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的教学案例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稳定性、流动性等。
3. 空气的作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维持生态平衡等。
4. 空气质量:污染源、危害、防治措施等。
5. 实践操作:如何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作用,空气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的监测与改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空气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4.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质量监测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2. 复习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进行课堂讲解。
3. 分析空气质量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4. 探讨空气质量的防治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分享监测结果。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和体会,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组成、性质、作用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空气的组成、性质、作用等图片和视频。
2. 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如PM2.5传感器、空气净化器等。
3. 相关阅读材料:关于空气污染的科普文章、研究报告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复习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 第二课时:分析空气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罗山二中许成群一、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开展的要求,确定如下“三维”目的: 1、知识与才能:①稳固理解氧气的制法、性质及用处。
②复习稳固学生对空气成分、空气污染及防治、验证空气成分实验的有关知识. ③复习稳固并强化化合及分解反响、纯洁物及混合物、催化剂等根本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是学习探知欲望,进步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和综合分析^p 才能. 2、过程与方法:运用杜朗口教学的“三三六”形式,采用预习、展示、反响三种课堂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确定学习目的,根据目的将知识分解成学习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去完成,通过达标反响来查漏补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完成任务,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难点:根据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开放性试题。
三、教法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课堂上老师应不讲或少讲,本节课老师的角色是组织、筹划、导引、点评、拓展和提升。
四、学法陈旧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记,新课改要求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说、去做、去表演。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预习交流、明确目的、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稳固、达标测评,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五、教学准备课前老师将精心准备的六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抄写在黑板上,并精心准备用于课堂反响的试卷或小纸条。
六、教学过程课题引入。
师:请同学们来猜一条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生:空气师:本节课我们共同来进展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用途;(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爱我们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1)空气的组成成分的记忆;(2)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管、澄清石灰水等;2. 教学课件: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的性质和用途等;3. 教学资源:相关空气的案例、新闻报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回顾(1)复习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回顾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3. 课堂探究(1)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槽集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空气的组成成分;(3)讨论空气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氮气的用途等。
4. 案例分析(1)呈现一些与空气相关的案例,如空气污染事件;(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3)教育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
5. 课堂小结(2)强调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后作业(1)复习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思考空气的性质和用途在生活中的应用;六、课堂活动1. 空气成分猜猜看:教师准备几个密封的瓶子,每个瓶子里装有不同比例的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来猜测每个瓶子中的气体成分。
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_复习课_教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的组成,能通过简单的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2.能区分混合物、纯净物3.知道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具有环保意识,能对防治空气污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5.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现象6.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7.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收集方法8.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二、基础呈现1. 法国化学家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主要是由和组成的结论。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占78%,占21%,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由于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所以空气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分为和两大类,其中气体污染物主要有、、。
4. 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5.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在反应中,具有性。
6. 由,叫化合反应;物质跟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8.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作用;能其它物质,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9. 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料有或或。
10. 由,叫分解反应。
11.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鉴别氧气;如何验满氧气。
12. 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和。
1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三、方法点津例1(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例(9)、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的这一特性, 使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正是由于氧气的这一性质,人们为了生产和 生活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要使物质与氧气隔绝。请你从以上两个方面各举二例予以 说明。
应用氧气:①:②。
隔绝氧气:①:②。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际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正确规范的实验装置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安全操作的教育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式;
(2)你认为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还有:①,
② 。
(2)、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我们在学习氧气时,主要是从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的,其中重点是氧 气的性质和制法•
知识结构二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幅图,判 断分别是哪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的实验现象 吗
原因 是;
4、观察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
5、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观察到的现象
是;
(注意)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装置气密性要好⑵燃烧不能有气体生成或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⑶可燃
物要稍过量⑷操作要迅速⑸反应后气体要冷却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较难和其 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比如合成氨制氮肥。 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的新陈代谢。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推荐的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 O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2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2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符号表达式。
(重点)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重难点)知识点一: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⑴对空气组成的研究:法国的化学家用定量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主要是由组成的结论,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⑵空气的成分及含量:按体积计算,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⑶氮气:①性质:通常状况下是颜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通常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用途;作灯泡,作粮食瓜果的,用于制等。
⑷稀有气体:①性质:通常都是颜色,气味的气体,通常化学性质,被称为。
②用途:作保护气,作光源,气还可用于填充气球等。
2、人类需要洁静的空气⑴污染物: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等。
⑵危害:可形成酸雨; 可导致温室效应。
⑶防治措施:研制和开发 ;工厂的废气要 ;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组成由组成,组成固定由组成,组成不固定性质有固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无固定的性质,其中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联系纯净物混合得到 ;混合物分离得到。
知识点二:性质活泼的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物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木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发出放出,生成能使的气体硫发出明亮的色火焰,生成有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铁剧烈,,放出,生成色固体石蜡发出光,放出,集气瓶内壁有,有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生成石蜡+氧气 +2、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性质用途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化学性质供给呼吸炼钢、切割金属等由上述表格信息,反映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知识点三:氧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工业上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空气质量状况,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空气现象,如雾霾、臭氧层破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
3.创设实验情境,如空气成分分析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3.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保,养成节约能源、绿色出行的良好习惯。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我将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空气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的短文。
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如自制空气质量监测器,观察家庭周围的空气质量。
3.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实验演示与动手操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实验演示与动手操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的教学案例
讲课教师
闫金水
授课时间
2014年9月27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 2学会氧气的制法,掌握氧气性质
3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过程 与 方法 1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试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尝试试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点回顾: 1、 空气的组成及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2、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3、 氧气的性质(碳 硫 磷 铁 镁 蜡烛的燃烧的现象及表达式) 4、 氧气的制法 ①实验制法(原理 装置 步骤 注意事项 验证 验满) ②工业制法 5 四个概念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 催化剂) 6 物质分类 (混合物 纯净物) 二 例题精讲
例一 ,根据教材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实验可推出氮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水没有上升5
1
体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④三角山是国际森林公园,天然氧吧。
闫金水老师想测三角山老龙洞中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请你帮他取一瓶三角山老龙洞的空气,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二 A B C D 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
复习不是知识的简
单回顾,是知识的升华,是再提高的过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围绕氧气
形成知识网络图,这样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清晰的脉络和再重构。
设计例一让学生巩固空气的组成。
特别是第4小题,变式的排水法,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
这是一道经典老题,
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
进行总结归纳
并回答下列问
题:(8分)
①所发生
的四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_______,产生的主要
现象____________,事先在集气瓶底装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选一个写出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三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2)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可用装置A做发生装置,注射器中应放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
是;写出其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其优点是(填编号)。
①生成物只有气体;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④可以控制生成氧气的速率。
(3)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填编号);
例四九年级淦丹同学想通过实验证明“红砖粉末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总结
实验一取5﹪的过
氧化氢于
试管中,伸
入带火星
的木条
有很小的气泡
产生,木条不
复燃。
过氧化氢能
分解,但
________
__________
__
红砖粉末是过
氧化氢分解的
催化剂
实验二
在上述试
管中加少
量的红砖
粉末,伸入
带火星的
木条
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
红砖粉末能
加快过氧化
氢分解
蔡百胜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综合性特强,将氧气的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揉在一起,同时考察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引入此题是复习课的再创造,再提高的过程。
氧气的制法是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取方法,对以后学习氢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有引领,铺垫的作用,也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中考的重点考察对象,所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复习课上设计此题让学生认识仪器,掌握制氧的原理,装置,不同原理制氧的优缺点,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
催化剂是本章的难点,中考的考查中也经常出催化剂的实验的探究题。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催化剂的"一变二不变"的内涵并知道怎样去证明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
二、课后作业长江作业本≤第二测试题≥
三、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有如下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