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155。
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
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1、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2、中期规划:2006—2010年;3、远期规划:2011—2020年;4、远景设想:2021年及以后。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推行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政策,强化湘江、319国道为主轴的“十字型”城市空间轴带,积极开发以浏阳、宁乡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辐射的二级城市发展轴,实施极化提高,辐射带的战略,把中心城市做强,做特、做优,将浏阳、宁乡发展成为中等城市,重点建设一批中心镇,加强市域道路、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688万,城镇人口482万,城镇化水平70% 。
另规划黑糜峰、书堂山、谷山、洪山庙、石燕湖、青竹湖、莲花山、泉水冲、象鼻窝、乌山等十个森林公园及一个野生动物园。
(三)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020年都市区人均绿地1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达到50%。规划市级综合性公园17个,主题公园13个,区级、居住区级公园69个,滨江绿带、街头花园、城市绿化广场等开敞绿地共30处;沿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干线、铁路两侧布置20米以上防护林带;在月塘村、鸭嘴铺、园艺场、桃花岭等地新建苗圃、花圃。
城市概况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处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部,东与江西省萍乡市接壤,北与岳阳市交界,西与益阳市相接,南与湘潭市、株洲市相联。长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72年马王堆汉墓的出土及1996年走马楼三国吴简的问世都震惊了国内外。
解放后,“一五”至“二五”时期,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河东,用地向北向东扩散,用地范围为北至德雅路、南至南湖路、东起韶山路、西至湘江,河西仅有几所高校。七十年代随着工业用地的扩展和部分工业用地的搬迁,开始形成城南的新开铺、井湾子工业区,城北的伍家岭工业区和河西的石岭塘、望城坡工业区。1979—1989年10年间,受“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小城镇”等政策影响,基本在现中心区的范围内填平补齐,周边榔梨、坪塘等小城镇建设开始兴起。
成都、长沙、厦门总体规划横向比较

位于福建省东南端,西接漳州台 商投资区,北邻南安,东南与大 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是闽 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与漳州、 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 角经济区。其地域范围为东经 118°04'04",北纬24°26'46", 辖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 沧区、同安区、翔安区6个市辖区。
成都:
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湘江下游和长 浏盆地西缘。其地域范围为东经 111°53′~114°15′,北纬 27°51′~28°41′。东邻江西省宜春、 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 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 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 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 其中城区面积2185平方公里。长沙市 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和 望城6区,长沙、宁乡2县及浏阳市。
各城市人口
3000
社会公共服务
2586 25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成都, 1417 2000 1840
1500 长沙, 731.15 1000 厦门, 203.44 1258
城镇化比例 城镇人口 总人口
500 20 0 成都 长沙 教育 卫生 厦门 20 136
长沙:
湖南省省会,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 区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商贸 中心。
厦门:
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之一(即“新特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也是两岸新 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 中心。
公文写作请示和批复的范文

公文写作请示和批复的范文批复,是指“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关于公文写作请示和批复的范文,欢迎参阅。
公文写作请示和批复的范文1湖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一九九O年——二O一O年)的请示》(湘政〔1991〕23号)收悉。
国务院同意修订后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今后的建设和发展要根据城市性质、强化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的综合功能。
长沙、湘潭、株洲三市在地域上相邻,建设中既要发挥城市群体的优势,又要考虑各自的特点,对区域性的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并在规划的实施中加强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城市发展连绵成片。
二、到二O一O年长沙城市人口控制在一百六十万人左右。
长沙市近年人口增长较快,要加强对人口增长的管理,特别是控制市区人口的机械增长,要健全管理办法,实行归口管理,杜绝多头审批,并要注意城市地区人口合理分布。
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九百六十平方公里的范围,要划定具体区界,切实加强实施管理。
按照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把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人均一百平方米以内。
三、长沙市中心市区、马坡岭、望城坡、捞霞、坪塘等若干地区形成的组团式规划布局及功能划分是合理的。
近期要重点开发北部捞霞地区,有控制地发展东西两翼组团。
要严格保护组团间的隔离绿带,不得任意侵占。
各类开发区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选址和布局,并实行统一的规划行政管理。
要通过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对城市用地进行调整和布局优化,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目前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快城市道路、通信、民用燃气以及重要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
新区开发要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有计划、有步骤地滚动发展。
长沙规划及岳麓区规划发展

近期重要规划成果与未来重大市政工程
规划成果:
未来重大工程: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株潭一体化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六桥三环城市骨架 省府生态新城 体育新城 新河三角洲 城市亮化工程 背街小巷整治
湘江生态经济带 建设火车新货站 武广客运专线长沙站 劳动路湘江大桥工程 水环境整治工程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 建设长株潭轻轨 一港一站一枢纽
省府生态新城
生态新城以省政府新址为核心,涵括二环线以南、暮云镇以北、韶山 路以西、湘江以东,总面积约57平方公里。新城区将建设成为一个生态 环境优美、区域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实力一流的现代化生态 型城区,成为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区域内正在建设“三馆一中心” (省群众艺术馆、省地质博物馆、省科技馆和省青少年活动中心)。
长株潭一体化
长株潭三市在空间上呈现‚品‛字结构,城市之 间的距离为35公里,就城市群的组合形态看在全 国是独一无二的。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基本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
构筑以区域产业布局为动力,核心区城市功能空间为主体,外围 生态系统为基础,交通运输和环境基础设施系统为支撑,并能够 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发展目标实现的空间格局;提 出区域一体化的协调措施与政策建议。
2003年11月,《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至2020 年)》得到国务院批准,成为今后长沙城市建设和发展 的指导性文件。 批复同意新版规划构筑的‚大长沙‛概念,规划区面 积从90版规划的960平方公里扩大到2893平方公里,将 长沙县、望城县部分区域纳入了规范范围,增加了长株 潭这一空间层次,形成‚一主两次四组团‛的城市布局。 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64万人以内, 建设用地控制在253平方公里以内。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020年)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说明(送审稿)长沙市人民政府二OO九年五月目录1 引言 (1)1.1 规划修编背景 (1)1.2 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 (2)1.3 本轮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3)1.4 规划修编指导思想与原则 (3)1.5 规划基数 (4)2 区域概况 (6)2.1 区位条件 (6)2.2 自然概况 (7)2.3 历史文化 (8)2.4 经济社会 (9)2.5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10)3 土地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1 中心城区目前规模偏小,有待快速扩展 (12)3.2 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12)3.3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难度进一步加大 (13)3.4 城乡、区域土地利用尚需加大统筹力度 (13)4 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与目标 (15)4.1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5)4.2 主要经济发展目标 (16)4.3 人口和城镇化率 (18)5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2)5.1 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 (22)5.2 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评价 (23)5.3 土地利用开发度-保护度关联分析 (25)5.4 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 (26)6 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28)6.1 建设用地总规模 (28)6.2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35)6.3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36)7 耕地补充分析 (39)7.1 耕地补充潜力分析 (39)7.2 耕地补充预测 (42)8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43)8.1 耕地保有量 (43)8.2 基本农田保护 (46)9 土地利用生态格局 (47)9.1 生态控制区 (47)9.2 关键节点 (47)9.3 区域景观格局 (48)10 中心城区规模与布局 (50)10.1 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50)10.2 中心城区主要扩展方向 (53)10.3 中心城区扩展范围 (53)11 规划指标分解 (56)11.1 湖南省下达给长沙市的指标 (56)11.2 指标分解内容 (56)11.3 指标分解结果 (57)12 关于规划修编过程 (59)12.1 规划修编工作流程 (59)12.2 规划修编组织 (60)12.3 规划修编前期研究 (62)12.4 规划大纲编制 (63)13 关于近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 (65)13.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5)13.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66)13.3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67)附表 (68)1 引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规划修编)和土地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 (2)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目录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着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称0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03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03版总规提出的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要求,长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请示,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201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意见的函》(建规函〔2010〕330号)函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长沙市开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修改工作;2011年5月-6月,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对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2011年6月,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1年修改)的议案》;2011年9月,由湖南省住建厅组织召开了专家和省直职能部门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总规修改成果;2012年11月,住建部组织召开了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原则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成果;2014年4月4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4]45号,原则同意《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4年修订)》。
阐述科学的长沙城市规划体系

阐述科学的长沙城市规划体系当前,随着长沙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居民生活模式有了较大改变,城市产生了各种流动间的冲突问题,使城市机能趋于紊乱,城市设计的对象更趋复杂,规划面临的题目越来越大、越来越综合。
科学构建城市规划体系是城市建设的基本依据,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涉及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能否协调发展。
在加快城市建设,长株潭融合的大背景下,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合、渗透到城市规划之中,科学地构建城市规划体系。
一、长沙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确定提出了沿“一轴两带”发展。
“一轴”指湘江发展轴,“两带”分别指北部县区和南部新城发展带。
从发展片区来看,提出了“一主两次六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从城市中心来看,明确提出了多中心的概念。
长沙市正按照《城乡规划法》技术要求完成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长沙市正在落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要求,挖掘整理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由历史文化风貌区、街区、地段、街巷等构成的完整保护体系,提出了自然风貌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相结合的思路,在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规划了岳麓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更加彰显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呼应的山水洲城格局。
这些概念的提出和保护规划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由于管理不到位、资金不足、意识观念相对落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毁灭还很严重。
如2012年,万达广场出土的古城墙保护问题、走马楼竹简古井遗址保护问题等,为长沙的历史古迹保存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
另外,改善历史街区内居住环境,让历史建筑存在的周边环境持续充满活力也是应该解决的问题。
目前保护情况来看,解决方式过于单一和粗暴,为成片开发建设,把一些有历史保存价值的古建筑和街区拆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
1.区位图
长沙在全国城镇体系格局中的区位
长沙在中部地区中的区位
长沙在湖南省的区位
2.长株潭城市圈远景设想规划图
3.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长沙]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图[长沙]
4.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
市域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图[长沙]
5.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长沙]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长沙]
6.规划区生态控制线规划图[长沙]
规划区空间结构规划图(一城两片多点)
7.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1)长沙如此规模的扩展城市,城市能源是否有保障;有否有能源验算和后备能源的补充,是否考虑发展新能源;
2)城市的发展无序,重点区域多头并进,概念过多,反而引起城市人民失焦,没有关注重点;
3)城市土地供应无序,土地供应量过多过大;首先,应严格土地供应量,计划土地供应,严格控制土地取得的手段和形式,整理整平土地,政府二级市场推出土地,确保土地价值;
4)政府是否有配套的资源和货币保障制度,如此大的基础建设和城市建设,政府是否有完整的资源保障计划,是否,有完整的城市发展计划,具体到每年、每个节点、每个区域;
5)政府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如此大的城市管理能力,是否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制度配套跟上,切忌盲目做大;
6)集约管理土地,暂不开发土地统一绿化管理,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做到土地管理高效化,使城市不至于形成土地过多的表面形象;
7)东二环距离城市中心过近,严重制约城市东扩,应考虑相应措施东移,较好的促使城市东移;
8)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除了考虑公众的出行方便及公共交通外,还应考虑私家车辆通行,长沙应考虑设置南北的公路高架桥,形成立体公路交通体系;
9)长沙城市道路人行通道过少,特别是一些新修道路,没有考虑人行通道,极大的不方便。
城市道路在修建的时候,在考虑车辆通行便利的同时,应该重视
8.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不包括莲花镇和雨敞坪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星城镇、黄金乡、雷锋镇、丁字镇、长沙县的星沙街道、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黄兴镇、安沙镇、跳马镇和干杉乡,总面积1930平方公里。
2020年都市区域城市人口规模6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660平方公里。
建议二:地铁三号线河西段改为走含浦,并延伸至莲花集镇,再开条支线至坪塘
理由:1、含浦现实需要和潜力比坪塘重要得多,专家应该也很清楚
2、开条支线至坪塘有利于坪塘洋湖地区开发
3、有利于莲花地区开发
建议三:由于三号线改道七号线河西段将重复,因此建议取消七号线河西段,而是加一条河西真正意义上的南北地铁,由望城县城至汽车西站经梅西湖到王家湾最后到含浦。
这样有利
与连接河西南北,增强河西CBD辐射作用
9.都市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长沙]
规划形成以五一广场为核心的市级商圈;商务中心包括河西商务区与河东商务区两部分。
规划新世纪影视博览区、圭塘体育文化产业区、省博物馆周边地区等综合性文化中心,完善组团级文化中心建设,布局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宫等主要文化设施。
以承办全运会和亚运会为目标,改造完善贺龙体育文化中心和圭塘体育新城;推动建设麓山奥林匹克中心、橘子洲水上运动中心、武广新体育中心。
都市区产业布局规划图[长沙]
规划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霞经济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四个工业发展区和新能源汽车基地、临空产业基地两个特色工业基地;
规划麓谷研发创新基地、坪浦教育与创意产业基地、临空创新产业基地、隆平农业科技基地、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五个知识产业园区。
规划长沙CBD、星马、雷锋湖、空港、黄榔五大商务区。
10.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图[长沙]
对外交通: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铁路枢纽建设为重点,将长沙建设成为国家中部铁路枢纽之一。
重点扩建黄花机场,搬迁大托铺军用机场。
加强长沙与株洲、湘潭交通联系,加快京广走廊扩容,打通成渝经长沙至江西、海西的高速公路通道。
城市交通:构建开放型格网状快速路网络,形成以“井字型”快速路为基本框架的“五纵五横”快速路系统和“十二纵十一横”的主要主干路系统。
为加强湘江两岸的交通联系,规划20座跨江通道。
关于长沙市总体规划建议
一.关于长沙市交通规划建议
1.关于地下即地铁的建议
地铁建成后将部分缓解长沙的交通拥堵,但地铁站点设置、周边配套等很重要特别是人口密集区的五一路和芙蓉路,韶山路周边,一定要设计把70%的公交客流量引入地铁分流。
比如,巴黎市平均1公里范围内有3个地铁出口,5分钟不到就能走到一个地铁口,大部分巴黎市民选择地铁出行,很大程度缓解了巴黎的交通压力。
前段时间在长沙晚报上看到长沙市规划将40%的人口出行由公共交通系统承担,我建议规划比例低了,应该规划70%的出行人口由共公交通系统承担。
因为规划70%比例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规划低了,实际效果会更低。
2.关于地面交通的建议
(1)长沙的道路成网性差。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者的比例不科学,可供集散的支路严重缺乏;另外,“丁”字路或“断头路”太多,比如韶山路北不通,五一路东不通,东风路南不通等,难以连接成网,转弯车流量大。
以东风路南不通为例建议将湖南政协办公大楼搬迁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