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合集下载

《给水排水管网》期末复习资料

《给水排水管网》期末复习资料

《给⽔排⽔管⽹》期末复习资料《给⽔排⽔管⽹》期末复习资料1.城市⽤⽔量分类(1)居民⽣活⽤⽔量;(2)公共设施⽤⽔量;(3)⼯业企业⽣产⽤⽔量和⼯作⼈员⽣活⽤⽔量;(4)消防⽤⽔量;(5)市政⽤⽔量,主要指道路和绿地浇洒⽤⽔量;(6)未预见⽤⽔量及给⽔管⽹漏失⽔量。

2.⽤⽔量表达(1)平均⽇⽤⽔量:即规定年限内,⽤⽔量最多的年总⽤⽔量除以⽤⽔天数。

该值⼀般作为⽔资源规划和确定城市设计污⽔量的依据。

(2)最⾼⽇⽤⽔量:即⽤⽔量最多的⼀年内,⽤⽔量最多的⼀天的总⽤⽔量。

该值⼀般作为取⽔⼯程和⽔处理⼯程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3)最⾼⽇平均⽤⽔量:即最⾼⽇⽤⽔量除以24h,得到的最⾼⽇⼩时平均⽤⽔量。

(4)最⾼⽇最⾼时⽤⽔量:⽤⽔量最⾼⽇的24h中,⽤⽔量最⼤的⼀⼩时⽤⽔量。

该值⼀般作为给⽔管⽹⼯程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3.清⽔池⽤于调节给⽔处理⽔量与管⽹中⽤⽔量之差。

清⽔池调节容积计算:(1)根据24⼩时供⽔量和⽤⽔量变化曲线推算,(2)凭经验估算。

前者需要知道城市24⼩时⽤⽔量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拟定泵站的供⽔线。

缺乏⽤⽔量变化规律资料时,城市清⽔池调节容积,可凭经验,按最⾼⽇⽤⽔量的10%~20%估算。

4.给⽔排⽔系统的⽔质关系给⽔排⽔系统的⽔质主要体现在三个⽔质标准和三个⽔质变化过程三个⽔质标准:原⽔⽔质标准、给⽔⽔质标准、排放⽔质标准。

三个⽔质变化过程:(1)给⽔处理:即将原⽔⽔质净化或加⼊有益物质,使之达到给⽔⽔质要求的处理过程。

(2)⽤户⽤⽔:即⽤户⽤⽔改变⽔质,使之成为污⽔或废⽔的过程,⽔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3)废⽔处理:即对污⽔或废⽔进⾏处理,去除污染物质,使之达到排放⽔质标准的过程。

5,⽔在输送中的压⼒⽅式有:(1)全重⼒给⽔;(2)⼀级加压给⽔;(3)⼆级加压给⽔;(4)多级加压给⽔6.给⽔管⽹系统和排⽔管⽹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1)⽔量输送;(2)⽔压调节;(3)⽔压调节7.给⽔管⽹系统的构成:输⽔管(渠)、配⽔管⽹、⽔压调节设施(泵站、减压阀)及⽔量调节设施(清⽔池、⽔塔、⾼位⽔池)等。

给排水管网题库(自己整理)

给排水管网题库(自己整理)

给排水管网系统复习题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及计算题污水管道内容:1、排水工程的主要内容答:收集各种污水并及时的将其输送至适当地点;妥善处理后排放或再利用。

2、污水的分类,污水的最后出路,重复使用的方式及其定义答:污水分为三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最后出路: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重复使用的方式,自然复用:上游排放的污水和河水一起在下游被利用,叫做自然复用;间接复用:将城市污水注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作为供水的间接水源;直接复用:将城市污水直接作为城市饮用水源、工业用水水源、杂用水水源等。

3、排水体制的定义及分类答:定义:污水采用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这种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作排水体制。

分类: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混合制排水系统。

4、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答:城市污水排水系统:室内污水管道及设备,室外污水管道系统(居住小区污水管道系统,街道污水管道系统,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厂,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工业废水排水系统: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厂区管道系统,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废水处理站;雨水排水系统:建筑物的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居住小区和工厂雨水管道系统,街道雨水管渠系统,排洪沟,出水口。

5、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答:6、区域排水系统的定义答: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统一排除和处理的系统,称作区域排水系统。

7、基建程序可归纳为几个阶段及其主要任务答:可行性研究阶段:论证基建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等方面是否可行;计划任务书阶段:确定基建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文件进行设计工作,并编制概算;组织施工阶段:建设单位采用施工招标或其他形式落实施工工作;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建设项目建成后,竣工验收交付生产使用是建筑安装施工的最后阶段,未经验收合格的工程不能交付使用。

给排水管网复习资料

给排水管网复习资料

给排⽔管⽹复习资料给排⽔管⽹系统复习题⼀、名词解释:1.管⽹年折算费⽤: 在⼀定投资偿还期内,管⽹造价和管理费⽤之和。

2.管⽹经济流速:在⼀定投资偿还期内,管⽹造价和管理费⽤之和最⼩的流速。

3.⽣成树:从连通的管⽹图中删除若⼲条管段后,使之成为树,则该树称为原管⽹图的⽣成树。

4.沿线流量:给⽔管⽹⽤户中的分散⽤⽔户是从管段沿线取得⽤⽔,且流量相对于集中⽤户流量较⼩,其⽤⽔量称为沿线流量。

5.截留倍数: 在溢流井达到溢流状态时,合流管和截流管中的⾬⽔量与旱流污⽔量的⽐值称为截流倍数。

6.暴⾬强度:⼀定连续降⾬时段内的平均降⾬量,即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降⾬深度。

7.暴⾬强度重现期:在多次的观测中,暴⾬强度⼤于或等于某⼀设定的暴⾬强度值重复出现的平均间隔年数。

⼆.填空题:1.管段⽔⼒属性流量、流速、扬程、摩阻等⼏个⽅⾯。

2.清⽔池涌来调节⼀级泵站与⼆级泵站的流量,⽔塔⽤来调节⼆级泵站与管⽹的流量。

3.排⽔系统体制主要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4.⽤⽔量计算⽅法通常有分类估算法、单位⾯积法、⼈均综合指标法(年递增率法、线性回归法、⽣长曲线法)(只写出三种)5.给⽔管⽹布置形式⼀般有2种,分别为⽀状和环状。

6. 海曾威廉公式中的m 、n 取值为4.87和 1.852 。

7.分别写出海曾--威廉公式和曼宁公式的表达式和= ),,/,,(,100,67.10387.4852.1852.1m m s m l D q C l DC q h 单位分别为== 和h=10.29n m 2q 2l/D 5.333 。

8.集⽔时间由地⾯集⽔时间和⾬⽔在管内流⾏时间组成。

9.污⽔管的衔接⽅式⼀般有⽔⾯平接和管顶平接。

10.缺乏资料的情况下,清⽔池容积可按最⾼⽇⽤⽔量的 10%-20%设计三.选择题:1、地⾯集⽔时间说法错误的是( C )。

A 、是指⾬⽔从汇⽔⾯积上最远点流到第⼀个⾬⽔⼝的时间B 、地⾯集⽔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铺砌、地⾯植被等因素的影响C、地⾯集⽔时间与暴⾬强度⽆关D、地⾯集⽔时间与降⾬历时⽆关2、我国⼤多数城市截流倍数取( B )A、 2B、3C、6D、 1.53、已知DN500mm污⽔管道管底标⾼为2.1m,则管道的覆⼟厚度为(A)m。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复习题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复习题
就是定压节点间路径能量方程?
不行,如果有多个定压节点,按两个压力同 时计算,很容易引起矛盾,进行虚环假设, 可以将多定压节点转化为单定压节点,可以 利用流量的连续性和环能量方程最终得出个 管段的水力特性。虚环能量方程是根据虚定 压节点和原各实际定压节点组成的环,来列 能量方程的,即定压节点间的路径能量方程。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分 由给水管网系统和排水管网系统组成。
给水管网系统:输水管渠(作用:较长距离输水)、配水管 网(作用:将较集中点的水量分配到整个供水区域)、水压 调节设施(如泵站、减压阀,作用:保证用户用水点点的水 压要求)、及水量调节设施(如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 作用:调节前后系统的水量之差)。
可以,一般以流出节点的方向为正,如果是 负值,对于节点来说,它代表此流量流入节 点,对于管段来说,此流量的流动方向与原 假设管段的方向相反。
图论中的图与几何图形有何不同?
因管网图只是表示管网的拓扑关系,所以不 必在意节点的位置、管段的长度等要素的构 造属性,即管网图中的节点位置和管段长度 等不必与实际情况相符,转折或弯曲的管段 也可以画成直线,管段也可以拉长或缩短, 只要节点和管段的关联关系不变,而几何图 形是如实反应的。
和构筑物; ⑥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包括:废水收纳体和最终处置设施如排放口等。
给水排水系统各部分流量是否相同?若不同, 是如何调节的?
因为用水量和排水量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 各子系统一时间内流量不相同,一般是由一 些构筑物或设施来调节,比如清水池调节给 水处理流量与管网中的用水量之差,调节池 和均合池用于调节排水官网流量和排水处理 流量之差。
给水管网布置基本形式:
树状管网(优点:经济造价低;缺点:易受 水锤破坏,水质(末端)安全性不能保证, 水压不易控制,用水保证率较差)

给排水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给排水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给排水系统期末复习资料在城市中,给排水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其中,“给水”指的是城市给民众供应的饮用水,而“排水”则是指处理城市废水的过程。

为了确保给排水系统的正常使用,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在期末复习中尤其需要把握。

1.市政给水系统市政给水系统是指将水从水处理厂通过输水管网络输送到城市各处给民众使用的系统。

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源水、处理工艺、输水管网以及配套设施。

2.市政排水系统市政排水系统是指为城市的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提供排放渠道,将这些污水处理后排放到河流、湖泊或大海的一套系统。

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污水收集、污水处理以及排水管网等。

3.供水设施给水设施包括供水管网、水泵站和水塔等。

城市的供水管网主要有自来水管和市政供水管两种,水泵站则是将接收到的水通过管网输送到各个区域,水塔则是储存用水供人们使用。

4.供水质量供水质量是指城市给民众供应的水的质量,质量好坏会对民众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水质检测的方法,掌握水质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合理的措施来保障供水质量的稳定。

5.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两个阶段。

物化处理通常是通过沉淀池、格栅、除砂池和除油池等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而生化处理则是通过生物反应器来处理水中的有机含量。

6.排水设施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网、雨水收集设施和调蓄设施等。

排水管网主要是对污水进行收集和输送,雨水收集设施则是为了将雨水系统地收集起来以便后续处理,在长时间降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还需要有调蓄设施。

7.处理技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个方面。

生物处理通常用来处理有机物的含量,物理化学处理则主要针对有毒有害物质、沉淀物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8.设施维护给排水系统中的各项设施需要定期维护,避免出现故障以及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

对于维护工作,我们要注意设备的清洁和检查,以及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等方面。

综上所述,给排水系统复习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多的。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考试资料+课后习题答案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考试资料+课后习题答案

给水用途: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市政消防用水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给水系统:保证城市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系统给水管网:将经过给水处理后的水送到各个给水区域的全部管道分质给水:利用相同或不同的水源,经过不同的水处理过程和管网后,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

分压供水:由同一泵站内的不同水泵分别供水到水压要求高的高压管网和水压要求低的低压管网。

给排水系统主要功能:水量保障、水质保障、水压保障子系统:原水取水系统、给水处理系统、给水管网系统、排水管网系统、废水处理系统、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水质标准:原水、给水、排放水质标准水输送压力方式:全重力给水、一级加压给水、二级加压给水、多级加压给水管网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水量输送、水量调节、水压调节给水构成:输水管、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及水量调节设施排水构成: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管网、水量调节池、提升泵站、废水输出管、排放口生活用水量标准:包括居民家庭、浴室、学校、影剧院、医院等的生活及饮用水量。

与地区、设备水平、生活习惯、供水方式、等有关。

一般按每人每日所需的生活用水量确定。

最高日用水量: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用水最多的一日的用水量。

最高时用水量:一天内用水最高一小时内的用水量。

日变化系数: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Kh):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用水量变化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的曲线,表现了当天用水量的变化。

排水系统:合流制、分流制连续性方程:对任一节点来说,流向该节点的流量必须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流量。

能量方程:表示管网每一环中各管段的水头损失和等于零的关系比流量:干管线单位长度的流量沿线流量:干管的流量,于比流量与管段长度的乘积。

分配流量:利用求出的节点流量对各管段进行流量的分配。

折算系数:把沿线变化的流量折算成在管段两端节点流出的流量,即节点流量的系数。

闭合差:管网环内各管段水头损失的代数和。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复习资料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复习资料

给水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市政和消防提供用水和废水排除设施的总称。

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给排水系统主要功能:水量保障、水质保障、水压保障水质标准:原水、给水、排放水质标准水输送压力方式:全重力给水、一级加压给水、二级加压给水、多级加压给水给水管网系统类型1.按水源的数目分类(1)单水源给水管网系统(2)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

2按系统构成方式分类1)统一给水管网系统(2分区给水系统(3)安输水方式分类a 重力输水管网系统b压力输水管网系统排水体制:不同排除方式形成的排水系统。

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等排水调节池:1可在系统事故时储存短时间排水量,以降低造成环境污染的危险2水量调节池能起到均和水质的作用3调节池可以中和酸碱,均化水质废水排放口:1岸边式排放口:具有较好的防止冲刷能力.2分散式排放口:使废水与接纳水体均匀混合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放在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管道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

又分为:1)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2)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城市用水量一般包括1居民生活用水量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3公共设施用水量4消防用水量5市政用水量6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最高日用水量Qd:用水量最多一年内,用水量最多一天的用水量。

(2)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d/24,m3/h(3) 平均日用水量Qad:用水量最多一年内平均每天的用水量(4)最高时用水量Qh:用水量最多一年内,用水量最多一天中,用水量最大的一小时的用水量。

日变化系数等于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时变化系数等于最高日的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给排水工程规划任务:1确定给水排水系统的服务范围与建设规模;2确定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措施;3确定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4确定给水排水主要构筑物的位置;5确定给水排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与水质保证措施;6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和干管布置与定线;7确定废水的处置方案及其环境影响评价;8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技术经济比较给排水工程规划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和法规;2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时应兼顾给水排水工程;3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要服从城镇发展规划;4合理确定远近期规划与建设范围(5)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6)规划方案应尽可能的经济和高效城市用水量:分类估算法、单位面积法、人均综合指数法、年递增率法、线性回归法、生长曲线法给水管网布置原则: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给水管网,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2主次明确,先搞好输水管渠与主干管布置,再布置一般管线与设施;3尽量缩短管线长度,节约工程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5保证供水具有适当的安全可靠性;6尽量减少拆迁,少占农田;7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8远近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形式:树状网、环状网排水管网布置原则: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排水管网,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2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应按从干管到支管的顺序布置3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及雨水,并使管线最短、埋深最小;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考虑好与企业内部管网的衔接;5规划时要考虑到使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的方便;6远近期规划相结合,考虑发展,尽可能安排分期实施形式:平行式:地形坡度很大的城市、正交式: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城市具体丰富的布置形式有1正交式2截流式3平行式4分区式5分散式6环绕式窨井:排水管道的连接主要采用检查井和跌水井等连接井方式,统称为窨井污水管网布置的步骤:1划分排水区域和排水流域2干管布置与定线3支管布置与定线 污水支管布置形式1低边式2围坊式3穿坊式给水管网是压力流,排水管网是重力流水在圆管中的流态:层流,絮流,过度流,一般为絮流位能(位置水头):因为流体的位置高程所得到的的机械能压能(压力水头):流体因为具有压力而携带的机械能动能(流速水头):因为流体的流动速度而具有的机械能水力等效简化原则:简化后,等效的管网对象与原来的实际对象具有相同的水力特性。

给排水管网系统复习知识点

给排水管网系统复习知识点

给排水管网系统复习知识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给排水管网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城市的公共卫生、环境质量、社会稳定等方面。

在此背景下,对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复习和掌握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构造要素、建设规划、管线材质、设计要求、检测维护以及现状分析等方面,进行复习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一、基本概念给排水管网系统,顾名思义是指城市中负责给水和排水的管道网络,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给水系统一般由供水厂、水源、输水管网和各类配水设施等构成;排水系统则包括了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两种。

其中,雨水系统即是负责排放雨水的管道网络,主要包括雨水管、拦污设施、汇水井等组成部分;污水系统则是负责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管道网络,主要包括污水管、检查井、污泥站等组成部分。

二、构造要素给排水管网系统的构造要素包括了输水管道、检查井、排水口、导流、拦污、提升泵站、调节沉淀池等。

输水管道是给排水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将水从供水点输送到提供用水点。

检查井主要用于方便管理和维护排水系统、排放雨水和污水。

排水口是指供排水交换的地点,也称泄洪口。

导流是指人工引导水流流动,可以通过导流设施实现。

拦污设施是指为了拦截污水中的固体物,防止污水排放到地面水体,以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提升泵站则是将污水经过多段传送后进行提升的设施,是城市污水处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调节沉淀池是通过调节和分离城市排水,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的设施。

三、建设规划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规划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要求进行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交通状况、地形地貌、用水情况、自然生态保护等因素,适当选用不同的设计方案。

建设规划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节能环保的要求。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与建筑、道路、桥梁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协调配合,并介绍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2)资源耗费大,电量耗费大3)供水流程的最后环节,直接承担向用户输水的任务,对用户龙头出水的水量、水压及水质的影响至关重要。

直饮水的控制环节.4)水司最重要的部门,待遇最好的部门3.给水管网的类型(简答题)1)按水源数目:单水源给水管网,多水源给水管网单水源:所有用于水来自于一个清水池多水源:多个清水池作为水源,大中城市一般为多水源2)按照连接方式:统一给水管网,分区给水管网统一:系统中只有一个管网。

中国管网之庞大世界第一。

分区:划分为多个区域,各区域管网具有独立的供水泵站,不同的水压可降低管网平均压力,减少爆管和泵站能量的浪费3)按照动力方式:重力输水管网,压力输水管网重力:水源地势高,水依靠自身重力流入用户压力:清水池的水由泵站加压送出。

有时经过多级加压4)按照布置方式:枝装管网,环状管网枝装:可靠性差,末端易水质恶化环状:可靠性高,投资大(可能会考优缺点)4.给水管网布置的总要求1)供给用户所需的水量 2)保证用户足够的水压 3)保证不间断供水 4)保障用户饮水安全5.给水管网布置的具体原则(简答题)1)前瞻性——按照城市规划来布置管网,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性,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2)安全性——保证管网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到可接受的最小程度3)全面性——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4)经济性——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减少拆迁,少占农田5)层次性——先确定主干管布置,然后布置一般管线与设施,2~3级管线综合——协调好与其它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6.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环状网和枝装网枝装网——供水安全性差,末端水质恶化严重,造价低环状网——供水安全性好,造价高。

1)在城市建设初期采用枝装网,以后逐步连成环状;2)供水安全性较低的边缘地区工矿企业可采用环状网7.给水管网布置的具体注意事项(可能有填空题)1)与城市平面布置图和规划图一致,一般敷设在道路下,应避免在高级路面下通过。

2)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泵站到水池、水塔、大用户的水流方向基本一致。

沿水流方向以最短距离布置一条或数条干管,干管位置应从用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

3)干管与干管之间可通过连接管相连,以保障干管供水安全4)管道与其它管线、建筑物、铁路等均需要保持一定的平面和垂直距离5)分配管大小以该单位用水量大小计算而定,考虑消防需要最小为100,尽可能地布置在较高的位置,保证对附近用水配水管中有足够压力,增加管道的供安全性6)干管的间距根据街区情况采用500~800m,干管隔一定距离设横、跨管,其间隔考虑在800~1000m左右,其作用是保证关闭一些阀门时能够供水。

8.水管材料的要求(简答题)1)足够的强度——可承受各种内外荷载2)水密性——不漏水3)水力条件好——内壁光滑,减少水头损失4)水质条件好——耐腐蚀,溶出物少5)性价比好——价格低,使用年限长9.给水管网调节构筑物——水池有钢混水池、预应力钢混水池和砖石水池。

一般为钢混水池主要包括:1 水池主体2 进水管3 溢流管,不设阀门4 检修孔5 通风孔6 放空阀7 水位指示装置☆问题:解决管网问题的基本参数是?10.管网简化的原则1) 宏观等效原则对某些局部进行简化以后,要保持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不变,即针对于计算目标而言,简化前后是等效的。

2)小误差原则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管网简化分为管线简化和附属设施简化11.管线简化的方法1) 删除次要管线2 )当管线交叉点很近时,可合并为同一交叉点3 )将全开的阀门去掉,将管线从全闭阀门处切断4 )完全并联的管线,在不影响计算结果情况下可以简化为单线,但应符合水力等效原则。

5)当一个供水区域仅由少数几条管线供水和其他管网相连时,可以将连接的管线断开,将一个管网分解为几个独立的管网,对几个管网分别单独计算。

6 )对于混合型管网,将枝装部分省略,将其流量加入上游节点上,转化为环状管网,按照上述原则计算。

☆水力等效原则:经过简化后,等效的管网对象与原来的实际对象有相同的水力特性。

如两条并联管线简化成一条后,在相同的流量下,应具有相同的水头损失。

☆问题:如果你进行管网计算,是否需要进行管网简化?为什么?(从水质角度,不应简化,但工作量太大,故可以能过计算机进行简化;过分简化,计算结果将与实际用水情况差别较大。

总之,简化是有必要的。

☆问题:管网简化的优点和缺点?12.节点——定义及特性定义——流量和流态发生变化的点特性——1 节点不能改变水的能量:泵站、减压阀、阀门等不能置于节点上2 节点可以可以有流量的改变具体形式: 1 管线交叉点 2 大用户接出点 3长距离管道的中间 4 管径变化点5 水源或储水池属性:构造属性:1 节点高程2 节点位置拓扑属性:1 与节点关联的管段及其方向 2 与节点关联的管段数水力属性:1 节点流量2 节点水头3 自由水头13.管段——定义及特性定义——管线的抽象形式特性——1 只能输送流量,而不能改变流量2 可以改变水的能量具体形式:泵站、减压阀、非全开阀门等应设于管段上。

☆实际管线中的沿线流量在管网抽象时转化为节点流量。

属性:构造属性:1 管段长度2 直径3 粗糙系数拓扑属性:1 管段方向2 起端节点3 终端节点水力属性:1 管段流量2 管段流速3 管段摩阻4 管段压降14.管网计算流量——沿线流量定义:管段计算流量包括该管段两侧的沿线流量和通过该管段输送到以后管段的转输流量计算前提:按照最大时进行流量分配。

15.流量分配——环状管网环状网的流量分配较为复杂,而且不具有唯一性 分配原则:流向任一节点的流量必须等于流离该节点的流量,以满足节点的流量平衡。

规定:离开节点的管段流量为正,流向节点的为负环状网流量分配应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

经济性:管径确定后,在一定年限内管网建造费用和维护费用最小安全性:能向用户不间断供水,并保证应有的水压、水量和水质☆管径计算中,年折算费用与管径和流速有关。

计算数据应根据城市当地状况而定。

环状网流量分配的步骤:1)初步拟定管网的水流方向,选定管网的控制点。

2)泵站到控制点之间选定几条主要的平行干管3.1D v线,干管之间尽可能均与分配流量3)连接管分配较少的流量多水源环状网流量分配:1)按照流量确定大致的供水范围和供水分界线2)在各自供水区域内进行流量分配3)分界线上节点流量,可能由几个水源同时供给16.水头损失计算1)舍维列夫公式——旧铸铁管和旧钢管当v ≥1.2时,当v < 1.2时,2)巴甫洛夫斯基公式——适用于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和渠道的水头损失计算3)海曾-威廉公式——C ——管壁粗糙系数3.03.12867.01000912.0⎪⎭⎫ ⎝⎛+=v D v i 3.03.12867.01000912.0⎪⎭⎫ ⎝⎛+=v D v i y R n C 1=87.4852.1852.167.10DC l q h =该公式计算简单,在管网计算中最为常用。

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现场实验进行测定。

4)科尔波洛克公式 K ——贴近实际,但运算复杂,在比较各种公式的准确性时,以此公式计算结果为准。

17.环状网水力计算的条件 P=J+L-1☆描述水源的流量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水泵特性曲线☆问题:1)管网是动态的,在每一时刻是否满足连续性方程?最大时,事故时,消防时为连续性方程计算管网的三个主要时刻,根据质量守恒,任何时刻都满足连续方程。

2)在漏水情况下,是否满足连续方程?满足,将总漏失分配到各个管网中,最简单的做法是沿管段长度平摊漏失,算入节点流量或管段计算流量中。

3)对于大环来说,是否满足能量方程?满足18.解环方程(哈代—克罗斯法)1 前提:已经进行过流量分配,各节点满足⎪⎭⎫ ⎝⎛+-=λλRe 51.271.3/211D k g连续性方程2 过程:计算各管段的水头损失,水头损失不一定满足能量方程3 将各管段流量进行反复调整4 直至能量方程得到满足(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最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主导思想:要满足连续性方程基础上,逐步修正管段流量,减少环闭合差,最后满足量方程。

☆可分为两个部分:本环的影响和邻环的影响解环方程法的具体过程:1)流量分配,初步拟定各管段的流量2)校核能量方程,一般情况下不能满足。

每个环内各管段的水头损失之和不等于零,所得的非零值称为“环闭合差”如果环闭合差大于零,说明顺时针流向的管段流量分配过大,反之则逆时针分配过大。

3)引入“环校正流量”,修正环上各管段的流量。

修正后的管段流量再次代入能量方程,得到喜爱一次迭代的环闭合差和环校正流量,再一次修正管段流量,直至环闭合差小于规定值为止(手工时每环小于0.5m,大环小于1.0m;计算机时0.01-0.05m)。

4)注意:对于连接两个环的管段,其修正流量等于其上次迭代后的流量加上本环校正流量和邻环校正流量。

5)闭合差小于规定值后,可开始计算水泵扬程。

完成平差管网计算。

19.二次污染(定义):经给水处理厂净化后的水,需通过复杂庞大管网系统输送到用户。

从水厂到用户,途径管线长度数十公里,水在管网中的滞留时间从数小时到数日。

输配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物、化学、物理等反应,使水受到二次污染,出厂达标的水经管网输送到用户时,往往达不到国家饮用水质标准。

20.生长环(定义):给水管道在常年运行中,由于物理、化学、电化学、微生物等作用,沿管道内壁逐渐形成不规则的环,是由沉淀物、锈蚀物、生物膜组成的环状混合体称为“生长环”。

“生长环”是随管龄而不断增厚,使过水断面缩小。

21.给水管道的“生长环”的成因1 水对金属管道内壁侵蚀形成的锈垢侵蚀作用一般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对金属管道而言,输送的水就是一种电解液。

对腐蚀影响最大的是水中的溶解氧。

水的pH值明显影响金属管道的腐蚀速度。

此外,溶解盐类也是最常见的引起腐蚀的物质,在给水管道中主要的是氯化物。

2 管道内的后沉淀由于流态变化以及前处理工艺的不完善性,水中的钙、镁、铁、锰等金属离子和微絮凝体以及地下水中常有的一些细砂、粉砂进入管道后,均能产生管道中的后沉淀。

后沉淀可在管壁形成积垢,成为细菌滋生的良好场所,同时也降低管道的通水能力。

3 微生物的腐蚀➢微生物腐蚀往往和电化学腐蚀同时发生,它主要通过电极电位和浓差电位间接参与腐蚀过程。

在给水管网中常见的有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

➢铁细菌是一种特殊的自养菌属,依靠铁和氧生存和繁殖,利用亚铁离子氧化成高铁离子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

铁细菌繁殖,形成密集的铁瘤,使管道内经常发生“红水”的水质恶化现象。

微生物从水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又可成为另一类微生物的营养源,使微生物不断繁殖,从而导致腐蚀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