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与恋爱动机的关系的研究(欲发表)
大学生社会支持、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会支持、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摘要大学生从家庭走进校园,经历二次断乳期个体的发展,必须会经历落差很大的心理体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中,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另外,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
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社会支持支持的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300多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择大学生孤独感作为心理健康指标,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探讨社会支持、依恋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之间的关系。
调查大学生依恋、孤独感和社会支持的特点。
通过探索依恋和社会支持的调节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孤独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依恋;社会支持;孤独感;心理健康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into the campus from the family, through two duanruqi individual development, must experience large gap of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ffec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mong them, the study of lon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ers. Besides, social support helps reliev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negative emotions that people experience in life, and maintain mental health. Social suppo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et social suppor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upport func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the questionnaire, with more than 300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hoose loneliness as mental health indicators, understand students' lonelines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attachment and loneliness of intermediary ro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ttachment,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investigated. By exploring the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attachment and social support, the lon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improved.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ttachment; social support; loneliness; mental health目录1引言 (1)2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2)2.1孤独感 (2)2.2依恋 (2)2.3社会支持 (3)2.3.1问题提出 (4)2.3.2研究目的 (4)2.3.3研究意义 (4)2.3.4研究假设 (5)3研究方法 (6)3.1研究对象 (6)3.2研究工具 (6)3.3数据分析及整理 (7)4数据分析 (8)4.1大学生社会支持、依恋与孤独感的现状分析 (8)4.1.1依恋的现状 (8)4.1.2依恋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8)4.1.3支持的现状(见表2) (8)4.1.4会支持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9)4.1.5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 (9)4.1.6大学生孤独感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9)4.2大学生社会支持、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分析 (10)5讨论与分析 (13)5.1大学生社会支持、依恋与孤独感的现状 (13)5.2大学生社会支持、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 (13)6结论与局限 (15)6.1结论 (15)6.2局限 (15)参考文献0 (15)致谢 (17)大学生社会支持、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1 引言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希望,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国家宝贵的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社会对大学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大学生孤独感调查报告范文怎么写

大学生孤独感调查报告范文怎么写引言:大学生孤独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孤独感所困扰。
为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并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文旨在报告调查结果,并对大学生孤独感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0份。
问卷涵盖了个人基本信息、社交关系、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和主观孤独感等方面。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1. 大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调查表明,高达7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时常或经常感到孤独。
而且,这种孤独感与性别、年级和家庭背景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这表明大学生孤独感普遍存在,不单纯是个别人的问题。
2. 社交媒体使用与孤独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逾一半的受访者承认,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超过两小时。
此外,有61%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感到孤独的频率较高。
这一结果表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对大学生的孤独感产生负面影响。
3. 孤独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调查发现,在感到孤独的大学生中,有6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特别是出现了抑郁和焦虑等问题。
此外,孤独感还与学习成绩下降、适应能力减弱等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大学生孤独感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应对策略:1. 加强社交交流:学校应加强社交交流活动的组织和宣传,推动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此外,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友好的校园文化,学生组织和社团也应积极推动社交活动的开展。
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提供给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孤独感强烈的学生缓解负面情绪,寻找积极的应对策略。
3. 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引导学生理性使用社交媒体,避免过度沉迷。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提高学生对社交媒体的正确认识,培养其科学使用社交媒体的能力。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与恋爱、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 孤 独 ”这 一 术语 最初 来 自医 学 ,用 以表 示 人
查 。有 效 问 卷 5 8 5份 ,有 效 率 8 3 . 5 7 %。其 中 ,男
生3 3 4人 ,女生 2 5 1 人 ;大一 学生 2 3 1 人 ,大 二学 生 1 3 1 人 ,大 三 学生 1 3 4人 ,大 四学 生 8 9人 ;文
际沟通 以及情感表述方面 的功能障碍 。可 以看出 ,
“ 孤 独 ” 是一 种 情 绪 性 问 题 ,当一 个 人 的社 会 关 系 网络 比预期 的更 小 、更不 满 意或 人 际沟 通交 流 出现
科 ( 不 含 艺体 生 ) 学 生 1 4 8 人 ,工 科学 生 1 6 7人 , 理科 学 生 1 6 6人 ,艺 体 学 生 1 0 4人 ;城 市 ( 含 城
作者简介 :谢 华,男,四川井研人 ,四川理工学 院人 文学院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 事健康 心理 学研 究 ;彭明芳 ,女 ,四川威远人 ,四 川理 工学院人 文 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健康 心理学研究 ;赵雪 ,女 ,四川 自贡人 ,四川理工 学院人文 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 事发展 心理 学研 究。
结果 有 6 1 . 3 7 %的大 学生存在 中等 程度或 严重 的孤独 感 ;大 学生孤 独 感在年 级 、生源地 上存在 显著性 差异 ( P值 均< 0 . 0 0 1 ) ;在是 否有过性 经历上有 显著性差 异,且有过性 经历 的大学生的孤 独感得 分显著 高于没有性 经历的大学生 ( p < 0 . 0 5 ) 。结论 大学 生普遍存在孤独感体验 ,且与大 学生的恋爱状 态、性行 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从减轻 大学
表现较为复杂 , 消极的孤独体验可能会引发抑郁、害 羞、自 卑等心理问题 ,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感可能引发
大学生感情中的孤独感

大学生感情中的孤独感大学是一个人生中重要的阶段,也是青春期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也常常面对着孤独感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感情中的孤独感,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感情中的孤独感的原因1.1 学业压力:大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时,往往会产生压力感。
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导致无法与他人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产生孤独感。
1.2 人际关系改变: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他们离开了家人和小伙伴的身边,需要重新建立社交圈子。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孤独感。
1.3 恋爱问题:大学生一般处于情感追求的年龄,但是恋爱并不总是顺利的。
有些人可能面临单身,或者在恋爱中遇到挫折,这也会导致孤独感的加剧。
二、应对大学生感情中的孤独感的策略2.1 加强社交活动: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交活动,扩大人脉圈。
可以加入学生组织、参加兴趣小组或参与志愿者活动,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减少孤独感的发生。
2.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以尝试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听音乐、写日记或进行运动等,以缓解压力和孤独感。
2.3 建立良好的恋爱观念:对于恋爱问题,建立正确的观念非常重要。
要理性对待感情,不要过于自责或焦虑。
同时,不要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恋爱上,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业和兴趣爱好上。
2.4 寻求帮助和支持:当感觉自己陷入孤独感时,要勇敢地寻求帮助和支持。
可以与家人、朋友或老师进行沟通,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
同时,大学一般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辅导师。
三、大学生感情中的孤独感的意义3.1 自我成长:感情中的孤独感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思考内心真正的需求和目标。
这种反思和成长过程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培养独立性:面对孤独感,大学生需要学会独自应对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这对于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3.3 探索自我:通过经历孤独感,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关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在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关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必须开展调查以搞清情况,并且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写在调查报告中。
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1在学海里苦苦奋斗了十二个春秋的学子们,终于披着荣耀跨进了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成为天之骄子。
然而,随之而来的寂寞却常常让他们不知所措;于是,在这象牙塔里便多了许多浪漫的故事,那便是大学生的爱情故事。
据国内一家权威的调查机构统计数据表明,有87.9%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谈过恋爱,其中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高达94.6%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呀!那么大学生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和你一起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
一,恋爱类型与成功指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恋爱风遍及大学校园呢?即是说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呢?通过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大体可归纳以下五种:志同道合型,也可称理想型或事业型这种恋爱类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
双方为了维系爱情的发展,不使对方失望,则往往对自己要求更高,学习和工作更勤奋。
据调查这种类型的恋爱人数占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毕业以后能携手走出校园。
弥补型,由于大学学习的枯燥乏味,班级、学校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藉以弥补。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由于两人形影不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容易遭同学的议论和不满。
由于其恋爱的基础只是精神空虚的补偿,毕业后恋爱关系易破裂。
这种人数比率不多,只占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虚荣型,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
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一些人从虚荣出发,匆匆在同学中寻觅所谓的知音。
大学生恋爱原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恋爱问题原因分析1.恋爱动机:(1)摆脱孤独感。
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及各种考试可能会给大学生造成身心上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压抑,不能很快的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常常会产生孤独感和挫折感,尤其节假日。
于是恋爱关系的建立,成为他们消除寂寞,摆脱孤独的一种方式。
(2)情感需求。
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而在大学期间,这种以前被压抑的情感像火山一样的爆发出来,并且与异性交往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所以很多大学生渴望情感需要的满足,恋爱的欲望非常强烈。
(3)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主要是由于生理发育成熟而产生的。
在高中阶段,每个人都被禁止谈恋爱,都被教导为了前途而努力。
未知的事物总是神秘的,大学校园就为探索这神秘的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没有经历爱情的大学生来说,恋爱是刺激的,充满着极强的诱惑力。
并且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年龄阶段,所以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寻找恋爱机会,尝试恋爱。
(4)虚荣心理。
部分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一种能力和魅力的象征。
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去恋爱,“有人爱”似乎是他们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标准,他们认为在大学里如果找不到异性朋友的话,就会被瞧不起,或被认为是无能者,因此,他们会努力去寻找恋爱机会和对象。
2.恋爱规划:(1)对恋爱不重视。
在缺乏恋爱经验的同时,很多大学生也不主动寻找相关恋爱知识进行学习。
在他们看来,恋爱只是一个旅途中的休憩站,恋爱的对方只是休憩站中相识的过客。
他们没有把恋爱当做自己人生中与升学、求职、婚姻同等重要的事件来看待,使得他们在经营爱情时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其结果与影响不难想象。
(2)缺乏引导。
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恋爱是自己的事情,除了大学生恋爱双方及其同学外,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及亲戚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的恋爱。
大学生对他们隐瞒的同时,也失去了得到长辈及老师引导的机会。
3.能力缺乏:(1)缺乏迎接爱和拒绝爱的能力。
当对异性产生好感时,大学生缺乏一个理性分析判断;当遇到一份突兀的表白时,大学生缺乏一个合适处理方案。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教育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王礼申姚美霞(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成人依恋自陈量表与孤独感(UCLA)量表,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研究,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偏中高孤独水平占72.3%,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呈显著相关。
结论:大学生多以惧怕型依恋为主,依恋类型和孤独感密切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依恋类型孤独感相关1.引言发展心理学家Mary Ainsworth采用“陌生情境”实验法观察人类母亲和儿童间的依恋关系并根据儿童的行为表现,将依恋方式分为安全型、焦虑—抵抗型非安全和焦虑—回避型非安全三种依恋。
基于Bowlby 和Ainsworth的工作,其他研究者在成年人与恋爱伴侣或亲友的关系中发现了类似的行为模式。
Brennan编制了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
该量表的中文版由李同归等人修订,ECR-R将成人依恋分为两个维度: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依据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低可以被转换成四种依恋:安全型、惧怕型、专注型以及冷漠型。
[1]根据埃里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正属于避免孤独感——建立亲密感的任务发展阶段,建立亲密感总伴随着不同的依恋方式。
[2]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的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关系,为大学生正确执行避免孤独感—建立亲密感的任务以及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2.1被试选取粤北地区本科生为被试,文理专业中各随机抽取150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问卷有效率91.33 %。
具体分布如表1:2.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孤独量表(UCLA)配合试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人口统计学的一般资料,如性别、专业、年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恋爱动机的相关研究李雪平(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摘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渐脱离家庭的影响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第一次因远离家庭产生孤独感。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恋爱,恋爱动机多样化。
考量孤独感在恋爱动机中的分量,研究孤独感对恋爱的影响能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关建词:大学生孤独感恋爱动机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relationship with love and lonelinessLi xueping(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university)Abstract: the major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university period began gradually away from the family influence, starte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life, the first time away from family loneliness produce.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college later start love and love motives are diversified trend, how the components in the motivation of loneliness, this paper som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i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is problem, to mak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to provide some bases.Keyword: college student;motives;Loneliness love近30年来心理学家广泛关注孤独感。
最初,“孤独”一词来自医学,是表达人际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
医学界认为“孤独”是一种情绪性问题,孤独感是个体的情绪体验,是社会人际技能、认知及交流能力等均发生广泛性迟缓的现象(Leokamer,1943),孤独是一种主观体验。
虽然学界对孤独感的研究时间长久,但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研究孤独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却很少。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因为孤独去恋爱,造成相当部分大学生树立了不正常的恋爱观。
虽然近几年国内对孤独感的研究增多,但主要局限于问卷调查,对孤独感和恋爱关系及的研究较少,干预研究也不多。
本研究试图从人际关系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恋爱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探讨孤独感消除方法,减轻大学生的孤独感,引导大学生正确恋爱。
1.1 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南地区某师范大学的50名学生、东南地区某工业大学的50名学生、东北地区某建筑工程学院的50名学生以及中部地区某工程学院的5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159份,有效问卷率79.50%,平均年龄为19.3±1.2岁。
1.2 研究工具1.2.1 孤独感测量表UCLA由Russell 等人于1978 年编制,第三版的Cronbacha系数为 0.94(大学生)。
量表用于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
评分分 4 个等级:(1)从不;(2)很少;(3)有时;(4)一直。
我国王登峰教授于1995年对该量表的第三版进行了修订,使量表更适合中国人使用。
1.2.2 孤独感结构问卷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是由蒋艳菊、李艺敏等人针对中国大学生所编制的孤独感问卷,共18个项目,包括4个因子(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采用5级计分制。
4个因子的分半信度在0.53~0.74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 0.73~0.82 之间,全问卷的信度为0.80,表明该量表是可信的。
1.3 数据处理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2.1大学生孤独感的基本状况采用UCLA和国内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对大学的孤独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1 在校大学生孤独感基本状况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孤独感(某师范大学)孤独感(某工业大学)孤独感(某建筑工程学院) 孤独感(某工程学院)43 39 36 4119.00 23.4119.1120.61 55.00 48.24 52.31 50.44 33.3208 32.4321 33.1123 32.8601 8.11493 7.96411 8.01432 8.11311 2.2.1 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状况通过对大学生在不同类型孤独感上的得分进行正态性检验,显示,大学生在一般孤独感、孤独感结构总分、自我孤独感、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上的得分近似正态分布(峰度,偏度均小于1),而在发展孤独感上呈偏正态(偏度为2.004,大于1),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烈的发展孤独感,即与个体特定阶段的发展任务以及个体对于发展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有关的孤独感。
这与以往的研究有所差异,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社会交往的范畴,即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大学生的孤独感主要是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相对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大学生越来越关注自我的发展,因此他们的发展孤独感更为强烈。
2.2.2 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学历、地区等方面的差异表2 大学生在孤独感结构问卷上的得分性别男性女性 变量 社会孤独感 一般孤独感 自我孤独感 发展孤独感 t 值 P 值11.63±3.511 11.24±3.51-1.427>0.05 9.95±3.03 10.37±2.84 -2.381 <0.05 9.95±3.03 10.37±2.84 -2.654 <0.01 11.26±3.46 10.88±3.48 -1.506 >0.05表2显示: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方面有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被试在所有孤独感上的得分进行T 检验,结果表明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一般孤独感和自我孤独感上的得分要高于男生,(t=-2.381,p=0.018; t=-2.654,p=0.008),这表明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尤其是自我孤独感。
大学生孤独感在学历方面有差异。
对不同学历被试在所有孤独感上的得分进行T 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的被试在一般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社会孤独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t=-2.883,p=0.004;t=-2.341, p=0.020;t=2.815,p=0.005;t=3.178,p=0.002)。
且在一般孤独感、自我孤独感上,专科生被试的得分大于本科生被试,而本科生的在发展孤独感和社会孤独感上要甚于专科生。
对不同地区被试在所有孤独感上的得分进行T 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被试各种孤独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大学生孤独感在是否是学生干部方面有差异。
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一般孤独感和自我孤独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29,p=0.022;t=-2.183, p=0.029),且学生干部的得分要低于非学生干部的得分,这表明非学生干部感到更多的孤独,尤其是自我孤独。
学历专科本科t 值P 值10.56±3.22 11.34±3.48 3.178 <0.01 11. 44±3. 422 11. 13±3. 374 -2.883 <0.01 10. 38±3. 028 10. 08± 2. 905 -2.314 <0.05 11.03±2.58 11.67±2.46 2.815 <0.01 恋爱情况恋爱非恋爱t 值P 值11.57±2.96 10.85±3.12 2.993 <0.01 9.96±2.46 10.37±2.83 -3.650 <0.01 10.39±3.64 11.21±3.70 -2.270 <0.05 9.38±2.27 10.25±2.86 -2.494 <0.05 干部情况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t 值P 值10.13±2.89 10.48±2.46 1.23 >0.05 9.96±3.84 10.38±3.58 -2.29 <0.05 11.24±2.84 11.89±2.97 -2.183 <0.05 10.28±3.19 10.57±3.42 1.172 >0.05大学生孤独感在是否是恋爱生方面有差异。
统计结果表明,恋爱生在一般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上的得分均低于非恋爱生(t=-3.650,p=0.000; t=-2.270,p=0.024;t=-2.494,p=0.013),但在社会孤独感上的得分要高于非恋爱生(t=2.993,p=0.003),这说明,非恋爱生比恋爱生感受到更强烈的一般孤独感、自我孤独感、人际孤独感,但恋爱生比非恋爱生感到更强烈的社会孤独感。
2.3对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分析就目前大学生的现状而言,恋爱动机来自三个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生殖系统已经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异性特别敏感。
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对异性的需求,性冲动是大学生恋爱行为的诱因之一。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人的基础需要,缪勒也指出,一种强烈而普遍的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欲望可能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之一。
性本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性成熟导致的性需要也就顺理成章。
进化心理学认为,性是人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
大学生性的唤醒,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性的知识都会对他们的性冲动产生影响和推动作用。
在心理方面,大学生恋爱动机可以分成五部分。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有部分大学生对爱情的真谛是有充分认识的,他们向往美好的爱情,对恋爱的态度也比较严肃,他们能清醒地认识恋爱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关系,能够认真对待和处理,使其统一起来相互促进;摆脱压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