之,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盛转衰的转折点和分水岭。

二、力挽局面和重振朝纲●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任能存在八年的原因:⑴外部原因:①天京事变后,全国农民运动任处于高涨阶段,客观上分散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力量。

②1856年清政府与英法之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天京事变后,清政府在很长时间内任然没有解决满汉地主阶级问题。

⑵主观原因:天京事变后,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政策:Ⅰ、重建领导核心,提拔一批人:蒙得思、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杨辅清(辅王。

青年将领)、李世贤(侍王)、韦志俊、洪仁玕(干王、《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分为四部分:用人查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⑴政治上:①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制(天京事变后,各将领拥兵自重,各占山头),权归于一;②主张用温和手段消除山头主义;③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办报纸、设意见箱)⑵经济上:主张兴办近代交通业,仿造火车、轮船;设立邮局;提倡修筑道路;兴修水利;开工厂;办银行;实行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主张与西方国家通商,平等往来,欢迎外国人前来传授技术,但不许他们干预内政。

⑶思想文化上:明确批判清政府的异端邪说,批判儒家天命论,提倡朴实之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856年,因为太平天国高层领导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三王被杀,以及约两万人丧命,翼王石达开远走。

这次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下面我想结合周伟驰所著<<太平天国与启示录>>来阐明一下这一事件的影响.
天京事变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

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另有图谋。

过了不久,东王称“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

“天父上身”的东王对天王说﹕“你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

”“天父”又问“东世子岂止千岁?”洪说“东王既称万岁,世子亦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

”“天父”大喜说“我回天矣。

”不过,天父下凡只是洪杨之争中杨秀清使用的一种实用性的手段,两人的根本问题应该还在于意识形态路线的斗争,这种斗争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天京事变的第一阶段的爆发,北王屠遍了东王府上下。

如此滥杀之举引来翼王的不满,也就造成了之后的第二阶段的发生,北王情急攻打天王府,失败后与燕王等一同伏诛。

紧接着天王不愿相信太平军中最有才干的将领翼王,处处防范迫使翼王率领精兵负气出走。

这应该是天京事变的第三阶段,也是使其军事力量受到创伤的重要原因。

应该来说天京事变的恶果不是军事兵力的锐减和战斗力的下降,也不是土地的丧失,而是神话宗教体系的崩溃。

天京事变之后洪秀全起用李秀成、陈玉成等一批年轻将领,采取"围魏救赵"之策,二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应该来说天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并没有遭到巨大打击,但是宗教意识在人们心中逐渐淡薄却是致命的,尽管洪秀全对其宗教体系进行了调整和缝补却也于事无补。

太平天国的信仰对象在太平天国的领袖看来,是中国最古老的信仰,他们认为世界各地的信仰是相通的,“皇上帝”不仅是西方的神,也是中国的传统信仰。

中国皇帝僭越了“皇上帝”的权威,才使得人们忘记了“皇上帝”,这也是社会失序的原因。

太平天国宗教信仰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促成了太平天国宗教信仰的独特气质。

相较于基督教的超越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性,太平天国的宗教兼具了这两种气质。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旧式的农民起义,在宗教的号召之下,呼唤出了千百年来农民对平等的诉求。

但是天京事变后,由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

所谓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太平天国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宗教的第一句话就是谎话;宗教一开头向我们说明某种人的事物的时候,不就把这种事物说成某种超人的、神的事物吗?"洪秀全向教徒灌输的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今天父代言人被人家袭杀时并没有显示出这些权能,人们自然不会和先前一样,虔诚地去信所谓的皇上帝了。

严重的信仰危机,导致分散主义滋生,使太平天国一步一步走向低谷,难有回天之力。

天京事变从根本上造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尽管这场反清运动没有成功,但是它却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同时,它还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可以说,天平天国运动开创了清朝时革命运动的先河,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