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材在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社

合集下载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与优化方向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与优化方向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与优化方向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教育作为国家的根本,其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实意义,并分析其优化方向,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背景和现状进行简要介绍,阐述该平台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通过深入分析该平台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现实意义,揭示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该平台在资源建设、技术应用、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优化方向,以期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持续优化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向前发展,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现实意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式进入了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具有深远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平台为中小学教育公平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借助信息化手段,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跨地域、跨学校、跨班级的共享,使得偏远地区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也能获得与城市中心学校同等质量的教学资源,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智慧教育平台有助于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平台能够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路径,实现从“一刀切”到“因材施教”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再次,平台还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信息搜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数字教材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以数字教材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各个层面,推动教育全方面的创新与变革,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的教育新生态[1]。

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新形态,以数字教材的建设与应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学校教育从大规模集体学习向因材施教理念下个性化学习的转变。

一、数字教材:新时代国家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数字教材指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的国家课程教科书为内容基础,并包含相关辅助资源、工具的用于教学活动的电子图书。

其开放性、互动性、智能化的功能拓展了纸质教材边界,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对数字教材和资源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指出教材建设要“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探索数字教材建设”,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分别从教材形态、配套资源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强调了数字教材的建设与 创新应用。

以数字教材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李 锋 袁雨欣摘 要:数字教材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其开放性、互动性、智能化的功能拓展了纸质教材边界,丰富了学习资源,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学习环境。

在教学应用中,数字教材提供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资源延伸了学生学习时空,知识追踪与数据分析技术促进了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开展,智能推荐功能有力地支持课堂教学从大规模集体化教学向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转变。

因此,为适应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强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以数字教材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关 键 词:数字教材;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教材建设策略;数字教材形态课题来源: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线上线下融合的信息技术教材新形态及创新应用研究”(BCA21008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袁雨欣,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

人教社发布第三代数字教材

人教社发布第三代数字教材

龙源期刊网
人教社发布第三代数字教材
作者:
来源:《科教新报》2018年第19期
在日前闭幕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了第三代数字教材。

第三代数字教材是面向中小学师生,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以传统纸质教材为蓝本,针对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需求,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大数据等技术,融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

数字教材涵盖全学科、全学段,并与纸质教材相辅相成,同步更新。

据了解,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第三代数字教材嵌入了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态内容,还能满足学生、教师、家长和数字教材之间的人机或人人多向交互,形成多维度的反馈和评价统计数据。

学生还可以在数字教材上做批注、写笔记、上传个人资源,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记录和轨迹。

目前,第三代人教数字教材已在北京、广东、河南等地落地。

在本届交流活动上,人教社还将发布人教数字校园、人教智慧教学平台、民族地区双语资源、中华经典资源库、人教易视听等一系列数字产品。

据人民网。

武汉市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研究——以第三代立体化人教数字教材为例

武汉市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研究——以第三代立体化人教数字教材为例

武汉市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研究——以第三代立体化人教数字教材为例■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茉莉王康雷刚一、研究背景及意义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强调将数字教育资源列入中小学教材配备要求范围。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增强教材的时代性与系统性。

数字教材应用研究基于信息化时代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的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数字教材因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对其进行的应用研究在落实国家教育战略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数字教材应用研究基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鸿沟差距不断增大,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必须通过联网联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互联网+”条件下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发展。

数字教材应用研究基于教与学变革的实际需要。

教育信息化2.0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新课程改革是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的转变过程。

在此背景下,数字教材应用模式的探究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全面普及提供教学保障,能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二、相关概念数字教材的定义、发展历程、功能、内容等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变化。

最初的数字教材仅仅是“电子教材”“电子课本”之类,即纸质教材的静态电子版,无多媒体功能,如交互式教学、智慧课堂等,相同的还有电子课本,电子教材书等概念,这是第一代数字教材。

第二代数字教材则增加了多媒体和交互式等功能,开始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第三代数字教材,笔者认为它是面向中小学师生,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以官方认可的纸质教材为蓝本,针对现阶段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需求,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融教材、资源、工具、数据等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

教师信息化教学开展数字化教材应用

教师信息化教学开展数字化教材应用

教师信息化教学开展数字化教材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迅速转型。

在传统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时代的碰撞下,教师信息化教学开展数字化教材应用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数字化教材的应用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育质量。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开展数字化教材应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实施策略。

首先,教师信息化教学开展数字化教材应用具有许多重要意义。

数字化教材可以将大量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方便教师的教学行为。

它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工具和学习资源,如动画、音频、视频、互动练习等,使教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数字化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最重要的是,数字化教材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在教师信息化教学开展数字化教材应用过程中,有哪些实施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呢?首先,教师应该熟悉数字化教材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只有教师掌握了数字化教材的基本使用技巧,才能更好地利用它来辅助教学。

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培训,提升其数字化教材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和评价,为数字化教材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建议和反馈。

其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数字化教材。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需要不同类型的数字化教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目标,对数字化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改造,使其更符合教学需求。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字化教材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数字化教材,并组织学生参与到互动练习和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应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在数字化教材应用中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

教育信息化如何推进课程标准化和教材数字化

教育信息化如何推进课程标准化和教材数字化

教育信息化如何推进课程标准化和教材数字化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教育信息化不仅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也为推进课程标准化和教材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课程标准化和教材数字化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教育信息化究竟是如何推进课程标准化和教材数字化的呢?首先,教育信息化为课程标准化提供了技术平台和数据支持。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教育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工具,可以实现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明确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上传和共享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提高课程的标准化水平。

其次,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实现教材数字化。

传统的纸质教材存在着更新速度慢、内容有限、形式单一等问题,而数字化教材则具有诸多优势。

数字化教材可以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内容。

同时,数字化教材还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及时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获取最新的知识。

此外,数字化教材还具备交互性,学生可以通过点击、拖动、填写等操作与教材进行互动,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再者,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和共享。

例如,一些名校的优质课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其他学校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课程安排,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为课程标准化和教材数字化提供了实践基础。

例如,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翻转课堂、在线协作学习、虚拟实验室等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新媒体视域下中小学数字教材发展与困境思考——以“凤凰数字教材”为例

新媒体视域下中小学数字教材发展与困境思考——以“凤凰数字教材”为例

2020年第20期 NEW MEDIA RESEARCH110nmrmagz @2020年2月5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公开发布《关于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教学用书供应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单位于2月10日前,准备好2020年春季学期电子版教学用书(PDF 格式),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

2月14日,教育部教材局将70余家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提供的免费电子版教材链接统一予以公布,为全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提供了保障。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十大战略目标之一。

教育部研究制定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此前,《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数字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所需各类数字教育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基础性教学资源。

各教材编写出版单位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字教材研发与应用探索。

PDF 格式的电子版教材,即纸质教材的电子化,是纸质教材在特殊时期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演变,是广义上数字教材的一种简单形式。

时至今日,数字教材一般是指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以经教材审定机构审定通过的纸质教材为蓝本,针对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需求,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利用数字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融教材、图文声像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与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

1 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根据2019年底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中小学教材是指: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编写的、供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使用的教学用书,以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配套的音视频、图册和活动手册等)[1]。

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数字教材品牌建设探析——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打造为例

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数字教材品牌建设探析——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打造为例

2023年第14期总第440期VIEW ON PUBLISHING【摘 要】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数字教材出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国家和院校对数字教材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出版社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也需要达到更高的要求。

因此,出版社应当加强数字教材品牌建设,以提升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地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通过重视产品整体设计、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优势特点、建设智能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校企合作开展品牌推广巩固全国首套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的品牌定位,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医学数字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 键 词】人民卫生出版社;品牌建设;数字化教育;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作者单位】任刚,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李秀艳,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23.14.004当前,教育数字化迅速发展。

教材是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载体,是教育领域的核心,其设计、内容以及使用等方面均受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为适应时代发展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数字教材应运而生。

数字教材是信息技术和教材深度融合的产物,具备丰富的媒体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创新教学的机会。

在教育部提出的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政策指导下,数字教材建设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

然而,当前我国数字教材建设面临规模化程度小、行业影响力不高的问题。

为了突出数字教材的内容特质和教育数字化的融入性并吸引用户的关注,出版社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数字教材的辨识度与竞争力。

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是我国知名的医学专业出版机构,其于2023年发布了全国首套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名为“5+3”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

此套教材的编写由人卫社和重庆医科大学合作完成,通过多媒体元素的引入和结构化的设计,如图像、音频和视频、三维模型、虚拟现实等,实现媒体形式、互动模式、阅读方式以及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展望
加强在标准化方向的研究工作 加强主课堂和主学科的实践力度和范围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谢谢!
Thank you
(一)形式和价值
Form and value
学习的 有效性
教育的 公平性 教学方法 的合理性
教学内容 的正确性
数字化
基 础 保 障
教科书
数字教材
课程标准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二)特点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 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的关系
学习逻辑
Learning
学科的独立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富媒体性
Rich Media Presentations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交互性
Highly Interactive
教师、学生与数字教材之间的双向交互 教师、学生、数字教材三者之间的网状多向交互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三)课程和教学论视角下的数字教材——课程与数字教材的关系
Features
基础性 教科书 逻辑性 交互性
富媒体性 开放性 关联性
数字教材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基础性
Focus on Basis
基础性 满 足 课 程 要 求
内容设计 呈现层次
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 融入情境之中的知识表达 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 满足学习内容的差异性呈现需求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开放性
Open Access
跨平台
Multi platform
互操作
Interactive
可共享
Sharable
9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关联性
Correlate to other References
虚拟学具
Virtual learning tools
人教版数字教材的研发实践
R&D and Application
未来展望
Future outlook
Current Situation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
(e-Textbook & e-Schoolbag)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
(MOOC)
美、韩、德、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 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文本 知识模块化、内容立体化、资源功能化
提供基础性、示范性、多层次数字教学资源
服务于自主性、探究性教学 可在线更新,离线使用;可跨系统、多终端使用
R&D and Application

人教版数字教材的研发实践
(二)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
PEP e-Textbook 2.0
Future outlook
数字教材 e-Textbook
在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王志刚
Wang Zhigang
2013年11月28日
Index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Current Situation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extbook
Courses
学科课程结构
模块、章节结构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和 评价目标
课程内容标准
教学内容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三)课程和教学论视角下的数字教材——从教学论角度看数字教材
呈现方式 交互方式 关联方式
减 轻 课 业 负 担
……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逻辑性
Highly Logical
学科逻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 经验的关系 学科逻辑
Discipline
教 育 技 术 标 准
数字教材标准
数 字 出 版 标 准
课程标准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五)数字教材在电子书包中居于核心地位
数字 教材
R&D and Application

人教版数字教材的研发实践
(一)人教版数字教材的研发历程
Development
第一代“人教数字教材”
人教版电子教材(光盘)
人教《英语(新目标)》 网络教材
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
R&D and Application

人教版数字教材的研发实践
(二)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教育部2013年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
PEP e-Textbook 2.0
教学依据
学习对象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数字教材
e-Textbook
选择哪些 教学内容
怎样组织 教学活动
怎样进行 学习评价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四)数字教材的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Current Situation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数字教育资源的标准化程度低
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发挥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数字教材的形式、价值、特点和意义
Current Situation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
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
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
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 用初步显现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对未来国内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拓展性学习资源
Extensive learning resources
数字工具书
Digital reference books
数字教材
e-Textbook
数字教辅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Form, Valu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Textboo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