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1、布点规划总体情况

规划总行政村为231个,其中中心村4个、基层村85个,共撤并行政村148个,其中“村改居”82个,并入集镇所在地39个,并入中心村20个,行政撤消的弱小村7个。

规划中心村共4个,其中高疃镇2个,回里镇1个,张格庄镇1个。

规划基层村共85个,其中清洋街道办事处4个,福新街道办事处1个,门楼镇14个,回里镇9个,张格庄镇11个,高疃镇46个。

规划弱小村7个,其中回里镇2个,高疃镇5个。

经集聚发展及老岚水库建设迁移后,最终保留基层村61个,其中福新街道办事处1个、门楼镇14个,回里镇6个,张格庄镇7个,高疃镇33个。

2、布点规划分区情况

(1)中心城区:

依据福山分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同三高速路,南至门楼水库,东至外夹河,西至绕城高速路以东,规划总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包括清洋街道办事处全部,福新街道办事处大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全部,门楼镇、高疃镇部分。现状行政村75个,人口66876人。

根据福山分区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划分,属居住用地内的村庄将按规划整体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保证拟迁移村庄的安置;属工业用地及其他用地内的村庄,

将在保证不降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按规划整体迁移安置,从而一步到位实现“居住楼房化,管理社会化,资产经营股份化和公共服务城市化”,纳入城市管理。

(2)清洋街道办事处:

辖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30个居委会,人口25368人;5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6570人。除部分村庄外,全部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东黄埠、西黄埠、包家沟、钟家庄四个居委会,因位于中心城区边缘,一步到位,纳入城市管理,实施整体改造。

(3)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

辖区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6个居委会,人口10605人,全部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按福山分区总体规划用地性质划分,均在居住用地内,按规划实施改造。

(4)福新街道办事处:

辖区总面积21.47平方公里,16个居委会,人口9633人,大部分用地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

其中在楮佳疃、山前李家两居委会用地范围内规划福新居住小区,招贤、北十里堡、刘家埠、黄家、邢家山子、黄泥沟五个工业园区居委会和一个钼矿区居委会居民迁移到福新居住小区安置。在臧家、柳行居委会用地范围内规划臧家中心居住区,上庄、垆上、巨盆李家、小河子、大杨家五个工业园区居委会迁移到臧家中心居住区安置。以上居委会一步到位,纳入城市管理。

小杨家居委会因位于绕城高速路以外,作为基层村保留,行政隶属建议划到高疃镇管辖。

福新街道办事处不规划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迁移到福山高新区管委会行政中心,合署办公。

(5)门楼镇:

镇域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57个行政村,人口54310人。镇域西北部区域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镇驻地总体规划控制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现状人口33610人。

其中,纳入中心城区规划范围的村庄有共计31个村。划入镇驻地规划范围的村庄有:共计10个村。

划入烟台空港服务区的村庄有:东陌堂、西陌堂。按空港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状村庄用地范围规划了居住小区,按规划实施改造。

镇驻地总体规划应遵循福山分区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划入镇驻地总体规划控制范围内的村庄,按用地性质划分进行改造和迁移。

规划的基层村共计14个。其中绍瑞口(现状人口3860人)、紫埠(现状人口2460人)、下许家(现状人口1195人)为经济强村,下一步村庄详细规划中应充分调研,留足发展空间。

(6)回里镇:

省级中心镇,镇域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人口33428人。镇驻地总体规划控制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现状人口12698人。

其中纳入镇驻地规划范围的村庄共计11个村,按镇驻地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划分进行改造和迁移。

规划的中心村1个,旺远中心村,包括柳村、王村、刘村、于村、解村、唐村、钱村七个自然村,现状总人口5905人。现状村庄非常集中,邻204国道和新规划外环路,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具备中心村的发展条件,下一步村庄详细规划中应科学布局,留足发展空间。

规划基层村9个,其中,巨甲村(现状人口2947人)、东黄山村(现状人口1911人)、西黄山村(现状人口2156人)为经济强村,下一步详细规划中应充分调研,留足发展空间。

规划弱小村迟家(现状人口285人)、中甲村(现状人口320人),在不降低生活水准前提下,迟家与唐家埠两村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中甲庄迁移。

因位于规划的老岚水库淹没线内,前富村、后富村、茂芝场三村应进行规划控制,实施老岚水库工程时迁移。

(7)张格庄镇:

镇域总面积55.6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人口18765人。镇驻地总体规划控制用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现状人口6364人。

纳入镇驻地规划范围的村庄有11个,按镇驻地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划分进行改造和迁移。

规划的中心村1个,台上中心村:包括文家、权家、正志夼、台上、浒口五个自然村。现状总人口2874人。现状村庄非常集中,位于门楼水库南岸,山清水秀,生态条件优良,具备生态种植和旅游休闲业的发展潜力,下一步村庄详细规划中应充分调研,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规划基层村11个。其中,权家山(现状人口433人)、杜家崖(现状人口1265人)、马蹄夼(现状人口935人)为经济强村,下一步详细规划中应充分调研,留足发展空间。

依据现状情况,部分村庄在规划中应控制发展方向,在暂时不改变行政体制的前提下集中发展,综合配套。岔夼、马家、瑶台三村现状紧邻集聚发展为一个居住点;上官老沟、下官老沟二村集聚发展为一个居住点;西水夼、东水夼二村集聚发展为一个居住点。最终保留基层村7个。

(8)高疃镇:

镇域总面积125.87平方公里,辖66个行政村,人口36310人。镇驻地总体规划控制用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现状人口3397人。

纳入镇驻地规划范围的村庄有7个,按镇驻地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划分进行改造和迁移。

规划的中心村2个,义井中心村,包括唐家疃、栾家疃、义井、寨子、松岚五个自然村。现状总人口1276人。现状村庄非常集中,邻八0二省道和主要县级公路,交通便利,具备形成中心村条件,下一步村庄详细规划中应充分调研,确定发展规模。高疃中心村,包括高疃西村、高疃北村、高疃南村三个自然村。现状总人口2257人。现状村庄集中,邻八0二省道、福山区与栖霞市交界处,区位良好、交通便利,高疃镇、东厅镇两镇合并前为高疃镇驻地,经济基础、基础设施配套较好,具备中心村的发展条件,下一步村庄详细规划中应充分论证,确定为高疃镇西部重点发展集镇。

规划基层村46个,其中,赵家庄(现状人口576人)、后沙坝子(现状人口353人),为经济强村,下一步详细规

划中应充分调研,留足发展空间。

规划弱小村5个,牛庄(现状人口119人)、北庵沟(现状人口170人)、肖谷家(现状人口200人)、店子(现状人口153人)、前沙坝子(现状人口277人)。以上村庄在不降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进行合并迁移。

根据现状情况,部分村庄在规划中应控制发展方向,在暂时不改变行政体制的前提下集中发展,综合配套。

西罗格庄、东罗格庄二村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大转、和平二村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下疋山夼、上疋山夼二村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义村、吴阳泉、车家三村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北厚滋沟、南厚滋沟二村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山北头、盛家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潘家泊、解字崖、栾家疃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古上、湘河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东宋洲、西宋洲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邢家、曲家集聚发展为一个居民点,最终保留基层村33个。

3、撤并村统计表

(1)位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城中村)

(2)位于建制镇镇驻地规划区的村庄

(3)划入中心村内的村庄

(4)规划行政撤消的弱小村。

4、保留的村庄统计表(5)中心村

(6)基层村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1、布点规划总体情况 规划总行政村为231个,其中中心村4个、基层村85个,共撤并行政村148个,其中“村改居”82个,并入集镇所在地39个,并入中心村20个,行政撤消的弱小村7个。 规划中心村共4个,其中高疃镇2个,回里镇1个,张格庄镇1个。 规划基层村共85个,其中清洋街道办事处4个,福新街道办事处1个,门楼镇14个,回里镇9个,张格庄镇11个,高疃镇46个。 规划弱小村7个,其中回里镇2个,高疃镇5个。 经集聚发展及老岚水库建设迁移后,最终保留基层村61个,其中福新街道办事处1个、门楼镇14个,回里镇6个,张格庄镇7个,高疃镇33个。 2、布点规划分区情况 (1)中心城区: 依据福山分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同三高速路,南至门楼水库,东至外夹河,西至绕城高速路以东,规划总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包括清洋街道办事处全部,福新街道办事处大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全部,门楼镇、高疃镇部分。现状行政村75个,人口66876人。 根据福山分区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划分,属居住用地内的村庄将按规划整体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保证拟迁移村庄的安置;属工业用地及其他用地内的村庄,

将在保证不降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按规划整体迁移安置,从而一步到位实现“居住楼房化,管理社会化,资产经营股份化和公共服务城市化”,纳入城市管理。 (2)清洋街道办事处: 辖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30个居委会,人口25368人;5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6570人。除部分村庄外,全部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东黄埠、西黄埠、包家沟、钟家庄四个居委会,因位于中心城区边缘,一步到位,纳入城市管理,实施整体改造。 (3)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 辖区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6个居委会,人口10605人,全部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按福山分区总体规划用地性质划分,均在居住用地内,按规划实施改造。 (4)福新街道办事处: 辖区总面积21.47平方公里,16个居委会,人口9633人,大部分用地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 其中在楮佳疃、山前李家两居委会用地范围内规划福新居住小区,招贤、北十里堡、刘家埠、黄家、邢家山子、黄泥沟五个工业园区居委会和一个钼矿区居委会居民迁移到福新居住小区安置。在臧家、柳行居委会用地范围内规划臧家中心居住区,上庄、垆上、巨盆李家、小河子、大杨家五个工业园区居委会迁移到臧家中心居住区安置。以上居委会一步到位,纳入城市管理。 小杨家居委会因位于绕城高速路以外,作为基层村保留,行政隶属建议划到高疃镇管辖。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实施细则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县域(县级市、区,下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与深度,依据《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是和《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应单独编制。 第五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由县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第六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七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采用的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勘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1 / 13

第二章基础资料调查 第八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相关资料等。 第九条自然条件 (一)气象资料:气候特征、全年气温变化、日照时数、风象变化、降水量及气象灾害等。 (二)水文资料:地表水的常年水位、最高水位、水质、流量等;地下水的资源分布、储量、水质、开采状态等;可利用外来水资源情况;行洪、蓄滞洪区分布范围、防洪标准及历年洪涝灾害发生情况等。 (三)地貌地质:各种地貌类型及空间分布、高程变化;地震、滑坡、塌陷、冲沟等地质灾害状况;地下矿产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矿产采空区、开采波及线的影响范围等。 第十条资源环境 (一)土地利用:全县耕地及其它各类用地面积、比例,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及人均水平。 (二)人文自然资源:文物古迹名称、位置及保护控制范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位置、控制范围及开发利用情况。 (三)环境保护: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状况,影响范围及治理措施等。 2 / 13

多目标交互: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的构想

多目标交互: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的构想 赵丹 摘要:村庄布局合理性对于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既有的村庄布点规划实践和研究中,往往难以避免方法和视角相对单一的局限性。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多目标交互式的村庄布点规划框架,在多元的价值导向和利益诉求中寻求均衡,并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交互,以期增强规划结果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关键词:多目标交互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布局合理性对于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既有的村庄布点规划实践中,往往采用自下而上政府逐级上报的方式确定保留村庄名录并进一步进行空间与体系的优化,这样的规划方法充分考虑了乡村的实际情况,高效的确定了选择成果,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缺乏科学性、缺乏整体统筹的诟病。近年来,城市规划学界对村庄布点优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多难以摆脱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的困境:或是基于某项技术,或是基于农民意愿调查,如宋小东[1]、陈有川[2]、叶育成[3]等,利用GIS平台定量分析村庄布局,但难以顾及农民意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可实施性;如马璇[4]、张如林[5]等,虽以农民意愿自下而上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措施和建议,但多为定性研究,缺乏客观数据的理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带来保留村庄的选择过于主观的问题。 为了更科学、更全面的展开村庄布点规划,本研究综合了两种研究思路,尝试提出多目标交互式的村庄布点规划。多目标是指并非从单一的城市利益诉求出发,而是从城、乡利益兼顾的角度,建立一个包括乡村自组织发展、资源最优化配置、差异化发展等多元的目标体系,力求布点规划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交互是指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村庄布局交互为研究视角,一方面通过宏观的空间分析、经济社会分析、案例借鉴等研究方法对乡村聚落体系进行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判断与预测,另一方面研究重视自下而上的反馈,将初步方案在村镇实地进行深入的可行性校核与村民意愿校核以验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从而最终确定村庄布点规划方案。 以多目标交互为理念,本文构建了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重在探讨框架本身的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在部分计算中以江苏省高邮市2013年数据为基础进行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村庄布点规划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村庄布点规划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近年来,由于受土地、资金、政策、规划等的限制,群众要求建房的呼声很高,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秀洲区通过“两新”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村土地整治等工作,解决了一部分农户建房问题,但是农民建房难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破解。 标签:村庄布点;规划;优化 1 我区农民建房基本情况 2005年开始,农民建房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建房从不需要使用土地指标,变成需要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我区开始停批农民建房。2006年,我区制定了《秀洲区新农村规划编制导则》,明确居民点的布局原则上按规划建设区、整理过渡区和撤并控制区来进行规划,全区规划编制101个新农村,将原有的1868个居民点缩减为556个居民点。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两新”工程的要求下,我区开展了“1+X”两新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初步形成了“28+18”的城乡居民点格局,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到目前为止,已启动21个新市镇社区和10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初步建成10个新市镇社区和3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其中4个通过市级验收。但“两新”工程因规划点过少、用地指标不足、资金成本过高等多方面因素只搬迁了少数农户。 2011年,针对“1+X”规划点建设用地空间不足、农转用指标紧张、面上分散的危旧房改造难于安排进点建房等实际问题,出台了《秀洲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意见(试行)》、《秀洲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主要解决农村土地整治外危旧房的翻修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镇突破了该规定,大多翻修没有按照原地、原面积、原高度进行。因此,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危旧房改造管理的抄告单》,明确了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由各镇上报区住建局汇总复查,区政府审议,统筹确定农村危旧房改造年度总量目标和当次各镇户数指标,严格控制原地翻建的规模,促进农民向规划点集聚。然而在操作中,农户都要求原地翻建并突破面积和高度的规定,要求进集聚点的几乎没有,因此一户也没有批过。2012年、2013年,通过对2009年、2010年立项的17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推进,搬迁集聚农户4000多户。 2013年开始,为解决农民建房需求压力和原先“1+X”规划实施难的問题,决定对原有“1+X”规划进行优化完善。通过突出“1”、增加“X”、完善“N”、保留“M”的方式,初步形成了“28+18+13+6”规划布局。 2 实际存在问题 2.1 规划难以实施 2009年,我区编制的“1+X”布点规划形成了“28+18”的格局,2013年初步调

总体规划资料清单

调查资料清单(2000-2020) Ⅰ、背景资料清单 (一)图纸 1、省地图 2、市行政区划、交通地图 3、规划区1:10000、1:5000地形图 (二)相关背景资料 1、城市总体规划 2、近五年市区统计年鉴,2000年年鉴 3、市里规划发展设想(十五计划等) 4、省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民政局、地名办】 Ⅱ、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第一部分镇域概况与社会经济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2、气候气象(年均及月均最高、低温度、降水量、风玫瑰、生长期)【气象局(站)】 3、河流水系(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流速、航运价值、主要湖泊及水库面积、 容量)【水文站、水利局】 4、地质地震(地质勘探资料、工程地质及基本地震烈度和设防标准)【地矿局】 二、历史沿革: 1、建制沿革及历史文化发展概况【地名办】 2、历史风貌特色 三、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文本【规划国土局】 2、土地利用规划图纸 四、人口与劳动力: 1、近10年(或5年)本市人口总量及变动情况:常住、暂住、流动数量,自然、机 械增长率【派出所、计生委】 2、人口构成资料:市区人口年龄、性别、家庭构成、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例 【派出所、户籍科】 3、劳动力职业、性别构成、数量、文化程度【劳动局】 五、社会经济发展: 1、经济总量及变化:历年(5-10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值 【统计局、计经委】 2、经济构成及变动:社会总产值五大部门比例(工、农、建、交、商)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农业中农林牧副渔 工业产值中各行业产值比例及历年变动【统计局、计经委】 第二部分行业调查

一、居住: 1、家庭平均人口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建委、房产局】 2、住宅建筑建设时序,本镇历年新建住宅量,年增长率 3、住宅建设、旧城改造的计划和设想【建委、规划国土局、房产局】 二、公共设施: (一)行政办公:类型、分布、建筑总面积、使用情况 (二)商业金融:商业网点 1、主要零售商业设施的分布、建筑总面积、用地情况【商业局】 2、市内金融网点的分布【商业局】 3、宾馆、旅店、餐饮业分布和规模【工商局】 4、各类市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摊位数 【工商局】 5、商业和市场建设的发展构想【工商局】(三)文化娱乐 1、市内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影剧院等)分布和规模【文化局】 2、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规划设想【文化局】(四)体育 1、市内体育设施的分布、占地面积、建设规模【体委】 2、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构想【体委】(五)医疗卫生 1、市内各卫生院(所)的分布、占地面积、床位数、医护人员数 【卫生局】 2、其他卫生机构(防疫站、卫校等)位置规模【卫生局】 3、医疗卫生设施的发展构想【卫生局】(六)教育科研 1、市区教育机构、各级学校的分布、规模(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统计: 位置、占地面积、教师数、学生数)【教委】 2、教育机构、学校等发展建设构想【教委】 3、科研机构、单位的数量、分布、研究方向、发展构想【科委】(七)宗教福利 1、社会福利机构(福利院、敬老院等)的分布、规模、发展构想【民政局】 2、市内各种宗教机构的分布和类型【民政局】 三、工业【工业局、乡镇企业】 1、市内主要工业企业统计(厂名、地址、所有制性质、占地规模、产品、职工数,年 货运量、主要货运品种)【工业局、乡镇企业】 2、工业经济发展报告或计划,工业发展规划和设想【计委、经委、工业局】 四、仓储 主要仓储基本情况:位置、种类、用地规模、货物来源及去向、库存量、所属部门 第三部分交通 一、对外交通 1、公路、铁路及有关设施现状(公路等级、长度、断面宽度和车道数,汽车站、铁 路客货运站的规模、分布等)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施实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指导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制定《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基本任务 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以下简称村庄布点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县(市、区)中心村布点,明确自然村数量,并分配到镇(乡)。中心村数量多、行政区域面积大的县(市、区)可以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只明确各镇(乡)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在镇(乡)村庄体系规划中明确中心村、自然村布点。 1.3适用范围 《导则》适用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区域上的村庄布点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村庄建设,应遵守城市、镇总体规划。 1.4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对重要生态地段的村庄进行有效控制,避让灾害易发地段。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 1.5规划依据 (1)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

(3)市、县国民经济与“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 (4)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6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规划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 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 2.1村庄分级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原则上每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 2.2乡村人口预测 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县(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市、区)域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城乡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县(市、区)域、各乡镇乡村人口规模。 乡村人口规模是指规划期末的常住乡村人口,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考虑人口迁移因素。乡村人口规模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主要依据。 旅游型村庄要合理考虑持续性旅游人口。 2.3村庄体系 2.3.1数量分布 依据乡村人口预测,确定县(市、区)域中心村、自然村数量;结合各乡镇乡村人口分布,明确各乡镇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分布。 其中,县(市、区)域中心村数量依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定。 2.3.2规模确定 依据县(市、区)域人口及村庄分布特点,确定适用于本县(市、区)域的中心村服务规模、集聚规模、自然村规模。

镇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 《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批前公示 2013年4月,金口镇人民政府委托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承编《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金口总规”)。2015年5月,“金口总规”通过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2015年7月,“金口总规”通过专家及即墨市相关部门评审会。为加强公众参与,发挥公众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乡规划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青岛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对“金口总规”进行社会公示,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为规划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次规划公示期限为三十天,公示期为2015年7月30日至8月30联系电话:0532-******** 地址:即墨市金口镇人民政府、即墨市店集中心社区管理委员会 公示内容如下: 一、规划背景

1、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抓住了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城镇化的健康、高质量和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态保护、生态边界、历史文化保护、地方财政、社会公共事业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大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时代背景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这也为即墨东部城镇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青岛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大青岛城市发展空间由环胶州湾地区向全域拓展,全域统筹的重点是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的重点是南北统筹,这也为即墨金口小城镇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即墨行政区划调整

170712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清单

各部门对口资料收集 村镇建设发展中心: 1、上版镇总规; 2、镇区地形图(1:1000或1:500);镇域地形图(1:10000或1:20000) 3、昌宁县城镇体系规划; 4、镇域范围内温泉资源及古茶树资源。 5、镇域及镇区的工程地质报告、地震烈度等情况; 6、镇域及镇区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近期(3—5年内)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7、2014、2015、2016年度等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编志办 所辖县县志和镇志。 土地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派出所 1、201 2、201 3、201 4、201 5、2016年等五年的历年镇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数量及户数; 2、2016年镇区、镇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 3、2016年镇区、镇域人口变动情况(包括迁入、迁出)和机械增长率; 4、镇域各行政村人口数量; 5、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统计部门 1、2010—2016经济统计报表;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水利部门 1、镇域范围内各主要河流、水库及各种水利设施基本情况现状图; 2、主要河流的防洪标准及最大洪水水位、洪水淹没区范围、面积、危害情况及最大洪水流量。 气象站

1、风玫瑰图。 文物、旅游部门 1、镇区及镇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数量、范围、等级等; 2、镇域内现状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及发展设想。 卫生、防疫部门 1、镇区及镇域内医院、诊所的数量、分布、级别、规模等(列表); 2、现状问题及发展设想。 教育部门 1、镇域内中小学校数量、分布、用地、人数及班级规模、(列表); 2、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市政部门 1、排水设施现状图(应标明管径、走向、明沟、暗渠);较大范围的排水去向; 2、主要单位的排水量及水处理情况; 3、排水工程现状问题及规划设想。 自来水公司 1、水源位置、水源地保护范围,供水能力、水井数量、井深、单井出水量,给水管网现状图; 2、现状水厂位置、规模、保护范围,人均用水量、用水普及率; 3、给水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设想。 电管所 1、镇域内变电站位置、等级规模; 2、镇域及镇区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发展设想。 消防部门 1、镇区消防设施现状(位置、占地、车辆装备、队员人数等); 2、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兴化市安丰镇总体规划调研清单

兴化市安丰镇总体规划 调研清单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兴化市安丰镇总体规划调研资料清单 1、建管所 (1)综合 ①地形图(1:5000—1:10000); ②安丰镇镇志; ③兴化市城市建设年报(2005—2015); ④兴化市村镇建设年报(2005—2015)。 (2)规划 ①现行城市总体规划; ②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 ③绿地系统规划类; ④基础设施规划类; ⑤综合交通规划类; 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类; ⑦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类; ⑧其它已编或在编相关规划(如湖泊生态保护规划、旅游规划,风景区规划及相关资料等)。 (3)管理审批 ①近五年已批规划用地红线; ②“十二五”建设项目一览表; ③“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意向; ④农村安置计划或安置点规划。 (4)住房 ①拆迁补偿相关政策; ②住房建设情况及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情况; ③住房建设规划或相关规划。 (5)农村建设 ①农村建设规划及相关文件材料; ②农村建设试点材料及规划建设文本。 (6)园林科(或独立设置) ①现状公共绿地、防护绿地以及生产性绿地情况; ②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2、政府办 (1)2010—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2016年政府工作设想; (2)“十二五”规划实施评估及“十三五”规划; (3)近五年城镇建设重点项目与计划; (4)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报告(如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城镇化水平等);(5)与城市建设有关的重要文件; (6)包括主要领导关于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等方面的讲话稿。 3、发改委 (1)相关行业“十三五”规划(工业、服务业、能源、交通、水利、社会事业、就业与社保、商业网点等); (2)全面小康或者基本现代化目标与实施情况; (3)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报告(如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城镇化水平等);(4)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5)近几年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概算、基本建设投资总量概况、轨道交通规划; (6)物流园区现状和规划资料; (7)能源类相关规划(如大型能源基础设施等); (8)加油站现状资料(布点、位置、规模,以及“十三五”规划或建设调整意向)。 4、经贸委 (1)工业经济运行“十三五”规划; (2)工业经济2015年工作总结、2016年工作设想; (3)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各工业企业2015年统计报表; (4)企业发展状况、问题与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 (5)镇域拟置换或搬迁工业企业情况; (6)危险品生产企业现状情况及分布情况; (7)危险品仓库现状情况及分布情况; (8)部分发改委可能涉及内容。 5、统计 (1)安丰镇乡镇社会经济统计卡片(2005—2015)(若有自1978年以来社会经济运行数据最好); (2)兴化市统计年鉴(2005—2015)。 6、国土 (1)安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分布与调整情况;

关于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探索

关于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探索 摘要:针对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文以桦川县为例,在分析县域自然资源条件、村庄规模及空间布局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县域村庄空间布局的发展策略、迁并方案、建设标准以及设施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村庄空间布局桦川县新农村基础设施 abstract: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demand, this paper takes huachuan coun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analyzing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village scal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nten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county village layout scheme, relocation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patial layout of villages; huachuan county; new countryside; infra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f299.2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引言 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是以改变村庄“散、小、多、乱”,优化村庄空间结构,完善村庄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的空间引导规划,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纵观近几年对县(市)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2018-2030)》规划简介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 (2018-2030)》规划简介 一、规划范围 1.大致坡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面积为115.42平方公里。 2.镇区规划范围:东、南接文昌市东路镇,西邻海文高速公路,北达乌土城村。规划总用地面积778.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62.16公顷。 二、总体发展目标 依托高效绿色农业、南洋河等资源及便捷的交通优势,秉承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原则,建成以商贸、“互联网+”为支撑,以琼剧文化为底蕴,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一流的特色产业小城镇。 三、总体发展定位 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的重要示范区、形成琼北地区商贸服务中心、创建以琼剧文化为特色的风情小镇。 四、空间发展结构 依托现状产业基础,大致坡镇城乡发展的空间结构为“一廊、两心、五区”结构。 一廊:以海文高速公路和琼文公路形成的交通发展廊道。

两心:为大致坡镇区综合发展中心和咸来片区综合发展中心。 五区:林下经济发展区、反季节瓜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乡村旅游发展区、建材加工产业区。 五、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公墓用地、水域、农林用地等。 六、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根据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组织,中心镇——中心村——特色村三个等级。 中心镇:大致坡中心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咸来墟、大东村、咸来村、崇德村、美桐村、大榕村。其中咸来墟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经济辐射能力在大致坡镇西部片区中作用明显,是周边行政村经济、社会服务中心。其他中心村是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中心。 特色村:金堆村、昌福村、栽群村、美良村、永群村,特色村是作为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同时根据村庄特色建设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发展乡村旅游。 七、城镇性质 大致坡镇城镇性质为:琼东北地区以商业贸易、现代服

村镇规划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2)中心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一般是一个行政村管理机构所在地。它拥有为本村庄和附近村庄服务的一些基本的生活福利设施。住户规模少则二三百户,多则五六百户。

安徽省美好乡村村庄布点规划导则2012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实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指导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制定《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基本任务 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以下简称村庄布点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县(市、区)中心村布点,明确自然村数量,并分配到镇(乡)。中心村数量多、行政区域面积大的县(市、区)可以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只明确各镇(乡)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在镇(乡)村庄体系规划中明确中心村、自然村布点。 1.3适用范围 《导则》适用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区域上的村庄布点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村庄建设,应遵守城市、镇总体规划。 1.4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对重要生态地段的村庄进行有效控制,避让灾害易发地段。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 1.5规划依据 (1)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

(3)市、县国民经济与“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 (4)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6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规划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 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 2.1 村庄分级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原则上每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 2.2乡村人口预测 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县(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市、区)域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城乡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县(市、区)域、各乡镇乡村人口规模。 乡村人口规模是指规划期末的常住乡村人口,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考虑人口迁移因素。乡村人口规模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主要依据。 旅游型村庄要合理考虑持续性旅游人口。 2.3村庄体系 2.3.1数量分布 依据乡村人口预测,确定县(市、区)域中心村、自然村数量;结合各乡镇乡村人口分布,明确各乡镇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分布。 其中,县(市、区)域中心村数量依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定。 2.3.2规模确定 依据县(市、区)域人口及村庄分布特点,确定适用于本县(市、区)域的中心村服务规模、集聚规模、自然村规模。

浅谈关于城乡规划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关于城乡规划的问题及建议 黄山区规划设计院余振华 自《城乡规划法》颁布施行以来,城乡建设有序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 一、村庄建设中村民建房的刚性需求与规划编制成果不相 适应。 一方面是规划的调查不够深入,村民建房意愿与规划要求相抵触,造成规划实施难以展开;一方面是规划的实施不到位,村民建房的需求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规划成果流于“纸上谈兵”。 二、城乡规划体系不完善,一些镇村规划覆盖不到位,造成 城乡建设不协调,各项建设相对混乱。 城乡建设涵盖及广,城乡规划体系庞大。在城乡基础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战”,污水管网、给水管网、电力网、通信网络等建设缺乏统筹协调,主要表现在或道路重复开挖建设地下管网,或局部地段管网敷设不到位,或地下管网综合混乱,给城乡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上,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与相邻镇规划区范围交叉,各自规划用地间不协调,给交叉部分的用地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镇总体规划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协调,主要表现在镇区用地建设与基本农田控制相冲突。在村庄规划上,与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不协调,主要表现

在村庄基础建设规划不完善或达不到要求。 三、城乡规划编制存在滞后性现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三、四线城市建设也在高速发展,一些规划的还来不及编制,城市建设已经扩张,本应该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造成了先实施后规划的现象,城乡规划编制滞后严重,给城乡规划与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四、城乡规划编制存在“利益偏好”现象 这些现象多存在于三四线城市,由于三四线城市的城乡规划编制水平良莠不齐,且城乡规划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甚至实施缺失,造成城乡规划编制重点更多趋向于编制委托主体的“利益偏好”关注。例如一些房地产企业,更多的注重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指标方面的内容,而忽视绿化和地下管网建设的内容;在一些镇接收到“指令性”规划建设的要求下,更多的注重的是可操作性,而忽视规划的合理性。 五、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相关规划的法律地位 没有定性,规划依据相对混乱,对规划组织编制造成很 大困扰。 1、《城乡规划法》虽然指定了法定规划的内容,并明确了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但是由于对于专项规划,如消防专项规划等没有对其法律地位进行定性,因此是否能作为法定依据没有定论。

镇总体规划

关于《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的公告 《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规划成果已经舒城县汤池镇人民政府委托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即将上报舒城县人民政府审批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现依法向社会公告,诚请广大市民踊跃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详情可在汤池镇人民政府网站、舒城县规划局网站及舒城县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查询。公告期自2018年4月5日起至2018年5月4日止。 附件:《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的 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六安市舒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指导下,结合汤池镇发展实际情况,编制完成《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五统筹的和谐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城市双修等为思想,以塑造生态镇为标准,合理调整城镇发展空间,协调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以及与周边景区之间的关系,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持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镇品质。 (1)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发挥优势,促进发展 (3)优化结构,完善功能

(4)提升品位,塑造特色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镇域、镇区两个规划层次。 1、镇域 包括整个汤池镇域范围,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2、镇区 镇区规划范围共1049.1ha,分为中心片区、三江片区和城冲片区三大片区,中心片区规划范围为北至万佛湖大道(三江快速连接线),西抵倒淌河西侧山体、东达高速公路,南至镇区南侧山体,范围大小为856.2ha;三江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三江北环以北用地边界及往东至城冲河边、南达三江南环及万佛湖大道、西以环湖旅游路为界、东至城冲河堤,规划范围约144.3ha;城冲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城冲河和舒桐路外绕线、西以现状建成区边缘及平行南延为界、南至敬老院南侧附近、东抵城冲河,规划范围约48.5ha。 五、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1、城镇化发展目标 用10—20年左右的时间,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全面改善投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旅游业和服务业,使之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建成以温泉为特色,地方特色产业比较发达、综合服务业繁

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总规基础资料清单 一、地形图 1、镇区范围内1: 1000地形图 2、镇域地形图(1: 1万或1: 5千)及行政区划图 二、相关规划 1、上一级规划 2、已编制的其它规划(如重点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3、镇域现状土地利用及规划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三、地质灾害资料 1、镇区范围内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2、水土流失情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河流防洪标准 四、城镇概况 1、镇志 2、地理位置(经、纬度)、镇域面积 3、历史沿革、行政区划情况 4、气温、日照、降水等气候条件、主导风向、水文条件(河流水系) 5、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五、人口资料(详见附表) 1、镇区近五年人口统计资料(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 2、镇域各村近五年人口统计资料(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

六、社会经济资料 1、近5年镇政府工作报告 2、近5年镇(镇区及各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报告(报表),镇区及各村GDP及各产业产值,各村主导产业、发展优势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七、资源情况 1、社会文化、人文景观相关资料(文字﹑照片) 2、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关资料 3、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相关资料 4、矿产﹑水利等其他资源相关资料 八、社会服务设施 现状各公共设施情况(行政、市场、教育、医疗、文体等) 九、道路交通资料 1、高速公路﹑铁路情况 2、镇域过境交通现状及规划情况 3、镇域乡村道路现状及规划情况 4、水运现状及规划情况 5、加油站、加气站、消防站现状及规划情况 十、基础设施资料(包括图纸、文字等) 1、镇区及各村供水、排水、供电、电信、邮政、供气、广播电视、垃圾处理等现状及规划发展设想等资料。 2、规划区水源: 水厂规模:位置:

附录:新农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院 新农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 (相关规划暂行标准,实例分析、图纸讲解)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村庄布点 第三章 配套设施规划 第四章 基础资料收集及成果要求 第一章 总 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乡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镇化发展。 1.2务基本任 村庄布点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县(市)域城镇体系、乡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3规划依据 1.3.1县(市)域城镇体系: 1.3.2乡镇总体规划; 1.3.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4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院 1.3.5乡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1.3.6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 村庄布点规划以乡镇域范围(包括林场、农场)为规划范围,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安排。 第二章 村庄布点 2.1规划则村庄布点原 2.1.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强调政府主导作用,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本着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增加农民对村庄布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2.1.2合理集聚,节约用地 村庄规模要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分步实施”的要求,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和耕地的占补平衡。 2.1.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现有村庄的区位、规模、条件进行规划建设,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不盲目攀比。 2.1.4突出特色,弘扬个性 定远县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员培训班 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人文习俗、地方特征的要求,切实保护并弘扬村庄特色,防止干村一面。 2.1.5适度超前,建设配套 坚持近远期相结合,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规划保留村庄应优化布局,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宜维持基本设施条件。 2.2设类划村庄建型分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现有建设基础、村民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在村庄布点规划中按照村庄建设方式,划分为改造扩建型、保护型和新建型三类。 通过村庄建设方式和布点的确定,鼓励和引导集体和个人的建设活动符合改造扩建型村庄、保护型、新建型村庄的建设规划,规划撤并的村庄原则上不再进行新的建设活动。 2.2.1改造扩建型村庄 主要是指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资源整合、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的村庄。 2.2.2保护型村庄 主要是指对规划确定的重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等人文景观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 定远县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员培训班 2.2.3新建型村庄 主要是指把农民从行蓄洪区,易淹、易涝、易灾地区,易受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侵袭地区,水、路不通的深山区迁移出来迁址新建;优化产业结构,集约用地,调整合并现状村庄;因工程建设征地产生的移民择址新建村庄,为农民提供新的集中居住地。新建村庄从选址上要立足于提高避灾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3规村庄功能和模 2.3.1村庄功能 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聚居点,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向镇区集中。 2.3.2村庄人口规模 2.3.2.1村庄集聚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考虑地形地貌、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农业产业结构特点,确定合理的耕作半径;村庄人口规模应该考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给的经济合理性。 2.3.2.2村庄集聚的居住人口规模一般以淮北地区不低于200户,江淮之间地区不低于100户,皖南地区不低于50户为宜。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等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区应按照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庄集聚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