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破阵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准确理解并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典故,理解词人通过梦境和现实对比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o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课堂互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词人辛弃疾的壮志未酬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o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壮志豪情和忧国忧民之情,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准确背诵全词。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词人的情感表达。
2.难点:o深入理解词人辛弃疾的壮志未酬和爱国情怀,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o学习并尝试运用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理解梦境与现实对比的深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背景介绍:讲述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特别是他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的壮志未酬,激发学生对词人的敬佩之情。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简要介绍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好友陈亮所作,表达了他对北伐抗金的渴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初读词文,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词文:教师先范读词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词文,注意纠正发音和断句,初步感受词中的情感。
2.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词文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重点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等。
3.概括词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大意,教师总结归纳,梳理词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指出词中梦境与现实的对比。
(三)精读词文,深入分析(25分钟)1.分析意象和典故:o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5篇课文25破阵子(辛弃疾)

抒发了被免官闲居的愁懑。 一个“愁”字对比概括了一生体 验。
拓展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 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 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含蓄深刻地表现出尝尽辛酸的 玩世 不 恭和孤傲清醒的情感。
沙场/秋/点兵
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 马肥,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 士气高昂,整装待发,何等威风!
此句将战前的准备与恢弘气势渲染 得极为热烈。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连用两个比喻,生动描绘出惊险激烈 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斗的速战速决; 表现出英雄身骑的卢般的骏马,冲锋陷 阵,所向披靡,将士们万箭齐发,声如 霹雳,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情景,使人产 生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 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 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 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 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 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 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 神。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只要收复失地,不辱使命,完成 统一大业,就可以了却君王的心愿, 自己也可以声名大震,名传史册。
词人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梦想,只 好在想象中横刀跃马,实现自我。
但梦最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嘲弄。
可怜/白发生!
“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走出幻想,仍然是壮志难酬,仍 然是半壁江山,仍然是一事无成,无 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 蹉跎,白发丛生!
九年级语文破阵子

沙场/秋/点兵
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 马肥,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 士气高昂,整装待发,何等威风!
此句将战前的准备与恢弘气势渲染 得极为热烈。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连用两个比喻,生动描绘出惊险激烈 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斗的速战速决; 表现出英雄身骑的卢般的骏马,冲锋陷 阵,所向披靡,将士们万箭齐发,声如 霹雳,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情景,使人产 生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梦回吹角连营 带着这样的悲壮情怀入梦, 梦醒之后,不禁浮想联翩, 耳边似乎听到了军营中鼓角 齐鸣,边声四起,不由使人 产生出征杀敌的豪气。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牛
军旗下 指军营
烤
奏
战士们分食着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 雄壮的塞外战歌。 (另说:一望无际的八百里军营连军营, 处处都是炊烟烤牛肉,部队供养充足,官 兵们同甘共苦,为战斗做准备,而鼓舞士 气的悲壮乐曲更加激励着将士们,整个军 营何等壮观!)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只要收复失地,不辱使命,完成 统一大业,就可以了却君王的心愿, 自己也可以声名大震,名传史册。 词人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梦想,只 好在想象中横刀跃马,实现自我。 但梦最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嘲弄。
可怜/白发生!
“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走出幻想,仍然是壮志难酬,仍 然是半壁江山,仍然是一事无成,无 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 蹉跎,白发丛生! 何等悲愤!何等苍凉! 不由使人产生对投降派的痛恨, 对作者深深的同情。
宋词的发展
• 词的最初名称是“曲子词”,是为配合 音乐而创作的歌辞。词大致产生在唐朝,它首 先盛行于民间,后来文人注意了这种形式,开 始介入它的文学创作。晚唐、五代,致力于词 的文人逐渐增多,一些著名的词人如温庭筠、 韦庄、李煜都具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此时,文 人词和民间词的区分也逐渐明显,到了宋朝,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导致了宋词空前的繁荣、 发展与提高,并且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词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30《诗词五首之破阵子》课件语文版

教学重点与难点
01
教学难点
02 深入挖掘《破阵子》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
03
比较《破阵子》与其他诗词作品的异同点, 提高鉴赏能力。
0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诗词作品 。
教学方法与建议
讲授法
教师讲授《破阵子》的背景、主题、 意象等基本知识。
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破阵 子》的艺术手法和深层含义。
和战斗意志。
"梦回吹角连营"
02
通过"梦境"和"军营"两个意象,表达出战士对军旅生活的深深眷
恋。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03
通过描绘"的卢马"和"霹雳弓",表现出战斗的激烈和紧张。
情感表达
通过描绘战士的豪情壮志、战斗意志和对军旅生活的深深 眷恋,表达出作者对战争和军人的赞美。
通过描绘战斗的激烈和紧张,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悲壮和 无奈。
03
破阵子整首诗语言风格豪放,气势恢宏,给人以壮志凌云之感。
生动形象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画面 感。
节奏感强
诗句节奏明快,音韵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表现手法
1 2
对比手法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理想与现实、梦境与现实 进行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感深沉。
03
现代学者夏承焘誉之为"百年绝调"
夏承焘在《韦端己破阵子词》中高度评价《破阵子》,认为其是百年难
遇的绝妙之作。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破阵子》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豪放词的巅峰之作,在 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破阵子》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破阵子》
[译文一]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八百里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熟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很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译文二]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译文三]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
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
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
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
可惜壮志未酬,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教学设计:《破阵子》原文和译文_初三语文教案.doc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教学设计:《破阵子》原文和译文_初三语文教
案
《破阵子》原文和译文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
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
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
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
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古诗鉴赏《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二.写作背景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
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
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词话》:“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
亮夜思幼安素严重,恐为所忌,窃乘其厩马以去。
幼安赋《破阵子》词寄之。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初中语文九年级古诗文经典赏析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䭔饠古䭃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思想感情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