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12章氧族元素答案

无机化学12章氧族元素答案
无机化学12章氧族元素答案

第12章氧族元素

12.1 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是21:78 ,在273K和101.3kPa 下lL 水能溶解O2:49.10mL ,

N2:49.10mL。问在该温度下溶解于水的空气所含的氧与氮的体积比是多少?

解:己知空气中氧、氮分压比为21:78。在273K、10 1.3 kPa 下lL 水能溶解O2为49.10mL,N2为23.20 mL。溶解于水的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

49.10×0.21

=0.36

(49.10×0.21)+(23.20×0.78)

氮的体积分数为:1-0.36=0.64

因此溶解于水的空气所含的氧与氮的体积比是1:1. 8 。

12.2 在标准状况下,750 mL 含有O3的氧气,当其中所含O3完全分解后体积变为780mL ,若

将此含有O3的氧气lL 通入KI溶液中,能析出多少克I2 ?

解:设750mL 氧气中有x mL O3:

则有: 2 O3 → 3 O2 增加的体积

2 3 1

x30

所以2/x=1/30 x=60mL

即此氧气中O3百分比为60/750=8 % ,lL 氧气中含80mL O3 .

设能析出I2y g ,已知M (I2)=254

2I-+ 2H+ + O3 → I2 + O 2+ H2O

1mol 254g

(0.08/22.4)mol y

所以

1/(0.08/22.4)=254/y y=254×0.08/22.4=0.91(g)

12.3 大气层中臭氧是怎样形成的?哪些污染物引起臭氧层的破坏?如何鉴别O3,它有什么特征

反应?

解:( 1 )O2+hv →O +O (λ<242nm )

O + O2 → O3

( 2 )氟氯烃:CFCl3,CF2Cl2等,以及氮氧化物:NO2、NO 等可引起臭氧层的破坏。如NO2、CF2Cl2对臭氧层的破坏反应

CF2Cl2+hv→CF2C l·+C l·(λ<221nm)

C l·+O3→Cl O·+O2

Cl O·+O→C l·+O2

即O3+O→O2+O2

NO2+h v→NO+O (λ<426nm)

NO+ O3→ NO2+O2

NO2+O→NO+O2

即O3+O→O2+O2

所以Cl原子或NO2分子能消耗大量O3

( 3 )鉴别O 3时,只需将气体通入淀粉碘化钾的酸性溶液中或用湿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查,

若有蓝色,即证明有O 3,其反应式为

2I - + 2H + + O 3 → I 2 + O 2+ H 2O

或2KI + H 2O + O 3 → I 2 + O 2+ 2KOH

12.4 比较O 3和O 2氧化性、沸点、极性和磁性的相对大小。 解: 氧化性:O 3>O 2

沸点:O 3>O 2

极性:O 3>O 2

磁性:O 2显顺磁性,O 3是抗磁性物质。

12.5 少量Mn 2+可以催化分解H 2O 2,其反应机理解释如下:H 2O 2能氧化Mn 2+为MnO 2,后者能

使H 2O 2氧化,试从电极电势说明上述解释是否合理,并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 H 2O 2+ 2H ++ 2e - → 2H 2O 1.77V

MnO 2+ 4H ++ 2e -→ Mn 2++2H 2O 1.23V O 2+ 2H ++ 2e - → H 2O 2 0.68V

按E

H 2O 2/ H 2O > E

MnO 2/Mn 2+ (1.77V>1.23V), 下面反应可以进行。 H 2O 2+ Mn 2+ → MnO 2+ 2H +

按E

MnO 2/Mn 2+>E

O 2/ H 2O 2 (1.23V>0.68V), 下面反应可以进行 H 2O 2+ MnO 2+ 2H + → Mn 2++2H 2O+ O 2

所以 2H 2

O 2

2H 2

O+ O

2

12.6 写出H 2O 2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K 2S 2O 8,Ag 2O , O 3,Cr(OH)3在NaOH 中,Na 2CO 3(低

温)。

解: H 2O 2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

( l ) S 2O 82-

+ H 2O 2→2SO 42-+ O 2↑+2H +

( 2 ) Ag 2O+3H 2O 2 →Ag+ 3H 2O+ 2O 2↑

或Ag 2O+3H 2O 2→ H 4Ag 2O 6+H 2O

H 4Ag 2O 6 → 2H 2O+2O 2↑+2Ag

( 3 )O 3+ H 2O 2→ H 2O+2O 2↑

( 4 ) Cr(OH)3+ OH - → CrO 2-+ 2H 2O

2CrO 2-+3H 2O 2+ 2OH - → 2CrO 42-+ 4H 2O

( 5 )2 Na 2CO 3+3H 2O 2 2Na 2CO 3·3H 2O 2

12.7 SO 2与Cl 2的漂白机理有什么不同?

解: SO 2的漂白作用是由于SO 2能和一些有机色素结合成为无色的加合物;而Cl 2的漂白作用

是由于Cl 2可与水反应生成HClO ,HClO 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分解出的原子氧能氧化有机色素,使其生成无色产物,属于氧化还原作用。

12.8 (1)把H 2S 和SO 2气体同时通入NaOH 溶液中至溶液呈中性,有何结果?

低温 Mn 2+

(2)写出以S 为原料制备以下各种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H 2S 、H 2S 2、SF 6、SO 3、H 2SO 4、SO 2Cl 2、Na 2S 2O 4。

解: ( 1 )结果产生了Na 2S 2O 3,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NaOH + SO 2 →NaHSO 3 NaOH + H 2S → NaHS+ H 2O

2NaHS + 4NaHSO 3→3Na 2S 2O 3+3H 2O ( 2 )

l ) H 2+ S →H 2S 2 ) S →Na 2S 2→H 2S 2

Na 2S+S →Na 2S 2

Na 2S 2+ H 2SO 4+ n H 2O Na 2SO 4·nH 2O+ H 2S 2 3 ) S + 3F 2(过量)→SF 6 4 ) S →SO 2→SO 3

S+ O 2 SO 2

2SO 2+ O 2 2SO 3 (催化剂:V 2O 5或

Pt) 5) S+6HNO 3(浓) H 2SO 4+ 6NO 2↑+ 2H 2O

6) S →SO 2→SOCl 2

SO 2+ Cl 2→SOCl 2 (条件:光或活性催化)

7)S →SO 2→NaHS O 3→Na 2S 2O 4 SO 2+ NaO H→NaHSO 3

2Na 2S 2O 3+Zn

Na 2S 2O 4+ Zn(OH)2↓

12.9 ( l )纯H 2SO 4是共价化合物,却有较高的沸点(657K ) ,为什么?

( 2 )稀释浓H 2SO 4时一定要把H 2SO 4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而稀释浓HNO 3与浓盐酸没有这么严格规定,为什么?

解: ( l )因为纯硫酸分子间除了有范得华力作用外,还存在着分子间氢键,打开氢键需要较多的

能量,所以沸点较高。

( 2 )浓H 2SO 4溶于水形成一系列水合物H 2SO 4· nH 2O (n =1~5 ) ,这些水合物都很稳定,因此浓H 2SO 4有很强的吸水性,与水结合时释放大量的水合热。浓H 2SO 4的密度很大,稀释时要把浓H 2SO 4加入水中,并且边加边搅拌,以防局部过热而爆沸。但浓HNO 3和浓HCl 没这种性质,与水结合时放热很小,因而稀释时要求没有浓H 2SO 4严格。

12.10 将amol Na 2SO 3和bmolNa 2S 溶于水,用稀H 2SO 4酸化。若a :b 大于1/2,则反应产物是

什么?若小于1/2,则反应产物是什么?若等于1/2,则反应产物又是什么?

解: SO 32-

+ 2 S 2-+ 6H + = 3S↓+ 3H 2O

若a :b = 1:2 时,产物为S

a :

b > 1:2 时,SO 32-

过量,产物为S 和SO 2

a :

b <1:2 时,S 2-过量,产物为S 和H 2S

12.11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在反应(1)过程中,为什么出现由白到黑的颜色变化?

( l ) Ag ++ S 2O 32-

(少量) → ( 2 ) Ag ++ S 2O 32-(过量) →

解: ( l ) 2Ag ++ S 2O 32-

(少量) →Ag 2S 2O 3(白)

Ag 2S 2O 3+ H 2O →Ag 2S(黑)+ H 2SO 4

燃烧 Δ 催化剂 无氧 低温

最初生成的Ag 2S 2O 3为白色,Ag 2S 2O 3与水作用中间过程的颜色,由白→黄→棕→黑,最终变为黑色的Ag 2S

( 2 ) Ag ++2S 2O 32-

(过量) →[Ag (S 2O 3)2]

3- (无色)

12.12 硫代硫酸钠在药剂中常用作解毒剂,可解卤素单质、重金属离子及氰化物中毒。请说明能

解毒的原因,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解:硫代硫酸钠在药剂中作卤素单质及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主要是由它的氧化还原性所致:

Na 2S 2O 3+4Cl 2+5H 2O → NaHS O 4+8HCl Na 2S 2O 3+ Cl 2+ H 2O →Na 2SO 4+ 2HCl+ S↓ Na 2S 2O 3+KCN→Na 2SO 3+ KSCN

硫代硫酸钠作重金属的解毒剂则主要是由于S 2O 32-强的配位能力所致:

Hg 2+ + 2 S 2O 32-

→[Hg(S 2O 3) 2]

2- 生成的配离子可溶于水,从体内排出。

12.13 石灰硫磺合剂(又称石硫合剂)通常是以硫磺粉、石灰及水混合。煮沸、摇匀而制得的橙色

至樱桃色透明水溶液,可用作杀菌、杀螨剂。请给予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解: 3S + 3Ca(OH) 2=2 CaS + CaSO 3+ 3H 2O

( x -1 ) S + CaS = CaS x (橙色),随x 升高由橙色变为樱桃红色

S + CaSO 3=Ca 2S 2O 3

所以,石硫合剂是CaSx 、Ca 2S 2O 3 和Ca(OH) 2 的混合物 由于石硫合剂在空气中与H 2O 及CO 2作用发生下列反应: CaS x + H 2O + CO 2= CaCO 3↓+ H 2S x

H 2S x = H 2↑ + ( x -l )S ↓

生成的硫具有杀虫作用,用作杀虫剂。

12.14 电解硫酸或硫酸氢铵制备过二硫酸时,虽然E

O 2/H 2O (l . 23v)小于E

S 2O 82

-/ SO 4

2- (2 . 05V) ,为什么在阳极不是H 2O 放电,而是HSO 4-或SO 42-

放电?

解: 由于O 2在阳极上存在较高的过电位,使得E O 2/H 2O (实际)>E

O 2/H 2O (理论),因此在阳极上

不是H 2O 放电,而是HSO 4-或SO 42-放电.

12.15 在酸性的KIO 3 溶液中加入Na 2S 2O 3,有什么反应发生?

解: 有碘析出。因酸性条件下IO 3-氧化能力很强,而Na 2S 2O 3是中等强度还原剂,两者相遇,

IO 3-可被还原为I -。在酸性介质中,I -遇未反应的IO 3-,则产生I 2。反应方程式如下:

6S 2O 3 2-+ 6H ++ IO 3- → 3S 4O 6 2-+ I -

+ 3H 2O 5I -+ IO 3-+ 6H +→ 3 I 2+ 3H 2O

12.16 写出下列各题的生成物并配平.

( 1 ) Na 2O 2与过量冷水反应; ( 2 )在Na 2O 2固体上滴加几滴热水;

( 3 )在Na 2CO 3 溶解中通入SO 2至溶液的pH =5 左右: ( 4 ) H 2S 通入FeCl 3溶液中; ( 5 ) Cr 2S 3加水;

( 6 )用盐酸酸化多硫化铵溶液; ( 7 ) Se 和HNO 3反应;

解:( l ) Na 2O 2+2H 2O →2NaOH + H 2O 2

( 2 ) 2 Na 2O 2 + 4 H 2O →4Na OH+O 2↑ ( 3 ) Na 2CO 3+2 SO 2 + H 2O →2 NaHS O 3 + CO 2 ( 4 ) H 2S + 2 FeCl 3 →S ↓+2 FeCl 2 + 2 HCl ( 5 ) Cr 2S 3+ 6H 2O →2Cr(OH) 3 ↓+3 H 2S ↑

( 6 ) 2 HCl+(NH 4)2S x -→H 2S ↑+ ( x -1) S ↓+2NH 4Cl ( 7 ) 3Se + 4HNO 3(稀)+ H 2O → 3H 2SeO 3 + 4NO

12.17 列表比较S 、Se 、Te 的+IV 和+VI 氧化态的含氧酸的状态、酸性和氧化还原性。 解:

12.19 画出SOF 2 ,SOCl 2 , SOBr 2 的空间构型。它们的O -S 键键长相同吗?请比较它们的O

-S 键键能和键长的大小。

解: SOF 2 ,SOCl 2 , SOBr 2都是三角锥构型.

这三种分子的O -S 键能不同,因为X F ,X Cl ,X Br (电负性)不同,O -S 键的化学环境不同。

因为O -S 键除了有正常的σ配键外,还有d -pπ反馈配键,即O S 由于X

F >X Cl >X Br ,

所以d -pπ反馈键强度依次下降。O -S 键能也依SOF 2 ,SOCl 2 , SOBr 2 次序下降,链长增加。

12.20 现将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列成下表,请试用硫的电势图解释表中某些化学反应

可以发生的原因。例如在酸性介质中,硫化氢为何能将亚硫酸(或二氧化硫)还原为单质硫?为何硫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硫化钠及亚硫酸钠等。

解: 有关硫及其化和物的氧化还原电势图如下:

从上述有关的标准电极电势可知:

E

I 2/ I - > E

S 4O 62-/S 2O 32- 所以Na 2S 2O 3可被I 2氧化 E S / S 2- > E

H 2SO 3 所以H 2SO 3可氧化成H 2S 和S

E S / S 2-> E

S 2O 32- / S 因此S 在碱性介质中可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 2O 32-和S 2- E

S / S 2O 32-> E

SO 32-/ S 2O 32- 因而S 2O 32-和S 可发生反应生成S 2O 32- 总之,从理论上来说,如果E A / B >E C / D ,则A 可氧化D 生成B 和C 。

无机化学12章氧族元素答案

第12章氧族元素 12.1 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是21:78 ,在273K和101.3kPa 下lL 水能溶解O2:49.10mL , N2:49.10mL。问在该温度下溶解于水的空气所含的氧与氮的体积比是多少? 解:己知空气中氧、氮分压比为21:78。在273K、10 1.3 kPa 下lL 水能溶解O2为49.10mL,N2为23.20 mL。溶解于水的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 49.10×0.21 =0.36 (49.10×0.21)+(23.20×0.78) 氮的体积分数为:1-0.36=0.64 因此溶解于水的空气所含的氧与氮的体积比是1:1. 8 。 12.2 在标准状况下,750 mL 含有O3的氧气,当其中所含O3完全分解后体积变为780mL ,若 将此含有O3的氧气lL 通入KI溶液中,能析出多少克I2 ? 解:设750mL 氧气中有x mL O3: 则有: 2 O3 → 3 O2 增加的体积 2 3 1 x30 所以2/x=1/30 x=60mL 即此氧气中O3百分比为60/750=8 % ,lL 氧气中含80mL O3 . 设能析出I2y g ,已知M (I2)=254 2I-+ 2H+ + O3 → I2 + O 2+ H2O 1mol 254g (0.08/22.4)mol y 所以 1/(0.08/22.4)=254/y y=254×0.08/22.4=0.91(g) 12.3 大气层中臭氧是怎样形成的?哪些污染物引起臭氧层的破坏?如何鉴别O3,它有什么特征 反应? 解:( 1 )O2+hv →O +O (λ<242nm ) O + O2 → O3 ( 2 )氟氯烃:CFCl3,CF2Cl2等,以及氮氧化物:NO2、NO 等可引起臭氧层的破坏。如NO2、CF2Cl2对臭氧层的破坏反应 CF2Cl2+hv→CF2C l·+C l·(λ<221nm) C l·+O3→Cl O·+O2 Cl O·+O→C l·+O2 即O3+O→O2+O2 NO2+h v→NO+O (λ<426nm) NO+ O3→ NO2+O2 NO2+O→NO+O2 即O3+O→O2+O2 所以Cl原子或NO2分子能消耗大量O3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 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2 C. Na 2 O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C. Be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SiCl 4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O 2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Na 2 O 2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PCl 3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A .CO 2 3 C. SF 4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 2O B. H 3 O+ C. NH 3 D. NH 4 + 12.氨比甲烷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 B.密度的差别 C. 氢键 D.熔点的差别 1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Cl 43 C. BCl 3 D. PCl 5 14.下列哪一种物质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 ) 15.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完整word版)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无机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 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对于 Zn 2+ /Zn 电对,增大 Zn 2+ 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Cu 2+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 ) A 8 e B 18 e 型 C 18 +2 e D 9~17 e 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 K b 。浓度为 m mol ·L - 1 的氨水溶液 ,若将其用水稀释一倍 ,则溶液 中 OH - 的浓度( mol ·L - 1 )为 ( ) A 1 m B 1 m K b C K b m / 2 D 2 m 2 2 4、已知 K sp (Ag 3 PO 4) = 1.4 ×10-16 ,其溶解度为 ( ) A × -4 -1; B 4.8×10 -5 -1; 1.1 10 mol?L mol?L C 1.2 ×10 -8 mol?L -1 ; D 8.3 ×10 -5 mol?L -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 ) A Cu 、 Cu 2+; B Cr 2O 7 2-、Cr 3+ ; C MnO 2 、Mn 2+ ;D SnCl 4 、Sn 6、3d 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是 ( ) A 1,2,3 B 0,1,2 C 0, ±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 ,以 sp 3 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 A BeCl 2 B PCl 3 C BF 3 D SiH 4 8、熔化下列晶体时 ,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 ) A HF B Ag C KF D CO 2 9.已知 E A / V :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 ) A 都不能 B Cr 2O 7 2- C Cr 3+ D Cr 2+ 10. 下列各物质中 ,熔点最高的是 ( ) A K 2O B MgO C CaO D Na 2O 11 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 ) A. 渗透压 B. 沸点升高 C. 蒸汽压下降 D. 凝固点降低 12 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采取的手段是 (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移去产物 D. 使用催化剂 13 如果一个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零 ,则反应 ( ) A. 能自发进行 B. 是吸热反应 C. 是放热反应 D. 处于平衡状态 14.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 10 ℃,其结果是 ( ) A.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不改变反应速率 D.使平衡常数减小 15. 在 HAc-NaAc 缓冲溶液中,若 [HAc]>[NaAc] ,则该缓冲溶液 ( ) A. 抗酸能力强于抗碱能力 B. 抗酸能力弱于抗碱能力 C.抗酸能力等于抗碱能力 D.无法判断 16. 在室温下, 0.0001mol .L -1 NH 3 水溶液中的 pKw 是 ( ) A. 14 B. 10 C.4 D.8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十八:p区非金属元素(二)(卤素,氧,硫)

实验名称: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目的:温度:气压: 一、实验目的 1.试验并掌握bu用氧化态氮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掌握硅酸盐,硼酸及硼砂的主要性质; 4.练习硼砂珠的有关实验操作。 二、基本操作 1.试管操作 1)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加热时必须用试管夹夹,夹在接近试管口部位。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加热,并不断移动试管。这时应将试管倾斜约45度,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 2)主要用途 ①盛取液体或固体 ②加热少量液体或固体 ③制取少量气体反应器 ④收集少量气体用 ⑤溶解少量气体,液体或固体等溶质 3)使用注意事项 ①盛取液体时容积不超过其容积的1/3 ②加热使用试管夹,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稍

向下倾斜45度 ③受热要均匀,以免暴沸或试管炸裂 ④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⑤加热时要预热,防止试管骤热而爆裂 ⑥加热时要保持试管外壁没有水珠,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爆裂 ⑦加热后不能在试管未冷却至室温时就洗涤试管 2.硼砂珠实验(详见实验内容) 三、实验内容 1.铵盐的热分解(思考:为何试管可以垂直固定加热呢) 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1)亚硝酸的生成和分解 2)亚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3.硝酸和硝酸盐 1)硝酸的氧化性(这个方法是检验NH4+离子的一个重要方法,后面还会介绍到 一种试剂:乃斯勒试剂----[HgI4]2-和OH-,若有NH4+离子,会出现红棕色沉淀)气室法检验NH4+:向装有溶液的表面皿中加入一滴40%浓碱,迅速将贴有试纸的表面皿倒扣其上,并且放在热水浴上加热。观察红色石蕊试纸是否变为蓝色。 2)硝酸盐的热分解 4.磷酸盐的性质 1)酸碱性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1章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 1. 试用离子键理论说明由金属钾和单质氯反应,形成氯化钾的过程如何理解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答:KCl 的形成表示如下: K(s)?K +(g)+e 1 2Cl 2?Cl(g) Cl (g) +e ? Cl -(g) K +(g) + Cl -(g) =KCl (s) 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由于离子的电荷分布是球形对称的,因此它对异号离子的引力可以是任何方向,也就是没有方向性;一个离子的周围,能容纳多少个异离子,是随离子的半径变化而变化的,它没有固定的配位数,所以说离子键没有饱和性。 2.用下列数据求氢原子的电子亲和能。 答:电子亲和能为下列反应的焓变,它由(5)-(4)-(3)-(2)-(1)得到: 3. ClF 的解离能为1 246kJ mol -?,ClF 的生成热为-56kJ/mol-1,Cl 2的解离能为238kJ/mol -1,试计算 F 2(g)的解离能。 解:据题意: (1) ClF(g) = Cl(g) +F(g) ΔH 1 = 246 kJ ·mol -1 (2) 12 Cl 2(g) +1 2F 2(g) = ClF(g) ΔH 2 = -56kJ/mol -1 (3)Cl 2(g) = 2Cl(g) ΔH 3 = 238kJ/mol -1 2?(1)+2?(2)-(3)得 F 2 (g) = 2 F (g) ΔH =2 ΔH 1+2ΔH 2-ΔH 3 =2?246-2?56-238 =142 kJ / mol -1 4. 试根据晶体的构型与半径比的关系,试判断下列AB 型离子化合物的晶体构型: BeO NaBr CaS RbI BeS CsBr AgCl 解:查表求各离子的Pauling 半径如下表: Pauling 半径(pm)

无机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平原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样卷2) 一、填表题 (20分) 1.写出反应最终产物 物质 Ni 2+ Hg 2+(NO 3-) Cr 3+ Mn 2+ 加入过量氨水并放置 [Ni(NH 3)6]2+ HgO ?NH 2HgNO 3 Cr(OH)3 MnO(OH)2 2.物质 HgCl 2 SiCl 4 BBr 3 PH 3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sp sp 3 sp 2 不等性sp 3 分子空间构型 直线型 正四面体型 正三角形 三角锥型 3.物质 晶体类型 晶格结点上粒子 粒子间作用力 熔点相对高低 SiC 原子晶体 Si 原子、C 原子 共价键 高 NH 3 氢键型分子晶体 NH 3 分子 分子间力、氢键 低 二、填空题 (20分) 1. 随着溶液的pH 值增加,下列电对 Cr 2O 72-/Cr 3+、Cl 2/Cl -、MnO 4-/MnO 42-的E 值将分别 减小、不变、不变。 2.Na 2SO 3与__硫粉__共热可制得Na 2S 2O 3,Cl 2可将Na 2S 2O 3氧化为__ Na 2SO 4_。 3.根据E θ(PbO 2/PbSO 4) >E θ(MnO 4-/Mn 2+) >E θ(Sn 4+/Sn 2+),可以判断在组成电对的六种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PbO 2 ,还原性最强的是 Sn 2+ 。 4. 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负极反应为 2 Cl - -2 e → Cl 2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0.15V ,电池符号为(-)Pt,Cl 2(p θ)|Cl -‖MnO 4-,Mn 2+,H +|Pt(+)。(E θ(MnO 4-/Mn 2+)=1.51V ;E θ(Cl 2/Cl -)=1.36V ) 5. 下列各溶液浓度均为0.1 mol ?L -1,按pH 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NH 4NO 3, NH 4F, NH 4OAc, KCN, Na 2CO 3。 KCN, NH 4F, NH 4OAc, NH 4NO 3, Na 2CO 3。 ( 已知K θ(NH 3?H 2O)=1.8×10-5, K θ(HF)=6.6×10-4, K θ(HCN)=6.2×10-10, K θ(HOAc)=1.8×10-5, K θ(H 2CO 3)=4.4×10-7, K θ(H 2CO 3)=4.8×10-11) 6. 已知V E A /θ: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E θ(Cr 2O 72- / Cr 2+ )= 0.917 V , Cr 2+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不能 。 7. AlCl 3双聚分子的结构式为:__;其中含有两个_3c-4e_键。 8. 因为SnCl 2强烈水解,在配制其溶液时应加入HCl ,水解反应式为 SnCl 2+H 2O Sn(OH)Cl+HCl 。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11章 电化学基础

第11章电化学基础 11-1:(a) SiO2(s) + Al(s)—→Si(s) + Al2O3(s); (b) I2(s) + H2S(aq)—→I-(aq) + S(s) + H3O+(aq); (c) H2O2(aq) + I-(aq) + H3O+(aq)—→I2(s) + H2O(l); (d) H2S(g) + O2(g)—→SO2(g) + H2O(g); (e) NH3(g) + O2(g)—→NO2(g) + H2O(g); (f) SO2(g) + H2S(g)—→S8(s) + H2O(g); (g) HNO3(aq) + Cu(s)—→Cu(NO3)2(aq) + NO(g ) + H2O(l); (h) Ca3(PO4)2(s) + C(s) + SiO2(s)—→CaSiO3(l) + P4(g) + CO(g); (i) KClO3(s)—→KClO4(s) + KCl(s)(提示:歧化反应可方便地从反方向进行配平)答:(a)3SiO2(s) + 4Al(s) = 3Si(s) + 2Al2O3(s); (b)I2(s) + H2S(aq) + 2H2O = 2I-(aq) + S(s) + 2H3O+(aq); (c)H2O2(aq) + 2I-(aq) + 2H3O+(aq) = I2(s) + 4H2O(l); (d)2H2S(g) + 3O2(g) = 2SO2(g) + 2H2O(g); (e)4NH3(g) + 7O2(g) = 4NO2(g) + 6H2O(g); (f)8SO2(g) + 16H2S(g) = 3S8(s) + 16H2O(g); (g)8HNO3(aq) + 3Cu(s) = 3Cu(NO3)2(aq) + 2NO(g) + 4H2O(l); (h)2Ca3(PO4)2(s) + 10C(s) + 6SiO2(s) = 6CaSiO3(l) + P4(g) + 10CO(g); (i)4KClO3(s) = 3KClO4(s) + KCl(s) 11-2:用半反应法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给出的方程式中未示出H+,OH-或H2O,你应该会用加进H2O 和它的两个组成离子的方法配平这些方程 (a) ClO- + I2—→Cl- + IO3-; (b)Mn(OH)2(s) + H2O2(aq)—→MnO2(s); 答:(a)5ClO-(aq) + I2(s) + H2O(l) = 5Cl-(aq) + 2IO-3 (aq) + 2H+(aq); (b)Mn(OH)2(s) + H2O2(aq) = MnO2(s) + 2H2O(l); 11-3:用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2Cr2O7+H2S+H2SO4→K2SO4+Cr2(SO4)3+S+H2O (2)MnO42-+H2O2→O2+Mn2-(酸性溶液) (3)Zn+NO3-+OH-→NH3+Zn(OH)4- (4)Cr(OH) 42-+H2O2→CrO 42- (5)Hg+NO3-+H+→Hg22++NO

无机化学本科试卷B及答案

石家庄学院2013—2014学年第 一 学期 《无机化学》 期末考试试卷(闭卷) (注:允许使用计算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能使任何反应达平衡时,产物增加的措施是( D )。 A. 升温 B. 加压 C. 加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起始浓度 2.一瓶盛有N 2和H 2的混合气体,当选择H 2作为体系时,则环境为( A )。 A. N 2、瓶子及瓶外其他物质 B. 瓶子及瓶外其他物质 C. N 2和瓶子 D. N 2 3.体系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吸收的热Q p 与体系焓变关系为( C )。 A. Q p >ΔH B. Q p <ΔH C. Q p = ΔH D. Q p = ΔU 4.相变H 2O(s) H 2O(g)的ΔH 和ΔS 为( C )。 A. ΔH 为正,ΔS 为负 B. ΔH 为负,ΔS 为正 C.均为正值 D.均为负值 5.已知H 2O(l)的m f G ?Θ= -237.19 kJ·mol -1 ,水的分解反应2H 2O(l) = 2H 2(g) + O 2(g),在标准状态下,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 D )kJ·mol -1。 A. -237.19 B. 237.19 C. -474.38 D. 474.38 6.某一反应方程式中,若反应物的计量数刚好是速率方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则该反应是否为基元反应?(C )。 A.一定是 B.一定不是 C.不一定是 D.上述都不对 7.配制澄清的氯化亚锡溶液的方法是( C )。 A. 用水溶解 B. 用水溶解并加热 C. 用盐酸溶解后加水 D. 用水溶解后加酸 8.温度一定时,在纯水中加入酸后溶液的( C )。 A. +H c ·-OH c 变大 B. +H c ·-OH c 变小 C. +H c ·-OH c 不变 D. +H c =-OH c 9.下列物质中,两性离子是( C )。 A. CO 32- B.SO 42- C.HPO 42- D.PO 43- 10.NaAc 溶液被稀释后( A )。 A. 解离度增大 ; B. pH 值上升了; C. OH -浓度增高; D. 前三者都对 11.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许固体NaCl 后,发现醋酸的离解度( B )。 A. 没变化 B. 微有上升 C. 剧烈上升 D. 下降 12.需配制pH=5的缓冲液,选用( A )。 A. HAc-NaAc ,p K a (HAc)=4.75 B. NH 3·H 2O-NH 4Cl ,p K b (NH 3)=4.75 C. Na 2CO 3-NaHCO 3,p K a2(H 2CO 3)=10.25 D. NaH 2PO 4-Na 2HPO 4,p K a2(H 2PO 4-)=7.2 13.有两溶液A 和B ,pH 值分别为4.0和2.0,溶液A 的H +浓度为溶液B 的H +浓度(A )倍 A. 1/100 B. 1/10 C. 100 D. 2 14.某弱酸 HA 的K a =2×10-5,则A -的K b 为( C )。 A. 1/2×10-5 B. 5×10-3 C.5×10-10 D. 2×10-5 15.计算二元弱酸的pH 值时,若K a1?K a2,经常( A )。 A.只计算第一级解离而忽略第二级离解 B.一、二级解离必须同时考虑 C.只计算第二级解离 D.与第二级解离完全无关 16.难溶电解质AB 2的s =1.0×10-3mol·L -1,其K sp 是( D )。 A. 1.0×10-6 B. 1.0×10-9 C. 4.0×10-6 D. 4.0×10-9 17.在饱和的BaSO 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 ,则BaSO 4的溶解度(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确定 18.在反应 4P + 3KOH + 3H 2O → 3KH 2PO 2 + PH 3中,磷( C )。 A. 仅被还原 B. 仅被氧化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没有 19.用0.1mol·L -1Sn 2+和0.01mol·L -1 Sn 4+组成的电极,其电极电势是( D )。 A. E Θ + 0.0592/2 B. E Θ + 0.0592 C. E Θ - 0.0592 D. E Θ - 00592/2 20.下列反应属于歧化反应的是( D )。 A. 2KClO 3 = 2KCl + 3O 2 B. NH 4NO 3 = N 2O + 2H 2O C. NaOH + HCl = NaCl + H 2O D.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21.由氧化还原反应 Cu + 2Ag + = Cu 2+ + 2Ag 组成的电池,若用E 1、E 2分别表示Cu 2+/Cu 和Ag +/Ag 电对的电极电势,则电池电动势ε为( C )。 A. E 1-E 2 B. E 1-2E 2 C. E 2-E 1 D. 2E 2-E 1 22.在S 4O 62-中S 的氧化数是( D )。 A.+2 B.+4 C.+6 D.+2.5 23.下列化合物中有氢键的是 (D )。 A .CH 3OH B .CH 3OCH 3 C .HOOH D .A 和C 24.对同一元素,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顺序正确的是( A )。 A.r ->r >r +>r 2+ B.r ->r >r 2+>r + C.r 2+>r +>r >r - D.r >r ->r 2+>r + 25.Ag +和K +半径很接近,但KBr 易溶于水,而AgBr 难溶于水(C )。 A .K 比Ag 活泼 B .K +易被极化而变形 C .Ag +易被极化而变形 D .以上都是 26.下列物质中极性最强的是( A )。 A .NH 3 B .PH 3 C .AsH 3 D .SbH 3 27.杂化轨道理论能较好地解释( C )。 A.共价键的形成 B.共价键的键能 C.分子的空间构型 D.上述均正确 得分 评卷人 装 订 线 《无机化学》第 1页(共6页) 《无机化学》第 2页(共6页)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无机化学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

第16章氧族元素 16-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方铅矿; (2)朱砂; (3)闪锌矿; (4)黄铜矿; (5)黄铁矿; (6)芒硝; (7)海波; (8)保险粉 解: (1)PbS (2)HgS (3)ZnS (4)CuFeS2 (5)FeS2 (6)Na2SO4·10H2O (7)Na2S2O3·5H2O (8)Na2S2O4·2H2O 16-2 命名下列硫的含氧酸及盐。 (1)K2S2O7; (2)H2SO5; (3)K2S2O8; (4)Na2S2O3·5H2O; (5)Na2S2O4; (6)Na2SO3; (7)Na2S4O6; (8)Na2SO4·10H2O 解: (1)焦硫酸钾(2)过一硫酸(3)过二硫酸钾 (4)五水合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 (5)连二亚硫酸钠 (6)亚硫酸钠(7)连四硫酸钠(8)十水合硫酸钠(俗称芒硝) 16-3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H2S+ClO3-+H+ ------ (2)Na2S2O4+O2+NaOH------ (3)PbO2+H2O2 ------ (4)PbS+H2O2 ------- (5)S+NaOH(浓)------ (6)Cu+H2SO4(浓)------ (7)H+H2SO4(浓)------ (8)H2S+H2SO4(浓)------ (9)SO2Cl2+H2O------ (10)HSO3Cl+H2O------ 解: (1)5H2S + 8ClO3- === 5SO42- + 2H+ + 4Cl2 +4H2O (2)Na2S2O4 + O2 +2NaOH === Na2SO3 + Na2SO4 + H2O (3)PbO2+H2O2 === PbO + H2O + O2↑ (4)PbS+4H2O2 === PbSO4 + 4H2O (5)3S + 6NaOH(浓) === 2 Na2S + Na2SO3 + 3H2O (6)Cu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7)S + 2H2SO4(浓) === 3SO2↑+2 H2O (8)H2S + H2SO4(浓) === S↓+ SO2+ 2H2O (9)SO2Cl2+2H2O === H2SO4+2HCl (10)HSO3Cl+H2O === H2SO4+HCl 16-4 完成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2O2与过量冷水作用; (2)几滴热水滴在Na2O2固体上; (3)电解硫酸与硫酸铵的混合溶液; (4)将难溶于水与酸的Al2O3变成可溶于水的硫酸盐; (5)无氧条件下Zn粉还原酸式亚硫酸钠溶液; (6)将SeO2溶于水,然后通SO2Q气体;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11

精心整理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11-1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ClO 3→KClO 4+KCl (2)Ca 5(PO 4)3F+C+SiO 2→CaSiO3+CaF 2+P 4+CO (3)NaNO 2+NH 4Cl →N 2+NaCl+H 2O (4)K 2Cr 2O 7+FeSO 4+H 2SO 4→Cr 2(SO 4)3+Fe 2(SO 4)3+K 2SO 4+H 2O (5)CsCl+Ca →CaCl 2+Cs 解:(((((11-2(1(2(3(4(5解:(2(3(4(511-3.用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 2Cr 2O 7+H 2S+H 2SO 4——K 2SO 4+Cr 2(SO 4)3+H 2O (2)MnO 42-+H 2O 2———O 2+Mn 2+(酸性溶液) (3)Zn+NO 3-+OH -——NH 3+Zn (OH )42- (4)Cr (OH )4-+H 2O 2——CrO 42- (5)Hg+NO 3-+H +——Hg 22++NO 解:(1)K 2Cr 2O 7+3H 2S+4H 2SO 4==K 2SO 4+Cr 2(SO 4)3+7H 2O+3S (2)MnO 42-+2H 2O 2+4H +==2O 2+Mn 2++4H 2O (3)Zn+NO 3-+3H 2O+OH -==NH 3+Zn (OH )42-

(4)2Cr(OH)4-+3H2O2+2OH==-2CrO42-+8H2O (5)6Hg+2NO3-+8H+==3Hg22++2NO+4H2O 11-4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标准态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子传递的方向,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反应,电池的电动势,写出电池符号. (1)Zn+2Ag+=Zn2++2Ag (2)2Fe3++Fe=3Fe2+ (3)Zn+2H+=Zn2++H2 (4)H2+Cl2=2HCl (5)3I2+6KOH=KIO3+5KI+3H2O 11-5写出下列各对半反应组成的原电池的电池反应、电池符号,并计算标准电动势。 (1)Fe (2)Cu2+ (3)Zn2+ (4)Cu2+ (5)O2 11-6 (氧 11-7 半反应 半反应 11—8 Fe3+]? 11-9用能斯特方程计算来说明,使Fe+Cu2+=Fe2++Cu的反应逆转是否有现实的可能性? 解:ΦΘ(Cu+/Cu)=0.345V,ΦΘ(Fe2+/Fe)=-0.4402V 要使反应逆转,就要使ΦΘ(Fe2+/Fe)>ΦΘ(Cu2+/Cu) 由能斯特方程得[Fe2+]/[Cu2+]>1026.5=3.2×1026 11-10用能斯特方程计算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氯气的盐酸在热力学理论上的最低浓度解:设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氯气的盐酸在热力学理论上的最低浓度是X, 因: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2H2O+Cl2↑ 半反应为:MnO2+4H++2e-=Mn2++2H2O(正) Cl2+2e-=2Cl-(负) 要使反应顺利进行,须φ(MnO2/Mn2+)=φ(Cl2/Cl-)

无机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样卷2) 一、填表题 (20分) 1.写出反应最终产物 物质 Ni 2+ Hg 2+(NO 3-) Cr 3+ Mn 2+ 加入过量氨水并放置 [Ni(NH 3)6]2+ HgO ?NH 2HgNO 3 Cr(OH)3 MnO(OH)2 2.物质 HgCl 2 SiCl 4 BBr 3 PH 3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sp sp 3 sp 2 不等性sp 3 分子空间构型 直线型 正四面体型 正三角形 三角锥型 3.物质 晶体类型 晶格结点上粒子 粒子间作用力 熔点相对高低 SiC 原子晶体 Si 原子、C 原子 共价键 高 NH 3 氢键型分子晶体 NH 3 分子 分子间力、氢键 低 二、填空题 (20分) 1. 随着溶液的pH 值增加,下列电对 Cr 2O 72-/Cr 3+、Cl 2/Cl -、MnO 4-/MnO 42-的E 值将分别 减小、不变、不变。 2.Na 2SO 3与__硫粉__共热可制得Na 2S 2O 3,Cl 2可将Na 2S 2O 3氧化为__ Na 2SO 4_。 3.根据E θ(PbO 2/PbSO 4) >E θ(MnO 4-/Mn 2+) >E θ(Sn 4+/Sn 2+),可以判断在组成电对的六种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PbO 2 ,还原性最强的是 Sn 2+ 。 4. 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负极反应为 2 Cl - -2 e → Cl 2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0.15V ,电池符号为 (-)Pt,Cl 2(p θ)|Cl -‖MnO 4-,Mn 2+,H +|Pt(+)。(E θ(MnO 4-/Mn 2+)=1.51V ;E θ(Cl 2/Cl -)=1.36V ) 5. 下列各溶液浓度均为0.1 mol ?L -1,按pH 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NH 4NO 3, NH 4F, NH 4OAc, KCN, Na 2CO 3。 KCN, NH 4F, NH 4OAc, NH 4NO 3, Na 2CO 3。 ( 已知K θ(NH 3?H 2O)=1.8×10-5, K θ(HF)=6.6×10-4, K θ(HCN)=6.2×10-10, K θ(HOAc)=1.8×10-5, K θ(H 2CO 3)=4.4×10-7, K θ(H 2CO 3)=4.8×10-11) 6. 已知V E A /θ: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E θ(Cr 2O 72- / Cr 2+ )= 0.917 V ,Cr 2+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不能 。 7. AlCl 3双聚分子的结构式为:__;其中含有两个_3c-4e_键。 8. 因为SnCl 2强烈水解,在配制其溶液时应加入HCl ,水解反应式为 SnCl 2+H 2O Sn(OH)Cl+HCl 。

无机化学第三版下册复习资料第二十一章第十三章氧族元素1

第十三章 氧族元素 1.试用论分子轨道理描述下列各物种中的键、键级和磁性(顺磁性、逆磁性)和相对稳定性。 (1)+2O (二氧基阳离子);(2) O 2 ;(3)-2O (超氧离子) ;(4)- 22O (过氧离子)。 答:O 2分子阳、阴离子的分子轨道能级与O 2分子的相同。 (1) + 2O ] )()()()()()(K K [1*py 22pz 22py 22px 22*s 22s 2πππσσσ +2O 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一个三电子键: 5.22 16)O ·B (=-=键级 有1个成单电子,显顺磁性。 (2) O 2 ] )()()()()()()(K K [1 *pz 21*py 22pz 22py 22px 22*s 22s 2ππππσσσ 22 2 6)O ·B (=-= 键级 有一个σ键,2个三电子键;有2个成单电子,显顺磁性。 (3) - 2O ] )()()()()()()(K K [1 *pz 22*py 22pz 22py 22px 22*s 22s 2ππππσσσ 5.12 36)O ·B (=-=键级 有一个σ键,一个三电子键;有1个成单电子,显顺磁性。 (4) - 22O ] )()()()()()()(K K [2 *pz 22*py 22pz 22py 22px 22*s 22s 2ππππσσσ 12 2)O ·B (==键级 - 22 O 无成单电子,为反磁性。 分子或离子的键级大,其稳定性就强,所以稳定性: +2O > O 2 >-2O >- 22O ;分子或离子的磁性与成单电子数有关,成单电子数越多,磁性越强,所以磁性 O 2>+2O =-2O >- 22O , 2.重水和重氧水有何差别?写出它们的分子式。他们有何用途?如何制备? 答:重水为D 216O 或D 2O ;重氧水为H 218O 。 重水D 2O 是核能工业中常用的中子减速剂;重氧水H 218O 是研究化学反应特别是水解反应机理的示踪物。二者的差别是:H 218O 不能维持动植物体的生命,电解水时,H 2O 优先分解,而重水D 2O 聚集在残留液中,经长时间电解后蒸馏其残留液可得到重水D 2O 。 3.解释为什么O 2分子具有顺磁性,O 3具有反磁性? 答:O 2分子中有2条三电子п键,电子未完全配对,有2个单电子,所以有顺磁性,而O 3分子中有2条σO -O 键,1条4 3π键,电子均已配对,所以有反磁性。 4.在实验室怎样制备O 3?它有什么重要性? 答:在实验室里制备臭氧主要靠紫外光(<185nm)照射氧或使氧通过静电放电装置而获得臭氧与氧的 混合物,含臭氧可达10%。臭氧发生器的示意图见图13-10。它是两根玻璃套管所组成的,中间玻璃管内壁镶有锡锚,外管外壁绕有铜线,当锡箔与铜线间接上高电压时,两管的管壁之间发生无声放电(没有火花的放电),产生电弧,02就部分转变成了03。

无机化学第六章答案

无机化学第六章答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及氧化还原滴定法 习题 1.下列物质中元素的氧化数。 (1)CrO 42- 中的Cr (2)MnO 42- 中的Mn (3)Na 2O 2 中的O (4)H 2C 2O 4·2H 2O 中的C 解答:(1) Cr :+6;(2) Mn :+6; (3) O :-1; (4) C :+3 2. 下列反应中,哪些元素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并标出氧化数的变化情况。 (1)Cl 2+H 2O =HClO +HCl (2)Cl 2+H 2O 2=2HCl +O 2 (3)Cu +2H 2SO 4 (浓)=CuSO 4+SO 2+2H 2O (4)K 2Cr 2O 7+6KI +14HCl =2CrCl 3+3I 2+7H 2O +8KCl 解答:(1)Cl :from 0 to +1 and -1 (2)Cl :from 0 to -1;O : from -1 to 0 (3)Cu :from 0 to +2; S : from +6 to +4 (4)Cr : from +6 to +3; I :from -1 to 0 3.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在碱性介质中的反应式。 (1)Br 2+OH -→BrO 3-+ Br - (2)Zn +ClO -→Zn(OH)42-+Cl - (3)MnO 4-+SO 32-→MnO 42-+SO 42- (4) H 2O 2+Cr(OH)4-→CrO 42-+H 2O 解答:(1) Br 2+12OH -=2BrO 3-+6H 2O +10e ( 2e +Br 2=2Br -)×5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择填在括号内):(共20分)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都属于“两性电解质”的就是( ) (A)HCO3-,H2O,HPO42- (B)HF,F-,HSO4- (C)HCO3-,CO32-,HS- (D)OH-,H2PO4- ,NH4+ 2.室温下 ,0、20mol、dm-3HCOOH溶液电离常数为3、2%,HCOOH的电离常数=( ) (A)2、0×10-4 (B)1、3×10-3 (C)6、4×10-3 (D)6、4×10-4 3.8Ce3+离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为( ) (A)4f2 (B)4f05d1 (C)4f1 (D)6s1 4.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大小正确的顺序就是 ( ) (A)CN>O>F (C)C>NNF 5.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就是( ) (A)PCl5(g) (B)NF3 (C)SF6 (D)BeCl2(g) 6.不存在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的分子就是( ) (A)NH3 (B)对羟基苯甲酸 (C)CF3H (D)HNO3 7.晶体熔点高低正确的顺序就是( ) (A)NaCl>SiO2>HCl>HF (B)SiO2>NaCl>HCl>HF(C)NaCl>SiO2>HF>HCl (D)SiO2>NaCl>HF>HCl 8.不属于二元质子酸的就是( ) (A)H3PO3 (B)H2SO4 (C)H3PO2 (D)NaH2PO4 9.氧化性强弱正确的顺序就是( ) (A) HClO4H2TeO4 (C)HClO4

无机化学 龚孟濂 卤素习题答案

第13章卤素习题解答 1.与其他卤素相比,氟元素有何特殊性?为什么? 答:参阅教材13.1.2。 与同族其它元素相比,第二周期元素氟显示一系列特殊性: (1)氧化态 氟元素的氧化态为-1和0,无正氧化态,因为氟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2)第一电子亲和能 第一电子亲和能EA1绝对值F < Cl,而Cl、Br、I递减。 (3)键解离能 自身形成单键时,键解离能F-F(157.7 kJ·mol-1)< Cl-Cl(238.1 kJ·mol-1)> Br-Br (189.1 kJ·mol-1)> I-I(148.9 kJ·mol-1);与电负性较大、价电子数目较多的元素的原子成键时,O-F (184 kJ·mol-1)< Cl-O(205 kJ·mol-1)。 氟的单键解离能和第一电子亲和能偏小,是因为它是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较小,成键或接受外来电子后,电子密度过大、电子互相排斥作用增加所致。 但是,当与电负性较小、价电子数目较少的元素原子成键时,氟所形成的单键解离能却大于氯所形成的对应单键,如F-C(435.3 kJ·mol-1)> Cl-C(327.2 kJ·mol-1),F-H(565.3 kJ·mol-1)> Cl-H(427.6 kJ·mol-1)。显然,由于成键后价层电子密度不至于过大,F-C和F-H与Cl-C和Cl-H相比较,原子轨道更有效的重叠和能量更相近起着主导作用。 (4)化学键类型 多数氟化物为离子型,而相应的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中键的离子性逐步减小,出现从离子型到共价型的过渡。这显然与氟元素电负性最大有关。 (5)与水的作用 F2(g)通入水中,发生激烈反应,F2把H2O氧化为氧气,而氯、溴、碘在水中均有一定溶解度,对应的溶液称为氯水、溴水和碘水。 (6)配位数 对于同一中心原子,以卤素原子作配位原子,中心原子配位数(C.N.)以氟化物最大,稳定性也最高。例如: AsF3AsCl3AsBr3AsI3 AsF5AsCl5??AsCl5在50 o C分解; PbF4PbCl4??PbCl4在室温分解。 (7)卤化物热力学稳定性,以氟化物最稳定。 2.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哪种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能最大?哪种元素的电负性最大?为什么?(2)为什么存在ClF3,而不存在FCl3? (3)为什么键解离能F-F < Cl-Cl,而H-F > H-Cl? (4)氢键键能HF(l) > H2O(l),为什么沸点HF(l) < H2O(l)? (5)为什么铁与盐酸反应得到FeCl2,而铁与氯气反应却得到FeCl3? (6)工业产品溴常含有少量氯,工业产品碘常含有少量ICl和IBr,如何除去? 答:(1)氯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能最大,因为Cl、F原子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均有强烈的接受外来电子的倾向,在同一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但是F原子仅有二层电子,原子半径小,接受外来电子后电子密度过大、电子互相排斥作用增加,致使F第一电子亲和能小于Cl。氟元素的电负性最大,因为在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的卤素原子中,F原子半径最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